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6    阅读: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一
《真着急,假生气》

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不找事,不怕事;干累活,会歇息;办事情,分缓急;过去事,不后悔;眼前事,莫攀比;多迷糊,常快乐;尽全力,平安心。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二
《发脾气是糊涂的表现-陈大惠》

【转发】发脾气是糊涂的表现——陈大惠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相由心生”。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形象,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样子。它是由自己的想法来影响和改变的。如我们发脾气,脸色就变了,嘴唇发紫,脖子通红,您看相由心生了。您一欢喜,满脸红光,眉开眼笑,皮肤发光,相由心转。我们一出生,婴儿很健康,皮肤、气血很好,细胞都是正常的。一发脾气啊,一沉闷,一怨恨,它就扭曲了,就像餐巾纸一样。心的力量可大了,可以让头发竖起来,脸变形,甚至五脏颠倒。我举一个我家里的例子,在1980年前后的时候,我的姥爷很健康,身体很强壮,笑起来声音洪亮。一天在外面生了闷气回家,我的姥姥给我姥爷吃了一碗米饭,一碗牛肉,他老人家生着闷气吃完。当天夜里就大面积心梗,半个月之后去世了,60岁走了。大家想一想,一顿饭吃错了,违背了道德,就送命啊。生气的时候,胃扭曲了,不能吃了,就这么简单。 癌症怎么来的呢?怨恨、忌妒、郁闷、彷徨、焦虑、对立、仇恨所有这些不健康的心态,把我们身体的细胞全部都改变,三天才能恢复过来,大家想一想现在我们是不是三天发一次脾气啊?是一天发三次脾气,每天都得着急发脾气。癌症怎么来的呢,老祖宗两千多年来就告诉我们了,相由心转,相由心生,我们仇恨的心,讨厌别人的心,对立的心,不知道感恩的心把我们的身体的细胞全部都扭曲了。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兄弟友爱,不懂得夫妻相敬如宾,不懂得朋友间讲究信用、诚信,不懂得感恩我们的领导,不知道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天天扭曲这个细胞,最后它就不回来了,就不恢复了,不恢复就怎么样了呢,就成癌细胞了。还有结石,人身体里面怎么会有石头呢?这个东西多坚硬,我们是血肉之躯,一切都是柔软的,最后能把我们的身体转成坚硬的石头,各位想一想这个心的力量有多大。我们能不关注自己自己内心的学习,内心的休养吗?你不让心和谐,你天天贪婪、忌妒、怨恨、对立、着急,我们的身体最后就变成了石头,痛苦啊。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癌症并不可怕,我不是举那个例子了么:快死的人因为孝顺父母瘤子两天就小了,相由心转了,相由心生了。所以不能取西方的价值观,西方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更快、更高、更强,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它不符合自然规律。你把你的手放在你的血管上,放在你的脉搏上,你能不能够让你的心脏和你的脉搏更快、更高、更强?身体是这样,自然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他自然就跳八十次,生下来就是这

个数啊,你非要改变他。科学的实验证明:人类的身体是有极限的,百米跑的极限是多少呢?9.13秒。如果运动员的速度超过了9.13秒,他的肌肉就断裂,动脉就破裂,心脏会完全的爆裂。以更高、更快、更强的这个西方价值观跑下去,不断的打破纪录,今天是9.23,明天是9.21,那最后不就到9.13了吗,那心脏不得爆了嘛。中国五千年前没有百米赛跑,我们的体育运动是太极拳,和我们的心跳和我们的脉搏是吻合的,和自然规律运转是吻合的,这是自然之道,它才能够生生不息。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三
《调整情绪的认知疗法》

调整情绪的认知疗法

1. 一个常 见 的难题

在 做咨询时,家长们谈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时,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想控制,却控制不住。比如和 孩子在一起容易着急,对孩子发火,忍不住批评打骂、唠叨,考得不好就很郁闷......有时 候反思一下,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于是哀叹一声本性难移,下次“如此好戏”照常上演。 例如, 一位妈妈说:样啥都要比别的娃娃好,才愉快。告诉她这个有较大的问题,心态不平和,对孩子影响不好。家长说:自己 知道,但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

也有很多家长一直说:道理都明白,就是行动跟不上。蔡真妮和尹老师的书都看了的,为什么对她们的理念和做法除了高度认同以外自己做的时候好像就背道而驰了呢?原因在哪里?

那么,应该如何调适这些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呢?如何能够"道理好像明白,也能做到"呢?

一般人想到的是靠意志力控制,俗称“忍住”,这种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只依靠忍耐,实践证明常常失败.那到底有没有稳定有效的方法呢?

2. 我的经验

这是一个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问题,而心理咨询理论就是改变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的学问。其中认知疗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其原理其实很简洁,但是对改变情绪、行为而言,却是革命性的思路转变。

二十年前,我对于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行为百思不得其解,那时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认知疗法让我豁然开朗,从此打开了调适心理的自由之门。

3. 初识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简单来讲,就是你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你的认知决定的,所以想改变情绪和行为,要改变认知。套用一下父子关系的词语,介绍一下最最经典的 理论 :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孩子的事件;B是指老爸在遇到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认知,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老爸产生的情绪和行为。

譬如:孩子没有按老爸的要求吃饭(A),老爸很生气(C);孩子考试没考好(A),老爸训斥他(C)。

出个判断题:老爸的情绪行为(C)是直接由孩子的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YES OR NO ?)

