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读长征有感2000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5    阅读: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一
《读《长征》有感》

读《长征》有感

(丹桂镇 鲜琳)

1936年,就是这样一个时刻。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胜利到达了陕北。那一刻,中国革命的战斗激情在陕北沸腾;那一刻,中国革命的光辉征程中,镌刻下了火红的两个大字——长征;那一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上,记载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

今天,当我们再次品读长征故事的时候,不仅仅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难忘,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精神力量的伟大神奇。

故事一,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兵站部吴部长率部翻越党岭山时,发现有许多冻僵的战友遗体被埋在雪里。有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这只手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这只坟茔上露出的紧握党证的胳膊,诠释着理想、信念、崇高,展示着英勇、胆略、忠诚,使人们在震撼中思考,在沉思中追寻。

故事二,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路过贵州毕节,发现老百姓家里有不少苏区发行的钱票。总指挥贺龙想,红军走后,如果敌人发现这些钱票,老百姓不仅经济上要受损失,说不定还会受到残害。于是他决定,部队带上银元,一比一

给群众兑换,一下子就换掉几千块银元。这些银元,是红军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更是红军的宝贵粮饷,再这样换下去,部队就要发生困难。大伙儿劝说贺龙不要换了,贺龙严肃地说:“我们红军是人民的队伍,吃了群众的粮食,烧了群众的柴草,能丢下他们不管吗?我们闹革命就是为了解救老百姓,花几千块银元又算得了什么。有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才能打败敌人啊。”……历史由滚滚硝烟、斑斑血迹写成,也是由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构成。金戈铁马可以夺取政权,却无法笼络人心。我们的军队为什么可以以少胜多,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的党又为什么屡屡受挫后仍可保持活力?银元换钱票,就是一面镜子,一面瑕瑜俱现的明洁的镜子。

长征是一部最曲折离奇的完美神话,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是党和红军用伟大精神力量托起的历史丰碑,它英雄业绩和不朽精神,极大地振奋了全中国人民的斗志,也震惊了世界。

长征是党带领红军用鲜血谱写的一部最曲折离奇的完美神话。从八一南昌起义到共产党开始创建新型人民武装。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到夺取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过夹金山、爬过大草地,尤其四渡赤水出奇兵更是毛泽东一生之中的得意之笔。毛泽东运用游击战术,指挥红军以指东击西、形南实北的高度灵活动作,呼啸驰骋于黔桂川滇的万水千山之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虚指昆明……置蒋介石40万大军于股掌之上。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熔铸出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锤炼出了一支越战越强的人民军队,锤炼出了人民军队的一代精英。这支军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创下了一连串中外战争艺术史上罕见的神话。

长征是党带领红军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的一部雄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在两年的时间里,红军长征纵横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豫、鄂14个省,穿越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裕固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总行程达6.5万余里。但这些都仅仅是时间和距离的考验,最为严峻的考验是:天上成百上千的侦察轰炸机,地上10倍于己不择手段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途中高不可攀的雪山和漫漫无边的草地,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难以预料的战斗和艰辛的行军旅程。长征途中先后打了600余次重要战役,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战斗发生,随时都有从头顶上落下的炸弹,随地都有可能牺牲,可红军将士在衣食匮乏、休憩无所、伤亡不断的情势下,翻过皑皑雪山,趟过滔滔急流,走过茫茫草地,

以血肉之躯铺平通向胜利的道路。毫无疑问,一条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是党和红军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长征是党带领红军用伟大精神力量托起的历史丰碑。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越过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多少年来,中国和世界上一切富有正义感的人们,无不为红军长征的伟大创举所惊羡,无不为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极度焕发的伟大精神力量所仰慕。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标志的不只是数字,而这部辉煌壮烈的长征史,更是人类历史上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神丰碑。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无论当时、现在和将来,长征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奋斗和进取的价值都是非凡的,它以无可比拟的信念坚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而获得一种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永恒性,矗立起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这是历史馈赠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一部全人类应当常读常新的书。

品读长征的故事,重温震古烁今的伟大精神,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和认识了长征精神的真谛和本质。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品读长征的故事,走近长征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更能让我们获得激励奋进的现实力量。历史属于先辈,未来属于我们。今天虽然没有长征时期的那种坎坷与硝烟,但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世界,我们的国家正经受着种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要想在高速发展的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每一位红军战士所具备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无以伦比的坚强以及踏实坚定的行动。这同样是一场艰苦的长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我们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坚定理想,砥砺意志,团结奋斗,继往开来。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二
《读《长征》有感》

