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一:国学智慧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B

29.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夹氏传》

30.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有谈义例

3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32.在汉代时对《春秋》这本书诠释的有“春秋五传”。√

33.不属于范宁在《谷梁传集解序》对三传的评说的是:谷梁辩而裁

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羊传》更接近贵族对《春秋》的阐释

B、《谷梁传》更接近普通人对《春秋》的阐释

C、《谷梁传》属于齐学

D、《谷梁传》属于鲁学

我的答案:C

35.不属于郑玄在《六艺论》中对三传评说的是:公羊善于经

36.《公羊传》主要强调了帝权对国家的控制,属于齐学 √

37.叶少蕴在《春秋序传》中认为《左传》传义不传事。×

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之前,记录《尚书》用的文字是隶书

B、《诗经》是从西周早期开始的

C、《周易》是从伏羲开始的

D、《尚书》是五经中问题最复杂的书

我的答案:A

39.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三家,不属于这三家的是 东方朔

40.下列关于“今文经”和“古文经”说法不正确的是:研究方法相同

41.《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

42.汉学以训诂为特征,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 √

43.汉代初传播的汉书称为今文尚书。√

44.对于“经”的说法错误的是:今文经在延传中保持了本意

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汉代的尚书共46篇

B、汉代的《今文尚书》有29篇

C、汉代的孔安国序不属于尚书的一部分

D、汉代的《古文尚书》有16篇

我的答案:C

46.对《尚书》的文体解释错误的是:训是誓言,命令

47.现在的《古文尚书》不是先秦的,也不是汉代的,是晋朝时伪造的。√

48.在东汉时期,《古文尚书》得到广泛传播。×

49.《尚书》的内容包括虞、夏、商、周四个朝代 √

50.《尚书》总结的周朝治国经验不包括:不用旧臣

51.下列选项中,不是由选拔产生的君主是:周武王

52.不是《尚书》主要研究内容的是:怎样享受生活

53.在记录内容方面,《尚书》比《国语》更正式,更重要 √

54.百官在古代是由特定的家族担任的。√

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朝是东夷部落

B、周朝更多继承了商朝

C、周朝更多继承了夏朝

D、墨家推崇勤俭

我的答案:B

56.不属于《尚书》中的经验总结的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57.春秋时期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国家是:鲁国

58.商朝重视民本,周朝重视祭天。×

59.商朝能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是有了铜器并且发明了车。√

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秦各国都有诗

B、先秦时歌词是可以传下来的

C、先秦时歌词与乐谱都不能传播下来

D、诗经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叫法

我的答案:C

61.不属于《诗经》中的篇章的是:《烛之武退秦师》

62.徒歌指唱歌时无伴奏,又称为清唱。√

63.在古代诗与歌是同一个概念。×

64.我国在先秦的时候,音乐就以“乐谱”的形式传下来的。×

65.《诗经》是周朝所有诗的合集。×

66.“颂”分为早期积累和后期加工以及改编的。√

67.关于汉朝4个诗派说法错误的是:鲁诗侧重于讲故事

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墨家学说面对的是社会下层

B、墨子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工匠侠客

C、墨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D、儒家的原则是述而不作

我的答案:C

69.汉朝时《诗经》分为四个流派,其中不包括:赵

70.《诗经》的编订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71.春秋时期墨家和儒家是广收弟子的。√

72.《诗经》只有个别篇章有序言。×

7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二:国学概论复习题

国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1.国学的本意:

答:国学最初指国立的学校,主要是指小学和大学。在古代,国学主要指以太学为代表的国立学校。

2.国学的大体演进:

答:总体来说分为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秦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具体来说分为:先秦有诸子百家,记载为九流十家。战国后期至秦汉,形成黄老和儒家两大学派。汉魏之际,玄学产生。中唐以前,道教佛教盛行。中唐以后灭佛,宋儒吸收佛教及思孟学派一些思想产生了宋明理学。清朝以修书为主,清末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3.近代学者对国学的各种认识:

答:章太炎,钱玄同,刘师培,黄侃,胡适都以“国故”指代国学。其中章太炎指出国故分为语言学,文字学和诸子学三种。他们都以“旧”学问为故,都认为传统的东西需要保存,需要整理。除胡适外,其他人都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抛弃,还要一一研究。

邓实,黄节,梅光迪,吴宓,等人则以“国粹”指代国学。他们所谓国粹,大体与“中体西用”之说一脉相承,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中学可以兼容西学。虽然过分强调了中学的作用,但也反映了他们担心中学固有精神消失的学术救亡观念。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人们普遍以国学指代中国的传统学术,其中

汪震,王正己,胡朴安以西学东渐以前的学术传统定义国学,蔡尚思则以中国固有文化定义国学。

第二章:

1.六经或儒家经典的形成:

答:先秦时期,经书作为通行的基本典籍被广为流传,其中六经构成了学术的基础。经由孔子等修编传授直至两汉时期,《乐经》亡佚,剩余五经。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经成为官学,最终形成。

2.孔子和六经的关系:

答:在秦汉时期六经典籍的传授和整理中,孔子的作用最大。孔子整理六经使其成为儒家学说的基础,同时使其完整和流传。他不仅把它们作为教材,而且还整理《春秋》,喜读《易》。经由孔子的整理和传授,这些学说更加接近儒家的价值体系,成为儒家思想的注解,这些经典被作为儒家的思想资源,儒家学说是以六经为基础阐发的。

