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4    阅读: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一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01

昨天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一个人没了,说什么也是多余的,记着也好,忘记也好,都是活人看重,逝者已经远去,再见面大概也早忘了这一世的事。”看见这段话的时候

父亲曾经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做一个有梦想、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事实上,我一直都不知道父亲的梦想是什么。

父亲从来都不愿意跟我说他自己的故事,甚至有时候我问起他的时候也只是笑一下就岔开了话题,所以我对他之前的了解仅仅限于母亲和姑婆的一些叙述,支离破碎的片段:十六岁考上北京大学,是北大校长丁石孙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文革期间,他在当时的俄文大教室发表反对苏联一边倒的演讲中被当场

父亲有一个生死之交,他们曾经一起在新疆进行劳改。我叫他伯父。伯父当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一夕之间沦为劳改犯。几年前,在伯父意识清晰的时候,他经常在陶然亭的公园里跟我不疼不痒地聊着他们曾经的经历:住牛棚、挖隧道、种哈密瓜„„有时候会一边回忆一边叹气,有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乐了出来。在一次开山建铁路中,伯父负责埋炸药,许久没有动静,他便跑过去检查。那一次事故令他双目失明。在他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风轻云淡得仿佛是别人的事。有一次我问起了他的理想,他说:“当然是治好眼睛了。” 三年前的冬天,伯父忽然脑血栓发作,这两年意识愈加模糊,我依然遵循每周日下午给他打一次电话的习惯, 现在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了80岁,不容易喽,满

“文革”之后,父亲得到了政治平反,回到了北京大学。但他已经不再是十年劳改之前的他了,科学梦也不再提起。十年时间,消耗了所有他对梦想的激情。翻他的遗物,其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跟奶奶的合照,翩翩少年,昂着头,眼中有光;一张是平反几年后在大学任教的独影,手背在身后,依然昂着头,但厚厚的镜片后却看不清什么。

父亲在北大等待平反的时候,认识了我母亲。当时母亲刚去北京,在工厂工作,空闲的时候去北大旁听。他们的年龄相差十六岁,截然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价值观,足了。” 打成现行反革命,发配新疆,十年劳改。 ,我想起了我父亲。 父亲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顺利。在我出生几个月之后,他们就开始分居两地。父亲由于历史背景问题无法留在北京工作,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却只能去福建的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任教。在我的童年,总是时不时冒出他们吵架的声音,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彼此疲累。拖了几年之后,温度全无,他们便正式离婚。我也开始离开北京,跟着父亲去了福建,生活至今。

父亲在大学里执教的是他在北大学的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他的生活状态基本是上课、下课、批考卷。记忆里,深夜,他伏在书桌前,学生试卷高高地堆在两侧,快淹没了他。他迅速地打钩或者画叉。有时我从客厅经过的时候,会看到他边批改,边摇摇头,叹气的样子。我问过他一次:“爸你叹什么气?”他苦笑着摇摇头,并没有说话。现在想起来,觉得他就像一只伏在玻璃窗前的鹰,明明看得到海阔天空,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父亲是一个朴素至极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没见他给自己买过衣服。夏天清一色白衬衫,以至于执教十几年期间,每届的学生毕业照,除了日渐发福的体态和增多的皱纹,他就好像被复制粘贴、复制粘贴一般。他仿佛对物质没有需求,只是大量地买书和磁带。

他是一名标准的票友。家里一书柜的京剧磁带,乌盆记、望江亭、穆桂英挂帅都是他的最爱。每天傍晚时分他都要扯着嗓子吼半个钟头,美其名曰:练嗓。同栋楼都是他大学的同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不仅不投诉爸爸噪音污染竟还十分欣赏,每年学校迎新会都推荐他上台表演。我家阳台斜对面是一个小学,有天傍晚我在学校里跟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我躲在一堵墙后边。忽然传来一嗓子“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吓我一跳,于是我探出头向对面家里阳台怒吼了一句:“林树国你小声点儿!”然后?然后我就

但是,这是在他离开北京之后,仅存的爱好,与科学无关。

02

父亲的生活习惯很好,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然后出去跑步、骑单车或者游泳。所以,我从来都没想过他的身体是否会出问题。甚至在他因为胃结石动手术之后,我依然没意识到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他跟我说,这只是小手术,就像小孩子感冒打针一样,平常、普通、不足挂齿

。 送别 被小伙伴发现了呗„„

比任何人都相信他的话。 直到那天早上我看见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时候,直到他没有给我准备前一天答应好的早餐的时候,直到我趴在他胸口却完全感觉不到他的心跳的时候,直到医护人员跟我说他前一天晚上已经走了的时候。我从此再也不相信他了。

父亲出殡那天特别冷,我跟着他大学安排的车,来到殡仪馆作遗体告别。我看着他躺在透明玻璃棺材里,知道这就是最后一面了。他被推进焚化炉之前,工作人员告诉我,等会儿你爸推进去的时候,你要大喊“爸爸快走啊”,这样你爸听见了才来得及跑,才不会被烧疼。结果我什么都没喊,我心里一直在默念:“爸你别走爸你别走爸你别走。”我还想跟他说,你还欠着我的早餐,你晒在阳台上的衣服还没收,我还有好多道数学题不会解答,你说周末陪我

