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一: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A卷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劫难( ) 陨石( ) 追溯( ) 驮(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劫难:

追溯:

三、阅读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B卷)

一、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qiào (壳ké(

dàn(弹tán(

二、阅读、 ))))báo薄bóyīng应yìng(((())))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 ) 大劫难( ) ..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4.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 ② ,

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5.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6.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7.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来源:Zxxk.Com]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C卷)

一、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ě)皱 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

C.两栖(qī) 深渊(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

二、被压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2.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3.“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A卷

一、(略)二、(略)三、1.B2.B3.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5.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B卷

一(略)二、1.xī jié

2.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3.①‖②③④‖⑤ 层意略

4.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5.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6.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7.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C卷

一、(略)二、1.作诠释 列数字

2.二氧化硅

3.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4.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二: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A卷一、给加点的字注音。劫难( ) 陨石( ) 追溯( ) 驮(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劫难:追溯:三、阅读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B卷)一、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三:人教版语文八上《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word基础训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

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qiào ()壳ké()báo()薄bó()

dàn()yīng()弹应tán()yìng() 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ě)皱 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C.两栖(qī) 深渊(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流逝时间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 倒置 本末倒置

D.漂移大陆漂移 飘逸 白云飘逸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一直 可能 肯定

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

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 )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 )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二)迁移过关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

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岁,可说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岁,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找出第①段中与“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相照应的一个词________。

2.让生态学家觉得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某种联系的根据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4.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 2.A 3.D 4.B 5.①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 ②“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答案 6.①“确实”是副词,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表示情况完全符合实际,用在这个句中,肯定了恐龙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②“也许”是副词,有“或者”、“可能”的意思。用在这个句子里表示对恐龙灭绝的这种原因只是一种猜测,而不是结论,使表达极有分寸

(一)1.B 2.B 3.C 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 5.C

(二)1.稀有 2.(1)渡渡鸟从最后灭绝到现在的时间与13棵树树龄相同 (2)渡渡鸟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 3.C 4.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等(只写出两种即可)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四:识源】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练习 鲁教版五四制

《被压扁的沙子》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领yù( ) 2.yǎn( )射

3.二氧化guī( ) 4.排chì( )

二、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

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

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

三、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

2.褶皱(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五、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

六、阅读

(一)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

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

地核( ):

蜕变( ):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 )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一、1.域 2.衍 3.硅 4.斥

二、1.B 2.D

三、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2.zhě 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3.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4.jié;灾难;灾祸。

四、1.作比较 2.举例子 3.打比方 4.分类别

五、1.√ 2.√ 3.× 4.√

六、(一)1.màn,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hé,地球的中心部分。tuì,发生质变。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之所以选用铁来进行实验,是因为地核的外核是熔铁。 3.“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 4.在本文中特指在地幔热对流过程中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的现象。 5.后者可信;因为前者是用类推法估计的,后者是用模拟实验得出的。 6.D 7.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五:《被压扁的沙子》

八 年级 上 学期 语文 教学案

(第2课时)

“三自一引”教学模式 自主预习 ——自信展示——自我提高——智慧引领

- 1 -

“三自一引”教学模式

——自信展示——自我提高——智慧引领

- 2 -

自主预习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六: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4.18 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

被压扁的沙子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秘密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学习运用准确、平实得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目标达成:

1、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2、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秘密的精神。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追溯( ) 鸟臀目( ) 两栖动物( )

【创境激趣】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这篇短文。

【自学导航】

1、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各层大意。

2、思考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合作探究】

1、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3、《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4、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什么问题? 这两篇短文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注意哪些?