3.今古文经学

相关知识:因为经学的版本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今文经指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得到官方的认可。古文经指在景帝晚年,武帝初年所发现的古本,最初是用先秦文字撰写的。

由于武帝以后,经学不仅是单纯的学术,而参入了利禄之争,所以后起的古文经受到今文经学家的排挤和压制。至东汉中期,古经逐渐被

人们认可,学术之士兼通古今文,两家的争论在东汉末期逐渐消失了。 今古文之争看是学术之争,实际上是利禄之争。今文服务于政治过分抬高儒学等,变得虚妄。但古学流于民间也过于繁琐,两家相合才是最好的。

第三章:

1.周易

(1)周易的概况:《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最初称之为《易》。东汉郑玄认为“易”有三个意思:一是简易,二是不易,三是变易。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周易后附有十篇文章,称之为“十翼”。《易》经六十四卦形成与于西周,而《易》传,最早要到春秋时期才能形成。

(2)周易的体系:六十四卦全部由阳爻(—)和阴爻(——)组成。阳爻称为九,阴爻称为六。每卦有六个爻。六十四卦有八个本卦:乾三连(天),坤六断(地),震仰盂(雷),艮覆碗(山)。离中虚(火),坎中满(水)。兑上缺(泽),巽下断(风)。本卦相互叠加形成六十四卦。对每爻进行解释的辞叫做爻辞。

(3)周易的价值:从哲学上说,周易所体现的变易思想,不易法则,简易意识,代表了商周之人对哲学的基本看法,并且周易推动了历史上哲学思想的发展。从思维上说,六十四卦的排列是很有规律的,启迪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数学上来说,周易的阴阳之说,变化之道,辩证思想,称为占卜学的基础,在天文学,中医,建筑都借用了其阴

阳互动而平衡的思想。从文化上来说,留下了许多历史的文化习俗,便于人们考察历史,了解历史。

(4)周易的研读:两派六宗:两派指讲占卜的象数派,和研讨十翼的义理派。六宗略。一要明哲理,二是通卦辞,三是审爻变,四要定德义。

2.诗经六义。

答: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指:风雅颂。三用指赋比兴。风指各国各地民谣;雅指雅音和正音,指朝堂官话编成的曲;颂指祭祀用的乐舞。

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赋指铺陈,比指比喻,兴指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3.三礼及其主要内容

答:三礼指《仪礼》,《周礼》,和《礼记》。礼学分为礼义,礼仪,礼制,礼度四个方面。其中《礼仪》侧重讲仪式,《周礼》侧重讲礼制,《礼记》更多讨论礼义和礼度。

(1)《仪礼》:是五经之一,描述的是一个士从成人,成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主要礼仪,并且详细描述了各种礼仪活动的程序。有十七篇,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嘉利。细分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聘享礼,朝觐礼八种。

(2)《周礼》:记载了一套成体系的官僚结构。这本书以人为天,建立起官僚体制。设冢宰管宫廷,司徒管民政,宗伯管宗庙,司马管军事,司寇管刑罚,司空管营造。这些设置基本奠定了六部的格局。且

保存了大量的上古的史料,是后来变法的制度渊源。

(3)《礼记》:是“仪礼之记”。共49篇,梁启超把它分为五类:通论类,包括《大学》,《中庸》等,主要是对儒家思想和学说及礼的精神的阐述。制度类,主要解释《仪礼》中所记载的礼仪蕴含的礼义。记录孔子言行或其弟子及时人杂事的。记载古代制度礼节,并加以考辨的。名言格句。

4.春秋三传的特点

答:春秋三传是指《公羊春秋》,《左氏春秋》,《谷梁春秋》。都是对《春秋》的补充和阐述,传是对经的解释。《左传》补充叙述孔子所简略之事,用史实印证,阐发,补充《春秋》的细节,有时也订正《春秋》的错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公羊传》和《谷梁传》阐释春秋笔法,是对经典本意进行解释,采用当时对答体进行表达。其中《公羊传》是齐学文风恢奇搏议,《谷梁传》是鲁学,文风纯谨细微。

5.《论语》

答:今《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与当时的诸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重的语录体色彩。孔子的思想:

(1)“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对个人而言,“仁”是用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真挚的情感,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从政治上讲,“仁”就是能够勤政爱民。

(2)孔子讲礼。侧重强调用礼来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群体之间或群体内部交往时所产生的外在行为规则和内在道德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三:孔子的思想价值继续教育试题

孔子的思想价值继续教育试题

1.礼是外在的规定,仁是内在的基础。仁学为礼学提供一个基础,这是孔子对()做的一个新的论证。

A.仪礼

B.周礼

C.礼记

D.学礼

2.周礼人性论的基础是()。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有善有恶论

D.性无善恶论

3.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A.亲民说

B.亲仁说

C.孝悌说

D.仁政说

4.()在政治上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宪法,是国之大法。

A.《仪礼》

B.《礼记》

C.《周礼》

D.《古礼》

5.中国传统宗教以()为核心。

A.上天崇拜

B.民族氏族崇拜

C.炎帝崇拜

D.伏羲崇拜

6.《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A.纪传体

B.语录体

C.政论体

D.国别体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形而上学的哲学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8.()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9.北宋政治家()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A.赵普

