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5    阅读: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一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二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信息技术部 袁新波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是一本管理者必读的书,书中各种困境,我是感同身受。因为最近兼顾香港分公司操作部的工作,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忙完一件事情,新的工作任务又不断跳出来,自己焦头烂额却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公司总部经常加班的往往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公司的老总,每个人背上都背着太多的猴子。

一天就24小时,一个人再努力,最多也就十多个小时工作时间,根据工作内容所占的时间可以将时间进行划分四类:

1. 老板占用的时间,用来完成老板所要求的工作。

2. 组织占用的时间这些时间是用来处理管理者寻求支援时,对方所提出的要求。

3. 自己占用的时间,用来完成管理者原本要做或同意去做的事情。这类时间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会遭到部属占用, 因此又称为“部属占用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也称为“可支配时间”。

4. 外界占用的时间,用来面对顾客、投资者、供应商、政府机构与社群团体需求之用。 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学会时间管理,除了的工作方式与工作顺序上做好调整之外,必须分析出为什么自己时间不够用,到底是哪类时间出现的问题。作为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就是最大效能的获得可支配时间。所谓猴子只是解决问题、进行项目计划或是投入机会的下一个步骤、下一个措施、下一个行动步骤,每一只猴子都会有两边的人马介入——一方负责解决, 另一方则是监督。重要的争议在于谁要展开下一步?展开下一个步骤的人就有猴子,每只“猴子”都会占用我们的工作时间,如何获得足够的可支配时间?

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先给猴子找到合适的主人,作为部门的负责人,经常会感觉部门内的大小事务都跟自己有关,于是在有意跟无意之间,将部门内很多大小的猴子都揽在自己的背上,结果下属感觉责任消失,部门负责人的事情越做越多,更多体现出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一个部门负责人首先应该明确部门人员的所有岗位与职责,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是谁的猴子就应该让谁尽心尽力的喂养。管理者可以指导与帮助下属完成工作,可以去培养下属喂猴子的能力,但千万别把猴子领回家。帮下属做事不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但管理者真正目的,在于提供动力让其他人发挥所长。

作为一个管理者其次划分出关键的猴子, 一个人工作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手里抓太多的猴子,反而会影响所有猴子的生存质量,从公司的发展战略跟部门利益出发,不是所

有的猴子都需要存活。每次你一遇到猴子,第一步你要先决定这只猴子是否值得大家花时间养它,如果不是,则尽快的抛弃,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喂养出关键而优质的猴子。

一个管理者如果经常成为工作上的瓶颈,那就需要经常反思,背上的猴子是否应该属于自己的,如果不是,请把猴子归还给正确的主人,自己监控猴子的喂养是否健康。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三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心得》

《别让猴子跳到背上》读后感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四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心得》

明确谁才是自己的猴子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每一只猴子归谁伺养。也就是明确岗位职责。清楚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团队的部门职责以及每一个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这样,在每一个时间段的起点,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每一个清楚自己职责的猴子伺养员才能按“PDCA”循环的P(PLAN)正确做好自己的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计划;并在一天中或一个时间段内有条不紊地去完美地D(DO)完成它们:完成计划内的事情;做完一件事后,再例行必要的检查C(CHECK):确认完成;然后再A(ACTION),将完成的结果整理保存:以待持续改进。尚未明确岗位 职责

有效管理自己的猴子

为了有效完成自己的职责,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都必须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或者说有效预防别人的猴子爬上自己的背,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团队成员做一个技能和技术过硬的问题处理高手,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判定,并且高效而正确的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要求每一个团队领导者做一个合格的“教练”、“引导人”与“导师”,“教”正确的方法给下属并“引导”下属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去解决。员工技能有待提高

团队领导应合理分配工作并进行监督跟踪协调 管理

当领导者为了伺养自己的猴子,将成员们欲摔出的猴子又放回到下属们背上的时候,并不是说这猴子就真地跟他无关了。一个合格的团队领导,对于下属,应做到明确回答和清楚指示。尽到计划、领导、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责任。并对一个项目的完成况进行监督、跟踪和结果分析。分别按团队成员能力合理分配工作,将难度系数大相对冗繁的工作分配给具备解决该问题能力的团队成员,并一路跟踪协调,直到达成完满结果。 且要避免将有能力的成员闲置,而问题被卡在少数不具备解决该问题能力的成员那里,出现瓶颈、卡壳。一个团队的成员组成,其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正如长短不一的木条箍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洽洽决定于最短的一根木条。所以,团队领导对工作的合理分配决定着该团队的工作效率。团队领导有效监督和跟踪协调尚未完善

