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5    阅读: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一
《半碗饭哥哥》

龙源期刊网

半碗饭哥哥

作者:陈敏

来源:《课外阅读》2011年第01期

我14岁那年,父亲娶了一个乡下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到了吃饭时,“喂”总是低头一粒粒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我与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让他接着吃。

有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来到厨房悄悄舀了一勺子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放下碗筷。后来,我看到“喂”吃到那半碗剩饭时痛苦的表情,觉得真是有趣。

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颓废起来,索性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暗自着急,却毫无办法。

就在这时,报社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几个学生来信,说很喜欢我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意。

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是说我最近发表的那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

我呆呆地看着,有点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反应:“我的一些朋友。”我忽然明白过来,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附近的邮筒发信,所以他的自行车总是爆胎。

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一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那声“哥”。继母首先反应过来,接过去倒在他碗里,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来就是哥哥吃的。”

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情。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二
《三(3)班2011第二学期各单元测验卷面分析》

2012、2

科任:梁朝友 2012、3

2012年5月

2012年6月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三
《“半碗饭”哥哥》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四
《三(1)5—6单元测验卷面分析》

三(1)班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 5—6单元卷面分析

2012年5月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五
《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理解答案:

18.特点:暮色深浓、视线迷蒙、环境寂静(内心宁静)。

作用:设置情境、创设氛围,引领读者进入意境;突出感受产生的基础,为下文作铺垫。

19.这里用一连串短句,五个问号、一个省略号,突出表达了“我”在“感动的潮头”那种激动、复杂的心绪和异常的“不能自已”的感受。

20.生活尽管给生命许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但任何生命都是热爱生活的,甚至甘心奉献一切给生活;生活不能只给生命带来希望,还要给生命以感动和幸福。

21.作者写一片崭新油亮、没有长足而过早飘落的新叶,意在形象地说明生活往往有诸如折磨、不幸;“蓝天”,则象征美丽的希望。作者借此表达生活“又甜又苦的”;当我们遭遇生活不幸的时候,还要看到美丽的希望。

22.同:两次都是莫名的,来得突然;都很强烈,有翻江倒海的感觉;都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异:(感觉的缘起)第一次是由音乐所带来的内心幸福情感的翻腾,第二次是由一片落叶、猫和蓝天所引起的对生命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感觉的特点)第一次是婉转回旋、凝聚心扉,并非一掠而过,第二次只是一小阵就消散无踪。

1,本文叙述了:继母带来的“喂”,吃我剩饭的“喂”,最终变为我的“哥”,的过程,以及我们之间关系的转变。

2,被叫做“喂”;学习生活等都没人管,还被“我”欺负,吃饭只能吃半碗剩饭。 3,说明这位半碗饭哥哥对饭的珍惜,和“我”的不解。

4,继母的哽咽是同情哥的遭遇,我的流泪是表示我的理解和对自己过去的悔恨。

1.“我”最终保留“笔”,是因为它----------是我生命中的真爱.

2.【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这里把安静的教室比作了荒凉的坟墓.非常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教室里极其安静的气氛.

3.当我面临着最后的选择时,我深深的感觉到心中的不舍与痛苦,不想放弃了,不想再放弃了,我想把两个都留下来!可是,我只能选择一个,我该怎么办呢?

4. (我也不是很会了,太多年没做了..我试着答,你觉得不好就不要用,按你自己想着答也行的) 内容:这个题目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我"知道了自己的答案并有了对这个答案的认识,"我"决定珍藏它,同时也珍藏起自己的答案,并为之努力.

语言:结尾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张纸比作船票,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道路比作了航路,形象生动的描写出"我"对这张白纸和自己的答案的重视.

结构:结尾紧扣文章和首段,首尾呼应,交代的十分清楚.

