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一:[原创]2011年 《随堂优化训练》历史 北师大版 九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俄苏联的崛起 [配套课件]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二:第2课 《苏联的崛起》随堂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三:九年级历史下册 1.2《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2课 苏联的崛起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了解苏联在较短时间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知道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并认识其利弊。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1926年,苏联决定优先发展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信息业

*(2)“斯达汉诺夫运动”应该出现在苏联实施 时期。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一五计划 D.二五计划

*(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 ,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二战后初期 B.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C.特殊的国内外环境加速了其形成过程 D.在中国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2、填图

(1)苏联于_________年建立,最早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南高加索联邦。到1940年,苏联共有加盟共和国_______个。

(2)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二、课堂回顾

1、下列事件中对苏联社会的发展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前“五年计划”的实施

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D.1934年开始的大规模肃反运动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哪一方面?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课堂延伸 阅读课本有关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及“斯达汉诺夫运动”,想想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查阅资料,除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人民还有哪些创举,请举例说明。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B (2)D (3)A (4)D (5)D

2、填图

(1)1922;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5。

(2)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哈萨克。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利弊: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二、课堂回顾

1、D

2、最突出的是重工业。 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并且有力地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苏联不重视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给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 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三、课堂延伸 联系:正是有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参与,积极支持,苏联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启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四:201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习题

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了解苏联在较短时间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知道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并认识其利弊。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1926年,苏联决定优先发展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信息业

*(2)“斯达汉诺夫运动”应该出现在苏联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一五计划 D.二五计划

*(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二战后初期 B.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C.特殊的国内外环境加速了其形成过程 D.在中国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2、填图

(1)苏联于_________年建立,最早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南高加索联邦。到1940年,苏联共有加盟共和国_______个。

(2)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二、课堂回顾

1、下列事件中对苏联社会的发展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前“五年计划”的实施

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D.1934年开始的大规模肃反运动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哪一方面?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课堂延伸 阅读课本有关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及“斯达汉诺夫运动”,想想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查阅资料,除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人民还有哪些创举,请举例说明。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B (2)D (3)A (4)D (5)D

2、填图

(1)1922;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5。

(2)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哈萨克。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利弊: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二、课堂回顾

1、D

2、最突出的是重工业。 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并且有力地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苏联不重视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给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

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三、课堂延伸 联系:正是有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参与,积极支持,苏联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启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五:北师大版历史九下《苏联的崛起》word同步测试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一、知识在线

1、智慧乐园

⑴1925年一位法国的居民给一位住在莫斯科的朋友寄信,收信人的国籍应该是( )

A、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

⑵苏联历史上的“肃反”运动类似于我国历史上的( )

A、文化大革命 B、三反运动 C、五反运动 D、整风运动

⑶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期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都是重工业

C、苏联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D、是列宁领导的

⑷最初加入苏联的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 B、乌克兰C、白俄罗斯D、立陶宛

⑸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事件是( )

A、苏联的建立 B、新经济政策的建立

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1936年通过新宪法

2、明辨是非

⑴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联立即启动了工业化进程。( )

⑵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

⑶苏联在重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轻工业和农业出现了倒退。( )

⑷斯大林模式从长远来看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

3、对号入座

①创造风镐采煤世界记录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③开始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④高度集权,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A、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 )B、斯达汉诺夫 ( )

C、列宁格勒省委书记基洛夫被暗杀 ( )D、斯大林模式 ( )

二、思维冲浪

4、比较出真知

1913年——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⑴这个表格的数据充分说明了什

么?

⑵对我国目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建

设有什么启示?

5、跨越时空 1935年苏联涌现出一位模范人物斯达汉诺夫,他在6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表现出苏联工人高昂的建设热情。请举出一位与他的事迹与之相似的中国工人,并谈谈你的感受。

6、论从史出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取得什么成就?

⑵想一想毛泽东说过的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个性空间

7、设身处地

假若你是当时斯大林的朋友,你会向斯大林提出什么建议?

