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一:大学语文

大 学 语 文

1.单选题

1. 从题材上盾,《蒹葭》是一首(爱情诗)

2.〈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景交融方式是(融情入景)

3.《陌上桑》写罗敷美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侧面烘托)

4.《再别康桥》中“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5.《苦恼》中车夫姚纳的主要苦恼是(诉说苦恼无人肯听)

6.《金鲤鱼的百裥裙》叙事的中心线(百裥裙一次未穿)

7.《哦,香雪》火车开进深山里的台儿沟的象征意义是(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现代化转折)

8.《宝黛吵架》与《红楼梦》中大多数章节的区别在于(《宝黛吵架》采用的直接心理描写手法)

9.先说冯谖“无好”,“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再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奇异才能,这种表现方式是(先抑后扬)

10.《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肖像描写)

11.《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适意自然,乐观旷达)

12.张贷《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以亦不作意看月者)

13.“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出自(秋夜)

14.在《香市》中,为突现今日香市的冷落,作者写道:新兴香市的武术班,比往日香市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看客却很少”。这种表现法是(对比反衬)

15.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秋水》)

16.整体看来,《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归纳法)

17.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的理想”指的是(贪图安逸与享乐)

18.《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19.《都江堰》中都江堰的主要文化内涵是(造福于民)

20.《蚂蚁大战》中通过蚂蚁大战,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人类战争的思考)

21.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22.《湘夫人》中所渗透的屈原的主要精神是(对美好理想的执著)

23.《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得意忘言”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象征意义是(历史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25.《婴宁》的作者对婴宁自然天性的态度是(由衷的赞赏)

26.《断魂枪》里写沙子龙“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里所表现的沙子龙的性格特征是(留恋往昔的绝技和英名)

27.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带来波澜的小说是(《哦,香雪》)

28.《麦琪的礼物》的故事结局是(出人意料而合情合理的巧合)

29.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

30.《张中丞传后叙》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作者写道:“一座大惊,皆感激而为云泣下。”这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运用的表现方法是(侧写)

31.《种树郭囊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32.《马令传》中写马令的第一次技艺较量属于(场面描写)

33.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34.宗璞写《哭小弟》的主要意图是(关注一代知识份子的坎坷命运)

35.庄子用“壘空之在大泽”、“俤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36《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观念的例证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37.《吃饭》所揭示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共同规律是(名实错位)

38.《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39.《西湖七月半》“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

40.《香市》开头描绘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其目的在于(反衬今日香市的冷落)

二.多选

1.《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出现的人物有(金鲤鱼 珊珊 许大太太 龚嫂子)

2.对〈湘夫人〉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

3采用借代修辞的句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4〈宝黛吵架〉中的主要事由有(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之事。宝玉与宝钗“金玉相对”之事。宝玉要砸碎“通灵宝玉”之事。黛玉剪掉玉上“穗子”之事)

5.〈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不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

7.《饮酒(其五)》所体现的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态有(忘世;忘我;忘言)

8.〈再别康桥〉中,诗人抒发 渲染情感的载体有(垂柳艳影,青荇柔波,榆潭彩虹,篙船星辉,夏虫笙萧)

9.《婴宁》中下列教诲婴宁的话,属于鬼母所说的有(“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有何喜,笑辄不辍?若不笑,当为全人”。“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

10.《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议题有(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11.《秋夜》中,寄寓着作者情操的景物有(小的粉红花,直刺天空的枣树)

三.名词解释

1.又吊其无家,亦殊无悲意。

吊:慰问 殊:很急

2. 白露未希

希:干

3.适此语不应说耶?

适:刚才

4.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

过:访问

5.平明,汉军乃觉之

乃:才

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7.宁可共载不?

不:否

8.女正色,矢不复笑

矢:立誓

9:西至河

河:黄河

10.去后且三年而写信归

且:将近,接近

11.方今风信日偷

偷:苟且

四:简答

1.《麦琪的礼物》-突然她从窗口转身来,站事镜子前面。她的两眼晶莹明亮,但是在二十秒内她的脸失色了。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叫它完全披散下来。。。。。。。

仔细阅读以上的描述,说明作者是怎么样通过动作和表情描写来显现她的心理活动的? 答:小说描写德拉站在壁镜前决心卖掉秀发时的由兴奋,到惊骇,到留恋,到痛苦,再到坚定的心理过程,都是通过外在动作和表情描写来显现的,十分真切,细腻而生动传神。

2.《麦琪的礼物》的课文中,作者为甚么在小说末尾赞叹德拉“他们就是麦琪”?

答:主人公德拉和杰姆各自牺牲自己的爱物以换钱购置对方的意中物,夫妻俩同样痴情,同善良。他们是懂得如何创造纯真爱情的人,他们是最聪明的人,所以他们就们麦琪。

3. 分析“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一联的情感内容和与抒发情手法

答:诗中用汉武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而建的承露仙人和陈皇后失宠后居住的长门宫指代官廷,加上夜灯暗冷寂的气氛,隐含了对君王腐败堕落,于百姓苦难麻木不仁的斥责,也包含着对朝廷无能的愤慨。

4.《都江堰》一文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

答:一开始就与长城作对比,从而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更伟大的结论。

5.试说明“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答:秋风 水波落叶皆是深秋物色,秋风盛寒,秋水带凉,落叶飘零。这些景象都是秋寒秋衰的表现。以此来喻湘君期约不遇失落忧伤的心情,同枸相生,所以能收到以秋景染愁,愁更愁的艺术效果,所以。。

6.为什么说《金鲤鱼的百裥裙》这篇小说是在平易的叙述中见出内涵的深刻?