1:文章第二三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答:表示他做事细心,心思细腻。2:文章第四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之外,还表现了什么?。答:表现了你父亲希望把美好的事物带给大家分享的心愿,代表对他美的向往。3:文章第六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答:你认同花的清香和美丽所代表的是美的一面,你很重视它。你也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心,表达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4:请结合第七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答:通过微小的事物,表达了美好的生活。你因为认同或者是羡慕这种感情而感动。5: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代指什么?请结合全文概括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答:代表你认为的所有的值得留恋的,美好的东西。带给你的启事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快乐。

1.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 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2.心疼儿子,对儿子的要求感到奇怪,后因为事关儿子的应聘,所以同意了 3.发现了“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说明青年在给母亲洗脚之前并不了解母亲为养育他所付出的辛劳。 4.体

谅父母的辛劳,懂得做人的道理。 5.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6.已能体会母亲的艰难,要担起生活的重担。 7.不会爱父母者,不会热爱企业与工作。 8.《悠悠寸草心》,以形象的比喻,寄托了炽烈的情谊: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其万分之一呢!这个题目出自孟郊的《游子吟》。原诗略 9.父母含辛茹苦地培养子女长大成人,子女不应忘记父母的恩情,要好好孝顺他们,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7.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

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更深。

8.(1)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刘爷爷看“我”和邮箱时异样的情状,从而表现刘爷爷对我的怀疑(不信任)。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神态描写),逼真地描写出“我”突然被刘爷爷话语揭到短处时的神情,表现出“我”的伤心、痛苦、无奈。

9.(1)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

(2)你以前犯过错误“进去”过了,不能再犯错误了。

10.参考示例:对“我”: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误解甚至伤害,我们应该学会冷静面对,正确处理,尤其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别人最终会理解自己的。 对“郝奶奶”们:对待犯过错误的人,不要采取怀疑、鄙视的态度,要学会尊重、理解、宽容,要相信别人能改过自新。

18. ③狂风袭来,静立如山,依然故我;⑤风雪翻卷,独独立自尊,不馁不屈。

19.不能删。这一段写由眼前的荷联想到千年古莲一经挖出便可奇迹般生长的状况,突出强调荷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1分)这段内容也是对第3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充和照应(1分)。在写法上体现丰富独特的联想。

20.修辞1分,内容1分,作用1分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在干涸龟裂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荷、荷尖拟作一群壮硕挺拔、如常地站立的勇士,生动地写出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满面春风地迎接严酷考验的顽强生命力。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满塘“亭亭的荷”拟作站立的“舞姬”,将“荷塘雨声”比作“舞姬”弹古筝发出的“清音”,写出骤雨袭来时,荷依然保持空灵、洒脱的美好神韵。

21.红尘人: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为名利得失纷争的人。(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的人,还在纯洁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2分)

22.开放题,能体现唤起人们坚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努力创造生命的奇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生命需要忘却名利,忘却宠辱,生命需要恪守淡泊,坚守情操,才能闪烁着高尚灵魂的光辉。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六
《半碗饭的故事》

《半碗饭的故事》记忆中的故事都很生动有趣,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我家的故事吧!  过年了,我家请了爷爷奶奶等,妈妈烧了一桌的美味佳肴,有鸡鸭鹅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大家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一边谈笑风生.我一边喝着橙汁一边听着生动有趣的故事.过了一会儿我吃饱了,想看电视,可被爷爷喝住了:“你想去干吗”“看电视.’’我说.爷爷瞪着眼说∶“年夜饭,年夜饭,不吃怎么叫‘年夜饭’呢,你一定要吃饭,讨个吉利也好吗!”我无奈地走到厨房,盛了一大碗饭,但是由于我饮料喝多了,所以只吃了半碗,剩下的半碗我趁大家不注意,把半碗饭偷偷地倒掉了,我走到妈妈跟前,坐在椅子上漫不经心地玩弄自己的小拳头,只见妈妈气势汹汹地走到我跟前,说“你的饭在哪?”“肚子里”“那还有半碗呢?”我羞红了脸说:“对不起妈妈!”妈妈说:“你可知道:《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爷爷听到,接着说:“我以前家里穷,你祖母只好把我送去地主那里做童工,地主不给我吃饱穿暖,夜间,我只好去偷了半碗饭,谁知,不知谁告诉了地主,地主狠狠地毒打了我一顿,你看伤疤还在这儿呢!”说着撩起袖口给我看,我顿时鼻子一酸,一连串的眼泪流了出来!  我家的故事多么动人啊!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七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竞赛试卷》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竞赛试卷

(一)“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

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

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

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

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

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

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

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

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

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l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

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姜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

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

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

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2分)

2、“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2分)

3、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 )说明方法。(2分)

4、本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二)13元“遗产”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

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

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

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

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

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

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

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

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

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

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

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

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

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朦胧了,( )。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

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

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

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

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

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2007年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

