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一:常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语文

常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bèi( )论 深ān( ) 焦zhuó( ) xiè( )渎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如火如荼 姹紫嫣红 情郁与衷 辗转反侧 别俱匠心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8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 ③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 ④非相度不得其情,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老胼胝。 ⑤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 《钱塘湖春行》)

4. 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完成下列两题。(4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36分)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6~9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日光下彻( ) ②不可久居(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8.第二段无一字写水,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却跃然纸上。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2分)

9.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这与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露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阅读《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完成10~15题。(10分)

①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②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④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教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⑤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0.钱学森是一位科研人员,并没有奔赴战场,也没有参与指挥任何一次战役,为什么美国

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2分)

11.第④段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

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1分)

12.与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相关的语句在第与钱学森是“现代航空

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相关的语句是在第 段。(2分)

13.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第①到第⑤段的大意。(2分)

14.第①至第④段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什么作用?(1分)

15.请展开联想和想像,说说钱学森假如不回国会怎样。(2分)

阅读《明天不封阳台》选段,完成16~20题。(10分)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16.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上面画线句子的含义,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在作者感觉中,这鸽子不是偶然间来到这里的,而是成了人类呼唤宁静、和谐、和平的使者。

B.那“咕咕”的叫声、带血的翅膀在向我们倾吐:人对自然的剥夺与破坏已太多,早点醒悟,还自然本来的面目与生机吧!

C.作者运用拟人修辞,赋鸽子以使者的身份与感情,体现出作者对鸽子、对一切生灵的命运的关注之情。

D.“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运用了反问句式,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人们可悲的下场。

17.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画曲线句子的理解,你认为人和自然应该有怎样的关系呢?

(2分)

18.“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中的“之”指

什么?又是什么使它变得宁静而高远的?(2分)

19.作者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仅仅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

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吗?为什么?(2分)

20.设想一下:有一天,可爱的鸽子终于扇动健康的翅膀飞走,你会封阳台吗?联系生活实

际,谈谈你的想法。(2分)

阅读《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完成21~24题。(8分)

能源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世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战争,归根结底就是争夺资源,其中能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次中东地区一打仗,石油的价格就猛涨。目前,在世界上的一次性能源中有40%是由石油提供的。所谓一次性能源,就是消耗了不再有的能源。而科学家预测,到了21世纪中期,人类就将面临石油危机。

烧完了石油和煤,接下来我们应该烧什么?这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在19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人们使用的燃料都是固体的燃料,一部分是天然的木材,一部分是从不深的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煤炭,这样的时代叫固体燃料时代。人类进入20 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煤和石油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积累,然而终将有消耗殆尽的时候,而且已经为时不远了。所以科学家提出,21世纪将是燃气时代。

21世纪前半期,人类将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占主流的能源还是煤和石油,然而它们的燃烧带给世界的是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为了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稳定能源供给,世界各国已开始开发天然气,希望以此代替煤和石油。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既然这样,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使用它呢?说到底这是个成本问题,由于现在分解水获得氢气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燃烧氢气的成本比石化燃料要高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氢气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德国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液体和气体氢供给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约3000个氢气气站。

研制环保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攻方向。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汽车集团为了在产品的核心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在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方面下了大力。利用氢气制造的氢动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二:常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常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八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bèi( )论 深ān( ) 焦zhuó( ) xiè( )渎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如火如荼 姹紫嫣红 情郁与衷 辗转反侧 别俱匠心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8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 ③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 ④非相度不得其情,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老胼胝。 ⑤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 《钱塘湖春行》)

4. 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完成下列两题。(4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36分)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6~9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日光下彻( ) ②不可久居(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8.第二段无一字写水,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点却跃然纸上。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2分)

9.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这与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露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阅读《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完成10~15题。(10分)

①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②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④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教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⑤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0.钱学森是一位科研人员,并没有奔赴战场,也没有参与指挥任何一次战役,为什么美国

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2分)

11.第④段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

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1分)

12.与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相关的语句在第与钱学森是“现代航空

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相关的语句是在第 段。(2分)

13.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第①到第⑤段的大意。(2分)

14.第①至第④段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什么作用?(1分)

15.请展开联想和想像,说说钱学森假如不回国会怎样。(2分)

阅读《明天不封阳台》选段,完成16~20题。(10分)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16.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上面画线句子的含义,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在作者感觉中,这鸽子不是偶然间来到这里的,而是成了人类呼唤宁静、和谐、和平的使者。

B.那“咕咕”的叫声、带血的翅膀在向我们倾吐:人对自然的剥夺与破坏已太多,早点醒悟,还自然本来的面目与生机吧!