对应措施

成员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需定期安排员工培训 当团队领导将猴子赶回到成员们背上的时候,不是看着猴子挨饿,而是要成员们成功喂养。成员们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且必须解决问题的时候,压力将使其急需培训和提升。木桶的短木条要急于长成和长木条一样高,才能获取和长木条一样的奖励、提升和薪酬回报。这时候,团队领导应组织培训以供给团队成员的成长需求

正确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优先程度常常是急迫的事代替了正确的事。

自己的猴子 正在完善网络部部人员配制 做好各个班组的职责:按照各个班组的职责做好任务分配 2正确”引导并“明确”回答,且“清楚”指示下属保质保量最低成本地完成工作。3,当其它部门协作出现问题是做好沟通协调配合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五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心得》

明确谁才是自己的猴子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每一只猴子归谁伺养。也就是明确岗位职责。清楚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团队的部门职责以及每一个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这样,在每一个时间段的起点,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每一个清楚自己职责的猴子伺养员才能按“PDCA”循环的P(PLAN)正确做好自己的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计划;并在一天中或一个时间段内有条不紊地去完美地D(DO)完成它们:完成计划内的事情;做完一件事后,再例行必要的检查C(CHECK):确认完成;然后再A(ACTION),将完成的结果整理保存:以待持续改进。尚未明确岗位 职责 有效管理自己的猴子

为了有效完成自己的职责,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都必须有效利用自己的时间,或者说有效预防别人的猴子爬上自己的背,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团队成员做一个技能和技术过硬的问题处理高手,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判定,并且高效而正确的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要求每一个团队领导者做一个合格的“教练”、“引导人”与“导师”,“教”正确的方法给下属并“引导”下属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他去解决。员工技能有待提高

团队领导应合理分配工作并进行监督跟踪协调 管理

当领导者为了伺养自己的猴子,将成员们欲摔出的猴子又放回到下属们背上的时候,并不是说这猴子就真地跟他无关了。一个合格的团队领导,对于下属,应做到明确回答和清楚指示。尽到计划、领导、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责任。并对一个项目的完成况进行监督、跟踪和结果分析。分别按团队成员能力合理分配工作,将难度系数大相对冗繁的工作分配给具备解决该问题能力的团队成员,并一路跟踪协调,直到达成完满结果。 且要避免将有能力的成员闲置,而问题被卡在少数不具备解决该问题能力的成员那里,出现瓶颈、卡壳。一个团队的成员组成,其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正如长短不一的木条箍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洽洽决定于最短的一根木条。所以,团队领导对工作的合理分配决定着该团队的工作效率。团队领导有效监督和跟踪协调尚未完善

对应措施

成员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需定期安排员工培训 当团队领导将猴子赶回到成员们背上的时候,不是看着猴子挨饿,而是要成员们成功喂养。成员们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且必须解决问题的时候,压力将使其急需培训和提升。木桶的短木条要急于长成和长木条一样高,才能获取和长木条一样的奖励、提升和薪酬回报。这时候,团队领导应组织培训以供给团队成员的成长需求

正确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优先程度常常是急迫的事代替了正确的事。

自己的猴子 正在完善网络部部人员配制 做好各个班组的职责:按照各个班组的职责做好任务分配 2正确”引导并“明确”回答,且“清楚”指示下属保质保量最低成本地完成工作。3,当其它部门协作出现问题是做好沟通协调配合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六
《观猴有感》

