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一: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3

1. 写请示必须______。

A)用“请示报告”这个文种

B)一文一事

C)注明办理期限

D)用“报告”这个文种

2. 文件的成文日期,指_______。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B)文件用印日期

C)文件发出日期

D)领导人签署文件正本日期

3. 某同学在学习计划中写道:我在本学期内,除了课堂知识外,还要大量学习计算机

A)该同学学习热情高,应该予以鼓励

B)该学习计划脱离实际,难以实现,应当修改C)学习计划是给教师看的,与实际无关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4.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

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

5. “公告”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适用于______。

A)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B)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C)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D)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6. 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一般是________。

A)上行文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7. 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送______。

A)直接上级机关B)其他下级机关

C)同级机关

D)业务主管机关

8. 签发人标识用于______。

A)所有的公文

B)上行文C)平行文

D)下行文

9. 下列在请示中的结束语得体的是______。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见,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

D)妥否,请批复。

10. 发文字号中的“序号”_____。

A)能编虚位、但不能加“第”字

B)不能编虚位、一般不加“第”字C)不能编虚位、可以加“第”字

D)能编虚位、也能加“第”字

11. 记叙要素齐全的是下列哪组? 。

A)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话、情节

B)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对话

C)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D)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情节

12. 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使用______。

A)指示

B)批复C)通知

D)通报

13. 某领导的述职报告,将其在职几年的本人工作成绩和部门工作成绩全部都写了进去。

A)合乎情理,因为某领导的部门成绩是与其领导作用分不开的

B)这样做明显突出了个人在工作中的作用

C)述职报告都是这样写的

D)应当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在这些工作中的实际作用

14. 行文规则指______。

A)公文管理的规则

B)公文传递运行的规则C)公文撰制处理的规则

D)公文发文的规则

15. 发文字号中的“年度”需要______。

A)用中括号括起来

B)用六角括号括起来C)用大括号括起来

D)用方括号括起来

16.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使用_____。

A)通报

B)请示

C)报告D)意见

17. 表述全局性的长远设想的文件,称作______。

A)规划B)方案

C)安排

D)设想

18. _____是消息的开头。

A)叙述式

B)导语C)描写式

D)评议式

19. “例证法”指_____。

A)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证明论点

B)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

C)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来证明观点

D)用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方法来证明观点

20. 消息的结构,通常多用“_____”,这也是消息的惯用格式。

A)倒金字塔结构B)无标题式结构

C)标题式结构

D)短讯式结构

21. 公文中一般不采用的叙述方式是_____。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二: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2

1. 公文中一般不采用的叙述方式是_____。 A)夹叙夹议

B)顺叙

C)倒叙

D)概述

2. “附件说明”指_______。

A)对文件进行的补充说明部分

B)对文件正文进行的补充说明部分

C)即文件的附注

D)对随文发送的文件或材料所作的简要说明

3. 报送报告适用于_______。

A)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

B)向上级汇报全面工作

C)答复上级的询问情况

D)交送文件、物件

4. 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一般是_____。

A)重要的请示

B)重要的通报

C)重要的会议文件

D)重要的通知

5. 联合行文的成文时间,以____为准。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C)发出的日期 D)会商的日期 6. 撰写请示,要求______。

A)主送一个主管的上级机关

B)主送上级机关的领导人

C)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主送两个上级机关

D)主送主管的与有关的上级机关

7. 抄送机关指______。

A)收文机关

B)办理或答复收文的机关

C)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必须送达的机关

8.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文种“议案”,其作者是____。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大的代表

C)各级政协的代表

D)各级政府领导

9. 下列选项词语全部表示“征询”的有: 。

A)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同意

B)蒙、承蒙、妥否、当否、是否同意

C)敬希、烦请、恳请、希望、要求

D)可行、不可行、希望、妥否

10. 不能抄送给下级机关的公文是_____。

A)请示B)通报

C)意见

D)通知 11. 收到请示,应当_______。

A)根据事情大小或必要性来决定是否批复

B)根据紧急程度来决定是否批复

C)必须予以批复

D)根据单位领导的批办意见决定是否答复

12.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

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

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

13. 主送机关不能是_______。

A)受双重领导的任一领导机关

B)具有办理或答复收文责任的机关

C)仅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

D)不相隶属的机关

14. 传达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使用________。

A)公告

B)通告

C)通知

D)通报

15. 分析下面公文标题的错误: A)文种不正确,应用“通报”

B)文种不正确,应用“通知”

C)事由不明确,有歧义

D)事由语序有错误

16. “意见”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适用于______。

A)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B)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C)对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予以撤消

D)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7. “机关团体编发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的内部文件”是______。

A)简报

B)会议公报

C)报告

D)通报

18. 公文格式中,属于主体部分的是______。

A)发文字号

B)成文日期

C)注释

D)份号

19. 下列哪个文种不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文种?_______。

A)意见

B)通报

C)报告 D)计划

20. 记叙要素齐全的是下列哪组? 。

A)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话、情节

B)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对话

C)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D)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情节

21. 分析下面公文标题的错误

A)文种不正确

B)事由不全面

C)事由不明确,有歧义

D)事由语序有错误

22. 表述全局性的长远设想的文件,称作______。

A)规划

B)方案

C)安排

D)设想

23. 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使用______。

A)决定

B)通告

C)通知

D)通报

24. 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抄送______。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三:财经应用文写作试题及答案1

