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风寒感冒 背 痛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3    阅读:

风寒感冒 背 痛篇一
《民间刮背术治疗风寒感冒寒湿、血瘀腰痛证的分析》

风寒感冒 背 痛篇二
《走罐加放血治疗风寒感冒头背痛58例》

风寒感冒 背 痛篇三
《风寒感冒简单诊断及用药》

风寒感冒是感冒的一种类型。病因病机与感冒(伤风)相似,但患者症状体征多表现为寒重热轻。常见于感冒初期,或素体寒虚之人。主症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特征,兼有头身疼痛等。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消咳喘、解肌宁嗽丸、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后脑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诊断编辑1.根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风的经过。2.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病程3~7天,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3.典型的肺卫症状,初起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语声重浊或声嘶,恶风,恶寒,头痛等。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4.四季皆有,以冬春季为多见风热感冒可用成药银翘解毒片(丸)、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等。辨证施治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主方:荆防败毒散。方药:荆芥、防风、柴胡、薄荷、羌活、独活、、川芎、枳壳、前胡、桔梗、茯苓、甘草。本方以荆芥、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羌活、独活散寒除湿,为治肢体疼痛之要药;川芎活血散风止头痛;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茯苓、甘草化痰和中。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头痛加白芷,项背强痛加葛根;风寒夹湿,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风寒兼气滞,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加减;表寒兼里热,又称“寒包火”,发热恶寒,鼻塞声重,周身酸痛,无汗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或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解表清里,用双解汤加减。风寒感冒还可用成药,如:午时茶、通宣理肺丸等,轻证亦可用生姜,红糖适量,煎水服用。感冒冲剂热水泡脚以解表,去药店买点苏叶,很便宜的,冲开水喝。可以保证,如果感冒开始2天内,一次就可以解决

风寒感冒 背 痛篇四
《风寒感冒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穴位按摩、及食疗法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 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风寒感冒按摩穴位

治则:疏风散寒、解表宣肺

取穴:风府、风池、大椎、风门、太阳

操法:医者先用砭椎或砭板角推患者风府36次,接着按压揉大椎穴和风门穴36次,然后用砭板角按揉太阳穴、,风池穴各36次。

取穴方法:

风府:

定位在颈后部,督脉上自头发边缘正中向上,用拇指比一横指处取穴,在枕骨下陷中。

风池:

定位在颈后部,足少阳胆经上,与风府穴相平,自风府穴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指凹陷处取穴。治疗感冒、偏头痛。

大椎:

正坐低头,在督脉上,颈后部隆起最高处且能屈伸转动的为第7颈椎棘突,在其下方凹陷处取穴。

风门:

定位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于第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比二横处取穴。

太阳:

属经外奇穴,在颞部,自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向外侧,用拇指比一横指凹陷处取穴。

风寒感冒食疗:

【姜丝萝卜汤】

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臵,稍煮1~2分钟即可。功效:祛风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葱白2根,豆豉10克。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功效:解表散寒。用法: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制法: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功效:发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生姜10克,红糖15克。制法: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功效:疏散风寒,和胃健中。用法: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鸡蛋1个,苍耳子6克。制法: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功效:散风止痛。用法: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生物制品食疗

锌元素能促进人体胸腺的发育,从而保证胸腺能正常分泌T淋巴细胞,提高体液免疫的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硒元素能刺激抗体的生成,从而也能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感冒的自然健康疗法 (2009/04/14 14:47)

感冒是西医讲的病毒、细菌致病,还是中医说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邪气侵犯人体而致病。感冒说明你体质下降,身体亏虚出现问题,只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身体尽快恢复正常,才是治感冒的关键。

感冒可分为风寒、风热、暑热几种。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苔薄白。风寒感冒主要敲肺经和大肠经,敲手臂阴面和阳面靠拇指的那两条线,头痛发烧还可按压脑后胆经风池穴各3~5分钟。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风热感冒症状是:发热重、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

1、感冒按揉穴位选择:

迎香穴(大肠经):嗓子哑、咽喉肿痛、过敏性鼻炎,治疗感冒、鼻塞、流涕的特效穴。

合谷穴(大肠经):嗓子哑、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预防和治疗感冒有特效。

风池穴(胆经):头痛、眩晕,治疗感冒有特效。

风府穴(督脉):外感风寒、头痛、头重。中医说:“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迟泽穴(肺经):治热性咳嗽、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有特效。