【归纳总结 】 学生自由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板书设计】

被压扁的沙子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教学反思】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七:八年级上册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大 田 中 学

2010——2011学年度(上)期八年级语文月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悚然(sǒng) 取缔(dì) 憎恨(zēng) 举箸(zhù) B.诘问(jiã) 克扣(kâ) 滞笨(zhì) 歼灭(qiān) C.掳掠(lǔ) 伎俩(jì) 处置(chù) 从容不迫(cïng) D.奔丧(bân) 荒谬(miù) 愧怍(zuî) 猝然长逝(c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憧憬未来 B、富丽唐皇 名富其实 有朝一日 月明风轻 C、转弯磨角 回尝荡气 张惶失措 丰功伟绩 D、臭名昭著 锐不可挡 精疲力竭 排山到海

3、给下列语段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4分)

在2009年3月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应对危机、科学发展”将成为代表委员最为 a (关注 关心 注意)的问题。“两会”将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关于 b (促动 促进 促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国际金融 c (危险 风险 危机 )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 d (维持 维护 保护)社会稳定,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a、 b、 c、 d、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3分)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 (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很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5、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B.《说“屏”》——陈重周——古建筑园林专家 C.《桥之美》——吴冠中——《吴冠中人生小品》 D.《苏州园林》——黄传惕——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6、《三国演义》书中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经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 ),把奸诈的人骂作( ),把量窄的人谓之为( ),把性烈的人叫做( ),把忠厚的人称作( ),把昏庸的人说是( )。(6分)

7、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2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8、阅读短文《只弯一次腰》,然后根据语境在文末横线处填上耶稣教育弟子的话。(4分)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了些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个人继续前行。经过茫茫荒野,耶稣猜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滚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 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9、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4分)

①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 ③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 ) ④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10、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完美的太空行走》,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9月27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完成既定出舱活动,五星红旗在太空飞扬。“翟志刚的出舱过程堪称完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所长骆剑评价说,“翟志刚的每个步骤都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无论是操作搭扣还是取物件,都可以看出航天员的手指相当灵活,回舱时就像鹞子翻身,说明训练很充分,准备很到位。”

但40多年前的太空行走并不太平。从公开披露的资料来看,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出舱时险象环生,美国航天员怀特也遇到了麻烦。列昂诺夫在出舱后,航天服整个隆起,像皮球一样膨胀起来。以至于列昂诺夫摸不到系在胸前的相机快门,不能拍摄飞船的照片。在返回飞船时,他违反了程序,头部先进入气闸舱。转身去关外舱门时,身体被卡住。危急关头,列昂诺夫的体温上升了l.8℃,几乎中暑。最后,通过手动降低航天服的压力,才得以回到飞船,当时航天服里满是汗水,甚至走动时都有汗水的晃动声。而美国人怀特虽然觉得“双子星”航天服很舒服,但是回来关舱门却耗费了他整整5分钟,这段时间的消耗超出了系在他胸前的通风控制舱的冷却能力,头盔面罩上像下过雨,汗水流到了他眼睛里。由于舱门太难关闭,他没能按计划扔掉出舱设备。

毫无疑问,我国研制的“飞天”航天服经受住了太空考验。在整个出舱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音。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也说明在航天服的研制方面,中国已经做得完美无缺。 从首次行走来看,前苏联在时间上占先,美国在技术上占优。列昂诺夫太空行走时,连着一根15.35米长的脐带系绳,这根绳子严格控制着他的行动。美国航天员怀特的背包具有手控机动装置,可以向外喷射,推动航天员向前漂移。此次中国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背包可以为舱外活动提供至少4小时的生命保障与工作保障,其性能已优于美国和前苏联首次行走的航天服。列昂诺夫的航天服背包,只能提供45分钟的呼吸和冷却用氧气。

中国的飞船技术是利用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技术,起点已经大大超过美国和前苏联第一次太空行走时的技术条件。在航天领域,如果不走这一步,永远不能说自己具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能力;走出第一步,就能大胆地从试验型转向应用型,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13、翟志刚完美的太空行走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4、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文意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1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分)

16、从文中看,翟志刚顺利完成太空行走的意义是什么?(2分)

(三)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7.下列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18.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2分)

19."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分)

20."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3分)

四、写作(40分)

走过冬的积累,穿越春的辛劳,历经夏的呵护,终将冬的收获……从小学到初中,在生活的道路上,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一定经历过成功,也遭遇过失败,当然一定也有深切的感受。

