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9    阅读: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一
《灾后重建道路维修工程2》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二
《2009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12.02“5.12”汶川大地震给我镇造成巨大自然灾害,为又好又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凯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200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确保领导责任到位。为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凯河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别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宣传、建材监管和施工安全、信访维稳、日常联络和政策兑现等工作小组,分别由副职领导任工作组组长,抓好各个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根据农房重建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工作的不同性,分别成立了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镇住房重建领导小组和各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人头。 二是实行领导联片,干部包村责任制。由党委书记、镇长牵头分别负责凯河、跃进两个办事处的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党政副职领导实行包片责任制,分别负责2-3个村(或社区)的农房重建和城镇重建工作;各驻村干部实行包村责任制,

分别负责所驻村灾后重建的具体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实行“五包”责任制,指导、督促所驻村严格做到“包放线、包安全、包技术、包质量、包验收”。同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各项责任落实。

二、精心组织,确保目标按期完成

1、农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户共974户,其中2009年3月1日前批准确定的重建户933户已全面开工,已全面完工928户,完工率达99.5%;3月1日后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41户重建户已开工37户,开工率达90%,已全面完工29户,完工率达70.7%。4687户需维修加固农房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2、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户共102户,已开工95户,占93.1%,已完工86户,占总任务的84.3%;241户维修加固对象户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3、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完成情况。2009年底前,我镇经县发改局立项批准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共19个,根据县有关部门要求,启动建设的项目12个。其中10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司法所灾后重建项目已通过购买方式完成重建任务,社区居委会、文化站、图书发行网点及政府周转房、劳动保障平台2个整合项目已完

成平面图测绘、地勘、地质灾害评估、初步方案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严格资金管理,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安全和及时足额兑现到户

按照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和兑现到户政策,严格按报批、审核、兑现、审计等规范和程序要求。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实行依据工程实施进度拔付工程款。

二是加强农房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资金兑现到户工作。截止目前,首批824户灾后农房重建户164.8万元过渡安置费已于规定时间内全额兑现到户;824户永久性农房重建户政策补助资金已兑现784户1313.44万元;第一批、第二批一般受损农房维修加固资金788.8万元已全额兑现到户;第三次补助资金133万元中1198980.58元用于集中维修加固示范带(点),131019.42元用于查漏补缺和解决维修加固补助落实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四、严格土地政策,加强旧房拆除还耕工作,确保消除危房不安全隐患

党委、政府在加快灾后重建进度,加大资金兑现力度的同时,严格按照灾后重建土地政策,严格执行灾后重建审批审核程序,按照领导干部联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居)干部包户责任制的要求,深入村社、深入对象户家中做工作,加大对

灾后重建对象户原有危旧房的拆除还耕工作。目前,全镇2009年3月1日前确定的933户农房重建对象原有旧房已拆除922户,占应拆除旧房总数的98.8%。

五、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规范档案管理

我镇严格按照县民政局、县重建办及公共服务项目重建主管部门关于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收集、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建立各类台帐(含电子台账)。同时,对所有农房重建对象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分户建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六、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及时、准确上报重建信息和数据

我镇严格按照县农房重建组和城镇住房重建组的工作要求,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按农房重建数据日报、城镇住房重建数据周报的要求,按时、准确上报各种灾后重建数据。截止目前,未出现一次漏报、错报数据情况。

七、加强政策宣传,加大灾后重建政策执行自查自纠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涉灾信访和不稳定因素

我镇通过书写标语、灾后重建政策宣传版报,召开村社干部会、户主会、广播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房重建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重建政策透明、公开、家喻户晓。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农房重建政策执行情况自查自纠工作的

通知》(三府办函„2009‟126号)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房重建政策执行自查自纠工作,对个别村出现的收取保证金(工作经费)、维修加固补助资金进行平均分配、落实重建对象时优亲厚友等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改。同时,加大对辖区内涉灾信访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涉灾信访问题30余件,其中县重建办、县信访局等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件5件,均已全部调查核实清楚并按相关政策解决落实,实现了所有涉灾信访问题全面化解。

八、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严格安全质量监管,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

我镇针对农房重建和城镇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建的特殊性,分别落实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管人员,并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今年以来,我镇灾后重建未出现一起不安全事故和建筑质量问题。

九、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程序多、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项目推进迟绶。

2、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已完善相关资料,县相关部门已审核确定,我镇涉及150户,完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三
《灾后重建方案》

通县[2010]19号

中共通化县委 通化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通化县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办局,县政府各局办、直属事业单位,聚鑫经济开发区,各人民团体:

现将《通化县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通化县委

通化县人民政府

2010年8月17日

通化县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实施方案(试行)

为迅速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根据省、市关于洪涝灾害恢复重建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把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组织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切实依靠群众,充分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迅速开展抗灾自救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努力让灾区群众的生活比受灾前还要好,灾区的环境还要有新的提升。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原则;坚持科学重建、规划先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

三、目标任务

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各项恢复重建任务。

(一)水毁房屋重建和新农村环境恢复。

1、水毁房屋重建工作。对水毁房屋重建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包保。县级领导负责包保受灾较重村的水毁房屋重建工作,包保部门负责具体协调、指导、服务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房屋的重建和维修房屋任务。

主要任务: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的原则,把所有应该纳入重建和维修的水毁房屋全部纳入包保计划,确保户户有包保,全面

完成水毁房屋的重建维修任务,入冬前所有受灾群众都能有房住、温暖过冬。一般每个重建户建设面积不得超过60平方米。9月末前,完成倒塌房屋重建和损坏房屋修复,10月初搬进新居。