观猴有感 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永春

今年4月中旬,我到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景区,观看那里的猕猴群。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第五次到那里观看猕猴群。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分布着十多个野生猕猴群,被称为“太行猕猴”,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猕猴群。原来这里只有1000多只猕猴,现在已发展到3000多只。上世纪90年代初,济源市为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以看猴观景为主要内容的五龙口景区。之所以称为五龙口景区,是因为明清时期,人们开挖了广惠渠、甘霖渠、广济渠、永利渠、利丰渠等五条河渠,引沁水灌溉农田,形成了五龙分水的态势。景区管理部门聘请匡书明老人来调教猴群,供游客参观。前几次去的时候,都是由“猴司令”匡书明老人陪同介绍。他是河南南阳人,是五龙口风景区的驯猴“鼻祖”。南阳人素有养猴、驯猴的习俗,不论是过去走街串巷的耍猴人还是现在海南岛猴岛的驯猴员,大多来自南阳。这次我到五龙口景区,得知匡书明老人已不在人世,听后不胜唏嘘。让人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匡三傲已经接过了父亲的班,继续驯化和照料这里的猕猴群。通过几次近距离的观察,以及匡氏父子的介绍,我对猕猴的习性和组织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在动物分类学上,猴子与人类同属灵长类动物,是动物界中与人类血亲比较相近的一个物种。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进化早期必然会呈现出与猴子等灵长类动物相似的某些行为特征。因此,观察猴群的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早期人类社会的认识。通过多次观猴的启发,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愿请读者赐教。 关于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问题

对于原始社会的分配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人占有制,没有剥削,社会成员平均分配劳动果实,于是得出了“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观点。这一观点,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该书写道:“当时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极低,微少的食物是平均分配的,别的办法也不可能。因为劳动产品只能勉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假如原始公社有一个成员分得多些,超过每人平均应得的份额,另一个人就会饿死,因此,平均分配共同劳动的产品是不可避免的。”[1]该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后,这一观点被国内学者广泛接受,成为描述原始社会分配状况的主流观点,并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国内不少经济学

方面的教科书一直沿用这一观点。但通过对猴群的观察,对这一观点很难苟同。在济源观看猕猴群时,匡书明老人曾经向我介绍,太行山的野生猕猴群,原来冬天没有食物可吃,躲在山洞中过冬。后来开发成旅游区,为便于游客近距离观猴,开始用红薯、花生等食物吸引猴群下山,并用哨声训练猴群,每次提供食物时都要吹哨。经过观察发现,每一次进食,都是猴王大摇大摆地下山先吃,其他猴子不敢靠前,等猴王吃足离开后,才敢上来拣吃剩余的食物。如果发现哪只猴子不懂“规矩”,猴王就会对它进行严厉惩罚,其“特权”意识非常明显。因此可以说,在猴群中并没有产生公平正义的意识,更不可能形成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通过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原始社会初期,在生产力低下和食物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也很难遵从公平正义的原则分配食物,

只能靠强力来解决食物分配问题。即便是出现公平地分配食物的情况,也仅限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之中。关于原始社会的分配问题,恩格斯曾明确说过:“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氏族公社或农村公社中(一切文明民族都是同这种公社一起或带着它的非常明显的残余进入历史的),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成员之间在分配方面发生了比较大的不平等,那么,这就已经是公社开始解体的标志了。”[2]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承认在原始社会存在着“相当平等地分配产品”的情况,但又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同部落之间不仅不会共享劳动产品,相反还经常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战争。恩格斯说:“部落始终是人们的界限”,“凡是部落以外的,便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没有明确的和平条约的地方,部落与部落之间便存在着战争,而且这种战争进行得很残酷,使别的动物无法和人类相比。”[3]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下,生存条件越艰苦,人们之间的生存斗争就越残酷。当时普遍存在的食人之风,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说:“在蒙昧期,俘获的敌人是被吃掉的,在饥馑的时候连朋友和亲属也会被吃掉。”[4]这表明,不仅在不同部落之间无法实现食物分配上的公平,即便是在同一部落之中,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人吃人这种弱肉强食的现象,根本谈不上公平问题。只有在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觉悟才能有较大的提高,才有可能树立公平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所谓的“平均分配食物”。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平均分配食物”作为原始社会的普遍分配原则,而是将其严格限定在家族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能扩展到社会范畴。所谓“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后来的研究者们附加给马克思恩格斯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来看,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生产的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5]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生存是第一需要,人们总是为争抢食物而争斗,很难形成公平分配食物的机制,更难具有相互礼让的道德素质。因此,不论从猴群的状况来看,

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在人类社会早期,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平均分配食物的原始社会阶段,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特别需要进一步加强考古实证工作。