C.作者运用拟人修辞,赋鸽子以使者的身份与感情,体现出作者对鸽子、对一切生灵的命运的关注之情。

D.“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运用了反问句式,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人们可悲的下场。

17.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画曲线句子的理解,你认为人和自然应该有怎样的关系呢?

(2分)

18.“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中的“之”指

什么?又是什么使它变得宁静而高远的?(2分)

19.作者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仅仅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

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吗?为什么?(2分)

20.设想一下:有一天,可爱的鸽子终于扇动健康的翅膀飞走,你会封阳台吗?联系生活实

际,谈谈你的想法。(2分)

阅读《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完成21~24题。(8分)

能源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世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战争,归根结底就是争夺资源,其中能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次中东地区一打仗,石油的价格就猛涨。目前,在世界上的一次性能源中有40%是由石油提供的。所谓一次性能源,就是消耗了不再有的能源。而科学家预测,到了21世纪中期,人类就将面临石油危机。

烧完了石油和煤,接下来我们应该烧什么?这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在19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人们使用的燃料都是固体的燃料,一部分是天然的木材,一部分是从不深的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煤炭,这样的时代叫固体燃料时代。人类进入20 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煤和石油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积累,然而终将有消耗殆尽的时候,而且已经为时不远了。所以科学家提出,21世纪将是燃气时代。

21世纪前半期,人类将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占主流的能源还是煤和石油,然而它们的燃烧带给世界的是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为了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稳定能源供给,世界各国已开始开发天然气,希望以此代替煤和石油。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既然这样,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使用它呢?说到底这是个成本问题,由于现在分解水获得氢气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燃烧氢气的成本比石化燃料要高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氢气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德国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液体和气体氢供给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约3000个氢气气站。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三:八年级提升训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zhǎo(▲)。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

峦(▲)叠zhàng(▲),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 ▲ ▲ ▲

2.默写。(8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④无限河山泪, ▲ ?(夏完淳《别云间》)

⑤ ▲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⑧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雁门太守行》)

3.名著阅读。(4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

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

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 》,作者是 ▲ 。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主人公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B. 在主人公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

C.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D. 上面引用的文字,是革命者朱赫来在瓦莉亚等同志墓地上的内心独白。

4.按要求修改下列语段。(2分)

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①保障乘车幼儿、学生的人身,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

究分析校车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保障校车安全的主要环节,总结一些地方加强校车安

全管理的有效做法,征求部分地方、单位和专家的意见,②研究起草了“校车安全条例”。

(1)划线句①缺少宾语,应修改为: ▲

(2)划线句②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修改为: ▲

5.阅读下列两则广告,回答问题。(4分)

①“汇声汇色”炒外汇 ②慧声慧色——陈慧琳镇江演唱会

(1)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语都是成语 ▲ 的谐音。(2分)

(2)对两则广告中的这类文字现象,人们褒贬不一。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分)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节选),完成6-10题。(共14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短语和加点词语。(4分)

(1)佁然不动( ▲ ) (2)往来翕忽 ( ▲ )

(3)斗折蛇行( ▲ ) (4)以其境过清( ▲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8. 选文第②段明写鱼,暗写水,写出了潭水 ▲ 的特点,从描写角度来看,这属于 ▲ 描写。(2分)

9.在第①②段中出现两个“乐”字,请说说分别是什么给作者带来这两次“乐”。(2分)

10. 文章第④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明天不封阳台》(节选),完成11-15题。(共14分)

①是的,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②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