B.王安石

C.欧阳修

D.范仲淹

10.《尚书》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可以总结为()。

A.以礼驭性

B.以智驭性

C.以德驭性

D.以诚驭性

11.西周末期,开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私人教育兴起,有史可考的第一个教师就是()。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段话出自()。

A.《礼记?礼运》

B.《礼记?礼器》

C.《汉书?艺文》

D.《礼记?昏义》

13.孔子晚年学()后形成一套形而上学体系,为仁和礼提供一个形而上学的基础。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周易》

14.孔子眼中的“大同”社会——()。

A.夏商周时期

B.元明清时期

C.尧舜时期

D.唐宋时期

15.孔子认为整个万物的创生者是()。

A.道

B.易

C.德

D.人

2.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危机是()。

A.文化创新危机

B.民族认同危机

C.社会风尚危机

D.信任危机

2.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韩非子

B.孔子

C.朱熹

D.孟子

3.宋明理学对人性论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是人性论的一个高峰。它提出了两种人性,即()。

A.天地之性

B.气质之性

C.天命之性

D.气禀之性

4.纵观《周易》研究史,基本上分为两大派()。

A.相术派

B.义理派

C.推理派

D.印象派

5.汉代后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有两方面,即()。二者双管齐下,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更重要、更大,更深入。

A.社会主义

B.国教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四: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6孔子思想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五: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复习题

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正确

2、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正确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分属于“风”“雅”“颂”三大部分。 正确

4、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是先秦散文,尤其是儒、墨、道、法几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正确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故又称楚辞这种文体为“骚体”。 正确

6、《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正确

7、“仁”、“礼”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做人的根本和最高指导原则。 正确

8、“礼”起源于宗教仪式,基本含义指礼仪,“不知礼,无以立”这是对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正确

9、道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法学派别之一。 错误

10、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正确

11、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传说、历史、宗教和仪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通过口述、寓言、小说、仪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 正确

12、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正确

13、学习科研方法是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不断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正确

14、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科研论文是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 正确

15、论文是知识、技术、思想等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研成果主要表现的唯一载体。 错误

16、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修改、综合知识的探索行为。 正确

17、科学研究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从产品到原理的过程,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过程。 正确

18、科研课题、项目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实践形式,更是科研方法的应有实践范畴,是科研管理的主要抓手。 错误

19、科研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 正确

20、方法,就是人们做事过程中一连串思维的关联方式。一种方法就是对这种关联方式特殊性方面的一个概括。 错误

21、学术诚信是人类一般道德规范在学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与学术事业的内在特征有关,并随着学术本身的发展和学术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丰富。 正确

22、科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平对待你的合作者,承认他们的功劳。这不仅表现在作者排名顺序上,在致谢、口头发表和讨论中也同样重要。 正确

23、撤消论文全部是剽窃等问题。 正确

24、侵害知识财产的不正当竞争包括恶意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和姓名。 正确

25、参考数据库(Reference Database)指为用户提供信息线索的数据库,它可以指引用户获取原始信息。

参考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 正确

26、参考数据库,是指包含某种特定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原始领域和属性的数据库。 错误

27、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

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侧重于理工科数据检索。 正确

28、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 正确

29、SSCI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

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据库进行检索。 正确

30、通过SCI、SSCI可以了解某一方面以前有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做过,但是查不了现在人们的最新进展和

认识。 错误

31、不能通过相关文献分析了解相关记录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 错误

32、阅读SCI、SSCI收录的科学新闻能够帮助科学工作者更好的了解研究热点。 正确

33、SCI收录的社会科学期刊,不能同时收录已被SCI所收录期刊当中涉及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 错误

34、科研创新是个系统工程,呈现出一个创新体系。 正确

35、论文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源。正确

36、统计推论目的是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加工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

系。 正确

37、相关文献是论文甲和论文乙的共用文献。 正确

38、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的攀登,跨越式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捕捉前沿信息。 正确

39、沟通是指通过一系列方式进行的交流,以期达成共识、形成不同的活动。 错误

40、沟通就是发现共识、发展共识、传播共识的行为和过程。 正确

41、发表研究成果是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确

42、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错误

43、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

究、分析和阐述。 正确

44、复合型人才在未来人才发展趋势中将会走俏。 正确

45、如果一篇文献与母记录引用了相同的一篇或几篇参考文献,则判定该文献为母记录的相关文献。 正确

46、沟通是无处不在的,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对此,一般而言一个人不能对多个人沟通。 错误

47、从一定意义上讲,沟通和管理没有很大的关系。 错误

48、协调是一个整体概念,协调是一个动态概念,协调是一个“存异求同”的过程。 正确

49、不说话也可以进行沟通。 正确

50、沟通是管理的本质。 正确

51、口若悬河就是沟通能力强。 错误

52、沟通就是一对一的谈话。 错误

53、高智慧的领导干部是先听后说、多听少说、三思而后说。 正确

54、沟通与协调相比较,协调更为重要。 错误

55、现如今单位沟通平台都是有限的,仅仅局限于领导上的个别谈话,缺乏充分的民主和广阔的沟通交流

平台。 正确

56、沟通的积极主动原则主要讲管理沟通必须体现时效性。 正确

57.沟通,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和向心力,对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是一个重要的法宝。 正确

58、语言沟通中要练习使用人体六腔:腹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脑腔,做到圆润有力。 正确

59、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

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正确

60、一个不慬得礼仪的人,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错误

61、从社会人际交往的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 正确

62、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正确

63、在大力倡导经济发展、刺激消费的今天,没有必要再去过节衣缩食的日子。 错误

64、民俗,简而言之,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民族或一个地区内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

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份。 正确

65、中国最古代的哲学是早可追塑到魏晋时期的玄学,意思是虚无深远,是探 索万物的根源。 正确

二、单选题

1、按照我国人才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是指( A )A、经国家统一考试取得了国家执行资格并具有

专业技术执业证书的人员 B、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C、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D、有一定爱好的人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是( C ).