答: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小说表现了身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一生,封建等级制度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日常生活领域,使得穿什么衣服也成了一种社会身份的标志,一种政治化的权力问题,由此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

7.《前赤壁赋》一文中表现出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辨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他身处逆境仍适意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论述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日“吾起兵到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试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以上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

2:项王说此话的意图是什么?

强调自己的失败是天意,不是自己无能

3:项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不懂政治,专恃武力经营天下

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的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费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1:作者对人生道路思索的触发物是什么?

长宜子孙

2: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的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有何喻意?

象征着,虽然经过十八年的风雨,但中国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却基本上也没有变化 3:以上看,本文的抒情特色是怎样的?

抒情与述事,议论相交溶

情感真挚而强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八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孟子以为王道社会之死的标志是?

养生丧死无憾

2:体现孟子的治国思想?

以民为本的思想

3:运用了哪两种认论证方法?

归纳,演绎

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的迁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1:描写的景物是什么?

铁路穿过崇山峻岭

2:景象的像征

像征着新时期社会发展,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前进。现代冲击着封建落后的文化

3:本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拟

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1:描写对象是哪类人?

文人雅士

2:他们看月的心态如何?

清高拔俗

3: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如何?

赞赏

《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此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什么方法突出中心观点?

对比

3:对比体现在哪里?

满与谦 忧劳与逸豫 祸患与忽微

作文

《人生》 《回报》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二:大学语文单选题

1.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老舍)2.即是我国现代单选文学奠基人,又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是(鲁迅)3.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文理论家,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史学》的是(朱光潜)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文艺专论)4.《咬文嚼字》中“字有联想意义”的列子是(“蓝田日暖玉生烟”)5.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寡人之于国也》)6.《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7.《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实行王道)8.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演绎法)9.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造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谨序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11.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说线索是(民何以才能够加多)12.庄子《秋水》的主旨是(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00.《秋水》中,“夏虫不乐意语于冰”的喻意是(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13.庄子用“磐空之在大泽”、“绨米之在大仓”、“毫米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演绎法)14.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话的是《秋水》15.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16.下列作家,提出“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欧阳修)17.《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8.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天命与人事)19.整体来看,《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归纳法)20.《论毅力》中,作者所强调的中心旨意是(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最终成功)21.《论毅力》中,依次罗列“志力薄弱者”、“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者”五种人的态度和结果,这种修辞手法是(层递)22.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23.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表现方法是(对比)24. 《论毅力》一文的成文时间是(百日维新失败后)25.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对比法)26.“吾人

对于当轴多不满意”,“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27.“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社会风气是(风俗日偷,道德沦丧)2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演绎法和对比法)29.下列《王制》中的侓条,能判断公输般以死罪的是(“作淫声异服奇技异器以疑众,杀”)30.胡适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普遍心理习惯是(喜同恶异)31.《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观念的例证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32.“绝对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33.《容忍与自由》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例证法)34. 下列文章,用作者自己的经验教训作例证的是《容忍与自由》35. 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演绎法)36.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的形式说理的是《寡人之于国也》37.《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38.《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39.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德“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韩愈)40《咬文嚼字》中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为例,是为了说明(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的意义)41.用心理学的套板反应来说明运用文字要有创造精神,这种论证是(类比法)42.“咬文嚼字”四字要求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43.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44.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作者是(贾岛)45.《吃饭》选自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46.《吃饭》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47.《理想国》的作者是哲学家(柏拉图)48.《吃饭》所揭示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共同规律是(名实错位)49.《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和而不同)50.《吃饭》中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类比法)51.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52.《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53.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为别人而活着)54.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要的。”爱因斯坦从这两句话中所得到的主要启发是(宽容)55.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的理想”,指的是(贪图安逸与享乐)56.亚里士多德认为妇女的牙齿数目比男人少,造成这一错误的根源是(主观臆断)57.罗素认为当

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的时候,克服偏见的最好办法是(多听不同意见)58.罗素认为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观念)59.下面属于国别体史的是(《战国策》)60.以下哪一个不是冯媛所谋的“三窟”(游说齐王)61.“市义于薛”表现了冯媛的(深谋远虑)62.下列不是孟尝君的性格特点的是(深谋远虑)63.“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64.“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正确的是(给人吃)65.《冯媛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如何巩固政治地位)66.《冯媛客孟尝君》写了三次弹剑、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特点是(一波三折)67.写孟尝君手下人对冯媛“贱之”、“笑之”、“恶之”,这对刻画冯形象来说,其表现方法是(侧面映衬)68.写冯媛烧债券市义后,孟尝君“不说”,这对刻画冯媛形象的(对比反衬)69.冯媛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深谋远虑)70.下列冯媛的行为,体现民本思想的是(尽烧债券市义)71.冯媛再三弹铗而歌的精神实质是(探求知己,以展怀抱)72.先说冯媛“无好”、“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人后再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奇异才能,这种表现手法是(先抑后扬)73.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74.下列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史记)75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知耻重义)76.下列作品,描述悲剧英雄形象的是(《亥下之围》)77.“太史公日”的“太史公”指的是(司马迁自称)78.《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驳斥诬蔑许远投敌的谬论时,其批驳的主要着眼点是(驳斥论据)79.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叙的主要人物是(张巡、许远、南雾云)80.《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雾云形象的是(抽刀断指)81. 《张中丞传后叙》当南雾云抽刀断指时,作者写道:“一座大惊,皆感激而为云泣下。”这对刻画南雾云形象来说,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象征)82. 《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肖像描写)83. 《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理所表现的他的性格特点是(从容镇定,视死如归)84.《张中丞传后叙》的两种主要行文方式是(叙述与议论)85.《张中丞传后叙》中,表述许远誓死守卫唯阳事迹的方式是(驳斥谬论中补叙事迹)86.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这已主张的文学家是(韩愈)87.《张中丞传后叙》所歌颂的三个正面人物是(张巡、许远、南雾云)88.《张中丞传后叙》中南