③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那一年,我去内蒙古草原参加一个笔会,当汽车进入茫茫草原的深处时,但见草原无际与长天相连,天地相接处,依稀传来牧羊人的歌声,一群群绵羊在蓝天下移动,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 ④诚然,我们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心去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⑤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拿来了一把布条,要帮鸽子做窝,又找来了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儿子十岁了,在这座楼房中长大,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儿子曾在这块草坪上蹒跚学步,也在夏季的草坪上捉过小虫和蚂蚱。在一片洋灰水泥的高大建筑群中,这块草坪仿佛是一个极乐的伊甸园,曾给儿子留下了多少温馨的记忆。可是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施工队,机器隆隆响了两天后,草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滑梯、跳跳床和电子游艺室。再也捉不到小虫的儿子,对眼前的这位“不速之客”似乎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爱怜……

⑥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⑦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11. 为什么最后“我”决定不封阳台了?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12.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13. 阅读选文第②段,回答问题。(4分)

(1)第②段中鸽子不“惊恐”了,为什么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

(2)从“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来看,鸽子有什么心理活动?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4.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5. 第③段中作者趴在地上大喊,仿佛有一种游子久别回乡的感觉,其原因是什么?第③段划线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共12分)

我和鸟儿有个约会

庄 洒

①我和我的朋友是在阳台上认识的。那天我在阳台上晒红枣,他来阳台上偷吃红枣,不幸被我撞见。我当时一见到他,心里就直扑腾,生怕惊着了他,倒像是我在偷吃他的红枣一样。就在他看到我便飞也似的逃窜时,我喜欢上了他。

②他是一只鸟儿。长得尖嘴猴腮,还灰不溜秋,乍一看还真不像只好鸟。从他那上蹿下跳的调皮劲儿上看,很像我那精力过剩的儿子,所以我断定,这厮一定也是一个小男生。我每早拿出一点红枣摆上阳台。他也守信用,每天厚着脸皮准点飞来。吃饱喝足后,就坦然地飞走了。我则躲在门后偷看,享受着我这人类爸爸的爱意。

③我儿子见到这鸟后,忙着下套子要逮,只是他手笨,没有得逞。被我发现,当即收缴作案工具,并厉声斥责:“你怎么可以随意伤害一只可爱的小鸟呢?他是人类的朋友。”“拉倒吧,老爸,你在我们家里,吃的鸡比谁少吗?”他回敬我一句。

④喂鸟是幸福的,喂那种食欲特好的鸟尤为幸福。几天后,待鸟儿吃得心安理得了,躲在门后的人便想出来认个亲戚。那天,见日头很红,估计他的心情也不坏,我把头从门后慢慢探出,献上早已准备好的笑容,希望他能像喜欢红枣一样喜欢这张脸。然而他不友好,在他看我的眼神中,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我怀疑他读不懂我们人类的笑容,这是令人沮丧的。可笑的是,在他高度戒备地注视着我的当口,还不忘以极快的速度朝枣儿猛叼上一口,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我觉得他在耍小聪明.为了不影响他进餐,我只好重新退回门后。

⑤一天周末,我见以往总是孤孤单单的他,身后还跟着一只大胖鸟,以为是他的胖太太。我急忙跑到门后窥探他们。这胖鸟给我的印象极好,叫声柔和,仪态端庄.吃相也颇有教养,在我们人类圈中,这叫淑女形象吧。然后据我在门缝反复观察.这胖鸟不是小家伙的太太,因为它们之间从来不黏黏糊糊,也不眉来眼去,只是同来同吃,连同回都不常见。胖鸟每次吃完后,总要衔上一枚红枣带走——可能是一只母亲鸟吧,且家庭负担不小。带她来的是儿子,这母子俩很少对话,不愿沟通,就像我家那母子俩一样。

⑥什么事情都有个结束。我与鸟儿缘尽的时候,是我出差两天回来后。阳台上红枣已尽,鸟儿不见踪影。我急忙很张扬地摆上红枣,古人植芭蕉以邀雨,而今我摆红枣以邀鸟。鸟儿鸟儿何不归?可惜一切都晚了,他们走得干干净净。估计在以后的岁月里,是不会再想我一下了。