1. 联合行文的成文时间,以____为准。

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C)发出的日期

D)会商的日期

2. 表述全局性的长远设想的文件,称作______。

A)规划B)方案

C)安排

D)设想

3. 主送机关不能是_______。

A)受双重领导的任一领导机关

B)具有办理或答复收文责任的机关

C)仅需要了解收文内容的机关D)不相隶属的机关

4. 论文选题的价值,体现在论题_____。

A)反映个人兴趣或偏好

B) 符合领导或导师的口味C)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D)具有市场的需求

5.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 。

A)公告B)通告

C)通报

D)决定

6. “某市政府向所属各区告知特大交通事故”适用________。

A)决定

B)通知

C)通报D)通告

7. 不含歧义的公文用语是______。

A)本区新建三座一千平方米的教学楼

B)谈判双方已就善后事宜达成一致意见C)此案涉及四个课题组成员

D)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均可以参赛

8. 报告适用于_______。

A)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询问B)请求批准事项或请求批转公文

C)传达主要精神或情况

D)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问题

9.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时使用的公文是_____。

A)通告

B)通报C)通知

D)决定

10. 判定文件主送机关的依据是______。

A)机关级别层次的高低

B)是否对文件承担主办或答复的责任C)是否具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D)是否是本系统内的机关

11.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这样处理 。

A)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B)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必要时抄送另一个C)报送两个上级机关

D)主送并抄送两个上级机关

12. 公文的作者指________。

A)单位第一负责人

B)单位秘书

C)公文的执笔者

D)制发公文的单位

13. ×区企业向×区土地管理局申请批准土地时使用_____。

A)批复

B)请示

C)函D)议案

14. 下面公文中,属于下行文的是______。

A).请示

B)函

C)决定D)报告

15. 写总结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回顾工作成绩,树立今后工作的信心

B)找出经验或教训,总结工作规律C)找出工作问题,以利解决存在的问题

D)详细记载工作历程,存档备查

16. 发文机关应当使用______。

A)发文机关的简称或缩写

B)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C)发文机关的全称或别称

D)发文机关的全称或简称

17. 向不相隶属机关发文,属于______。

A)上行文

B)平行文C)下行文

D)上行文或平行文

18. “机关团体编发反映情况、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的内部文件”是______。

A)简报B)会议公报

C)报告

D)通报

19. 附件具有____。

A)与正件相同的法定效用B)法定效用的看法是错误的

C)法定效用仅是某些特定的材料

D)对正件的补充说明作用,因而不具有法定效用

20. 《×县教育局关于申请追加教育经费的请示》应主送_____。

A)×省教育厅

B)×县人民政府C)中共×县委

D)×县财政局

21. 撰写复函时,正文的开头应首先______。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四:公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公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一、在标题中如何用公文标题中以无标点标题居多,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X X大学关于筹建现代化物理实验室的请示》、《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市政府网上政务大厅建设的通知》大多数公文都不使用标点。最新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年8月颁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律、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很多公文需要,甚至必须 使用标点。在此,对标题中常用的标点归纳如下:1.书名号法律、规章的名称是必须使用书名号的。党政机关公文会较多地涉及到法律法规.当引用此类文件名时应当使用书名号:如:《关于发布(保税区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某县人民政府关于检查档案法贯彻执行情况的通知》。批转、转发、印发文书时使用书名号一般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此类文书中,不使用书名号,确实使标题紧凑、简洁,但也会造成被批转、转发、印发的文件的文体不明确的问题,会给收发文书较多的部门带来不必要的工作压力冒而使用书名号便可使主题明晰,尤其是只批转一次的文书,标点的,使用就会使标题一目了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层层转发的文件,则一般不在其名称上加注书名号,如果此时使用书名号,就需要对符号内的内容照搬,即,造成标题套标题、符号套符号的现象,反而使标题繁琐、肿胀。比如,对《财政部关于提高离退休人员福删待遇舶通知》这份文件,需经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区财政局层层转发,至区财政局时,理论上文件标题变为:区财政局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提高离退休人员福利待遇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这样的标题必然影响理解。没有实用价值。在实践中,可省略书名号,使用缩减的方法。将其改为《区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提高离退人员福利待遇通知的通知》,从而使得标题简单明了。另一种较好的方式是:贯彻文号加内容:上述例子亦可改为:《区财政局关于转发x发[19x x]x号文件提高离退休人员福利待遇的通知》。使用书名号还可避免歧叉,这种情况下也是必须使用标点的。《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这样的无标点标题会产生不必要的歧义,是“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和“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亦或是“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和安全管理’,不能一目了然。