请问有多少老爸老妈选择了YES? 我猜,如果仅凭直觉的话,80%以上会选择YES的。

一般人会认为是A引起了C。

但是天才的ABC理论(抱歉,我实在是太欣赏这一理论,以至于语无伦次了)告诉我们,孩子的事件A只是引起老爸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老爸的认知B才是引起C的直接的原因。

4. 举 两个例子

用ABC理论解释一下吃饭事件:同样是孩子没有按照老爸要求吃饭(A),如果老爸有这样的认知B(想法1):孩子怎么吃有他的自由,现在吃得不多,饿了会自然会多吃。诸位看官,试想如果有这样的认知,老爸自然会 ,而不

会很生气(C)。 而如果你的认知B(想法2)是这样:臭小子,老子辛辛苦苦为你准备了饭,你居然不好好吃!那引起的恐怕不仅是生气(C)而且是火冒三丈了。

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认知下,会引起完全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可以说一念之间,孩子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

考试不好的事件也是如此,老爸如果想(想法1):“考不好有偶然因素,没关系。这说明我应当改进教育方法,只要我用心,孩子一定会有进步”。那老爸绝对是淡定的,孩子也是悠然的。但是如果老爸这样想(想法2):告诉你多少遍不能马虎,一点儿都不听话,看我怎么收拾你! 那可怜的孩子只能迎接狂风暴雨的洗礼了。

5. 你选择什么样的认知?

也许在两个事件中你现在都选择第二种想法,但是第一种想法:这个,可以有!而且,必须有!第一种是一种合理的认知,自己淡定,对孩子也好。第二种想法是不合理认知(心理专业术语),让自己抓狂,更让孩子受到“摧残”。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想法的自由。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你觉得做一个威风凛凛的家长很爽,如果你懒得去改变自己,如果你不去顾及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你不管孩子的长远发展。那请便,完全可以选择第二种想法。

6. 识别你的认知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我每次都是感觉“想也没想就发火了”,你说的事件和情绪行为之间的认知,我怎么没有觉察啊?

此言不虚,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疑问。让我用专业术语来解释一下:人的认知、思维分为:理性思维、自动化思维(包括直觉式思维和习惯性思维)和核心信念。

(1)理性思维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般来讲,也就是通常说的你有意地考虑、思考时产生的认知和想法,此时因为你有意在考虑,所以自然可以觉察到。比如琢磨一下这个事情怎么办,晚上做啥好吃的,周末怎么安排(注:此处理性思维不等于合理的思维)。

(2)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通常是在某一事件刺激之下自动出现的一个想法、认知。通常包括直觉式思维和习惯性思维两种形式

A:直觉式思维

和孩子、家人相处,会有很多事情,你也会有相应的反应。比如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你马上会有一个反应: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懂事!这个反应不是深入思考的,而是直接根据你的经验、理念等立即得出的,可以说在一秒钟之内就立即得出了,人们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其中认知过程。此时,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象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直觉式思维。可想而知,立即想到的结论,自然是难以做到全面、合理、度把握得合适的,所以不合理是经常的事。

B: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思维就是你已经形成习惯,在某种情况下自动出现的认知和想法。大多数的父母以为育儿是不用学习的,或者找不到好的指导书,所以会凭自己的感觉或者简单的思考形成一些指导自己对待孩子的思想,比如:对待孩子要严、对孩子要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应该听话、打是亲骂是爱、学习是第一位的、成绩一定要好等等。这些认知或思想自然是片面或者不适度的。所以常常是不合理的。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 念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习惯性地出现,家长 自然一般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从而使父母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

(3)核心信念

你生气了、发火了,这种情绪和行为背后通常可以找到自动化思维。这其实一点儿也不神秘。试想人如果什么都要有意考虑一下,还不累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是直觉思维。而如果在类似的情境下多次或经过思考,或出于直觉反应得出的都是同一认知,那么这种认知的出现就形成了习惯,以后相似情境下就会自动出现,以至于你几乎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这是人进化形成的一种机能。

核心信念就是你教育孩子的最核心的理念。比如我的核心信念是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有的老妈的信念是:严格要求、挫折教育才是对孩子好;有的老爸的核心信念是:孩子必须处处优秀;有的家长的信念是:孩子应该听话,我做的都是为孩子好,所以做什么都是对的。这些核心信念都会被“贯彻落实”到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形成相应的自动化思维,生根发芽!每一个自动化思维就固化为情绪和行为的习惯。

所以,核心信念是非常重要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核心信念。当然,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但是我从心理健康、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推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给孩子自由”的核心信念。这是我所坚持的,是蔡真妮老师提倡的,也是尹建莉老师所倡导的。核心信念不改,想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同缘木求鱼,不亦难乎!

但是,读了两位老师的书之后,很多家长已经基本接受了“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给孩子自由”的核心信念,但是道理明白了,还是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情况下,正是自动化思维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就导致了你不愿意看到的情绪和行为。而你一般不知道它的存在的,所以通常你不会去改变它。即使你读了尹老师、蔡真妮的书,好像也接受合理的核心信念,由于你已经形成的自动化思维大部分不会自动改变,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涛声依旧”。

理解这个道理是很重要的,知道自动化思维是怎么形成的,那改变它的道理也是同样的。假设一个情景(孩子吃饭),如果你以前的自动化思维是想法2,现在经过思考后形成了合理认知(想法1),你每次都选择这个合理认知,几次之后就形成了新的自动化思维。那你就不会生气了,而且完全不需要忍住(没有生气,忍什么啊! )。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博文,叫读尹老师的书不能只注重学习术,而忘了学习道。还要加一句,不能只学习理论,还要下功夫思考在各个方面如何运用,去改变自动化思维。

7 、我的建议

(一)多读一读蔡、尹两位老师的书,(也可以读我的博客)反思一下自己的核心思维。

(二)如果认同了这样的教育思想,先就自己对某一种事件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进行反思:自己的自动化思维里哪些是与合理的核心思维相矛盾的,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合理信念。

(三) 几次反复以后,合理的信念就形成了新的自动化思维,至此,对这种事件对应的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的调适工作“小功告成”!

