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标准化的意思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9    阅读:

标准化的意思篇一
《标准化的重要性(有意义)》

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可以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企业用标准化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管理上的重大转变,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奖惩,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完善和实施标准体系,制定,并对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合格评价并分析改进。 我司主要以房地产经营为主,但也朝多元化的路线发展,目前有房地产公司、矿泉水公司、小贷公司。现阶段的房地产项目较多,有贵港项目、巴马项目、金秀项目、还有洽谈中的其他项目,虽然几个项目都属于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但管理上还是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项目公司实行各自的管理模式,造成每一步工作都比较困难,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我司迫切需要建一套实之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想建立一套实之有效的的标准体系,以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持久、健康地发展应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入手:

一、建立公司标准化管理机构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企业的标准化活动,不是企业中的某一个部门的独立活动,而是各个部门都要涉及到的一项整体性活动,因此在管理上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来统一进行管理。

二、建立一套必要的规章制度。

要使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从而确保标准化活动进行的正常有序,应当建立一套标准化管理制度,初步确立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方针、目标和任务,赋予企业标准化机构的权力和责任,从制度上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对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三、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标准化队伍

对标准化专职和兼职人员进行专门的标准业务知识培训,使之具备标准的制订、修订、实施及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搞好标准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及管理标准体系的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是在企业方针、目标的指导下形成的。

五、确保企业标准的实施。

企业标准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标准制订以后,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保证体系,规定考核的内容、作法和要求,

同时把经济责任制考核和标准化工作考核融为一体,将各部门及个人执行标准的好坏同经济利益直接挂勾,使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

六、提高企业全员标准化意识。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企业全员参加的工作,要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就必需对企业全员进行标准化培训。使企业全员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标准化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标准化意识和贯彻标准的自觉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大家认识到,标准化就在你身边,我们生活在标准化之中,进而从被动的、盲目的、消极的、潜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变为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有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

目前我司的标准化管理刚刚起步,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司全员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发现问题则解决问题并加以改进,我相信公司的标准化管理会朝健康之路发展并最终实行标准化的管理。联邦伟业也会发展为一个现代化企业。

庞 程

标准化的意思篇二
《标准化名词解释》

标准化名词解释

专业知识 2009-10-19 06:42:05 阅读171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1、 作业队1152配置:一个专职队长、一个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五大关键人员和领工员、工班长两个领班负责人等主要人员。

2、 项目部八牌两图二栏一表:驻地工程揭示牌、组织机构框图、工地党组织和文明工地建设架构图、工地安全责任制、工程质量创优规划、“三标一体”(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职责分配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项目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3、 质保资料管理要求“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三工序”制度: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4、 三同时制度,即项目安全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 五同时制度,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6、 机械设备“五个一”制度,即一机、一人(专职防护)、一本(机械施工日志)、一牌(设备标识牌)、一证(机械操作证)。

7、 大型设备施工现场五“严禁”:

(1) 严禁使用没有制造资质的企业生产的设备。

(2) 严禁使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低素质人员进行大型机械操作。

(3) 严禁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施工违章作业。

(4) 严禁大型机械带故障作业。

(5) 严禁自轮运转等轨道运行设备没有经过专业部门批准擅自上道运行。

8、9521管理模式、架子队落实9大员配置,建立5项基本制度,严肃2项纪律、明确1张架子队管理模式方针目标展开表。9大员即1152,5项基本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分配考核制度。2项纪律即正式职工跟班作业纪律和工资直接发放到劳务人员的纪律,1张架子队管理模式方针目标展开表。

9、施工现场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平面图。

10、架子队1664管理工作要求

一:一个奋斗目标,以“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永不满足”为动力,全面打造一流精品工程的目标; 六:六大管理要求,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六:六项工作规范,全面落实“管理全覆盖、技术全过程、责任全落实、工装全保证、现场全受控”六项工作规范。

四:四个工作环节,全面做好“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环节的持续改进工作。

11、三类人员

三类人员是指:

1.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经理、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等。

2.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是指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负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负责人等。

3.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业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2、安全生产“三项活动”: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13、安全质量“8554”控制:一.围歼八大质量通病:1、隧道防水板问题 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衬砌厚度问题 3、桥梁桩基试桩问题4、制梁工艺、工法以及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不合格问题 5、涵洞防水层质量问题 6、涵洞施工基础质量问题 7、软土路基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 8、路基填料质量问题和虚铺厚度问题

