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都鄙有服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3    阅读:

都鄙有服篇一
《高考真题467个文言实词完整版》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历年高考真题) A 1.阿

(全国二卷)诸将皆阿吕后意(阿: ) 2.哀

(北京卷)师以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 ) 3.爱

(广东卷)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 ) 4.按

(四川卷)上官按之不得实。(按: ) B 5.拔

①(湖南卷)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 ) ②(全国卷)城之不拔者二耳(拔: ) 6.罢

(辽宁卷)遂罢镇兵五千人(罢: ) 7.白

(全国卷)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8.败

(北京卷)有难成而易败者(败: ) 9.拜

①(重庆卷)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 )

②(全国二卷)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 )③(广东卷)乃召晖拜为郎(拜: ) 10.薄

①(山东卷)遽薄京师(薄: )

②(江西卷)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 )

③(海南宁夏卷)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 )④(湖南卷)被枕大江,南薄五岭(薄: ) 11.报

(全国1卷)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 )12.暴

①(福建卷)子何绝我之暴也(暴: )

②(全国二卷)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 )13.北

(全国卷)齐人追亡逐北(北: ) 14.奔

(湖南卷)子婿不奔,则不能入郢(奔: ) 15.比

①(江西卷)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 ) ②(2009天津)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 )16.俾

①(浙江卷)俾其守约束(俾: ) ②(湖北卷)俾无有所与 (俾: ) 17.鄙

①(四川卷)习举子业辄鄙之曰(鄙: ) ②(湖北卷)则相与笑之曰:鄙(鄙: ) ③(北京卷)若真鄙儒也(鄙: )

④(江西卷)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 ) ⑤(湖北卷)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 ) 18.敝

(天津卷)乃易其敝衣(敝: ) 19.壁

(江苏卷)大战一日,兵拜,走入壁(壁: ) 20.辩

(全国二卷)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 ) 21.宾

(辽宁卷)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 ) 22.濒

(山东卷)道人濒行(濒: ) 23.秉

(天津卷)治国不失秉(秉: ) 24.禀

(全国二卷)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 ) 25、屏

(2015重庆)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屏: ) 26.病

①(湖南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 ) ②(2009浙江)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 ) 27.博

(重庆卷)乃以博财物耶(博: ) 28.布

(辽宁卷)至郡,布恩惠之化(布: ) 29.部

(重庆卷)即代勤所部民兵昼夜行(部: ) C 30.厕

(四川卷)安可厕诸君子间(厕: ) 31.察

(北京卷)察其党与(察: ) 32.倡

(湖南卷)讴癸倡,行者止观(倡: ) 33.唱

(北京卷)上唱而民和(唱: ) 34.彻

(陕西卷)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 ) 35.陈

(湖南卷)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 ) 36.称

(山东卷)犹称所长而达之(称: )

1

37.诚

(福建卷)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诚: ) 38.城

(海南宁夏卷)始城州,周十三里(城: ) 39.乘

①(海南宁夏卷)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重(乘: ) ②(全国卷)使老弱女子乘城(乘: ) 40.驰

(广东卷)元昊攻延州,武事久驰(驰: ) 41.持

(湖南卷)亦以是持其身(持: )

42、(湖南卷)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 ) 43.充

①(辽宁卷)仍充岭南采访使(充: )

②(重庆卷)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充: ) 44、冲

(2015浙江)当涂兵之冲 ( 冲: ) 45.宠

(全国一卷)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 ) 46.除

①(江西卷)除福州观察使(除: ) ②(北京卷)以功除岷州刺史(除: ) ③(浙江卷)庭除甚芜(除: )

④(湖北卷)朕欲别除一官(除: ) 47.畜

①(湖北卷)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 ) ②(浙江卷)畜妻而育子,同也(畜: ) 48.遄

(重庆卷)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遄: ) 49.辍

(全国四卷)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著(辍: ) 50、祠

(全国一卷)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祭祀) 51、辞

①(四川卷)复固辞疾笃(辞: ) ②(江苏卷)强饮客,客辞(辞: )

③(江苏卷)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辞: ) 52、次

①(福建卷)舟次彭泽(次: )

②(辽宁卷)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 ) ③(重庆卷)次谯州,会亳、卞二州刺史已将王世允(次: )

④(2015广东卷)次顺义 ( 次: )

⑤ (2015山东)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次: ) 53、刺

(四川卷)刺船而去(刺: )

(天津卷)家之与家之相篡(篡: ) 55、爨

(全国二卷)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爨: ) D

56、逮

(北京卷)兼于涂而不能逮(逮: ) ③(全国一卷)士类益以此多之(多: ) ④(广东卷)岂足多哉(多: ) 73、夺

(江西卷)亦不能夺之矣( ) (安徽卷)帝不能夺( )

(江苏卷)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 (四川卷)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 90、割

(2015湖北卷)则千金有所必割 ( 割: ) 91、给

(江西卷)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 92、更

57、贷

(福建卷)今姑贷汝(贷: ) 58、但

(全国二卷)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 ) 59、啖

(全国二卷)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 ) 60、悼

(2015天津)墨子闻而悼之 (悼: ) 61、当

①(天津卷)请者必当其人(当: ) ②(2015安徽卷)不接当事.. ( 当事: ) 62、党

(重庆卷)与王素党结避祸(党: ) 63、敌

(湖南卷)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 ) 64、抵

(广东卷)抵关适断,船不能行(抵: ) 65、第

①(浙江卷)第明经(第: )

②(重庆卷)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第: ) ③(福建卷)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 ) 66、动

(全国一卷)动以军法从事(动: ) 67、督

(2015广东卷)督天下援兵 (督: ) 68、笃

①(安徽卷)值母病笃(笃: )

②(2015福建卷) 义笃而辞质 (笃: ) 69、堵

(四川卷)环堵之中(堵: ) 70、杜

(全国一卷)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 ) 71、度

①(安徽卷)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 ) ②(北京卷)度吾所能行为之(度: ) ③(江苏卷)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 ) ④(湖南卷)王试度其功(度: ) 72、多