如果加注了书名号,改为《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便明白无误了。2.引号 引号用于有强调意味的对象,重要或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在《市政府关于开展“建信用XX城,做XX诚信人”工作的意见》中“建信用XX城,做诚信XX人”是一个口号,一种号召,具有特定的含义,所以使用引号加以强调。用于特殊含义的词语。《市政府关于加大对“私渡”和非法载客船打击力度的通知》和《关于设立“党委书记信箱”的公告》中,“私渡”是特指某类事件,有专用性,“党委书记信箱”是专有名称,原本无特殊含义的词语用作特指。用于固定词组。多数为特定称谓:“五.一”劳动节、“全国爱眼日”、“五讲四美”、“211”工程等。此类词组引入标题时需使用引号。3.破折号多用于有“双标题”的文书中,如会议纪要、报告等。双标题包括正标题和副标题两部分。正标题一般为号召、希望、主题、精神等,副标题同一般标题一样叙述事由、表明文种,两者之间由破折号连接。例如,《办法总比困难多——XX市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会议纪要》。 4.括号和顿号这两种是公文标题中较少用到的标点。括号在公文中使用时,常常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如《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管理职能的通知》中,括号用以说明“出国”或“出境”。此外,括号还经常运用于“议案”这一文种中,尚未定稿的规章、条例应使用括号标注说明,例如《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四川省经济信息市场管理条例(草案)>的议案》。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市政府关于成立组建新百集团、中央集团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2年度<四川政报>、<成都政报>发行工作的通知》。但需注意的是,当两个以上机关尤其是党政军不相隶属机关联合行文时,机关名称之间一般不使用标点,而是使用空格,如《中央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雍六高速公路、宁高公路二期工程建设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决定》、《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军分区关于认真做好军事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5.逗号公文标题里是极少出现逗号的,例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关于开展“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工作的意见》中的逗号表示标题内部的一般停顿,在顿号不适宜的情况下使用了逗号。逗号几乎不在公文标题中使用,因此,不再赘言。

此外,公文标题并不是一个句子,即使很长,标题的末尾也是不加标点的。二、公文正文中标点的使用公文正文多为叙述性文字,公文语言强调准确概要、庄重简洁,标注标点时与一般文章相同需遵循汉语语法原则和标点基本规范,按照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使用标点,但公文一般少用渲染性文笔,没有充沛的情感和激扬的文字,多表现为严谨的说明,所以几乎不使用问号、感叹号等表现强烈情感的标点。正文中发文字号的符号是统一的。公文的发文字号由机关字号、年份、顺序号组成。例如国发[2006]10号、川国税法[2006]02号,其中年份上应标注六角号〔 〕,而在实际运用时往往会误用为中括号[ ]。惯用语中标点的用法。公文的各种文体有固定的格式,也有惯用的词组、短语、句式。单独成句的惯用语可分为承接式和结语式。承接式惯用语一般位于正文中部,在叙述事由后,转折统领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特通告如下”、“现作如下决定”等,在此类惯用语后,多使用冒号。另一种是结语式惯用语,一般位于正文末尾,用以结束全文,如“特此报告”、“此复”等。这类惯用语标注标点较前一种复杂,如果是“现予公告”、“特此批复”、“即请查照”等词组短语,往往单独成段,末尾不加标点。如果是“以上如无不妥,请批转”、“是否可行,请予回复”、“当否,请批示”等应根据需要加注逗号或句号。另外,现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如有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应当加括号标注”。公文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仅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尚未明确规定的公文标点的用法稍做浅显归纳,而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标点的使用,必然是灵活多变的,应用时应当遵循标注标点的基本原则,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在公文写作时正确地使用标点。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五:浅析党政机关公文中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文件管理

文/张伟

浅析党政机关公文中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摘要】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1.“标题”中不规范使用标点符

号。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除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实际使用中,

“标题”中除书名号以外,

可能还会出现顿号、括号、引号、破折号。此处常见的错误有:联合发文时发文机关名称之间用顿号;事由部分不规范使用书名号;事由部分将破折号“———”写为“--”“提醒,

“—”

“—————”

”;该用顿号时使用了空格。在此“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时要注

数字的标点符号有明确规定。第一层级“一”后面用的是顿号“、”,第二层级“(一)”后面和第四层级“(1)”后面不跟标点符号,第三层级“1”后面跟的是一个小圆点“.”。常见的错误形式有“一.”“(1)、”

“(一)、”“(1).”。

“(一).”

“1、”

(中办发〔2012〕14号)中明

确规定,党政机关公文中使用的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标准GB/T15834-2011执行。本文作者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列举了党政机关公文中标点符号的一些常见错误,并提出了规范使用的建议。

【关键词】党政机关;公文;标点符号;错误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2)结构层次标题后不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主要表现为:将所有层级标题的末尾都用句号或者都不用标点符号,同一层级标题末尾使用的标点符号不一致。规范的方法为: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其他层级标题如果无序号,且居中放置,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其他层级标题如果有序号,末尾加句号;无层级序号的段首句为标题的,其末尾可加句号,如果不加句号,则该段首句与该段内容之间应空一格。

(3)

“正文”内容中常见的标点符

号错误。一是随意叠用问号“?”。在问句连用且语气逐步加重时,可以叠用问号,但一般为先单用,再叠用,且叠用最多不超过三个。二是随意叠用叹号“!”。在连续的表示语气强烈的陈述句或祈使句中,可以叠用叹号,但一般为先单用,再叠用,且叠用最多不超过三个。三是问号和叹号合用时的不规范。在同一语句中,既包含疑问的语气,又包含了感叹的语气时,可以合用问号和叹号,但正确用法为先问号后叹号,即“?!”,而不是“!?”。四是连接号使用的不规范。连接号的书写形式有短横线“-”

(占半个字符位置)、一字线“—”

(占

(占一个字符位置)、浪纹线“~”

意五点:一是出现法律、法规、规章名称的全称时,应加书名号;二是法律、法规、规章等如为“草案”

“试行”

“征求意见稿”,应在其全称之后、书名号之内用括号“()”注释“草案”等内容;三是使用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等的简称时,不使用书名号和括号;四是“标题”中最多可同时使用一个双书名号“《》”和一个单书名号“<>”;五是在事由部分出现多个机关名称、人名等并列时,每个机关名称、人名之间应用顿号分开,不能使用空格。