⑦鸟儿子走了,还好我有儿子,他是没办法把我甩掉的。那日,见我在阳台上想鸟,儿子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算了老爸,别跟破产似的,不来就不来吧,还省点枣呢。”他是好心,以为舍不得红枣就可以宽我的心,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真正舍不得的是,我们蜗居在城市的人那少得可怜的温情。只不过鸟儿和我儿子他们从来都不稀罕这些罢了。

16. 鸟儿出现时和离开后,“我”和“我儿子”对待“鸟儿”的态度或做法,有哪些不同?请概括回答。(4分)

鸟儿出现时:“我” ▲ ;“我”儿子 ▲

鸟儿离开后:“我” ▲ ;“我”儿子 ▲

17. 第④段中“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鸟儿“严肃的盯人状”是怎样一种眼神?(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8. 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我急忙很张扬地摆上红枣,古人植芭蕉以邀雨,而今我摆红枣以邀鸟。

19. 鸟儿是动物,应用“它”来称呼,文中作者为什么却用“他”来称呼鸟儿呢?(2分)

20. 如何理解“我真正舍不得的是,我们蜗居在城市的人那少得可怜的温情”这句话。(2分) ▲

三、作文(共40分)

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40分)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1—5题,共20分)

1.(2分) 沼 luán 嶂 hè (对四个得2分,对三个或两个得1分,对一个不得分)

2.(8分)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水中藻荇交横 ④谁言天地宽 ⑤国破山河在 ⑥留取丹心照汗青⑦一览众山小⑧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空1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3. (4分)

(1)(2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分),奥斯特洛夫斯基(1分)。

(2)(2分)D

4.(2分)

(1)保障乘车幼儿、学生的人身安全。(在“人身”后加上“安全”(1分)

(2)研究起草了《校车安全条例》。(把引号改为书名号)(1分)

5.(4分)

(1)绘声绘色;(2分)

(2)(2分)无唯一答案,意思对即可。

示例:我赞同。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我反对。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文字不规范,容易使人产生误导等。

二、(6—19题,共40分)

(一)(共14分)

6.(4分)(1)愣住的样子(或“呆呆的样子”);(2)来来往往轻快敏捷;(3)像北斗星(那样);

(4)因为。(一个1分)

7.(4分)(1)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一句2分)

8.(2分) 清澈(1分)侧面(1分)

9.(2分)水声悦耳 游鱼逗人(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2分)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1分),表现了作者悲凉凄怆(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1分)。

(二)(共14分)

11.(3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1分),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1分),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1分)。

12.(2分)这些词语突出了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严重程度。

13.(4分)

(1)(2分)因为鸽子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且还要孵蛋,它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互爱。(意思对即可)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四:夜雨

夜雨

喜欢独自一人在夜里倾听细雨的声音,雨是维纳斯美丽的泪水,我想。尤其偏爱深夜的雨,因为每一滴雨都承载了世间的愁和怨,每一滴都让人爱怜,我总会轻轻地伸手出窗外,让冰冷的雨落在手心里,然后带给我一丝刺骨的寒意,我不畏缩,只因我被困久了,麻木了,想清醒,雨给了我这种感觉,我为何拒之?

夜很静,恰好衬托了雨的旋律,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她那满腔的凄凄怨怨只能独自吟给无知的夜听,她不能得到任何诠释与慰籍一滴,两滴窗户上的雨水越积越多,有人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毁灭。我想,她是选择了毁灭罢!

我把脸帖在玻璃上,感受雨水在另一面传给我的凉意,她还在诉说,诉说她悲伤的事迹。每当此刻,我总会选择倾听,或趴在桌上,亦或随意靠着墙,只是静静地望着黑夜,蹲在路边遥望天空的孩子是孤独的,忧伤的我想,站在雨中仰望夜空的孩子何尝不孤独,不忧伤?

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雨的声音,倾听维纳斯忧愁的抽泣,她使我思绪不断,感伤连绵,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在我心灵的上空,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这感伤仿佛一片湖水,微荡在我心灵深处,使之变得静谧切柔软。

书上说;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便少一分高雅。我倒宁愿少分机智多分高压。醉心与这归依自然的高雅。夜深人静,挑灯听雨,会心之状,不觉莞尔。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五:夜雨

夜雨

喜欢独自一人在夜里倾听细雨的声音,雨是维纳斯美丽的泪水,我想。尤其偏爱深夜的雨,因为每一滴雨都承载了世间的愁和怨,每一滴都让人爱怜,我总会轻轻地伸手出窗外,让冰冷的雨落在手心里,然后带给我一丝刺骨的寒意,我不畏缩,只因我被困久了,麻木了,想清醒,雨给了我这种感觉,我为何拒之?