①(北京卷)人用是多(李)疑名(多: )

E

74、厄

(福建卷)免人于厄( ) 75、恶

(山东卷)兄故弱,恶能多樵( )76、饵

(山东卷)隐蓄甘脆饵诚( ) F

77、发

(天津卷)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78、法

(全国一卷)法天道,顺人心( 79、反

(北京卷)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80、犯

(山东卷)犯风而罢虞人( ) 81、方

(辽宁卷)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浙江卷)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82、分

(湖南卷)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 83、讽

(四川卷)讽泚出金币礼士( ) (辽宁卷)道能讽之( )

(全国卷)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 84、服

(重庆卷)据四十里之氓,不服征期年( 85、甫

(湖北卷)场功甫毕( ) 86、附

(全国卷)齐人未附( ) 87、复

(北京卷)终不复言( ) G

88、干

(福建卷)修篁干霄( )

(辽宁卷)而未尝干人荐举( )

(辽宁卷)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北京卷)迂道疾行,至河干( )

2

)) ) ) ) ) (江苏卷)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 93、工

(福建卷)于是其诗益工( ) 94、躬

(山东卷)躬履涂泥( ) (辽宁卷)庆礼躬至其境( ) (辽宁卷)躬耕以养弟妹( ) 95、孤

(海南卷)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 96、固

(山东卷)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坚决) 97、顾

(湖北卷)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 (重庆卷)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 98、乖

(辽宁卷)都督赵文祤政理乖方( ) 99、怪

(福建卷)县吏怪其意气( )

(湖南卷)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100、官

(广东卷)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 官: 101、归

①(安徽卷)先生赎而归之。 ( 归: ) ②(江苏卷)年二十以归吾 ( 归: )

③(2015湖北卷)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 归:102、规

(重庆卷)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 规: )103、贵

(浙江卷)今人乃自贵其贵。 ( 贵: )104、过

①(安徽卷)过立恭宿别。 ( 过: ) ②(山东卷)过而击之也。 ( 过: ) H

105、害

(湖南卷)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 ( 害:106、合

(2015山东)白刃始合 (合: ) 107、和

(湖南卷)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 和: )

) ) ) )

(四川卷)自劾求退。 ( 劾: ) 109、恒

128、籍

①(江西卷)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籍: ) (浙江卷)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 ) 145、角

(辽宁卷)不恒其也。 ( 恒: ) 110、横

(辽宁卷)何乃横得重名。 ( 横: ) 111、候

(广东卷)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 候: ) 112、怀

(新课标卷)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 怀: ) 113、坏

(浙江卷)君行坏堰。 ( 坏: ) 114、患

(全国卷)患无水以灌之。 ( 患: ) 115、麾

(江苏卷)麾妇人出。 ( 麾: ) 116、回

(湖南卷)公坚不回。 ( 回: ) 117、会

①(全国卷二)回暮,约诘朝合战。 ( 会: ) ②(山东卷)会天疾风。 ( 会: )

③(全国一卷)会兴辽东之役。 ( 会: ) 118、贿

(江西卷)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 贿: ) 119、秽

(福建卷)芜秽充斥。 ( 秽: ) 120、恚

(2015重庆)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 ) 121、惠

(四川卷)惠之谷。 ( ) 122、豁

(广东卷)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 )123、或

(福建卷)余甚或焉。( 或: ) J

124、稽

(全国一卷)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 125、及

①(全国二卷)及再遇阵没。( 及: ) ②(重庆卷)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及: )

③(天津卷)一日一夜与虎相及。( 及: ) 126、汲

①(陕西卷)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 )

②(天津卷)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127、疾

②(重庆卷)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 ) ③(四川卷)悉籍记多。( 籍: ) ④(湖北卷)籍之以为厢兵。( 籍: ) 129、戟

(江苏卷)甲不能戟士。( 戟: ) 130、计

(安徽卷)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 ) 131、季

(湖南卷)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 ) 132、济

①(山东卷)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 )

②(江西卷)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济: ③(海南宁夏卷)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 ) ④(辽宁卷)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 济: ) 133、霁

(湖北卷)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 霁: )134、冀

(上海卷)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冀: ) 135、加

①(湖南卷)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 ) ②(天津卷)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 ) ③(安徽卷)而乐无加乎此。( 加: ) 136、家

①(安徽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②(浙江卷)世家歙(shè)州。( 家: ) 137、贾

(福建卷)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 ) 138、假

①(北京卷)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 )

②(山东卷 )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 ) 139、间

①(湖南卷)间以婀娜之声。( 间: ) ②(重庆卷)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

( 间: ) 140、减

(山东卷)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 ) 141、见

(湖南卷)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 ) 142、谏

(全国二卷)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 ) ) 143、践

(山东卷)代立践南面。( 践: ) )

3

(浙江卷)常与寒士角。( 角: ) 146、矫

①(江苏卷)杖矫命者,逐之。( 矫: ) ②(江西卷)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 ) 147、矩度

(2015安徽卷)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规矩法度 ) 148、觉

(重庆卷)事觉自死。( 觉: ) 149、节

①(天津卷)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节: )

② (夏侯)端持节卧起。( 节:)

150、劫

(湖南卷)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劫: ) 151、诘

(全国二卷) 姑息重荣不能诘(诘: ) 152、结

(全国一卷)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 ) 153 、介

(湖南卷)予世之介士也(介: ) 154 、谨

(全国二卷) 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 ) 155 、进

) (天津卷) 乃令黎举受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进: ) 156 、赆

(北京卷)反赆以货,遗归 (赆: ) 157、 浸

(四川卷) 长安中奸猾浸多(浸: ) 158、 觐

(四川卷) 居一岁,入觐,卒于京(觐: ) 159 、竟

①(北京卷)景淳竟死(竟: ) ②(北京卷) 竟朝置酒(竟: ) 160 、纠

(湖北卷) 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 ) 161、 鸠

(浙江卷) 纠率僧旅(鸠: ) 162 、就

①(湖北卷) 唯当就蚁封耳(就: ) ②(浙江卷)不暇就师穷经 (就: ) ③(全国二卷) 除著作郎,不就(就: ) 163 、居

) )