关于母系社会问题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人类社会早期,曾经存在过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在社会中占优势地位,掌握着管理社会的权力。但通过对猴群的观察,觉得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在五龙口猕猴群中我们发现,猕猴的社会属性很强,每个群体由一百多只猴子组成,并有一个猴王。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担任猴王的无一例外都是公猴,它在猴群中地位最高,拥有至上权威。这从猴王的产生办法就很容易理解了。猴王每四年换届一次,参与竞争的也只有几只强悍的公猴,通过剧烈的厮杀,胜者为王。据匡书明老人介绍,从来未发现雌猴参与猴王争夺的情况。这是因为,一个猴群要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占有一定的地盘和资源,就必须在强有力的猴王的带领下与其他种群进行争斗,与其他猴群争夺资源,与各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野蛮时代,是靠惨烈的拼杀产生群体领袖的。在这种情况下,雌性受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在厮杀中获胜,更无法承担起保护族群的责任,因而也就无法成为族群的领袖,甚至不可能参与竞争猴王的拼杀。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为前提。在弱肉强食的野蛮时代,在搏击厮杀的强力时代,是根本谈不上妇女解放的。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加准确地认识母系社会问题。我认为,母系社会的原则可能仅局限于家庭或血缘氏族范畴,很难扩散到整个社会领域。因为,原始族群的首领担负着带领大家与自然作斗争,与其他种群作斗争,守住领土,保护生存资源的责任,只有强悍的男性才能胜任。而在家庭中,由于当时实行的是群婚制,子女只认识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妇女的家庭地位会比男子高,出现以老祖母为家长的家庭组织形式是完全可能的。但要把母系家庭扩展到整个社会范围,认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女性为领袖的母系社会状态,则是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使用过“母系社会”这一概念,也未曾把母系原则扩展到整个社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认为,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实行群婚制,曾经出现过母系家庭形式。他说:“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只承认女系。”[6]母系具有两个功能:一是确定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二是确定财产继承关系。但是,恩格斯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的财产可以继承,因此,母系的功能只局限于血缘关系的确定上,超出这个范围来使用母系就“不大恰当”了。他批评巴霍芬[7]说:“他把这种只从母亲方面确认世系的情况和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关系

叫做母权制;为了简便起见,我保留了这一名称;不过它是不大恰当的,因为在社会发展的这一阶段上,还谈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权利。”[8]可见,恩格斯本人也是把母系限制在家庭之内,认为只是一种“家庭形式”,并未将其扩展到整个社会。同时,恩格斯通过对北美易洛魁人的研究发现,即便在母权制时代,担任部落首领的依然是男性而不是女性。他说:“由于易洛魁人奉行母权制,因而酋长的儿子属于另一个氏族,所以从不选举前一酋长的儿子做酋长,而是往往选举他的兄弟做酋长,或者选举他的姊妹的儿子做酋长。”[9]因而,在“母权制”时代,妇女并未承担部落的管理责任。所以,认为母系社会女性主掌社会管理的大权,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和研究的。

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问题

过去,在传统生物学课程中学到的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具有思维能力,而动物则没有,动物只是靠条件反射来作出反应,即巴甫洛夫[10]提出的第一条件反射和第二条件反射理论。也有一些西方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11]等。通过对猕猴群的观察,人和动物在有无思维能力上不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只是思维发达程度的问题。比如,四年一次的猴王换届,过去人们以为公猴争夺王位与争夺交配权是一回儿事。但实际上,争夺交配权是在猴群发情期,一年一次,是生理行为,而争夺猴王四个寒暑为一个周期,属于“政治行为”,二者截然不同,后者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生理需求,体现出公猴的思维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在换届时,参与猴王竞争的公猴将尾巴翘起来,以此方式报名,表示向王权挑战,每次报名的有三四只强悍的公猴,经过激烈厮杀,胜者为王。挑战失败了的公猴,便垂下尾巴,表示臣服,而猴王则时刻翘着尾巴。如果猴王被打败,将被逐出猴群,猴王地位被新的胜利者占居。在猴群中,尾巴象征着“权杖”,翘起尾巴就是在宣示权威,这也是一种高级的行为。可见,毛泽东同志讲要夹着尾巴做人,其寓意是多么深刻。猴王地位确立之后,拥有无上的权威,猴群成员都要听从猴王的指挥。以上事例说明,猕猴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思维能力,只是我们人类所知不多而已。因此,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是思维能力大小、思维层次高低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差别。很多高级哺乳动物,已经发展出比较高的思维能力,甚至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事一些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动物中,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作出有意识有计划的行动的能力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而在哺乳动物中则达到了相当高的阶段。”[12]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在于,动物仅仅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己需要,而人则可以通过改造自然界来为自己服务,创造性劳动是人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根本标志。人与动物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高度,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以上是我茶余饭后的一点思考。如果能给对此问题有兴趣的人一些启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正本清源,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则吾愿足矣。

