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杨尚昆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杨尚昆篇一:杨尚昆的孙子

楊尚昆的孫子 --- 楊子和他的香車美女們!

楊子,楊尚昆的孫子,年輕的中國巨力集團執行總裁,一個三十歲的青年,擁有亞洲惟一的超長悍馬車、價值22萬美金的VERTU手機和46億年才出一塊的祖母綠戒指!

且不論那些奢華的器物,楊子的每張名片價值45美金,系瑞士定做(內置鑷子、牙籤、圓珠筆、電腦修理刀等微型工具)。

他的話,可能又會有人大跌眼鏡。"我的信仰是助人為樂,與人為樂。能讓對方感到意外驚喜,值得。這是我的真心話。"

30歲的楊子側面像劉翔,正面亦不失俊朗。三部手機(兩部辦公、一部私用)齊齊擺在桌上。言談中,很家常地剝食果盤裏的油桃,有分寸地微笑,不時舞動雙手。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很有視覺衝擊力的青年。

楊子的亞洲惟一的超長悍馬車

Vertu手機,很貴呐 ~ 22萬美金

近距離地看一下這輛車

這不是酒店,對沒錯,是車內部

鐳射裝飾和酒杯,特別的是,這些酒杯全都是用比利時水晶製作的,每個杯子上都有設計師的親筆簽名。

車門和車窗全都是防彈的

車裏的0nstar (衛星遙感)系統能夠在車主把鑰匙丟了的情況下,通過衛星遙感開門發動車。

手上戴的那枚戒指就是據說46

億年才出一塊的祖母綠戒指。

杨尚昆篇二:曾受毛泽东信任的杨尚昆为何文革第一个被整?

曾受毛泽东信任的杨尚昆为何文革第一个被整?

2010年10月13日 09:08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大 中 小】 【打印】 共

有评论34条

核心提示:杨尚昆后来回忆说:‚毛泽东找我谈话的那一天,正是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日子,文章实际上传达了毛泽东准备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的信号。也正是这一天,中央免去了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职务。‛‚如此巧合!‛对于被撤职的原因,杨尚昆说:‚毛泽东认为我是教条主义者,又和彭德怀的关系密切,如果不撤掉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我将成为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绊脚石。所以,他首先拿我开刀。‛

本文摘自《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作者:苏维民,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突遭撤职 杨尚昆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干了20年。杨尚昆曾说:“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泽东对我的信任。”然而,1965年11月10日,杨尚昆突然被免去中办主任职务。同一天,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文化大革命”拉开序幕,中办首当其冲,杨尚昆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杨尚昆自1945年10月接替李富春担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在中办主任岗位上默默耕耘了20载。如杨尚昆所说:“一个干部固定在一个岗位上这么久是罕见的,对我个人来

说,这20年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从38岁到58岁,正是精力旺盛,多少也积累了一点经验,是干工作的最好时期。”

在任中办主任20年中,杨尚昆也曾几次向毛泽东提出调换工作问题。如1958年中办秘书室“黑旗事件”(所谓“黑旗事件”,指1957年至1958年中办秘书室在整风反右运动中,围绕该室负责人应否划为右派问题发生了争论。江青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偏袒一方,把此情况反映给毛泽东,说中直机关党委在中办秘书室整风运动中压制了“左派”,插了“黑旗”,故称“黑旗事件”。在这次事件中,许多同志受到诬陷或株连。中直机关党委和中南海总支的一大批同志受到党纪处分;秘书室受党纪处分和被定为“思想右倾”、“立场不稳”的占该室总人数的60%。为此,杨尚昆请求处分并辞去中直机关党委书记职务,毛泽东未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黑旗事件”中受诬陷或株连的同志全部得到平反——作者注)后,他就曾经正式向毛泽东辞职,说他在办公厅这么多年,工作也没有搞好,想出去做点别的工作。毛泽东连说:“不行,不行。”毛泽东问杨尚昆:“你不当办公厅主任,让谁当啊?”杨尚昆向他推荐了胡乔木,毛泽东又连说:“他不行,他不行。”以后胡乔木知道了这件事,也对杨尚昆说,他当不了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说自己实在是想脱身啊。

但是,1965年11月中央免去杨尚昆中办主任的职务却又很突然。11月5日,彭真通知杨尚昆:中央决定调他去广东工作,任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汪东兴任中办主任。对此,杨尚昆后来回忆说:“我虽早有预感要被撤职,但来得这么突然,确实茫茫然。”11月8日,杨尚昆向汪东兴和当时在京的中办副主任曾三、田家英、李质忠交代了工作。次日,杨尚昆写信给毛泽东,说自己在中办工作了20年,没有把工作做好,辜负了毛主席和中央同志的期望,心情很沉重,也很惭愧,感谢毛主席和中央这次给他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和改造的机会,今后一定尽自己的努力,全心全意地把党分配的工作做好。在去广州之前,如果毛主席有空,很希望见见主席,得到主席的批评、指示。第二天,毛泽东接见了杨尚昆。毛泽东说:“你办公厅的工作做得不错嘛!你有什么错误?没有错误。你下去工作一个时期锻炼锻炼好嘛。”

毛泽东还给杨尚昆布置了两个调查研究的任务:一是,看中央和国务院有什么不适合于当地情况的政策、措施,可以写个报告,提点意见;二是,各条条下达了一些什么东西,同中央和国务院相矛盾的帮助理顺一下。毛泽东还对杨尚昆说,广东那么热,你到那里去干什么?现在既然已经决定了,你去两年到三年,把这个任务完成。先在珠江流域,以后把你调到黄河流域搞个两三年,主要是了解党政机关是不是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来进行工作的,更主要的是条条下达的任务是不是互相打架。杨尚昆对毛泽东说,这个任务是一个很大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但会努力去做。从毛泽东处回来,田家英问杨尚昆和毛主席谈了些什么,杨尚昆如实告之,田家英听后说糟糕。他对杨尚昆说,如果毛主席狠狠地骂你一顿就好了,就没问题了。毛主席这样敷衍你,问题就大了。那时,杨尚昆也已预感到要出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搞起“文化大革命”这么一场政治风暴。所以,他对曾三说:“曾三同志呀,这一刀砍下来先砍到我,你们也要准备挨整就是了。”11月9日,

杨尚昆去周总理处谈话,对周总理说:“我在中央办公厅20年,虽然工作没有做好,但是没有做过反党的事情,也没有做过有损中央威信的事情。你是最了解我的,将来有可能被开除党籍,如果有一天真的开除我的党籍,我也没有办法,但这是冤枉的,只要你了解我,我心里就踏实了。”周总理要杨尚昆放心,说不会那样,要他下去以后好好地工作,不要背什么包袱。最后,周总理一直送杨尚昆走出西花厅,才依依惜别。但杨尚昆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同周总理会面。

12月10日晚,杨尚昆乘坐中央警卫局为他挂的一节公务车离京赴广州。我和赵宇田作为杨尚昆身边工作人员随行。搭车去广州的有中央调查部副部长刘志汉和周梅英、赵仲实,加上列车员王景仁、刘满容共8人。当时,几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到上海参加毛泽东在那里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杨尚昆离京时,到车站送行的只有中央组织部李楚离、乔明甫两位副部长和警卫局副局长田畴。中办的同志和其他好友由于杨尚昆事先打了招呼,不让他们送行,所以当时的场面异常冷清。11日晚,火车到达长沙,由于前方列车发生事故,湖南省委书记李瑞山把杨尚昆等人接到省委蓉园招待所休息。12日,杨尚昆等人到韶山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当晚,正在浏阳指导“四清”运动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赶回长沙和杨尚昆见了面。13日下午,杨尚昆等人到达广州,暂住广东省委小岛招待所4号楼。杨尚昆到广州三天以后,陶铸从上海开完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回到广州,从他那里杨尚昆得知罗瑞卿出了问题。

杨尚昆后来回忆说:“毛泽东找我谈话的那一天,正是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日子,文章实际上传达了毛泽东准备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的信号。也正是这一天,中央免去了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职务。”“如此巧合!”对于被撤职的原因,杨尚昆说:“毛泽东认为我是教条主义者,又和彭德怀的关系密切,如果不撤掉我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我将成为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绊脚石。所以,他首先拿我开刀。”

从广州到太原

1965年12月杨尚昆到广东后,没有什么工作可做。省委只是给他看一些文件,说先休息几天,慢慢熟悉情况,并没有进行分工,安排具体工作。杨尚昆按原来设想的到广东后各县都要跑一遍的计划,于12月18日即从广州出发,先后到了海口、琼海、兴隆、崖县(三亚)、湛江、电白、阳江、新会、江门、佛山、中山、顺德、宝安(深圳)等地,重点听取各地“四清”运动的情况汇报。1966年1月17日,杨尚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省委会议,听取区梦觉传达中南局会议精神。1月26日,他还参加了王震召开的海南岛发展橡胶问题的会议,在会上发言指出,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适当发展橡胶,并对橡胶管理体制提出一些意见。春节后,杨尚昆身体日渐虚弱,病痛加重,经中央批准,于1月31日离开广州到上海,住入华东医院。3月8日,接中办电话,中央同意卫生部的建议,杨尚昆休息三个月。4月18日,杨尚昆与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马甫通电话,得知省委拟于5月5日召

集地、县委书记在从化学习毛泽东著作。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不仅可以熟悉人,还可以从基层工作的同志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当即决定提前回广州。4月20日,杨尚昆离开上海,经南昌,23日到达井冈山,在那里重读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毛泽东著作。27日到达瑞金。5月5日回到广州,住小岛招待所10号楼。随后得陶铸通知:“尚昆同志不必参加地、县委书记会了。”19日,陶铸在中山纪念堂作“文化大革命”动员报告,也没有通知杨尚昆到会。

5月22日,陶铸等人到小岛招待所10号楼向杨尚昆口头传达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和免去杨尚昆的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改任肇庆地委书记的决定。陶铸等离开后,杨尚昆就把我和赵宇田叫去,如实传达了中央对他的决定,并说他在中办20年,工作没有做好,还犯了错误,表示拥护中央的决定,接受中央的审查,问题总会弄清楚的。杨尚昆还说:“我想得通,做地委书记、县委书记都可以,只是不当一把手。”还说:“现在我要下去工作,你们就回北京吧。回去以后,中办会找你们揭发我的错误,你们认为我还有哪些错误,如实讲,不要有顾虑。”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杨尚昆反复讲,一切相信组织,相信中央。

从这时起杨尚昆的对外联系就被切断了。同李伯钊和子女的电话也接不通了。马甫倒是经常来看看杨尚昆,并要我和赵宇田照顾好杨尚昆的生活,叮嘱我们不要同时外出,杨尚昆身边要有人。

5月23日,杨尚昆给邓小平和周恩来打电话,要求调回北方工作,电话打了半天也没打通。无法,只好把电话打给机要室,传去了一段文字:“小平、总理并常委:昨日陶、赵与我谈过,我拥护中央的决定。我恳请中央考虑,调换一个工作地区,无论东北、西北、华北的基层都可以。因广东潮湿而酷热,两臂的关节炎日益加剧,右手已抬不起来,治疗也无效,20天来每天中午发烧37.4℃,食欲不振,体重还在下降,恳切要求,万望考虑赐复。”