夜很静,恰好衬托了雨的旋律,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她那满腔的凄凄怨怨只能独自吟给无知的夜听,她不能得到任何诠释与慰籍一滴,两滴窗户上的雨水越积越多,有人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毁灭。我想,她是选择了毁灭罢!

我把脸帖在玻璃上,感受雨水在另一面传给我的凉意,她还在诉说,诉说她悲伤的事迹。每当此刻,我总会选择倾听,或趴在桌上,亦或随意靠着墙,只是静静地望着黑夜,蹲在路边遥望天空的孩子是孤独的,忧伤的我想,站在雨中仰望夜空的孩子何尝不孤独,不忧伤?

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雨的声音,倾听维纳斯忧愁的抽泣,她使我思绪不断,感伤连绵,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在我心灵的上空,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这感伤仿佛一片湖水,微荡在我心灵深处,使之变得静谧切柔软。

书上说;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便少一分高雅。我倒宁愿少分机智多分高压。醉心与这归依自然的高雅。夜深人静,挑灯听雨,会心之状,不觉莞尔。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六:夜雨

《夜雨》喜欢独自一人在夜里倾听细雨的声音,雨是维纳斯美丽的泪水,我想。尤其偏爱深夜的雨,因为每一滴雨都承载了世间的愁和怨,每一滴都让人爱怜,我总会轻轻地伸手出窗外,让冰冷的雨落在手心里,然后带给我一丝刺骨的寒意,我不畏缩,只因我被困久了,麻木了,想清醒,雨给了我这种感觉,我为何拒之?夜很静,恰好衬托了雨的旋律,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她那满腔的凄凄怨怨只能独自吟给无知的夜听,她不能得到任何诠释与慰籍“一滴,两滴……”窗户上的雨水越积越多,有人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毁灭。”我想,她是选择了毁灭罢!我把脸帖在玻璃上,感受雨水在另一面传给我的凉意,她还在诉说,诉说她悲伤的事迹。每当此刻,我总会选择倾听,或趴在桌上,亦或随意靠着墙,只是静静地望着黑夜,“蹲在路边遥望天空的孩子是孤独的,忧伤的”我想,站在雨中仰望夜空的孩子何尝不孤独,不忧伤?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雨的声音,倾听维纳斯忧愁的抽泣,她使我思绪不断,感伤连绵,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在我心灵的上空,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这感伤仿佛一片湖水,微荡在我心灵深处,使之变得静谧切柔软。书上说;“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便少一分高雅。”我倒宁愿少分机智多分高压。醉心与这归依自然的高雅。夜深人静,挑灯听雨,会心之状,不觉莞尔。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七:雨夜思绪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我喜欢独自一个在夜里倾听细雨的声音,雨是自然的精灵,我想。打开台灯,黄色的灯光洒上一片温暖,泡上一杯香茗,细细地品,静静地听……

打开窗,清新的泥土芳香夹着淅沥的雨声飘然而入,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出的惬意,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泊,一段纳兰的心绪,凑成十分的惬意再来倾听着自然的雨声。

春雨细小,使人温馨,她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的豪爽让人痛快,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忽而高山流水,忽而一泻千里,忽而崇山纳壤,忽而大海吞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冬雨不再矜持,但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镜花水月,沧海桑田。

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顺乎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同样是温柔的,不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妖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每当寒暑易节,总感慨世界险恶,红尘滚滚,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杯中的茶已尽,不愿再倒一杯。妙玉说过:“一杯为品,两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 风属烈性,雨属知性。

风属艺术,雨便近乎哲学了。

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雨的声音,倾听着自然的旋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她使我思绪不断,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在我心灵上空,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便少一分高雅。我倒宁愿少一分机智多一分高雅。醉心于皈依自然的高雅。

