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29 缝纫鸟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29 缝纫鸟篇一:《29、缝纫鸟》

29 缝纫鸟篇二:29 缝纫鸟

29 缝纫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差”)及15个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重点:生字,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鸟吗?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小鸟呢?

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种小鸟,他的名字叫缝纫鸟。

二、 新授:1、出声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字和词标出来

2、利用工具书自学解答不懂的字和词

3、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和写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易错字音及字形:

殊 韧 梭 碌

2. 形近字:

珠( ) 伟( ) 骏( )

殊( ) 纬( ) 梭( )

退( ) 幸( ) 录( )

艰( ) 辛( ) 碌( )

3. 字词义:

韧性--物体所具有的柔软结实而不易折断的特性。

唐突--莽撞、冒失,或冒犯、得罪。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不可思议--原来是佛教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现在指不可想像,难以理解。

相依而居--居住在一起互相依靠。

经纬交织--课文中指经线和纬线交叉编织。

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完全丢失,也指过去的努力完全白费。课文中指后面的意思。

晴空如洗--晴朗的天空像用水洗过一样。

4、默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怎么感受的就怎么说。

课文记叙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的情景。

5. 作者简介:

玛拉沁夫是国内最早成名的蒙古族作家。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草原万里翻绿浪,水肥牛羊壮。再见吧,绿色的草原,再见吧,美丽的家乡,为了远大的理想,像燕子似的飞向远方„„”

这首被世人传唱了半个世纪的《草原晨曲》的词作者,就是著名蒙古族作家、中国“草原小说”流派创建人之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战线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玛拉沁夫。

玛拉沁夫的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获自治区1952年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获1953年文化部故事片奖;《活佛的故事》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国啊,母亲》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电影文学一等奖;《茫茫草原》(上、下部)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长篇小说奖。他曾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参加过多次国际文学讨论会和作家会议。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日、德等十多种文字。

玛拉沁夫的创作,着力描写的是草原生活,以及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其作品始终没有离开歌颂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这一主题。

玛拉沁夫的作品曾受到中国文学大师们的赞扬。著名语言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在1963年曾写条幅赠给他,称赞他是:“文坛千里马,慷慨创奇闻;农牧同欣赏,山河丽彩云。”伟大的文学巨匠茅盾先生在《<花的草原>序》中曾说,“玛拉沁夫的作品,好处就在它们都是从生活出发”,“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是浓郁而鲜艳的”,“写草原风光,笔墨轻灵而明丽”。还说:“玛拉沁夫富有生活的积累,同时他又富于诗人的气质,这就成了他作品的风格--自在而清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文

1、齐读课题

2、“缝纫”是什么意思?顾名思义“缝纫鸟”具备什么本领?

3导语:本文的作者是我国最早成名的蒙古作家,马拉沁夫。有一次,他去坦桑尼亚首都访问,住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幽静的饭店里,这个饭店正好在印度洋的海岸上,这里的“缝纫鸟”引起了作者极大的兴趣,出于好奇,他细致地观察了这种鸟而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初步感知

1、作者几次观察“缝纫鸟”?每次观察到了缝纫鸟的什么?(筑巢、巢穴、筑新巢)

2、板书: 筑 巢

巢 穴

筑 新 巢

三、朗读感悟

(一)筑巢的艰辛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述了缝纫鸟搭窝的过程?

2、打出第二句(指读)

3、缝纫鸟是分几步完成搭窝的过程的?(衔来嫩草、打成圆圈、 经纬穿梭)

4、“经”和“纬”是什么意思?(纵、横)

师:缝纫鸟从草丛中衔草、把草打成圆圈、到把打好圈的草经纬穿梭,都是用身 体的哪个部位完成的?完成得怎么样?(用嘴、完成出色)

5、从缝纫鸟搭窝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如果有人说,缝纫鸟很容易就搭好了自己的窝,你同意吗?为什么?)

6、指读第五、六句 (读出搭窝的艰辛、作者的赞美之情)

师;你还能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缝纫鸟搭窝的艰辛?

7、抓住下列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引导谈感受、语气朗读。

(1)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唯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张尖嘴。

(2)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二)体会鸟巢的精美

1、缝纫鸟这样辛苦搭出来的窝是什么样的呢?(活像个葫芦、口朝下、肚朝上)

2、打出画面

3、指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师: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让作者能够近距离观察到缝纫鸟的窝呢?(风雨交加、缝纫鸟的窝落在花丛中)

4、作者看完缝纫鸟的窝以后发出了由衷地赞叹,找到这句话读一读。(指导有语气朗读)

(1)“精致”是什么意思?

(2)北京的工艺美术馆里,陈列着许多精致的艺术作品。每年的艺术节,同学们也亲手制作艺术作品参加展览。你见过的精致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5、 作者为什么把缝纫鸟的鸟窝比作精致的艺术品呢?