A、自然取得的 B、是通过一定程序考取的 C、是达到一定条件后经评审取得的D、谁的资历长谁先取得

3、( B )年,中组部、人社部发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简称《专技

人才规划》,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A、2009年B、2010年C、2011

4、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岗位分为( E )等级。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5、专业技术人员初\中级岗位分为(C )等级。A、4个 B、5个 C、6个 D、7个

6、由国家人社部、监察部审议通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自( C )起施行。

A、2010年9月1日 B、2011年9月1日 C、2012年9月1日

7、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实行( B )制。A、考任 B、 聘任 C、委任 D、单位自定报备

8、以下不属于社会科学的是( D )A、社会学、B、人口学 C、经济学 D.医药学

9、掌握( A )技能可以推动专业技术人员在科研和实践方面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A.论文写作 B、应用文 C、小说 D、工作总结

10、科研课题一般指以探索发现或应用开发为目标,以解决( A )问题为目的。

A.科学技术 B、理论研究 C、制度创新 D、体制创新

11、科学方法一般指从( A )的视角,将具体科研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科研方法加以提炼。

A.哲学 B、艺术 C、文学 D、逻辑

12、( A )是通过查阅相关的纸质或电子文献资料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行业内部资料或信息等。

A.间接材料 B、实地调研 C、问卷调查

13、科研方法,就是通过( A )方法,从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

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 A.科学研究 B、科幻 C、广听博引 D、假设

14、( A )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源。

A.论文 B、科幻小说 C、工作总结 D、思想汇报

15、( A )是科技工作者在学术刊物、会议文集上发表或向科技部门提交的文字性材料。

A.学术论文 B、可研报告 C、专利技术

16、下列哪些课题可以在SCI\SSCI的分析工具中了解到相关信息?( E )

A、数、理、化、生物学 B、农、林、牧、医、生命科学 C、天文、地理、环境学

D、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 E.以上都是

17、引文数据库可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做什么服务?(D) A.科研成果的评价与分析 B.开展国际

合作 C.学位点的申报、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 D.以上都是

18、关于参考文献说法不正确的是(D)。A.越查越新 B.越查越深 C.越查越多 D.越查越旧

19、同时被多篇文章所引的论文被称为(C)。A.母论文 B.子论文 C.核心论文 D.大众论文

20、专门型的人在未来人才发展趋势中将会走俏,是因为(C)。

A.具有创新精神 B.一专多能 C.多为专家 D.多为技师

21、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作者是( C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柳宗渊

22、《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民俗画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的作者是北宋的( A )

A、张择端 B 、张大千 C、韩滉

23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 D )的经典作品,被 誉为“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 A、昆剧 B、豫剧 C、京剧 D、越剧

24、《二泉音乐》是( C )独奏曲,是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作品。A、小提琴 B、京胡 C、二胡D、笛子

25、《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和陈钢所创作的一部( B )协奏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音乐。

A、钢琴 B、小提琴 C、管弦 D、笛子

26、下列关于沟通和协调关系错误的是(C)。

A.沟通是协调的手段 B.相辅相承 C.沟通是协调的目的 D.协调是沟通的目的

27、协调的目的是(A)。A.平衡关系 B.寻求共识 C.为了沟通 D.两个人之间更好的交流

28、(C)是指团队所承担的各项任务,都能统筹兼顾、彼此促进、协同发展、相得益彰,而不是顾此失彼、挂一漏万。A.个人的和谐 B.群体的和谐 C.事的和谐 D.人和事的和谐

29、( A )的沟通又叫施压式沟通。即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沟通的双方主体不平等。

A.认权模式 B.认事模式 C.认理模式 D.认人模式

30、没有问题定期沟通,有了问题及时沟通,这体现的是沟通的(B)原则。

A.积极主动原则 B.及时有效原则 C.开诚布公原则 D.交流

31、沟通的方式有(D)。 A、行为 B、文字 C、图像 D、以上选项都有

32、沟通主要包括(D)的对接 A、语言的交流 B、思想的交汇 C、情感的融合 D、以上选项都有

33、( A )在与撒切尔夫人在谈香港回归的时候谈到主权问题时,态度是坚决的。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胡锦涛

34、( A )是指由于原先的决策出现了较大失误,必须进行重大调整或颠覆性改变所进行的协调。

A、应变式协调 B、维持性协调 C、认知性协调 D、利益性协调

35、下列对于“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B、知识管理是管理的基础工程 C、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及各行业管理都以知识为基础 D、以上都对