夜深人静,挑灯听雨,会心之状,不觉莞尔。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八:雨夜思绪

雨夜思绪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在夜里倾听细雨的声音,雨是自然的精灵,我想。拧亮台灯,黄色的灯火洒上一片温暖,泡上一杯香茗,细细地品,静静地听„„ 打开窗,清新的泥土芳香夹着淅沥的雨声飘然而入,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出的惬意!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泊,一段纳兰的心绪,凑成十分的惬意,再来倾听这大自然的雨声。

春雨细密,她妩媚而不妖娆,纤小而不失强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温暖和煦;夏雨豪爽,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又如崇山纳壤、大海吞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浅吟低唱,如行云流水;冬雨不再矜恃,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通晓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是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娇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去无”。每当寒暑易节,总感慨世事迁移,红尘变幻,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脱尘之境。

杯中的茶已尽,不愿再倒一杯。妙玉说过:“一杯为品,再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

风属烈性,雨属智性。

风属艺术,雨便近乎哲学了。

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雨的声音,倾听这自然的旋律。她使我思绪不断,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在我心灵的上空,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所谓的机智,多一分机智便少一份高雅。我倒宁愿少一分机智多一分高雅,醉心于这皈依自然的高雅。

夜深人静,挑灯听雨,会心之状,不觉莞尔。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九:2005-2006学年课改实验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05-2006学年课改实验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

(卷面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 积累运用(共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睥睨(pì) 馈赠(kuì) 深恶痛疾(wù) ...B.炽热(chì) 酷肖(xiāo) 长吁短叹(xū) ... C.咫尺(zhǐ) 剖析(pāo) 杳无音讯(yǎo)

...D.干涸(hé) 招徕(lái) 即物起兴(jì) ...

2.用横线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括号里。(2分) A.迁徙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 ) B.狼籍 冥思遐想 翻来覆去 ( ) C.和煦 相形见拙 肃然起敬 ( ) D.箫瑟 正襟危坐 油光可鉴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B.张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 C.文摘是报纸定期对其他报刊的真知灼见,珍闻趣事的摘录。 .... D.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4.下列作家作品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海燕》—高尔基—俄国 B.《马说》—韩愈—唐

C.《小石潭记》—范仲淹—宋 D.《满井游记》—袁宏道——明

5.人们在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品质的时候,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一诗中的名句,请将这两句写在横线上。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戚戚与贫贱,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了对亲人美好祝愿彼此珍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品读鉴赏了不少描景状物的优美古诗文,有夏荷、春草、秋雨、冬雪以及山水风光,请从中选出两句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做一点鉴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从文引领我们去听了《云南的歌会》,汪曾祺请我们品尝了《端午的鸭蛋》„„这些有着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画,无不倾注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家乡的事或物。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方法,突出其特点。(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12题。

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

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磐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9.此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本册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文章是《_____________》。(2分)

10.第1段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的手法,描绘了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2段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有着怎样的形象精神,你认为哪些字眼能表现它的个性特点,试做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对比了江南与朔方雪景,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题。

——杜卫东

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凄凄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

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普通而被主人遗弃的家鸽呢,还是因为负伤又有了“身孕”才不得不中途耽搁下来的野鸽?

阳台吗?”

界会因为我的“强权”瞬息即逝,使他来不及领略其中的瑰丽。

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我知道,无论孵化能否成功,鸽子迟早要飞走;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着/迷离的故乡。”——这故乡,该不是地狱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

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那一年,我去内蒙古草原参加一个笔会,当汽车进入茫茫草原的深处时,但见草原无际与长天相连,天地相接处,依稀传来牧羊人的歌声,一群群绵羊在蓝天下移动,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

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晚餐。儿子十岁了,在这座楼房中长大,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蹒跚学步的儿子在这块草坪上练习过走路;也在夏季的草坪上捉过小虫和蚂蚱。在一片洋灰水泥的高大建筑群中,这块草坪仿佛是一个极乐的伊甸园,曾给儿子留下了多少温馨的记忆。可是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施工队,机器隆隆响了两天后,草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滑梯、跳跳床和电子游艺室。再也捉不到小虫的儿子,对眼前的这位“不速之客”似乎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爱怜„„