雾云的性格特点是(嫉恶如仇,忠贞刚烈)89.《种树郭橐驼传》中,阐析郭橐驼种树的原理和方法时,所运用主要表现手法是(对比)90.《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91.《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人物)92.《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方法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93.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种树郭橐驼传》)94.《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长人者好烦其令”)95.《种树郭橐驼传》中,认为能使“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种树方法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96.《种树郭橐驼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批评当时政令繁苛的弊端)97.《种树郭橐驼传》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类比)98.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99.赵武灵王能够推行“胡服骑射”的根本原因是(赵武灵王采用正确方法,并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100.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边防,矿长领土)10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意义是(思想文化的变革)102.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03.体现中国古代战争由车战转变为骑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10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10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以利国利民为出发)10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107.下列历史事件,具有名族融洽意义的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108.《前赤壁赋》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是(乐—悲—乐)109.《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的是(适意自然,乐观旷达)110.《前赤壁赋》“主客问答”中“答”的主要情感倾向是(人生无常)111.下列作家,“词开豪放一派”的是(苏轼)112.苏轼《前赤壁赋》中对仕途顺逆的态度是(适意自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13.《前赤壁赋》中,借以抒情说理的三种主要事物是(江水、明月、清风)114.《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的主要形式特点是(主客问答)115.《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感情的变化)1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117.《前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听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表达的是(积极旷达的心境)118.《前赤壁赋》的

“主客问答”中德“客”所表达的是(思想矛盾的消极面)119.《先批事略》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事)120.“孺人”是明清时用来封赠(七品)以下职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名号121. 《先批事略》的主要人物描写的方法是(语言描写)122. 《先批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类比)123. 《先批事略》的抒情方法是(寓真情与细节白描)124.《先批事略》的总体艺术特色是(作者不动声色,读者深受感动)125.“先批”指称的是(死去的母亲)126.《先批事略》所叙写的母亲的主要品格是(勤俭、宽厚)127.《马伶传》中先写马伶在第二次技艺较量属于(场面描写)128. 《马伶传》中先写马伶第二次技艺较量中大胜,后写他以顾秉谦为师的经过,这种叙述方法是(倒叙)129. 《马伶传》的第一次技艺较量描写中,为了突出马伶的技不如人,作者写道:“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这种表现方法是(测写)130. 《马伶传》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行为描写)131. 《马伶传》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主要启示是(深入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132. 《马伶传》中德关键情节是(马伶偷以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133.《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134.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135. 《西湖七月半》的主旨是赞美(文人赏月之清雅)136.晚明时期,散文的主要形式为(小品文)137. 《西湖七月半》“楼船箫鼓,峨冠盛筳,灯火优奚,声光相乱”所描写的是(假冒风雅的官僚)138. 《西湖七月半》“韵友来,名妓至,杯著安,竹肉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139. 《西湖七月半》中,人物描写的特点是(简练传神)140. 《西湖七月半》的笔调特点是(轻松调侃)141.总体来说,《西湖七月半》描绘的是(明末杭州的西湖风光、世风民习)142. 《西湖七月半》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143. 《西湖七月半》中,作者所欣赏的描写对象是(文人雅士)144. 《西湖七月半》中,作者对达官显贵的态度是(嘲讽)145. 《西湖七月半》中,“杭人游湖”与“吾辈”游湖两段描述之间的关系是(对比)146.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饱经沧桑、见识挺拔的枣树)147.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出自(《秋夜》)148. 《秋夜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三:2010年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7

2010年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陌上桑》写得文辞生动,酣畅淋漓,充分调动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是()

A. 对比

B. 象征

C. 反衬

D. 铺陈

答案:D

解析:铺陈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即《诗经》中的赋,是一种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的表现手法。答案为D。

2. 庄子用“空之在大泽”、“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 例证法

B. 演绎法

C. 对比法

D. 类比法

答案:D

解析:庄子将“空之在大泽”等喻“人之在宇宙”,从而阐明宇宙的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点,是类比法论证。答案为D。

3.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A. 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B. 加强边防,扩张领土

C. 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D. 废弃儒学,改奉异教

答案:B

解析:“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点明“胡服骑射”是为了“扩张领土”;“则何以守之哉”则指明是为了“加强边防”。答案为B。