36、根据协调的主要策略考究,( A )策略的目标是迅速达成一致。

A、妥协退让 B、合作共赢 C、迁就纵容 D、竞争强迫

37、以下属于观察偏差的主观因素的是(D)。 A、对象周期 B、仪器精度 C、感官错觉 D、思维定式

38、( C )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A、分析 B、综合 C、归纳 D、演绎

39、一个单位内部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沟通称为( A )。

A、内部沟通 B、外部沟通 C、横向沟通 D、纵向沟通

40、下列不属于信息方法的作用的是(A)。 A、归纳演绎 B、功能抽象 C、科学预测 D、结构探析

41、( C )是整个文章的整体设计,不仅能指导和完善文章的具体写作,还能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周密化。 A、摘要 B、引言 C、写作提纲 D、结论

42、.论文结构的要求有( D ) A、紧扣主题 B、完整统一 C、合乎逻辑 D、以上都对

43、走姿、站姿、座姿、蹲姿属于一个人的(B)A、仪容礼仪B、仪态礼仪C、体表礼仪 D、社交礼仪

44、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是不同的地方( C)

A、文化不同 B、礼仪不同 C、民俗不同 D、穿着不同

45、当你路边遇到一个率倒的老人时,你的反映是( C )。

A、装没看见 B、看一眼就走 C、上前询问并搀扶 D、打120电话

46、当你在人群中听到有人说某单位某某人长短话的时候,你会( B )。

A、跟着议论 B、尽量不说 B、听别人怎么说 D、纠正或劝阻他人的说法

47、意大利有一个演员在台上用悲痛的声音朗读阿拉伯数字,把台下听众感染得声泪俱下,这体现的是( A )。 A、沟通艺术 B、协调艺术 C.语言艺术 D、人格魅力

48、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这两种沟通方式的使用,主要取决于拟沟通事项的( B )。

A、急缓程度 B.重要程度 C、内容多少 D、距离远近

49、策略把握中,与同事沟通重在( C )。 A、形式 B、内容 C、坦诚 D、谦虚

50、统计方法是运用( C )原理,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方法。

A、逻辑学 B、哲学 C、统计学 D、筹学

三、多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范围包括( ABCDE )A、工程技术人员、B、科研人员 C、教育教学人员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复习题

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正确

2、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正确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分属于“风”“雅”“颂”三大部分。 正确

4、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是先秦散文,尤其是儒、墨、道、法几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正确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故又称楚辞这种文体为“骚体”。 正确

6、《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正确

7、“仁”、“礼”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做人的根本和最高指导原则。 正确

8、“礼”起源于宗教仪式,基本含义指礼仪,“不知礼,无以立”这是对人的最起码的要求。 正确

9、道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法学派别之一。 错误

10、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正确

11、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传说、历史、宗教和仪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通过口述、寓言、小说、仪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 正确

12、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正确

13、学习科研方法是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不断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正确

14、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科研论文是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 正确

15、论文是知识、技术、思想等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研成果主要表现的唯一载体。

错误

16、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修改、综合知识的探索行为。 正确

17、科学研究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从产品到原理的过程,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过程。 正确

18、科研课题、项目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实践形式,更是科研方法的应有实践范畴,是科研管理的主要抓手。 错误

19、科研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 正确

20、方法,就是人们做事过程中一连串思维的关联方式。一种方法就是对这种关联方式特殊性方面的一个概括。 错误

21、学术诚信是人类一般道德规范在学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与学术事业的内在特征有关,并随着学术本身的发展和学术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丰富。 正确

22、科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平对待你的合作者,承认他们的功劳。这不仅表现在作者排名顺序上,在致谢、口头发表和讨论中也同样重要。 正确

23、撤消论文全部是剽窃等问题。 正确

24、侵害知识财产的不正当竞争包括恶意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和姓名。 正确

25、参考数据库(Reference Database)指为用户提供信息线索的数据库,它可以指引用户获取原始信息。参考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 正确

26、参考数据库,是指包含某种特定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原始领域和属性的数据库。 错误

27、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侧重于理工科数据检索。 正确

28、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 正确

29、SSCI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据库进行检索。 正确

30、通过SCI、SSCI可以了解某一方面以前有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做过,但是查不了现在人们的最新进展和认识。 错误

31、不能通过相关文献分析了解相关记录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 错误

32、阅读SCI、SSCI收录的科学新闻能够帮助科学工作者更好的了解研究热点。 正确

33、SCI收录的社会科学期刊,不能同时收录已被SCI所收录期刊当中涉及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 错误

34、科研创新是个系统工程,呈现出一个创新体系。 正确

35、论文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源。 正确

36、统计推论目的是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加工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正确

37、相关文献是论文甲和论文乙的共用文献。 正确

38、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的攀登,跨越式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捕捉前沿信息。正确

39、沟通是指通过一系列方式进行的交流,以期达成共识、形成不同的活动。 错误

40、沟通就是发现共识、发展共识、传播共识的行为和过程。 正确

41、发表研究成果是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确

42、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交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错误

43、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 正确

44、复合型人才在未来人才发展趋势中将会走俏。 正确

45、如果一篇文献与母记录引用了相同的一篇或几篇参考文献,则判定该文献为母记录的相关文献。 正确

46、沟通是无处不在的,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对此,一般而言一个人不能对多个人沟通。 错误