2、新农村环境恢复工作。

主要任务:对全县新农村环境建设损毁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各乡镇、村的情况进行登记;在充分征求受灾乡镇、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全县新农村建设恢复工作方案,明确建设标准、进度安排、补助政策等具体事宜;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恢复重建工作,切实加强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加大包保力度,集中力量抓好新农村环境建设恢复工作。10月末前,受灾乡镇、村的新农村环境建设要恢复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责任人:许福明、王昕

责任单位:新农办、民政局、住建局、国土局、林业局、移民办、交通运输局、聚鑫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完成时限:2010年10月末前

(二)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1、水利设施恢复。按照“谁主建谁修复”的原则,由移民、国土、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为投资主体建设的水毁工程由上述部门组织修复,其他水毁工程由县乡两级分类负责。堤防工程、蓄水灌溉工程、饮水工程,由县级组织实施;除以上项目外,其它水毁水利设施,由财政补贴乡镇实施。

主要任务:制定全县灾后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对经常发生险情的地段,要提高设计和建设标准。蝲蛄河城区重点段采取100年一遇标准,浑江干流30年一遇标准,乡镇主要河流一律采用20年一遇标准,其它小流域按原设计标准。城区蝲蛄河堤防、饮水工程要在2010年11月末前完成。抓紧抢修损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对主要河流河道进行疏通,堤坝进行恢复,确保入冬前主要河道堤防基本成型,明年主汛期前基本完成所有水毁水利工程修复。

责任人:于泓

责任单位:水电局、移民办、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住建局、国土局、聚鑫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总体完成时限:2011年6月末前

2、交通设施恢复。全力抓好恢复建设,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县水毁公路和桥涵的重建工作。国省干线恢复重建以交通运输部门为主,同时负责县道恒孤线、乡道正英线(含四棚至头棚段)、干曙线的恢复重建;其它通乡、通村农村公路,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恢复重建。

主要任务:制定全县灾后交通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立即着手对全县水毁公路、桥涵重建进行规划设计、立项申报。今年必须完成的公路交通等水毁工程,要在8月末前完成设计审批工作。要抓紧抢修损毁公路和桥涵,对通乡、通村水毁桥梁由县财政和交通运输部门全额投资并组织实施,其余桥梁建设由乡镇政府负责,交通运输部门按政策给予补贴。所有水毁公路路基、桥涵、防护工程要在2010年11月10日前全部完成,路面工程要在2011年10月1日前全部完成。

责任人:于泓

责任单位:交通运输局、发改局、国土局、聚鑫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总体完成时限:2011年10月末前

3、县城基础设施恢复。

主要任务:科学制定县城供水、供气等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更

加注重防灾避险措施,提高抗灾能力;抓紧抢修通快饮水湾湾川水毁段,检修自来水净化设备,尽快恢复县城正常供水。

责任人:于泓

责任单位:住建局、水电局、交通运输局、聚鑫经济开发区、快大茂镇

完成时限:2010年10月末前

4、供电、通讯设施恢复。

主要任务:对水毁供电、通讯设施进行重建,确保灾区电力供应和通讯畅通;对全县供电、通讯设施进行全面整修加固,提升保障能力。

责任人:于泓

责任单位:供电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各乡镇

完成时限:2010年10月末前

(三)农牧业抗灾自救。

1、全面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灾区各类农业生产设施,完成积水农田排水和绝收地块补种,完成园艺特产受损棚室、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和受灾地块深松整地作业。旱田绝收地块要抓紧灾后抢种,改种速生早熟叶菜类蔬菜,8月20日前种完。受损棚室尽快进行秋茬蔬菜育苗,争取秋季抢种一茬蔬菜。

2、做好灾区及周边动物疫病的预防免疫工作。

3、做好水毁耕地的复垦整理。对能够复垦整理的耕地尽快组织开展复垦整理,年底前恢复耕种能力;对因灾不能复垦、全部或部分失去耕地的农民救助问题,制定具体政策意见。

责任人:王昕

责任单位:农牧局、林业局、水电局、畜牧业服务中心、聚鑫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四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宝鸡市陈仓区是2003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新区。全区辖18镇、3个街道办事处、332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1万,总面积2580平方公里。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以及此后多次余震波及陈仓区,使陈仓区遭受了建国6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地震共造成全区7人死亡,245人受伤,40万人受灾,全区888栋161万平方米建筑受损,形成危楼191栋,13.5万平方米;农村居民倒塌、受损住房18168户,其中需拆除重建6184户,需维修加固11984户;18座桥梁出现裂缝,受损水塔63座,受损烟囱31座,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全区直接经济损失9.73亿元。经国家和省地震局专家现场调查,宝鸡市总体为6度破坏,陈仓区人口最为密集的虢镇地区出现异常7度破坏,被确定为全国41个重灾县(区)之一。

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基本情况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地震灾害,陈仓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61万干部群众和衷共济,众志成城,不畏艰险,扎实工作,夺取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阶段性胜利。2008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陈仓区视察,对陈仓区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去年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不到 10分钟,陈仓区委立即召集常委(扩大)会议,严明政治纪律,明确领导责任,启动防震救灾Ⅲ级应急预案。将30多名区级领导在第一时间分赴18镇和看守所、银行、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迅速开展抗震避险、查灾救助工作。当天下午5时和次日清早,区委两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汇总灾情,发布通告,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此后,区委、区政府及时动员部署,迅速将工作重点由应急避险转移到恢复重建上来,抢得了先机,赢得了主动,全区未出现一例次生灾害。

(二)领导带头,奋战一线。在全面部署、积极应对的同时,全区30多名区级领导、1600多名机关干部、2万多名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扎实开展。区上拿出专款,使7名死难者及家属的善后工作得到及时处置,63名受伤群众得到及时治疗,560名住院患者快速疏散到安全场所。区上紧急调拨帐篷、棉被等救灾物资,统一在育才园、陈仓苑等广场搭建防震棚,抢修恢复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安全转移受灾群众16万人。组织力量加强对桥梁、水库、滑坡点、危房等重点部位监测,及时落实各类防范措施,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广大政法干警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巡逻,严密关注社会动态,严厉打击散布谣言等扰乱社会秩序行为,确保全区的稳定和谐。