5月24日,中央发出《关于陆定一同志和杨尚昆同志错误问题的说明》(中发[66]277号文件)。关于杨尚昆的问题,文件说:“杨尚昆同志的主要错误如下:(一)他不顾中央多次关于禁止安装窃听器的决定,背着中央,私设窃听器,私录毛主席和常委同志的讲话,盗窃党的机密。(二)他把大量的机密的文件和档案擅自提供给别人抄录,严重地泄露党的核心机密。(三)他同罗瑞卿等人的关系极不正常,积极参加了反党活动。(四)他还有其他的严重错误。”

但杨尚昆的要求,还是得到邓小平和周恩来的支持。5月28日,陶铸来到小岛招待所10号楼告诉杨尚昆中央已决定让他去山西,任临汾地委书记处书记。5月30日,由马甫护送,杨尚昆乘火车经石家庄于6月2日到达太原,住太原饭店西楼。

在太原,杨尚昆感慨地说,人的一生有几个20年?顶多四个吧,何况还不一定能活到80岁。第一个20年,糊里糊涂过来了;第二个20年参加革命,变化很大;第三个20年,

小心翼翼,不求名利,还是犯了错误;第四个20年,从头开始,尽可能做点工作吧!杨尚昆在太原闲住了一个月,多次要求早些下去工作,但都被婉言拒绝。后来实在无法,于6月23日安排了一次汇报来敷衍,由省农办的同志介绍山西的农业情况。

7月3日,杨尚昆上午去晋祠散步,忽传来电话说省委领导要来谈话,下午不要走开。中午l时许,我午睡正酣,突然被车声惊醒,发现此时太原饭店院内已军警林立,如临大敌,杨尚昆不知去向。山西省委副秘书长欧阳景荣跑到我的屋里,还有两个不知什么人,同我和赵宇田谈话,说杨尚昆犯了错误,你们要和他划清界限等等。随即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方,欧阳景荣走了,那两个人留了下来,和我们形影不离,过了一夜,又一同登上火车,7月5日晨到达北京。第二天,我们就被安排到“学习班”参加运动揭批杨尚昆去了。后来才知道,7月3日那天,杨尚昆被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此开始了长达9年的“监护审查”。

身处逆境意志弥坚 杨尚昆开始被“监护审查”

1966年7月3日,杨尚昆开始被“监护审查”。起初,生活待遇尚可,配有服务员和厨师,只是失去了自由。12月25日,中央专案组派专机把他押回北京,从此,他开始被无休止地批斗,受尽摧残、折磨。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杨尚昆还是坚信党,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他认真研读马列和毛泽东著作,时刻关心国家大事。1967年杨尚昆在日记中记录了他最困难的日子,也记下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风范。

“1月15日。茶叶、收音机都收走了。没有收音机听,起床后只好散步,因天不亮看不见东西。下午读《人民日报》,周公宴会上欢迎卡博的致词和卡博的讲话。”

“1月26日。右手指麻木,写东西不便。腰痛极了,坐卧不安。上、下午读毛选。” “2月4日。主席接见卡博、巴卢库,身体甚健康。下午读毛选。”

“2月9日。旧历丁未年元旦。昨晚下了中雪,兆丰年!60周岁了!上、下午读报、毛选,第一卷已完。”

“5月25日。以清茶一杯纪念联合生日(杨尚昆历来在每年的5月25日和他的次子杨绍明同时过生日,称“联合生日”——作者注)。小二你在做什么?勇敢地奋斗吧!努力做一个主席的好学生!”

“5月30日。上午外出与专案小组谈话。头疼不安,坐着读书不方便,只好躺下读毛选。”

杨尚昆篇三: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更多请记住本站网址:<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抗美援朝战争 三驾马车,那两匹马一定要…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朝鲜。原来在我国长白山一带坚持抗日游击活动的金日成等同志也回到朝鲜。按照美苏达成的协议,9月,美军进入朝鲜南部,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分别受降的分界线。1948年8月15日,美国扶植李承晚集团在38度线以南成立大韩民国。随后,9月9日,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38度线以北建国。朝鲜半岛从此形成分裂的局面。“三八线”由受降的分界线变成军事分界线。按照美苏协议,苏军于1948年底全部撤出了北朝鲜;半年后,美军虽也撤出了南朝鲜,但是却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顾问团,并继续武装李承晚集团。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地在“三八线”附近挑起军事摩擦,扬言要以武力统一南北朝鲜。1950年1月,李承晚集团同美国签订《美韩联防互助协定》,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在北朝鲜方面,金日成也曾于1948年、1949年两次要求同苏联缔结朝苏互助友好条约,斯大林因怕刺激美国,未予同意。1949年4月,北朝鲜获悉,美军即将撤离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将于美军撤离后向北朝鲜发起进攻。为此,金日成一面要求苏联火速支援武器装备,一面派人到北京,请求我在兵员上给以帮助。毛泽东表示,如果李承晚集团敢于挑起战争,我们将给予北朝鲜以援助。待我国解放战争结束,完成全国统一大业后,中国军队里的朝鲜族官兵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考虑编入朝鲜人民军问题。毛泽东还明确指出,要争取实现全朝鲜统一,但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近期内还没有必要采取行动。6月,李承晚集团公开叫嚣,准备给北朝鲜一次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杜勒斯也跑到朝鲜,秘密视察了“三八线”,并宣称美国将对李承晚集团反对共产主义的行动给予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朝鲜半岛的局势骤然紧张。1950年初,杜鲁门发表关于南朝鲜和台湾不在美国防务圈内的声明,使斯大林解除了顾虑,开始考虑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加快了武装人民军的步伐。3月,金日成秘密访苏,表示朝鲜人民军有足够的力量统一朝鲜半岛,斯大林对此表示乐观和肯定。5月13日,金日成来华向中共中央通报他秘密访苏和斯大林已同意他统一朝鲜半岛的计划。毛泽东当即表示,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向苏方核实。随后紧急约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请他报告斯大林证实金日成的说法。第二天,罗申拿着斯大林的回电求见毛泽东,证实了此事。毛泽东对金日成说,我

们不是敌人的参谋长,要多设想可能发生的情况。为了准备应付万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在鸭绿江我方一侧部署三个军的兵力,如果美国出兵,只要他们不越过“三八线”,我们也不过鸭绿江;如果美国越过“三八线”,我们可以考虑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参战。金日成对此婉言谢绝,信心十足地说:中国没有出兵的必要。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终于爆发。战争爆发的第二天,杜鲁门就宣布美远东空军、海军参战支持李承晚。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派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7月7日,美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以美国侵朝军队为主,纠集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联合国军”,入朝支持李承晚集团扩大侵略战争。开始,朝鲜人民军锐不可当,作战顺利,很快越过“三八线”。金日成通过广播发布命令,要求人民军在8月底前将美军全部赶出南朝鲜,完成统一朝鲜的神圣使命。但是,在人民军长驱直入、欢呼胜利的同时,它的弱点也暴露无遗。人民军的主力部队集中到了第一线,后方空虚;战线过长,补给十分困难。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25日,攻陷汉城,人民军部队被拦腰截断,战场形势急剧逆转。10月1日,麦克阿瑟下令“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同日,斯大林来电,建议我们至少派五六个师,迅速进至“三八线”附近,以掩护朝鲜人民军在后方组织后备力量。与此同时,金日成也派特使朴宪永到北京请求给予军事支援。2日凌晨,毛泽东急电高岗立即来京开会,商讨朝鲜局势。当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件事一定要管,否则美国人将得意忘形,更加猖獗。出兵朝鲜,意味着中美交火,可能导致美国正式向我宣战,把战火直接引向我国。这样,不仅会打乱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建设计划,而且美国是西方世界霸主、头号军事强国,军队装备精良,还拥有核武器,中美一旦直接交火,能否打得赢,没有绝对把握,但毛泽东权衡利弊,认为出兵比不出兵更为有利。美国介入朝鲜内战,本在我们意料之中。战争爆发后,7月2日,周总理约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对朝鲜人民军能否挫败美军的干预表示担忧,为预防万一,我准备在中朝边境集结9个师的兵力,美军一旦越过“三八线”,中国军队即以志愿军名义入朝抗击美国侵略军,希望能得到苏联的空中掩护。7日、10日,周总理两次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立即抽调兵力组成东北边防军。随后,边防军实力很快达到26万人。现在,要派兵入朝,由谁挂帅?毛泽

东属意林彪。林彪却借口有病,极力推辞。10月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宣布,今天全天开会,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上午专门谈应当出兵的理由,下午专门谈不出兵的理由。根据当时会议讨论的情况,基本上倾向于不出兵,理由就是一条,我们刚刚打完仗,战争创伤尚未医治好,经济还未恢复,入朝参战对我不利。下午,彭德怀由西安赶到北京,参加了主张不出兵的那一段会议。会议结束时毛泽东说,你们不主张出兵,说得都有理,但别人处在生死存亡关头,我们站在旁边看,不管怎么说,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彭德怀因为不了解情况,在会上没有表态,但是一散会,他就跑到我这里,向我详细地了解上午会议情况。5日上午,毛泽东把彭德怀找去单独谈话。彭说,我想了一个晚上,觉得应当出兵。他慨然表示愿意挂帅东征。下午,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进行,彭德怀力主出兵抗美援朝。他说,有人担心打仗会影响建设,这没有什么,打烂了,以后再建设就是了,等于解放战争胜利推迟了几年。如果让美国吞并了整个朝鲜,它随时都可以寻找借口向我挑衅、发动侵略战争,所以迟打不如早打,否则会留下无穷后患。毛泽东接着把中、苏、朝三国比喻为三驾马车,说这辆车是三匹马拉的,那两匹马执意向前跑,你又有什么办法呢?正说着,师哲领着柯瓦廖夫来了,毛泽东就离开会场到丰泽园去见苏联客人。不一会儿,大约只有二十几分钟的时间,毛泽东又回到会场,说你们看,果不其然,那两匹马一定要拉,我们不拉怎么得了!会议随即作出决定,由彭德怀挂帅,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10月8日,毛泽东签署《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同日,毛泽东电告金日成我组成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入朝作战的决定,并请他“即派朴一禹同志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二同志会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关的诸项问题”。同一天,周恩来、林彪前往苏联会见斯大林,商谈有关苏联的军事援助和对我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问题。斯大林一方面表示愿意提供16个志愿空军团给我志愿军作空中掩护,一方面又强调立即出动空军掩护有困难,至少还需要等两三个月才能准备好。由于苏联不能派空军给我志愿军空中掩护,周恩来不得不致电毛泽东再作定夺。由于出现这个波折,10月12日,毛泽东电彭德怀、高岗,指示志愿军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并请他们来京一谈。彭、高到京后,13日,毛泽东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就出兵、不出兵问题展开复议。会上