①(北京卷) 居善药(居: )

②(四川卷) 为留守者居半(居: )

③ (2015安徽卷)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 居: ) ④(2015湖北卷)侯居常三年 ( 居: ) 164 、沮

(江苏卷) 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 : ) 165、举

①(广东卷) 将以次举刘河 白茆 练湖 孟渎诸公( 举 : )

②(辽宁卷) 苟其职之不举( 举 : )

③(全国四卷) 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 : ) 180 课

①(四川卷) 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 : ) ②(天津卷) 课(曹)彰读《诗》《书》(课 : ) 181 苦

(广东卷)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 苦 : ) 182 款

(安徽卷)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 : ) 183 匡

(山东卷)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 : ) 184 馈

(重庆卷) 得鳜尺许以馈( 馈 : ) 200、略

(北京卷)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 ) M

201、冒

(全国大钢卷)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 ) 202、没

(福建卷)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没: ) 203、弭

(湖北卷)逡巡弭耳而去(弭: ) 204、面

(福建卷)见其面斥人过(面: ) 166 、拒

(湖南卷)仲达出兵拒之( 拒 : ) 167 具

(福建卷) 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 : ) 168 遽

①(广东卷) 女觉遽反( 遽 : )

②(辽宁卷) 遽命道对面草词( 遽 : ) 169 蠲

(江苏卷)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 : ) 170 捐

(江西卷) 能偿者捐其息 (捐: ) 171 绝

①(湖北卷) 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 : )

②(全国春卷)巧思绝世( 绝 : 绝世: )172 谲

(湖南卷)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 ) 173 峻

(上海一卷) 所忧者气峻而骄( 峻 : ) 174、赍

(2015天津)赍物具千数谢之 ( 赍: ) K

175 堪

①(广东卷) 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 : ) ②(重庆卷) 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 : )③(海南 宁夏卷)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 )④(湖北卷) 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 : ) 176、坎

(2015浙江)坎而置之屋壁(坎: ) 177 可

(浙江卷)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可 : 178 克

①(江西卷) 吾不可就也( 克 : ) ②(重庆卷) 颜无子,不可葬(克 : ) 179 客

(山东卷) 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 : )

L

185 劳

(江西卷) 则劳以酒师食而慰遣之( 劳 : ) 186 勒

①(四川延考卷)可勒勋鼎彝,若何( 勒 : ) ②(重庆卷) 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 勒 : ) 187 了

(福建卷) 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了 : ) 188 累

①(天津卷) 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累 : ) ②(浙江卷) 居易累以忠鯁遭摈( 累 : ) ③(福建卷) 累旬日不见其颠际( 累 : ) 189 离

(湖北卷) 外被相籍之灾,内离牧坚之祸( 离 : ) 190 立

(江西卷) 贫者立券还之(立 : ) 191 利

(湖北卷) 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 : ) 192 敛

(陕西卷) 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 ) 193 两

(北京卷) 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 : ) 194 陵

(浙江卷) 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 陵 : ) 195 零

(湖南卷)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 : ) 196 令

(江西卷) 临少与胸皎俱有令名( 令 : ) 197 录

) (广东卷) 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 : ) 198 履

(福建卷) 履苍莽中( 履 : ) S

199 率

(江苏卷) 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 : )

4

205、敏

(全国一卷)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敏: )206、缪

(湖南卷)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缪: 207、谋

(天津卷)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 ) 208、牧

①(天津卷)有牧人御众之才(牧: )

②(2015湖南卷)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 ) 209、募

(全国一卷)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募: ) 210、慕

(辽宁卷)犹思慕不能进(慕: ) 211、目

(2015山东)敢问其目(目: ) N

212、乃

①(全国二卷)乃能屈志戎旅(乃: ) ②(北京卷)君乃舍之(乃: ) 213、挠

(全国一卷)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挠: ) 214、内

(四川卷)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 ) 215、能

①(山东卷)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 )

②(2015湖北卷)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 能: ) 216、匿

(全国二卷)季布匿濮阳周氏(匿: ) 217、年

(安徽卷)是岁,大有年(年: ) 218、诺

(全国三卷)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诺: P

219、僻

(江西卷)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 )

) )

220、迫

①(江苏卷)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 ) ②(天津卷)南迫洛阳(迫: ) Q

221、戚

(福建卷)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 ) 222期

① (湖南卷)期为君子之归(期: ) ② (山东卷)遂与大夫期十日(期: ) ③ (浙江卷)自恨期人之浅也(期: ) ④

(海南卷)与若期一月还之(期: ) ⑤(2015福建卷)会合不可以期( 期: ) 223、欺

(2015江苏)为人纯实不欺 (欺: ) 224、奇

①(广东卷)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 ②(山东卷)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 )225、祈

(全国一卷)祈天永命之要(祈: ) 226、乞

(全国大纲卷)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 ) 227、启

(海南宁夏卷)山涛领选,启武帝(启: ) 228、起

①(福建卷)起佐郡(起: ) ②以章献起于寒微(起: ) 229、器

(海南宁夏卷)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器: )230、迁

(全国四卷)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迁: 231、潜

(辽宁卷)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 ) 232、巧

(广东卷)造父巧于使马(巧: ) 233、且

(重庆卷)使者采木且及柳(且: ) 234、窃

(全国一卷)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窃:235、箧

(全国三卷)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箧: 236、穷

(福建卷)杳莫测其所穷(穷: ) 237、诎

(福建卷)士者诎乎不知己(诎: ) 238、屈

(浙江卷)尠有屈焉(屈: )

239趋

①(江苏卷)道济趋下阶(趋: ) ②(天津卷)庄子入殿门不趋(趋: ) 240、去

①(浙江卷)然去而不复念也(去: ) ②(福建卷)扶而去之(去: ) 241、趣

①(重庆卷)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 ) ②(陕西卷)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 ) ③ (湖北卷)昌宗从旁趣说(趣: )