(四)若是这种反思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在许多情景下都会形成新的合理信念,就大功告成了。

8、举个例子

家长对孩子最容易生气的事是孩子不听自己的招呼,不听话。比如:让他写作业磨磨蹭蹭,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大声吆喝,训斥,甚至揍他才能解心头之狠。分析一下,如果你很火了,那压制很难,必须发泄,所以后来的行为就是自然地。所以根本之道是能做到心态平和。

如何平和?要事后反思一下,改变一下自己的认知。首先说核心思维,这里的核心思维就是孩子应当听家长的话,这个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是否很合适,是否可以换一个更合理的认知。我个人认为:孩子不是天生就该听话,不是士兵,不必做到令行禁止,他也有自己的节奏,不一定和自己同步。然后再分析自动化思维,可能是:让你写作业,为什么这么磨蹭?此时想一下,他磨蹭是有很多原因的,这些需要慢慢研究方法加以解决,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逐渐解决,想想自己的不良习惯能够马上纠正吗?如此一想就会平和多了。每次遇到此情形都如此想,再配合以养成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就会养成新的自动化思维,发火会越来越少了。

9、还可以改变性格

认知疗法不仅可以改变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情绪和行为,而且可以用于改变其他许多方面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很多方面都改变了,相信性格也就改变了。我在这方面有亲身的体会,魔力真是很大啊。

吊一下胃口,敬请期待我在后续博文论:如何用认知疗法改变自己的性格。 我的方法运用起来并不轻松,需要坚持,需要毅力,但是确实有效。如果你想轻轻松松改变自己,教育好孩子,抱歉,我让你失望了。但是如果你愿意付出努力,那恭喜你,找到正道了!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四
《管理情绪 成就人生》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五
《心理健康课》

1、教师导入:给大家讲讲改编了的伊索寓言《狐狸与葡萄》的故事。

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琳琅满目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的口水直流,第一只狐狸跳,吃不到,从附近找了一个梯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

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它现在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很难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的离开了。

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我就不信吃不到葡萄,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我死不瞑目。从早上开始,不停的跳,不停的跳,最后什么结果呀,累死在葡萄架下。瞪着眼睛,你不瞑目就不瞑目吧,没有人可怜你。

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跳了几下吃不到,便破口大骂他妈的,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楸把它拍死了,含泪而死呀,骂人就是这个下场。

第五只狐狸跳了几下吃不到吗,生闷气,郁闷啊,整天愁啊烦啊,郁闷郁闷,抑郁成疾,得癌,死路一条。

第六只狐狸跳了几下没办法,心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

第七只狐狸跳了几下吃不到,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八只狐狸到第一只狐狸那里一看,你那么多葡萄,不行,我偷你的,抢你的,骗你的,坑蒙拐骗,也受到了严厉惩罚。

第九只狐狸一看,什么都没有了,气坏了,崩溃了,疯疯癫癫,脏兮兮的,口吐白沫,口里念着,吃葡萄不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搭成狐狸梯,这样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成果共享,皆大欢喜!同学们,你们愿意做那只狐狸呀?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呀?

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

一.基本情绪

情境活动

1.教师出示各种情景,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

(1)当有同学叫你的外号。

(2)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

(3)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

(4)获悉明天老师将大家带去郊游。

(5)爸爸把自己正看得着迷的电视节目关了。

(6)考试得了100分。

(7)因为上课不专心,给老师批评了。

(8)上体育课时,被同学们绊了一下,摔倒了。

(9)小弟弟不听自己的话。

(10)被同学错怪了。 情绪对人的影响

积极情绪: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思维敏捷、效率高,促进健康。

消极情绪:无精打采、懒洋洋地、思路堵塞、效率低,有害健康。

生活中常见的消极情绪

 焦躁、忧郁、亢奋、迟钝、悲伤、悔恨、疾妒、忧郁、苦闷、自卑

 自高自大、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一颗麦粒,有着三种不同的道路。一颗麦粒可能被装进麻袋,堆在货架上,等

着喂猪;也可能被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还可能撒在土壤里,让它生长,直到

金黄色的麦穗上结出成千上百颗麦粒。

 我们和一颗麦粒的不同在于:麦粒无法选择变得腐烂还是做成面包,或是

种植生长。而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我们不会让生命腐烂,也不会在失败,绝望

的岩石下磨碎,任命运摆布。我们有选择自己命运的能力。

 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我们要主动的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2、人的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投影“积极情绪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并且可以使人体验到生

活的美好和可爱,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艰难困苦,成为人们活动的推动力。

例: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充满乐观态度和积极情绪的伟大领袖。(投影毛泽

东的几句诗)请看他写下的诗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

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正

是这种积极的态度和情绪使他对待艰难困苦从不悲观失望,越是艰险越向前。 (投影“消极情绪的作用”)

与积极情绪相反,一切消极情绪都会使人觉得难受。消极情绪一般具有减力

的效应,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使人的自制力下降,以致

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投影插图《黛玉葬花》。)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深陷

孤独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面对落花她伤心落泪,认为这就是她自己命运的写照,

于是便去葬花。由于她长期处于哀愁忧伤的情绪之中,最终她的生命也被消极的

情绪埋葬。

1、 宣泄法:说一说,哭一哭,写一写,喊一喊,摔一摔,打一打。据说当红影星容祖儿减压的方式就很特别,她会对着马桶大喊:“我好累、好困,又病了,什么

时候才能好,可不可以给我几天假期?”然后就把它们冲到地下;如果不行就敲

马桶盖。祖儿感觉这样的减压方式会有很多人听到,但又不会伤害到他人,权当

发泄。

方式之一:哭。哭是一个非常好的心理释放。作为一种纯真的情感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释放体内积聚的神经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