他喜欢旅行,经常跟我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年的寒暑假,在回北京看母亲的途中都会带我搭着绿皮火车顺路游玩几个地方,一开始都是在福建到北京的火车路线上转车,后来越来越偏远,所以我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那时候家里经济不好,一对父女搭着绿皮火车穷游。有一次去杭州,住的是那种破旧抗战防空洞。防空洞一个大门,进去后两个狭长洞穴,男的一边女的一边。都是钢丝床,墙上特别潮湿,还不时有滴答滴答的水声。过了九点熄灯,我拿被子蒙住了头有点害怕,心想这什么鬼地方再也不想跟他出来玩了。第二天起来去逛西湖,时近正午,太阳炙热、蝉声喧嚣。我们在断桥旁的一条长椅上坐下,我很困,躺在他的腿上眯着,他就一直给我扇着扇子。微风送来湖里荷叶特有的清新气味,前一天晚上的小牢骚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寒山寺的青石台阶上,父亲牵着我教我唱《送别》,小小的人儿仰着头大声地唱,对一个孩子来说,送别是什么呢?——仅是一支歌而

在父亲去世之后,我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想说话,无力,每天行尸走肉地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晚上睡不着,吃安定片,第二天两腿发软天旋地转,体重骤降,学习一落千丈。

这种时候,谁都帮不了你,只能等过去慢慢过去。 几个月之后,我在房间里收拾他的手稿的时候,蓦然看到方方正正的字体在纸上这么写着:“„„一生坎坷,最幸运便是有这个女儿„„只望她健康正直,对人宽容对事认真,这样已已。 去吃大餐,你还答应了带我出国旅游。

是最好„„”我顿时泪如雨下,也许这就是父亲去世之前最后一个梦想罢。

03

父亲在大学教的是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我的数学却一直很糟糕。有时吃完晚饭他会给我补习。我们把客厅里的折叠桌展开,铺满书和试卷,一题一题地过,一学就是几个钟头。记得一个炎夏,头顶上风扇吱呀吱呀的叫着,满屋都是翻书和笔沙沙的声音。一道三角函数讲了两遍我还不懂,我有些绝望:爸,我是不是太蠢了。父亲推推眼镜,指着我数学课本角落我随笔画的一个小人说:你画画好啊,这个爸爸可不会。

我喜欢漫画,经常找借口跟他要钱去买漫画,每次都说是为了买参考书。家里的漫画越来越多,现在想起那些粗劣的谎言都会觉得脸红,而他竟然从来没怀疑过。我从来没跟他说过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漫画家,他肯定想不到我有一天会出书,肯定也想不到我会在漫画里把他画出来。在新书里,我让郭斯特回到过去,陪我一起长大,一起经历。每个人都希望回到生命中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只因为那时候有放不下的事情。回到过去的郭斯特,提醒着我的失去,也

在父亲去世之后,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画画上。我开始越来越明确这就是我的梦想,虽然我不知道对社会是否有用。大学选择的专业是艺术系,开始系统地学习美术,大一没钱买电脑,就去网吧,烟雾缭绕中登录在线涂鸦板,用鼠标画,线条断断续续,效果差强人意。大二在亲戚捐助下搬回了一台电脑,又用稿费添置了一块手绘板。照着大触的作品临摹,跌跌撞撞摸索着自己的风格。那时候跟漫画杂志的一个编辑聊天,她向我抱怨做漫画的艰难,漫画人的生存不易。我问她你为什么还要做这行呢?“喜欢啊。”简单三个字,理所当然。

大学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IT网游公司,做广告、做网页、画原画。运气好像开始眷顾我了。后来我又做过许多事情,并在两年前开始郭斯特的创作,没想到会有那么多朋友喜欢。我想通过画画给陌生人带去一些温暖和力量,而之所以能坚持,也是因为常在心中默念:梦想

在父亲去世之后,我从未试图去了解父亲,从未试图去了解他的过去。我最依赖的人,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我,让我措手不及。我开始试图去了解他的过去,从母亲、伯父、姑姑、他的同事等人那里打听他的所有事情,他走过的路,他做过的事情,他的梦想,他深爱果父亲能看到这些就好了。 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揣着我这些年来学会的成长和明白。 梦想

的一切。事实上,他们在聊起他的时候都发现,他们对他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当他们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久久愣着,只是一边叹气一边说,你父亲这辈子可惜了,人生最好的十

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的恩师是数学家丁石孙先生,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丁先生的相关资料。在丁先生的百度百科上看见了他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只有年纪大了,才会发现,一生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年轻人往往会很狂妄。我年轻时也非常狂妄,总想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狂妄、简单并不是什么坏事。有了这种冲劲,人才会进取。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在实现的过程中会很困难,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修改,这样才可以在生活、工作当中成长起来。但是,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变成一个没有目的的人。”

但是在他的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了自己的梦想,或者说被剥削了梦想的权利。 相信父亲也是这么想的。 年被毁了,也被毁了一生。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二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喜剧之王》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在我们的一生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坚持梦想实现的那天呢?