242、券

(北京卷)积券如山(券: ) 243、阙

(新课标卷)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 ) R

) 244、然

(辽宁卷)再四皆不然(然: ) 245、染

(2015四川)夫工人之染 (染: ) 246、稔

(重庆卷)商稔公,知贼不敌(稔: ) 247、任

(四川卷)吾居长,当任罪(任: ) 248、容

①(重庆卷)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 ) ②(2015重庆)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 (容: ) 249、如

(江西卷)郑伯如晋(如: ) 250、辱

(浙江卷)而又辱之(辱: ) S

251、善

①(上海卷)上过其羊所,善之。(善: ) ②(广东卷)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 ) ④ 全国一卷)远与恢素善(善: )

252、赡

①(北京春考卷)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 ②(2015浙江)力不赡耳 ( 赡: ) 253、尚

) ①(辽宁卷)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尚: ②(全国一卷)远本倜傥,尚轻侠(尚: )

③(辽宁卷)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尚: 254、稍

(辽宁卷)后以军工,稍迁仪同三司(稍: )255、少

(重庆卷)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 )

5

256、绍

(湖南卷)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 ) 257、摄

(海南宁夏卷)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 ) 258、身

(辽宁卷)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 ) 259、哂

(全国卷)咸私哂其矫饰焉(哂: ) 260、申

(2015江苏) 要必申其意 (申: ) 261、审

(2015天津)如审有机关( 审: ) 262、升

(湖南卷)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 ) 263、省

①(四川延考卷)能省过否?不尔,且死(省: ) ②(江西卷)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 ) 264、胜

①(江西卷)民不胜其苦(胜: ) ②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 ) 265、失

①(全国一卷)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失: ) 266、时

(全国大纲卷)时其半度,可击也(时: ) 267、识

①(广东卷)识其父兄子弟咸在(识: )

②(北京卷)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 ) 268、食

(广东卷)奉糜食母,抱衾寝母(食: ) 269、示

①(安徽卷)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 ) 270、市

(北京卷)尽用市药(市: ) 271、式

(湖北卷)劝学兴行,为多士式(式: ) 272、视

) (全国一卷)视贫细如子弟(视: ) 273、是

(广东卷)是以舜无佚民(是: ) ) 274、适

①(山东卷)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 ) ②(福建卷)我安适归矣(适: )

③(湖北卷)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 ) 275、收

(广东卷)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 )

) )

都鄙有服篇二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高考)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

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④⑤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

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眼 鄙:边远的地方 .

(2)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3)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经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

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

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

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自己,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治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

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

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受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

碎羊骨尃 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 纵:放纵 B.哀矜百姓 矜:同情,怜悯 ..

C.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该:应该 D.不以世务婴心 婴:围绕,缠绕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 / 患于不均 B.将何所惧 / 凡所修造 ....

C.不得已而为之 / 任兴而作 D.探其精奥 / 及其成也 ....

(3)以上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孝文帝开明的一组是( )

①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②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

③直书时事,无讳国恶 ④才藻富赡,好为文章

⑤爱奇好士,情如饥渴 ⑥常服澣濯之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孝文帝性格宽厚仁慈,宽恕了烫伤他的手的侍者,在膳食中发现不洁之物也一笑了之,对在太后面前诬陷他的宦官也不予追究。

B.孝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治,对于祭祀一类的大事经常亲自到场;对于提交上来的公文事务,他多是亲自处理。

C.像历史上其他开明的封建帝王一样,孝文帝注意节俭,关心民生。他出巡时,尽量不去打扰当地的百姓,避免车驾损害庄稼。

D.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可谓学富五车;并且他擅长写各种文章,平时朝廷的各种诏书均是他亲笔写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热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

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邪?”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

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冀王出,率兵还.

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邪?”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責力 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槊,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

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

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腾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聊所为,乃知韩、..

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甲。谥曰“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 .

B.亲挟弓,令敬德执槊,略其垒 略:攻打 .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 班:排列 .

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乱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A 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敛资财以送其行 ..

C 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尉迟敬德“忠诚”或“勇武”的一组是( )

①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 ②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③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④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⑤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 ⑥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书剑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

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

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要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②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

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

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

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

③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①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

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④,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

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注]①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朱封:用红笔书写的封条。鐍(jué):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③蒲团:草垫子。趺(fū)坐:盘腿而坐。 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三十余 可:可以 B.停骑漫应曰 漫:随意 ..

C.比天晓,始苏 比:等到 D.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好:美丽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以康熙戊辰往济南吾须自往求之 ..

明灯蚀、手弓刀以待曙比东归,再往访之 ..

持朱封鐍山门而入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

山门砉然而辟吾当为一决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表现女主人公武功高强的一组是( )

①但宿西廨,无妨 ②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③吾当为一决

④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⑤殊无所苦 ⑥腰斩掷垣外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两段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征,塑造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飘逸不群的剑侠形象。

都鄙有服篇三
《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谛听 ( dì ) 颓圮(pǐ) 船舷(xián) 桀骜锋利(ào) ....

B. 浸渍(zì) 罪愆(qiān) 惺忪(xīnɡ) 长歌当哭(dànɡ) ....

C. 游说(shuō) 屏气(bǐnɡ) 溯流(sù) 含英咀(jǔ)华 ....

D. 祷告(dǎo) 彳亍(chì) 创伤(chuāng) 婆娑起舞(suō) ....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暗然至于泣下。

B.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D.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游轮很快消释在南海夜幕中。 ..

B.曾经,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

C.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退变为暴力行动。 ..

D.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盈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

事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目 ....