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少于600字

大 田 中 学

2010——2011学年度(上)期八年级语文月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衰草(shuāi) 诞生(dàn) 遗骸(hái) B.农谚(yán) 哺乳(bǔ) 潮汐(xī) C.萌发(mãng) 繁衍(yān) 褶皱(zhě) D.蟾蜍(chú) 频率( píng) 劫难(jiã)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 A、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憧憬未来 B、富丽唐皇 名富其实 有朝一日 月明风轻 C、转弯磨角 回尝荡气 张惶失措 丰功伟绩 D、臭名昭著 锐不可挡 精疲力竭 排山到海

3、给下列语段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4分)

在2009年3月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应对危机、科学发展”将成为代表委员最为 a (关注 关心 注意)的问题。“两会”将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关于 b (促动 促进 促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国际金融 c (危险 风险 危机 )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 d (维持 维护 保护)社会稳定,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a、 b、 c、 d、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3分)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列数字 ) (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很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 )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打比方 )

5、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 D ) A.《中国石拱桥》——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B.《说“屏”》——陈重周——古建筑园林专家 C.《桥之美》——吴冠中——《吴冠中人生小品》 D.《苏州园林》——黄传惕——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6、《三国演义》书中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经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 诸葛亮 ),把奸诈的人骂作( 曹操 ),把量窄的人谓之为( 周瑜 ),把性烈的人叫做( 张飞 ),把忠厚的人称作( 鲁肃 ),把昏庸的人说是( 刘禅 )。(6分)

7、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2分)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

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8、阅读短文《只弯一次腰》,然后根据语境在文末横线处填上耶稣教育弟子的话。(4分)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了些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个人继续前行。经过茫茫荒野,耶稣猜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滚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 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后来就不会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分)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 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9、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4分)

①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行动描写 )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神态、语言描写 ) ③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 心理描写 ) ④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外貌描写 )

10、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3分)

答:___这样写,用时间的变化突出了挖掘过程之长,体现了父亲的坚强意志和对儿子的热爱。 11、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____“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不但坚定了父亲抢救儿子的决心

和行动,也给了儿子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12、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完美的太空行走》,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9月27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完成既定出舱活动,五星红旗在太空飞扬。“翟志刚的出舱过程堪称完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所长骆剑评价说,“翟志刚的每个步骤都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无论是操作搭扣还是取物件,都可以看出航天员的手指相当灵活,回舱时就像鹞子翻身,说明训练很充分,准备很到位。”

但40多年前的太空行走并不太平。从公开披露的资料来看,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出舱时险象环生,美国航天员怀特也遇到了麻烦。列昂诺夫在出舱后,航天服整个隆起,像皮球一样膨胀起来。以至于列昂诺夫摸不到系在胸前的相机快门,不能拍摄飞船的照片。在返回飞船时,他违反了程序,头部先进入气闸舱。转身去关外舱门时,身体被卡住。危急关头,列昂诺夫的体温上升了l.8℃,几乎中暑。最后,通过手动降低航天服的压力,才得以回到飞船,当时航天服里满是汗水,甚至走动时都有汗水的晃动声。而美国人怀特虽然觉得“双子星”航天服很舒服,但是回来关舱门却耗费了他整整5分钟,这段时间的消耗超出了系在他胸前的通风控制舱的冷却能力,头盔面罩上像下过雨,汗水流到了他眼睛里。由于舱门太难关闭,他没能按计划扔掉出舱设备。

毫无疑问,我国研制的“飞天”航天服经受住了太空考验。在整个出舱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音。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也说明在航天服的研制方面,中国已经做得完美无缺。 从首次行走来看,前苏联在时间上占先,美国在技术上占优。列昂诺夫太空行走时,连着一根15.35米长的脐带系绳,这根绳子严格控制着他的行动。美国航天员怀特的背包具有手控机动装置,可以向外喷射,推动航天员向前漂移。此次中国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背包可以为舱外活动提供至少4小时的生命保障与工作保障,其性能已优于美国和前苏联首次行走的航天服。列昂诺夫的航天服背包,只能提供45分钟的呼吸和冷却用氧气。

中国的飞船技术是利用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技术,起点已经大大超过美国和前苏联第一次太空行走时的技术条件。在航天领域,如果不走这一步,永远不能说自己具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能力;走出第一步,就能大胆地从试验型转向应用型,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13、翟志刚完美的太空行走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每个步骤都按照既定计划完成,(2)各项操作中手指相当灵活,(3)回舱时就像鹞子翻身。(4)航天服的功能完美无缺,经受了考验。