方式之二——去发泄吧(或出气室)。在那里,可以把想打的人痛打一顿,把想骂的人痛骂一番。或者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还可随身携带一个小皮球,郁闷的时候、要发火的时候,就狠狠地捏它一下。

方式之三——替代性发泄。比如去看拳击比赛、散打比赛、足球比赛。去看暴力片 方式之四——把压力、烦恼写出来。把压力、烦恼写出来,那怕有点夸张――“为赋新诗强说愁”。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记压力日记,把引发你压力的事件记录下来,再作理性分析,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为什么男性胃溃疡,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

女性?为什么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9年?这是因为女性爱哭的缘故。心理学家经过测定发现,哭的眼泪中含有毒素,也就是说哭能排除毒素。平时我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谈,而今天我要说男儿有泪也当谈。尊敬的各位男同志们,想哭就大哭一场吧!

2、转移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到另一件事情上;

找人聊聊,看看电视、电影,逛逛街,做做家务,女孩子经常同去购物,男的可以打打球,运动运动,出去钓钓鱼,旅游游泳,打牌下棋。喝酒也可以。注意两条,别和过量,别喝闷酒。

3、幽默法:即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心态来化解尴尬;

遇到挫折压力要学会幽默,幽默就是通过一种恢谐式的方式来解脱自己的苦闷。幽默的时候一定要幽自己的默,不要幽别人的默。幽别人的默等于骂人,人家要跟你玩命的,幽自己的默:咳,我这弱智的人,能做好这个就不错了!别人一听,他挺随和:算了,都不理他了,就完了,也就容忍了。一定要学会拿自己开心,能够自嘲,能够自嘲的人他才是个健康

的人。如果不会自嘲,整天跟着躲躲闪闪,这样的人活着非常的累。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妻子当着客人的面和他大吵大闹之后,又将一盆水泼到了他的头上。

如果是你,在人前被别人大骂,接着又泼了一盆水,你会怎么做?

苏格拉底他没有气恼,反而幽默地说:“我知道雷电过后,必定是一场倾盆大雨。”这令人忍俊不已的幽默,不仅表现了苏格拉底宽容大度的胸襟,而且使自己当着客人的面,消除了一场家庭纠纷,摆脱了尴尬的局面。

讲讲幽默大师萧伯纳的故事

20世纪,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美丽动人,仪态万方。她曾热烈地追求萧伯纳。她在给萧伯纳的信中说:“若是我俩结为夫妇,生下的儿女,有我美丽的仪表,而有你睿智的头脑,那该多妙!”

萧伯纳在回信中,幽默地写道:“如果生下的孩子仪表像我,头脑却像你。那该有多糟!” 萧伯纳有一次在街上散步,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撞倒了。那小伙子一边扶起他,一边向他道歉。萧伯纳用手拍掸拍掸身上灰尘,然后慢条斯理地对那位小伙子说:“你的运气真不佳,要是把我撞死了,那你可就要扬名四海了。”

萧伯纳体形很瘦。在一次宴会上,一个肥头胖脑、大腹便便的富翁与他开玩笔:“哈罗,萧伯纳先生,我一看见你,就知道现在世界上正在闹饥荒。”

萧伯纳当即回答:“我一看见你先生这副模样,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茺的原因。” 幽默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具有幽默感可以使人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人际关系和情绪的润滑剂。面对烦恼、愤怒、厌恶的事物时,用幽默的方法处理,往往瞬间即可化解不愉快的情绪,又会使人感到你的智慧和修养。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4)放松法:

第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深呼吸,又叫俯视呼吸,这种呼吸能够缓解人心慌气短的症状; 第二种放松的方法是放松肌肉。 我们人精神紧张,会导致全身肌肉僵硬,动作不灵。美中一个心理学教授提出,把你全身肌肉一部分一部分全绷紧,紧得不能再紧了,然后放松放松,从头到尾。你连续几遍,全身骨肉很松弛。

第三种放松方法叫情绪心象法

一起操作“白云海浪放松疗法

下面大家双膝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背靠在椅背上,听着我的声音, 通过大脑里出现画面,心理图像来调整情绪,请大家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用力地深深地吸一口气,吸满,下垂,把腹部膨胀起来,憋住气,再慢慢地吐气,吐长气,再用力地吸气,吸进氧气吸进能量,氧气的能量随着血液慢慢地流到你的全身,吐气,吐出你的烦恼和不快乐,,再用力地吸气,吸进能量,吐气吐出烦恼,吸气吐气,吸气吐气,下面想像你来到一个公园的大草坪,绿草如茵,草坪厚厚软软的,现在你躺在草坪上面,微风拂面,你闻到了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你的周围开满了鲜花,五颜六色,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你闻到了花的香味,花的周围有几只蜜蜂和蝴蝶,在轻轻地飞舞。你听到了蜜蜂的嗡嗡声,你的左侧是一湖秋水,水平如镜,水面非常平静,湖里有几只鸭子在轻轻地游动,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你的右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密密的,林间有一条小路,曲曲弯弯,非常幽静,你听到了鸟和昆虫的鸣叫声,你的前方是一条小河,小河流水,河面上有一个小桥,河边有几棵柳树,柳枝下垂,随风摇曳,头上是一片蓝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厚厚的,白白的,像棉花一样,向下落,落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六
《情绪的奥秘及行为疗法——我在几个超级群的讲座实录》

最近,我在新浪少儿博主家长交流群、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讨论群、新浪少儿教育-小学生、双子的面包房等几个超级群,以“情绪的奥秘及行为疗法”为主题与爸妈们进行了探讨,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好评。