注释

[1]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6页。

[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4]马克思:《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5]《史记·管晏列传》。

[6]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7]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en,1815—1887年),瑞士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进化学派主要代表之一。曾在其主要著作《母权论》一书中,论证群婚制和母权制的存在,以及从群婚制到对偶婚的过渡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页。

[10]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1936年),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出人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认为人除了有第一信号系统——对外部世界的映象产生直接反映之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和符号反映功能。

[1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18岁进入柏拉图学园求学。公元前343年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系统总结了古希腊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哲学命题,代表了古希腊哲学思想发展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七
《别让猴子跳到背上学习心得》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八
《《谁背上了猴子》观后感》

读《谁背上了猴子?》和《哈佛经理时间管理通则》有感

一、《谁背上了猴子?》的主要内容

《谁背上了猴子》这篇文章是围绕工作时间管理展开的,主要讲述一位经理和多个下属(每个下属都有一头或多头猴子),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下属都因为精心照料猴子很烦或者不知道怎样照料它,从而想到把猴子托给经理照顾,发展后来每个下属都把猴子交给经理,加上经理本来的猴子,使经理本人忙得焦头烂额,而下属反过来监督经理有没有照顾好猴子,后来经理明白到并总结出6条规则,把猴子都还给下属自己照料,并培养下属主动做事的故事。

二、《哈佛经理时间管理通则》的主要内容

《哈佛经理时间管理通则》主要讲述的是时间管理的小窍门,包括59条办公促效法、46条沟通促效法、32条信息促效法和25条通勤促效法。

三、自己的启发和感想

我看完这两篇文章之后明白到,工作中各类低层决策,每天都有很多。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说的就是管理者要学会让自己摆脱那些长期以来困扰自己的低层决策。 对中层管理者而言,要摆脱战役性决策,对高层管理者而言,要摆脱战术性决策,从而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担负更重大的责任。所谓的“管理者不要凡事亲力亲为” 就是这个意思。

这两篇文章对我的影响很大,有时候真的就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很低,拖延症特别严重,做事没有规划,总是在瞎忙,看完之后学懂了以后做事要先做好规划,分清轻重急缓,然后把需要的东西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然后控制好工作的时间和内容,然后心无杂念专心只做一件事,针对目标采取行动,落实推进计划和每个步骤,才会更轻松有效达成效果。 除了会做事之外还要主动做事,其实打工者和老板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你是否真正拥有一家公司,而在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 如果你永远只听命于自己的上司,没有主动参与公司决策,永远在用战术性甚至战役性的眼光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你和一个熟练工就没有什么区别,永远只能为别人打工。如果你能够让自己站到一定高度上看到公司运作和发展,在完成本份工作的同时尝试着锻炼战略眼光,那就拥有了老板的心态。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九
《读《别让机遇错过你》有感》

读《别让机遇错过你》有感

这学期,领导向我们推荐了励志书籍《别让机遇错过你》,平时看励志类的书都是一翻而过,觉得书里面说的尽是一些大道理,没什么看的,这次也许是要写读书笔记的原因,看得特别认真,读后感觉受益非浅。现将点滴感想记录如下,权当交流。

一、人生必须确立明确的目标。人生目标如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了追求,也就没有机遇意识。看到书中“毛毛虫”实验,感觉非常惭愧,书中的毛毛虫就是我的缩影。这些年来,自己就是那些随大流的毛毛虫。在看“确定目标,等待机遇”这一章时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反复念叨几遍后突然想起了我们去年我们订三年规划时好像也是从这三方面订计划的,针对计划,发现还是有一两个目标没有实现,试问这一年里没有机遇吗?当然有,只是自己没有抓住机遇。