二.五种能力:1、贯彻执行能力 2、专业技术能力 3、建设管理能力 4、开拓创新能力 5、现场检查能力

三.五项专项整治:1、治理质量不规范问题 2、整治监理单位现场质量控制不力问题 3、施工单位技术力量不足问题 4、第三方检测问题 5、内业资料问题

四.建立四个体系:1、目标体系 2、责任体系 3、分级体系 4、评价体系

14、上海铁路局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新概念“捍卫质量,保卫安全”是我们的誓言,“持续改进,永不懈怠”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准则,打造一流工程,建设“精品工程、安全工程、节约工程”是我们的目标,推进标准化管理是我们的工作抓手。

15、使用机械设备两定三包是指:定机,定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

16、路基填筑过程分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三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即:填土区、平整区、压实区、检测区。八流程即:施工测量、地基处理、分层填土、摊铺平整、(撒水或晾晒)碾压密实、检测签证、路基修整、边坡休整。

17、王峰局长在全局建设捍卫质量保卫安全现场会上的讲话提纲

唱响捍卫质量、保卫安全的主旋律。

我们的誓言是:捍卫质量,保卫安全。

我们的准则是:持续改进,永不懈怠,一次成优。

我们的追求是:勇创世界一流。

我们的总体要求是:全覆盖,全过程,可追溯,建精品。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抓达标。

18、三室五小:

“三室”:会议室(不小于30平米)、资料室(不小于30平米)、试验室(不小于140平米)。 “五小”:(1)宿舍

(2)食堂

(3)厕所

(4)淋浴

(5)办公室、活动室

19、五定、三统、一负责:“五定”即“定人、定期、定岗、定责、定点”,

“三统一”, “公司统一部署、实行统一记录、进行统一分析”。

“一负责”即“首查负责制”。

20、“3334”培训方针,即

强化3级管理:路局、项目管理机构、施工及监理单位

贯穿3个阶段:项目筹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

覆盖3个层面:决策层、执行层、作业层

突出4个重点:技术标准、施工方案、施工组织、现场作业。

21、“三项行动”: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安全生产教育。

22、“四个不留”的理念,即:主体优质,附属优美,不给工程留缺陷;优化设计,源头控制,不给安全留隐患;以人为本,服务运输,不给用户留遗憾;规划先行,制度引导,不给沿线留麻烦。

23、三项整治665条

文明施工专项整治

1、坚决整治泥浆外流现象。

2、坚决整治现场材料乱堆乱放现象。

3、坚决整治弃地乱堆现象。

4、坚决整治临时道路不标准,不达标现象。

5、坚决整治现场设备、模板工具乱放现象。

6、坚决整治现场用电乱拉乱建现象。

(7)、坚决整治人员配备不到位问题。

(8)、坚决整治大型设备管理不到位问题。

质量专项大整治(6项)

1、 整治石子黄沙等地材不冲洗问题。

2、 整治路基填料超粒径问题。

3、 整治桥梁桩头处理不规范、接筋长度不够问题。

4、 整治承台与墩身凿毛不标准问题。

5、 整治模板不标准、不规范问题。

6、 整治隧道底层清理不彻底问题。

安全专项整治(5项)

1、 整治不按施工方案施工问题。

2、 整治不按规定防护问题。

3、 整治运营设备管理单位监管不力、配合不到位问题。

4、 整治临近既有线施工一人一机把关不到位问题。

5、 整治监理旁站不到位问题。

24、劳动安全六关键:

防车辆伤害、防触电、防高处坠落、防机械伤害、防交通肇事、防特殊设备伤害。

25、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26、施工管理六位一体: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环境、创新。

27 、 坚决、全面、深入落实“两确认,一监控”管理办法。

28 、三个“决不罢休 ” 全面达标的理念不深入人心决不罢休,现场整治不全面达标决不罢休,整治效果不全面保持决不罢休。

29、“五个力”建设,即,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团结协作的凝聚力,顾全大局的协调力,讲究科学的创造力,顽强拼搏的战斗力。从根本改善工作作风,为建设一流丰沛铁路提供保证。

30、“四化”建设,即以“工厂化、信息化、机械化、专业化”四化建设推动标准化管理的全面落实。

标准化的意思篇三
《公司推行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标准化的意思篇四
《标准和标准化及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和标准化及标准化的作用