孔最穴(肺经):对感冒引起的咽喉痛有特效。

列缺穴(肺经):风寒鼻塞、流涕感冒。

少商穴(肺经):专治咽喉肿痛有特效。

阳池穴(三焦经):感冒。

外关穴(三焦经):外感风寒或风热。

支沟穴(三焦经):化解风寒。

翳风穴(三焦经):风寒感冒、鼻塞、头痛、头昏。

太冲穴(肝经):发烧上火、身体虚寒、咳喘感冒、各种炎症。

晴明穴(膀胱经):风寒、打嗝。

(经络穴位:疗法专著《亚健康人群健康五大里程碑》P130~P181)

2、感冒饮食调理:

中医对风寒感冒主要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来治疗。民间治疗风寒感冒趁热喝碗姜汤,加衣盖被出一身汗,转天病就好了。

●大蒜蒸水:大蒜7~8瓣、拍碎、半碗水、加盖、锅蒸、趁热一次喝完,一日2~3次,治疗风寒感冒、哮喘。每天喝几大怀温开水,是治感冒排毒的最有效方法。

●生姜煮水:生姜3~4片+红糖煮水,一日喝2~3次,治疗受凉感冒。 ●生姜大蒜煮水:生姜3~4片+大蒜7~8瓣+红糖煮水,一日喝2~3次,治疗感冒伴咳嗽。

风寒感冒 背 痛篇五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

患者:石某。性别: 男。年龄:63岁。藉贯:贵州省松桃县。 职业:农民。就诊时间:2011年12月28日3时。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主诉:恶风寒、发热、无汗,项背强痛、头身疼痛、口燥咽干、咳嗽咳痰一天。 病史:由于昨日著衣单薄,昨晚半夜开始出现恶寒、发热、口舌干燥。咳嗽、咯白色痰。今日一天未见转,故来就诊。

望诊;神志清楚、精神稍差,皮肤弹性良好。咯白色痰液,质浓稠。舌质淡红,苔薄白。 闻诊:咳嗽;无哮喘。

切诊:脉浮。

其他检查:体温:38度。 血压:140:80mmHg。

诊断:风寒表实证。

处理:葛根汤加减

处方: 葛根10克 桂枝9克 麻黄8克 白芍8克 紫菀7克 杏仁7克 桔梗7克 甘草6克。

医嘱:忌食生冷油腻。

治疗结果:患者服用上述汤药半小时后,感身体微热,微有汗出,恶寒症状得到改善。2小时后感到精神清爽。复测体温,已降至36.5度。

第二日痊愈。

总结:此乃太阳经病。寒邪客于表,阻碍卫阳的温熙,故恶寒。《伤寒论》云:“太阳病,或未发热,或已发热,必恶寒”。无汗,是由于寒邪客于肌表,使腠里闭塞。寒邪客于表,机体正气抗邪于外,正邪交争,故发热。寒邪阻碍经络,使机体津液运行受阻,口舌失去津液濡润,故口燥咽干。感受寒邪,使肺气失宣,故咳嗽咳痰。对于此证,宜解表散寒、舒通经络、止咳化痰。方中葛根疏通经络,解肌、生津升阳,又为“项背先锋”。麻黄解表发汗,宣利肺气。桂枝解肌散寒,温经通阳。白芍资生营阴,缓急止痛。紫菀为镇咳猛将,能治诸般咳嗽。杏仁降肺止咳。桔梗祛痰开音,稀释痰液,有利痰液咯出。甘草调和诸药。此方是原方的灵活变化而来,根据具体病症进行加减,全面兼顾,故能获良效。

风寒感冒 背 痛篇六
《艾灸疗法治风寒感冒》

冬季气温寒凉,很容易感冒,与夏季热伤风不同,秋冬季多为风寒型,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这时及早治疗,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用艾条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治风寒感冒的最好办法是从本而治,从因而治,而不是对症治疗。也就是说,治疗要点一是要恢复卫气的卫外功能,二是要祛散寒气。因为艾灸有着天然的温阳实卫、祛风散寒、避秽解毒的功效,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具体取穴如下:

●大椎穴:大椎穴在后中线上,第七颈

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发热,感冒,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精神分裂症,癫痫,及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等。灸之可以增强卫气的功能,疏风散寒,解表退热。