8、实践活动

毛泽东说过,对斯大林要“三七开”,查阅有关的书籍和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评价一下斯大林。

感受与评估

你对本次学力水平检测与评估的结果是否满意:______

老师评价:□优 □良 □合格

感受最深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

准备进一步查找资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1、⑴C ⑵A ⑶D ⑷D ⑸C

2、⑴×⑵×⑶×⑷√

3、A.( ②)B.(① )C.( ③ )D、 ( ④ )

4、⑴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⑵我们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铁人”王进喜,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很高。

6、⑴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短短的时间内,有9000夺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⑵毛泽东说:“落后就要挨打”

8、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和法制,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市场的经济调节作用,大力发展农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9、斯大林为苏联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他的经济政治体制也给苏联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六:九年级历史下册 12《苏联的崛起》同步训练 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课堂同步训练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了解苏联在较短时间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知道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并认识其利弊。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1926年,苏联决定优先发展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信息业

*(2)“斯达汉诺夫运动”应该出现在苏联实施 时期。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一五计划 D.二五计划

*(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二战后初期 B.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C.特殊的国内外环境加速了其形成过程 D.在中国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2、填图

(1)苏联于_________年建立,最早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南高加索联邦。到1940年,苏联共有加盟共和国_______个。

(2)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

二、课堂回顾

1、下列事件中对苏联社会的发展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前“五年计划”的实施

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D.1934年开始的大规模肃反运动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哪一方面?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课堂延伸 阅读课本有关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及“斯达汉诺夫运动”,想想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查阅资料,除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人民还有哪些创举,请举例说明。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B (2)D (3)A (4)D (5)D

2、填图

(1)1922;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5。

(2)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哈萨克。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利弊: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二、课堂回顾

1、D

2、最突出的是重工业。 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并且有力地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苏联不重视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给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

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三、课堂延伸 联系:正是有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参与,积极支持,苏联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启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七:苏联的崛起课堂练习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八:北师大版中考复习题九年级历史第2课 苏联的崛起非选择题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非选择题

[06年泰州中考]第28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2006年2月1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外历史上就解决农业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是怎样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1分)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曾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是什么?(1分)

(3)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2分)

(4)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误有哪些?(1分)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1分)

[参考答案](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民生主义(或平均地权)

(3)①土地改革;②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4)①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②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或重视农业生产,或农、轻、重协调发展等)。

33(2010年盐城市)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各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步骤一 活动探究

活动Ⅱ: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模仿小军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小芳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1分)

井冈山革命(1分)

活动Ⅱ:以两国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实施了什么政策?(1分)

新经济政策(1分)

(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同时也出现过严重失误。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和“失误”各举一例。(3分)

“成功仿效”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分);、“创新”是指改革开放(1分);“失误”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答文化大革命也对)

步骤二 感悟提高

(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得到的最大启迪是什么?(2分)

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政策

材料阅读思考

材料一

十月革命期间,苏维埃俄国颁布《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老远 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和取消农业税等政策,调整和改革农业生产关系。

①阅读材料一,苏俄(苏联)推行的农业措施中,目的在于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是 。(1分)

②阅读材料二,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说出当前中国农民正在享受哪些农业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2分)

③根据以上材料和对这些材料进行的思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2分)

A.通过调整农业政策,苏联建成了共产主义。( )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

[参考答案]①推行农业集体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取消农业税

③A. × B. √

[06年武汉中考]第31题

(2010·江苏南京)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 ――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

材料二 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看书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 (他)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卫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1分)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1分)战争胜利后,他主持制定了哪部宪法?(1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分)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1分)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1分)

(4)材料四中的号召人应是谁?(1分)这位号召人通过哪一种建设模式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1分)1945年2月,他和材料三中的“总统”共同参加了二战中的哪一国际会议?(1分)

(5)根据以上四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1分)

33.(12分)(1)华盛顿(1分);美国独立战争(1分);1787年宪法(1分);(2)列宁(1分);俄国十月革命(1分);社会主义革命(1分);(3)罗斯福(1分);新政(国家干预经济)(1分);(4)斯大林(1分);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分);雅尔塔会议(1分);(5)他们都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变亦可得分)(1分)。

[11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第17题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影响下,近现代史上的法国、俄国和中国都发生了无产阶级为改造社会而进行的探索实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最早进行的一次探索实践是什么?有何意义?( 4 分)

(2)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为改造社会进行的探索实践中,第一次获得的胜利是什么?领导者是何人?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贡献?(4分)

(3)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时期传入中国的?在其影响下,距今90 年前发生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是指什么?请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及其思想理论成果。(6分)

(4)根据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请对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实践,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 分)

[参考答案]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分)巴黎公社;( l 分)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l分)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分)列宁;(1分)实施新经济政策;(l分)建立苏联。(l分)

(3)新文化运动时期(1918年); ( l 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l 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 分)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2 分)

(4)提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坚持改苹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此问答案,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给分)

(8分)1921年,苏俄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使年轻的美国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大为震惊,他立刻购买了小麦运到苏俄销售。列宁知道后邀请他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列宁:“你在我国旅行过吗?”