现在把讲座实录加以整理,与大家分享。

主持人: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拥有,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放手!来到这个群的妈妈/爸爸们,有着共同的愿望——为了孩子能够顺利地离开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变得自信;为了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为了我们的孩子心理健康;为了让我们更加懂得怎样做好父母……

心理师维尼——这个名字我们都不陌生。就在4个月前的6月10日,我们已经很荣幸地听过维尼心理师的一堂精彩讲座——家长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性格。相信很多人都从中受益匪浅。

事隔四个月的今天,我们再次邀请维尼为大家讲座:1、针对情绪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2、行为疗法

我相信在教育的长途跋涉过程中,我们都遇到过坎坷、艰难、不知所措……其中的很多问题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情绪波动,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的一门课程。

今天,就让维尼带领我们“轻松了解情绪的奥妙”吧

维尼:心理学在西方是门很成熟的科学,还是留下了很多好东东的。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性格是很有作用的。一般人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学习这些理论,其实不然,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家长和孩子,如果懂一些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调节自己和帮助孩子都是很有用的。可以帮助你调节自己的心态,也可以帮助你改变孩子不适应的情绪、行为和性格。我对这些心

理学的宝贝研究了有二十年了。现在我把心理三大流派,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形成一套家庭教育心理学实用方法,我把博文分类整理了一下,汇集成一篇:家庭教育中简单实用的心理学方法

一、三大疗法概述认知疗法是我最欣赏的,可能很多家长都看过我的博文:谈谈家长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家长的情绪调节,孩子的情绪、行为、性格的改变上。行为疗法是一种很适合于孩子的方法,其原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通过改变结果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人本主义,就是我常说的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理念教育孩子,重点激发孩子“自己”成长的力量。今天我主要讲行为疗法。

二、情绪的奥秘在讲之前,我想先和妈妈们谈谈情绪的奥秘。这也是心理的一个基础的规律,明白了,对教育孩子很有好处,会更好地读懂孩子。先举个小例子

1、小小小危机发生

以前孩子都是在托管班把作业基本写完了,今天因为上舞蹈课,所以晚上七点半才开始写作业。之前由于其他事情受了点委屈,而且有点犯困,所以情绪不怎么高。她一看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完成,就有些烦躁。在此情绪下连最拿手的生字也写错了,导致改了好几次,因此更加烦躁了,写着写着有点想哭。我首先尝试一下认知疗法,劝了她几句:烦躁也要写完,不烦躁也要写完,不如别着急慢慢写。有点效果,但是没有大的好转。这其实也是情绪的规律,情绪会影响认知,在烦躁的情绪之下对这一类道理是听不大进去的。

那怎么办?坚持一下,继续写下去吗?

2、怎么办

我决定不要勉强去做。

因为已经形成了烦躁的情绪,如果还是在这个环境中,情绪容易持续下去,是不容易马上摆脱的,而且可能形成越烦躁越写不好,越写不好越烦躁的恶性循环——这是情绪的规律。

所以,虽然快八点了,作业没写多少,但我还是让女儿先停下来,找了《马达加斯加》这部电影给她看,昨天已经看了一半,她很喜欢,片子也挺逗,看着看着她就高兴得咯咯地笑起来了。只看了七八分钟,我看她情绪状态大为好转,就和她商量接着把作业写完。

结果,在一个好的情绪之下孩子很专心,刚才惹麻烦的生字写得很顺利,没用多长时间就把作业认真地完成了。我看着就像大夏天喝罐冰镇可乐,那个爽啊!也不禁得意洋洋,想起了那个天才的樱木花道。

试想如果此时还让孩子去坚持,勉强写作业会如何?

哭+烦躁+父母发火+不知什么时间写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停下来,花短短的七八分钟,转移一下注意力,看看电影,直接去改变情绪,一切就OK了。

3、让我们学点理论:

为什么会这样的?因为情绪对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情绪也会影响认知:有什么样的情绪就有什么样的认知。悲观时看什么都是灰色的,高兴时看什么都是亮色的,烦躁时看什么都是讨厌的。所以在情绪的影响下,想马上改变认知是难的。

所以,此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认知疗法,而是针对情绪,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进行缓解,情绪暂时缓解了,再采用认知疗法。

4、成人的应用成人的心理调节也要重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你郁闷、

不爽、悲观、烦恼的时候,先不要去想来想去,而是到户外去散散步,运动一下,玩一会儿,看看电影,转移一下注意力,让情绪逐渐平和,然后再采用认知疗法改变认知,以达到治本的效果。转移注意力虽然是治标的办法,但确实是很必要的一步。

5、孩子的应用

上学的孩子也需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孩子有时烦躁、生气、哭闹的时候,少去尝试训斥、吆喝他,别想通过镇住他的方法该变情绪。此时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情绪缓解后再慢慢和他讲道理。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由于和他讲道理,使用认知疗法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调节情绪方面,转移注意力是一个更重要的方法。

一位宝宝的妈妈问我:

一直想维尼老师一个问题:如果孩子的哭闹确实属于“无理取闹”怎么办?我家孩子困了、饿了就情绪不好,我运用认知疗法,不生气,不发火,可是不论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该怎么办?比如吃饭前她闹,我明知道她是饿了,可是她就是不承认,不肯吃饭,那我怎么用认知疗法呢?