(三)弘扬典型,凝聚合力。为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区委组织在全区扎实开展了“三项讨论”活动,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发自内心地回答“我为全区抗震救灾工作做了些什么?我捐款了吗,我和家人还需不需要为区上的恢复重建再捐款?我在全区恢复重建工作中都做了哪些事?”三个问题,在全区党员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共鸣。“七一”前夕,区委对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60个基层党组织、90名党员进行了隆重表彰,并在全区进行了先进事迹巡回演讲。香泉镇纪委书记李志有被中纪委、监察部评为抗震救灾优秀纪检监察干部,

拓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博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陈仓医院党支部被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区法院、民政等10多个部门受到上级国家部委的表彰。区委坚持把干部职工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将在抗震救灾中战斗一线、表现突出的8名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对表现突出的6名干部予以破格提拔和使用。在今年的村级换届中,有68名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进入村“两委会”班子。对违反抗震救灾工作纪律的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全区上下形成了干净干事、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

(四)统筹兼顾,加快重建。面对灾害损失重、资金缺口大的实际和繁重复杂的灾后重建任务,区上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积极向上争取、区级财政支持、民生工程倾斜、社会捐助补充”的工作思路,把灾后重建作为全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四件大事”和重要机遇之一,聚集力量,强力推进。一是从2008年起,每年从区财政调剂资金2000万元,并压缩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经费预算10%,全部用于恢复重建。二是积极倡导在全区开展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缴纳“特殊党费”,踊跃为灾区捐款,全区共募集抗震救灾款物共计500多万元。三是及时编制完成全区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把城乡居民住宅、医院学校、企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四是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工程质量、救灾物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每一笔资金、物资用在急需的地方,受到中央部委及省市的肯定。

截止今年3月底,中央财政安排的234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建设187个,竣工31个,已累计完成投资95087万元。(1)投资2013万元,全面完成了农村11984户受损房屋的维修加固,全区6184户农村受损房屋重建户,已动工6141户,动工率99.3%,已竣工6140户,竣工率99.3%。全部足额下拨 “三无”人员和 “三孤”人员生活补助资金,确保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2)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工作顺利启动,市政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动工,中小学恢复重建工作积极推进,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安排的职教中心、陈仓高中、天王高中、车站小学及附属幼儿园等15所学校恢复重建项目的2.1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各项工作有序进行。(3)医疗卫生恢复重建项目稳步开展。拆除区妇幼保健院等D级危房3620平方米,加固维修陈仓医院等受损房屋2.5万平方米。(4)全区72座受损水塔的拆除重建及维修加固基本完成,5座受损水库的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投资1605万元的48个农村人畜饮水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5)工商企业恢复重建全力推动。北方动力等4户驻区企业已投资1841万元,维修车间,更换设备,恢复了正常生产,区药材公司等28户企业已筹集资金4853万元,恢复了生产营业。异地重建重点项目华伟水泥完成投资31120万元,完成了基建工程的75%。祥和面粉主车间重建项目完成投资1290万元。(6)公共服务项目恢复重建项目动工建设。投资1590万元,完成了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区中心敬老院已对2栋公寓楼进行了维修改造,完成投资150万元。投资990万元,完成了23个对口支援的村级阵地主体工程建设,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7162平方米;2009年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安排的11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已开工建设2个村,9个村已完成选址,即将动工。(7)实现了抗震救灾加快发展两不误、两促进。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村“两委会”换届顺利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绿色陈仓建设、西山扶贫开发等取得新成绩。

抗震救灾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恩格斯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多得多。抗震救灾斗争检验了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时也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理性反思这次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自己有以下六点体会: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我们始终把人的生命和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放在首位,积极救助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以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等为重点的恢复重建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和挑战,只要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作为最高准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庄严使命,时刻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安危冷暖,我们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和大力支持,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这次地震灾难警示我们,做任何工作、干一切事情,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否则就会付出沉重代价。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经验,理性反思地震灾难,注重听取专家意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规律做好我们的工作,防止主观臆断,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加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们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紧扣加快发展这个中心,扎实开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区改革开放和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毫不松懈,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毫不动摇,在变化中寻求机遇,在发展中创造机遇,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加快发展的活力。

(四)必须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面对困难冲锋在前,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中央及省市领导亲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所有区级领导和各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推动了全区抗震救灾等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在今后工作中,只要我们各级干部忠于职守、勤奋工作,科学决策、理性从事,身先士卒、无私奉献,豁得出来、冲得上去,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五)必须坚持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地震灾害、婴幼儿奶粉事件、金融危机等诸多困难,面对周边地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巨大压力,区委始终坚持“市内争先进、省内创一流”的工作定位,继续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争先精神,坚持奋斗目标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众志成城,负重前行,克难攻坚,顽强拼搏,破解了一个个难题,干成了一件件难事,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六)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强基固本。多难兴邦,多难砺党。抗震救灾、加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不仅检验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更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全区基层党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有力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始终把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各级党组织永葆生机与活力,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中央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从中也发现了一些政策机制方面的问题:

(一)灾后重建规划的宏观性与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地震发生之后,中央、省市在较短的时间内,先后编制印发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陕西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宝鸡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央有关部门又相继印发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九个专项规划,规划与规划之间的项目建设要求各不相同。2008年12月底,省上又专门编制印发了《陕西省地震重灾县灾后重建规划》,规划中的项目绝大部分由省级相关部门编制提供,省级部门在向主管上级编报规划时,由于时间紧迫,与区级有关部门沟通、衔接不够,项目编制没有从全局角度充分考虑,导致规划项目与灾后重建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增加了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难度。同时,重建项目投资和建设规模较大,征地、用地手续报批、地质勘探、环境评估、施工设计、项目招标等程序较多,前期准备时间长,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例如,陈仓区农业口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334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754万元的机耕道路修复、大棚建设等8个项目,上级要求机耕道路修复要严格招投标、规划、设计等制度,大棚建设要有资质单位承建,企业库房重建要按市场重建标准执行且要进行地质堪探,但由于项目多,分散到每个项目投资较小,完成规定手续不仅费时费力,且有资质的单位不愿承建此类小项目,实施较为困难。

(二)群众的期盼值与政府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大灾之后,首先能有一个安全、固定的安身之所是大多数受灾群众最真实、最急迫、最基本的期盼,同时灾区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存在很多预想,目前他们最重要的已不是生存性需求而是发展和社交的需求。灾区群众对于灾后生活的高度信心变成一把“双刃剑”,过度信心下产生的对于未来生活的不切实际的预期受限于客观条件不能实现时,易引发群体性负面情绪。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以来,陈仓区农村灾后重建工作进展迅速,但城镇居民、城市基建、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灾后重建,由于受灾面积广、人口多,房屋受损程度不一,鉴定和统计难度比较大,加之此类重建均涉及项目投资较大,同时要经过征地、用地手续报批、地质勘探、环境评估、施工设计、项目招标等程序,需要整合国家、社会、地方和群众等多方面力量,分步实施,逐步完成,进而进度相对较慢,与群众急迫的心情之间形成矛盾。

(三)项目资金配套与地方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地震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在应急恢复阶段,区财政就紧急投入2000多万元,临时恢复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在灾后重建中,许多项目进入规划的资金需求量较大,但中央财政投资只有需求量的30%左右,大量的资金靠地方筹集。如我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时,全区6184户重建户、11984户维修户,全面完成农村受损房屋维修重建,项目总投资45000多万元,上级补助资金12799万元,需要区级财政配套资金767万元,群众自筹31434万元。全区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项目为1560个,资金需求量为75.48亿元,实际上级财政投入资金总量只有20亿元左右,资金缺口很大。而我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68亿元,保工资、保运转的刚性支出为5.4亿元以上,无力筹集大量资金用于灾后重建。

(四)上级的要求与基层干部工作压力之间的矛盾。灾后重建是一项民心工程,全国人民都比较关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是一个非常漫长、非常艰巨的工作,作为灾区干部既承担了灾后重建的重任,又负载了家庭的无限期许,工作压力比较大。陈仓区是重灾区,灾情严重,地震发生后,全区干部3个多月没有休假,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央灾后重建规划颁布之后,又全身心的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但由于基层干部较少,灾后重建工作量大,需要重建的项目多,涉及面广,时间紧迫,上级监督检查力度又很大,造成广大干部既想把工作干好,资金又不充分,又怕出问题,思想负担沉重。长期以往使得干部的身心健康受到较大的损害。

对策及建议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这次汶川特大地震震级高,裂度强,波及面广,其破坏是全方位的,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因此,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的、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人、财、物投入巨大,绝非短时间就能完成。各地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同时,应结合各自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基层党委、政府及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制定符合各自实际的实施规划,合理确定时间界限,不搞一刀切,不搞突击上马,确保工程质量,真正使灾后重建成为民心工程,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成为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动力。

(二)因地制宜,完善政策。灾后重建涉及农村、城区、医院、学校、企业、公益设施等方方面面。相对而言,农村房屋重建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相对实施难度较小,而城镇居民住宅、医院学校等重建工作,要受到城市规划、项目用地、审批程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上级资金补助这一块,和当地的建筑成本相差甚远。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推进项目实施的同时,应逐步加大对居民住宅、医院学校、公益设施等项目的投资力度,适度放宽灾后重建用地政策,简化相关审批程序,为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营造一个宽松有序的外部环境。

(三)区别对待,加大支持。受灾地区的自然状况、地方财力、帮扶单位各不相同,承载项目的能力也有差异。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灾后重建项目配套资金比例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受灾县区的财力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并从金融信贷等其他方面加大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是,在认真贯彻落实项目资金直通车制度的基础上,应赋予基层一定的项目资金自主权,真正使项目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以人为本,减轻压力。地震发生近一年来,灾区基层干部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扎实地开展工作,背负了沉重的工作精神压力,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建议上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五
《全县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报告