●合谷穴:就是我们俗称的虎口。合谷

穴有开通的作用,可以治疗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头痛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耳鸣耳聋、疔疮、经闭、瘾疹等许多疾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注意,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

●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

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

圜<<<中华养生保健2009年1期1月1日出版

万方数据

风池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灸之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

・风府穴: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

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中风,癞狂,痴呆,咽喉肿痛,失音。灸之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

【操作要点】

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项】

●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风寒感冒初起,若能及时灸之,则片刻阳气蒸腾、卫气运转,寒气立时消散,病即愈。病程中灸之,能迅速解除恶寒、鼻塞、清涕、头痛等症状。但如果感冒日久,出现喉咙干痛、鼻流黄脓涕、怕热、口渴等症状时就不要灸了,应该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地址:4640:)0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

责编:张宝盈zbangby98@sina.COrn

艾灸疗法治风寒感冒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王延群

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464000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ZHONGHUA YANGSHENG BAOJIAN2009,""(1)0次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0年6月8日

风寒感冒 背 痛篇七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辨别》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辨别! (2012-01-28 12:24:08)转载▼标签: 包饺子年夜饭除夕恭喜发财春晚火车票健康 分类: 中医基本常识 说起感冒,其来源的故事已经被人们遗忘,这些故事是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之一,不应该被遗忘。 “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 ‘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这就是感冒一词的由来,从官场开始传入千家万户,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冒疾病。感冒又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群里妈妈们经常讨论宝宝感冒后如何辨别中医的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混乱不清,摸不着头脑,因此想着凭自己一点经验,在此唠叨两句,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风寒与风热,都会导致感冒。简单的说,因寒导致身体表面阴阳紊乱的,称之为风寒感

冒。反之称之为风热感冒。寒邪导致的是表面阳紊乱,热邪导致表面阴紊乱。两者都使得体表紊乱,而不是内部。这点要明确。因此在治疗上感冒时使用的药物以表药为主,慎重使用里药。(表药是中药里针对病毒在体表范围的药物,里药是针对病毒在体内的药物)风寒感冒首先会侵犯我们的足太阳膀胱经,引起经络不通畅,产生感冒病症,多见头疼(表现为紧痛),脖子硬(或者是落枕),背不舒服,腰酸累,手脚凉,怕冷等症!风热感冒首先侵犯我们的手太阴肺经,肺主皮毛,使得皮毛毛孔开合无度,产生感冒,多见头胀痛(有时拌有沉重感),身累困倦,有气无力,微怕风,身体略感觉有热(体温正常)等症!有时候风寒与风热表现的不很明显,病人对自己的病痛不知道是那种感觉,例如头痛,不知道是胀痛还是别样痛,因此判断上需要多方面去了解!打喷嚏风寒感冒时,喷嚏不频繁,遇冷就打喷嚏,可连续几个喷嚏,多数会伴有清鼻涕出现。风热感冒时,喷嚏出现连续不断的现象或者偶尔打一两个喷嚏,遇冷遇热都会出现。伴有浓鼻涕或无鼻涕。流鼻涕风寒感冒时,流清鼻涕,鼻涕如水般清晰略带粘稠,如果是一点都不稠的并且不停的流出来的,那是热逼迫肺液而出,过两天就变黄,这种情况多数是带有病毒的。如果是清晰带点绿说明有风。风热感冒时,流浓鼻涕,颜色可以是白色或者黄色,白色是热还不是很重,黄色代表热比较重,如果是流绿鼻涕说明热在肝里,白鼻涕热在肺里,黄鼻涕热在胃里。 面色风寒感冒:面色带白,带暗,带灰,带青。风热感冒:面色带红,带黄。舌苔风寒感冒:薄白苔,苔面湿润,舌体的颜色淡红或暗灰这是薄白苔。风热感冒:薄黄苔或白厚苔,苔面干,带草莓点,舌体颜色红。这是薄黄苔,微黄。身体感觉风寒感冒:身体感觉怕冷,有点紧张感觉,喜欢缩脖子,缩手,遇暖和时舒服些,不容易口干,不爱喝水。风热感冒:身体不怕冷,有点怕风或者没什么感觉,遇热时感冒症状加重,容易感觉口干,喜欢喝水或者想吃水果饮料等大小便风寒感冒:小便清长,喝水多些就尿,常要小便。大便正常或者微烂风热感冒:小便黄或者不黄,小便次数少,喝水多也不爱小便。大便少或者正常,或者干,或者没便意。脉搏风寒感冒:浮紧风热感冒:浮数通过以上那