,毛泽东强调中朝唇齿相依,让美军进到鸭绿江边与我对峙未必有利。会议经过反复讨论,终于下了出兵的最后决心。随即发电给周恩来: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重组人民军。两个月后,苏联志愿空军就可以到达。六个月后可以收到苏联给我们的火炮及坦克装备,训练完毕即可攻击美军。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抗美援朝战争 美国将军哀叹签订了历史上…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三个军和三个炮兵师分三路渡过鸭绿江。为了隐蔽,部队黄昏行动,拂晓停止。21日,“联合国军”攻占平壤,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小,叫嚣要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他根本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几天前已经渡过鸭绿江,正在预定地区布下口袋等着他。25日,北进的李伪军1师、6师先头部队遭我志愿军伏击,被歼千余人,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帷幕。从10月25日到11月5日,历时10天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共歼灭“联合国军”15000余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稳定了朝鲜半岛的战局。骄横的麦克阿瑟吃了败仗,仍然主观地认为中国只是派了少量部队入朝以保卫自己的边防,因此,他重新集结兵力,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加快北进速度。11月24日,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宣布,“联合国军”已开始发动总攻,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随后,他又在广播中要求他的部队迅速打到鸭绿江,回家过圣诞节。我志愿军采取边打边撤、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伺机歼灭的方针,从11月7日到12月24日,历时40多天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共歼敌36000余人,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第二次战役中,11月25日,我志愿军总部遭到美机轰炸,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和另外一位名叫高瑞欣的同志不幸牺牲。一个多月以后,1951年1月2日,周恩来才把彭德怀关于此事的电报写信告诉毛泽东。周恩来的信和彭德怀的电报都不长,毛泽东却看了很久。长叹了一声后,他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

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毛泽东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毛泽东一度有下乡休息之意。第二次战役后,彭德怀建议我志愿军暂时休整一段时间。12月27日,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一、二次战役胜利后,已改变朝鲜战局,我已由防御转为进攻。敌虽士气低落,但装备仍占优势;我虽士气旺盛,但武器装备太差,交通运输严重困难,要改善这些条件,最快还须3至6个月才能逐步实现。战役继续向南前进时,敌人防线缩短,兵力集中;而我之供应线延长,新的困难亦随之增加。”但是,那时美国正在玩弄先停火后谈判以争取时间准备再战的阴谋。12月14日,联合国通过印度等13个国家的停火提案,打着停火的幌子,企图阻挠我军突破“三八线”。毛泽东认为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因此,他没有同意彭德怀的建议。12月31日夜,我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到1951年1月8日结束,历时8天,前进80~110公里,解放了汉城,共歼敌19000余人。彭德怀认为,第三次战役美军是不战而退,他们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显然是诱我南下,造成供应线拉长,侧翼暴露,以便其利用海空优势重演仁川登陆故伎。这时,我军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装备差,无空中掩护,后勤保障能力弱,士兵携带的粮、弹只够维持5~7天。美军嘲讽我只能发动“星期攻势”。果然,1月25日,美军集结20多万兵力向我发起进攻,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这次战役历时87天,到4月27日结束。敌虽重新占领汉城,并把战线恢复到“三八线”一带,但我军大量杀伤敌人,共歼敌78000余人。在第四次战役中,彭德怀对我志愿军面临的困难心急如焚。2月21日,他回京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局。他乘坐的专机降落西郊机场后,马上驱车中南海。不巧,毛泽东在西郊玉泉山,于是他又折返西郊。这时,毛泽东已经午睡,他不顾警卫人员的劝阻,径自闯入房间,将睡眠中的毛泽东唤醒,向他汇报朝鲜前线敌我情况和我志愿军面临的诸多困难。毛泽东听完彭德怀的陈述,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这就给了彭德怀一个相机处置的余地。2月25日,周恩来主持军委扩大会议,讨论各大军区部队轮番入朝作战和如何保障志愿军物资供应问题。彭德怀对当时国内同样面临很大困难考虑不够,片面强调后方支援朝鲜前线不力,甚至激动地

杨尚昆篇四:杨尚昆旧居

杨尚昆旧居

4.2班 蒋若愚 杨尚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国前任主席。今天就让我带你们做进杨尚昆的故居吧!

“杨尚昆旧居”有名“四知堂”,整个旧居所处地形是一个椅子形。站在旧居大门口,旧居前面视野开阔。远处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山前有一条玉带河环绕着旧居,这就是人们所说“玉带缠腰”。旧居右边是一片竹林。左边是一座桥,我们游客是从这边来的。

走进旧居时,第一眼看到的是矗立在旧居院内天井中央的杨尚昆铜像,杨尚昆铜像目光炯炯有神,面容慈祥、形象逼真。向天井往左边走,来到一个房间,房间最后面有一个放大镜,下面有一个小弹片。从房间出来,你就会发现走廊边放着杨尚昆爷爷小时候读书用过的书籍。听说杨爷爷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研究生,我一定要向杨爷爷学习。

杨尚昆旧居风景独特,美不胜收。

杨尚昆篇五:杨尚昆与彭德怀患难与共

!

中外名人

!"#$%&’&"#()"

杨尚昆与彭德怀患难与共

刘明钢

!毛泽东说过!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德怀说过!来年日子怎么过"我

%烈的炮火下"红军损失惨重#那天"杨尚昆从阵地下来"突然敌机俯冲过来并投下一枚炸弹#彭德怀到底是在枪林弹雨中滚出来的"经验极为丰富2一听敌机俯冲的声音2手疾眼快将杨尚昆推到坑道里#炸弹就在坑道口爆炸"两个人都安然无恙"如果没有彭德怀2杨尚昆恐怕早就

"彭德怀那种正气凛然#敢于同错误路线作斗争的神态#至今还清晰地活现在我的记忆里!!

牺牲了#

面对巨大的伤亡2彭德怀心如刀绞"他不顾&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阻挠"断然下令将部队撤下火线"转移阵地以保存实力#在军团指挥所里"彭德怀当着杨尚昆和许多同志的面"痛斥说$&五次战争以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好仗"这是司令部指挥的错误#!彭德怀越说越激动2指着李德的鼻子说$&这次战斗"三军团要是完全听了你的话"把兵都堆积在广昌2就全完了(红军奋战了七八年"才打出这块根据地"容易吗3可在你们指挥下"丧师失地"损兵折将"你们至今还不认账2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事后"彭德怀对杨尚昆说4&我今天把一套旧军装带到包里了#我准备跟他们到瑞金去受公审"开除党籍"甚至杀头"我都无所谓#!

几十年后"杨尚昆写道$&彭德怀同志那种正气凛然"敢于同错误路线作斗争的神态"至今还清晰地活现在我的记忆里#!杨尚昆无愧是彭德怀的&知己!"他对彭德怀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他曾这样评说彭德怀$一个人的突出优点有时伴随着相应的欠缺#德怀同志刚正而欠于通融"爽直而失之急切"有时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不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我也曾劝说过他"他却笑着回敬说"我不会像你那样&和稀泥!#他有时还喜欢骂人"这自然也不能提倡#

在与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中$他们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漫长征路#

在长征途中2彭%杨率领的红三军是毛泽东的一只铁拳头2在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攻占娄山关%二进遵义城%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的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杨尚昆说过!彭德怀同志是一个

!

!"#$年%月"红一方面军在雪山脚

下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妄图乘党中央面临的暂时困难"夺取党中央最高领导权#张国焘第一次见到彭德怀的时候"就妄图拉拢他"用花言巧语挑拨他与毛泽东的关系#张国焘说$&自江西出发以来"你的队伍打的很苦"损失很重"我给你#个师"听你的指挥#!彭德怀当面驳斥了张国焘的胡言乱语"拒绝了他的引诱#那天晚上"彭德怀将上述情况告诉杨尚昆时还余怒未息"说$&张国焘这个东西"把我彭德怀看成什么人了+把我当军阀#我要当军阀"就不当红军了#真是岂有此理(!

几天后"张国焘请杨尚昆&叙旧!#早在莫斯科时"张国焘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成员"杨尚昆就认识他’回上海后"两人又在全国总工会共事"张任团委书记"杨是宣传部长#在杨的心目中"张好摆老资格#

张国焘见到杨尚昆"先打几个哈哈"然后说$&老杨呀"你是个文才"现在投笔从戎%耍枪杆子了"辛苦辛苦#!席间"张言不由衷"说话吞吞吐吐#杨尚昆也意识到"如果涉及战略方针问题"张国焘势必跳起来"弄得不欢而散"不如说东道西"各找各的话题"应付一下#

虽然彭德怀%杨尚昆使用的方式不同"但在反对张国焘的斗争中"他们旗帜是鲜明的"立场是坚定的#

为了团结四方面军北上"中央决定"杨尚昆调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彭%杨这两位在患难中相交一年多的战友"不得不分手#左%右两路红军分别过草地之后"张国焘公然违抗中央北上的决定"执

,-..年/月"杨尚昆调任红一方面

军政治部主任"年底"又去主力红军第三军团任政治委员#几十年后"第一次见到彭德怀的情景"杨尚昆仍然是历历在目$

赫赫有名的彭德怀是军团长"但他的穿戴%装束"同普通战士一样#军帽%军装都旧得褪了颜色"裤子上还打了补丁"腿上的绑带却打得很整齐"表现出长期在军队生活的军人风度#那天"我一踏进军团指挥部"彭德怀同志即迎上来紧握着我的手"用浓重的湖南口音爽朗地说$&你来了"我很高兴#我们齐心合力干吧0!我说$&我带兵打仗是外行1到苏区的时间也很短"希望你多帮助#!他马上诚恳地说$&我年纪比你大"但文化不高"参加革命比较迟"今后互相帮助"遇事情多多商量#!

彭德怀长杨尚昆-岁"两人的出身%经历迥然不同$一个是自幼当过牧童%堤工的寒门子弟"一个是川东&名门望族!的勇敢叛逆’一个是出身行伍%久经沙场的战将"一个是从苏联归来缺乏实践的留学生#但他们彼此没有私心"没有偏见"都有着对革命的赤胆忠心#二人刚柔相济"长短互补#杨尚昆说$&我和老总经常促膝谈心"二人彼此毫无芥蒂#!

杨尚昆到达苏区后"不久就赶上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战役#当时"&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亲自来督战"强迫三军团打阵地战"和敌人拼消耗#在敌人猛

,-.5年,6月2连连受挫的中央红军

不得不撤离根据地2踏上前途未卜的漫

不许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

)**+,+

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违反规定"要辞去现任职务或者由组织责令辞职"#

-./012849-/.36:0.;

!"#$%&’()($%*+$

意将红军带到西康地区!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央决定单独北上!时任前敌司令部参谋长的叶剑英将这一消息悄悄通知了杨尚昆!