读《长征》有感

老师的带领下,我怀着对红军战士敬佩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长征》这篇诗歌。 读完之后,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在泸定桥上,木板被心狠手辣的敌人抽走了。桥面上只剩下碗口粗的铁索,铁索下面,河水奔腾怒吼。河对岸,敌人用猛烈的炮火阻挡红军过桥。22名红军战士在炮火掩护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冲向对岸,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σ蛔漳瓴换拇笱┥匠鱿衷谖已矍埃咚嗜朐疲蕉タ掌”。谷舜还矗⒂碌暮炀ぷ琶幌ド畹幕趴穹纾ハ嗖蠓觯枘训匦凶咦赔︹ 此情此景,让我感慨万千。那陡峭的山峰,汹涌的河水,一眼望不见底的悬崖,谁看了都会心惊胆颤。难道他们不害怕吗?我仔细体会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有求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以及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才把生死置之度外。才把连绵起伏的五岭山当作细小的波浪,才把峭壁如屏的乌蒙山看成一粒小泥丸。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它记载了勇士们为人民大众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精神,这种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 同红军战士相比,我显得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啊!上课时,我胆小如鼠,不敢发言,提心吊胆地怕老师点我回答间题;体育课时,才跑两圈,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懒得再跑;写作业时,一遇到难题,我就不想做,想去抄袭别人的︹ 我应该以红军战士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改正缺点,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背起钢枪保卫祖国。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三
《读长征有感》

读《长征丰碑》有感

林庆年

我对党史较感兴趣,尤其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最近阅读了《长征丰碑》(国防大学出版社,温元麟编著),书本以较翔实的数据、详细史实介绍了1932年至1936年10月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和红军长征的过程,反映了党内多次政治和军事路线斗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赞扬了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一切艰险阻、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壮举是古往今来举世无双的,在长征途中最艰难困苦的时候,是毛泽东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以既倒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以遵义会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带领几万红军走出了困局,克服自然界无数艰难险阻和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是以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胜利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失败而告终的。

毛泽东对长征的历史意义讲到:“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锻造了一个成熟的政党,锻造了一支成熟的人民军队,造就了我党一大批杰出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将领,为我党我军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组织和制度的基础。红军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历尽艰险战胜一切困难

的象征,是我党我军艰苦奋斗光荣革命传统,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我党我军宝贵精神财富。

这次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留给我最大的思索是为什么红军长征会最后取得胜利而敌人以失败而告终。本人在此有如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之所以最后取得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以下几点有利因素:

1.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的军队是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军队,是实现党的宗旨和政治纲领的人民军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我们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和政治主张,是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有力武器,深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九一八”后,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红军也提出了北上抗日的主张,并派出了方志敏为首的北上抗日先锋队,受到社会各界的拥护。因此,在红军长征途中,尽管受到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军阀的各种不利谣言的蛊惑,我们的党和军队始终代表中华民族利益和广大工农的利益,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沿途虽然一路被围追堵截,还有不少穷人参加了红军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红军赢得了民心。

2.具有一支有崇高革命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队伍。在革命根据地和长征途中,我们的党和军队具有一大批有崇高革命理想、共同奋斗目标、立场坚定和久经考验的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将领,更有成千上万的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的红军战士,保证了我们的队伍在长征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始终跟着党走,听从党的指

挥,纪律严明,革命到底,不叛变、不投敌,具有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坚定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意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基础。

3.产生了一个新的成熟的领导核心,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党中央和红军执行王明路线的最终后果,红军长征的“湘江惨败”,更是宣告了李德、博古等人为核心的政治、军事领导集团的失败与破产;在党和红军最艰难、危险的紧急关头,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军享有崇高威望而又富有战略指挥经验的毛泽东同志挺身而出,拨乱反正,坚持了正确主张,得到广大领导干部和红军将领的支持和拥护,在党和红军最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以遵义会议为标志,我们的党和军队终于诞生了一个成熟的、独立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毛泽东,能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政治、思想、军事和经济路线,带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最后取得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组织的基础。

二、从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集团方面来看,失败有如下一些因素:

