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阅读《黄生借书说》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6    阅读: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一
《《黄生借书说》阅读卷答案》

《黄生借书说》阅读理解卷

晋元附校:张婷婷 编写 晋元附校:贾宁 校对

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的著名学者(袁枚),其号为( 随园主人 ),另著有诗歌评论集《 随园诗话》等著作。“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 ),也可以( 发表议论 )或(记叙事物 )

2、分别写出两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阐明了“( 书非借不能读 )”的观点。

第二部分向黄生提出了“( 读书也必专 )”,“( 归书也必速 )”的希望,将“( 公书 )”与“( 吝书 )”,“( 幸 )”与“( 不幸 )” 作对比,很有说服力。

3、全文就黄生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 书非借不能读 )”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学习。文章运用( 对比 )手法进行议论和抒情,从而证明观点。

4、为了证明“( 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藏书者不读书的事实:①“(七略、四库„„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②“(汗牛塞屋„„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并进而推论其他事物:“(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二
《黄生借书说对比性阅读》

【甲】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 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袁枚《黄生借书说》【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 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炎武《日知录》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来源:Z.xx.k.Com]①若业为吾所有( )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③姑俟异日观 ( ) ④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 ( )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a.孔子曰:“何陋之有 ?” b.之虚所卖之c.吾不得而见之矣 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来源:学#科#网Z#X#X#K]②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9.【甲】文的论点是 【乙】文的论点是 两文共同的论证方法是 (4分)《黄生借书说》《日知录》阅读答案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三
《《黄生借书说》》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四
《比较·探究:《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黄生借书说》练习》

比较·探究:《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黄生借书说》 ⑵游公园时我们总是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一、基础识记 力,所以会觉得有趣。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来: ( )

⑶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shì( )好 余xiá( ) 天fù( ) náng( )括 zu

î( )标 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

lì( )害关系 piāomiǎo( )( ) 勉强.( ) 骈.

( )文

2、解释下列词语:

一丝不苟:

虚怀若谷:

不求甚解:

正襟危坐:

心无旁骛:

天衣无缝:

当仁不让:

不约而同: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

B、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 C、至于一个人在月光下,“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享受那“独处的妙处,”是不是也同样的好呢?

D、余光中说这一段把话说得这么白,是败笔,中学生的水平,你同意不

同意呢?我是不同意的。

4、判断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⑴读书该如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我想,凡嗜好的读

书,大概也就是这样吧。( )

( ) ⑷淡淡的香味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 5、袁枚, 代文学家,晚年号 主人,通过《黄生借书说》一文,表达了“ ”(原文)的观点,篇末将黄生和自己对比,委婉告诫他“ , , ”(原文)。文章题目中是“说”是 。 二、理解运用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

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强假.( ) 惴惴..( ) 庋.( ) 俟.( ) 省.( )

素蟫.( ) 7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假: 业: 姑: 辄:

8、辨析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

之物而强假焉 C、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也 9、下列多义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天下物皆然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0、下列句子句式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物皆然

A、若业为吾所有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1、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天子之书”、“富贵家之书”为例,从正面例证了“书非借不能读

也”的观点。

B、将“强假”与“为吾所有”两种情况放在一起,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心境。

C、将“余幼”时与“通籍后”的读书情形作一对比,以此突出少时借书来

读的专心。

D、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以此来勉励黄生,希望他能多

借书来读。

12、翻译下列句子: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三、综合分析

读书与思考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

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

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

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

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

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

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

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

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

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

做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

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

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

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

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

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

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

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

养; 。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1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15、试结合语境,在选文第③段结尾的横线处补写出一个句子,与前面的答案:

句子形成排比句。

《读书杂谈》比较·探究:、《读书的三种姿势》、《黄生借书说》 16、从选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说说感受最深的理由。 17、选文在论述读书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另写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8、结合选文,填充下面的读书卡片(其中“内容摘要”一项要求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

19、请简要介绍一种你的读书方法。

1、嗜 暇 赋 囊 坐 利 缥缈 qiǎng pián 2、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具有容纳的空间,形容十分谦虚。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正襟危坐:正一正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庄重、严肃的样子。 心无旁骛:心里没有正业以外的追求,形容专心。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当仁不让:在道义面前,争先负起责任。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3、B 4、⑴对比 ⑵顶真 ⑶引用 ⑷比喻 5、清 随园 书非借不能读也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一种文体 6、jiǎ zhuì guǐ sì xǐng yín 7、