A.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

B.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能感觉到一点点极细致极柔软的触觉。

C.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小狗的摇头摆尾、连连作揖,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

D.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5. 下面是安庆大观亭的一幅对联的下联,它的上联已失散,请你为它找出上联。 上联是 ;下联是:过江多少六朝山。

A.洞庭西下八百里 B.碧天晴烟一径润

C.倚槛苍茫千古事 D.忠宣而后五百年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1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主观题4分)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

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

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

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

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

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

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

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6.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

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的局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

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与“全民学英语”热潮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

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D.当前全球“汉语热”正在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

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7. 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

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

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

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

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8. 汉语的尴尬处境的确令人忧心,你认为该如何解决“汉语危机”的问题?(60字以内)(4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夫人:丈夫的妻子 ..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

C.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

D.子产使都鄙有章 鄙:边远的地方。 .

10.下列八句话分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11.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听取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答: 。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

答: 。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答: 。

13.断句(3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也。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4.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15.名句填空(6分)

1、子曰:岁寒,————————。《论语》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3、故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4、————————,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5、于嗟鸠兮,————————!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氓》

6、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感 受 西 湖

很早,便在描绘西湖的诗文中沉醉,便想变作那风景中的一只鸟、一株树,静静地守望她。站在西湖边上,方觉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艳俗。因为这时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

天地何时孕育出这般奇美的景观呢?竟然把可以使人联想到的所有关于美的东西都汇聚到这里。这时我不得不叹服造化的神奇。远望湖面,会使你产生远甚于凝望情人的眼眸给内心带来的震撼。因为这绝不是一种平静的交流,不是在倾听情人内心的倾吐,而是在接受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那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播万物之上温暖心灵的阳光。

所以我也绝不敢去吻她,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我只能被她所降伏、所感召,然后,虔诚地膜拜。

人们早已把西湖比喻成天堂。于是便有无数灵魂纷纷在这里寻找精神家园。正如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顿湖,白居易苏东坡也曾有过西湖。当然,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白堤苏堤,也留下了“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一类的精神财富。这样,在山与水排列组合形成的令人惊叹的自然之上,西湖又多了一层文化的积淀。而且这种积淀一代代传下来,绵延不绝。西湖自然要感谢白居易们,因为正是他们,使西湖又多了一层骄傲,她有资本蔑视那些诸如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昙花般辉煌一时的文明了。

然而要知道,对于苏东坡与白乐天这等统领时代的巨擎,西湖又曾慷慨地赋予了他们多少艺术灵性啊。如今我也敢来造次,脸也不红就写起西湖来了。我知道以人类的胸怀,终究是无以包容西湖的深邃与博大的。自然的完美与伟大,正是人类的困顿与悲哀。白、苏两位巨匠如今也烟尘般消逝在历史深处,他们同西湖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热爱西湖的人们啊,你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西湖,漫步湖堤挥洒思绪而不被书本里的辞章牵走,要让西湖的波漾入你的心灵,融化它,然后带着已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离开。

(选自《祝勇作品集》)

16.第二段说“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从文中找出能概括“西湖品格”的词语。(4分)

17.第四段中说,“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从上下文看,“圣灵般的完美”指什么?为什么会对种美有一种“疏远感”?分别简要回答。(6分)

1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白居易、苏东坡与西湖的相互关系。(4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过去那些描绘西湖的诗文都是艳俗而有局限之作,没有表现出西湖的神奇完美和品格灵魂,所以不值得一提。

B.西湖有资本蔑视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这是因为前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而且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而后两者只有一时的辉煌。

都鄙有服篇四
高考真题1-437实词完整版》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

A

1.阿

(全国二卷)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译文: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

2.哀

(北京卷)师以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为„„悲伤)

译文: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因此留下眼泪。

3.爱

(广东卷)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现在相送,表明我不是有吝惜之意。

4.按

(四川卷)上官按之不得实。(按:查验)

译文:上司查验他却得不出实情。

B

5.拔

①(湖南卷)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超出)

译文:深深地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然脱俗。

②(全国卷)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6.罢

(辽宁卷)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

译文:便撤除了五千个镇守的兵士。

7.白

(全国卷)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禀告) 译文:桑怿禀告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查访不法之徒。”

8.败

(北京卷)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译文:有些事情是既难做成又相当容易毁坏的。

9.拜

①(重庆卷)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授予官职)

译文:朝廷特授他陕西行台中丞官职。

②(全国二卷)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译文: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③(广东卷)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译文:于是招来朱晖授予郎官。

10.薄

①(山东卷)遽薄京师(薄:迫近)

译文:很快逼近了京城。

②(江西卷)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迫近,引申为进攻) 译文: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

③(海南宁夏卷)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逼近)

译文: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 ④(湖南卷)被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译文:北边靠近大江,南边接近五岭。

11.报

(全国1卷)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译文:危素、张起岩一同推荐了他,没有得到答复。

12.暴

①(福建卷)子何绝我之暴也(暴:迅疾,突然)

译文: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②(全国二卷)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译文:安重荣出身行伍,突然富贵。

13.北

(全国卷)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译文:齐人追杀败逃的人。

14.笨

(湖南卷)子婿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译文:伍子胥不逃亡,就不能进入楚国国都郢城(为相)

15.比

①(江西卷)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比:并排)

译文: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②(2009天津)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

译文: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

16.俾

①(浙江卷)俾其守约束(俾:使)

译文: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

②(湖北卷)俾无有所与 (俾:使)

译文: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

17.鄙

①(四川卷)习举子业辄鄙之曰(鄙:轻视,看不起)

译文:学习举子业每每轻视它说„„

②(湖北卷)则相与笑之曰:鄙(鄙:见识浅薄)

译文: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

③(北京卷)若真鄙儒也(鄙:浅陋)

译文: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

④(江西卷)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译文:子产使得都城和边远的地方都有章法,上下的人都佩服。 ⑤(湖北卷)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边远的地方) 译文: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

18.敝

(天津卷)乃易其敝衣(敝:破旧)

译文:于是换掉她的旧衣服。

19.壁

(江苏卷)大战一日,兵拜,走入壁(壁:营垒)

译文: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

20.辩

(全国二卷)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有口才)

译文: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

21.宾

(辽宁卷)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译文:蛮夷不归顺,大概是由于对待他们失去节制。

22.濒

(山东卷)道人濒行(濒:临近)

译文:道人临近离去。

23.秉

(天津卷)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

译文:治理国家不失去权柄。

24.禀

(全国二卷)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性情)

译文:他性情孝顺,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

25.病

①(湖南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

译文:然而考亭先生(朱熹)却曾经批评他的诗文落于世俗。 ②(2009浙江)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译文: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

26.博

(重庆卷)乃以博财物耶(博:换取)

译文:竟然用它来换取财物。

27.布

(辽宁卷)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布施,施与)

译文:到郡后,他广施恩惠的教化。

28.部

(重庆卷)即代勤所部民兵昼夜行(部:统帅)

译文:就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

C

29.厕

(四川卷)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译文:怎能置身在诸位君子之间?