没有人知道今后的我们究竟会是怎样。绝大多数人怀着梦想,走向远方,在最初的时候都认为平凡的我们也能到达最美的地方,只不过在一路的荆棘和风雨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我们都在渴望着成功,却在成功的道路上背道走的越来越远,也渐渐丢失了最初的梦想,成为我们曾经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却再也无力重拾当年的昂扬。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渺小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初的追求,在通向我们渴望达到的地方时,有多少人会在途中撤出战场,改变自己的方向,然后为自己贴上一个现实太残酷,无奈只能退出的标签。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实现不了我们的梦想,只能放弃吗?我们真的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只能屈服吗?我们真的甘心多年以后,别人问起,你是否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时,我们只能在心中对自己说,梦想那是小孩子的玩意,大人不玩那个吗?关于梦想的话题,我们提到的太多太多,看上去是很平常的,每个人都有,又好像每个人都没有。它的存在,只是我们对自己内心的一个交代,只是我们朝着美好的方向付出努力的过程,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坚持而已。我们真的可以的。

只是,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没有绝美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在其中收获最美的果实。

小时候,有人问我们有什么梦想,我们会骄傲的告诉他人,我们将来打算怎么样,有什么抱负有什么追求都会很自豪的向他人宣告,仿佛未来,为我而来一样。

而现在,我们渐渐长大,梦想的含义变得越来越现实,回想起曾经的豪言壮语,再看看被现实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三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四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作者:韩亚芬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05期

我所在的是一所中职学校,我所任教的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我们的生源主要是: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学生,中考分数上不了普通高中,无奈之下,才选择了中等职校。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大多数处在学习或表现暂时落后或者两者皆落后的状态。如何引导这些学生来提高学习兴趣,迎头赶上,如何学好专业课,有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生的现状

(一)自卑感严重,反抗性强烈

中职生是个很尴尬的群体,他们大多是因为成绩原因被剩下,这些学生有的从小学、初中开始,原本就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被遗忘的“角落”,长期承受来自老师、家长过多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生活贫困家庭,缺乏真诚的关爱,久而久之就形成抑郁自卑心理,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恐惧和仇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有时会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逃课,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就会形成反社会人格倾向。

(二)基础太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正由于基础差,从小到大,多数都是从初中或者小学开始,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多数学生不是喜爱这个学校,这个专业,而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有一些极端的例子,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是付工资的,这个钱是除了学杂费,生活费等等之外的额外的一笔收入。

(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应该都是相当的聪明,即便是十几年都没有怎么读过书,脑子还是很灵活,但是为什么聪明却成绩不好了呢?一是没有正确的引导,二是后天不努力。而这个后天的努力,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这正是他们所欠缺的。

(四)惰性和学习的自制力差,产生厌学心理

虽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布置让学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完成,课余的时间学生宁愿选择发呆,都不会去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这样看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自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有的学生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并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

二、如何上好这第一节的专业课

第一,首先提问学生;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学生的答案各不同:有的说,父母选的,有的说,我的好朋友某某选这个我也选这个,有的说,随便选的,读什么专业都一样,无所谓。只有少数同学说,好玩,喜欢等。

第二,通过多媒体展现以下问题。假设你的父母或亲人要自己开店或创业,哪怕就是开一间平凡的包子铺,要你帮他们算算账,理理财,那你怎么办呢?比如,某某的账没有结,什么原材料又涨价了?开包子铺需要买什么东西?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包子铺的家当有多少?要怎么归类?买包子赚到的钞票叫什么?父母把赚到的钱存入银行,又叫什么?买回来的面粉又叫什么?这些东西是谁的?怎么证明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这门专业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咫尺,迫不急待的想了解想弄清楚这些问题,一下子就把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给激发出来。接着告诉学生,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掌握这些知识,在我们这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中将会逐一学到。

第三,会计学专业设置的课程和主要学习方法。主要是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有人总结了这个口诀: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只要同学们遵循这个方法去做,那你一定会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的。

三、完成这个专业学习后,你可以干什么

第一,在这三年的学习中(包括社会实践和实习),你至少可以拿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及这个专业对应的证书,然后由学校推荐到相关的企业去工作,当然也可以自己去找企业。

第二,你还可以参加高职招考,考上对应的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第三,如果你们选择自己开店或创业,自己当老板,那现在你所学到的这些知识也能用得上的,你懂会计的知识,熟知做账的一切流程,财务部门就不敢胡来,也便于企业的管理等。即使你从事的工作暂时与所学专业不同,那也不用气馁,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知识可以帮到你的。