1.政治路线不得民心。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矛盾,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侵犯,民族利益受到损害,东北三省的人民惨遭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危急关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腐败无能,实行不抵抗政策,把几十万东北军调回关内,

甚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调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围剿进攻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以维护其反动统治。在民族矛盾的紧急关头,与共产党提出的“北上抗日”主张截然不同,蒋介石反动集团实行的内战不得民心,政治纲领和对外政策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2.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期,表面上我国是统一的中华民国,实际上仍然是“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的政治局面。各地方军阀割据势力很强,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有很大的独立性,不受国民党中央政府节制,甚至公开对抗国民党中央政府;各军阀派系林立、心怀鬼胎,各自都打着小算盘;有些军阀与蒋介石统治集团利益冲突严重,军阀之间也矛盾重重,无法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致使蒋介石的一些政令难于执行。红军正是利用敌人这种状况和矛盾建立了很多边区根据地,长征初期也是利用敌人这种状况顺利通过“三道防线”;毛泽东同志重新回到红军领导核心后,也是利用敌人这种“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的矛盾,灵活机动调动敌人,发挥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

3.部分地方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国民党军队体系比较复杂,有中央军,蒋介石嫡系部队,也有地方军;不同的部队素质、装备、士气和战斗力差别很大,强弱分明;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一些地方部队士气低落、战斗力很弱。如贵州王家烈的部队,普遍吸食鸦片,士气低落,军纪松弛,没有战斗力;被蒋介石调到陕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思乡心切、无心内战,与红军一接触就溃不成军。这些地方部队往往成为红军专挑的“软柿子”。

从八十多年的党史来讲,红军长征时期尽管只是很短暂一个时期,但是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是我们的党领导的武装失去了根据地和群众依靠的一个困难时期,是我们弱小工农武装对决蒋介石强大的反动军事武装的一个危险时期,也是我们的党和军队历经失败和挫折终于结束了错误路线并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关键时期。从此,我们的党和军队才有了英明领袖的正确领导,才有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我们党和革命事业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短短几年的历史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与无能,决定了这个反动政府无法肩负起国家的统一、民族独立和自由的重任,无法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的振兴与国家的富强之路。红军长征的胜利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正确的党,能够以顽强的意志战胜强大的敌人和任何困难,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也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道路。我也从中再次认识和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的胜利,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2010-9-7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四
《读《长征》有感》

读《长征》有感打开泛着墨香的语文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朗读着,心中有感而发。《长征》这篇课文篇幅很短,但内容很多。这首诗是长征胜利后,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在行军途中,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他们经历了千山万水终于达到了陕北,在行军途中,他们相互搀扶,相互鼓励,奋力拼搏,顽强前进,在途中有时还遇到敌人的袭击。可是,我们中国工农红军并没有被吓倒,在遵义会后,红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还采取了机智灵活的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最后还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是不可战胜的。我知道这么多长征事迹后,想到我做为一名少先队员,却没有尽自己应尽的天职——学习:一遇到数学上的奥林匹克题就不做了,想到跑操的时候,总是觉得跑步没有好处,心里老想着偷懒,没有红军叔叔顽强的毅力,自从学了这篇课文,我感到非常的惭愧与自责。学了《长征》这篇课文,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蒙混过关是不长久的打算,只有把心放正了,向中国工农红军那样,有着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以及顽强的毅力,才能从失败的基础渐渐走向成功。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五
《《长征》读后感》

读《长征》有感

花了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书之一。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不足20岁,14岁-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在长征的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以计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的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斗争,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头上的红心一样,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皆成为一个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国货路支行 吴群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六
《读《长征》有感》

读《长征》有感

五年级 强艳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啊,漫漫征途,茫茫草地,险山峻水,千万个险阻,千万句话语,使红军战士有着另一种毅力;困难算什么,敌人算什么?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都有如一粒渺小的泥丸,二万多里的征途也好像浓缩了许多。