一、党政机关公文中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党政机关公文中使用到的标点符号包括:点号7种(句号、文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10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在此,作者参照《标点符号用法》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

定,分析党政机关公文版头、主体、版记中使用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一)版头。

2.“主送机关”中使用标点符号错

误。如同一公文需同时主送多个单位,则“主送机关”的顺序一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各有关单位之间用顿号或者逗号分清层次,同类型单位内同级之间用顿号,不同类型单位之间用逗号。常见错误有:不区分“主送机关”是否为同类型的单位,或者是否为同级别的单位,而统一使用了顿号或者逗号。

1.“发文字号”中年份的括号使用

错误。括号的主要形式是圆括号“()”,其他形式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在发文字号中,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但仍有很多党政机关公文错误使用“()”

“[]”

“【】”的现象。

3.“正文”部分常见标点符号错

误。部分党政机关公文在“正文”部分几乎会使用到所有的标点符号,因此该部分也是出现错误最多的地方。

(1)结构层次中紧跟序号的标点符号错误。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

“(一)”

“1.”

“(1)”标注,层

次序数可以越级使用,但紧跟表示序号

一个字符位置)三种。在表示数值范围时,采用的浪纹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公文中,将连接号误标的现象有“—”

“~”

“———”

“_”

“…”等。五是间隔号的不规范使用。间隔号的形式是“·”,在采用数字表示含有月日的专名时,应该在月、日之间使用间隔号并且在数字前后加引号,

2.“签发人”姓名之间误用顿号。

同一份党政机关公文中,如果有两个及以上的签发人,则需要在每行的两个签发人姓名之间空一格。此处常见的错误是在两个签发人姓名之间误用了顿号“、”。

(二)主体。

06

文件管理

如:“3·15”消费者权益日,不规范的“……”。不规范的表现为“…”“………”

“....”等。需要知晓的是,

如果要表示诗行或者段落的省略时,可采取连用两个省略号的形式,即“…………”。

类型的单位或是否为同级别的单位,而统一使用了顿号或者逗号。

写法有:3.15消费者权益日;315消费者权益日。六是概数之间误用顿号。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两数字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如“五十七八岁”。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如“发展二、三产业”。七是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并列的引号之间误用顿号。在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书名号之间或并列的引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常见的错误是,在所有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并列的引号之间均使用了顿号。八是括号的不规范使用。首先,括号分为注释词语的句内括号(紧跟被注释的词语,注释语末尾不用标点符号)和注释整个句子的句外括号(用在被注释句子的句末标点符号之后,注释末尾可不用标点符号),有的公文没有准确区分两者的差别,出现错误使用的现象。其次,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九是省略号书写的不规范。省略号的形式是六个点

二、建议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在此建议,各党政机关要进一步提高对公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公文的审核把关,加大文秘人员对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等公文相关业务的培训,切实提高公文质量,维护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参考文献:

——《党政[1]国家标准GB/T9704-2012—机关公文格式》.

——《标[2]国家标准GB/T15834-2011—点符号用法》.

4.“附件说明”中标点符号的错

误。

“附件说明”的正确写法是在“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则按照“附件:1.

XXXXX”格式书写。常见的错误形式

有:在“附件”后遗漏了冒号,在序号后使用了顿号,在附件名称后使用了标点符号。

5.“附件”中多用了标点符号。

“附件”一般另页编排,如有多个附件,则在“附件”二字之后紧跟附件顺序号,顺序号之后不用标点符号。常见错误有:在“附件”二字与顺序号之间使用了冒号,在顺序号之后使用了冒号或小圆点。

(三)版记。版记部分使用标点符号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抄送机关”部分。如同一公文需同时抄送多个单位,一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各有关单位之间用顿号或者逗号分清层次,同类型单位内同级之间用顿号,不同类型单位之间用逗号。常见错误是不区分是否为同

[3]《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

办发〔2012〕14号).

(作者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宝山分局)

!!!!!!!!!!!!!!!!!!!!!!!!!!!!!!!!!!!!!!!!!!!!!!!!

(上接第25页)体和群体的关系。对于成绩突出的个体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当然也要给贡献突出的集体和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采用多种评价和奖励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对于个体和群体积极性的调动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保证个体和团体形成一个较好的团队凝聚力。

三是物质和精神激励的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时候,主要是对人产生影响,这也是塑造和教育人的一个工程,在这两种激励中还是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对于物资激励的引用也不能缺少,只有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保证对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

保证目标得以落实的具体性和准确性,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总体目标,需要对目标管理法加以运用,确定工作的总体目标,从而对工作的过程和环节进行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同时制定相关考核和激励措施。

当然还要对考核和评价体系进行细化处理,保证目标可以在落实的过程中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运用到综合评定法,对各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统计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处理。还可以使用到月度积累法和民主评议法,通过时间的积累,加上群众的考核与评议,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就是要对相关的激励手段进行完善,实现目标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就可以用荣誉激励法、待遇激励法和学习激励法,通过这三种主要的激励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生杰.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刍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0,(07):180-181.

培养可以起到很大的效果。

[2]张新岗.国有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途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

(12):34.

[3]李富林.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11,

(07):175-176.

[4]呼敏.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1,(10).

[5]林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培训工作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2,(06).

[6]陈莹.以人为本视角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

三、具体做法

推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目标的责任进行量化,

(09).

[7]李正军.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J].现代企业文化,2012,(14).