哈默:“我刚在饥荒地区和乌拉尔呆了一个月。”

列宁:“是的,饥荒,„„我们最需要的是美国商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对不对?”

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

列宁:“不错,问题就在这里。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1921年苏俄政策的重大调整。(2分)

(2)列宁为什么说我们需要美国?(6分)

[参考答案] [11年广东佛山中考]第18题

(1)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2分。)

答新经济政策同等给1分。

(2)①国内战争造成经济的严重破坏②利用美国等外国资本和技术③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对其一得2分)

①答“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宜新的形势”等同等给分。 ②答“学习资本主义市场(商品)经济模式”同等给分。

③答“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同等给分。

改革图新:请将下面图表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7分)

改革名称 改革内容 改革作用或影响

① 奖励耕战;建立② ,由国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

君直接派官吏官吏。 大的封建国家,为秦国统一

全国奠定基础

③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须为封主服兵役。 的形成

④ 废藩置县;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这次改革使日本从封建国

⑤ ,即向欧美学习,家逐步转变为⑥

努力发展教育 国家。

⑦ 列宁领导下,1921年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

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展。

[参考答案] A [11年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第22题

(7分)①商鞅变法②县制③查理·马特改革④明治维新⑤文明开化⑥资本主义⑦新经济政策 (每小题1分,共7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4小题、15小题均为10分,共计2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分)

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4)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1年安徽芜湖中考]第14题

(1)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2分)

(2)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2分)

(3)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4)①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②改革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灵活应变;③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本国国情。(4分。答出第①点2分,②③两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11分)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坎坷,逐步走向成熟。在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4分)

提示语 会议名称

开天辟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胜利在望,争取抗日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

备了条件

正确分析,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拨乱反正,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和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填充下表空白处。(6分)

探索历程 探索的主要内容

革命道路 苏联(俄):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

路。

中国:发动___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

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找到了

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经济建设道路 苏联:20世纪20年代初,实行了_______________,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0年代后期形成了_______________,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制约了国家

的发展。

中国:通过_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共“十

五”大上,把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最终走向辉煌,你认为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什么?(1分)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九:《苏联的崛起》

《苏联的崛起》随堂练习篇十:《苏联的崛起》教案

《苏联的崛起》教案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苏联在20世纪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走上现代化之路。

2、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3、 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弊端。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数据资料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培养归纳整理

资料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苏联的建设成就,认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2、 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

【教学重难点】

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苏俄社会主义政权成立后先后采取了哪些政策?其

意义如何?

2、 导入:苏联成立后,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我们将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呢?请阅读本课!

二、苏联的成立

1、 成立的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共

和国。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后,各族人民的团结进一步加强,在自愿平等

的基础上,各共和国联合起来组成苏联。

2、 成立时间及最初加盟国

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

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三、理想与成就

1、 制订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及两个五年计划

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农业,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1925年

12月苏共(布)“十四大”制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从1928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

五年计划,从1933年起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

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斯达汉诺夫运动”

师:斯达汉诺夫是顿巴斯煤矿的采矿工,1935年,他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在6

个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的世界记录,表现出苏联工人高昂的建设精神。随后,全国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

四、斯大林模式

1、学生看书,了解斯大林模式

2、师总结:

(1)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确立。1936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 的形成。

(2)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

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

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

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点

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

个人手里,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结构,民主和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

风盛行。

3、讨论:我们该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师总结: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

身于工业化国家之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

巨大的误区。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此外,我们还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斯大林及其模式。

【布置作业】

1、 思考: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 我们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板书设计】 时间:1922

苏苏联的成立原则:自原、平等

最初加盟国:

联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理想与成就第二个五年计划:

完成的意义:

崛标志:

起 斯大林模式 评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理论较强,讲解时可以联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加以对比。同时,为方便学生理解,可结合事例加以讲解,要理论和实例向结合,使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理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