读了《长征》这一首诗,我的心情很激动,红军战士那么坚强,什么困难都不怕,他们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那个艰苦的时候,红军们连饭都吃不到,挖野菜、吃树皮,实在太饿了,有的甚至用自己的衣服,鞋带还有皮带等东西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但是他们不畏艰难,爬雪山、过草地、渡过水流蹿急的江河。顽强的与敌人作斗争,有的冻死、有的永远的被埋在草地下、有的淹死在江河中......最后终于胜利了。长征路途,有苦,也有欢乐,有汗水也有泪水,千万个艰难融成了我们丰富的长征,信念支撑着他们前进,生活告诉他们需要拼搏;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呵护中,许多事情都不需要我们亲自动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以至于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挑吃穿啦,乱花钱啦,父母不答

应我们的要求就乱发脾气啦,读了这一首诗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难,我觉得真不应该。还有,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却常常因为一点点困难和挫折而停滞不前,如不会写作文,不会读英语单词,不会解答应用题等,其实,我们缺乏的正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同时我也感到很惭愧,想想自己平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时候不想吃就倒掉,想想简直太浪费了。从今天起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学习,向红军学习,发扬他们的精神。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习上,生活上,要发扬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到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由今天的“花朵”成为明天的“栋梁”。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七
《读《长征》有感》

中原油田首届职工读书成果发布之

逐鹿巴山,开启新长征

——读《长征》有感

在这次“读书成就梦想 坚守提升责任”读书活动我拜读了由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呕心沥血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巨著《长征》,书中以50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难卓绝的各个细节。

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的峡谷大江,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走过世界上最高的广袤湿地,突破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没有粮食,他们就以野菜,草根、皮带充饥;没有装备,他们用智慧战胜敌人;没有道路,他们用双脚踏出属于中国人的康庄大道!他们生死与共、患难愚公、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征服一切困难,面对饥饿,面对疼痛,面对数十倍的敌军前堵后追,他们没有屈服和害怕;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当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世界的英雄史诗!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一直沉浸在红军途中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灵魂却随着他们艰辛路程一直飘到了普光,在这里也有同样一只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的红军。

普光,数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大海,几千年里曾经生活着古代巴人和他们的后代,70多年前红军曾经在这里战斗、流血牺牲,如今一个宏伟的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基地在这里拔地而起,我们“石油红军”在这里开始新的征程!半个多世纪过去,寂静的大巴山披着一身清幽的绿色横卧而睡,而今这只“石油红军”打破您半个世纪的沉睡,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驱赶远古的寂寞,解放您蕴藏上亿年的宝藏,用青春热血让川东北这片红色土地再次燃烧沸腾起来!

有人说过最痛苦的经历就是美好的回忆,建设时期的苦难仿佛成了普光人美好的回忆。普光气田的建设者们,他们的经历和长征一样,只要经历过就是毕生难忘。郁郁葱葱的大巴山里没有路,他们拿着地图,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去拓荒,走出一条路;没有厂区,他们用上百吨的炸药,上万吨的雷管将顽强的大山移走,将上千年的河道有了新生,奔流不息;没有宿舍,他们在废弃的军工厂里渡过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没有经验,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换来如今这容器林立,管廊纵横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高含硫天然气生产基地,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话将激励我们一代代人学习红军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灵魂!

投产完成的普光像一颗新星,冉冉升起,给所有普光人带来希望与喜悦,而作为“石油红军”的普光人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火炬一般,奋斗的精神永不停歇!忘不了开工时期,你们在烈日炎炎下检查上万条管线,上千台设备,泥泞的山路中,一步一个水窝,没有抱怨,只有坚持;忘不了检修时期,你们那黝黑的脸庞,满是油污的工衣,不定时的加班,你们没有抱怨,只有坚持;你们知道,身为石油人身上所背负的责任,选择了石油石化,等于选择了遥远,选择了孤独,选择了漂泊,艰辛的创业,减少了团聚;繁忙的工期,迟到了爱情;神圣的责任,推迟了爱情。这些让石油人体味到了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

长征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壮丽的史诗,普光就像是这高山密林里的新长征,而普光人就是这长征路上的红军,一路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用豪情、智慧和汗水描绘出一幅气贯长虹的时代画卷,书写划时代的历史交响,开启属于普光人的新长征! 所有普光人会像熊熊不息的火炬一样将石油人的红军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八
《读《长征》有感》

信念的力量

——读《长征》有感

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长征》一书中,我知道了信念的重要与伟大。

《长征》开始部分就提到一个1922年到达中国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19世纪30年代,他跟随着红军度过了一年半的时光,当他回到英国后对全世界说:“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这是一个连虔诚的基督徒都觉得讶异的问题。他们的信念来自上帝,而红军的信念从何而来呢?