假:借 业:已经 姑:姑且,暂且 辄:就8、C 9、C 10、D 11、D 12、我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高高地堆满。白色的蠹鱼,灰色的蜘蛛丝,时常蒙盖在书籍上。13、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14、道理论证(或引证法)。15、如:“思考,才能增长学问”。16、如:“有些青年对外来的理论没有认真思考„„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语言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形象,浅显易懂;思想内容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只读书不思考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给人以警示。17、略18、题目:《读书与思考》;作者:钟敬文;出处:2002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 ;内容摘要(主要内容):本文论述了读书方面的问题,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的观点。

19、略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五
《《黄生借书说》》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六
《《黄生借书说》(1)》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七
《《黄生借书说》》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八
《《黄生借书说》》

《黄生借书说》点击订正

1、 词语解释:

(1) 家贫难致:不容易

(2) 奉命于危难之间:灾难

(3) 汗牛塞屋:塞满

(4) 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5)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专享

(6)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占

2、 内容理解:

(3)第三段中“其切如是”,“是”指代的是“归而形诸梦”,从中看出的情感(主要思考,他回家做梦都能想到借书的情景,应该主要是什么情感)

(4)全文的对比手法一共有五组(错误原因基本都是表达不清楚不完整,参考之前笔记完整修改)

(5)举例的目的是让你明白“天下的事物”都有像借书一样的心理,举一个不是书的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明。

3、“汗牛充栋”的书写注意一下。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九
《《黄生借书说》练习精选》

《黄生借书说》练习精选

一、文学常识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19、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 若不相类 20、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四、写出下列居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二、给下列句子中的字注音: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2、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3、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形诸梦

5、姑俟异日观云尔。 6、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7、故有所览辄省记。 8、庋藏 三、解释加点字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非夫人之物而强 假焉 4、今黄生贫类 予

5、为一说,使与书俱 6、归而形 诸梦

7、故有所览辄 省记 8、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9、其切如是 10、姑俟异日观云尔

11、而惴惴焉 摩玩之不已 、往借不与

13、非独书为然 14、若业为吾所有

15、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16、汗牛塞屋

17、家贫难致

18、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1、无论:

古义: 例句: 今义: 例句 2、祖父:

古义: 例句: 今义: 例句 3.夫人

古义: 例句: 今义: 例句 4.是

古义: 例句: 今义: 例句 五、按要求完成下题

1、解释‚为‛在不同居中的意思

非读书为然 而少时岁月为可惜也 为一说,使与书俱 知之为知之 今夫弈之为数 为是其智弗若与 2、补充句中省略成份:为 一 说,使 与 书 俱 六、翻译句子

1、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2、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 姑俟异日观云尔。

4、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5、 故有所览辄省记。

6、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7、书非借不能读也。

8、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9、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10、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

12

例:若业为吾所有 1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A. 非独书为然 B.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C. 为一说,使与书俱 D. 而身为宋国笑 1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9、课文为了论证‚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 个方面的对比是 13、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1) (2) (3) 10、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引出 1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三个例子:① ;② ③ 论证论 点,运用了 论证;在三个例子的基础上作者紧跟 论证;讲道理部分再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以 和 两种不同心理作 论证,这两层构成一段,论 证论点。 16、为一说,使与书俱 11、《黄》作者认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用心读书?能让你想起《<孟子>二 章》中的哪句话? 七、课内阅读 12、课文中表现作者当年借书迫切心情的是 : 1、 与‚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一句相照应的两13、课文第二段中‚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句,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句话是: 即 ;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 ⑴ ;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⑵ “课外阅读〃拓展提高”

2、作者向黄生提出的希望是: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3、指出‚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与原文的哪两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处相照应?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⑴ ⑵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4、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 也必速。 5、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为一说,使与书俱。 6、 1、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6、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段中,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B.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3、甲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______________,反面是C. 子孙弃者无论焉 D. 若业为吾所有 ______________。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2

阅读《黄生借书说》篇十
《黄生借书说复习资料》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黄生借书说》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 作家:袁枚,号简斋,自号随园主人,清朝文学家。著作《小仓山房文集》。

2. 作品:“说”是古代的一种叙议结合的文体。

二、课文分析

1.主旨: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2.内容梳理:

 第一部分(第1—3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第1段交代写作此文是缘于黄允修借书一事。

第2段首先用了“天子”、“富贵人家”少有读书者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三个事 实论据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接着,作者用人们对于“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的不同态度作对比,深化和扩展了论述。从心理和行为角度再次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第3段以自身少年时借书难、读书专和为官后藏书丰、少读书的经历进行对比,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 第二部分(第4—5段):紧扣“借书”, 指出黄生有幸而遇肯“公书”的人,希望其 读书专,归书速。

三、写作特色

多处运用对比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去阐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这样,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习题

A套

阅读《黄生借书说》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袁枚号,著有诗文集。(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交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缘由。

B、第二段将人们对待借来的书和属于自己的书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

C、第三段是以许多读书人的真实经历作为论据的。

D、文中“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一句,是作者向黄生明确了自己的观点。

【答案】

1.简斋/随园主人;《小仓山房文集》。

2.其他那些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儿孙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关键词:祖父、无论)

3.A(B错在应是广义的“物”,而不是专指“书”;C错在只是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论据;D错在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此处作者是向黄生表达了自己的希望)

B套

阅读《黄生借书说》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人名)。(2分)(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3.“必高束焉,庋藏焉”可以用成语“。(2分)

【答案】

1.清朝;袁枚。

2.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离开(我这里)了,我就不能再看到它了。(关键词:去、得)

3.束之高阁。

C套

阅读《黄生借书说》第3—4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以上语段选自,作者是(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归而形诸梦”道出了“我”年少时的读书心切。

B.“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为“藏书甚富,往借,不与”。

C.第3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观点。

D.第4段向黄生提出了读书要专,归书要速的希望。

【答案】

1.《黄生借书说》;袁枚。

2.我年少时喜欢读书,但是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关键词:好、致)

3.C(错在以亲身经历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五、考题链接

2011届普陀一模卷

阅读《黄生借书说》第2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者在本段中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B.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证明“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作者将借书者与藏书者进行对比,分析“天下物皆然”的原因。

D.作者写《黄生借书说》一文,目的是勉励青年发奋求学。

【答案】

1.清;袁枚。

2.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关键词:独、为、然)

3.B(错在三个事例证明的是“书非借不能读”)

2011届金山一模卷

阅读《黄生借书说》第3—5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选文作者是(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用意是。(3分)

【答案】

1.清;袁枚。

2.(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后在梦中还出现了我向他借书的情形。(关键词:往、与、诸;注意补充省略的部分)

3.勉励年轻人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2012届虹口一模卷

阅读《黄生借书说》第2—4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书非借不能读”是本文的观点,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

B.“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表明了借书者想把书据为己有的心理。

C.全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如作者少年借书的经历等就是事例。

D.选文主要的写作意图是告诫黄生要懂得珍惜机遇、读书要专心致志。

【答案】

1.清;袁枚。

2.(我)前去借书,(他)不借给我,回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了向他借书的情形。(关键词:与、诸;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尤其是主语)

3.B(错在首先不是“借书者”而是“借物者”,其次表明的是因为随时可能失去而珍惜、不舍的心理)

2012届徐汇一模卷

阅读《黄生借书说》第2—4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以上选文由 朝著名学者 写给其学生,用以勉励。(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

3.判断下列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文中天子、富贵人、其他人及作者本人的事例都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 )

(2)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目的:劝勉黄生专心读书;督促黄生尽快还书。( )

【答案】

1.清;袁枚。

2.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注意:翻译中要体现双重否定)

3.(1)√ (2)×(错在“督促黄生尽快还书”)

2012届金山一模卷

阅读《黄生借书说》第3—4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故有所览辄省记。

3.选文第①段作者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有力地论证了(3分)

【答案】

1. 清;袁枚。

2. 所以(我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关键词:辄、省记;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

3. 书非借不能读

2012届青浦一模卷

阅读《黄生借书说》第1—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②段中,连用三个反问,为的是加强语气,使论述更有力。

B.第②段中,通过“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写出了“虑人逼取”的心理。

C.第②段主要是为了论证“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观点。

D.第③段以“少时”和“通籍后”的经历对比,勉励黄生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答案】

1. 清;袁枚。

2. 不是那人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关键词:夫、之、假、焉)

3. C(应是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课题论文

下一篇: 道士塔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