47、从一定意义上讲,沟通和管理没有很大的关系。 错误

48、协调是一个整体概念,协调是一个动态概念,协调是一个“存异求同”的过程。 正确

49、不说话也可以进行沟通。 正确

50、沟通是管理的本质。 正确

51、口若悬河就是沟通能力强。 错误

52、沟通就是一对一的谈话。 错误

53、高智慧的领导干部是先听后说、多听少说、三思而后说。 正确

54、沟通与协调相比较,协调更为重要。 错误

55、现如今单位沟通平台都是有限的,仅仅局限于领导上的个别谈话,缺乏充分的民主和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 正确

56、沟通的积极主动原则主要讲管理沟通必须体现时效性。 正确

57.沟通,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和向心力,对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是一个

重要的法宝。 正确

58、语言沟通中要练习使用人体六腔:腹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脑腔,做到圆润有力。 正确

59、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正确

60、一个不慬得礼仪的人,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错误

61、从社会人际交往的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 正确

62、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正确

63、在大力倡导经济发展、刺激消费的今天,没有必要再去过节衣缩食的日子。 错误

64、民俗,简而言之,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民族或一个地区内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份。 正确

65、中国最古代的哲学是早可追塑到魏晋时期的玄学,意思是虚无深远,是探 索万物的根源。 正确

二、单选题

1、按照我国人才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是指( A )

A、经国家统一考试取得了国家执行资格并具有专业技术执业证书的人员 B、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 C、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 D、有一定爱好的人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是( C ).

A、自然取得的 B、是通过一定程序考取的 C、是达到一定条件后经评审取得的 D、谁的资历长谁先取得

3、( B )年,中组部、人社部发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简称《专技人才规划》,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4、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岗位分为( E )等级。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5、专业技术人员初\中级岗位分为(C )等级。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6、由国家人社部、监察部审议通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自( C )起施行。

A、2010年9月1日 B、2011年9月1日 C、2012年9月1日

7、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实行( B )制。

A、考任 B、 聘任 C、委任 D、单位自定报备

8、以下不属于社会科学的是( D )

A、社会学、B、人口学 C、经济学 D.医药学

9、掌握( A )技能可以推动专业技术人员在科研和实践方面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A.论文写作 B、应用文 C、小说 D、工作总结

10、科研课题一般指以探索发现或应用开发为目标,以解决( A )问题为目的。

A.科学技术 B、理论研究 C、制度创新 D、体制创新

11、科学方法一般指从( A )的视角,将具体科研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科研方法加以提炼。

A.哲学 B、艺术 C、文学 D、逻辑

12.( A)是通过查阅相关的纸质或电子文献资料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行业内部资料或信息等。

A.间接材料 B、实地调研 C、问卷调查

13、科研方法,就是通过( A )方法,从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

A.科学研究 B、科幻 C、广听博引 D、假设

14、( A )是记录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文件和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源。

A.论文 B、科幻小说 C、工作总结 D、思想汇报

15、( A)是科技工作者在学术刊物、会议文集上发表或向科技部门提交的文字性材料。

A.学术论文 B、可研报告 C、专利技术

16、下列哪些课题可以在SCI\SSCI的分析工具中了解到相关信息?( E )

A、数、理、化、生物学 B、农、林、牧、医、生命科学 C、天文、地理、环境学 D、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 E.以上都是

17、引文数据库可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做什么服务?(D)

A.科研成果的评价与分析 B.开展国际合作 C.学位点的申报、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 D.以上都是

18、关于参考文献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越查越新 B.越查越深 C.越查越多 D.越查越旧

19、同时被多篇文章所引的论文被称为(C)。

A.母论文 B.子论文 C.核心论文 D.大众论文

20、专门型的人在未来人才发展趋势中将会走俏,是因为(C)。

A.具有创新精神 B.一专多能 C.多为专家 D.多为技师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七:孔子思想学说

孔子思想学说

孔子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孔子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

“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孔子曾经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孔子认为,到了周代,“礼”发展得最完备,因此,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他认为讲礼,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贯彻其内在精神。 “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会盟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

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他教育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礼”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性质,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因而在精神上与“仁”“德”互相渗透贯通,所以孔子明确地把二者结合起来,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在政治上,他反对使用强制性的刑法,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

“仁”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以前已有“仁”的概念,但孔子丰富了“仁”的内涵,升华了“仁”的意义。

孔子明确提出,“仁”即“爱人”(《颜渊》),并进一步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为“仁”,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

面。他崇尚“礼”,而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主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他在倡导“仁”、“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这种“大同”的社会,实际上就是“仁”的精神得到充分而全面体现的社会。

“中庸”

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又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就方法论来说,其要点有二:一是“中”,二是“和”。

孔子所谓“中”,不是折衷与调和,而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而“适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所以《子罕》篇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四者讲的都是排除固执主观成见,尊重客观事实。

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子路》)。他所谓“和而不同”,就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不是单纯的一方依顺另一方,而是两方在地位和伦理关系上、责任和义务上各有不同,甚至在对待事物的观点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但通过彼此间的谅解与协调,可以达到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孔子还提出了“和为贵”的观点。强调“和为贵”,就是强调差别之间、不同等级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和

谐。这种强调协调与和谐的观点,脱离开其维护宗法等级制的内涵,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乃是一种有社会普遍意义的原则。