(作者单位: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07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六:中国人保公文格式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公文主要种类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五章 公文办理

第六章 公文立卷、归档和销毁

第七章 附则

机关务部门、各附属机构,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现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公文处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保集团”)系统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办发〔1993〕81号),结合全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保集团的公文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颁布规章制度,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联系商洽工作,开展业务,制定计划,报告情况,总结经验,记载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各级机构进行正常工作和活动的有效手段。

第三条 各级公司的办公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

第四条 办公室和各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公文处理工作。专职或兼职人员要树立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业务发展服务的思想,具有较好的文字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以认真负责的工作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坚持原则、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努力做好公文处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公司要端正对公文处理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六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贯彻“党政分开”的原则。凡属业务性和行政性工作不要以党组(委)名义行文;凡党内事务不以行政公文形式行文。

第七条 公文处理要做到及时、准确、安全、保密。公文由文秘人员统一收发,传递,催办、打印、用印、立卷、归档和销毁

第八条 中保集团系统的公文处理办法由集团公司统一制定。子公司可根据中保集团的公文处理办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驻外机构的公文处理办法暂按现行办法执行。

第二章 公文主要种类

第九条 中保集团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或业务的规章制度;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构不适当的决定。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三)指示

适用于对下级机构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四)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构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构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五)公告、通告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告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七)报告

运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八)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构请求指示、批准。

(九)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构请示事项。

(十)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十一)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十条 中保集团的公文一般由发文单位、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发单位和时间等部分组成。

(一)发文单位应当写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主办单位应当排列在前。

(二)秘密公文应当由办文单位根据秘密程度分别标明“绝密”、“机密”、“秘密”,并按规定限定秘密期限,“绝密”、“机密”公文应当标明份数序号。

(三)紧急文件应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急件”;紧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字号,包括单位代字、年份、序号。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单位发文字号。公司发文由办公室统一编号、用印,部门发文由本部门综合处或文书工作人员统一编号、用印。

(五)中保集团上报党中央、国务院的公文,应在首页注明签发人姓名;子公司上报集团公司的重要公文也应注明签发人姓名。

(六)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文主题和文种。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七)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成文时间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如果公文本身是专门颁发或转发某一文件的,则文末不必再写“附件”。

(八)公文除会议纪要外,应当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法规性文件,由主办单位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单位都应当加盖印章。

(九)成文时间,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单位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特殊情况以印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十)文件应根据文件内容标注主题词。

(十一)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版。在民族自治地方,可并用汉字和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第十一条 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 型(长297毫米、宽210毫米),也可用16开型作为过渡(长260毫米、宽184毫米)。左侧装订。

第十二条 主题词、抄送单份、印发单位和时间打印在公文最后一页底端。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各级公司可以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行文,可以与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互相行文。

第十四条 同级机构可联合发文。上级公司的部门可以和下级公司联合行文。

第十五条 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中保集团在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及直属机构开立公文户头,子公司一般不直接对中央、国务院行文。

第十六条 以中保集团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应由中保集团总经理或授权的副总经理签发。

第十七条 原则上实行逐级行文,但根据职责和工作需要,集团公司及其各部门可与子公司所辖分公司相互行文,并同时抄送有关子公司。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子公司的各部门均可对下行文。机关各处室不得对下行文。要建立核稿制度,并按公文的签发权限签发文件。

第十九条 子公司下发的重要文件应抄报中保集团。

第二十条 子公司各部门可就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向集团有关部门行文,何不能直接对集团公司报送文件。

第二十一条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单位,需要同时送其他单位,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构。除特殊情况外,“请示”不得直接送个人。“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第二十二条 下级机构向上级机构报送请示时,涉及几个部门的,应当写明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由主送单位负责答复。上级机构在批复下级机构的请示时,必要时应当抄送其他上级机构。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刊发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可不再行文。同时,由发文单位印制少量文本,供存档备查。

第五章 公文办理

第二十四条 公文处理分为收文和发文。收文办理一般包括传递、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第二十五条 公司收到的文件(署名部门的除外)统一由办公室办理。需要办理的公文,办公室应当及时提出拟办意见送有关领导批示,或送有关部门办理。紧急公文,应当提出办理时限。

第二十六条 承办单位应当抓紧办理,不得延误、推诿。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或者不适宜由本单位办理的,应当迅速退回交办的文秘部门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七条 凡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主办单位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会签。上报的公文,如经协商,有关方面意见仍不一致时,要如实反映情况,并附上不同意见。

第二十八条 公文催办、查办应做到:

(一)送领导人批示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由办公室负责催办、查办。力求做到不积压、不误传,防止漏办和延误。

(二)承办人员对承办的文件必须认真抓紧处理。特急件应随到随办。对不能及时处理或答复的文电,应先以电报、便函或联系单答复对方;需延时处理的应经有关领导批准,不得无故拖延。</P< p> >

(三)对重要文件,应当及时了解和反馈执行情况。

第二十九条 草拟公文应当做到:

(一)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二)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日期应当写具体的年、月、日。不要写“去年”、“上月”、“昨天”,或不写年只写月、日。年份要完整表述,如“1996”不能写成“96”。

(四)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 为“1”,第四层为“(1)”。

(五)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六)用词用字准确、规范。文内使用简称,一般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七)草拟公文,要按规定填写发文专用纸,审批公文,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审批时间。其他审批人圈阅,应当视为同意。