话说回来,虽然你们在这次中考中失利了,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没有考上你想要的学校,这些都不能说明你不行。我要告诉你们,你们只是基础知识暂时落后,你们的智力素质并不差,现在你们一起迈入中职学校的大门,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不管以前是否优秀那都已成为过去,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困住前行的脚步,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我们重新定位自己打造自己。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要想成功有三点最关键:首先要有梦想,其次脚踏实地,最后是抓住机遇。人生是一个漫长的长跑,不是短跑,这次的失利,只能说明你起跑稍微落后了一点点,是暂时的,不到终点,谁也不清楚谁会赢,谁会笑到最后。同学们,你要努力,你想要的,要你自己给自己。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只要出发就能到达,梦想从来不曾遥远,只要你奋起直追,总有一天,你会实现梦想的。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五
《梦想还是要有的 万一实现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随着动漫文化在中国市场的深植壮大,国内动漫受众的需求平衡催生动漫连锁店项目开疆拓土极速扩大,开动漫连锁店成为越来越受投资者青睐的创业项目。众多77动漫连锁店加盟商,纷纷进入动漫创业市场。

小张的77动漫连锁店已经开业两年有余,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总部的大力支持,动漫连锁店生意越来越红火,小张还特地向77动漫总部致谢:加入77动漫是他无悔的决定、正确的选择!如今小张的动漫店比起刚开业的时候要旺盛得许多,黄金时段的人流量完全可以和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动漫连锁店相媲美。 小张年龄不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80后,年纪轻轻但却已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创业投资也有了一定的市场敏锐度。在前几年动漫尚未流行的时候,小张就对投资动漫店项目蠢蠢欲动,但因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自己动漫创业经验也不够成熟,所以动漫创业的计划只能暂且搁置。直到两年前,小张通过网络找到了77动漫这一家极具实力的动漫连锁企业,77动漫完美的服务体系与专业系统的培训模式让小张眼前一亮,下定了决心,打算通过加盟77动漫开启动漫连锁店创业。在小张所在城市,之前已有其他品牌的两家动漫连锁店,竞争比较激烈。但是多亏了77动漫“多元化”模式,使他的动漫连锁店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当地动漫市场的优势地位。

77动漫连锁店的“多元化”模式,简言之就是将动漫连锁店的盈利方式不再局限于动漫场地和动漫用品的出租费用,而是融入COSPLAY、手办、桌游、奶茶、咖啡、西点等其他和动漫相关的元素,来增加更多的盈利点。小张的动漫店就在出售动漫周边产品的基础上,还为动漫爱好者们提供了COS秀、高达拼装大赛以及各种电子游戏竞技争霸赛,让他的动漫店由一个单纯的动漫周边店,成为了年轻人们休闲聚集的活动基地。

在小张和77动漫合作的两年时间里,双方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及时的反馈。小张在动漫连锁店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是会在第一时间与77动漫督导进行联系,而77动漫也会毫无保留的为小张的动漫连锁店提供意见并进行活动策划与网络宣传。合作伙伴之间互相信任、精诚合作,让小张动漫连锁店的运营更加顺畅。

如今,小张的动漫连锁店早已步入正轨,他的生活也因开店而今非昔比。基于动漫连锁店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潜力,一家店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小张看准时机,打算再开一家动漫连锁店。结合77动漫总部给予的店面选址支持,小张选中了一个不错的店面,筹备、装修、开业准备都在进行之中,万事俱备、蓄势待发。小张对于77动漫的感激溢于言表,他的创业梦通过77动漫得到实现。77动漫——创业梦想的发源地。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六
《【女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该如何面对》

【女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该如何面对 父亲曾经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做一个有梦想、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事实上,我一直都不知道父亲的梦想是什么。

父亲从来都不愿意跟我说他自己的故事,甚至有时候我问起他的时候也只是笑一下就岔开了话题,所以我对他之前的了解仅仅限于母亲和姑婆的一些叙述,支离破碎的片段:16岁考上北京大学,是北大校长丁石孙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文革”期间,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发配新疆,十年劳改。 “文革”之后,父亲得到了政治平反,回到了北京大学。但他已经不再是十年劳改之前的他了,科学梦也不再提起。十年时间,消耗了所有他对梦想的激情。翻他的遗物,其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跟奶奶的合照,翩翩少年,昂着头,眼中有光;一张是平反几年后在大学任教的独影,手背在身后,依然昂着头,但厚厚的镜片后却看不清什么。

父亲在北大等待平反的时候,认识了我母亲。当时母亲刚去北京,在工厂工作,空闲的时候去北大旁听。他们的年龄相差16岁,截然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价值观,却不顾一切地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顺利。在我出生几个月之后,他们就开始分居两地。父亲由于历史背景问题无法留在北京工作,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却只能去福建的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任教。在我的童年,总是时不时冒出他们吵架的声音,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彼此疲累。拖了几年之后,温度全无,他们便正式离婚。我也开始离开北京,跟着父亲去了福建,生活至今。 父亲在大学里执教的是他在北大学的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他的生活状态基本是上课、下课、批考卷。记忆里,深夜,他伏在书桌前,学生试卷高高地堆在两侧,快淹没了他。他迅速地打钩或者画叉。有时我从客厅经过的时候,会看到他边批改,边摇摇头,叹气的样子。我问过他一次:“爸你叹什么气?”他苦笑着摇摇头,并没有说话。现在想起来,觉得他就像一只伏在玻璃窗前的鹰,明明看得到海阔天空,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父亲是一个朴素至极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没见他给自己买过衣服。夏天清一色白衬衫,以至于执教十几年期间,每届的学生毕业照,除了日渐发福的体态和增多的皱纹,他就好像被复制粘贴、复制粘贴一般。他仿佛对物质没有需求,只是大量地买书和磁带。 他是一名标准的票友。家里一书柜的京剧磁带,《乌盆记》、《望江亭》、《穆桂英挂帅》都是他的最爱。每天傍晚时分他都要扯着嗓子吼半个钟头,美其名曰:练嗓。同栋楼都是他大学的同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不仅不投诉爸爸噪音污染竟还十分欣赏,每年学校迎新会都推荐他上台表演。我家阳台斜对面是一个小学,有天傍晚我在学校里跟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我躲在一堵墙后边,忽然传来一嗓子“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吓我一跳,于是我探出头向对面家里阳台怒吼了一句:“林树国你小声点儿!”然后?然后我就被小伙伴发现了呗„„