2010-9-17 14:24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产品(包括服务)质量的形成,必须用一系列标准来控制和指导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因此,标准化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1.标准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和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的特性:

1)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

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

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2.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减少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宜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每一个循环完成后,标准化的水平和效益就提高一步。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

3.标准化的作用

(1)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2)提高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3)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

例题 以下说法那个是标准的特性:

A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

B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C 权利部门自己制定的文件。

D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小结

1、标准的定义。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的五个特性。

2、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

3、标准化的三个作用。

我们来看几个著名企业是如何看待标准化的,以及标准化对他们产生的巨大作用。通过案例研究,深入体会实施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2.1上海通用汽车制造公司——万事有道:标准化

假如把GMS(General Manufacture System,通用制造体系的简称)看作是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话,那么“标准化、缩短制造周期、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持续改进、员工参与”则是保证这部机器运转良好的最重要的5个环节,它们循序渐进,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其中,标准化又是整个GMS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

通用认为,作为一项现代化精益生产方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标准和规范,只有在确立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大规模的精益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工业开端的标志,其基准又是持续改进的基础,同时它能支持最佳的操作方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标准化实际上包含着众多方面,诸如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定额工时管理的标准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以及简单明了的视觉标记的运用和管理。

他们对待工作,无论大小、轻重,都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工具、材料摆放在工位或者岗位的什么地方,是否能使操作的员工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取用到相应的工具或者材料是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所涉及的范围,一个经过科学测算并且经过不断改进的安全、清洁和安排有序的工作环境必然能带来准确的操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工时和资源浪费减少到最小。定额工时的管理则是在确定一个基本产品操作完成时间的基础上,对产品的生产环节如手工操作时间、取料时间、行走时间和机器运转时间进行分析,以减少不必要(不增值)时间浪费,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标准,但这个标准又可以是一个经过重新测定、持续改进之后的新的动态的标准。标准化作业则是指在保持最佳操作方法之上,不断改进和提升基准线,进一步归纳总结新标准之后的经验和优势,加以推广,持续改进,周而复始,由此得到恒定的产品质量和提高现场的安全以及人机工程的合理性。

标准化的意思篇五
《标准化的含义》

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

2.什么是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3.标准化有哪些基本特性?

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抽象性;②技术性;③经济性;④连续性,亦称继承性;⑤约束性;⑥政策性。

4.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5.什么是标准化的对象?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6.标准的分级与种类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各级标准的对象、适用范围、内容特性要求和审批权限,由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出规定。

按约束力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

按标准化的对象分,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7.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8.标准化有哪些作用?

1.标准化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标准化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3.标准化能够保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

4.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

5.标准化是加强国际贸易与合作的有效工具。

9.标准化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88年12月29日通过,1989年4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

《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标准化体制等。它是国家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10.我国标准体制是怎样的?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另外,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标准化的意思篇六
《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产生这些问题有很多原因,但很大程度上是内部管理体系不科学、不规范所致。先进的管理体系能够使一个组织中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得到监控,环环相扣的过程控制以及质量评价、自我纠正、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能够很好地解决机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创新管理模式,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成为我们要着力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推行机关办公标准化建设,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必然要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在和力量所在,这决定了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色。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先进性这一本质属性,不仅将先进性和优秀性体现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到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上,使基层党组织努力创造典型,广大党员积极争当先进,从而更好的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标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必须根据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机关的工作效能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意图能否坚决的贯彻下去,党的执政能力能否充分

的体现到社会各个层面、各条战线。在机关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机关管理的有效整合,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科学的公共决策、有效的公共管理、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愿望。

2、推行机关办公标准化建设,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给传统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行政管理服务的对象、广大基层群众无论是从思想观念、文化素质,还是法制水平、是非辨别能力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点在桔子洲街道尤为突出。基层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就必须在方法上进行改进和提高,尤其是要树立起服务型政府理念。注意时时、事事、处处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当顾客、当上帝,从办事程序到办事态度,都要尽可能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标准的、规范的服务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推行机关办公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机关工作中存在的作风不实、观念陈旧、效率不高等现象,归根到底是工作标准问题。比如说街道范围内有一宗拆迁工作,就因为一个送达程序没有按照标准到位,导致整体进度受限,工作陷入被动。标准是衡量质量的尺度,既是质量目标,又是生产商对于产品质量作出的具体承诺,是企业自我加压、取信于客户的基