(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

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三)不知有花

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

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作者:张晓风略有改动)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

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4.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6.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

句子:

品析:

(四)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其实,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

的主观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成功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成功着。我们的每一个进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战胜的每一次困难都是成功,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感受。 作为一名学生,他完成了学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这就是成功。一位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伟人自然有伟人的成功,但凡人同样也有凡人的成功。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只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伟业,才算是成功;也有人认为:只有高官、领袖,只有成名成家的人,或者只有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才算成功;甚至有人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将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我们说,只要你不停止,不放弃,就没有失败,失败只是暂时的停止和受挫,受挫一次,成熟一点,理智一分,距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又被捕入狱,但他从未停止奋斗和追求,最后成为著名作家。

人不是为了吃苦而生,也不是为了失败而来。人生应该是幸福、快乐的。而幸福、快乐来源于自身的奋斗,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fān),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变得格外地多彩和生动。

生活应该是一个个成功的纪录,而决不是一次次失败的连缀( );人生也应该是由.

无数个成功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只是一种感受,它无需别人的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在人生中,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太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

我们应该学会品尝成功。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营养,汲取动力,汲取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摘自2003年第4期《读者俱乐部》,作者董保纲,有改动)

1.在文中的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在横线上依据注音填出汉字。(2分)

连缀( ) 品味一( )fān .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3.选文中画线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选文中说“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概括地写出你获得成功的两个事例。(2分)

(1)

(2)

5.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请分别写出有关“成功”、“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每方面写出一条即可。(2分)

6.选文结尾说“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进行简要的论述。(3分)

参考答案

(一)“种”出石油

1、因为不少植物都含有极为可观的类脂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人造石油。

2、点出成本低、利于环保即可

3、列数字和作比较

4、不能删去。因为之前已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油物质,前苏联科学家是在这个基础上证实了这一发现。“进一步”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D

(二)13元“遗产”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5.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三)不知有花

1.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 (2分,主要概括文章第⑧段的内容,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2.反衬,用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反衬山村农妇“视而不见”(或:不为所动)(2分,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3.表情(答“神态”也可)(2分)

4.没有游离主题,叙述少年看落霞落日,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说明这些融入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的特点体现(2分,答出前一层意思即可,其他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后一层意思可以不说出来)

5.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同时呼应第一处 (与此相近的表达亦可) (2分,每对一处给1分)

6.本题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 (2分)

(四)

1、(2分)zhuì 番

2.(2分)成功是一种感受。

3.(2分)举例论证 用事实来论证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4.(2分)此题为开放题,无惟一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即可,每写出一个成功的事例得1分。

5.(2分)此题为开放题,无惟一答案,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如:“成功的秘诀是锲而不舍”; “一个人应当奋斗,奋斗是有力量的”。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答对二个得2分。

6.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八
《阅读理解》

1、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喊儿子,去,到楼下林奶奶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捡上来。儿子愉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 ②风大的时候,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常有一两件会被刮到楼下。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说话。记得刚搬来的时候,一次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敲了半天,老太太连门都不肯开,“你到院子外去拿。”

③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那天,又一件衣服掉楼下院子里了,我看看,离栅栏不远,估计拿根竹竿就能挑出来。我让儿子下去挑挑看。儿子趴在栅栏边,用竹竿往里钩衣服的时候,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得不知所措,我站在阳台上,也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的院子里,都是儿子去捡。 ④儿子似乎也挺乐意干这活。每次下去捡衣服,都要好大一会儿才回来。问儿子,在林奶奶家都干什么了?林奶奶喜欢清静,不要打扰了林奶奶。儿子歪着头说,没有啊,林奶奶可喜欢我了,跟我说了好多话。林奶奶告诉我,她孙子跟我差不多大呢,可是,她只看过他的照片,孙子在美国,还从来没回来过呢。

⑤关于林老太太,我也听社区工作人员谈起过。他们告诉我,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很多年没回来过了。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出国后,老太太就一个人生活。退休后,生活更孤单了,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了,人也变得越来越乖僻。原来是这样。难怪那次我去敲门,她连门都不肯开。社区工作人员说,你们住她楼上,帮我们留意点,也尽量给老人点照顾。我点点头,又摇摇头,真不知道,怎样帮这个孤僻的老太太。