这天深夜"月色昏暗"星光依稀!杨尚昆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约定的地点"与叶剑英会合后"追赶已经出发的红一方面军!他们匆匆地赶路"从黑夜走到黎明"终于赶上了部队!晨曦中"杨尚昆看见毛泽东与彭德怀正在向他们招手"心头不禁一热!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们出来了"好得很"我们正为你们担心呢!%彭德怀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地握着杨尚昆的手&不久"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将单独北上的"#$$多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员"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这是红一方面军规模最小的历史时期"但它却是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先锋"担负着实现中央战略方针的任务&

杨奉毛泽东之命给彭德怀送信!老战友久别重逢

抗战爆发后"杨尚昆调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后担任副书记’书记!从%&’(年%%月起"北方局驻扎在晋东南太行山区"同朱德’彭德怀率领的八路军总部在一起"领导华北敌后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两年后"杨奉调回延安"名义上仍兼任着北方局书记"实际工作全部由彭德怀代理!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是西北战场的前线总指挥!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杨尚昆是中央警卫司令员’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负责保卫中央首长的安全和中央机关撤离延安的疏散工作&他们一个在前方")个在后方"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包括联防军’地方工作和后勤统归贺老总管&杨说#主席要到苏联见斯大林"这大概是临行的托付啊-彭德怀说了一句#*一个韩信"一个萧何嘛!%汉高祖刘邦用人有分工#指挥作战交给韩信"经营后方委托萧何&彭德怀这话是说毛泽东用人就像刘邦一样知人善任&

不久"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兵团正式定名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这时"杨尚昆才领悟到"毛泽东让他送信给彭德怀"原来是为了酝酿新的战略部署&西北野战军的部队原来大多是贺龙带领的"彭德怀没有直接指挥过"像这样调动指挥关系"在旧军队中简直难以想像"但他们处理得很顺当&半年多后"毛泽东对彭’贺说#你们前后方团结合作得很好&

经过长期的合作"杨尚昆对彭德怀的认识也不断在升华"他曾满怀深情地写道#有些人把彭德怀看成是*一介武夫%"其实是极其肤浅的"是一种误解&彭德怀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出生在贫苦农家"少年时就萌发为穷苦人找寻出路的强烈愿望&后来我常想"也许正是这种艰难而漫长的对革命真理的求索"才铸就他那种善于独立思考而又勇于修正错误’胸襟宽阔而又脚踏实地’内心火热而又外表严肃的个性&

"彭德怀同志是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深地怀念着他&彭德怀对杨尚昆说#*共产党员是不能计较个人得失的&只要国家兴旺"人民幸福"我就快乐了&%

毛泽东曾表示"希望彭爱护身体"准备将来还要出来为党工作&当杨尚昆和彭德怀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彭激动地说#*你转告主席"我不辜负党中央和同志们的期望"争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彭德怀学习非常勤奋"在这段时间里"读了许多马列主义原著"读了一些哲学’政治经济学书籍"还读了一部分二十四史&他看书很仔细"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并写了不少读书笔记&一次"他高兴地拿给杨尚昆看"感慨地说#*过去总是在枪林弹雨中"没有机会学习"现在有了机会"应当抓紧嘛!%

*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让彭德怀到外地去"出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

杨尚昆转达了让彭德怀出来工作的意见"并传达毛泽东请他到家里吃饭的邀请"彭德怀听了非常高兴&几天后"彭德怀来到杨尚昆家辞行&他们在一起回忆了许多往事"依依不舍&彭德怀这位身经百战’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也动了感情"热泪盈眶&杨尚昆一再叮嘱"希望他回北京时再见&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晤谈竟成永诀+,

一周以后"中央通知免去杨尚昆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职务"到下面工作两三年&如此突然被免职"使他很纳闷&三天后"杨尚昆移交完工作"上书毛泽东"请求谈一次话&%&*+年%%月%$日"毛泽东约见了他&谈话的气氛使人感到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可就在这一天"经毛泽东批准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0&不久"毛泽东公开出面讲话"进一步点透他发动这场大批判的关键意义&他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但是还没有击中要害"-海瑞罢官0的*要害问题是1罢官2&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3海瑞2%&

这样"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飙即将席卷全国之际"彭德怀与杨尚昆都被*外放%出京&半年后"中共中央下达-五一六通知0"决定对所谓*彭真’陆定一’罗瑞

%&+&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错误

批判"免职后闲居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吴家花园&党中央和毛泽东指定杨尚昆与彭德怀联络"一个月一次&因此"在以后的几年里"杨尚昆得以有机会出入吴家花园"去看望身处逆境的老战友"传达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他的关怀"听取他的意见&

彭德怀是个闲不住的人&杨尚昆每次去"看到彭德怀不是在劳动"就是在走门串户"访问社员群众"要么就是在家里认真看书学习&彭德怀和附近的群众关系很好"帮他们劳动"邀请他们上自己家里看电影(当他知道群众有困难时"总是热情帮助&至今"挂甲屯的人民群众还深

中外名人

%&)"年*月"杨尚昆奉毛泽东之命

给彭德怀送信"当了一回高级通讯员!他带着%%个人"骑马走了+天"来到陕北定边城内的前方司令部"见到了彭德怀!两个老战友久别重逢"异常兴奋!

杨尚昆把毛泽东的亲笔信交给了彭德怀!彭看后问#*你知道什么事吗,%杨答#*给你的信"我哪敢拆,%彭说"主席的意思是把西北的军事交给我"后方工作

不许干预和插手各类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经营’矿产资

源开发利用等市场经济活动&

#$$"%"

&’()*+,-.-/,*01-2&(’,/3)’4

中外名人

/012345401670

!"!$年!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论发

展成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认为!没有物质的时空是平坦的!有物质存在的时空就变得弯曲了!两点之间的距离因物质的存在而被拉伸或挤压!一个直观的比喻是!水平抻开的一块布应该是平坦的!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后!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星球上的&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根据广义相对论!!"*"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证明!假如星体质量聚集到一个足够小的球状区域里!引力的强

多种因素暂时联系起来的时候!传统的计时方法就失去作用%全球定位卫星发出的信号!由于处在不同的参照系上!时空无法和地面同步!只有根据卫星和地面的原子钟不断调整时间!才能保证定位系统的精确%

时间旅行可能有捷径

相对论表明!如果一个人的运动速度趋近于光速!对他来说!时间就会趋近于停滞%如果运动的速度超过光速(尽管这是不可能的)!时间会不会倒转!人能否回到过去+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我们的时空结构很有可能不是单连通的!而是多连通的复杂结构!就像苹果表面上的

爱因斯坦:相对论影响世界100年

北京

百年前的!"#$年因爱因斯坦变得极不平凡%这一年!&’岁的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从此!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发展成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为纪念这一伟大理论!联合国把&##$年确定为&世界物理年$%

运动中的尺子会缩短

相对论的研究对象是超越人们日常经验的高速运动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狭义相对论认为!运动中的尺子会缩短%我们平时处在低速运动中当然不可能觉察!但如果以每秒&’万公里的速度运动时!一米的尺子就会缩成半米%狭义相对论表明!高速旅行会使时间变慢%假定将来人们能制造一艘接近光速飞行的宇宙飞船!从地球出发飞向遥远的星系!来回的旅程仅仅几年(按飞船上的时间)!但在此期间地球上已过去了几千年%

刘文彪

两点!除了通过表面上的一个途径连接起来之外!有可能在苹果的内部通过一个&虫洞$连接起来!这可能是通往不同时空位置的捷径%

科学家从未放弃对超越时空的探索%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俄科学家切尔诺布罗夫做过一项实验!他通过对磁场的#特殊碰撞$!在实验室里将!小时减慢了!,$秒钟%

烈挤压会使那个天体的密度无限增大!然后产生灾难性的坍塌!使那里的时空变得无限弯曲!这就是我们今天常听说的黑洞%

理论催生原子弹

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年!科学家找到了通过裂变把质量转化为能量(释放巨大原子能的中子链式反应!进而制造了原子弹!后来又利用核聚变发明了氢弹%而可以控制反应剧烈程度的核反应堆的和平利用!比如核电站(可控核反应堆供暖系统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依赖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指出’传统的时间概念只能在简单的条件下才能确定!当昆对老战友的思念之情却丝毫没有淡化%

!"-’年!物理学家维索特和列文向

太空发射了一枚载有时钟的火箭%他们观察到!这个时钟与放置在地球上的时钟相比!多获得了!.!#微秒!他们认为!为了在未来时光中旅行!就需要利用那些强度远高于地球重力的引力场!比如中子星引力场%如果让飞船到达一颗中子星上!就会在未来的时光中迈出了一大步%!

卿(杨尚昆反党集团$进行#专案审查$!杨尚昆成了第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年-月*日!杨尚昆被宣布#监护审查$!从此与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并且再没有听到有关老战友彭德怀的消息++

后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平反昭雪!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杨尚昆也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再一次走上了领导岗位%尽管工作是繁重的!但杨尚

杨尚昆在文章中写道’彭德怀同志是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建国以后!德怀同志身居高位!仍念念不忘&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过!他在前面加了&勇敢$二字’&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他经常对人说!我是人民的扫帚!人民要怎么使用就怎么使用%从!"$"年被&罢官$到!"-;年生命的终结<!$年中!德怀同志经受了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但他是坚强的!虽百折而不挠

%!

!"-"年!杨尚昆写了一篇回忆文章

)我所知道的彭老总*!记述了与彭德怀相识相知的件件往事!也记载了他们之间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年!彭德怀诞辰!##周年!杨尚昆又发表文章)追念彭大将军*!寄托自己的哀思!慰藉在天之灵!更希望后人学习彭德怀的优秀品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不许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礼品馈赠%

’()*+,2.3’)(-04*(5

杨尚昆篇六:《杨尚昆回忆录》的细节、真情与实话

《杨尚昆回忆录》的细节、真情与实话 作者:袁源

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11期

摘 要:回忆录是历史工作者研究作者那个时代的历史的重要资料。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出版了大量的回忆录,其中杨尚昆同志的回忆录颇具代表性。《杨尚昆回忆录》以细节、真情与实话,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与史料价值。通过书中几个片段,解读杨尚昆同志亲历的革命。

关键词:杨尚昆;回忆录;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K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154-02

回忆录是历史工作者研究作者那个时代的历史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于近现代史研究者来说,回忆录中作者对某一事件的细节描述、切身体会以及时过境迁后的实话实说,都弥补了一般历史文献的枯燥、粗疏和不可避免的隐晦。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出版了大量的回忆录,其中杨尚昆同志的回忆录颇具代表性。

杨尚昆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经历丰富,但这本回忆录只写到1949年。“按原定计划,回忆录还包括中办20年(他身前提出中央办公厅20年是回忆录全书的重点[1]16),„文革‟前后和他复出工作这三部分,在他因病情突然恶化而去世后已法完

成。”[2]376尽管如此,这本书依然向我们展现出杨尚昆同志眼中1949年以前的那一段历史。 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很难将作者与一位久经考验,身经百战,贵为国家主席的老一辈革命家联系起来。全书文字朴实,感情真挚,叙述客观,不为自己隐,也不为尊者讳,非常富有个性色彩。与笔者以往读过的别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回忆录相比,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节、真情与实话。因此,书里的人和事都活了起来,也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很有《世说新语》的味道。

一、儿女情长

人非草木,怎能无情?可是在某些回忆录或别的作品中,却往往将革命者表现成了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其实,我认为,革命者反而应该是更加有丰富的感情,若不是对这片土地、这群同胞爱得深沉,他们又怎么会甘心抛头颅、洒热血去闹革命?尤其他们中的许多人家庭环境还是比较优越的,和被逼上梁山是不一样的。杨尚昆同志在他的回忆录中,毫不掩饰他对父亲、兄长和妻儿的爱,有些细节真的感人肺腑。

对父亲,他的印象是:“他爱国,开明,为人厚道,”他写到父亲“义务给人看病,但从不给自己的亲人开处方,只是和请来的医生共同商讨。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给亲人治病,开

中药下不得手。” [2]4他又写到家道中落,父亲几次实业救国的尝试均告失败,“只听得父亲常常叹气:家败了,败了!” [2]6向读者勾勒出一位心地善良、辛劳持家的父亲的形象。 对他的引路人、兄长杨■公烈士,杨尚昆同志更加充满了感情。他回忆两人诀别时的情景:“5月初的一天,他陪我来到朝天门码头,踏着长长的石级,走到长江边,登上一只小木船,驶到江心后,攀登长江轮的舷梯,上了甲板。” [2]16七十多年前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对兄长的深情,可见一斑。