文 章来源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全县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灾情发生以来,全县上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开展抗灾救工作,对全县6645户倒房户全部进行了临时性安置,做到受灾群众有房住、有衣穿、有书读、有洁净水喝、有基本医疗保障;大部分水毁基础设施得到应急性恢复,农业、工矿企业抗灾补损不断推进,已募集救灾资金500万元,争取到位上级资金约600万元,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生产自救情况  洪灾发生后,全县开展全力组织生产自救。一是抓好农业抗灾补损。我县坚持把生产自救与调整农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由县领导带队组织1500余名机关干部帮助农民抢收熟早稻170多亩,紧急调入4.4万斤秋玉米种子、1000亩蔬菜种子、5000公斤葱籽和蒜籽、540吨化肥、1800包农药,及时免费发放到25个乡镇,并在碧塘乡创办了100亩秋玉米改种示范基地,在城关镇铜角湾创办了500亩秋玉米改种示范基地、500亩蔬菜改种示范基地,在湘阴渡镇油塘村创办1000亩晚稻补种示范基地,在油市镇创办2000亩冬肥基地,在湘阴渡镇创办2000亩冬油示范基地,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晚稻补种7万亩,秋玉米改种6万亩,蔬菜改种5万亩,指导受灾群众修建栏舍700平方米,生猪补拦1000多头,家禽补栏5万羽,补放鱼苗300万尾;农业局、畜牧局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服务,帮助受灾群众抓紧做好农作物抢种和养殖业的服务力度,力争最大限度地挽回农业损失。二是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HT〗〖CX〗县经济局、县煤炭局、县金银局等部门组织专门工作组深入工矿企业指导进行紧急抢修。目前,永昌兴冶炼厂、鑫泰银业公司等32家因灾停产冶炼企业已有31家恢复生产;12家国有企业逐步恢复生产;95家受灾煤矿,已有46个已排干井下积水,现正在进行巷道和设备抢修,预计9月底之前可基本恢复生产。  二、灾后重建工作情况  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后,对灾后重建工作非常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县赈灾救灾领导小组成员,迅速成立了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水毁交通修复、救灾保学四个专项工作小组,并对灾后住房重建实行“一票否决”。从县直各责任单位抽调了88名干部职工,组成25个驻乡镇灾后重建工作组,协助乡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后重建取得实效。一是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情况。按照《永兴县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工作方案》中对灾民生活安置和住房重建的补助标准,发放衣物38638件、棉被4490床、大米449.5吨、面条2.31万斤、饼干5000公斤、食用油1944桶

,其他用品若干,总价值180万元,第一批住房重建补助资金480万元。截止8月23日,全县已拨付救助和灾后重建资金1350万元。目前,各乡镇、各部门正在抓紧组织灾民住房重建修缮工作,现城关镇“彦林新村”、湘阴渡油塘村、太和乡仁忠村和樟树乡界江村等地已完成新村选址、土地调整、规划设计和推土等工作,其余各乡镇也确定了灾后住房重建示范点。二是水毁基础设施修复情况。水利水电工程抢修,完成渠道修复2514处,塘坝65个,全县三大渠区五大主干渠通过简易的清淤疏通和抢修已基本恢复通水;45座受损电站除大布江电站、夹口电站等5个受损严重的小水电站正在抢修外,其余都恢复正常发电,98%的受损供电台区恢复供电。水毁交通设施抢修,简易修复桥梁13座,S212和永塘、金香、鲤七、鲤大等6条受损严重的通乡公路已基本恢复通车,大部分通村公路已逐步恢复通车。目前,正在抢修永塘公路和金香路、青鲤路段的2座桥梁。广电、通讯设施抢修,全县受损广电通讯线路基本得到恢复,全县所有广电用户已经恢复收看,省市县三级联网干线网络正在加紧抢修;移动通讯恢复正常,固定电话除塘门口等乡4个村外全部恢复,学校水毁设施抢修,已基本完成香梅中学、金龟小学、铜角湾小学等受灾严重学校的清淤工作,现正在抓紧维修水毁围墙、供水供电设施及课桌凳椅,预计所有学校维修及设备添置已基本完成,保证9月1日所有学校按时开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段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灾民依赖的思想和等待观望现象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主救灾的积极性不高,总希望当地政府为自己代包代揽;二是随着住房重建的全面动工,建房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三是由于受市场需求影响,建房材料价格有上涨趋势。目前,县政府组织物价、工商等部门正在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四是水毁水利工程和交通设施的修复资金缺口非常大,乡镇负责的修复水毁水利设施和交通设施资金筹集困难。  四、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住房重建支持力度。我县需要重建和修缮住房6645户,按照上级规定,只对全倒重建户每户补助5000元,对严重危房重建户和损坏户没有补助,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两种类型户重建或维修每户分别补助3000元和1000元,预计需县财政要多拿出700多万元补助资金,而我县目前只筹集300万元用于全倒户补助,还有700多万元没有着落。请求上级给予支持。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灾后补损生产自救需要大量资金、物资支持,更需

上级在税收、规费征收、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目前情况看,此次洪灾给我县今年造成税收减少8400万元,加之抗灾新增支出达3000万元以 ,财政支出缺口达1.2亿元以上。需上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水毁设施恢复支持力度。仅水利、交通两项,全县缺口资金1.2亿元,乡村级管理的水毁基础设施的修复资金非常紧缺,在此,请求上级安排一定比例救灾支持。文 章来源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相关公文:<div id="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六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 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1.95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 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 989.9万元;拆除城镇安臵板房 3138套,面积 9.2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 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 371.27万平方米;需重建的 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居民自建住房 3956套、保障性住房 1159套),累计竣工 4633套,竣工量达 90.58%;为 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 5542万元。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 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 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去年 10月 30日, 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四性” 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 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 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 20个文本含 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了“一主两次两带一基地”的城镇与产业空间格局 ,完成了 18个镇的场镇风

貌改造和示范段设计,编制了白鹿河谷体验区项目规划。 同时,在认真审视各镇历史文化脉络和正确定位各镇场镇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 18 个镇 100余幅灾后重建“四张图”进行了深度设计,最终形成了新兴明清风情小镇、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和产业支撑强的规划成果。

(二)优化政策环境。在深入学习研究中央、省、成都市灾后重建政策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守本求破”的原则,制订了《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特殊情况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和城镇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灾后城镇恢复重建有关土地政策的意见》等重建配套政策。同时, 为更好地让基层干部和受灾群众了解政策,积极重建,我们将重建方式、补助资金核发、房屋产权改革、抵押贷款和建材供应等政策措施简化,印制了 10余万份“明白卡”、“便民卡”,发放到城镇重建户;将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 制作成展板在社区办公地点、板房安臵点及永久性住房建设工地展示 。

(三)强化推进措施。 在重建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统筹各方重建力量,紧扣时间节点,狠抓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完成了各阶段的各项重建任务。 一是破解疑难问题。 我们 多次召开由社区干部和重建户代表参加的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建