但是,这是在他离开北京之后,仅存的爱好,与科学无关。

父亲的生活习惯很好,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然后出去跑步、骑单车或者游泳。所以,我从来都没想过他的身体是否会出问题。甚至在他因为胃结石动手术之后,我依然没意识到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他跟我说,这只是小手术,就像小孩子感冒打针一样,平常、普通、不足挂齿。

我相信了。

我比任何人都相信他的话。

直到那天早上我看见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时候,直到他没有给我准备前一天答应好的早餐的时候,直到我趴在他胸口却完全感觉不到他的心跳的时候,直到医护人员跟我说他前一天晚上已经走了的时候。我从此再也不相信他了。

父亲出殡那天特别冷,我跟着他大学安排的车,来到殡仪馆作遗体告别。我看着他躺在透明玻璃棺材里,知道这就是最后一面了。他被推进焚化炉之前,工作人员告诉我,等会儿你爸推进去的时候,你要大喊“爸爸快走啊”,这样你爸听见了才来得及跑,才不会被烧疼。结果我什么都没喊,我心里一直在默念:“爸你别走爸你别走爸你别走。”我还想跟他说,你还欠着我的早餐,你晒在阳台上的衣服还没收,我还有好多道数学题不会解答,你说周末陪我去吃大餐,你还答应了带我出国旅游。

我喜欢漫画,经常找借口跟他要钱去买漫画,每次都说是为了买参考书。家里的漫画越来越多,现在想起那些粗劣的谎言都会觉得脸红,而他竟然从来没怀疑过。我从来没跟他说过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漫画家,他肯定想不到我有一天会出书,肯定也想不到我会在漫画里把他画出来。在新书里,我让郭斯特回到过去,陪我一起长大,一起经历。每个人都希望回到生命中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只因为那时候有放不下的事情。回到过去的郭斯特,提醒着我的失去,也揣着我这些年来学会的成长和明白。

本文来自于木兰创投网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七
《简单就是幸福》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来自:读经典 | 时间:2014/12/15 21:27

01 父亲

昨天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一个人没了,说什么也是多余的,记着也好,忘记也好,都是活人看重,逝者已经远去,再见面大概也早忘了这一世的事。”看见这段话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父亲。

父亲曾经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做一个有梦想、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事实上,我一直都不知道父亲的梦想是什么。

父亲从来都不愿意跟我说他自己的故事,甚至有时候我问起他的时候也只是笑一下就岔开了话题,所以我对他之前的了解仅仅限于母亲和姑婆的一些叙述,支离破碎的片段:十六岁考上北京大学,是北大校长丁石孙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文革期间,他在当时的俄文大教室发表反对苏联一边倒的演讲中被当场打成现行反革命,发配新疆,十年劳改。

父亲有一个生死之交,他们曾经一起在新疆进行劳改。我叫他伯父。伯父当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一夕之间沦为劳改犯。几年前,在伯父意识清晰的时候,他经常在陶然亭的公园里跟我不疼不痒地聊着他们曾经的经历:住牛棚、挖隧道、种哈密瓜……有时候会一边回忆一边叹气,有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乐了出来。在一次开山建铁路中,伯父负责埋炸药,许久没有动静,他便跑过去检查。那一次事故令他双目失明。在他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风轻云淡得仿佛是别人的事。有一次我问起了他的理想,他说:“当然是治好眼睛了。” 三年前的冬天,伯父忽然脑血栓发作,这两年意识愈加模糊,我依然遵循每周日下午给他打一次电话的习惯, 现在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了80岁,不容易喽,满足了。”

“文革”之后,父亲得到了政治平反,回到了北京大学。但他已经不再是十年劳改之前的他了,科学梦也不再提起。十年时间,消耗了所有他对梦想的激情。翻他的遗物,其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跟奶奶的合照,翩翩少年,昂着头,眼中有光;一张是平反几年后在大学任教的独影,手背在身后,依然昂着头,但厚厚的镜片后却看不清什么。