对妻子,他更毫不掩饰两人间的深厚情谊。书中不仅叙述了两人认识与相爱的经过

[2]19,而且在回忆历史的过程中,总忘不了顺带说几句在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下,两人聚少离多的一些生活片段。在中大的清党运动中,李伯钊被错化为阶级异己分子,“我和伯钊新婚不久,她就受到这样无端的政治打击,按当时的风尚,我应该同她离婚,„划清界限‟呦!但我没有。你开除她的团籍,反正我相信这个人。” [2]38-39两人间的信任,跃然纸上。1935年,李伯钊来到三军团部看望杨尚昆,“彭总打趣地问:„你的情报为啥这么准,一下子摸到我们军团部来啦?‟伯钊看着我直笑,我只好向彭总„坦白‟:伯钊刚好在军团部对面的一个连队教唱歌,听到她的歌声,我便约她来了。” [2]131只几个细节,寥寥几笔,既表达出两人间深厚的感情,又显示出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

对于儿女,杨尚昆同志也同普天下的父亲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回忆录里的两个细节,读罢让人心里暖烘烘的。“(1949年)农历大年初一那一天,我抽不出时间回夹峪,初二才回去同孩子们团聚,放了三颗信号弹,随是过节给孩子们乐一乐。”为了给女儿小妞过生日,他做了一个土质的蛋糕,“没有奶油,只是用„洋菜‟(石化菜)熬一熬,装进一个大碗里,凝结起来后扣在盘子里,面上铺一层罐头水果。” [2]278,[3]条件虽然简陋,做父亲的依然想尽办法让儿女快乐,生活虽然艰苦,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革命者不断向前。

二、历经磨难

以往一些革命题材的作品,大多着重叙述我革命军队如何胜利,共产党员如何气度不凡,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好像光荣的胜利只能属于我们,狼狈的场面就是敌人的专利,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1926年,杨尚昆初到上海。5月30日,参加上海工人纪念五卅运动的游行。“谁知靠近老西门时,工部局的巡捕和军阀政府的警察,抡起警棍,劈头盖脸地打来。我措手不及,脑门上挨了一棍,鼓起了一个大包。人群被打散了。” [2]18这段回忆虽然不这么光辉却很真实——游行队伍在军警的暴力下作鸟兽散,许多青年吃了闷棍。

1936年6月,“一天傍晚,住在附近的一部分国民党地方部队突然前来袭击瓦窑堡,”由于红军主力已经撤退,只留下红军大学的学员,敌众我寡。“这时,毛主席正在睡觉,周恩来同志身边也没有兵。幸好还埋伏着一个连,就靠他们抵挡了一下。我们就把毛主席叫起来,匆忙

撤出瓦窑堡我没有弄到马骑,周恩来看到后,大声嚷道你们哪个给杨副主席一匹马呀!可是,那时乱糟糟的谁也顾不上,我就一口气走了十五里路,非常狼狈。” [2]168胜败乃兵家常事,撤退也不可能总是秩序井然。这一次总部遇到突袭,不仅杨尚昆还有林彪、罗瑞卿甚至周恩来、毛泽东也都只能“乱糟糟”地撤退。打仗有进攻也有撤退,革命有成功也有失败。革命者一呼百应,“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敌人望风而逃的场景只是对革命的一种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理解。真实的革命是残酷而又危险的,革命者正是在这血与火中茁壮成长。

三、坦言自己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怎能没有缺点?本书中,杨尚昆坦言自己在历史上的过失和自己对党内一些错误由拥护到怀疑到批判的思想转变过程,不是刻意地标榜自己,而是实事求是,让人佩服他开阔的心胸。杨尚昆同志在谈到回忆录时特别强调:“对于自己应该一分为二, 是即是, 非即非, 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一生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给后人以启迪。” [1]13 关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派系斗争,杨尚昆承认“我是拥护支部局的。” [2]38

关于“左”倾冒险主义指导下的白区工运动,杨尚昆也承认他是忠实执行的。“我那时还没有从路线上、策略上认识这样做的不对,只觉得工作非常难做,群众很难发动。” [2]54

在苏区反“罗明路线”的政治风暴中,作为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闻天的助手,杨尚昆也发表过几篇批判“罗明路线”的文章。在回忆录里,杨尚昆没有回避这件事,反而承认自己的文章“就是着重批评„大多数同志‟没有给罗明以„残酷无情‟的打击,犯了„腐朽的自由主义‟错误。” [2]79还承认这件事是“一直使我感到内疚的往事。” [2]80

在回忆自己经历时,杨尚昆没有因为曾贵为国家主席,就吹嘘自己是多么先知先觉,而是如实剖析自己,为后人做警示,体现了革命者豁达的气度。

四、公正客观地评述历史人物和事件

杨尚昆的这本回忆录不仅努力实现了对人对事的基本客观,而且通过运用细节,反映历史人物独特的个性。例如对李德,当彭德怀怒斥其错误时,用了“崽卖爷田心不痛”的俗语,当作者把原意翻译给李德后,“„封建,封建!‟李德咆哮起来,„你是报复,因为你对撤消你军委副主席不满意。‟” [2]94遵义会议上,“李德坐在门边上,椅子跨着门槛,门里头一半,门外头一半。”在张国焘企图分裂党的图谋暴露后,毛泽东果断决定中央单独北上。张国焘得知消息后派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带领学员来拦截“他(李特)来势汹汹,问我们为什么„开小差‟,这时在场的军事顾问李德见李特佩着手枪走进毛主席,二话没说,双手抱住李特,把他拖到几十米外。”[2]145几个细节把李德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一方面是固执暴躁死不认错,另一方面又很勇敢,能挺身而出。

对革命战友杨尚昆也能直言他们的缺点。例如对彭德怀,他认为“有时失诸急切,态度生硬,不免得罪一些人。”[2]203对于张闻天,在宣传工作中曾犯过的“左倾”错误,他说:“这是我们受教条主义影响较深的人的悲哀,贤者如闻天同志也没有例外。” [2]69

对母校中山大学,他一方面对其办学方针进行反思,指出其“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学校的领导把中国共产党排除在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形而上学和在组织上培植宗派”的错误,也承认“大革命失败后,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学校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重要骨干,帮助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2]42-43特别是苏联同志在自己经济条还不太好的情况下对中国留学生的优待,使作者“很为苏联当局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2]24。

对于托派,他也客观地说“现在看来,说托派等于汉奸这个结论不适当,没有什么证据。但是,托派的分裂活动确是有害于抗战的。” [2]185既脱掉了托派头上的汉奸帽子,又指出他们的危害性。

这本回忆录中还有一个细节:杨尚昆凡在提到毛泽东之处都称之为“毛主席”。这应当是作者对伟大领袖深深敬意的真情流露,不过,这多少与对其他领导同志的感情有些不同。

在中世纪,欧洲的神学家曾为天堂里是否有厕所而争论不休。我倒觉得,既然是天使,是神,当然是纯而又纯,与我们凡人不同的,怎么会需要厕所呢?革命者虽然是英雄,但英雄也是凡人,也要吃喝拉撒,也有种种缺点,也曾经历失败,也会拍桌子(黎城会议之后,刘少奇同志“经过太行同彭德怀同志交谈时,批评太行发动群众不够,批评得很尖锐,彭总接受不了,两个人都拍了桌子” [2]131)。但是这样的革命,这样的革命者才是真实的,没有距离的。非要把革命描绘成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把革命者描绘成没有缺点,绝顶聪明的完人,这根本是在写童话,在造神。

杨尚昆的回忆录如实地再现了一段历史,书中没有言不由衷的歌功颂德,没有矫揉造作的自吹自擂,只有真实的细节、真情的流露和实事求是的评判。本书不仅是一段历史,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资料,更为重要的是,它让读者感受到了革命和革命者真正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苏维民.杨尚昆谈撰写回忆录 [J] .中共党史资料, 2008,(1).

[2] 杨尚昆.杨尚昆回忆录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3] 袁源.杨尚昆同志的儿女深情 [J] .世纪风采, 2003,(5).

杨尚昆篇七:杨尚昆:毛泽东与张闻天

张闻天与毛泽东的关系演变(杨尚昆1986年谈话,张培森整理)

《炎黄春秋》2009年第3

杨尚昆

杨尚昆同张闻天有着将近40年的友谊,称得上是知己的战友。2007年为纪念杨尚昆诞辰100周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一位同志打来电话,说要带电视台人来采访我,约谈关于杨尚昆同张闻天的交往,于是从有关材料中找出了一份1986年杨尚昆的一次谈话记录。这次未曾公开发表的谈话,是他当时应我们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的请求进行的一次谈话,时间是1986年8月30日,地点是北京三座门他办公的会议室。这次谈话由于有张闻天的夫人,同时也是杨尚昆的老战友刘英参加,共同的经历,共同的体验,杨尚昆谈兴一直未减,话题虽然离不开张闻天,然而实际涉及到党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而这次谈话目前留下的就是这份密密麻麻的录音记录稿。如今距离那次谈话已经20多年,杨刘二老均已辞世仙去,参加这次谈话的编辑组的同志也只剩下两人,我和编辑组前组长萧扬。为了不让这次难得的谈话湮没,便根据这份录音记录整理成文。

上海时期的张闻天

我和闻天两个人是四中全会后一起从莫斯科回来的。他一回来就到宣传部去了。闻天那时的思想也都还是受莫斯科训练的那一套,和王明差不多。我知道当时许多文件都是他起草的。因此在上海这一段从他思想来说都还是教条的。不过闻天在苏联确实算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最好的一个是他。一个是王稼祥。博古和我差不多,现炒现卖。博古人很聪明,有捷才,善辩。而闻天是接触了实际以后才觉得王明这套不行的。

四中全会王明是反立三路线上台的,但四中全会后所实行的实际同立三路线差不多,不同的是取消了全国暴动计划,取消了行动委员会。那时甚至闻天也都还没有认识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搞的都还是以城市为中心这一套,那就是靠罢工、示威,搞“飞行集会”。那时南京路上有个先施公司,我们的人就去那儿先放个鞭炮,然后几个人高呼口号,于是行人便围了上来。这时警察就跑来抓人,这样每次我们都要被抓走一些人。工厂罢工说起来就是起哄,一个工头打了人,就一个车间马上停下来。工会也是共产党的。这样一闹巡捕就来抓人。工厂的基础垮了。恢复一段后,手就又痒了。就这么恶性循环。

面对这种情况闻天就有些感觉,觉得这种办法不行。特别是1932年他出席江苏省委会议的一次讲话,他的这种思想表现得最明显。那时没有上海市委,江苏省委就是上海市委,我当时是省委宣传部长。当然,他当时思想还没有后来那么彻底。他讲得多的还是从工作没有搞好这个角度说的,总是说没有准备好啦,太仓促啦。但觉得这样搞不是个办法,这一点是提出来了。认为这样搞下去没有什么意思。