(八)草拟电报应坚持“一事一电”、“明来明复”、“密来密复”的原则,要注明发往地点、接收单位,文末要写明落款和日期,外文字母要大写。

(九)草拟、修改、审批和签发公文,一律用钢笔或毛笔,禁止用铅笔或圆珠笔等容易褪色、涂改的书写工具。书写要工整易认。不得在文稿装订线外书写。

第三十条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第三十一条 关于报送文件的要求如下:

(一)明确公司和部门的工作职责,凡属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一律自行解决,不必向上级公司请示;凡可自行下达或与有关部门联合下达的文件,不要报请上级公司批转。

(二)以公司部门名义召开会议所形成的文件,上级公司一般不予批转,其中如有请示内容,应单独办理。

(三)中保集团报送文件的具体要求如下: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七: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主题词使用方法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主题词表》使用方法

(节选自中共中央秘书局编制的《公文主题词表》,1998年10月第二版,第536-546页)

根据《文献主题标引规则》(GB3860—83)和《文献工作—文献审读、主题分析与选定标引词的方法》(IS05963),结合党委系统公文特点,对本词表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一、标引细则

(一)要直接、准确、客观地反映公文论述的主题。

(二)选用的词,一般应是本词表的正式主题词,其书写形式应与词表中的词形一致。

(三)选词时,应首先选用切合公文主题概念的专指性较强的主题词。

(四)当没有专指性较强的主题词时,应选用与主题概念关系较密切的正式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组配标引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优先考虑概念组配,即相组配的主题词之间存在概念相交或概念限定的关系。

2.当词表中没有合适的主题词进行概念组配时,可进行字面组配。

3组配结果应概念清楚、准确。

(五)若词表中无合适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时,应选用直接上位主题词标引。

(六)若仍无合适直接上位主题词进行标引时,方可选用本词表

以外的适当词(称自由词)进行标引。自由词标引应遵循下列原则:

1.选用的自由词应符合本词表的选词原则。

2.标引时,应在自由词后加“Δ”标记,同时标引出相应的上位主题词。

3.使用频率较高的自由词须填写“主题词增、删、改记录卡”。

4. 选用人物、年代、组织机构、地区等专用名词作为自由词标引时,人物名称用全称,年代用阿拉伯数字,组织机构、地区名称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加“Δ”标记。

(七)主题词的标引位置。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要求,主题词应位于抄送机关上方,词与词之间要空一个汉字的距离。

(八)主题词的标引数量。每件公文所选用的主题词数量一般应在10个以内。

(九)主题词的排列次序。一般次序为:反映公文内容的主题词在前,反映公文形式的主题词在后。在单主题公文中,反映公文中心内容的主题词在前,反映公文分述内容主题词在后;在多主题公文中,反映公文内容的各主题词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标引的地区名称、组织机构名称、年代和人物名称等,置于反映公文内容的主题词后、文种之前。若地区名称、组织机构名称、年代和人物名称等同时出现在同一公文中,则按地区名称、组织机构名称、年代和人物名称的顺序排列。公文的文种置于最末位。

在转(印)发类型的公文中,被转(印)发的公文文种可不作为主题词标引;但如果被转(印)发的公文属于党内法规,其名称(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应作为主题词标引。

二、标引程序

(一)主题分析。主题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公文的主题,据此准确地提炼出主题概念。它是通过审读公文、分析公文的主题类型、结构和确定公文主题标引方式来进行的。

审读公文。主要通过审读公文内容,特别是公文的标题、摘要或按语、关键性的句子、结论性的意见,来了解公文发布的意图,从而确定公文的主题(即中心思想),并用精炼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表述出来。

分析公文的主题类型。公文的主题类型分为单主题和多主题。单主题是指一件公文只有一个主题。多主题又称并列主题,是指一件公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领导同志讲话、会议纪要、工作总结等公文大多为多主题公文。

分析公文的主题结构。即分析公文主题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成分是公文主题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次要成分是对公文主题主要成分的说明以及主要成分所处的时间、空间,所属文件类型等。如某某省关于1995年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工作报告,这是一个多主题公文,有三个并列主题:“税收大检查”“财务大检查”“物价大检查”,这是公文主题的主要成分,“1995年”“工作报告”是次要成分。

确定公文主题标引方式。公文主题标引方式有概括标引、重点标引和全面标引。不同的标引方式决定公文主题标引的不同深度。标引人员可根据公文的特点和工作需求,确定公文主题标引方式。

(二)主题概念转换。主题概念转换也叫查表选词。由主题分析而确定的主题概念是自然语言形式的词.须依照公文主题标引细则,将主题概念一个一个地转换成《公文主题词表》中的正式主题词。主题概念的转换分为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直接转换是指主题概念可以从《公文主题词表》中找到相应的主题词;间接转换是指在《公文主题词表》中没有与主题概念直接相对应的主题词,须进行组配标引,或上位词标引、自由词标引。

(三)主题标引结果审核。这是减少标引误差,提高标引质量的一个措施。审核的主要任务:一看公文主题概念的提炼是否全面、准确,有无遗漏隐含的主题概念;二看公文主题概念转换所选用的词是否确切地反映了公文的主题内容,是否符合公文主题标引细则;三看同类型公文,同类型主题所选用的主要主题词是否一致;四看标引记录是否有遗漏。