30.察

(北京卷)察其党与(察:仔细看)

译文:仔细看他们所结交的人。

31.倡

(湖南卷)讴癸倡,行者止观(倡:唱歌。讴癸是一歌手名) 译文:讴癸唱起歌来,走路的人停下来观看。

32.唱

(北京卷)上唱而民和(唱:倡导)

译文: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

33.彻

(陕西卷)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译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

34.陈

(湖南卷)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陈述)

译文:就像剖开肺肝来陈述文献典籍。

35.称

(山东卷)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译文:同样称道他们的长处而推荐他们任官。

36.诚

(福建卷)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诚:果真) 译文:你若果真是条好汉,就不能为使君出把力气吗?

37.城

(海南宁夏卷)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译文:开始兴建州城,城墙长十三里。

38.乘

①(海南宁夏卷)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重(乘:追逐) 译文:城里官兵大声叫喊追逐敌军,杀死和俘虏了很多敌人。 ②(全国卷)使老弱女子乘城(乘:防守)

译文:让老年的人、体弱的人和妇幼登城防守。

39.驰

(广东卷)元昊攻延州,武事久驰(驰:松懈)

译文: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

都鄙有服篇五
《文言实词推断》

都鄙有服篇六
《近五年高考语文(江西卷)_(试题+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付梓(zǐ) 炮烙(pào) 栉沐(zhì) 锱铢必较(zī)

B. 颔首(hàn) 亘古(gèn) 不恤(xù) 否极泰来(fǒu)

C. 歆羡(xīn) 下乘(chéng) 隽永(juàn) 咸与维新(yǔ)

D. 执拗(niù) 邂逅(xiè) 忐忑(tǎn) 便宜行事(b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

B. 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鹜远

C. 哂笑 自诩 告罄 倍道兼程

D. 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 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 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 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4、下列各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珠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 “防治手足口病的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 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本报热切期待您:(1)惠赐大作;(2)提供话题;(3)推荐作者;(4)提出批评建议。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C. 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 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白日梦”

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

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苹果薄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恩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家也是醒着做白日大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的。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

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

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有改动)

6、下列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

B. “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

C. 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

D. “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思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

7、下列对“前者是个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

B. 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

C. “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

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

B. “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 无法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 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管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劣: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B. 郑伯如晋 如:到……去。

C.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 子产使都鄙有意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10、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 ⑧② B. ⑥⑤ C. ①③ D. ⑦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四、(23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分)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大亦愈知治矣。(4分)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 ),其中元杂剧代表作《西厢记》的作者是 ( )。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 。(李密《陈情表》)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 ) 。(陶渊明《归园田居》)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闻备而生乡思之情的两句是:( ) ,( ) ?

(5)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荠麦的两句是:( ) , ( )?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

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6、“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5分)

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18、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 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 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 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六、(9分)20、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续)(4分)

山上有了小层,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21、用“……使……”这句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5分)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籍。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②题目自拟。③所有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2008年高考语文(江西卷)——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与教材结合紧密,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关字词。A炮烙(pào),读páo;B否极泰来(fǒu),读pǐ,意思是坏运气;C咸与维新(yǔ),读yù 。另外便宜行事学生容易误读,意思是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2、【答案】C 【解析】A“诀巧”应为“诀窍”。B“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 “鹜”指野鸭,“骛”有追求的意思。D“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 篑”指篮子,从竹旁。

3、【答案】A 【解析】 ①中应选“年轻”。“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②中应选“以至”。“以至”可以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也可以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而“以致”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己表示很得意,所以应选A。

4、【答案】B 【解析】B 项分号用得正确,这是全句中最大的停顿,而前后又是并列关系。A错,括号应移至破烂不堪后,因为“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属于注释“破烂不堪”,是具有补充性质的说明。C错,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后都是省领导说的话,说话人在中间。D错,错用顿号,混淆了大小并列的界限。“持有毒品”和“大麻等植物”后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5、【答案】A 【解析】B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C “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D错,“具有”后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等词语。

6、【答案】D。 【解析】A“都是”错,原文中是“往往”。B“只用于”错,太绝对了。C“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错,原文中无此意思,属无中生有。

7、【答案】A。 【解析】关键是确定“前者”和“后者”的指代意义。

8、【答案】B。 【解析】“„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弃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权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们是不能挽救的呀;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知道行不行(意思是不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尹何)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对他有利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处理政事,(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害肯定很多。您爱护一个人,却不过是伤害他罢了,难道还有谁敢向您企求爱护呢?您有漂亮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替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处理政事,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真的这么做,一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执掌晋国国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寄递书信给子西(注: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在晋国执政,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很困惑。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就像承载德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边邑(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田中有疆界和水沟,庐舍和耕地按户口有一定的安排。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结交他;对骄纵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储藏(指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按户口征收田税。谁要杀死子产,我就帮助他。”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土田,子产使之增产。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呢?”