淞沪抗战起来时,上海有十三家日本纱厂同时举行罢工,也是搞得轰轰烈烈的。因为那些工厂都开在闸北,闸北被日本人一占领,工人们就都跑到租界上来了。工人们都有爱国心,于是就组织一个罢工委员会,为了维持工人生活,就靠“民反”(全称为“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一笔者注)在社会上募捐开粥场。每天每个工人可以领两餐稀饭。有一天宋庆龄通过人向我们表示要捐两千元,那时两千元可不简单,是光洋呵。但这时凯丰就主张不接受,我就主张接受。凯丰那时在团中央,我在江苏省委宣传科。我就去跟闻天商量,闻天也主张接受。这样才把这两千元接受了下来,那时我们还办了张报纸,三天出一期。这件事我们还登报公开表示感谢。当时为什么有人不接受,就是说宋是第三党。那时有个公式,说第三种势力即中间派,他的欺骗性更大,比国民党还要坏。这是套的斯大林对社会民主党那个公式。所以总的说来闻天这一段并没有完全脱离教条主义,但是实际工作使得他觉得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

所以他那时自己的思想活动同他文字上写出来的东西,已经开始发生距离。他这时有几篇文章已经可以看出有点想要纠正一些“左”的东西,但是那个思想并不彻底。

中央苏区时期的张闻天、博古和毛泽东

闻天到中央苏区大约比我早十天。我到了中央苏区时他正在做报告。我一去就先向小超(邓颖超)报到,她当时是中央秘书长。报到后她就安排我住处,我一看那个房里还有张床,她告诉我说那是张闻天的。闻天回来一见面就说,你到啦!好好。并说,我那时(指在上海时)跟你说了句再见,就是指的在这里见呀。那段时期我跟他住一起,在那间房子里差不多同住了几个月。在中央苏区,起初闻天还是宣传部长,我那时是宣传部干事。后来派我去办党校(名字叫共产主义大学)时,闻天是校长,我是副校长,不过实际他没有管。

编辑组同志问:张闻天本人在1943年《反省笔记》中,曾经检讨初到苏区时所犯的反“罗明路线”错误,但申明自己当时主观上并未想到为了想要反对毛泽东,而且指出直接领导反“邓毛谢古小组织”的是罗迈(李维汉)。对此应该如何看?反“罗明路线”时我已经到了瑞金。这一段斗争我知道是博古发动的,策划这件事我估计也是博古。那个时候博古叫总书记。为什么说是博古起这样的作用呢?因为斗罗明时我还在瑞金,起初罗明表现很硬的,并不承认错误。那时我同博古都住在一个楼上,博古是同陈云他们两个住隔壁。看到罗明不承认错误,博古就有点慌了。因为他已经把这个斗争发动起来了,他不胜利那他不就垮台了嘛!于是就找了很多人同罗明去说,去劝罗明,说你一定要服从大局,不要这个样子。后来罗明就承认了,承认是他的错误。当然后来整人这个事是罗迈(李维汉),斗邓毛谢古时我已经不在瑞金,但我知道罗迈一去苏区就组织了一个组织局,组织局书记就是李维汉,可以说罗迈掌握了生杀大权。所以我估计这件事策划是博古,具体到整人是李维汉。至于文章嘛是闻天写的,他那时思想还没有完全转过来,当然那时他也只能那样写。

闻天同博古两个原来在思想上基本一致,后来慢慢地他们两个就分开了。因为博古坚持教条坚持得比较厉害,他到中央苏区后就把闻天实际上从政治局的日常工作中排挤出去,叫他到政府当人民委员会主席。我想当时博古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把毛架空,你虽然是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但是按实际的职务来说,具体的工作是在人民委员会,也就是总理那里。这个完全是按照苏联的一套来套的。第二你张闻天在政府那边工作,你就少管中央的事情。然而闻天同博古他们两个那时一直是有斗争的,思想也是有所不同。博古比较个人突出,闻天这个人毛主席就说他是书生,他是书生气

重些,但书生气也并不是一个不好的字眼。这就是说他比较喜欢研究理论,这个人的文笔是不错的。他去政府工作,这就恰恰给他提供了一个单独考虑中国革命实际道路的机会,特别是同毛主席接近了。因此我觉得闻天转变的关键是在遵义会议前这一段。不过毛主席起初也没有同他交心,是慢慢地才交的呵。因为在他的脑子里,博古同洛甫是一条绳子上两个蚂蚱。王稼祥去苏区去得早,我估计毛大概多少把他的思想暴露的,首先是跟王稼祥。至于对张闻天,他还是先试得试得来的。不过在瑞金他们这几个之间并没有什么私人交往。那时候反毛反得最厉害的是任弼时。第一次宁都会议恩来是中央代表团团长,恩来还没有到,是任主持把毛主席撤掉了。所以毛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还讲,最后在中央苏区剩下的一个反对他的就是任弼时。(刘英插话:他真是记得清!)这个人在这方面是这样的。所以任弼时如果他不死,“文化大革命”也非整死不可。我觉得闻天那时也从弼时那里听到过一些反毛主席的话的,开始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弼时那时认为毛主席有些东西不妥当,比如包括肃反他认为毛主席该有责任,但是毛主席从来不认为肃反他有责任。

我最近想,毛主席在瑞金也有没有“左”呢?比如说查田运动,你们现在看看有个文件那是很“左”的,那是毛主席主持搞的呀。那时总的当然他不当权,但是他做具体工作,他这个查田运动就是“左”的。(刘英插话:我在于都第二次扩红,他直接领导我。他给我的批语是谁反对扩红的就杀。后来又来电话,要三天找出反革命。于是县保卫局就抓来一批人,硬说人家是“改组派”。我是觉得“左”的。后来是洛甫来了一封信,说反对扩红的不一定是反革命。我们才把这些人放了。)查田运动的结果是整了一批中农,至于富农那时早就没有了。那么在这种高压下就扩红,创造红军一百万。谁敢不当红军呀?当然扩红成绩是主要的,但是那样的方式是不好的,事实上等于抽丁,像兴国那里抽得就根本没有什么壮丁了。

从动员突围到遵义会议

长征出发前闻天发表一篇文章《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我们开干部会动员突围就是靠的这篇文章。因为长征之前博古同李德他们两个到过我们三军团,这是他们第二次到三军团,第一次是打广昌(战役)时同彭德怀当场吵架那次。这次他们又来就讲到要突围,就说中央没有内部文件,就是张闻天同志有篇社论,所以闻天那篇文章是代表中央的。不过文章讲得很隐蔽,不懂得一点情况还看不出呢。这里要说一个问题,关于这篇社论我记得上面有个训令,训令上写着“供干部讨论会用”,所谓讨论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开个干部会,师团级或县团级统统说清楚,没有那个事。那时我是三军团政委,顶多是跟师长们说了,连团长都不知道。毛主席多次讲这件事,说没有说清楚,其实为什么一定要说清楚才能走,部队嘛,只要下命令就是喽。

前方的同志对你们(指长征初期刘英所在的中央纵队一笔者)后头那个“红章纵队”(笔者按:长征初期红军部队按照李德的“设计”,一、三两个主力军团分别列为左右两翼,掩护着中间的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作“甬道式”的前进。杨尚昆所在的三军团担负着右翼的掩护任务。刘英则在当时代号叫做“红章纵队”的中央纵队担任巡视员。)意见大得很啦,甚至叫它“混账纵队”。前方有时要等候两三天,才等得上你们。三军团最恼火的一次是过湘江,因为等中央纵队迟了一天。湘江一仗是同白崇禧的部队打的,打得很苦,损失很大。所以前方一些同志都怪你们,说就是你们把我们拖垮了的。还有一点,就是中央纵队的同志每人都手里拿着火把准备走夜路,前方的同志一看他们在那边走就骂,因为军队里的战斗部队是根本不许点火的。(刘英:不点火的话。那些行李就全完啦!)

遵义会议我记得是这样的,博古讲完之后第一个报告的是洛甫,他总结长征前面这一段,基本的东西是毛主席的。因为那个时候他很尊重毛主席。毛主席对他也比较重视,从毛主席这方面说,我找你一个教条主义营垒的人出来打头阵。接着毛主席做了一个补充的东西,这就讲得比较厉害一点。遵义会议那个文件也是洛甫写的。成立三人军事小组是在遵义会议之后。不过把博古拉下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这个是遵义会议定了的。闻天的转变可以说同他跟毛主席两个人

在中央苏维埃政府接触有关。由于受毛主席影响,毛主席跟他谈了一些问题,所以遵义会议他就站过来了。我看大体上就是这样。但是遵义会议如果要他说王明整个路线错误,我看闻天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这里还有个共产国际问题。(刘英插话:那时大家对国际都很迷信。)这一段他同毛主席的关系是很好的。

关于会理会议

会理会议是在会理(云南)附近一个村子里开的。出席会议的有林彪、聂荣臻,三军团就是我和彭德怀。我还记得就是在一个茅草棚子旁边,也就是露天里开的。我那时脚受了伤,是用担架抬着去的嘛。会理会议主要是批评林彪要毛下台,也牵连到几个军团。因为从遵义出来这一段部队就是走路,那个时候怨言很多。一天走来走去,打圈子,也没有说清楚究竟要搞什么,就是下命令。所以部队疲劳得不得了。走的中间你挤我,我挤你,谁的力量大谁就跑得快。一军团同三军团碰到路上谁都不让谁。

特别是干部团陈赓对一军团杨成武那个团意见大得很,就公开骂,跺起脚来骂。因此可以说那个时候思想是很乱的。在这种打圈圈情况下,很多人就跟洛甫反映说,这样不打仗又死那么多人,是不行的。对这种打法洛甫也不了解。彭德怀也不了解,因此也跟他讲,其实毛对彭不了解是最不高兴的。这里还有王稼祥军事方面对毛有意见,他又不跟毛直接讲,就跟洛甫讲,洛甫就跟毛讲,毛就发脾气。会理会议本来正式题目是批评林彪写给中央的信,信是要毛下台,要彭德怀出来指挥。但是会上有人却出来说是张闻天到了三军团司令部,同彭谈了多少多少。我就起来作证,我说我是政治委员,整天同彭德怀两个在一起,根本没有这个事。张闻天没有到过三兵团。所以这就怀疑到张闻天同彭德怀联合起来反对毛主席。这根本是个冤枉,毛主席却一直深信不疑。我以为毛同张的疙瘩那个时候就结下了。不然为什么明明是要批评林彪那封反毛主席的信,结果却又要把张闻天同彭德怀拉出来?那个会上非常紧张呵。

瓦窑堡的一场争论

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关于战略方针问题党内实际是有些不同主张的。那个时候毛主席提出一个战略来,就是要脱离陕北,占领太行山,然后向绥远发展,背靠内蒙。他提这么个战略计划,好像就是在洛甫那个窑洞里,不是在毛主席那个窑洞。(刘英插话:对。那时开会都在洛甫那个窑洞。)大家都不赞成他这个意见。(刘英插话:我记得还争论得很厉害。)因此东征彭德怀不愿意,林彪不愿意,都是从这个地方来的。因为他们都了解毛主席的意图,就是要脱离根据地,那时大家都怕脱离根据地。因为走了一年多,好容易找到一个安身之所,又要走,怎么得了呢。

实际上毛主席提出的这个主张大家都不赞成。所以后来毛主席就改了。东征是走一步看一步,瓦窑堡不是留了一个留守处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那个意见,后来是没有能按计划打胜仗。周恩来、博古他们就留在了瓦窑堡,洛甫没有留,是跟着我们过河的。东征战绩是很不错的,占领了很大一片地方,但是县城一个没有占领。正是这个时候,国民党想要同我们合作,博古还有王稼祥他们一起到了前方,于是中央在山西大麦郊开了会。后来决定回头,就回到了西边。可见那时就有点不同的主张了。