些辨证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对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有个基本的辨别方法。在中医学术界里有这样一个观点:感冒无风寒风热之分,风热是寒邪入里化热而成。这个观点来源于现代伤寒派。伤寒派以医圣张仲景的观点为主,擅长使用伤寒论里的经方,在伤寒论里,感冒也就是外感,先由寒邪入侵足太阳膀胱经,顺着经络进入体内。当寒邪入里时就会化热,出现小便黄,口干,舌苔黄,鼻涕黄等热症。此时用药使用清热药,如石膏(白虎汤里主要药物)有时还用到大黄,来通腑气,使得热邪从大便排出。因持寒邪为众病之始,热是寒邪变化而来的观点,所以当感冒时出现一些热症,仍然会以祛寒药来治疗。而温病派的观点是感冒除了风寒也有风热之因。温病派的起源是在伤寒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应该说是中医发展史上的进步,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是从一到二的过程,温病的出现弥补了伤寒不足,完善了中医学。有阴必有阳,寒邪属阴,热邪属阳,寒能伤表导致感冒,热也能伤表导致感冒。寒邪伤表之阳,热邪伤表之阴,病症表现上就会有所不同,完全照搬书本所学是分不清寒与热的,通过细心学习就能发现其中奥妙,一味偏颇驱寒与一味偏颇清热一样是不完善的。在临床治疗中寒热经常混合出现,仅持单一寒或热观点的就会迷失方向错误将寒当作热或者热当作寒。寒与热有轻重之分,轻者微用清热药或者驱寒药就能见效,重者初起用药有反而加重病情之象,好比一堆烈火只用少量水去扑灭,非但不会减轻火势反而使得火势增加。反之寒邪轻的,使用重的驱寒药就会导致病邪反变他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犯这样一些错误,例如:在治疗风寒感冒时,生姜是最常用到的药物,很多朋友在感冒初期都会煮生姜红糖水来驱寒,然而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使用后上火或者第一天用很好,第二天出现咳嗽、发烧、扁桃体发炎等等,判断上是风寒感冒,但是用了却没效,其原因是:生姜属于里药,红糖也是入血分的,不属于表药,生姜的特点是温中散寒止呕。而感冒初期是表面问题不是里面问题,因此经常出现用此方法后导致分不清到底是寒或是热。当出现感冒时该如何用药呢?风寒感冒:以生姜为例,在使用生姜祛寒时用量要少,这样不容易紊乱体内环境使得身体上火,又能起到祛寒的效果。《圆运动》里提出生姜外感用之,有伤肺之害,就是担心生姜使用过度,反而刑伤肺,同为此理。因此导致在使用生姜驱寒时容易引发咳嗽。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生姜

时,要很轻微的,薄薄的一片,略有姜味,取其辛散,不必加糖,可以与稀饭一起服用效果更好。有时使用葱或紫苏叶比姜更好!风热感冒:以芦根为例,芦根甘凉,清热透表。芦根一抓,大约15克,2碗水煮开闻到芦根的清香味即可,趁热少量多次服用。然药房中清热解表药多数用量过大,导致药过病所,服用后引起脾胃消化不好,感冒病邪趁虚潜伏,病情缠绵,就会被误认为是寒感,又改投热药驱寒。总结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都会在对病情寒热辨别上造成困扰1、过于相信偏方,说好就用,没有主见,感冒本为轻症,合理锻炼就能驱除病邪,乱用药物反致病情复杂。2、中医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擅改医生处方,碰巧改对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经常修改,以致复诊时给医生带来困扰。3、描述病情不准确,不能客观描述,带有个人观点,例如:饮食如何?答:还可以。这就是自我的认识错误导致的,对于医院的医生来说在紧凑的看诊时间里不会再详细询问,就会遗漏判断疾病的某些重要因素。4、不懂的如何帮助医生收集病情,对中医需要的资料没有了解,误以为中医把个脉看个相什么的就能知道病情的问题所在,因此在看病时一问三不知,医生也只能投石问路,探查病情虚实。5、感冒护理很重要,是七分治三分养的关键,在护理上通常有各种理由没法执行医嘱,病情拖延滋生他病。6、生病时,乱了分寸,尤其是妈妈们,心态急乱不经意间夸大了病情,导致医生对病情轻重判断错误。