本途径。全程贯彻标准,严格按标准开展工作,也是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的可靠保证。因此,对机关办公制度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与重置、整合,通过设立明确、具体、量化、可考核的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与标准,建立全程可控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程序,靠外部的约束和推动,对行政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将使所有人员始终牢记标准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4、推行机关办公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干部素质的有力举措。推行办公标准化建设,一方面能够将机关干部的工作质量与绩效考核机制、行政责任机制与监督机制、过错追究机制结合起来,为业绩的检查反馈和效果评价提供更为客观的基础,改进了过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没有具体衡量标准的问题。另一方面,机关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对每个部门和岗位上的人员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都有十分明确的职责要求,既确保了组织和个人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为个人自我管理和约束创造了条件,让每个人工作质量的好坏通过标准就能够鉴定出来。从而,使机关干部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对领导负责与对管理服务对象负责、对本级部门和自己负责结合起来,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个人好良好的行为意识,有效消除工作中的不良作风,确保按时、优质、便捷提供服务,真正实现执政为民要求。

标准化的意思篇七
《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与意义》

标准及标准化的作用与意义 ——綦江局 文宽林

三月,春回大地,万木争春。在这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在市质监局和西华大学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坐进了西华大学峨眉校区的课堂。这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业务培训,使我们对质监局的职能职责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也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好机会。因为进入质监局以来,我一直从事标准化工作,所以对标准化这门学科,我更加有所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的概念

通过学习,我更加准确理解标准和标准化的区别。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而标准化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二、标准的划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而根据标准的法律效力,又可将标准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但企业若采用了推荐性标准,该标准就将成为产品的强制性标准。

三、标准的作用

(一)标准与人们是生活息息相关。

90年代初曾把标准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人与空气(氧气)的关系。日常生活中也确是如此,如人类沟通交流的文字是语言经结绳、图画、书契发展而成的标准;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统一媒介,是一种公平交易的特殊标准;买符合标准的衣服穿着才合体;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健康才有保障;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房子,住着才踏实;乘符合相关标准的交通工具,座着才放心;按交通规则行走,交通才畅通、安全…。所以生活中,人们时刻与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标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在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交货期这四大竞争要素中,都与

标准、标准化密切相关,如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等形式为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奠定基础;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准绳;价格战、交货期更需要管理标准化的效益做后盾,所以,标准是企业生产、经营、检验产品的行为准则。

(三)标准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企业现行生产技术水平无法满足高水平产品标准要求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因此,标准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杠杆,是产品不被淘汰的保证。

企业只有赢得市场竞争,才能发展,而赢得市场竞争的前提,一是识别顾客需求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二是制造标准,掌握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即利用标准的游戏让其它企业按你制定的规则(标准)陪你玩,这也是众多先进企业争相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根本原因。

企业要持续发展,就须长久占领市场,而要长久占领市场,就要求企业有较强的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即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出新产品。尤其在市场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渐增强并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今天,这种应变能力对企业愈加重要,而标准化的6种表现形式,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设计、研制周期,确保低耗高效地研制出新产品。

(四)标准是各行各业加强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技术依托。社会效益是一个单位存在的基础,经济效益是其发展的动力。所以,各行各业、任一个单位都存在着管理的问题,都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低耗、高效低稳步进行。而标准是一种科技成果,管理标准更是无数优秀的管理专家管理经验的结晶,依据这些管理标准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海信集团98年以来建立起120多个管理标准,使一切工作按标准稳步进行,管理费用每年降低10%;还有ISO9000、ISO 14000的认证潮都说明标准对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巨大作用。

(五)标准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

为创建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通过标准控制产品的市场准入。如米、面、油的安全认证制度;市场经济中出现质量纠纷时,标准是仲裁的依据;国家进行产业、资源调配,促进产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中,标准化是其重要内容;法律法规中,标准更起着技术规则或管理规则的重要作用。如合同法规定,合同中要有质量标准要求,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对采用标准作了明确规定;质量监督机构更需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监督检验。总之,标准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国内外贸易竞争的通行证;是社会化大生产中产业链条间的技术纽带;是各行各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捷径;更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保证。所以“苏联标准信资源建设”项目将会为政府对俄政策,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提供快捷准确的技术依据。

四、标准化的作用

标准化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国家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的桥梁;是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通行证。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 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二) 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三)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四)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标准化是经过多次实践后得出的最为有效的形式,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标准化在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方面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六)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标准化是对当前产品的精炼,是针对市场需求的的细分,把最适合的保留下来,这样将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七)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标准化的规定的程序进行,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了产品质量。