6、 打出第五自然段四、五句让学生读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受。

7、在理解的基础上,语气朗读。

8、理解作者的惋惜之情

(1)作者在赞美缝纫鸟鸟窝的同时,也为缝纫鸟感到惋惜,作者为什么感到惋惜?

(2)理解词语“前功尽弃”

(三)坚忍不拔的精神

1、缝纫鸟辛辛苦苦编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窝被狂风暴雨打落了,如果你是这只缝纫鸟,会怎么想,怎么做?

2、 雨过天晴,当作者外出工作,路过饭店门口那棵大树的时候,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齐读最后一段。

3、学生谈感受,(引导体会:缝纫鸟遇到困难不退缩)

三、情感升华

1、填空: 这是一只( )的缝纫鸟。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感受?

29 缝纫鸟篇三:29缝纫鸟

《29、缝纫鸟》学案 设计人: 石宝军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新词,认读8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 2、积累词语。在“特殊”,“艰巨”, “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4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一;知识超市我走进:

玛拉沁夫是中国著名蒙古族作家,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民族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他曾访问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很多国家,参加过多次国际文学讨论会或作家会议。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日、德等十多种文字。玛拉沁夫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6年起从事文艺创作。1951年创作成名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后将这篇小说改编成为电影《草原上的人们》。1952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当研究生。1954年返回内蒙古,随即挂职长期深入生活。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他已出版多部著作集:《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茫茫的草原》、《花的草原》等;还创作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祖国啊,母亲!》等。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小说”流派创建人之一。他的作品曾受到中国文学大师们的赞扬。中国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l 963年曾写条幅赠送给他.称赞他为“文坛千里马,慷慨创奇文;农收同欣赏,山河丽彩云”。二、自读课文我能行

1、我要把课文读到5遍以上。 2、我会读也会写。

xīn qín xuān nào qíng kōng rú xǐ tè shū jiān jù gù míng sī yì ( ) ( ) ( )( )( ) ( )

这些生字中,我认为比较容易读错的有: 注意加点字的写法,在本上多写几遍。

多音字 糊{

三、规范书写我最棒

1我会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歇( )( ) 暴( )( )辛( )( )

2我会区别形近字,采用组词方式巩固练习。 功( ) 维( ) 湖( ) 潮( ) 攻( ) 惟( ) 糊( ) 嘲( ) 四、查阅字典我熟练

唐突 部首 音序 音节 字义

前功尽弃 部首 音序 音节 字义

联系上下文解词: 晴空如洗:

(1)本文主要讲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 )( )巢穴、( )巢穴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缝纫鸟高超的( )本领和不惧( )、( )精神的赞美。 (2)给课文分部分 1、 2、 3、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组长评价:

29 缝纫鸟篇四:29、缝纫鸟

29、 缝纫鸟

殊 (殊不知) 殊荣) (殊勋) 艰 (艰巨) (艰苦) (艰难) 歇 (歇笔) (歇工) (歇息) 唐 (唐花)

梦 (梦话)

暴 (暴力)

辛 (辛苦)

致 (致电)

杰 (杰出)

喧 (喧闹)

碌 (忙碌)

林键槟(唐卡) (梦幻) (暴风) (辛劳) (致词) (喧哗) 20号 (唐装) (梦想) (暴发) (辛勤) (致力) (豪杰) (喧笑) (碌碌) 四(5)班 (杰作) (劳碌)

29 缝纫鸟篇五:缝纫鸟1

29 缝纫鸟篇六:缝纫鸟的教学过程新

29缝纫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缝纫鸟一课,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请你速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刚才读课文时有的词语同学们读得不够准确。投影出示词语

艰巨 唐突 精致 顾名思义 不可思议

相依而居 前功尽弃 晴空如洗 特殊

1找生读, 集体读。

2找生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文中说缝纫鸟是一种特殊的鸟。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找生质疑。

是啊,它特殊在哪儿呢?请你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找生汇报:1做窝方式 2窝的样式 (找生板书)

哪一自然段写了缝纫鸟做窝方式(第二自然段)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缝纫鸟筑巢做窝的有关内容,一边读一边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写在书旁边。(学生读书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重点投影出示

(1)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

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

指导学生先说感受再想象,然后指导朗读:

a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两三尺长草长、一根根用草多,说说一尺有多长,实际感受一下两三尺长到底有多长,缝纫鸟从印度洋沿岸衔回来有多吃力。) b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

打成几道圆圈:老师指导学生体验,要是给你几根两三尺长的草,你怎么打圆圈?现在是缝纫鸟在打圆圈,它可能会怎么打?(想象缝纫鸟把嫩草打成几道圆圈非常困难,也看出缝纫鸟很聪明。) 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编织有顺序、方法巧妙、编织速度快(聪明、编织得牢固、技艺高超)

师:对!缝纫鸟就是要这样不停歇地劳动两三天呢!看来缝纫鸟做窝真是很不容易,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继续交流

(2)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

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从“两三天、不停歇、才能、”这些词语能感受到缝纫鸟编织巢穴要花很长时间,而且是不停歇地劳作,才能编织一个不大的窝。感受缝纫鸟很有毅力。)

真是太不容易了!两句连起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缝纫鸟的尖嘴很灵巧,可以与人类的双手相比)

出示两句进行对比:

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哪句更好?为什么?