都鄙有服篇七
《最全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开卷笔试资料》

中 国 法 律 思 想 史

(笔记)

第一编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形成于夏代,极盛于商代,动摇于西周。

夏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有夏服天命”,夏启讨伐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商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奴隶主是上帝的子孙,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违抗王命等于违抗神命,就要受到“天罚”。

西周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对“天命”说作了修正,“昊天有成命,二后而受之”,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命并不是固定的,只属于有德之人。

一、夏代的神权法思想

1、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

2、产生的根源:是由自然宗教迷信思想发展而来的。

A、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人们无法控制自然力量。认为周围世界存在着一种支配人类和自然的超人类、超自然的力量。此是只是一种自然宗教,不具有阶级压迫社会属性。

B、进入阶级社会后,当人们不理解其社会根源时,便产生祸福命运由神操纵的观念;而统治阶级都极力扶持和利用宗教来麻痹人们的反抗的斗争意志。

二、神权法思想在商代的发展

1、“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2、奴隶主宣称其祖先是至上神??“上帝”或“帝”的子孙。

3、利用“占卜”或“卜筮”,以“敬鬼神”而使民“畏法令”。

神权法思想的表现:

夏:夏禹 “有夏服天命”,夏启讨伐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三、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1、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由“天命”转向周公提出“以德配天”说:天命是有的,但并非固定不变,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1)至高无上的上帝??“天”;

(2)“惟命不于常”(天不是固定不变的),“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其目的在于论证周灭商的合理性。

2、“以德配天”说的意义:其目的在于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

(1)意味着神权的动摇。神权加民心才能维护其统治。也主张“天罚”论。

(2)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的力量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 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思想与“明德慎罚”思想

一、西周的宗法制

1、宗法的概念:宗法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它源于氏族社会末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

2、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他是宗法等级的一项核心内容。

夏朝: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

商朝末年: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

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宗法制。

3、分封制:宗法制与分封制是紧密结合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的目的:不分散特权,维系内部秩序,以加强对平民的统治。

4、世卿世禄制:贵族的特权和身份世袭,后来不仅周王、诸侯、大夫是世袭的,而且卿也成为世袭的,因此形成“世卿世禄”制。

二、以“亲亲”、“尊尊”为原则的礼治思想

1、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仪。

可见,“礼”是调整政治、军事、法律、教育、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其中许多规定是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执行的,具有法律效力。它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起着“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重大作用。《礼记?曲礼上》对此有全面的论述。(礼的性质)

2、礼治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其实质是维护和巩固王权、族权的宗法等级制度。

亲亲:必须亲爱自已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所以周公把“不孝不友”视为“元恶大憝”,要“刑兹无赦”。

尊尊:奴隶和平民要服从奴隶主,下级贵族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要服从天子,不许犯上。

3、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礼不下庶人: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奴隶主贵族按礼的规定享受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行享受。

(2)刑不上大夫: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是不指向奴隶主贵族的。

(3)礼与刑虽在适用对象上不同,但该原则是相对的。礼与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服从,当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整个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如犯上作乱、放弑其君、不孝不友、贼杀其亲等也要处以刑罚,但是也常常享受特殊照顾。

4、礼治的意义

(1)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2)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也起到了安邦定国的政治秩序作用。

(3)是西周立法和司法的指导原则。

☆5、对后世的影响:周礼对后世儒家思想和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很大。

(1)先秦儒家学派继承和改造了周礼。

(2)汉代中期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3)周礼的精髓随着儒家学说的传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渗透到包括意识形态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4)在法律领域更是“纳礼入律”,形成了以礼为指导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

(5)其负面影响至今未消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三、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

1、“明德慎罚”的提出背景:夏商开始都是“受天命,惟有历年”,后来因为“不敬厥德”而灭亡。故吸取了商亡的教训,一味“重刑辟”反而会加剧人民的反抗。为悲剧不重演,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说。

2、要德刑并用:主张明德,自我克制,实行德治;同时主张慎刑,不可滥杀无辜。 (明德的内容:(1)统治者要勤政修德,严于律已,力戒荒淫;(2)要惠民、裕民);

3、区别对待,罪止一身,即周公“慎罚”的主要内容:

(1)眚与非眚,惯犯与偶犯:从重和从轻处罚。

(2)反对族连,主张罪止一身。

(3)反对乱杀无罪,杀无辜。

(4)刑罚适中。

4、严刑:主张对不忠、不孝不友、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等“刑兹无赦”。

5、意义:(1)虽然只是适应当初政治形势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2)但是,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二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是我国古代大变革时代:

1、经济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得生产力提高,随后出现了私田,产生了地主阶级,奴隶成为农民阶级。

2、政治原因:地主阶级夺得政权。

3、思想原因:“百家争鸣”。有儒、墨、道、法等学派,其中以儒、法家的影响最大。 总之,从制度上讲,是由礼制到法制,从政治法律思想上讲是由礼治到法治的变革。

第三章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革新思想的主要代表:

①奴隶主贵族的开明之士:管仲

②从旧贵族转为新的封建贵族:子产

③新兴的地主阶级:邓析

一、管仲的改良旧礼和以法统政思想

简述:(1)、管仲系齐国之相,其思想为儒、法、道家所尊崇。(2)、管仲的法律思想: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以法统政、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3)、其事迹及言论记录在:《左传》、《国语》、《管子》、《史记》中。

1、“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

(1)继承:推崇周礼的宗法等级原则,但突出周礼的强制作用而不是教化作用。“饰四维”和“张四维”即整顿礼、义、廉、耻,推行礼、义、廉、耻。

(2)对传统法进行改造:

A、打着“尊王”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B、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用礼来教导民众,同时用削夺封邑的方法打击分封制贵族,加强诸侯的权势;

C、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主张任用贤能;

D、打破了“刑不可知论”,主张公布法令,要求重视法令的作用。

2、“作内政而寄军令”??管仲法律思想的主张表现。 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结合起来,以加强君权。治国的总方针。

(1)“四民分居定业”:严格四民(士、农、工、商)之间的界限,反对混合杂居,各自有其固定的职业,且世代相袭。

(2)实行“三国五鄙”制:将“国”分成三个区域,把“鄙”分成五个区域,让四民分别居住,不准随便迁移。对传统的分封采邑制进行改造,建立了具有封建性质的军事编制与行政管辖。

(3)基本特征:寓兵于农,将军事编制与行政管辖结合起来,“以威治民”,用行政权力和法律强制手段迫使民众就范。

3、“令顺民心”,“与民分货”??管仲在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

在立法方面,强调必须适应民众争财好利的习性进行立法,以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济关系:

(1)立法必须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为原则。认为物质利益是人们遵守礼义法度的前提,提出了“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

(2)以重商主义为特征的立思想,即在加强官商商业、手工业的同时,又重视农业(主张“均地分力”, “与民分货”,“相地而衰征”),抑制富商。

二、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

既遵守礼义,又削弱礼治思想;

既强调法合礼义又公布法令进行立法改革;

既强调“宽”是司法的最好方法又主张从现实出发必须以“猛”为主。

1、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礼的变化最早表现是:

A、晋国的女叔齐明确地区分礼与仪:“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B、郑国子产强调礼是人们的行为规则:指出礼与仪不仅有本质区别,是最高的自然法则,且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行为规范。“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

2、改革内政,创立新制

以礼治国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五项“国之大节”:“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这是其治国的根本原则,其目的是确立和维护封建的集权和等级制度。

(1)其也是从行政编制与土地制度着手改革的:“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人人之忠俭者,从而有之,泰侈者因而毙之。”区分国都和农村,建立上下等级秩序,划分田界,确定土地私有,编制居民基层组织。

(2) 设“丘赋”;

(3)B.C.536年,“铸刑书”,公布刑法;

(4)“择能而使”的用人原则;

(5)自由经商和“市不豫价”。

3、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1)“铸刑书”是指BC536年,子产将刑法铸造在金属器物上,予以公布。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的先例,也是世界历史上首创。

(2)争议:

保守派认为,刑法的公布违背了“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传统。

子产认为,公布刑法为是为了巩固行政土地赋税方面的改革成果,是为了郑国的富强,其并没有违背礼的原则,而是对传统的礼治的改良。

(3)意义:

A、冲破了秘密刑法(“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民知有辟,则不忌上”)成文法的“合礼合法”(这是晋国名臣叔向责难的主要依据),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河,标志着罪刑擅断思想的动摇和法治思想的出现。子产的贡献即在于将礼刑相分走向礼刑统一。

B、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地作用,为后来法家“一断于法”的理论创造了前提。(法家的先驱人物)

4、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

子产将礼与法、德与刑统一起来,认为法令、刑罚也是礼的一部分。他的刑法思想传承了“明德慎罚”,又有自己的独创,具有过渡性特征。

(1)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

A、在统治方式上,主张“德政”。德指道德教化和宽惠爱民。强调立法要体现德政:发命要衷,出令要信。德在实践中表现为“宽”:首先保障显贵望族;放宽对言论的控制。

B、刑在实践中表现为“猛”,即立法严格,执法来历。

可见,对德刑关系的处理表现为宽猛结合,以猛为主。

(2)罪刑相当与以情断狱。

A、定罪量刑必须以公布的礼、法作为标准,使罪名与刑罚相当。

B、也主张根据礼义原则加以权衡,不要拘泥于刑法条文。

三、邓析的“不是礼义”思想

简述:其著作早已失传,今本《邓析子》是假书。其人事在《吕氏春秋》、《荀子》等书中略在记载。其不谈天命,抵制旧礼,反对改良,制定竹刑,表现出法治思想的明显倾向,系战国法家学派的先驱人物。

其哲学逻辑思想很丰富,☆被誉为先秦名辨思潮的创始人。对待“先王”和“礼义”的态度是邓析与子产在思想上的主要分歧。“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

1、法律主张:

(1)、邓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不仅反对周礼的宗法等级原则,而且对子产的改良周礼也极不满,主张彻底否定周礼、实行法治革新。

(2)、坚决主张刑法改革,自定“竹刑”以对抗礼治的“刑书”。以讼师身份助民众打官司,否定旧的定罪量刑原则。

(3)、对“先王之礼”的否定和批判。认为“先王”和“礼义”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也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先王的礼义法令是可以批判和否定的,从现实出发制定新法是必然的、正当的。

(4)、“不法(效法)先王,不是(不承认)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2、辨析法律概念,私自制定“竹刑”。

成文法的公布,为人们研习法律提供了前提,民间开始出现研究法律的现象和讼师(邓析是代表)。

“竹刑”,邓析私自编定的一部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刑法,因其写上竹简上,所以称“竹刑”。

第四章 儒家的法律思想

一、儒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概述

1、儒家学派:先秦儒家是一个宗师孔子、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

(1)春秋末期的孔子(创始人)

(2)战国中期的孟子

(3)战国后期的荀子

2、儒家代表人物思想差异的原因:

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分崩离析封建制兴起时期。当时已“礼坏乐崩”,但孔子仍然主张维护礼治,因而比较保守。但其也认识到时代朝流的不可抗拒,要求改革礼,经缓和矛盾,故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主张。

孟子:处于战国中期,新兴的封建制已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他能适应时代变化,提出了仁政学说。但他代表着由奴隶主转化为封建贵族的利益,故其思想体系中存在着新旧矛盾。

荀子:处于战国末期,正是由诸侯称雄的封建国家走向专制主义的国家的前夜。儒家的德治仁政的主张显得“迂阔”,而法家“以法治国”学说在各国变法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功效。于是其抛弃儒家中的一些不适宜的思想,批判地吸收各家的精华,特别是把法家“法治”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了一套“隆礼”又重法的治国理论。☆他是以儒为主,使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

3、法律思想:

(1)仁学与仁政学

孔子:“仁者,爱人”,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 孟子:性本善,故王道仁政。

荀子:以仁义为主,以兵威为辅。

(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维护君权说)

孔子:主张遵循“君君、臣臣”;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暴君放伐”

荀子:主张建立“尊无上”、“势至重”的君主集权制度,但反对君主独裁,权力应由宰相行使。

都鄙有服篇八
《文言文-实词推断》

都鄙有服篇九
《实词推断》

都鄙有服篇十
《高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

高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

一、课堂练习

翻译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1、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愿无伐善,无施劳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二、高考真题

(一)2009年高考真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臵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4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二)2008年高考真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分) 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道德感想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