7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为我们创造今天幸福生活的红军先辈们,面对的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处境。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国经过长期的痛苦酝酿和短暂的暴力行动推翻了封建帝制统治,然而革命使巨大的国家骤然裸露于政治混乱中。随后出现的以中国国民党为轴心的政权,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统一过中国,疆土、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的裂缝在这片国土上纵横交错。共产党和国民党经历短暂的合作以后,最终走向了破裂。中国共产党按照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开展的革命运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浴血突围,昼夜兼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用双脚在绵亘数万里的土地上,与敌人的飞机汽车进行竞赛,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两年时间里,与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一场殊死搏斗;敌人重兵始终打不倒、压不垮他们。长征,饱含着人类生命中最惊心动魄、最悲壮的酸甜苦辣,它留给人类的是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宝贵财富。红军长征出发时,总人数共20.6万余人,途中补充兵力有据可查的为1.7万余人,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超过16.6万人牺牲或失散在了长征路上。单是江西兴国一个县,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有12038名。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每一公里,都有一名兴国籍战士化作的生命路标。在长征的队伍里,有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有稚气未脱的红小鬼,还有刚强的女战士,征途漫漫,关山重重,他们连续行军打仗,身心备感疲惫。但就是这样一支看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队伍,把生死置之度外,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铁流,一路向前!面对着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是畏惧,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面对终年积雪的高山、激流汹涌的江河,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是退缩,而是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踏进荒凉神秘、杳无人烟的草地,伴随身旁的不是消沉和失望,而是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情绪。引导后续部队前行的路标,不是别的,而是一具具烈士的遗体!就是这样,红军官兵坦然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了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磨练,充分体现出对党的忠贞,对事业的执著。这些英雄壮举可歌可泣,至今仍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看书的时候,眼前就闪现出许多画面:

长征的英雄们在路上一步一步走着,过草地,翻雪山。断断续续的读书过程中,每次合上书,我都会在冥思中想象自己在凝望北斗,因为我相信,在每一个红军领导人心中,在每一个军官战士心中,也都在时时凝望着他们自己的北斗。这北斗,让他们不断行走的脚步始终坚定。无法猜测他们的心灵,只能认定他们的心灵和我们的心灵是一样的,有着美好的一面,却也有着鄙陋的地方。然而,在这不断行走的过程中,杂念被抛却了,单纯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一种遥远的却似乎可以时时触摸的生活,引得他们跨国山河草地雪原和前人的尸首,还有也曾出现的美丽风景。

行走,是逃亡,更是信念的实践。如果我们时时刻刻仰望着我们自己的北斗,时时刻刻在行

走,我们也会在长征的终点找到一个落脚点——尽管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

英雄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忍饥受冻挨饿,还在战斗。不知道是否有人统计过每天平均有多少次战斗。或许这无意义——谁会统计自己每天有多少次呼吸呢?对于红军来说,战斗就是呼吸。不能让现在社会主义强大的印象来掩盖当时红色政权的弱小:他们是在逃亡,是在围追堵截的缝隙中寻找生存之地。如一个被追缉的“逃犯”,忍受了所有艰难的最深程度,只是这一次,这个逃犯秉承的是一种正义。

长征这么艰苦,那么多的人跟着走,几万红军能长时间,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迸发出那么大的力量的原因,书中是这么说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具有坚定无比的政治信仰和铁一样的组织纪律,因此,他们能够身处巨大的危机之中仍然从容不迫地一一打点行装,虽然几乎所有的红军官兵都不知道自己要走多远,要走多久要去哪里。”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史实告诉人们,红军长征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

长征光荣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复兴,必须有民族精神的支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我们特别需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以高度的自觉和自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70年前,一群人在不停地走着,在战斗,在探究苦难的深度。然而他们写就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我们所有的生活都得益于此。纵使我们不必时时刻刻记忆他们,但对他们的感激和崇敬,应流入我们的血液。这是一段应载入心灵的历史信念指引人生、决定方向。这全部是因为长征时他们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理想抱负犹如水中的灯塔、时钟的发条,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坚定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长征》 王树增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读长征有感2000字篇九
《读红军长征心得体会》

读红军长征心得体会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

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读千字文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