困了、饿了,情绪不好,这个用认知疗法确实不大管用(五岁之前的孩子不大适用认知疗法的)。此时尊重情绪的力量,别惹这个好像被情绪掌控的小魔鬼(可爱的),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别硬要她按照你的想法来,待情绪缓解后,她就会又变成比较听话的宝宝了。

6、情绪的奥妙

(1)情绪为什么会持续和不易自控情绪的状态受自主神经的活动影响较大。这个自主神经说白了,虽然在你的地盘上,但是它不听从你的意志指挥。所以你

想让自己的怒气、忧虑立马消失,因为指挥不了自主神经,所以做不到,所以人对情绪的直接控制力不强。

情绪容易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我提倡负面情绪强烈的时候,采用散步、体育运动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情绪的生理反应逐渐自然消失,情绪就会暂时变得平和了。

(2)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认知疗法的原理:直接影响你情绪的是对事情的认知而不是事情本身,所以想要改变情绪,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达到目的。详细参见谈谈家长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

(3)、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不专心的时候,无名火起。此时大多数人会有想骂孩子几句,甚至想揍他两下的冲动,为什么会这样?愤怒这种情绪实质也是一种生理感受,这种感受让人很不舒服,这会就会驱动人去做点什么去宣泄掉它,才会感觉舒服的。

所以,想控制自己的行为,想不去打骂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学习认知疗法,养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去理解孩子,这样就不会生气,自然不打骂孩子。而如果已经生气了,打骂就是自然的事了,此时控制行为就难了——即使是我,已经火了,自控也费劲啊。

三、行为疗法:斯金纳是一位伟大的心理专家,他是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强化理论理解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控制结果影响人的行为。所以基于强化理论的行为疗法也可以简单表述为:通过控制结果来促进来访者行为的改变,这也可称为行为的塑造。同时,理解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也要可以从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七
《情绪压力管理》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八
《让情绪high起来》

让情绪high起来

活动目的:

1、了解有关情绪的基本的常识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树立主动调整情绪的意识。

2、学习情绪ABC理论,学会通过调整自身的认识,主动调整消极情绪,情绪的主人。

活动准备:

1、录音带(配音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人产生不同情绪的图片、艾尔马的研究实验、问题情景等)

活动过程: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可他们却说,为上重点、争优,无语泪流,怎能不愁?我们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罢了。那现在中学生的情绪状态到底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话题。

一、启思驿站(播放配音故事)(6分钟)

狐狸与葡萄

盛夏酷暑,几只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片葡萄园,一串串又大又紫、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众狐狸馋涎欲滴,急不可耐地况相跃起。无奈葡萄架太高,哥儿几个使出浑身解数,葡萄依然可望不可及。

狐狸A在葡萄架下转了几圈,找不到可攀援之处,环顾四周亦无梯可用,于是摇了摇头,说了一句“这葡萄一定很酸”,咽了咽口水,哼着小曲走开了。

狐狸B一边笑A没出息,一边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一下又一下,跳个没完,终因劳累过度。瞪着又眼,死在了葡萄架下。

狐狸C跳了几下吃不到葡萄,便发火地嚷着,“谁把葡萄架搞得这么高?诚心跟老子过不去,真可恨!”葡萄主人听到狐狸的骂声,一锄头将其打倒,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狐狸D愤愤不平地离开葡萄架,越想越憋气,“连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找根绳子,将脖子一套,含恨而死。

狐狸E闷闷不乐地回了家,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最终抑郁成疾,患病

而死。

狐狸F一气之下精神失常,蓬头垢面,满街游逛,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几只狐狸在吃葡萄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体验,或悠然自得,或忧郁,或愤怒,并由此产生不同的结果:死不瞑目,含恨而死,抑郁成疾,精神失常。故事虽然发生在几只狐狸身上,但同样的现象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存在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显示的图片,分别说出其可能产生的情绪体验:

图片1:课间操时间的操场上同学们听到广播中放出动感十足的音乐(兴奋、•

快乐)

图片2:考试前教室内正在紧张复习备考的同学听到同样的音乐(•厌恶、气愤)

图片3:刚刚穿上的新衣服被飞驰而过的摩托车溅上了污水•(愤怒、讨厌) 图片4: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悲伤、难过)

图片5:高考结束后,接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喜悦)

图片6:做了好事却遭人误解•(沮丧,无奈)

类似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因此我们的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包围着,自觉不自觉的处于某种情绪体验之中。

二、智慧平台

1、基本概念(3分钟)

情绪是一种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并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一般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考试取得好成绩,就会高兴;反之,当一些事情不符合或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引起不快的消极情绪。如,失去亲人会悲痛欲绝,碰到危险会紧张、恐惧等。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提高活动效率,对身心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良的情绪则会使人的精神萎靡,效率下降,并有害身心的发展。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发病例的诱因,现代科学也有研究不断证实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多媒体显示: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马的实验研究: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变成水发现:

☆ 在心平气各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

☆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

☆在愤怒、生气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

由此认为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

消极情绪长期存在,生理变化不能复原时,情绪压力就会损伤健康。不良情绪长期存在与发展会转化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以人应形成主动调适情绪的意识。

2、 情绪ABC理论(4分钟)

平时,我们总认为,一个人快乐不快乐是因为某件事引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出现的某种情绪反应是由一定的事件引起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关系。比如,因为考试不及格,所以我苦恼;因为我丢失了心爱的手表,所以我郁闷•如果用A(Activating-event)代表一定的诱发事件,C (Consequence)代表某种情绪,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表示: A――→C

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老板要两名推销员去非洲推销鞋子。第一个推销员回来后很失望、沮丧;第二个推销员回来后却异常兴奋。你知道吗?第一个推销员回来说,不行啊,非洲人不穿鞋子的,怎么推销得出去?