“教”与“学”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与“学”的思想是他思想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学无常师,一生虚心好学。他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又说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吾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对于学习目的,孔子通过弟子的言论提出“学而优则仕”的主张,支持平民出身的学生从政施展才能。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善于发现学生各自在性格和学业上的特点,主张因材施教。

他提倡奋发学习,讲求学习方法。在知识的形成积累上,强调学与求的重要性,称自己是“我非生而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八:孔子的为政思想

论孔子的为政思想

内容摘要:孔子希望天下归仁,因此说明他使一个爱人的人,他希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孔子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比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好。不仅可以让他们又廉耻之心,还可以达到治理国家的作用。在孔子看来,人类社会,无论是天子庶人,都应以“礼”修心养性,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杂念。发扬人的内在善端,以实现“仁”的境界为人生最高价值追求,唯如此,人人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社会才能和谐安宁。

关键词:仁政,为政以德,为政以礼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孔子使春秋末期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一个政治家而言,孔子的为证思想集中体现了他的为政目标。就是回到一种天下归仁的境界。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

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但一直不乏从政的热情,而且也做过几任官,所任最高职位是鲁国的司寇,即现在的司法长官。不管什么样的官职,孔子都勤勉自励,力争做出一些政绩;而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提出一些治国平天下的良策,特别是对从政者的为政之道提出了许多切中肯綮的意见与建议,对后人多有启发。

这个时期,是春秋战国的交界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礼崩乐坏。由于处于一个动乱的时代,因此作为那个时候的大思想家,他的理想就是结束动乱,回到稳定、和谐的状态。孔子主张仁,一次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为政以德和为政以礼。

一、爱民

孔子希望天下归仁,因此说明他使一个爱人的人,他希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他曾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也。”(《孟子。梁惠王下》)。着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人道主义精神,也说明了孔子爱民的特征。

在孔子之前,“人”这一概念的使用是不完整的,作为类的“人”被阶级分化了,有些人并不被视为“人”,他们只是被贵族阶层役使的低贱的“民”。在《论语》中,也有“民”和“人”的不同表述。但是孔子主张“爱人”,这个“人”是涵盖了“民”作为类的大范畴。

孔子只所以提出要“以民为本”,是他认识到了民心是政权的基础,人民主宰历史的真理。因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载舟覆舟”论断:“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荀子·哀公》),这在春秋时期,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孔子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所以他告诫当政者,“足食、足兵、民信”是治理好国家的三个基本要素,尤以“民信”最为重要。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以民为本”,是“为政以德”思想的政策纲领,要求当政者在制定具体的“使民”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民众的利益,不过度的“伤民”、“害民”,而尽可能地“利民”、“惠民”,给民众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修养生息的政治环境,绝不能与民争利而厚征敛聚,剥削过度。因此,他极力反对

季孙提高对农民征收税率的做法,指出:“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以其薄”(《左传·鲁哀公十一年》);

孔子是一个极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人,他“食于有丧者之处,未尝饱也”(《论语。述

而》)。孔子的爱民思想和他的一生的经历有关。孔子说过“唔少也贱”(《论语、子罕》),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少年时代家境贫苦,成年后做官执政的时间也不长,他一生中最多的时间使在民间,接触劳动人民的机会较多,因此能够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春秋战国,孔子能够摈弃统治阶级视劳动人民如粪土的思想观念,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情广大劳动人民,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为政以德

孔子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比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好。不仅可以让他们又廉耻之心,还可以达到治理国家的作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孔子德政思想的基本逻辑也是在回答季康子询问治国之道时说的。季康子问:“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回答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篇)在这里,孔子明确指出,对普通百姓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是执政者的以身作则。即在孔子看来,上梁不正下梁歪,执政者的德,是德政实施的关键和要害,只要把上梁纠正了,下梁必然就能纠正得过来。

孔子“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的实质是要确立以“仁”为原则,以维护“五伦”为核心的立法思想,目的是通过法律强制手段培养百姓的道德自觉,强化心理防线。因此他关心的是如何教化百姓安份守己,自觉从善,避免“犯上作乱”,而不是片面关心如何打击犯罪人员。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孔思无邪。‟”(出处同上)如果执政者能用恩德施于民,那么老百姓就会拥护你。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孔子所言为真理。不管哪个朝代,如果执政者能以恩德施予民,而不是施予繁重的苛捐杂税剥削人民,那么就能国泰民安。远的且不说,就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说,由于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实惠,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就像“众星拱北辰”那样,更加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处同上)用道德来引导老百姓,用礼来规范老百姓的行为,那么老百姓能够有羞耻之心,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可耻的,那么他就会自觉地不去做那些不对的、给自己带来羞耻的这样一些事情,那么就自觉地走上正道。这个 格 就是一个正的意思。“有耻且格”,有羞耻心,而能够自觉地走上正道。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认为“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二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

德政,上要修德,下要教化。孔子的一生就是修身养性的一生,是周游列国,向各国君王施以道德影响的一生,也是办私学对老百姓实施教化的一生。他推行他的德政思想可以说不以遗

力,“苛政猛于虎”,只有实行德政和仁政,那才能永享太平。德政是孔子的人生追求,也是他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