4. 《我与地坛》中的地坛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

A. 对比

B. 象征

C. 铺垫

D. 烘托

答案:B

解析:作者虽落笔地坛,却泼墨母爱,对作者来说,地坛和母亲都是抚平创伤、焕发新生的源泉。因此,地坛是母亲的象征。答案为B。

5.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

A. 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 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答案:B

解析:此处“井蛙”因居住地“井”的狭小而致使眼界受局限,因此,该句的比喻义是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答案为B。

6. 《先妣事略》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A. 叙事

B. 抒情

C. 说明

D. 议论

答案:A解析:《先妣事略》是一篇追忆亡母的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答案为A。

7. 《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A. 主客问答

B. 骈散相间

C. 排比铺陈

D. 韵律和谐

答案:A

解析:《前赤壁赋》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张,伸张主人的见解)。答案为A。

8. 《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白露未已”体现了()

A. 空间的转移

B. 时间的推移

C. 情感的升华

D. 景观的变化

答案:B

解析:《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白露未已”,由“白露”从霜到融化再到没有全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答案为B。

9. 《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

A. 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B. 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C. 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D. 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

答案:B

解析:本文具体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答案为B。

10. 下列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

A. 《左传》

B. 《战国策》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答案:C

11. 总体来说,《西湖七月半》描绘的是()

A. 明末杭州的西湖风光、世风民习

B. 达官显贵的楼船歌舞、附庸风雅

C. 市井百姓的呼群结队、赶凑热闹

D. 文人雅士的扁舟轻幌、清高拔俗

答案:A

解析:本文描述了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以简练的文笔,重现了当时西湖景色和世风民情。B、C、D项是A项的体现。答案为A。

12.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造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D

解析:孟子认为造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项可“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项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C项可“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答案为D。

13. 《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性格特征是()

A. 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B. 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C. 骁勇善战,忠实诚信

D. 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答案:D

解析: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等描写,刻画了他嫉恶如仇、忠贞刚烈的性格特征。答案为D。

14. 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A. “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 “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 “这种刚直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 “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答案:D

解析:本文叙述了作者与傅雷生前交往的情谊,展现并赞颂了他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并希望这种精神“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答案为D。

15. 《雨巷》中最富象征意味的是()

A. 油纸伞

B. 雨巷

C. 篱墙

D. 丁香姑娘

答案:D

解析:《雨巷》通篇采用象征手法,最具象征意味的是“丁香姑娘”,她是诗人的梦中情人和感情寄托的偶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好化身,在日常生活、现实斗争和哲学层面上有不同含义。答案为D。

16. 《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 对比反衬

B. 象征暗示

C. 类比彰显

D. 侧面烘托

答案:D

17. 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A. 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 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 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 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答案:D

18. 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A. 《史记》

B. 《左氏春秋》

C. 《资治通鉴》

D. 《三国志》

答案:C

19. 《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B

20. 《再别康桥》中象征西方文明的诗句是()

A. 西天的云彩

B. 彩虹似的梦

C. 河畔的金柳

D. 别离的笙箫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作品,蕴含强烈现代人文精神色彩的有()

A. 《容忍与自由》

B. 《我的世界观》

C. 《都江堰》

D. 《蚂蚁大战》

E. 《香市》

答案:A^B^C^D^

解析:A项讲述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观点在当今社会具有积极意义;B项提倡的“为别人活着”的精神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透彻感悟;C项赞扬了李冰父子的从政精神,充满了现代人文理念;D项则从小处“微言”着社会和人生的大义。答案为ABCD。

2.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之“秋”的多层寓意有()

A. 自然景物之秋

B. 仕途受阻之秋

C. 人生遭际之秋

D. 年老多病之秋

E. 国家多难之秋

答案:A^C^E^

解析:此诗创作时,正值国家局势尚未安定,作者回归长安的心愿仍无法实现之时。诗人以深秋的衰残景象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作者由悲自然之秋到悲国运衰落之秋和悲人生遭际之秋。答案为ACE。

3. 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A. 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 以五十步笑百步

C.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四:《大学语文》测试一

《大学语文》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3、《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B)

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 B、阐述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

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

4、《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C)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严刑峻法,用贤黜奸

C、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D、顺应自然,清净无为

5、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露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所用的论证方法是(C)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造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D)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D)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8、《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说线索是(B)

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B、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的正确态度

9、庄子用“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豪末之在于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认证方法是(A)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0、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B)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11、从《秋水》看,庄子“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D)

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 B、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适理念

C、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12、下列作家,提出“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

1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D)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4、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B)

A、盛与衰 B、天命与人事 C、满与谦 D、忧劳与逸豫

15、整体看来,《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B)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16、《论毅力》中,作者所强调的中心旨意是(C D)

A、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B、人生历程,大抵顺逆两境相间以迭乘

C、总体说来,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D、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最终成功

17、《论毅力》中,依次罗列“志力薄弱者”、“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者”五种人的态度和结果,这种修辞手法是(D C)

A、比喻 B、比拟 C、排比 D、层递

18、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表现方法是(D)

A、象征 B、烘托 C、对比 D、类比

19、既肯定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又批评“求学为升官发财”的腐败风气,这种论证方法是(C)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0、“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社会风气是(A)