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漂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选自自渎课本《随鸟走天涯》) 13.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鸽子这“不速之客”从闯入到逗留,有什么样的行为变化?作者由此联想到冯至的诗句,你一定也很容易联想到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冯骥才又是用了哪句话概括抒写下他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上下文,为什么说“这故乡,该不是地狱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儿子要求不封阳台和父亲决定“先不封阳台”各出于什么样的考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写出文中你最欣赏的或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或语段,并谈谈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

——宋濂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8.给下列句中加点词注音并释义(2分)

):

):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当余之从师也 益慕圣贤之道 ..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D.尝趋百里之外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作者写了幼时求学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请概括出“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

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家贫嗜学,却“以中有足乐者”,能以苦为乐,你赞同作者的求学态度吗?结合你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读书学习的苦乐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共40分)

......造物主的赠予,

我们不能尽数带走,还得留下什么。其实,无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篇十:雨 例文

(一)雨

电闪雷鸣,花草树木,春夏秋冬……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瑰宝。而在这些宝藏之间,我犹甚喜欢雨的声音。

春雨总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和善。她常和春风一起走动。驱赶了严冬的酷寒。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唤醒了冬眠的动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柳枝儿抽芽、桃花儿开放、小草儿绿嫩,小鸟们又开始了叽叽喳喳的故事会。小白兔又准备邀请小乌龟来举行龟兔赛跑。农民伯伯又开始了繁忙的春耕大生产。播下春天的种子,准备秋天的丰收。

夏天的雨,总是那么的疯狂。总是伴随这台风呼啸而来,雷公公和电婆婆是一对夫妻。噼里啪啦的大吵起来。暴雨带着这对夫妻好像要吞没整个世界。不过,它又是个纸老虎,看它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其实蹦跶不了几天。尽管这样,还是令我讨厌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可爱的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的,轻轻的,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雨催熟了火红的高粱、催熟了灯笼似的梨子、催熟了金黄色的稻田、芳香的桂花,金黄的秋菊,火红的玫瑰,圣洁的百合……。雨后的彩虹、雨后的瓜果飘香……我被这秋雨陶醉了。

冬天的雨,总是那么的阴冷,似乎还有点小小的毒辣。那雨滴伴随着冷风打在你脸上,有一股针扎般的疼。一场雨后,便要冷一成。搞不好就要你严重发烧39度以上!鼻涕喷嚏一起来,直流三尺。所以,我不喜欢冬天的雨。

太阳追赶乌云,照亮了大地,白云又跑到了蓝天上来嬉戏。推开窗户,一阵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空气格外清新。杨柳的枝条经过雨水的冲洗,绿得发亮。一这阵风吹来,不时抖落下一些留在树叶上的水珠。雨后的天气更美,空气更新鲜。经过雨水的的洗礼,每朵野花,每棵小草的色彩都如此晶莹亮丽,就算是五彩斑斓的蝴蝶也无法与它们媲美。加上山中的淡淡雾气,这如梦的神秘,引领我走向五彩的世界。

雨给人以凉爽,给人以惬意,我喜欢雨。

(二)倾听春雨的喜悦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哦,下雨了,下春雨了!”

春雨如丝如缕飘落大地。天空,垂下了珠帘;地上,腾起了白烟;河里,泛开了红晕,一切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打着花伞,如同一个3岁的小孩,那样撒着欢奔跑进珠帘里,甚至放开了手中的那把花伞,在春雨里跳呀,跑呀,脸上写满了喜悦。

春雨是那么飘逸而又潇洒。我喜欢在雨中奔跑,看着脚边溅起一层层,千万朵雨花,好不凉爽!接着,又看它们落了下去,热情地亲吻着大地。就这样我一步步地奔跑,雨水溅起一层又一层。这时,感受着细细的雨丝洋洋洒洒地从空中垂落,看见雨花在泥沟中开放,汇成一条条清亮的小溪,滋润着大地。爱诗的我读起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卢橘子低山雨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的,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已融进了雨里,嘴边挂满了喜悦。

我止步了,喘着气,看着眼前的春雨,心慢慢地平静了。伸手触摸着雨滴,雨中的妙处与奔跑的欢乐牵着我无边的思绪。呼吸着空气。啊!世间的浑浊被洗净,人们心中僵硬冰冷的荒土已被良知和甘霖滋润。噢!原来这就是雨,凉意中渗着无私,湿润中含着热情,温馨中透着细腻,细腻中荡着温柔。我感觉自己已找回人类应有的:真、善、美。纯洁、清新。没错,我真的把心融进了雨中,心里溢满了喜悦。

倾听雨,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喜悦,因为我用心悟出了:要做一朵雨花!