第二个推销员回来说,太好了!非洲人都没穿鞋子,这么大的市场还没有人占领。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两个小品表演,分析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却产生了不同的情绪:(8分钟)

片断一:甲乙两个学生结伴同行,迎面走来了一位同班的同学,两人向来者点头微笑示意,对方却好像视而不见,毫无反应地走了过去。甲很是生气,乙却很平和,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片断二:期末复习期间,甲乙两个学生患了重感冒,头昏脑胀很难受的样子。

老师看到他们难受的样子,劝他们回家好好休息,养好病再来不迟。甲很感激,道谢后回家休息,乙却横眉冷对,坚持不走,继续难受。

通过讨论,学生们分析:两个学生之所以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是因为两人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或评价不同。片断一中,甲生气、埋怨的情绪,可能是由于他认为来者对自己的招呼不做理会是看不起自己的表现;乙所以很平和,是因为他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对方不理自己可能是他心情正不好或者正在想事情没有听到招呼。片断二中,甲把教师的劝说理解为关心、爱护,所以很感激;乙的横眉冷对,可能是觉得老师不让我在校复习,怕把病例传染给大家。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由此可见,同样一个事件A,由于有了个体对于该事件的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而出现了不同的情绪反应C。事件A与情绪C并非直接相关,而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因素起作用就是B(Belief),也就是当事人本身对事件的看法、认识和评价。图示为:

A――→B――→C

其实B才是产生情绪的关键,所以要改变情绪,首先要从改变B入手。

三、 自助沙龙

由教师设臵情境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情绪ABC理论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尝试着去调整自己对情境中问题的看法和评价,获得良好的情绪。

多媒体显示:(5分钟)

情境一(自然环境给人情绪带来的影响):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你正急匆匆地走在又冰又滑的雪地上,在上坡的时候,由于着急赶路不小心失去重心,你结结实实地摔了一个跟头,弄得满身泥水,全身酸痛,最糟糕的是旁边好多同学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面,笑声一片。

情境二(他人的行为对情绪的影响):早晨的公交车上,司机因技术不熟练而小心谨慎地开车,车速很慢,眼看着要迟到了,你心急如焚,车上的人也开始怨声四起你更烦了。

情境三(自己的行为对情绪的影响):在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中,你擅长的科目考砸了,感到很窝火。

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能只是被动、无奈地调整自己的认识,接受已

发生的事实,而应该积极、乐观地去看待每一件事,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继而积极地去改善或改变现实。

四、快乐城堡(4分钟)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话题:中国年轻人和美国年轻人眼里的快乐对比。在中国,年轻人什么时候最开心?什么事情能使他们开心?回答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有几个是中国人公认的幸福时刻: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在美国年轻人眼里的快乐又是怎样呢?在他们眼里,快乐其实很简单,现抄些来与大家分享。

多媒体显示《美国年轻人眼里的开心时刻》

☆异性的一个眼神

☆在一条漂亮的公路上开车

☆听收音机里播放自己最喜欢的歌曲

☆躺在床上静静地聆听窗外的雨声

☆发现自己最想买的衣服正在半价出售

☆被邀请去参加舞会

☆在浴缸的泡沫堆里舒舒服服地洗个澡

☆傻笑

☆一次愉快的谈话

☆有人体贴地为你盖上被子

☆在沙滩上晒太阳

☆在去年冬天穿过的衣服里发现20美元

☆在细雨中奔跑

☆没有任何理由地开怀大笑

☆刚听了一个绝妙的幽默

☆有很多好朋友

☆无意中听以别人正在称赞你

☆是团队的一分子

☆交新朋友或和老朋友在一起

☆与室友彻夜长谈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九
《情绪与心理健康()》

郁闷生气发火着急篇十
《与人体有关的惯用句》

与人体有关的惯用句

気が荒い(あらい) / 脾气暴

気がいい / 心眼好、性格好

気が多い / 见异思迁、不定性、易变

気が重い / 心情郁闷

気が小さい / 气量小、胆小

気が強い / 要强、好胜

気が長い / 慢性子

気が早い / 性子急

気が短い / 性子急

気が弱い / 性格懦弱

気が合う / 合得来、情投意合

気が変わる / 改变主意

気が狂う(くるう) / 发疯

気が沈む(しずむ) / 精神不振、郁闷

気が済む / 安心、心中得到安慰、心安理得

気がする / 感觉

気が散る(ちる) / 心不在焉、分心、精神涣散

気がつく / 注意到、察觉到

気が抜ける(ぬける) / 泄气、无精打采、松劲

気が晴れる(はれる) / 心情舒畅

気が向く(むく) / 愿意、高兴

気が休まる(やすまる) / 放宽心、放心

気が遠くなる(とおくなる) / 晕过去、神志不清

気が重い(おもい) / 心情沉重

気に入る(いる) / 称心如意、看中

気にかかる / 挂心、放心不下

気に障る(さわる) / 令人不高兴、令人生气

気にする / 介意、把…放在心上

気に留める(とめる) / 介意、放在心上、留意、留心

気になる / 成了心事、挂在心上

気を失う(うしなう) / 不省人事、装死

気を落とす / 泄气、灰心

気を配る(くばる) / 留神、照顾

気を使う / 留心、费神

気をつける / 注意、留神、加小心

気を取り直す / 重新振作起精神、恢复情绪

気を引く / 引人注意、试探心意

気を許す / 大意、放松警惕

気を楽にする / 高兴

目が合う / 目光相遇

目がいい / 眼力好

目が覚める(さめる) / 醒了

目が届く / 顾及到

目が回る / 眼花、非常忙、天旋地转

目が悪い / 视力弱、患眼病

目に映る(うつる) / 映入眼帘

目にとまる / 看在眼里

目に入る(いる) / 映入眼帘

目に触れる(ふれる) / 看到

目を配る / 往四下看

目を覚ます(さます) / 睡醒了

目をつぶる / 睡、睁一眼闭一眼、佯装看不见

目を閉じる(とじる) / 闭目

目を通す(とおす) / 通览、过目

目を留める(とめる) / 注视

目を引く / 惹人注目

目を向ける(むける) / 面向(农村)、注视

足がつく / (犯人)有了线索、(食品)腐烂

足が出る(でる) / 亏空、超支

足が向く / 信步所之

足がすくむ / 缩手缩脚

足を洗う / 洗手不干、改邪归正

足を止める / 停步

足をのばす / 伸腿

足を運ぶ(はこぶ) / 特意拜访、去、来

足を向ける(むける) / 去(某处)