三、为政以礼

孔子认为,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是根本不行的,百姓只会为了不受法律的严惩而守规矩。而用礼仪,用道德来引导百姓,让他们觉得做那些犯法的事情是耻辱的,他们就会自觉地不去做那些犯法的事。孔子说到“以德治民”时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执政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要用政令来引导人民,用刑法来约束人民,这样人民虽然可以避免犯罪,但心里不知羞耻;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教化)人民,用礼制来统一人民,那么人民就会有羞耻心,而且会改正过错。”。

孔子说“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出自《论语·颜渊》一章。原文是这样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能够使自己希望天下归仁的理想实现。

礼治,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具体施政纲领,更是“为政以德”思想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在孔子那里,“礼”是建立在对人及人类社会关系的理性认识之上,制约人的一切社会行为的总则。他认为,人的生命,不徒是自然生命或生物生命,还有理性生命,即先天的,内藏于自然生物生命之中的“仁义”之心性。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一切善端的源渊。而以血缘亲疏为纽带的人伦关系,以及由此所派生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等级统治关系,正是表现人的理性生命,约束人的一切行为,维系人类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自然法则,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群居生活情态的根本所在。人类的这个自然法则,便是“礼”,是当政者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依据。当政者的一切典章制度、施政措施,必须以维护“五伦”为核心,以体现“仁”,弘扬“仁”为目的。这可以看做是孔子的立法思想。在孔子看来,人类社会,无论是天子庶人,都应以“礼”修心养性,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杂念。发扬人的内在善端,以实现“仁”的境界为人生最高价值追求,唯如此,人人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社会才能和谐安宁。 那么怎样才能使天下人遵礼、守礼,维护礼制呢?孔子认为必须通过教化来开启天下人之“仁”心,通过人的道德自觉来实现礼治,因此,他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并进一步论述了“仁”与“礼”的辨证关系,指出,“仁”是“礼”赖以存在的灵魂,“礼”是“仁”的具体表现形式。失去“仁”则“礼”无存在的意义,反过来,没有“礼”的规范制约,则“仁”无法表现亦无以保证,同样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他说:“礼云礼云,玉帛乎哉?”(《阳货》),“人而不仁如礼何”?指出一个人,如果不“仁”,即使知“礼”,也不过上虚伪的摆设罢了,充其量是一个伪君子。礼的存在与巩固,要以人的道德自觉为基础,并举例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孝悌”是仁之本,而“犯上”与“作乱”,乃大逆不道之举,为“礼”法之所不容,一个人,如果具有“孝悌”这样的仁心,就自然不会产生“犯上”的动机而作乱。因此要想成为真君子,则必须以仁为本,修心养性。反过来,一个人若徒有仁德之心,而不“修礼”,则同样难成君子。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一个人,如果只有恭、慎、勇、直等德性而不知礼,则其行为无以指导、规范,他的仁德不仅表现出来,甚至会事与愿

违,走向反面,因而,“礼”自然应成为君子修心养性的基本内容之一,知礼的程度,标志着君子德性修养程度。

孔子的这些政治言论中无不渗透着仁和礼,深刻体现了孔子的博大胸怀,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几千年来受人膜拜,被人敬仰使当之无愧的。

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篇九:孔子的仁学思想

孔子的仁学思想

孔子姓子(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仁” 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中心范畴。它既是人格的规范, 又是政治理想 既包含对人的内在要求, 又是评判社会的价值尺度。“ 仁” 把个体道德修养和 变革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 真、善、美、益均统一在“ 仁” 之中。“ 仁” 充分体现孔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社会责任感。

“ 仁” 包括先天的本性和后天的德性。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和政治原则, “ 仁” 涵括了孔子人生哲学的全部内容。孔子一生可以说是依于仁, 行于仁, 实现仁。

“ 仁” 是修己与治人的准则。人生来并非白璧无瑕。作为人格修养, “ 仁” 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 即通过道德实践塑造完美的人性, 使个体人格升华,以适应为人处世的需要。孔子把对完美人性的追求推广到全社会, 以形成一种最高的道德理想。他认为, 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治邦安国的保障。为人处世应从己做起, 推己及人。“ 仁者爱人” 。所谓“ 爱人” 指“ 泛爱众” 。孔子把博爱看成是维系社会平衡的基础, 这是孔子仁学的人道主义的出发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 孔子的仁学, 就是人学, 就是爱人、爱众, 就是亲爱团结的意思。孔子“ 仁” 的概念, 包括二层意思∃ 一是对人的生命和价值的肯定, 一是对于人与人的关系原则的确定。从前一点而言, 孔子竭力反对灭绝人性的殉葬制度。他诅咒道∃ ‘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仁 ” 《孟子· 梁惠王上》对于最初采用土俑木俑殉葬者, 孔子咒骂他们断子绝孙, 可以

想见, 如用活人殉葬, 那更加深恶痛绝了。这是孔子对于残暴的奴隶制社会的有力控诉& 于是他提出了“ 仁者, 人也” 的口号。这就是说, 仁学, 就是人学, 就是充分青定人的地位、生命和价值的学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 人” 的旗帜的思想家。“ 以不教民战, 是谓弃之 《论语· 子路》, 用未训练过的百姓去作战, 这等于践踏生命。这是对人民生命价值的重视。“ 民无信不立” , 《论语· 颜渊.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