房程序、特殊问题解答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培训、讲解。 我们还建立了重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周组织重建各方主体参加,通报上周重建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针对重点示范镇和重建进度滞后的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还通过现场检查指导等方式,帮助镇政府理清重建思路,选定符合实际的重建模式,寻找解决制约住房重建问题的突破口。二是狠抓工程进度。围绕加快工程进度,完善了 场地移交、基础设施配套、施工管理、建房手续、竣工验收、资金拨付、自筹资金催收、示范点建设、进度统计等十一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同时,以居民自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 逐点完善 施工组织计划,优化施工工序,紧盯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是否到位和机械是否配足、日工程增量是否满足进度要求三项内容, 先后采取“加快前期工作、缩短开工周期、错时作业、昼夜施工、工期倒排、目标督查、节点控制、优化施工方案”等一系列推进制度, 抢时间,抓进度,快施工。三是保证安全质量。 建立了 包括建材质量监督检查、建房质量监督检查、资金使用监督、民工工资支付、施工秩序整治、安臵点地质隐患治理等多项保障措施,落实了牵头部门及责任人。出台了自建房“限额管理规定”,明确限额上下的质量管理主体,避免了职能交叉。 创新了质检验收方式,采取 分段、分栋、分层验收的办法,快速完成保障性住房基础及主体结构隐蔽验

收,满足了工程进度要求。同时加强了质量安全检查力度,先后两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自建住房和维修加固住房质量安全检查工作。

(四)打造特色风貌。 结合灾后重建,我们将各镇风貌改造作为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形象窗口, 改善场镇整体面貌、提升优势产业的有力推手,增强场镇辐射聚集能力的有效载体。以新兴、敖平、白鹿等镇的场镇示范段和过境段建设作为风貌改造重点,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倾力打造镇域特色浓厚的风貌改造示范段和标志性建筑,着重打造以蒲新路、彭白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为重点的特色小镇带,从而以点代面,迅速推动风貌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全市已 完成 6.7万 平方米的 建筑立面风貌改造工作,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 2000万元。 新兴镇海窝子风貌改造示范段项目和军乐镇军屯街风貌改造项目靓点已日渐凸显。

(五)配套基础设施。 在加快推进住房重建的同时,我们按照“量力而行、适度提前”的原则,同步跟进场镇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成立了场镇恢复重建基础设施项目技术组,负责各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技术指导、进度管理及成本控制,严格把关,确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围绕“两个河谷”,按照“突出重点,分期启动”的原则,已正式启动 146个、总投资 5.8亿元的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首批启动的白鹿镇樵人街、新兴镇瞿上街及磁峰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七
《关于灾后重建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四川省“灾后重建”的调查与思考

目 录

一 四川省平武县地区“灾后重建”工作开展状况

二 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1 调查目的

2 调查内容

3 调查方法

三 “灾后重建”相关政策分析

四 “灾后重建”各项政策实施的积极作用

1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灾区人民是生产生活状况

2 由于平武地区地处山区,人民生产生活状况相对落后,重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3 新生的党村干部涌现,出现了一批踏实肯干,有热情有思想的党员干部

4 为当地人民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五 四川省“灾后重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当地人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1 大多数村民安土重迁的思想,不愿意迁往重建规划的新址

2 村民根深蒂固的务农思想,对国家和政府的就业安排政策不信任 3 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国家政策方针理解不到位,为灾后重讲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重建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

1灾后重建工程项目与农村需要有一定差距

2 重建工作中,各种物价一度居高

3 重建结果与村民过去生活反差过大

4 重建各项工程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三) 当地干部对灾后重建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六 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建议

(一) 当地村民关于重建家园的建议

(二) 当地政府主动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制度

(三) 因地制宜搞重建,建设的工作要有弹性,工作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开展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调查问卷

附录三:问卷分析结果

附录四:访谈提纲

附录五:个案访谈摘要

附录六:我们的调研足迹和证明

一 四川省平武县地区“灾后重建”工作开展状况

二 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1 调查目的

第一、深入了解地震过后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第二、全面了解针对灾后重建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

第三、深入了解灾区各项重建工作开展状况;

第四、重点了解重建工作给灾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的改变; 第五、深入讨论重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针对各项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2 调查内容

(1) 导言

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邻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县,西北倚九寨沟县,全县辖9镇16乡,全县总人口186073人(2004年底),县境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平武县境县城一带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县境植被种类丰富,森林植被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农业合作社,2395户,1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9949人。全乡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地质结构复杂,地表破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左右,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平武县震感强烈,造成境内大量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垮塌、道路桥梁多处受损、山体多处滑坡,损失较为严重。灾情发生后,县人大常委会立即号召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各级人大代表紧急行动起来,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力以赴的开展抗震救灾。

平武这次灾害是该县有史以来历次自然灾害中受灾范围最广、受灾程度最深的一次、受灾损失最大最重的一次。就调查的情况看,该县灾后重建工作面临着十一个方面的困难形势。

(2) 调查背景

一是教学设施损毁严重,复课任务艰巨。全县受灾学校223所,其中,中心小学以上116所、村级小学107所。校舍受损总面积达

20多万平方米,严重受损近10万平方米,增大了开学复课难度。

二是卫生设施部分损毁,防疫形势严峻。48所乡镇卫生院墙体不同程度受损,面积达2.2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损坏近50台(套)。流行病、传染病高发,手足口病已在该县局部地方出现,加之,地震灾害后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疫情和外地疫病的趁机流入,防疫灭病等公共卫生工作压力空前。

三是居民房屋损毁面宽,恢复难度极大。农村民房受损面达70%,倒塌面15%左右;城镇民房受损面也较大,特别是修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砂砖结构房屋,不少墙体开裂错位,有的整幢出现险情。