⑥日子平淡地过去,风偶尔会将我们家阳台的衣服刮到楼下去。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我会问儿子,楼下的林奶奶生活得怎么样啊?儿子想想,说,林奶奶看到我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啊。

⑦一次,儿子下去捡衣服,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儿子说,这是林奶奶给的,是林奶奶家的叔叔,从美国寄回来的。儿子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叔叔写给林奶奶的。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儿子说,咱们家的衣服掉下去后,林奶奶捡起来,帮我们又洗了下,晾干了。我的心里,酸酸的,感动。

⑧我们和楼下的老太太,仍然没有什么来往。我们的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从楼下林老太太的家里,会传来“咯咯”的笑声,一个童声,另一个很苍老。 ⑨春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回来时,才听说楼下的林老太太突然去世了,据说是无疾而终。我们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

⑩人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看到了一个日记本,记录下了她最后的日子。基本上是流水账,但是,老人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以及下来捡衣服的小男孩。老人的日记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我明白老人的话。那也许是老人孤寂的生活里,最后一点期盼。

作者:孙道荣

《青年文摘》2011年24期(总494期)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2.文章第③段中“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仔细阅读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儿子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4分)

1

3.第⑤段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说明理由。(3分)

4.文章哪些地方能表现林奶奶性格的孤僻?(3分)

5.第⑦段中“我的心里,酸酸的,感动”。我为什么心里“酸酸的,感动”?(4分)

6.如何理解标题“天上飘下来的礼物”的含义?(3分

2、剩下半碗饭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意。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坏?”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作者:王韭

《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22期(11月下)总第248期

2

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分)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剩饭倒进“喂”的碗里→→→ →→→ 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抽同学们写的信给编辑→→→ 。

2.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4分,答出两点即可)

3.下面两句是关于“喂”吃饭动作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① 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

② 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

4.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波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

5.如何理解“我”的转变? 阅读文章,你有什么收获?(4分)

3、寻

①她是个极爱凑热闹的女人,街上一旦有锣鼓钟鸣,叫卖吆喝,她势必会挤到人群中去,一看究竟。 ②三十多岁的时候如此,四十多岁的时候如此,五十多岁的时候,她的腿脚都没那般利落了,却还是如此。有好几次,她都被人群挤得差点出事,幸好有好心人拉了她一把,才算是有惊无险。她当时也吓得不轻,可就是不长记性,再碰到热热闹闹的场景,还是要努力地挤进去看个仔细。

③那一日,我们几家结伴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小镇寻求一位老中医。说好了,那地方,我们大都人生地不熟的,必须紧紧地走在一块儿,谁都不准远离。她当时也点头如捣蒜,不远离,绝对不 远离。可刚到小镇第一天,她便走失了。

④当日正逢小镇的一个传统节日,街上舞龙耍狮的、演杂耍的一个接着一个,我们不禁捏了一把汗,生怕她会在汹涌的人潮中走失,所以都紧紧地手牵着手,可人实在太多了,她又拼了命地往热闹处挤,眨眼的工夫,我们便找不到她的影子了。

⑤这可怎么办,她身上连个手机也没有,更要命的是她一出门就常迷失方向。

⑥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死劲儿地踮着脚尖,来回搜寻着,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可在那一片喧闹声中,我们的呼喊实在显得太微弱了。

⑦没办法,我们只好分头在人群里询问,问他们有没有看见一个六十来岁,身着蓝布衫的老人。得到丁点可能是她的消息,我们便冲着所指的方位,扒开人群,挤进去寻。

⑧近黄昏的时候,演杂耍的都相继收队了,围观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我终于在距我们原地千米远的地方看到了她。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焦灼之情也在顷刻间化作愤怒,平生第一次,我忍不住对这个可以做我母亲的女人呵斥不止。

⑨她不说话,只是低着头,时而抬起眼,像个孩子般怯怯地看着我。

⑩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我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上前紧紧拉住她的手,叹口气,轻声埋怨起来,姨,这些杂耍你都看了大半辈子了,再说,咱是在外地,不是说好了都挨在一块儿不远离么?怎么又往里边挤? ⑪她看我一眼,轻声说,我就是想挤进去看看。

⑫看看?我的火气蓦地又上来了。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好奇?要说好奇也不是坏事,但你得分分场合……

3

⑬我还要再说下去的时候,她抬起头,喃喃起来,听很多人说,很多被拐走的孩子,有的是被卖给了不能生育的夫妇,有的则是被打成了残废逼其沿街乞讨,有的就是被训练成演杂耍的了……