三、标引实例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 主题概念:干部教育工作 党政机关 决定

主 题词:干部教育 党政机关 决定

说 明:①单主题公文;概括标引。

②直接转换。“干部教育工作”、“党政机关”、“决定”分别直接转换为《公文主题词表》中的正式主题词“干部教育”、“党政机关”和“决定”。

③主题词按反映公文内容的主题词在前,反映公文形式(文种)的主题词在后的次序排列。

2.《江泽民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7年3月8日)

主题概念:计划生育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 座谈会 江泽民讲话 1997年

主 题词:计划生育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 座谈会 1997年 江泽民 讲话

说 明:①多主题公文;概括标引。

②直接转换。“计划生育工作”、“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讲话”

分别直接转换为《公文主题词表》中的正式主题词“计划生育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和“讲话”。

③人物名称和年代作为自由词标引,不加“Δ”标记。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1998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主题概念:元旦、春节工作 关心群众生活 精简会议 制止铺张浪费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八:中国关键词(常用公文表述)中英对照

"中国关键词"权威英译

摘自"中国关键词"项目网站,项目由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发起,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微博@CATTI考试资料与资讯整理。

改革进入深水区 ............................................................................................................ 2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4

改革开放 ....................................................................................................................... 5

共同富裕 ....................................................................................................................... 6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 7

改革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 ....................................................................................... 8

关键技术要靠自己 ......................................................................................................... 9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 11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12

邓小平理论 .................................................................................................................. 12

"大部制" ...................................................................................................................... 13

对非 "真、实、亲、诚" ............................................................................................... 13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14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 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6

和平发展道路 .............................................................................................................. 16

坚持公平正义 .............................................................................................................. 17

简政放权 ..................................................................................................................... 18

交流互鉴的文明观 ....................................................................................................... 19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20

科学发展观 .................................................................................................................. 21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2

命运共同体 .................................................................................................................. 23

民主集中制 .................................................................................................................. 23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智慧 ............................................................................................ 24

美丽中国 ..................................................................................................................... 2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6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 27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2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9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31

丝绸之路精神 .............................................................................................................. 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32

"三个自信" ................................................................................................................... 3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34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 35

社会和谐 ..................................................................................................................... 36

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36

土地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 ............................................................................................ 37

统一战线 ..................................................................................................................... 38

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 39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 39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 40

协商民主 ..................................................................................................................... 40

新型城镇化建设 .......................................................................................................... 41

新型亚洲安全观 .......................................................................................................... 42

行政体制改革 .............................................................................................................. 43

依宪治国 ..................................................................................................................... 43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立场 ............................................................................................ 44

依法治国 ..................................................................................................................... 45

中国梦 ......................................................................................................................... 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 47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9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 50

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 51

中国力量 ..................................................................................................................... 52

正确的义利观 ..............................................................................................................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 53 改革进入深水区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人民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问题中,有的牵涉复杂的部门利益,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更大的勇气,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突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Reform entering a deep-water zone

At present, China's reform has entered a deep-water zone and has reached a new critical point.

Unbalanced, uncoordinated, and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mains a big problem; China's

capaci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not strong;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istorted; its growth model is still too resource intensive;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between regions is still large; income disparities are striking; soci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ffecting people's vital interests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medical services, housing, the environment, food and drug safety, workplace safety, public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some people still lead a tough life; formalism, bureaucracy, hedonism, and extravagance are all a serious problem; some sectors are prone to corruption and other forms of misconduct; and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remains a serious challenge.

Some of these problems involve an array of departmental interests, for some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reach consensus, and some will encroach on certain people's interests.

So these are tough ones. Greater courage is needed.

The mor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China faces, the more courageous it needs to be in grappling with the toughest of problems, braving the most treacherous of waters, overcoming obstacles in its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way it sees things,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erected by vested interests, overcoming problems, and forging ahead.

China must never pause or falter in pressing ahea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提出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主席在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不冲突对抗,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前提。相互尊重,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合作共赢,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由之路。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June 2013,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held meetings with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t the Annenberg Retreat in California, where he put forth the proposal of constructing a new model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Xi summarized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new relationship model in three phrases during the meetings: no conflict and no confrontation, mutual respec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No conflict and no confrontation" is a prerequisite of the new model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mutual respec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this new model; and "win-win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turn this vision into a reality.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Modernizing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A country'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are very much reflective of that country's institutions and its ability to implement them.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is an institutional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by which the country is governed.

It is comprised of institutions, mechanisms,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economics,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ecological progress, and Party building. It means a complete set of closely connected and coordinated state institutions.

China's governance capacity is its actual ability to manage all affairs in Chinese society, including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internal affairs, foreign relations, and national defense; and Party, state and military affairs, through state institutions.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form an organic whole.

A good governance system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improving governance capacity is requisite for a governance system to achieve maximum effectiveness.

To modernize it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China needs to adapt to changing times by reforming institutions, mechanism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fail to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xi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stablishing new ones, so that all of our institutions are more rational and robust, and the governance of Party, state, and social affairs is more institutionalized, standardized and procedure-based.

China needs to work harder to improve its governance capacity, be more mindful of the need to act on the basis of institution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make better use of institutions and

laws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It needs to use all the strength of its system to make its governance more effective, and enhance the Party's capacity to govern scientifically, democraticall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78年,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中国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持续30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为世界贫困人口减少的贡献超过70%。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269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长到8800多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主动适应并积极参与世界格局变革调整进程,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经济社会转型,没有发生对外战争、海外殖民和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政治体制保持稳定,法治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生活的自由度不断扩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接近90%。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国发展转型的独特经验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Reform and opening up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an awakening the CPC has experienced in its history, a crucial move in making China what it is today and in achieving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a never-ending process.