A、求学是为了升官发财 B、读书是为了混取文凭

C、风俗日偷,首先沦丧 D、不敬师长,不爱学友

21、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 D )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得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22、《论毅力》一文的成文时间是( B )

A、百日维新发动时 B、百日维新失败后

C、辛亥革命发动时 D、辛亥革命失败后

23、“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 B、反讽C、比拟D、比喻

24、《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B )

A、演绎法和例证法 B、例证法和对比法 C、对比法和类比法 D、演绎法和对比法

25、下列《王制》中的律条,能判定公输般以死罪的是(B)

A、“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B、“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C、“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⑻,杀”

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26、下列文章,用作者自己的经验教训作例证的是(B)

A、《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演说》 B、《容忍与自由》

C、《吃饭》 D、《咬文嚼字》

27、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8、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B)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9、《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B)

A、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30、胡适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普遍性心理习惯是( C )

A、年轻气盛 B、过分自信 C、喜同恶异 D、思想偏激

31、《容忍与自由》中,用来批判“绝对之是”观念的例证法是 ( A )

A、胡适年轻时,引用《王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封神榜》

B、孔颖达《正义》有“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下卯”的说法

C、欧洲宗教史上,高尔文烧死科学家塞维图斯等多人

D、“五四”白话文运动时,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32、“绝对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

A、喜同恶异的习惯心理 B、年轻气盛的偏激情绪

C、党同伐异的政治规律 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33、《容忍与自由》的主要论证方法是(B)

A、演绎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34、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B)

A、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 B、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C、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 D、人是为爱人而生存的

35、《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

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

C、宇宙和谐这奥秘 D、作者的哲学观点

36、爱因斯坦人生观的核心是( A )

A、为别人而活着 B、崇尚简朴生活

C、对占有别人劳动而难受 D、对人对已都要宽容大度

37、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爱因斯坦从这两句话中所得到的主要启发是(A)

A、安慰 B、宽容 C、责任感 D、幽默感

38、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的理想”,指的是(B)

A、崇尚专制与暴力 B、贪图安逸与享乐

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D、相信死后灵魂仍活着

39、亚里士多德认为妇女的牙齿数目比男人少,造成这一错误的根源是(A)

A、主观臆断 B、自我中心主义 C、狂妄自大 D、人类中心主义

40、罗素认为当自已的见解证据不足的时候,克服偏见的最好办法是 ( B )

A、 端正认识态度 B、多听不同意见 C、打掉狂妄自大心理 D、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41、罗素认为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 ( D )

A、坚持科学认识态度 B、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C、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D、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ACE)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似礨空之在大泽

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

E、伯夷以辞自多,仲尼以语自多

2、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BE)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功亏一篑

E、望洋兴叹

3、下列作品,体现民本思想的有(A)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种树郭橐驼传》 D、《论毅力》 E、《张中丞传后叙》

4、下列作品,善用比喻说理的有(ACD)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容忍与自由》

5、《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有 ( BCDE )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对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

6、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BE)

A、河内凶,则移其粟于河内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7、下列《五代史伶官传》中的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ACD)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这矣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有 ( ABE )

A、后唐庄宗“所以失得天下”的历史事实

B、后唐庄宗“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

C、“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D、“吾长见笑于大主之家”

E、《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

9、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成语格言有( BCD )

A、五十步笑百步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0、下列议论文中,全文贯穿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 AB )

A、 《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容忍与自由》

11、下列议论文 ,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E、《咬文嚼字》

12、下列《论毅力》中的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法的有(AD)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人生历程,大抵顺逆两境相间以迭乘

C、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

D、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3、下列《论毅力》中的论据,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最终成功的有(ABCD)

A、罗列五种人的五种态度和结果

B、“操舟”之喻中的四种情况比较

C、“为山”之喻中的“未成一篑”,“进”

D、“掘井”之喻中的“不及泉”而“弃”

14、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ABC)

A、抱定宗旨 B、砥砺德行 C、敬爱师友 D、修行道德 E、完善人格

1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议题有(ADE)

A、抱定宗旨 B、砥砺德行 C、改良讲义

D、添购书籍 E、敬爱师友

16、下列文章,体现“人的认识有限”精神的有(ABD)

A、《容忍与自由》 B、《秋水》 C、《我的世界观》

D、《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E、《咬文嚼字》

17、《容忍与自由》体现的观点有 (ABCE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B、“人类对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是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

C、作者认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是不正确的态度

D、本文作者认为“绝对之是”合乎公理

E、“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是符合作者主张的

18、《我的世界》所体现的主要人文精神有 ( ABCD )

A、生命短暂,人是为别人而活着的 B、强烈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C、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D、对真善美的宗教感情和献身精神 E、深感创造精神和人际真情的可贵

19、《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了作者的 (ACD )

A、人生观 B、科学贡献 C、政治理论 D、宗教感情 E、哲学思想

20、《我的世界观》一文中爱因斯坦的话语,体现“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理念的有(DE)

A、“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爱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B、“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C、“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

D、“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

E、“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21、下列符合《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一文观点的是(ABCD)

A、主观臆断,自我中心主义和狂妄自大是产生愚蠢见识的根源

B、坚持科学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根本方法

C、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点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

D、文中通过“我”与“你”的“对话”展开说理

E、文中不只采用了例证,还采用了引证、类比论证等多种方式

22、罗素认为,产生愚蠢见识的根源有(ABCD)