(4)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

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

缝纫鸟到底是怎么做窝的?指导学生想象(一边扇翅膀,一边衔着嫩草找合适的树枝进行编织)

想象画面,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进行朗读指导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缝纫鸟的劳动很艰巨,工作量很大,而工作方式危险,非常辛苦、很艰难。聪明)体会后指导朗读。

(5)那个窝,活像个圆葫芦,不过奇怪的是口朝上,肚朝下。 (可以感受到缝纫鸟很聪明,从上往下编,方便,口朝下,防雨防风)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实际想象画面体会到缝纫鸟筑巢

做窝时的艰辛以及它的聪明、有毅力,这就是作者感到缝纫鸟特殊的地方!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吧。 感受缝纫鸟窝的精致,体会作者佩服、惋惜之情。

导语:缝纫鸟通过这种特殊的做窝方式做出的窝也很特殊呢!(哪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教师进行评读,重点指导学生感悟两句话: 1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精致的艺术品是精巧细致的艺术品。一只鸟仅用嘴就能编出如此精巧细致的窝,太了不起了!)

精致的艺术品是什么样的?在这里把什么称作是精致的艺术品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跟我同样的想法,为什把一个个草窝看成是一个 个精致的艺术品?找生说

师:这仅仅是对一个个鸟窝进行赞美吗?(如果是人用双手编织的也不很奇怪,但这是一只小鸟用一张嘴编织出来的,在编织时,要经受风吹,要掌握平衡,要忍受劳累,看来这仅仅是对一个个鸟窝的赞美吗?不!这是作者在对这些聪明的缝纫鸟那坚韧不拔的毅力的赞美!) 指导朗读。

2、缝纫鸟编出的巢穴如此精致,然而,只有一点是极为可惜的: 缝纫鸟的智力还没有发达到能够把这样精致的杰作牢固地编结在树枝上。所以一经狂风猛雨,草窝便被打了下来,落得个前功尽弃。”

(1)师:什么是前功尽弃?课文中的前功尽弃指的是什么?

一经狂风暴雨草窝才被打了下来落得于前功尽弃,它是否罢休了呢?

出示:当缝纫鸟劳作艰巨时它们没有罢休。

当巢穴被风雨打落时( )。

当( )时( )。

投影出示 :

只听得那群缝纫鸟唧唧喳喳,一片喧闹。这时阳光灿烂,晴空如洗。我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有的又开始编织新的草窝,有的在修补被风雨损坏的巢穴,有的飞来,有的飞去,总而言之,它们是那样地忙碌、勤劳而又欢乐„„

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缝纫鸟在修补巢穴、编织新巢,他们没有被暴风雨吓倒,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1、“只听得那群缝纫鸟唧唧喳喳,一片喧闹。”

想象它们会说什么?

(指导学生感受缝纫鸟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2、狂风来了,吹落了缝纫鸟辛辛苦苦筑好的窝,缝纫鸟

会?

暴雨来了,打落了缝纫鸟精致舒适的窝,缝纫鸟会 狂风暴雨一起来了,无情地把缝纫鸟的窝再次打落,缝纫鸟

会 ?

3、你们此时有没有再次感到缝纫鸟的特殊了?(板书:重筑新巢)

4、在一次次无情的狂风暴雨后,缝纫鸟凭着它坚韧不拔的意志又在

做窝了:(出示课件,再读)