四是部分受灾群众生活困难,帮扶救助压力较重。这次地震灾害受灾户达16万余户,受灾人口68万多人,其中,重灾户8000多户,3万余人,有不少居民因房屋倒塌,粮食、衣物被埋,生猪、耕牛被砸死,成为无饭吃、无衣穿、无房住的“三无”特困户。另还有因灾重伤7人,轻伤1300人,还有部分至今尚在医院住院治疗,这增大了政府救助的难度。

五是交通、水利设施潜在隐患加大增多,排查治理维修难。从目前形势看,全县道路、水利设施虽没有明显的、突出的问题,但不能说没有隐患,只是目前尚未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潜在的问题将逐步暴露。特别是在这次震灾中受损的61处裂变道路、33座损坏桥梁和部分塘、库、堰等水利设施极有可能进一步暴发险情,隐患增多加大。

六是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避险防控工作繁重。时值余震期间,又处于暴雨季节,随时可能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明电告知,省内部分地县可能发生三级地质灾害,该县是其中之一。

七是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劳动力严重缺乏。目前,既要抓抗灾救灾,又要抓“三抢”,劳动力显得十分紧张。如果调剂不好,安排不当,很有可能影响灾后重建和“三抢”工作的进度。

八是受灾群众自救意识不强,等靠要意识较重。很多受灾群众认为这次地震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由政府买单,等待政府,自己不主动出钱出力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而是被动地等待支援,被动地等待领钱领物。这有悖于自然灾害的救灾原则。

九是救灾资金需求量大,资金调度十分困难。该县是全省出了名的财政穷县,只有吃饭钱,没有办事的钱。从本次灾情看,该县不是

全省的重灾县,省上还没有更多的专项救灾资金,目前主要靠自力更生。因此,当前资金筹集、调度的难度非常大。

十是受损房屋数量巨大,技术鉴定力量不足。全县各类房屋受损面大,特别是公建设施,急需进行安全等级鉴定,尽管已从县县安监、建设等部门抽派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对受损房屋进行鉴定评估,制定整改方案,但由于专家人手少,其进展满足不了工作需求。

十一是警报一时难以解除,部分群众存在恐慌心态。距地震初发已过去十天,灾情的变化趋势仍然不甚明朗。加之,余震不断,大家普遍感到安全难保,心存疑虑,恐惧不安,客观上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3) 调查内容

为及时传达贯彻县委、政府灾后重建现场会议精神,县政府迅速大面积启动农房灾后重建工作,召开乡村社干部和倒房重建户户主共200余人参加的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5.12”大地震给平武县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创伤,不仅交通、通讯中断,乡村学。

校、单位建筑、水利设施受损严重,全乡农房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受灾2263户,占总农户的93%以上,有倒房户和危房户134户,这些户只得靠借房和搭建临时帐篷居住,严重影响着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县、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受灾农户灾后重建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倒房户能及时搬进新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党委、政府于7月10日上午召开了全体乡村社干部、单位负责人和所有倒房户户主参加的农房灾后重建动员大会。

为更好的实施农房灾后重建工作,使受灾户享受党的阳光雨露,体验社会主义温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亲民爱民的具体体现;搞好灾后重建不仅是下半年农村工作的重心,也是各级干部的一项政治任务。各级干群和重建户在抓好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广辟增收门路、弥补灾害损失、实现“双增”目标的同时,对农房灾后重建工作要做到“六抓六确保”:

一抓宣传发动,确保认识到位。要通过各种会议、专栏、印发资料等形式,把重建的意义目的、政策措施、补助原则及标准、具体要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八
《关于灾后重建》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件

川府发[2008]21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

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我省“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效进行。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不断深入,灾后重建工作也将陆续展开。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确保各级政府灾后重建资金、社会各界捐助资金、国有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的使用安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格监督管理,现就灾后重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灾后重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

信用的原则,加强管理、规范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明确责任、强化监管。

灾后重建工程是指按《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编制并经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地震灾区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中确定的工程建设项目。

二、灾后重建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使用捐助资金的,适用本通知。

三、灾后重建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凡是符合规定的范围并达到省政府规定的规模标准的,除本通知另有规定外,都必须进行招标。

国家和省审批(核准、备案、批准的规划、下达资金计划)的灾后重建工程,除国家和省管项目有特殊要求外,授权项目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核准招标事项。市(州)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按《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

灾后重建工程的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编制按《〈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试行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第56号令)和省进一步要求严格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四、因时间较紧、任务重,不能满足招标的法定时间和程序要求的,经项目所在地的市(州)人民政府同意后,按《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第197号令)的规定和标准文件进行比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必须进行比选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比选。

五、不能满足招标也不能满足比选时间要求、必须立即实施的应急工程,经项目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同意可以不招标不比选。

项目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要从严掌握不招标不比选应急工程的范围和标准,制定工作规范和监管办法,送省发

展改革委、省监察厅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要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

市(州)人民政府要严格组织应急工程的实施。做到公开透明、程序规范,严禁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必须经过市(州)人民政府领导成员集体决策,并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承担相应责任。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保证不发生以权谋私和工程质量问题。

六、灾后重建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招标不比选,直接确定承包人:

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自建自用的工程;

全额捐资人指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建造的工程;

各省、直辖市对口支援方对援建的工程直接提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服务及重要设备和材料的(应是援建省市具有相应资质资格的单位承建);

具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相应资质的单位,对重建工程免费或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或审定的预算控制价减免50%以上的(差额的建设费用自行承担,作为捐建费用);

除险、加固、维修工程的勘察设计,原勘察设计单位仍具有相应资质的。

七、灾后重建工程的项目业主、承包人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抗震设防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资质资格条件管理,严禁无证或越级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不得是同一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下属单位,也不得存在其他经济利益关系。