A、没有亲自观察 B、缺乏充足理由 C、狂妄自大 D、自我中心主义 E、人类中心主义

23、罗素认为,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有(ABCDE)

A、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 B、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C、充分设想对方的理由 D、克服狂妄自大的心态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五:2012年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4

2012年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秋夜》的体裁是()

A. 散文

B. 自由体诗

C. 散文诗

D. 杂文

答案:C

解析:《秋夜》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中间的一个文体,选C。

2.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

A. 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 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答案:B

解析:此处“井蛙”因居住地“井”的狭小而致使眼界受局限,因此,该句的比喻义是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答案为B。

3. 《咬文嚼字》中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为例,是为了说明()

A. 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

B. 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C. 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D. 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答案:D

解析:该例是为了说明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明月照泉与清茶泡在泉中都让人感到清沁肺腑。答案为D。

4. 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A. 张籍、张巡、许远

B. 雷万春、张巡、许远

C. 张巡、许远、南霁云

D. 于嵩、张巡、许远

答案:C

解析:《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记叙的主要人物有张巡、许远、南霁云,而张籍、雷万春、于嵩不是主要人物。答案为C。

5. 《秋夜》中,具有作者自喻意味的意象是()

A. 圆满的月亮

B. 铁似的枣树

C. 瑟缩的小花

D. 扑火的青虫

答案:B

解析:运用象征手法抒情,是《秋夜》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答案为A。

6. 《纪念傅雷》开头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D. 平叙

答案:A

解析:纪念傅雷》的开头先提到傅雷夫妇的忌日再到今天写文纪念他们夫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因此采用的叙述方式是顺序。答案为A。

7. 《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C

解析:《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C项,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A项是运用比兴喻仕途艰难;B、D项用典表明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答案为C。

8. 《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A. 悠然见南山

B. 飞鸟相与还

C. 采菊东篱下

D. 欲辩已忘言

答案:D

9. 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

A. 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

B. 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适理念

C.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D. 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答案:C

解析:《秋水》以对话方式展开,说明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正是基于这一道理。答案为C。

10. 《蒹葭》的中心意象是()

A. 蒹葭苍苍

B. 在水一方

C. 道阻且长

D. 宛在水中央

答案:B

解析:《蒹葭》一诗以“在水一方”为中心意象,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答案为B。

11. 使《再别康桥》的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是()

A. 情景交融的意象美

B. 章节整齐的建筑美

C. 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D. 婉转优雅的语言美

答案:A

解析:诗人的情感都是通过描写物象来渲染的,所以诗意含蓄而蕴藉,具有意象美。建筑美体现在诗体结构上,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音节、韵律上。答案为A。

12. 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答案:B

解析:孟子曾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阐述了王道思想,体现了其以民为本即“民贵君轻”的治国思想。答案为B。

13. 先说冯谖“无好”、“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然后再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远虑和奇才,这种表现手法是()

A. 铺垫反托

B. 前后照应

C. 一波三折

D. 先抑后扬

答案:D

14. 《张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写作特色是()

A. 叙述与抒情相结合

B. 议论与抒情 相结合

C. 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D.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答案:C

15. 《秋夜》中有作者自喻意味的意象是()

A. 圆满的月亮

B. 铁似的枣树

C. 瑟缩的小花

D. 扑火的青虫

答案:B

16. 《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A. 自然天成

B. 融情入景

C. 移情入景

D. 因情造景

答案:B

17. 《容忍与自由》中胡适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普遍心理是()

A. 年轻气盛

B. 过分自信

C. 喜同恶异

D. 思想偏激

答案:B

18. 《我与地坛》中描绘落日光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苍劲的古柏、夏雨秋风,象征了()

A. “我”倔强的心魂

B. 地坛绚丽多姿

C. 地坛并不衰败

D. “我”对生命的礼赞

答案:A

19. 《鹧鸪天》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抒情方法是()

A. 借景抒情

B. 借事抒情

C. 借比喻抒情

D. 借举止抒情

答案:C

20. 《麦琪的礼物》的风格特点是()

A. 严厉的谴责

B. 辛辣的讽刺

C. 热情的赞颂

D. 含泪的微笑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全书包括()

A. 10篇“表”

B. 8篇“书”

C. 30篇“世家”

D. 70篇“列传”

E. 12篇“本纪”

答案:A^B^C^D^E^

解析:《史记》记叙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12篇“本纪”、10篇“表”、8篇“书”、30篇“世家”和70篇“列传”。答案为ABCDE。

2. 《香市》的艺术特点有()

A. 透过香市今昔变化看农村经济凋敝,以小见大

B. 通过香市今昔变化来表现主题,对比十分鲜明

C. 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场面描写,层次特别清晰

D. 结尾处以香市主角的转移暗示主旨,画龙点睛

E. 武术班高级但看客反少,铺垫反托手法有力度

答案:A^B^C^D^E^

解析:《香市》一文以“香市”的今昔变化展现中国农村的转变,是以小见大;全文以香市往昔的热闹与如今的冷落两部分作对比,突出表现主旨;写往昔香市热闹时采用场面描写,先总写一句,然后依次写庙前、庙内和声音,层次清晰;以武术班与杂耍对比反衬如今之冷落;结尾以香市主角由农民变为小商人突出文章中心,可谓画龙点睛。答案为ABCDE。