风寒感冒 背 痛篇八
《风寒感冒症状》

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咳嗽、全身酸楚等症。多见舌热薄白而润,脉浮或脉紧。

风寒感冒用感冒清热颗粒“说明书”: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流清涕、咳嗽口干而渴。

风热感冒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而渴、舌红苔薄黄、咯痰黄稠、鼻塞浊涕、咽喉红肿疼痛、脉浮数。

风热感冒用双黄连加羚羊清肺丸“双黄连说明书”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暑湿感冒用雚香正气软胶囊“说明书”: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感冒,症见头疼昏重、胸腹疼闷、朜腹胀满、呕吐泄泻。

感冒多为风热症占百分之六十。

补肺养肺处方:百合、银耳、山药适量、大枣5枚。炖煑后撤入核桃碎。

风寒感冒;头痛不出汗白痰身疼、冬季风寒多,吃感冒冲剂,生姜十红糖煎水喝,出点汗就可以了。萝卜十生姜十葱白根煎汤或粥。咳嗽用白萝卜、川贝、白糖煎汤。

风热以热为主、发烧、低烧、出汗或稍出汗、嗓子痛、黄痰。

治疗风咳的处方:荆芥6、紫菀6、陈皮6、甘草6、冰糖适量。代茶饮。

青光眼有三种丨、荮物治疗,2、激光,3、手术。

早期病人把眼压控制好做到1、按时服药,2、易激动、有小心眼、特别爱生气、家属不同去见交。2、眼睛最重要,4、一定要复查、慢性病永远跟着你。

手术只控制眼压,不能喝大量水,要多次少量喝。

青光眼药善:羊肝一养肝明目,胡萝卜一维生素一,芹菜一调血压眼压。

青光眼要控制食油量,

味精摄入过多对人体的影响:1、出现神经系统问题,2、导致高血压、肾病,3、限制微量元素的利用。

满足膳食纤维推荐量的食谱:粗粮50一100克、绿叶蔬菜400一500克、水果150一200克、豆类及其制品50一100克。

健脾祛湿补肾、症状有下肢肿痛、湿疹、脚气都属湿。黄柏、苍术“二妙丸”、引子用生姜汤饮,十川膝“三妙丸”、活血化瘀、疼痛、用生姜盐汤饮服。十薏苡仁、怀牛滕“四妙丸”用于健脾祛湿补肾。中成药买四妙丸最好。也用于湿疹、瘙痒、红肿疼痛。如症状单一、皮肤瘙痒、红肿、脚气加上下肢疼痛可用三妙丸“不能長期服用”

舌诊:舌偏红、便干属阴虚体质,舌淡、舌腻、属脾虚湿体质,便成形肢体沉重、吃点山药粥、薏仁粥、莲子粥。舌体大、舌有齿、眼有浮肿怕冷属阳气不足、脾阳虚。服理中丸“干姜、人参、甘草、白术”只对脾阳虚有效。

阴肾虚服六味地黄丸。

脾阳虚表现;食欲不振、舌苔水滑、四肢不湿、大便稀溏、四肢浮肿、舌苔胖嫩、胃痛而喜湿、腹胀等。脾阳虚的危害;尿毒症、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腹水肾炎性水肿等。

脾肾阳虚表现:五更泄泻、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形寒肢冷、面色苍白、面目体肢浮肿、舌苔胖、舌苔滑。服附子理中丸。

病从脾胃生,痰邪:分泌物太多引起痰湿。痰是气管分泌物、肺、脾、肾功能减退也引起痰湿。八大细节看体内是否有痰邪:1、眼眶“浮肿”,2、肌肉“松驰”,3手足“肿、压有坑、变粗”,4、情绪“很难控制”,5、舌头“胖大厚膩”,6、涶液“多”,7、睡眠“失眠”,

8、后背“背寒冷如掌大”。属阳气不通。

二陈丸:陈皮,作用化痰、健脾理气和胃。

半夏,作用爆湿化痰,降热止呕。 药引子用生姜7片袅梅1个煎水。

寒痰表现:怕冷、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而稀、舌苔白滑。服小清龙汤“丸”:半夏、桂枝、麻黄、白芍、干姜、细辛、五味子。