二、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从古至今,一个个成功人士向我们诠释了这个真理。越王勾践,当年为了报亡国之恨,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使越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得到很大的发展,二十几年的苦苦准备,最后当机遇降临时,他用自己的准备抓住了机遇,他成功了。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生活中那些“守株待兔”,等待机遇的人,即使机遇来到他的身边,他也不会发现那就是机遇,更别说抓住机遇获得成功了。“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这里的“准备”是指准备什么呢?文中提到的5种能力、好的人品和人际关系以及竞争意识

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要准备的。看到这里,我又不禁想我该准备些什么,怎样准备?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能力准备,特别是行为能力,“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看起来简单的几个字,但是要真正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它需要我们多看、多练、多思考,扎实工作,积累资本。但是光有准备还不行,必须要有行动。

三、捕捉机遇,果断出击。机遇的特征决定了它来无影、去无踪,要想抓住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像狼一样敏锐的眼睛。书中记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淘金热时期的故事中亚默尔就是这样的人,他并没有随大流去做淘金者,而是发现了众多淘金者对水的需求而改做被他人看做蝇头小利的卖水买卖,结果是很多淘金者的发财梦破灭了,而亚默尔在较短时间发了大财,生活中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只是人们往往从表面上将失败归于没有机会,而实际上机遇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并不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发现机遇、捕捉机遇的眼光。其次,当机遇来临时,还要主动出击,不主动出击,只能坐着看成功机遇的错过。主动出击需要的是果断决策、大胆出击的魄力。而我却属于那种犹豫不决、不敢大胆出击的人,因此我也失去了许多机遇。

错过了机遇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失去了信心。记得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错过了,还有下一次。”在这里,我用这句话自勉。从现在开始,我要满怀信心,坚持信念地去等待下一次机遇的到来。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有感篇十
《读《别让心态毁了你》有感》

读《别让心态毁了你》有感

施永玉

在“关于举办杰地公司热爱读书, 热爱生活”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中,我读了本次活动推荐书《别让心态毁了你》,读后很受启发。本书是一本心理阳光书,全书通过“三篇共十九章”向读者讲述了最有效的情绪掌控法,下面是我对部分篇章的读后感想,希望能与众读者共享。

首先对作者观点之一“情绪平衡—扫除坏情绪,赢回内心的平衡”有感:

介绍“扫除坏情绪,赢回内心的平衡”,本章作者用了五招,我对其中两招“把问题简单化”、“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很认同。

“把问题简单化”——因为通常情况下,日常工作及生活人们接触到的是简单且具体事务,而非抽象复杂事物,能把简单厘清的是乔布斯,不是人人能成为这种“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人”,因而不必要尝试高度解决,造成错位,物是人非,劳民伤财,显得自己低情商。处理问题就是论事,不逃避,是上上策。

“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人们的选择多少受情绪影响,这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对能挽回的,事后校正是一种经常用的方法。因为这种平衡是权衡后的,不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黄老之术”,顺其自然,刚柔相济,看似消极或不进取,但是曲径通幽处,在发展中走向平稳达到心理平衡,由表及里,能很快达到情绪平衡,也是中策。人应该庆幸上帝给自己时间平衡情绪。

其次对作者观点之二“挑战恐惧——内心淡定的人才无所畏惧”

有感。

介绍“内心淡定的人才无所畏惧”一章,作者用了8个观点,我认同其中“不做胆小鬼,正视无法避免的事实”两个观点。

存在是发生了的,掩盖不了。正视问题是想解决问题,从而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回避或逃避问题是“胆小鬼”,是不想解决问题或掩盖问题。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看,哪些问题能掩盖的了,随着技术进步科学发展,戳穿谎言,拨乱反正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屡见不鲜。

最后对作者观点之三“宽容——拥抱幸福的永恒之道”有感。 人内心的高度和其自身地位不见得相符,跟他的学问和性情及人生经历有一定联系,当听了于丹老师在杜甫去世几百年之后,用她的体会讲解《登高》,我内心宽容之情油然而生,于丹教授北师大校长助理,能听懂读懂唐朝的杜甫,中国人人人读过杜甫诗,但又有多少人懂杜甫呢?杜甫先生也不会料到几百年之后有如此知音。所以,人要宽容,包容,不要要求别人浪费时间,学习如何认识如何对待自己。要时时拥抱幸福,以好的心情去创新,这样天天都是好日子好心情。

以上是我的读书体会,如观点片面,请批评。

2013.9.9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赞领导

下一篇: 麾肩接()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