3. 《麦琪的礼物》的艺术特点有()

A. 精致巧合的整体构思

B. 以外显内的心理刻画

C. 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

D. 含泪微笑的艺术风格

E. 先抑后扬的表现方法

答案:A^B^C^D^

解析:本文采取两条线索,“一虚一实,双线并行”;以外在表情、行动刻画心理的以外显内手法;语言诙谐幽默,有“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答案为ABCD。

4. 下列诗作,整体借象征抒情的有()

A. 诗经《蒹葭》

B. 杜牧《早雁》

C. 闻一多《一句话》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六:《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水》练习

班级学号姓名

一、文学常识以及文意理解:

1、庄子,名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时期 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 ”。课文选自《 ?_____________ ? 》

2、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水》中所说的“三王五帝”,三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帝指_____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局限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词语解释的归类:

(一)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5、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_____通_____,_________。

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____通_____,__________。

7、人卒九州:_____通_____,__________。

8、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_____通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写出活用方法和意义:

9、秋水时至:_____,,___ _______。

10、顺流而东行:_____,,___ _______。

11、东面而视:_____,,___ _______。

1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13、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_____,,___ 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______ ________。

15.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_______ ________。

16.计中国之在海内:_______ ________。

17.望洋兴叹:_______ ________。

1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七:《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 水》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文学常识以及文意理解:

1、庄子,名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时期 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 ”。课文选自《 ?_____________ ? 》

2、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水》中所说的“三王五帝”,三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帝指_____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局限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词语解释的归类:

(一)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5、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_____通_____,_________。

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____通_____,__________。

7、 人卒九州:_____通_____,__________。

8、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_____通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写出活用方法和意义:

9、 秋水时至:_____, ,___ _______。

10、顺流而东行:_____, ,___ _______。

11、东面而视:_____, ,___ _______。

1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 ,___ _______。

_____, ,___ _______。

13、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_____, ,___ 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______ ________。

15.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_______ ________。

16.计中国之在海内:_______ ________。

17.望洋兴叹:_______ ________。

1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八:2011、3作业

(下次课交:写明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至少做其中6题)

1、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2、《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

A. 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 B. 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 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 D. 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3、庄子《秋水》的主旨是阐发( )

A.为政以德的道理 B.吸纳人才的主张

C.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D.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4、《秋水》中,论证人的认识有限的论据中属于运用例证法的是( )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C.中国之在海内,似禾弟米之在大仓

D.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5、《秋水》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寓意是( )

A.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赞美祖国江山的壮丽

C.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6、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7、庄子在《秋水》中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作比喻,所论证的道理是( )

A.国君要以德治国 B.为政要以民为本

C.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 D.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

8、《秋水》中,庄子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

A.空间的限制 B.时间的限制

C.先天素质的限制 D.后天教育的限制

9、《秋水》中,北海若对河伯说:“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这个“大理”指的是( )

A.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是由于受空间限制

B.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是由于受后天教育限制

C.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D.孔子“语之以为博”是自我夸耀

10、《秋水》中,庄子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来说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和例证法

C.对比法和类比法 B.例证法和对比法 D.类比法和演绎法

11、庄子《秋水》(节选)的主旨是( )

A.阐发为政以德的政治道理 B.阐述清静无为的人生哲学

C.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思想 D.阐明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12、《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13、下列观点中,属于老子思想核心的是( )

A.以人为本 B.贵柔守雌 C.克己复礼 D.民贵君轻

二、填空:(至少做其中4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 ”,而“仁”的施行应以“ ”为规范。

2、《老子》,亦称 ,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 ”,主张 。

3、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 。

4、《秋水》中,北海若对河伯说:“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这个“大理”指的是 。

5、庄子名 ,散文主要艺术风格为 。

6、《庄子》(秋水)通过河伯 的故事,说明任何人都不应自以为是和骄傲自满。

7、柳宗元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中唐 的倡导者。

三、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至少做其中4题)

1、至于此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4、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5、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10、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1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四、翻译:(至少做其中3题)

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3、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7、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五、简析:(至少做其中2题)

1、阅读《秋水》开头一段描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如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请回答:

A.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B.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C.从这里可以看出《秋水》在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2、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请回答:A.这里说明了人的认识要受到哪几方面的限制?

B.这里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C.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阅读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九:《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 水》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文学常识以及文意理解:

1、庄子,名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时期 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后世并称“_____________ ”。课文选自《 •_____________ • 》

2、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水》中所说的“三王五帝”,三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帝指_____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局限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词语解释的归类:

(一)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5、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_____通_____,_________。

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____通_____,__________。

7、 人卒九州:_____通_____,__________。

8、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_____通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写出活用方法和意义:

9、 秋水时至:_____, ,___ _______。

10、顺流而东行:_____, ,___ _______。

11、东面而视:_____, ,___ _______。

1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 ,___ _______。

_____, ,___ _______。

13、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_____, ,___ 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______ ________。

15.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_______ ________。

16.计中国之在海内:_______ ________。

17.望洋兴叹:_______ 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

1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

19.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 ____

20.今我睹子之难穷也:_______ ___

21.拘于虚也:__________

22.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3.方存乎见少:__________

24.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也: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5.今尔出于崖涘,乃知尔丑:_____ __ ___