张闻天反对毛泽东同江青结婚

在延安我觉得毛主席最忌恨洛甫的一件事,就是反对他同江青结婚。我是看到过洛甫写给毛主席的那封信的,那时毛主席住在凤凰山底下,他把罗瑞卿抓住写那个抗日游击战争的政治工作,他把这个信给罗瑞卿看了,罗就给我看了。

洛甫那个态度很坚决的,不赞成他同江青结婚。以后不是经常毛主席开会就骂么,说我无非是吃喝嫖赌,孙中山能够,为什么我不能够?我看他最忌恨的是这件事。那时真正是中央的同志写信给他表示的就是洛甫。(刘英插话:他那时是党的负责人,因为好多老同志都有意见。当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王世英,过去在外头搞情报工作,说江青这个人在外边桃色新闻太多,毛主席同她结婚对党的影响不好。给中央写了信,信上签名的一大串。闻天告诉我,这样他就写了个信给毛主席送去了。毛主席看了信后把桌子一拍,老子就要同她结婚,谁管得了,后天就结。)

过去有个传闻,说江青同毛结婚时中央有一个决定,不让她参加政治生活。实际根本没有这件事。第一中央不可能通过这么一个东西,果真如此的话,毛主席不要吵翻了吗?另外还有一个旁证,两年前我曾经问过陈云,我说你那时在延安既是组织部长,又是政治局委员,你知道不知道这件事?他说根本没有那回事。相反他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他曾经以组织部长的名义找江青谈过一次话,就说毛主席人家有老婆,并未离婚,你要注意啦。江青便告诉了毛主席,毛就打电话给陈云,说你这个组织部长竟然管到我家里的事情来了。这时他已经同她结婚了,所谓结婚实际也就是那么回事。

那时正是中央开六中全会,前方不少人都去了延安。当我们去看毛主席的时候,江青从窑洞里出来,贺老总就问,毛主席,这是个什么人呵?毛主席就说,嗨!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怪。贺老总就说,主席家里出来一个我们都不认得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问啦?后来没有过几天就请我们吃饭。我是吃了两次饭,头次就是请罗瑞卿他们那一次,我知道洛甫那次没有去。

所以我觉得在延安恐怕这件事是洛甫使得毛最恼火的,甚至于他可以联系到王世英写的信也是洛甫在里头搞的。后来他们两个关系就越来越僵了。以后他对洛甫的态度就不是与人为善的态度,而是讽刺挖苦。所以他们两个分道扬镳,搞得慢慢距离远,恐怕是从长征后期就开始了,不过会理会议后主要是走路,还看不出什么明显分歧。我说闻天同志一方面过去是有些教条,另外一方面他确实很喜欢研究理论。这个人就是社会经验太少,很天真,太天真了。

延安时期毛泽东和张闻天关系的变化

中央的事情我也并不完全清楚,特别是那个长征中间。我在延安当然是住得久,那时我不是政治局委员,但是我作为北方局书记,后来整风时又让我当党组书记,所以政治局会议我都参加。我以为在保安时候,闻天同毛主席关系还是不错的。后来我就到前方去了。我1939年回一次延安,那时我就感觉得到不那么对头了。1940年我回到延安,闻天当时就只管宣传,别的事他一般都不管。我看他那时很苦闷,我去看他时,见他成天在剪报,他是很注意收集材料的。反正闻天那里我到了延安是经常去串门的。甚至于毛主席在延安讲过这样的话,意思就是你又不管,你又管不了事,你还把着这个位子不让出来。(笔者按:张闻天1943年在《反省笔记》中说,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他就已经向毛泽东提出要把总书记让出来,是毛泽东当时不同意提出这个问题;《笔记》又申明说,“六中全会期间我虽未把总书记一职让掉,但我的方针还是把工作逐渐转移,而不是把持不放”。)闻天跟他去谈过一次,这是闻天跟我讲的,这个事情我统统交给你,我不管了,一切听你的。毛主席当然欣然接受了。他就是要把权都抓到他手里。

可以肯定,在延安这一段或者说在延安后期毛对洛甫看法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他也没有注意到他在遵义会议是拥护他的路线主张的。我觉得他对洛甫有成见。比如洛甫为什么到晋西北去考查?那就是毛主席说了很多挖苦的话,什么“言必称希腊”,中国的实际一点不懂,没有调查研究,等等。实际上是指的洛甫,我们都听得出来。所以那个时候洛甫的情绪就很坏,自己就走了,走了这个事情不是就更好了嘛!你毛主席一个人拿主意去,我离开了。这个时候洛甫是不是也有点觉得我是一个党的负责人,你得跟我商量商量。从洛甫这一方面来想有点觉得你毛泽东不尊重我。

杨尚昆篇八:杨尚昆为什么能够看完几万卷书

杨尚昆为什么能够看完几万卷书?

2007年7月,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将父亲生前所藏四五万卷图书分批捐出,首批6751册已空运至重庆图书馆,并选定了图书馆三层一块 400多平方米的空间做“杨尚昆赠书阅览室”,完成了父亲生前未了的一大心愿„„

读到这里,您一定会问,杨尚昆藏书几万卷,他是怎么看完的?他消化得了么? 为什么能够看完几万卷书

杨尚昆一生钟爱读书,小说名著被他视为好友知音,他与它们对话,从它们身上取经,获取力量。在他青少年时代,他就立志要做“新社会的催生者”,为此他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丰富学识,开阔视野。在他生命中最灰暗的时刻,正是那些泛黄残损的线装书陪在他身边,与他一起挺过。“文革”结束后,当杨尚昆一家终于得到一个安稳的栖身之所时,杨尚昆首先做了两件事:一是安排家中米面菜粮的事宜,二是请人做书橱和写字台,他要让自己的书也找到栖身之所,并且容不得半点拖延。读书,在他生命中是与吃饭同等重要的事情。 对于杨尚昆藏书几万卷,有人问道,这么多书,他看得完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找到了正确的读书方法——精读与速读。他很清楚哪些书需要自己多费些时间与精力,哪些书只翻翻即可。

对于政治类书籍,如《列宁全集》,杨尚昆每次读都会做批注。而对于一些文艺类书籍,他则会采取一目十行的速读法,只看精要,不论情节。正像杨绍明回忆父亲时说的:“他每个晚上都看书,一晚上可以读两本小说„„”而且杨尚昆看书时常将好几本书放在手边,这本看累了看那本,交替着看,花镜一上眼,没两三个小时是摘不下来的。

在读《邓小平文选》这样的作品时,杨尚昆还会写下自己的体会,比如通过读《邓小平文选》,他感受到“邓小平思想”的重要性,体会并认同《文选》中反映的邓小平那种革命的胆略和求实的精神。

政治家以文学魅力征服文学青年

杨尚昆看过许多优秀的文学名著,尤其是苏联的文学作品,像《高尔基传》、《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他都看过并做过笔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杨尚昆在孜孜不倦地与书本“死磕”中,树立了自己的文学观,对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上面提到,杨尚昆在临汾新家定居时,托人做了书橱和写字台。书橱做好后,下一个任务就是装书了。当时,杨绍明的学生——一个喜欢文学的同学,来帮忙装书,当他把装书的大纸箱子搬到书房,一个一个地打开后,傻眼了,书真多哇!有很多甚至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好书!即便在分好类的情况下,装这些书上架,花费了这个小伙子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装满了4个大书橱,最后剩2箱生活类书籍,实在没有它们的容身之处了,只好将书脊冲外摞在书橱旁边。

之后,小伙子开始与杨尚昆聊起了文学话题。

“杨伯伯,您的书真多哇!”

“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好多没退回来。这些年,我们的工资一多半就用在买书上了,这些书就是我们家最主要的财产了。”

“您也看当代小说?”小伙子指了指书橱外摆放着的那些用报纸包了书皮的现代小说。 “被关在北京时读了一些。那时每月发25元钱,除留够党费,剩余的全让看守的哨兵帮我买书了。”

“这些新出版的小说你都读过吗?”

“大部分都读过,不过觉着没多大意思。有写工人的,有写农村的,但就是犯一个通病——缺乏生活、艺术上的真实。不过话说回来,若不是有这些毛病,也出版发行不了哟!”

杨尚昆之所以能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有过人的见解,关键在于他读书多,而且会巧读书。前文谈到,杨尚昆很重视精读,对于重要的图书,他采用精读的方法。而对于一般的小说(他酷爱小说),则采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杨尚昆的儿子杨绍明透露说:杨主席爱小说,但是他是一个政治家,非常忙,他是晚上洗澡以后,睡觉前,读一本厚厚的新的文学小说。旧的文学小说在莫斯科时已经读过,因此浏览一下就可以。新的书也是一夜一本就看完了,他一目十行,他每天在毛主席身边处理很多的机要文件有这个能力,这是他的文化积淀比我们这辈深入很多,是我们不可比拟的,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快速阅读不拘泥于一字一句,而是以字词构成的组、行、块为认读单位,进行整体阅读,一目多行、十行,甚至不讲页码顺序地一行、多行乃至整页内容快速扫描,就是“快速阅读”。除了杨尚昆读书常常用速读法,列宁也“习惯于一目十行、一目二十行,迅速抓住整段整页的意思”。台湾作家李敖把一目十行或者一目二十行视为读书的一个“重要窍门”,主张“书一打开就抓到重要的部分,要抓到关键字”。法国前总统蓬皮杜读书也是一页书瞄了两眼就翻过去,别人刚看一半他已经全部看完。

速读是有科学的生理基础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人类进行传统阅读时,主要使用左脑的功能;而在采用“速读”的方式阅读时,则不但调动了左脑,也充分发挥了右脑的功能,所以“速读”又有“全脑速读”的美称。实践也告诉我们,细嚼慢咽地精读固然利于理解,却不利于记忆。其原因在于精读的节奏过于缓慢,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不协调、不匹配,反而影响记忆。而快速阅读却正好相反。所以,经严格、科学、系统训练,掌握了速读技能的人,往往能以超过常人数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阅读,而且获得极高的阅读质量。所以,我们读书不可全部精读,也不可全部速读,而是应该学习杨尚昆,该精读的精读,该速读的速读。

杨尚昆篇九:杨尚昆主席访问埃及 -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网站群

《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1期(总96期) 文章编号:1004-5104(2005)01-0004-03

杨尚昆主席访问埃及

刘 宝 莱

1989年12月18~28日,国家主席杨尚昆应埃及、阿联酋、科威特和阿曼4国元首邀请,对4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国务委员兼财政部王丙乾、外交部副部长齐怀远、对外经贸部副部长吕学俭和公安部副部长顾林昉等陪同。这是自“6·4”风波以来,我国家元首首次出访,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大为震惊,十分不快。12月18~21日,杨主席访问的第一站是埃及,18日下午(开罗时间),杨主席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时,穆巴拉克总统已等候在那里。冬季的开罗,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天气凉爽,空气清新,两国元首紧紧握手,互致问候后,穆巴拉克总统即陪同杨主席乘车前往库巴宫。路上,穆巴拉克主动谈起“6·4”事件,他说:“在开罗,学生闹事,司空见惯,几乎天天、月月都有。埃及政府的原则是学生可以在校园内游行、集会、闹事,但不能走出校园,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因此,在这里,学生们掀不起大浪。贵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未开始就采取果断措施,致使事件闹大了。当然,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国内出了点乱子,应由中国政府来管,外国无权干涉。埃及政府对中国政府为此采取的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杨主席简要介绍了天安门事件的经过后,对埃方立场表示感谢。说话间,车队驶进库巴宫广场,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待穆巴拉克总统离开后,杨主席进入库巴宫大厅,同我们讲起穆巴拉克在车上讲的那番话,感慨地说,埃及在这方面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一、盛大国宴