手がつけられない / (由于困难、危险)而无法下手或处理

手が早い / 动作快

手を入れる / 修理、修改、搜捕

手を切る(きる) / 断绝关系

手を加える(くわえる) / 加工、修补、修改

手を出す / 参与、吵架、干着试试看

手に汗を握る(にぎる) / 捏一把汗

手を引く / 牵着手引路、罢手、撒手不管

手を広げる(ひろげる) / 扩大事业范围

手を焼く / 棘手、难办、束手无策

口がうまい / 嘴甜、会说话

口が重い / 话少、沉默寡言

口が堅い(かたい) / 嘴严(不泄密)

口が軽い / 嘴不严、嘴快

口が回らない / 嘴不好使

口が悪い / 嘴损

口に合う / 合口味

口にする / 说到、提到、尝、吃

口に出す / 失言

口を添える(そえる) / 帮腔、讲好话

口を揃える(そろえる) / 异口同声

口を出す / 插嘴

口を挟む / 插嘴

口を開く (ひらく) / 开口、开始说起来

口を割る / 坦白交待

首が回らない / 债务压得抬不起头来、债台高筑

首にする / 撤职、解雇

首になる / 被解雇

首を切る / 解雇

首をひねる / 揣摩、思量

首を横にふる / 摇头、拒绝

頭が上がらない / (被势力权威压得)抬不起头来

頭がいい / 脑筋好

頭が痛い / 头痛、伤脑筋

頭が可笑しい(おかしい) / 脑子不正常

頭が切れる / 聪明 、机敏

頭が下がる / 钦佩、佩服

頭が鋭い(するどい) / 头脑灵活、判断力敏锐

頭が古い / 老脑筋、思想陈旧

頭が柔らかい(やわらかい) / 头脑灵活

頭に入れる / 放在心上、记住

頭に浮かぶ(うかぶ) / 想出、想起、涌上心头

頭に入る(はいる) / 接收、理解、听得进

頭をかかえる / 不知如何是好

頭をしぼる / 绞尽脑汁

頭を使う / 动脑筋

頭をひねる / 费心思、动脑筋、想点子

顔が売れる / 有名望、出名

顔が立つ(たつ) / 有面子

顔がつぶれる / 丢脸、丢面子

顔が広い / 交际广

顔に書いてある / 写在脸上

顔に出る / 表现在脸上

顔に泥を塗る(ぬる) / 往(人)脸上抹黑

顔を売る / 沽名钓誉

顔を出す / 露面、出面

顔を立てる / 赏脸、赏光

顔を潰す(つぶす) / 丢脸

顔を見せる / 露面、到场

顔を汚す(よごす) / 丢脸、玷污名声

腕が落ちる / 记忆下降

腕を磨く(みがく) / 练本事

腕をぶす / 摩拳擦掌

腕が鳴る / 跃跃欲试

耳が痛い / 刺耳

耳が早い / 消息灵通

耳を疑う(うたがう) /

耳を傾ける(かたむける) / 倾听、认真听

耳がいい / 聽力好

耳が遠い / 耳背

耳にはさむ /偶而听到

耳にする / 听到

胸を張る / 挺胸

胸がふさがる / 心情郁闷

胸が大きい / 心胸开阔

胸がつぶれる / 令人心悸

胸に聞く / 仔细思量

胸を打つ / 打动心弦

腹が立つ(~をたてる) / 生气、发怒

腹を合わせる / 合谋、同心协力

腹にすえかねる / 忍无可忍

腹が黒い / 黑心肠

腹を探る(さぐる) / 刺探他人之心

腹をきめる / 下决心

腹を読む / 猜度他人的心事

腹に収める(おさめる) / 藏在心里

腹がいえる / 泄愤、雪恨

腹が太い / 肚量大

鼻を高くする / 把尾巴翘到天上去

鼻が高い / 得意洋洋、趾高气扬

鼻に掛ける / 骄傲自大、引为自豪

鼻を折る(おる) / 挫人锐气、

鼻をつきあわす / 面对面、面面相对、天天见面

鼻につく / 厌腻

鼻であしらう / 冷淡相对

肩をいからす / 端着肩膀儿、盛气凌人

肩を並べる / 并肩、并驾齐驱、势均力敌

肩が悪い / 不幸、多难

袖を引く / 提醒、示意

袖にする / 疏远、不理睬、冷眼看待

袖にすがる / 乞怜、寻找

無い袖はふれぬ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表示情感

*无聊乏味類

味気ない (あじけない) 无聊乏味

味も素っ気もない(あじもそっけもない) 丝毫无趣 砂を噛むよう (すなをかむよう) 味同嚼蜡 無味乾燥 (むみかんそう) 枯燥无味 身も蓋もない (みもふたもない) 无遮无掩

*焦急類

焦る (あせる) 焦急

いてもたってもいられない

うずうずする 坐立不安 憋不住 待ちきれすぎに 迫不及待 矢も楯もたまらない(やもたてもたまらない) 迫不及待 業を煮やす (ごうをにやす) 急的发脾气 じれる 焦急 不耐烦 苛立つ (いらだつ) 着急 急不可待 慌てる 惊慌 着慌 うろたえる 惊慌失措 狼狽する (ろうばいする) 狼狈

*无忧无虑類

安心 无忧无虑

気を楽にする 放轻松些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