⑭听到这里,我的心蓦地柔软起来。

⑮我知道了,她其实并不是要看热闹,而是看引起热闹的主角儿是谁。

⑯我曾听母亲说过,她还有一个儿子,三岁的时候丢了。

作者:崔红玲

《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23期(10月上)总第221期

1. 文章标题“寻”包含哪些含义?(4分)

2.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

3.选文第⑦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阅读④——⑯段,体会“我”的感情变化。(4分)

5.读完此文,你能理解“姨”的“极爱凑热闹”吗?(3分)

6.本文结尾情节设置巧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4、头顶有把伞

①窗外哗啦啦地下起了雨,雨滴不住地敲打着玻璃窗户,溅起片片零乱的水花。陈小雨觉得雨滴不像是打在玻璃上,倒像是滴落在自己的心里。望着外面的大雨,陈小雨再也静不下心来听课了,她看了一眼手表,还有10分钟就放学了。正好这时老师的课也讲完了,她便托着下巴,听着杂乱的雨声,胡思乱想起来。

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下雨天,陈小雨的心情就十分糟糕。不为别的,就因为别的同学有父母送伞,而自己却没人送伞。每每看到同学撑开父母送来的雨伞时,她就羡慕得要命,紧接着就是一阵莫明的失落。其实,每次下雨前,她都有所准备,包括今天,她的书包里就放着一把折叠的雨伞。可是,她仍然期盼能打着母亲送来的雨伞。

③在陈小雨的记忆中,父母从没来学校给她送过伞。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临近放学,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许多家长都手持雨伞,焦急地等在学校门口,她以为母亲也一定夹在其中。可是,人群散了,她也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回到家里,她浑身都淋透了,委屈地哭着质问母亲:“同学的妈妈都来送伞,你怎么不给我送呢?”

4

④母亲听后歉意地说:“宝贝,对不起!妈妈要上班,没有时间,你得学着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陈小雨每天都要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预报第二天有雨,她就事先放一把折叠伞在书包里。有时,她还会提醒母亲不要忘记带伞。

⑤不知不觉,放学铃声响了起来,陈小雨木然地站起身,到了校门口,她还是忍不住朝人群中望了望,尽管她知道母亲是不可能来给自己送伞的。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怎么可能呢?她难以置信,使劲地揉了揉眼睛,的确是自己的母亲。她惊喜地朝母亲挥挥手,并喊道:“妈妈,我在这里。” ⑥撑开母亲送来的雨伞,陈小雨觉得是那么激动,那么高兴,那么幸福。这么多年来,母亲是第一次主动给自己送伞,而且还是在自己带了伞的情况下。她问母亲:“今天怎么有空,想起给我送伞呢?” ⑦母亲望着远处,答非所问地说:“怕你失望,怕你难过,更怕你自卑。”

⑧原来母亲是懂自己心的,陈小雨的心里不禁一颤。一直以来,她都觉得母亲不太关心自己,更不理解自己。但当她听到母亲刚才说的话时,才发现一切并非这样。

⑨虽然如此,陈小雨还是不解地问母亲:“小时候,我特别盼望你能给我送伞,可是你总说忙,而现在我长大了,你却把我当成了小孩。”

⑩母亲叹了口气说:“因为小的时候,你不懂得自卑,那时妈妈只想让你学会独立,事事都要靠自己。其实,每次下雨,妈妈都悄悄地躲在不远处,默默地注视着你。哪一位母亲能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呢?看到你淋雨时,妈妈的心如同被针刺一般,无数次想跑到你的面前,为你遮风挡雨,为你排除一切困难。可是妈妈心里明白,你需要成长。在妈妈的庇护下,你永远也长不大。所以,妈妈才狠下心不给你送伞。” ⑪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顿了顿又接着说:“现在,你长大了,已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而且有了爱的需求。如果妈妈再不出现,你就会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并觉得妈妈不够爱你。其实,在妈妈的心目中,你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⑫听了母亲的诉说,陈小雨不禁热泪盈眶。她没想到,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竟包含着母亲这样的良苦用心。

⑬街上的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但陈小雨的心里却晴空一片。因为她明白,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她的头顶始终有一把撑开的大伞。

作者:周礼

《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25期(11月上)总第223期

1.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 文章开头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3.③、④段内容可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4分)