In 1978, to cope with the crisis resulting from the ten-year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Eleven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the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third plenary session, which ushered in a new historic period of domestic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ll this was designed to liberate and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modernize the country and make the Chinese people prosperous.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been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found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untry, the CPC,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九:人力资源部-公文讲座

公文中表达国内地名时要用简称。篇十:中国关键词(常用公文表述)中英对照

"中国关键词"权威英译

摘自"中国关键词"项目网站,项目由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发起,中国翻译协会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改革进入深水区 ............................................................................................................ 2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4

改革开放 ....................................................................................................................... 5

共同富裕 ....................................................................................................................... 6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 7

改革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 ....................................................................................... 8

关键技术要靠自己 ......................................................................................................... 9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 11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12

邓小平理论 .................................................................................................................. 12

"大部制" ...................................................................................................................... 13

对非 "真、实、亲、诚" ............................................................................................... 13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14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 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6

和平发展道路 .............................................................................................................. 16

坚持公平正义 .............................................................................................................. 17

简政放权 ..................................................................................................................... 18

交流互鉴的文明观 ....................................................................................................... 19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20

科学发展观 .................................................................................................................. 21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2

命运共同体 .................................................................................................................. 23

民主集中制 .................................................................................................................. 23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智慧 ............................................................................................ 24

美丽中国 ..................................................................................................................... 2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6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 27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2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9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31

丝绸之路精神 .............................................................................................................. 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32

"三个自信" ................................................................................................................... 3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34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 35

社会和谐 ..................................................................................................................... 36

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36

土地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 ............................................................................................ 37

统一战线 ..................................................................................................................... 38

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 39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 39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 40

协商民主 ..................................................................................................................... 40

新型城镇化建设 .......................................................................................................... 41

新型亚洲安全观 .......................................................................................................... 42

行政体制改革 .............................................................................................................. 43

依宪治国 ..................................................................................................................... 43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立场 ............................................................................................ 44

依法治国 ..................................................................................................................... 45

中国梦 ......................................................................................................................... 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 47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9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 50

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 51

中国力量 ..................................................................................................................... 52

正确的义利观 ..............................................................................................................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 53 改革进入深水区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人民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问题中,有的牵涉复杂的部门利益,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更大的勇气,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突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Reform entering a deep-water zone

At present, China's reform has entered a deep-water zone and has reached a new critical point.

Unbalanced, uncoordinated, and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mains a big problem; China's

capaci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not strong;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istorted; its growth model is still too resource intensive;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between regions is still large; income disparities are striking; soci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ffecting people's vital interests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medical services, housing, the environment, food and drug safety, workplace safety, public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some people still lead a tough life; formalism, bureaucracy, hedonism, and extravagance are all a serious problem; some sectors are prone to corruption and other forms of misconduct; and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remains a serious challenge.

Some of these problems involve an array of departmental interests, for some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reach consensus, and some will encroach on certain people's interests.

So these are tough ones. Greater courage is needed.

The mor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China faces, the more courageous it needs to be in grappling with the toughest of problems, braving the most treacherous of waters, overcoming obstacles in its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way it sees things,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erected by vested interests, overcoming problems, and forging ahead.

China must never pause or falter in pressing ahea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提出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主席在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不冲突对抗,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前提。相互尊重,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合作共赢,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由之路。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June 2013,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held meetings with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t the Annenberg Retreat in California, where he put forth the proposal of constructing a new model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Xi summarized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new relationship model in three phrases during the meetings: no conflict and no confrontation, mutual respec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No conflict and no confrontation" is a prerequisite of the new model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mutual respec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this new model; and "win-win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turn this vision into a reality.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Modernizing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governance

A country'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are very much reflective of that country's institutions and its ability to implement them.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is an institutional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by which the country is governed.

It is comprised of institutions, mechanisms,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economics,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ecological progress, and Party building. It means a complete set of closely connected and coordinated state institutions.

China's governance capacity is its actual ability to manage all affairs in Chinese society, including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internal affairs, foreign relations, and national defense; and Party, state and military affairs, through state institutions.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form an organic whole.

A good governance system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improving governance capacity is requisite for a governance system to achieve maximum effectiveness.

To modernize it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China needs to adapt to changing times by reforming institutions, mechanism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fail to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xi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stablishing new ones, so that all of our institutions are more rational and robust, and the governance of Party, state, and social affairs is more institutionalized, standardized and procedure-based.

China needs to work harder to improve its governance capacity, be more mindful of the need to act on the basis of institution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make better use of institutions and

laws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It needs to use all the strength of its system to make its governance more effective, and enhance the Party's capacity to govern scientifically, democraticall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78年,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中国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持续30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为世界贫困人口减少的贡献超过70%。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269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长到8800多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主动适应并积极参与世界格局变革调整进程,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经济社会转型,没有发生对外战争、海外殖民和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政治体制保持稳定,法治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生活的自由度不断扩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接近90%。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国发展转型的独特经验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Reform and opening up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an awakening the CPC has experienced in its history, a crucial move in making China what it is today and in achieving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a never-ending process.

In 1978, to cope with the crisis resulting from the ten-year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Eleven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the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third plenary session, which ushered in a new historic period of domestic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ll this was designed to liberate and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modernize the country and make the Chinese people prosperous.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ve been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found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untry, the CPC,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