朋友,里,愿意做一朵雨花吗!

(三)听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我喜欢独自一个在夜里倾听细雨的声音,雨是自然的精灵,我想。打开台灯,黄色的灯光洒上一片温暖,泡上一杯香茗,细细地品,静静地听……

打开窗,清新的泥土芳香夹着淅沥的雨声飘然而入,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出的惬意,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耆卿的淡泊,一段纳兰的心绪,凑成十分的惬意再来倾听着自然的雨声。

春雨细小,使人温馨,她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的豪爽让人痛快,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忽而高山流水,忽而一泻千里,忽而崇山纳壤,忽而大海吞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冬雨不再矜持,但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镜花水月,沧海桑田。

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顺乎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同样是温柔的,不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妖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每当寒暑易节,总感慨世界险恶,红尘滚滚,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杯中的茶已尽,不愿再倒一杯。妙玉说过:“一杯为品,两杯便成了解渴的蠢物。”

风属烈性,雨属知性。

风属艺术,雨便近乎哲学了。

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倾听雨的声音,倾听着自然的旋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她使我思绪不断,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在我心灵上空,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凡人多一分世故便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便少一分高雅。我倒宁愿少一分机智多一分高雅。醉心于皈依自然的高雅。

夜深人静,挑灯听雨,会心之状,不觉莞尔。

(四)雨的一天

沙啦啦,沙啦啦……我来了。

大家好,我是雨,是和风细雨的小雨,是风雨交加的暴雨,是电闪雷鸣的雷阵雨。今天,太阳公公让我替他去看管一下天空。“嘿,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也该露一手,好摆显摆显威风。”

“哗,哗……”我到了岗位,便尽职尽责地下起了雨。这时,人 们蜂拥挤向能避雨的地方,埋怨起我来了。突然,几辆用彩色广告塑料布包着的三轮车也挤了过来,车夫们个个笑逐颜开,还大声吆喝着什么。我纳闷了,他们明明没淋到雨,可为什么……没等我细想,就见人们三五成群地挤上了车。我恍然大悟,可能是人们在三轮车上既淋不到雨又不耽误时间吧。哈哈,没想到我也可以给那些三轮车司机带来商机!

可是,在我刚刚把我的顺风耳探出去时,我就看见一个打扮时髦,穿着漂亮的女孩子皱着眉头甩着自己衣服的袖子,满脸懊恼地说:“该死,你姑奶奶我今天刚买的衣服就被你淋湿了,好好的天气竟莫名其妙地下起了雨,倒霉!”嗨,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那么讨厌我,我给他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却……正当我为这突然泼过来的凉水而感到伤心难过时,我看见了他——一位令人类自豪的著名诗人。只见他面带微笑,张开双臂,像是在接受我的洗礼,任凭我的雨点打湿他那洗得发亮的衣服。“爸,回家吧!再淋下去会生病的!走吧!”一个美丽的少女举着伞跑了过来,关切地劝道。“傻孩子,这不叫淋雨,这叫欣赏,懂吗?美丽的雨点儿滋润世界万物,滋润我们蒙尘的心灵,没有雨,人类就活不下去,懂吗?”诗人微笑着,摸着女儿的头说。“哦!那我也来感受一下吧!”女儿把伞放在地上,学着父亲的样子,对我仰起头来,脸上的笑容纯洁可爱。她热情地张开双臂,像是要拥我入怀。那一刻,我的心中盛满了喜悦。“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啊,是谁在称赞我呢?哦,原来是学生们在朗读《山雨》这篇课文,我静静地趴在窗台上,仔细地倾听,仿佛整个世界因我而精彩。

啊!原来,我——雨也美丽!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