29 缝纫鸟篇七:北京版语文四上《缝纫鸟》公开课课件

29 缝纫鸟篇八:2016秋北京版语文四上《缝纫鸟》ppt课件4

29 缝纫鸟篇九:《缝纫鸟》教学设计

《缝纫鸟》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表

小学语文第7册第29课

《缝纫鸟》教学设计

古城第二小学 佟光军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指导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情感体验。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则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与此同时,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自然地领悟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背景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通过自己 的预习,对本课的生字新词及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就省去了教师带领他们学习生字词的繁杂过程,只采用好的方式对他们的预习进行检测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因为,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很欠缺,本课阅读内容篇幅较长,而且又是一课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这一教学重点及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这一教学难点,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环节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完成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纫、殊、韧、纬、梭、艰、唐、辛、杰、碌”10个生字,认读5个字; 读准“差、糊、涨、散”4个多音字的读音;会读和理解“缝纫、特殊、韧性、顾名思义”等词语 ;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结合课文学习和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3.通过质疑解疑、合作学习、展开想像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内容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要带你们认识两位新朋友, 第一位 (出示课件图片)就是这位和蔼可亲的名叫玛拉沁夫的蒙古族作家,他的小说在国内多次获奖,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传海内外。有一次,他去位于非洲南部的坦桑尼亚首都访问 ,住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幽静的饭店里。这个饭店正好坐落在印度洋海岸上,没多久,有一种鸟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板书:“我” ),因此他也为我们带来了第二位朋友( 板书:缝纫鸟 )它是谁?(生:看板书读名字,多读一遍,掌握“缝纫”的读音)

2、看到名字,你知道了什么? (了解“缝纫”的意思)

3、(出示课件图片及文字,理解“顾名思义” )缝纫鸟顾名思义就是有缝纫技能的鸟,你现在最想了解它什么?

4、(板书:怎样筑巢?巢穴样子?)那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位朋友吧。

(教学意图: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之一,因此,前面对作者的介绍和了解,以及抓住“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这句话 ,为下面体会写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认读表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再拿不准的问老师,读不好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 检查词语读音、帮助理解部分词语。

出示课件:(蓝色字再体会词义)

3

4.(一句一句出示句子)谁来读读,注意红字的读音。

5.缝纫鸟引起作者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多次去观察缝纫鸟(板书:关注)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通过多次观察,分别目睹了哪些情景?

(出示课件:填空练习)

6.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说一说。

(教学意图:字词教学,抓住难读、容易读错,以及不容易理解的去学习、去考察,突出了重点,有些词语可结合教学目的在下面的学习环节中体会。整体感知使学生知道,因为感兴趣,所以关注,所以去多次观察,看到了不同的情景,加深对作者善于观察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深入学习

(一)结合黑板的问题解疑,了解缝纫鸟编织巢穴的过程和巢穴的样子

1.(师指板书)先让我们帮助提出问题的同学找到答案,请你默读课文,先用()画下来,再读再体会。

2.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学习筑巢过程:

(1 (2)谁来读一读?

(3)缝纫鸟的“针”是什么?(嘴)

(4)同桌之间按照“先—再—然后”的顺序说说缝纫鸟是怎样用嘴编织的?(衔草—打圈—穿梭)

(5)全班交流。

(6)从缝纫鸟的编织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缝纫鸟的灵巧)

(7)出示课件:

说说作者对缝纫鸟编织的灵巧充满了怎样的情感?(赞叹)

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替作者夸夸它吗?把同桌当成缝纫鸟再夸夸它。(同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4.了解巢穴的精致、结实。

(1)出示课件:

(2)读一读,想想缝纫鸟编织出来的巢穴是什么样子的呢?(精致、结实)

(3)(出示巢穴图片)

看图片再体会 体会到什么?

(4)出示课件:

①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读出来。

② 老师就是缝纫鸟,你夸夸我吧!(练习有感情朗读,提升情感)

③ 学到这儿,你觉得缝纫鸟是怎样的鸟?(板书:本领高超)

教学意图: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解疑,自己找答案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等方式提高了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夸夸缝纫鸟,把同桌当成缝纫鸟夸一夸,把老师当成缝纫鸟夸一夸这种转换角色的方式,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也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二)结合语句体会作者的惋惜之情

1.有的同学说缝纫鸟聪明,但它的智力还远没有发达到能够把它的杰作牢固地编结在树枝上。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过后,那些精致的巢穴被无情地打落在地,你是什么心情?(指名说)

2. (出示课件 ) 作者的心情如何?还从哪看出作者认为是极为可惜的?结合“前功尽 弃”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三)结合语句体会缝纫鸟不会放弃。

1、缝纫鸟的劳动是前功尽弃了,但是它真的会放弃吗?

2 3、哪些词更能体现缝纫鸟的不放弃? 有语气地读出好的那一句。

教学意图: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把“编织巢穴”和“修补巢穴”巧妙地连接起来,并暗示着缝纫鸟那种不罢休的精神,以此句为线索展开,再体会缝纫鸟工作的艰巨以及不停歇,继续修补,缝纫鸟的精神就会凸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得更加深刻。)

(四)学习缝纫鸟劳动的“艰巨”,体会不罢休的精神。

1

、作者为什么如此坚信缝纫鸟不会罢休?让我们随同作者再去看看缝纫鸟编巢的过程。

29 缝纫鸟篇十:北京版语文四上《缝纫鸟》公开课课件1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