当晚7时半,穆巴拉克总统在总统府举行盛大国宴,欢迎杨主席。杨主席于7时20分抵达总统府,穆巴拉克总统在门厅迎候,两位领导人进入休息室亲切交谈。按埃方礼宾司的安排,10分钟后,两国元首应与出席宴会的中埃政府高级官员握手,

4

然后步入宴会厅。我们在厅里等候,直到8时半,两国元首才笑容满面地进入宴会厅。我们发现两位元首都很活跃,尤其是穆巴拉克更是笑逐颜开。他的欢迎辞充满活力,他说:“埃中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特殊关系,基于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自两国1956年建交以来,为加深相互了解,实现各个领域创造性的合作,各级别的领导进行了互访和会晤,使两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他赞扬中国过去和现在都始终站在支持非洲人民斗争的最前列,是最早为全面、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奋斗的国际力量之一。杨主席的讲话简述了中埃两个文明古国为丰富人类文明做出的宝贵贡献,称赞“中埃两国间的友好关系经受了岁月的考验,堪称国与国关系的典范”。同时阐明了我国对国际、地区形势的基本看法,我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宴会一直充满着热烈、友好的气氛,而两位元首的讲话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回到库巴宫,我才知道宴会推迟的原因,主要是两位元首就我援建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剪彩仪式交换了意见。穆巴拉克总统还透露,有人曾向埃及施压,不要同意杨主席访埃。埃方顶住了压力,强调埃中友好,杨主席访埃将出席国际会议中心竣工仪式,埃方没有理由不同意。埃及是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无需别人教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二、单独会谈

19日上午9时半,杨主席同穆巴拉克总统在埃及总统府主厅举行小范围内会谈。事先,埃总统府典礼局长向随团的江康礼宾司长提出,会谈仅限于两国元首。埃方由总统和记录(埃总统府参赞)参加;中方由杨主席阁下和阿文翻译翟隽副处长出席。江康当即表示,我方需增加二人,即齐副外长和做纪录的外交部亚非司副司长刘宝莱,被埃方拒绝。经一再协调,埃方只同意增加一人,要么齐副

《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1期(总96期)

外长,要么记录。江康告诉齐副外长和我,埃方对出席人数限制很严,看来无法争取让二位都出席了。但为了让二位都能出席,待记者们拥入大厅为两位元首拍照时,你们就赶快挤进去,找位子坐下,我和齐副部长只得照办。待埃方礼宾官请记者和齐副部长离开时,齐副部长灵机一动,迅速伸出手同穆巴拉克总统握手。对方见此情景,只好作罢。大门一关,会谈开始。穆巴拉克总统兴致很高,十分关心杨主席的起居,一再问寒问暖,并再次热烈欢迎杨主席正式访埃。他说:“埃中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心心相印。我们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我们慷慨无私的援助。贵国援建的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就是埃中友谊的伟大象征。”杨主席说:“昨天我一踏上贵国国土,就受到总统阁下和埃及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使我亲身感受到了总统阁下和埃及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中埃两国是友好国家,两国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友谊与合作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洗礼,我们对各个领域的双边关系表示满意。我本人十分珍视同贵国的友谊与合作,并将一如既往,为中埃友谊大厦继续添砖加瓦。”杨主席邀请穆巴拉克总统在方便时访华,穆巴拉克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并初定于1990年3月份成行。在谈到双边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时,杨主席强调:“我们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昨晚宴会前我向总统阁下谈到的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我同意与总统阁下签署一个换文。然后,我们一道去为会议中心竣工揭幕剪彩。此外,加强两国的贸易往来是我们的既定政策,我们初步考虑明年增购埃及棉花。关于科技方面,中方主管机构已向埃及朋友发出邀请,明年初在北京召开中埃科技合作第二次会议,希望双方的合作取得新的成果。关于文化交往,我们已先后签署了三个文化合作协定的执行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关于第四个执行计划,杨主席指指坐在他旁边的齐副外长说:”将由他代表中国政府同贵国政府代表办理。民航方面,我们对两国通航持积极态度,希望双方有关负责人进行具体协商。”杨主席对埃方妥善解决了台湾航空公司飞机经停开罗问题,向总统表示感谢。穆巴拉克总统对两国在上述领域的友好合作表示满意,并希望进一

步加强两国间的全面合作。他再次感谢我对埃慷慨无私的援助,特别是援建的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此外,杨主席还通报了我对国际形势的看法、中美、中苏关系以及台湾等问题。穆巴拉克着重讲了中东和海湾形势以及埃及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他说:“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而要解决巴以问题,就必须走和平道路,以领土换和平。实践证明,戴维营协议框架是正确的,埃及的决策没有错。现在,阿拉伯各国和阿拉法特也都接受了领土换和平的原则,纷纷同埃及复交,恢复了埃及阿盟成员国资格。埃方已提出十点和平计划,主张和平解决中东问题,支持召开中东和会和巴解的主张,承认巴勒斯坦国。目前,阿拉法特处境险恶,巴武装力量分散在几个阿拉伯国家后,力量大大削弱。现在,关键是支持阿拉法特和以他为首的巴解组织,推动巴以实现对话,并为此做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杨主席说,中国政府十分关心中东事态的发展。近年来,中东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东问题,谋求政治解决中东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的主要倾向。中国支持一切有利于实现中东问题和平解决的努力,支持有关各方进行他们认为适宜的对话,包括巴以对话,赞同为实现巴以对话做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我们对埃及为解决中东问题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和支持。中国愿同埃及、巴解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实现中东全面、公正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穆巴拉克总统感谢中国对中东问题的一贯关注和对巴正义事业的支持,赞赏我对中东问题的立场。

两位元首的单独会谈持续近3小时,总统府典礼局长进厅催过三次,双方仍言犹未尽。杨主席起身同穆巴拉克总统一边步出主厅,一边说,我们今天谈得很好,双方对国际、地区形势、中东问题及双边关系达成了广泛的一致。穆巴拉克总统笑着肯定了杨主席的这一意见。进入会议大厅后,两位元首共同主持了大组会谈。

三、国际会议中心竣工剪彩

会谈结束后,两位元首去我援建的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出席该项目的竣工和剪彩庆典。杨主席和穆巴拉克总统同时为会议中心大门柱上的两块金色纪念牌揭幕。有机玻璃的纪念牌上写着:“在穆巴拉克总统主持和其贵宾中国杨尚昆主席的惠顾下,

5

《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1期(总96期)

开罗国际会议中心于1989年12月19日落成揭幕”的中文和阿拉伯文金色字样。接着,两人步入大厅,为庆典剪彩,并先后发表了讲话。穆巴拉克总统说:“杨尚昆主席同我们一起参加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揭幕典礼,充分体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埃两国人民之间创造性的合作。中华文明始终是富于科学和智慧的文明,今天,中国人民又为这永恒的成就增添了一座大厦。这座雄伟大厦如此完美地建成是埃中两国人民良好合作的成果,是中埃友谊的象征。”杨主席说:“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是中埃合作的又一伟大成果,是两国人民友谊的又一丰碑。让我们两国以这座宏大的国际会议中心为新起点,共同努力,使我们双方的合作绽出更多的花朵,结出更多的硕果。”

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坐落在著名的开罗无名战士纪念碑西侧,是一组银白色的建筑群,总造价1.548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396亿元。中心占地面积25.67公顷,总建筑面积58415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1977年5月8日,两国政府换文,1985年12月签订施工合同,1988年1月1日正式开工,1989年12月19日竣工。

19日对我来说,是最忙的一天。除作记录、写简报外,还有向记者吹风的任务。因为外交部新闻司李金华副司长未能参加两位领导人的小范围会谈。会谈后,我即起草了新闻稿,送齐副外长审批。齐看后,指示赶快写成大字,送杨主席审批。我趁杨主席回库巴宫刚用完午餐之际,将稿子送交杨主席。当时,杨主席正在沙发上休息,我说明来意后,他说,念一下吧!我便慢慢地唸起来。他听完后说:“很好。刚才我已同穆巴拉克总统讲过,我们的会谈达成了广泛的一致。今后的新闻稿,报齐副部长审批即可,不必再报了。”

访埃期间,杨主席一行还到亚历山大进行了非正式访问。我们陪同杨主席乘车前往,浏览了由开罗至亚市公路两旁的肥沃土地,葱绿的农田和绮丽的风光。代表团抵达亚市时,受到当地军政要员和群众的热烈欢迎。杨主席和主要随行人员下榻夏宫,其余人员住在巴勒斯坦饭店。夏宫是埃及末代国王法鲁克的行宫。1952年革命成功后,埃政府将其改为国宾馆。该宫建筑高大恢弘,气势雄伟,宫内富丽堂煌,建有200多步台阶,可登上宫顶,浏

6

览湛蓝色的地中海。当晚,杨主席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墙上的壁画。次日一早,他独自登上宫顶,眺望东方日出,鸟瞰蔚蓝的大海和市容,心情十分舒畅。亚历山大市位于地中海的东南岸,风景优美,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城市临海而建,形成一条东西长70余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最窄处仅12公里)的狭长地带。杨主席看到市内的海滨大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星罗棋布的天然浴场和车水马龙的海港,不由赞叹地说:“这座城市被誉为‘地中海的新娘’,真是名符其实。”这时,警卫员们都气喘吁吁地爬上宫顶,促请杨主席下楼,以防着凉。杨主席说:“不忙!再看一会。你们看,这里多美啊!毛主席的诗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含义很深。”这时,一阵凉风吹来,大家又请杨主席回去。杨主席才慢慢地下来。

当日上午,杨主席一行参观了卡特巴城堡。据埃及文化局长介绍,该市建于公元前332年,在历史上盛极一时,是地中海沿岸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建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著名的科研机构慧宫和藏书70万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从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亚历山大古文化。他说:“该城堡系灯塔的前身。灯塔建于公元前280年,高135米,由4层组成,并由螺旋形的斜坡连接。灯塔用石灰石建成,镶有大理石和青铜装饰,一直为船只和海员导航。后经数次地震,1435年完全倒塌。1480年,人们又用石块在原址上修建起城堡,并以卡特巴国王的名字命名。”该城堡与开罗的萨拉丁城堡齐名,并称为埃及中世纪的两大城堡。杨主席边听边观看,说:“埃及历史悠久,城堡建筑的特点是宏伟高大,多用石块建成。”杨主席还参观了珍宝馆和希腊罗马博物馆。珍宝馆内展出的有穆罕默德·阿里时期的王冠、首饰、珠宝、服装等(阿里于1805年任埃及总督,其家族统治埃及达147年)。该馆占地面积4185平方米,由意大利和法国工程师按19世纪欧洲王宫式样设计,1923年建成。关于希腊罗马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公元前332~公元641年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的文物。展品多为石雕、木乃伊、陶器和钱币等,大体反映了这一时期亚历山大的历史、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 (下转第3页)

《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1期(总96期)

7

杨尚昆篇十:杨尚昆与烟的几个插曲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