父亲在北大等待平反的时候,认识了我母亲。当时母亲刚去北京,在工厂工作,空闲的时候去北大旁听。他们的年龄相差十六岁,截然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价值观,却不顾一切地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顺利。在我出生几个月之后,他们就开始分居两地。父亲由于历史背景问题无法留在北京工作,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却只能去福建的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任教。在我的童年,总是时不时冒出他们吵架的声音,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彼此疲累。拖了几年之后,温度全无,他们便正式离婚。我也开始离开北京,跟着父亲去了福建,生活至今。

父亲在大学里执教的是他在北大学的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他的生活状态基本是上课、下课、

批考卷。记忆里,深夜,他伏在书桌前,学生试卷高高地堆在两侧,快淹没了他。他迅速地打钩或者画叉。有时我从客厅经过的时候,会看到他边批改,边摇摇头,叹气的样子。我问过他一次:“爸你叹什么气?”他苦笑着摇摇头,并没有说话。现在想起来,觉得他就像一只伏在玻璃窗前的鹰,明明看得到海阔天空,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父亲是一个朴素至极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没见他给自己买过衣服。夏天清一色白衬衫,以至于执教十几年期间,每届的学生毕业照,除了日渐发福的体态和增多的皱纹,他就好像被复制粘贴、复制粘贴一般。他仿佛对物质没有需求,只是大量地买书和磁带。 他是一名标准的票友。家里一书柜的京剧磁带,乌盆记、望江亭、穆桂英挂帅都是他的最爱。每天傍晚时分他都要扯着嗓子吼半个钟头,美其名曰:练嗓。同栋楼都是他大学的同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不仅不投诉爸爸噪音污染竟还十分欣赏,每年学校迎新会都推荐他上台表演。我家阳台斜对面是一个小学,有天傍晚我在学校里跟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我躲在一堵墙后边。忽然传来一嗓子“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吓我一跳,于是我探出头向对面家里阳台怒吼了一句:“林树国你小声点儿!”然后?然后我就被小伙伴发现了呗……

但是,这是在他离开北京之后,仅存的爱好,与科学无关。

02 送别

父亲的生活习惯很好,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然后出去跑步、骑单车或者游泳。所以,我从来都没想过他的身体是否会出问题。甚至在他因为胃结石动手术之后,我依然没意识到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他跟我说,这只是小手术,就像小孩子感冒打针一样,平常、普通、不足挂齿。

我相信了。

我比任何人都相信他的话。

直到那天早上我看见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时候,直到他没有给我准备前一天答应好的早餐的时候,直到我趴在他胸口却完全感觉不到他的心跳的时候,直到医护人员跟我说他前一天晚上已经走了的时候。我从此再也不相信他了。

父亲出殡那天特别冷,我跟着他大学安排的车,来到殡仪馆作遗体告别。我看着他躺在透明玻璃棺材里,知道这就是最后一面了。他被推进焚化炉之前,工作人员告诉我,等会儿你爸推进去的时候,你要大喊“爸爸快走啊”,这样你爸听见了才来得及跑,才不会被烧疼。结果我什么都没喊,我心里一直在默念:“爸你别走爸你别走爸你别走。”我还想跟他说,你还欠着我的早餐,你晒在阳台上的衣服还没收,我还有好多道数学题不会解答,你说周末陪我去吃大餐,你还答应了带我出国旅游。

他喜欢旅行,经常跟我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年的寒暑假,在回北京看母亲的途中都会带我搭着绿皮火车顺路游玩几个地方,一开始都是在福建到北京的火车路线上转车,后来越来越偏远,所以我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那时候家里经济不好,

一对父女搭着绿皮火车穷游。有一次去杭州,住的是那种破旧抗战防空洞。防空洞一个大门,进去后两个狭长洞穴,男的一边女的一边。都是钢丝床,墙上特别潮湿,还不时有滴答滴答的水声。过了九点熄灯,我拿被子蒙住了头有点害怕,心想这什么鬼地方再也不想跟他出来玩了。第二天起来去逛西湖,时近正午,太阳炙热、蝉声喧嚣。我们在断桥旁的一条长椅上坐下,我很困,躺在他的腿上眯着,他就一直给我扇着扇子。微风送来湖里荷叶特有的清新气味,前一天晚上的小牢骚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寒山寺的青石台阶上,父亲牵着我教我唱《送别》,小小的人儿仰着头大声地唱,对一个孩子来说,送别是什么呢?——仅是一支歌而已。

在父亲去世之后,我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想说话,无力,每天行尸走肉地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晚上睡不着,吃安定片,第二天两腿发软天旋地转,体重骤降,学习一落千丈。

这种时候,谁都帮不了你,只能等过去慢慢过去。

几个月之后,我在房间里收拾他的手稿的时候,蓦然看到方方正正的字体在纸上这么写着:“……一生坎坷,最幸运便是有这个女儿……只望她健康正直,对人宽容对事认真,这样已是最好……”我顿时泪如雨下,也许这就是父亲去世之前最后一个梦想罢。