14、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结合文意说说有什么作用?(2分) 举例子(1分),列举前苏联和美国宇航员太空行走时出错的例子,说明40多年前的太空行走并不太平。

1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分)

16、从文中看,翟志刚顺利完成太空行走的意义是什么?(2分)

(三)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7.下列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2分)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18.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构成的。(2分)

19."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分)

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20."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3分)

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四、写作(40分)

走过冬的积累,穿越春的辛劳,历经夏的呵护,终将冬的收获……从小学到初中,在生活的道路上,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一定经历过成功,也遭遇过失败,当然一定也有深切的感受。

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少于600字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八: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数:120分)

一、基础积累(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轻轻松松嚼(jiáo)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jué)一下是什么声音?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物体震动 无动无衰 B.难逃扼运 在却难逃

C.束手无策 啸聚山林 D.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3.指出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分别填入题中括号里。(2分)

(1)美国政府正在( )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A.酝酿 B.准备

(2)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 )。

A.灾难 B.厄运

(3)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很可能会无节制地( )。

A.繁衍 B.繁殖

(4)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将( )。

A.束手无策 B.束手待毙

4.指出下列句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2分)

A.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B.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C.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D.候鸟也来得越晚。

相同的:________ 相近的: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2分)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________

(2)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________

(3)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________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

6.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2分)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排列列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2分)

(1)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

(2)谈家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____________。

8.按要求扩展句子。(2分)

原句:同学们听大自然的声音。(说清"听"的状态)

括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语言运用(4分)

在文末横线处分别运用"只有......才......"和"如果......那么......"的句式,补写两个句子,使这段文字内容完整。要求补写的句子合乎文意,与上下文衔接顺畅。

人们常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可苦难要成为人生的财富是有条件的。

你战胜了苦难并且不再受苦,苦难才是一笔值得你骄傲的人生财富。这时你再怎么说以前的苦难都不会感到自卑,反而有一种豪气;别人听你的苦难,也像是听传奇,不会可怜你、轻视你,而是敬重你。如果你没有走出苦难,你能说什么呢?你说的在别人听来就是诉苦,是在乞怜。

所以,苦难未必是人生的一笔财富。(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6题。(14分)

把祖国荣誉写上太空(文/费 俊 龙)

①2005年10月,我和战友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5天,又一次把祖国的荣誉写上太空。

②在此前的两年中,我一直在为备战神舟六号任务积极努力。为了适应太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早在头低位训练前一个多月,每天睡觉时,我就不用枕头。转椅训练,按规定做到10分钟即为优秀,我总要坚持15分钟。飞行程序和各项操作,我更以百倍的努力把它弄清吃透,几千条程序都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③神舟六号任务是2人多天飞行。这就需要乘员之间配合默契。我和海胜尽力熟悉对方的工作生活习惯。经过训练,我们彼此默契得像左手和右手。

④2005年10月12日,当我们踏上风雪征程,许多人为发射捏了一把汗,我却把纷纷扬扬的雪花当作壮行的花瓣。此时此刻,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坚决完成任务,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训练篇九:8.18课短文两篇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柳宁 协作教师:全体教师

七年级下册 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导学卡

学习目标

1、 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 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 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一、预习检测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骨gé( ) zhě( )皱 追sù( )

劫( )难 蟾蜍( ) 陨( )石 携( )带 ....

2、 解释词语

劫难:

追溯:

天衣无缝:

致密:

二、初读感知:

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三、自主学习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 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4、 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四、合作探究

1、 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 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 《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 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⑴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⑵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⑶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⑷即非常纯的沙子

⑸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他们各自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训练卡

㈠、基础知识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遗骸( )褶皱( )追溯( )鸟臀目( )两栖动物( )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

;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的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 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 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㈡、课文阅读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1-5段,完成文后各题。

5、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潮汐( )大劫难( )

6、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7、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

8、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② ;其依据分别是 。

9、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

10、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除去?为什么?

11、第③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反思卡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