4.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4分)

5. 如何理解第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5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九
《语文培优班第1讲剩下半碗饭》

语文培优班第1讲剩下半碗饭

【阅读感悟】

1、剩下半碗饭

王韭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意。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坏?”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分)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剩饭倒进“喂”的碗里→→→ →→→ 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抽同学们写的信给编辑→→→ 。

2.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3分,答出两点即可)

3.下面两句是关于“喂”吃饭动作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① 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

② 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

4.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浪线句子的含义。(3分)

5.如何理解“我”的转变? 阅读文章,你有什么收获?(4分)

【1.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2.懂事:

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善良: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

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宽容: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

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3.暗示人物心情的变化。表现出“喂”由开始寄人篱下的紧张、畏缩、压抑到后来得到“我”的认可和

接纳的喜悦与满足。4.“笑”和“哽咽”表明因终于得到“我”的认可与接纳而产生的喜悦满足之情。也

表现了“喂”的宽容与善良。5.是“喂”的真诚善良和宽容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于

是“我”由称他“喂”到称他“哥”,表现了“我”内心的转变。 生活中,只要与人真诚相处,宽容待

人,一切都会变得十分美好。】

2.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

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

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

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译文:魏王想出兵攻伐邯郸。季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衣服也没换,头上的灰也没去

掉,就去见魏王, 季梁对魏王说:“今天我在来此的路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告诉臣说‘我想

要去楚国。’臣说‘楚国在南方,为什么要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

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说:‘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跟他说:’路

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很会赶车。’赶路的这些条件越好,

就离楚国越远。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时时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

去攻打邯郸,来使土地扩充,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就离建立王业越远啊。这不是和那位想到

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所说的向南行车却向北走的故事。

【B卷训练】

一、 诗歌鉴赏(共4分)

淮上渔者

(唐)郑谷

①②③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2分)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

“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

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

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

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

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

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 ②揆(kuí):揣度。 ③操履:操行。

④外傅:老师。 ⑤监酒:监管制酒。 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

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

4.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5.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一部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人物传记,请阅读下面读书卡片中的

语段,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3分)

7.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

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

而差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私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

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他怀着这样的思想

离开了烈士公墓。上面选文中“他”指 ,“他”具有

的高贵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8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 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分)

11.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6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仔细观察漫画《啃老》,描述漫画的内容,说说漫画的含义。(4分)

14. 据央视报道,5月29日,杭州的一名普通客车司机吴斌驾驶着由无锡开往杭州的长途客车,正平稳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车外飞来一铁块穿透挡风玻璃后,击中了他的腹部。为防止客车失控,吴师傅忍着极度疼痛,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一系列制动程序:扶稳方向盘,手动刹车,打开汽车双闪灯,将车安全地停靠路边,并提醒车上的乘客不要随意下车。短短二十几秒的时间,保证了车上24位乘客安全无恙。三天后,吴师傅却因伤势过重,离开了我们。

如果你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推荐人,请为创造这一“伟大瞬间”的吴师傅拟

写30字以内的褒奖词。(4分)

参考答案(印一份)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共2分,各1分)逐 移

课外阅读半碗饭哥哥篇十
《蒸饭成粥阅读答案》

蒸饭成粥阅读答案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 “喂”。这一幕被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 出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

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意。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

书桌上散落着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 我最近发表的那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

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 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

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

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坏?”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分)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剩饭倒进“喂”的碗里→→→ →→→ 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抽

同学们写的信给编辑→→

→ 。

2.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4分,答出两点即可)

3.下面两句是关于“喂”吃饭动作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① 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

② 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

4.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

5.如何理解“我”的转变? 阅读文章,你有什么收获?(4分)

1.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2.懂事: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善良:他情急地大叫:“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宽容: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3.暗示人物心情的变化。表现出“喂”由开始寄人篱下的紧张、畏缩、压抑到后来得到“我”的认可和接纳的喜悦与满足。4.“笑”和“哽咽”表明因终于得到“我”的认可与接纳而产生的喜悦满足之情。也表现了“喂”的宽容与善良。

5.是“喂”的真诚善良和宽容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于是

“我”由称他“喂”到称他“哥”,表现了“我”内心的转变。 生活中,只要与人真诚相处,宽容待人,一切都会变得十分美好。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陽光明媚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