热痰表现: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服清气化痰汤“丸”。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苓、瓜蒌仁、杏仁、胆南星

通便泻火用生大黄。

芦荟的功效:清肝杀虫,对肝火旺兼有便秘患者最适用。慢性习惯性便秘用芦荟最好。5一6克芦荟磨沫呑服,每日一到二次,通畅了不要吃。芦荟分二种:库拉索芦荟:叶長,没有白点。中国芦荟有白点、叶短。家里要种就种库拉索芦荟、拌冷菜吃药性太大建议中成药药丸吃,外用捣汁水可以用。

当归芦荟丸,当归补血补气也能通便。旣能通又能养,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生何首乌、制何首乌功效:阴血虚症状:口干、乏心悸、失眠、眼睛干涩。

阳气虚症状:四肢冰凉,畏寒乏力,食少,腹胀便溏或便秘。服核桃仁6一9克、每天不超过30克黑芝麻。

肉苁蓉功效:补肾阳、润肠通便。用于阳气虚。

气滞症状表现:胃胀痛、腹胀痛、痞满、便秘、呃逆。要疏肝和冑通气、整体调理,通腑理气。

攻通一用于猛症,养通一用于虚症,理通一用于都可以。

佛手姜糖饮:佛手生姜各10克加红糖适量煎水饮或沸水浸泡代茶饮。用于肝胃气滞、胁肋府气不通,腹胀痛,呃逆少食。

佛手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主治:肝胃气滞,胸肋胀痛、胃膻痞满,食少呕吐。

梅花粥:粳米30一60克,煮粥加绿粤梅3克煮至花刚熟即可。

槟榔:味苦、辛性温。功效主治: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虫积、食滞、脚气、疟疾。槟榔、制槟榔、用水煮。生槟榔用口嚼。

红粤梅:别名白梅花、绿梅花。功能:疏肝和胃化痰。主治:食欲不振,肝胃气痛,梅核气、头晕、瘰病。般5克。

阳虚:是指有湿热的人,舌苔厚,舌苔黄腻,胃肠里面胀闷,大便不成形,这些都是湿热指证。所有肾阳虚都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此时不要马上补阴、阳虚的诊断是舌质顏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長的,这部人先补阳再补阴,

或者二者同时进如金匮肾气丸、】起到养阴温阳或滋阴壮阳,阴阳并补。

口腔溃疡:以化腐生肌,养阴消毒,调理脾胃,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采用免疫平衡疗法,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力。发病根源在于湿、热、毒。

清热利湿治疗口腔溃疡:参考方、知母10、苍术18、抗白菊12、白术18、川连10、丹皮10、云苓18.、生地15、怀牛膝15、大青叶10、淮山15、党参15、天花粉10、甘草5、柴胡9、白芍12。

阴虚火旺引起口腔溃疡:熟地15、女贞子10、山药10、丹皮10、当归10、川芎10、牛膝10、山茱萸10茯苓10。连服四周一个疗程。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一2,、可治疗口腔溃疡。

核桃壳疗法:将30一50克核桃熬水二次,每日早晚各一次。

用甲硝唑口頬片一日三次,一般4一5天痊愈。

西瓜半个,挖出西瓜心、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约2一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数次。

健康口诀: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种菜,不少八杯水。

口腔溃疡:1、用热生姜水漱口,每日2一3次,一般6一9次溃疡面可以收敛。2、维生素B2、将维生素B2研为细粉未,用适量香油调匀做成稀状,涂于患处每日4一6次,具有不苦不涩味香,无刺激性,止痛等良好功效。连用2一3天,口腔溃疡可获愈。3、浓茶濑口:用浓茶漱口因茶叶中有多种维生素,能防止各种炎症,对口腔溃疡的康复有一定帮助治疗作用4、取生萝卜2只,鲜藕一段洗净捣烂绞汁去渣用汁漱口,每日三次,连用四日可见效。5、维生素c片:将维生素c片压成面,涂于患处一两次就有效。也可将维生素c研成粉末状,若系小溃疡,仅需取少许敷于患处即可,每日用药2一3次,溃疡小者用药1一2次即愈。大者2一3次,疼痛可显著减轻,2一3天全愈。6、维生素E胶丸:用針刺破维生素E胶丸,将药液挤出涂于口腔溃疡处保留1分钟,每日4次,于饭后及睡觉前一般三天可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