03 梦想

父亲在大学教的是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我的数学却一直很糟糕。有时吃完晚饭他会给我补习。我们把客厅里的折叠桌展开,铺满书和试卷,一题一题地过,一学就是几个钟头。记得一个炎夏,头顶上风扇吱呀吱呀的叫着,满屋都是翻书和笔沙沙的声音。一道三角函数讲了两遍我还不懂,我有些绝望:爸,我是不是太蠢了。父亲推推眼镜,指着我数学课本角落我随笔画的一个小人说:你画画好啊,这个爸爸可不会。

我喜欢漫画,经常找借口跟他要钱去买漫画,每次都说是为了买参考书。家里的漫画越来越多,现在想起那些粗劣的谎言都会觉得脸红,而他竟然从来没怀疑过。我从来没跟他说过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漫画家,他肯定想不到我有一天会出书,肯定也想不到我会在漫画里把他画出来。在新书里,我让郭斯特回到过去,陪我一起长大,一起经历。每个人都希望回到生命中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只因为那时候有放不下的事情。回到过去的郭斯特,提醒着我的失去,也揣着我这些年来学会的成长和明白。

在父亲去世之后,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画画上。我开始越来越明确这就是我的梦想,虽然我不知道对社会是否有用。大学选择的专业是艺术系,开始系统地学习美术,大一没钱买电脑,就去网吧,烟雾缭绕中登录在线涂鸦板,用鼠标画,线条断断续续,效果差强人意。大二在亲戚捐助下搬回了一台电脑,又用稿费添置了一块手绘板。照着大触的作品临摹,跌跌撞撞摸索着自己的风格。那时候跟漫画杂志的一个编辑聊天,她向我抱怨做漫画的艰难,漫画人的生存不易。我问她你为什么还要做这行呢?“喜欢啊。”简单三个字,理所当然。

大学毕业后,误打误撞进了IT网游公司,做广告、做网页、画原画。运气好像开始眷顾我了。后来我又做过许多事情,并在两年前开始郭斯特的创作,没想到会有那么多朋友喜欢。我想通过画画给陌生人带去一些温暖和力量,而之所以能坚持,也是因为常在心中默念: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父亲能看到这些就好了。

在父亲去世之后,我从未试图去了解父亲,从未试图去了解他的过去。我最依赖的人,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我,让我措手不及。我开始试图去了解他的过去,从母亲、伯父、姑姑、他的同事等人那里打听他的所有事情,他走过的路,他做过的事情,他的梦想,他深爱的一切。事实上,他们在聊起他的时候都发现,他们对他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当他们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久久愣着,只是一边叹气一边说,你父亲这辈子可惜了,人生最好的十年被毁了,也被毁了一生。

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的恩师是数学家丁石孙先生,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丁先生的相关资料。在丁先生的百度百科上看见了他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只有年纪大了,才会发现,一生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年轻人往往会很狂妄。我年轻时也非常狂妄,总想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狂妄、简单并不是什么坏事。有了这种冲劲,人才会进取。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在实现的过程中会很困难,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修改,这样才可以在生活、工作当中成长起来。但是,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变成一个没有目的的人。”

我相信父亲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在他的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了自己的梦想,或者说被剥削了梦想的权利。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八
《杂记》

《杂记》人活在世上,其实,真的很不容易。  幼小的时候,生活就像太阳,,往我们每一处都散满金光。在家,不用干活,写作业,连上学都只是去玩。虽然中国小孩上课总有很多限制,比如双手叠放在胸前,就这样麻木地端放了很久,但仍是自由人。有时候,别人骂了你,你也不会太在乎;别人打了你,你也不会憎他一世。我们还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的童年记忆,从不装载过多的悲伤。遗忘总是说忘,就真的忘了。  步入懵懂的青少年时期,脸上的笑容改变了,或是没了笑容了。在初中里,有好多规章制度需要遵守,有好多家庭作业需要完成,有好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叛逆,是我们的写照,也是我们被禁锢了太久的反抗。我们企图去违反规章制度,不写作业,粗暴对待别人。但现实总像一个守重犯的。重犯若逃跑,挣脱,他便恶狠狠地往他脑袋上,肩膀上,腰背上敲上一棍。直到犯人奄奄一息,如哈巴狗一样降伏卧地。让我们最苦恼的,都不是以上那些,而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考得好固然是好,但不会有人说,对自己的考试结果最满意。因为我们是人,有野心也贪婪。考得不好就最惨了。我们或许担心父母的责备,或者有愧于父母的好,或许会放大自己的自卑心理,或许会沮丧放弃,一蹶不振。  三年后,还是中学,不过,是高中生了。高中的我们。可以说是自由的,也可说是不自由的。自由是因为老师不那么爱管我们了。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最后一个进来;铃声又响了,老师第一个出去。面对坏学生上着课呼呼大睡,托头分神,欠交作业,成绩糟糕。老师也会生气,但很少发怒,甚至像晾咸鱼一样把我们晾在一边。他们说,“革命靠自觉”。不自由,说来也简单。依旧堆积如山的功课,依旧如期而至的考试。依旧不太愉快的人际,不能遗漏的是---高考。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的。因此,高中的我们渐渐变成熟,稳重了。我们不会当面说别人丑;不会为了糟糕的成绩而绝望,也不会回家海域年事渐高的双亲面红耳赤争吵了。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因为接下去的征途,我还未踏上。  都活了十几年,怎说也得给人生交篇论文吧。但我不会写,于是,我请教了大人。  林清玄说:“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纳兰性德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郭斯特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郭斯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篇九
《(木兰创业梦)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女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父亲曾经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做一个有梦想、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事实上,我一直都不知道父亲的梦想是什么。