(八) 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标准化的采用,提高了企业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减少了由于企业产品之间标准不一致,带来的巨大社会浪费。另外,企业通过标准化可以避免对某一个供货商的依赖,因为其他供货商依据公开的标准可以补充市场,于是企业的供货渠道不断增加。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加大了供货商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也会不断降低,建维护了市场稳定的秩序

(九)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加入WTO以来,面对技术壁垒,我国在大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必须依靠标准化工作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保障产品质量,才能在国际贸易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稳定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十) 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十一)标准化标志着一个行业新的标准的产生。标准化是产品质量和技术发展一定水平才能实现的,标准化实现将进一步促使生产技术的提高,进行形成更高水平的标准。

总之,标准及标准化所具有的引导性、前瞻性、公平性、强制性和惩戒性,决定了标准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进而也决定了它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应用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有效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质量问题、效率问题、秩序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地去提升标准化水平,才能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从而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标准化的意思篇八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栏目编辑:李秋花

Lecture on Standardization

E-mail: liqh@cesi.ac.cn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谭福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加强了研究,并在1996年以ISO/IEC第2号指南予以确定。我国等同采用了该指南,制定了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C》。该标准中将“标准”和“标准化”这两个术语进行了定义,现介绍如下。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或是它们的组合;产品可以是预期的,也可以是非预期的。

(3)标准的对象是什么?

标准的对象是那些“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活动或其结果”才是制定标准的对象。也即是说,个性的和没有重复使用价值的都不需要制定标准文件,也就不宜作为标准化对象。

1 标准(standard)

1.1 标准的定义

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4)标准是怎样产生的?

标准要经过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协商一致(consensus)是指:普遍同意,表征为对实质性问题,有关重要方面没有坚持反对意见,并且按程序对有关各方面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和对争议经过了协调。协商一致并不意味着没有异议。简言之,协商一致是指有关各界的重要一方对标准中的实质性问题普遍接受,没有坚持反对意见,并不是说所有各方全无异议。为了保证标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标准需经公认机构批准这是非常必要的。这里指公认机构,自然是权威机构,它一般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标准化组织或团体(包括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协会或学会等等。

(5)标准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这就奠定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6)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什么?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一般所谓的秩序是指有规则、有条理、井然有序的状态。从工业系统来说,这里所指的秩序主要是指科研秩序、生产秩序、管理秩序、经济秩序等等。定义中的“最佳”是目的、是要求,也是标准化工

1.2 定义的分析与理解

(1)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一种文件。

(2)标准是什么性质的文件?

标准是一种规范性的文件。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这里所说的“规则、导则”是提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程序、方法等,如技术工作程序、标准结构及编写规则等;“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性质,电子产品的特性一般在产品规范中规定。需要指出,规范性文件有多种,它是诸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和法规等文件的通称。这里所说的“活动或其结果”是指产品(包括过程和服务)。产品可包括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或它们的组合;产品

56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年第3期

Lecture on Standardization

作的一项指导原理(即选优原理)。定义中的“共同效益”可以理解为“社会效益”。

2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2.1 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a.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b.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  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  促进技术合作。

2.2 定义的分析与理解

(1)标准化是什么?

标准化是一种活动,该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这项活动过程不是一次就完结了,而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水平就提高一步。

(2)标准化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

标准化是“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定义中的“条款(Provision)”是指: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取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的形式。陈述是表达信息的条款,指示是表达应执行的行动的条款,推荐是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要求是表达应遵守的准则的条款。条款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涉及标准化对象的能力和可能性;另一类涉及标准实施者的行为或行动步骤。

(3)标准化活动的对象是什么?