26.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________ __

27.乃知尔丑:_______

28.又奚以自多:_______

29.水旱不知:

30.过江河之流:

三、 翻译句子,并指出它们的句式:

1.东面而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笃于时也 B. 自以比形于天地 C. 拘于虚也 D. 束于教也

《秋 水》练习

答案:

1、 周 战国 道 老子 老庄 《庄子•外篇》

2、 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井底之蛙 贻笑大方;朝三暮四 庖丁解牛 呆若木鸡 游刃有余 东施效颦 相濡以沫 扶摇直上 学步邯郸 等等

3、 夏禹 商汤 周文王;黄帝 尧 舜

4、 “诋孔子之徒”、“”明老子之说”(或“宣传道教的相对主义思想,攻击儒家学派的学术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启示人们:宇宙无穷,知识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因此学无止境,人不应该满足已有的知识成就,而应努力冲破局限、超越自我,体悟大“道”;含有将“相对”绝对化,否定“相对中的绝对”,否定一切人为的努力,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的“相对主义”

5、 “辩”同“辨”,辨认

6、 “虚”同“墟”,所居之地

7、 “卒”同“萃”,聚集

8、 “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9、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

10、 东,名词作状语,朝东

11、 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着,面向

12、 少,形容词意动,以¬……为少;轻,形容词意动,以……为轻

13、 通,使动,使……畅通

14、 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

15、 长江黄河

16、 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17、 连绵词,指抬头仰视的样子

18、 危险

19、 掉转

20、 尽,指走到尽头

21、 约束,局限

22、 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谈,说

23、 正

24、 称呼;占有,据有

25、 才

26、 先前,刚才

27、 鄙陋,低劣

28、 满足

29、 觉,影响

30、 超过

翻译

1.面向东面看。(宾语前置)

2.“知道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宾语前置;判断句)

3. 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了。(被动句)

4.孤陋寡闻的人不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们被所受的教养给束缚了。(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被动句)

5.天下的河流,没有比海大的。

6.我正想自己的见闻太少,又凭什么自我满足呢?(宾语前置)

7.伯夷以辞让君位来博得美名,孔子以谈论天下来显示(自己的)渊博,这些就是他们的自我显扬,不正如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我夸耀一样吗?

选择题

1.B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比喻义是篇十:《秋水》配套练习及答案

《秋水》配套练习以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以及文意理解:

1、庄子,名,时期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 的思想,后世并称“ ”。课文选自《 · · 》

2、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水》中所说的“三王五帝”,三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帝指__________,颛顼,帝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 文章的积极意义是 ,文章的局限性在于 。 二、词语解释的归类:

(一)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5、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_____通_____,_________。

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_____通_____,__________。

7、 人卒九州:_____通_____,__________。

8、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_____通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写出活用方法和意义:

9、 秋水时至:_____,,_______。

10、顺流而东行:_____,,_______。

11、东面而视:_____,,_______。

1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4________。 15。 16。 17兴叹: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 18_______________ 19____ 20___ 21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3 24_____ _____ 25___ 26__

27.乃知尔丑:

2829

30

三、翻译句子,并指出它们的句式:

1.东面而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笃于时也 B. 自以比形于天地 C. 拘于虚也 D. 束于教也

答案:

1、周 战国 道 老子 老庄 《庄子·外篇》

2、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井底之蛙 贻笑大方;朝三暮四 庖丁解牛 呆若木鸡 游刃有余 东施效颦 相濡以沫 扶摇直上 学步邯郸 等等

3、夏禹 商汤 周文王;黄帝 尧 舜

4、“诋孔子之徒”、“”明老子之说”(或“宣传道教的相对主义思想,攻击儒家学派的学术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启示人们:宇宙无穷,知识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因此学无止境,人不应该满足已有的知识成就,而应努力冲破局限、超越自我,体悟大“道”;含有将“相对”绝对化,否定“相对中的绝对”,否定一切人为的努力,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的“相对主义”

5、“辩”同“辨”,辨认

6、“虚”同“墟”,所居之地

7、“卒”同“萃”,聚集

8、“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

9、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

10、 东,名词作状语,朝东

11、 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着,面向

12、 少,形容词意动,以„„为少;轻,形容词意动,以„„为轻

13、 通,使动,使„„畅通

14、 大道之家,指有很高学识的人

15、 长江黄河

16、 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17、 连绵词,指抬头仰视的样子

18、 危险

19、 掉转

20、 尽,指走到尽头

21、 约束,局限

22、 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之人;谈,说

23、 正

24、 称呼;占有,据有

25、 才

26、 先前,刚才

27、 鄙陋,低劣

28、 满足

29、 觉,影响

30、 超过

翻译

1.面向东面看。(宾语前置)

2.“知道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宾语前置;判断句)

3. 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了。(被动句)

4.孤陋寡闻的人不能跟他们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们被所受的教养给束缚了。(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被动句)

5.天下的河流,没有比海大的。

6.我正想自己的见闻太少,又凭什么自我满足呢?(宾语前置)

7.伯夷以辞让君位来博得美名,孔子以谈论天下来显示(自己的)渊博,这些就是他们的自我显扬,不正如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我夸耀一样吗? 选择题

1.B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