父亲从来都不愿意跟我说他自己的故事,甚至有时候我问起他的时候也只是笑一下就岔开了话题,所以我对他之前的了解仅仅限于母亲和姑婆的一些叙述,支离破碎的片段:16岁考上北京大学,是北大校长丁石孙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文革”期间,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发配新疆,十年劳改。

“文革”之后,父亲得到了政治平反,回到了北京大学。但他已经不再是十年劳改之前的他了,科学梦也不再提起。十年时间,消耗了所有他对梦想的激情。翻他的遗物,其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跟奶奶的合照,翩翩少年,昂着头,眼中有光;一张是平反几年后在大学任教的独影,手背在身后,依然昂着头,但厚厚的镜片后却看不清什么。

父亲在北大等待平反的时候,认识了我母亲。当时母亲刚去北京,在工厂工作,空闲的时候去北大旁听。他们的年龄相差16岁,截然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价值观,却不顾一切地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顺利。在我出生几个月之后,他们就开始分居两地。父亲由于历史背景问题无法留在北京工作,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却只能去福建的一所不知名的大学任教。在我的童年,总是时不时冒出他们吵架的声音,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彼此疲累。拖了几年之后,温度全无,他们便正式离婚。我也开始离开北京,跟着父亲去了福建,生活至今。

父亲在大学里执教的是他在北大学的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他的生活状态基本是上课、下课、批考卷。记忆里,深夜,他伏在书桌前,学生试卷高高地堆在两侧,快淹没了他。他迅速地打钩或者画叉。有时我从客厅经过的时候,会看到他边批改,边摇摇头,叹气的样子。我问过他一次:“爸你叹什么气?”他苦笑着摇摇头,并没有说话。现在想起来,觉得他就像一只伏在玻璃窗前的鹰,明明看得到海阔天空,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父亲是一个朴素至极的人,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没见他给自己买过衣服。夏天清一色白衬衫,以至于执教十几年期间,每届的学生毕业照,除了日渐发福的体态和增多的皱纹,他就好像被复制粘贴、复制粘贴一般。他仿佛对物质没有需求,只是大量地买书和磁带。

他是一名标准的票友。家里一书柜的京剧磁带,《乌盆记》、《望江亭》、《穆桂英挂帅》都是他的最爱。每天傍晚时分他都要扯着嗓子吼半个钟头,美其名曰:练嗓。同栋楼都是他大学的同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不仅不投诉爸爸噪音污染竟还十分欣赏,每年学校迎新会都推荐他上台表演。我家阳台斜对面是一个小学,有天傍晚我在学校里跟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我躲在一堵墙后边,忽然传来一嗓子“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吓我一跳,于是我探出头向对面家里阳台怒吼了一句:“林树国你小声点儿!”然后?然后我就被小伙伴发现了呗„„

但是,这是在他离开北京之后,仅存的爱好,与科学无关。

父亲的生活习惯很好,每天早晨六七点起床,然后出去跑步、骑单车或者游泳。所以,我从来都没想过他的身体是否会出问题。甚至在他因为胃结石动手术之后,我依然没意识到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他跟我说,这只是小手术,就像小孩子感冒打针一样,平常、普通、不足挂齿。

我相信了。

我比任何人都相信他的话。

直到那天早上我看见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时候,直到他没有给我准备前一天答应好的早餐的时候,直到我趴在他胸口却完全感觉不到他的心跳的时候,直到医护人员跟我说他前一天晚上已经走了的时候。我从此再也不相信他了。

父亲出殡那天特别冷,我跟着他大学安排的车,来到殡仪馆作遗体告别。我看着他躺在透明玻璃棺材里,知道这就是最后一面了。他被推进焚化炉之前,工作人员告诉我,等会儿你爸推进去的时候,你要大喊“爸爸快走啊”,这样你爸听见了才来得及跑,才不会被烧疼。结果我什么都没喊,我心里一直在默念:“爸你

别走爸你别走爸你别走。”我还想跟他说,你还欠着我的早餐,你晒在阳台上的衣服还没收,我还有好多道数学题不会解答,你说周末陪我去吃大餐,你还答应了带我出国旅游。

我喜欢漫画,经常找借口跟他要钱去买漫画,每次都说是为了买参考书。家里的漫画越来越多,现在想起那些粗劣的谎言都会觉得脸红,而他竟然从来没怀疑过。我从来没跟他说过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漫画家,他肯定想不到我有一天会出书,肯定也想不到我会在漫画里把他画出来。在新书里,我让郭斯特回到过去,陪我一起长大,一起经历。每个人都希望回到生命中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只因为那时候有放不下的事情。回到过去的郭斯特,提醒着我的失去,也揣着我这些年来学会的成长和明白。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