对与工程有关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质量等要求,在设备和材料招标、比选、进场、安装、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加强质量监督和招标后续跟踪管理,项目承包人和有关审核、监督责任人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造成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灾后重建维修工作篇九
《白浪镇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白浪镇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7月份以来连续四次的特大洪灾对我镇造成了重大损失,全镇累计经济损失达3060万元。农业、企业、基础设施、广播电视、乡村公路、桥梁、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普遍严重受损。为了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全镇经济社会有好又快发展,确保取得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白浪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疲惫、连续作战的精神,做到抢险与救灾并重、安置与重建并重,确保取得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二、工作目标

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确保我镇7月份洪灾灾后重建工作实现五大目标:一是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衣穿,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二是做好防疫消杀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三是恢复农业生产,确保大灾之年减产不减收;四是受损基础设施全面恢复,确保全乡人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五是受灾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实现工业经济全年增长目标。

三、基本原则

1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灾后恢复重建要从镇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群众意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

2、坚持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要以人为本,把关系国计民生和受损最严重的项目放在首位,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吃穿、住房、就医、行路、通讯等问题。

4、坚持近期救灾,远期提高的原则。当前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重点,开展生产自救。同时要结合年初的民生工程计划,把近期救灾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多领域、多行业、高层次发展。

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灾后恢复重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各种资源,及时准确汇报灾情,配合上级做好灾后核查损失、恢复重建工作。以自筹为主,争取国家补助为辅,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

为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白浪镇成立以党委书记潘云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焦士启为副组长,党委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办,由王保健同志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

五、工作重点

(一)受灾群众安置及垮塌房屋重建工作

1、做好三无户等困难户安置工作。在7月28日,根据实际灾情,临时选址搭建帐篷等作临时安置点,并安装好水电等生活

必须附属设施,妥善解决好58户倒房户的吃、穿、住、行等;通过发放大米、蔬菜、食用油、棉被、衣服等和提供医疗救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全镇倒房户和78户危房户及生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2、恢复建设受灾群众住房。完成全镇严重损毁78户239间重危房和一般损毁房屋的维修加固工作;并积极规划58户房屋重建工作,确保群众有一个安全、保暖的房屋过冬;积极筹措资金,宣传发动需重建房屋的群众,解决土地、材料、劳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力做好开工前准备工作,条件成熟的应及时启动建设。

3、各村动员组织住房损坏的受灾群众及时对住房进行修缮,排险加固,并做好清淤、消毒防疫工作;要动员组织住房垮塌的受灾群众投靠亲友,本着“自建为主、援建和帮建为辅”的原则,尽快重建家园;对住房全部垮塌、无家可归,确需政府安置的、倒房户、困难户、五保户,各村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住房问题。

4、各村委会要全力帮助受灾群众规划好房屋灾后重建工作,驻村干部、各村支部书记要建立倒塌房屋档案和台帐,交民政办汇总。

5、国土、集镇办等部门要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做好受灾群众垮塌房屋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及审批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对全镇地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各

村要落实专人监控,随时掌握灾情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

(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力争减产不减收

1、农业服务中心要深入生产第一线,组织技术人员对全镇2000余亩受灾田地进行实地调研,对成灾和绝收的田地提出补救补种等建设性意见,搞好技术培训和示范,把技术落到实处。鼓励农户抓紧时间补种生长期较短的“短、平、快”速生蔬菜类品种,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组织人员对农田积水进行清渍抢救,缩短受淹时间,减轻损失。及时疏通沟渠,排出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改善田间的通透性。稻田灾后注意蓄水保水,避免后期高温烈日造成旱灾损失。并动员组织受灾群众切实加强对未受灾农作物的田间地头管护,最大限度地弥补损失。对晚秋生产和抗旱救灾所需的种子、苗木、肥料、农药、资金等服务工作,要做好安排和及时供应到位,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农业目标任务。

2.由畜牧站牵头,做好畜牧养殖业的灾情核查和灾后恢复重建及安全防疫工作。各村积极配合,组织对受灾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完成动物尸体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引导受灾群众完成损毁圈舍得修复、重建和畜禽补栏;同时组织群众对现存畜禽进行免疫,确保灾后不发生人畜共患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3.鼓励受灾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劳保所

要结合就业促进、技能培训等惠民行动,引导和帮助受灾群众广辟生产自救门路,努力增加受灾群众收入。

(三)抢修基础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1、加强对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对各堰塘、沟渠及时清淤,对大坝进行加固;各村根据本村实际受损情况要及时组织群众对水毁河堤、堰渠、田坎等垮塌处进行修复,隐患处进行维修加固。包村干部牵头有关部门加强支持和督导,尽快恢复受损河堤。

2、及时对水毁道路进行抢修。在26日成功抢通两条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后,相关部门积极着手对中断的村级道公路进行施工,确保通村公路畅通;各村要及时组织动员群众加大对水毁道路整治力度,尽快对塌方、路基悬空、垮塌路段进行修复,疏通排水沟、下水道,对堵塞涵洞进行清淤,尽快抢通道路,保障物资运输。

3、及时对水毁饮水设施进行修复。各村要尽快恢复供水,包村干部要联系水保站,组织力量对全镇各村水毁管道进行修复、更换,保证群众饮水供水安全。

(四)恢复工业生产,力争实现年初目标

1、指导受灾企业抓紧清理受淹厂房场地,抢修受损设备,协调供电、供水等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其尽快全面恢复生产;指导受灾企业做好设备的检修,厂房的检查,确保灾后企业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2、信用社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

  • ·灾后重建工作(2015-12-21)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给小学生谈理想

    下一篇: 江南无雪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