标准化的对象是“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可以理解为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问题。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我们不妨将这两个定义进行比较,质量定义中的“要求”是指明示和隐含的需求或期望,它与标准化定义中的“现实或潜在”是相互对应的;质量定义中的“特性”与标准化定义中的“适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安全性、环境保护”等是相互对应的。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标准化的主要对象就是指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

(4)标准化的目的是什么?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这既是制定标准的目的也是标准化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可以说是标准化的总目的。除了上述总目的以外,标准化还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目的,以使产品、过程、服务具有适

2005年第3期

用性。这些目的可以包括品种控制、适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产品防护、相互理解、经济效能、贸易等。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重叠。现对一些特定目的简要说明如下:

— 品种控制(variety control):为满足主导需要,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规格或类型的最佳数量的选择。品种控制通常指减少品种。

— 适用性(fitness for purpose):产品、过程或服务在具体条件下适合规定用途的能力。

— 兼容性(compatibility):在具体条件下,诸多产品、过程或服务一起使用,各自满足相应要求,彼此间不引起不可接受的相互干扰的适应能力。

— 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代替另一种产品、过程或服务并满足同样要求的能力。功能方面的互换性称为“功能互换性”,尺寸方面的互换性称为“尺寸互换性”。

— 安全(safety):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通常着眼于实现包括诸如人类行为等非技术因素在内的若干因素的最佳平衡,把损害人员和物品可避免的风险消除到可接受的程度。

— 环境保护(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保护环境,使之免受由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影响和作用造成的不可接受的损害。

— 产品防护(product protection):保护产品,使之在使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免受由气候或其他不利条件造成的损害。

(5)标准化的作用是什么?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有关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在介绍标准化的目的时再详述。关于防止贸易防垒和促进技术合作,将另行详述。

3 标准和标准化两个概念的说明

(1)这两个概念是ISO/IEC认可的概念,在世界范围通行。

(2)这两个概念与WTO/TBT的规定基本一致。(3)这两个概念与ISO 9000族标准相关概念相互协调,概念的外延相互交融。

(4)这两个概念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形势。

http: //

57

标准化的意思篇九
《标准化的意义》

有一次在参加企业管理培训时,某企业生产部部长提问道:我们部门有一位设备维修工,经常违反纪律,但有些设备只有他会修理。请问我们是否该处分他?其实国内不少企业都会出现类似这样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出现像这样不可缺少的人,那对企业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避免或减少这种危险的法宝就是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以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 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二、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国内许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地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二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下面是国内某企业的《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应熟悉操作指南,开机前应检查油位、油位计。(油位指数应是多少?)

2)、检查设定值,将压缩机运行几分钟,检查是否正常工作。(运行几分钟是多少分钟?具体量化)

3)、定期检查显示屏上的读数和信息。(定期检查是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周期不明)

4)、检查加载过程中冷凝液的排放情况,检查空气过滤器,保养指示器,停机后排放冷凝液。

5)、当压力低于或高于主要参数表中限定值时,机组不能运行。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

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

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如环境的问题)时

•当法律和规章(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时

•标准(ISO等)已经改变

三、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本月发出红头文件,下个月各种符合要求的标准就完成了。在进行标准化时一定要有耐心,有些人会认为我把经验写出来后就变得不重要,工作与薪水都不保险了,有这种想法十分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因此,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比如管理看板、合理化提案制度、部门/公司改善发表大会、改善能手、标准化竞赛等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 我们提出现场管理的工作都要按照“五按五干五检”,即:

•按程序、按线路、按标准、按时间、按操作指令

•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按什么工艺干、干到什么程度

•由谁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检查什么项目、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检查的结果由谁来落实 。

用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评价及检查每项工作,使现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现场工作标准化用在各个岗位设立的工作管理图(工作程序图:标识所属工作职责、设备巡检线路、设备保养点、保养方法;时间序列分解图:以15分钟为单位明确所要做的事情;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具体工作内容)。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标准化在企业有体系、制度、意识上的障碍,但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才能真正让“加/代工制造”成为高品质生产的代名词。

标准化的意思篇十
《标准化常用名词解释》

 1、标准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程序,对活动或其要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定,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并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   2、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以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注:   1.上述活动尤其要包括制定、发布及贯彻标准的过程。   2.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壁垒,并便利技术合用。   3、体系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4、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所出版的国际标准题目关键词索引(KWICIndex)中收录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等。   5、国家标准   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   6、行业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   7、地方标准   没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   8、企业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而需要在企业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事项,由企业制定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标准。   9、产品标准   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以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其范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运输等。   10、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对象制定的标准。   11、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标识、方法、模数、公差与配合、优先数系、基本参数系列、产品系列型谱、产品环境条件、可靠性要求等。   12、标准体系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的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13、标准体系表   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相互关系绘制成的,能够反映标准体系特性的图表。   14、标准样品(实物标准)   具有准确的标准值、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特征,经国务院标准化

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证书和标志的实行标准。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程序,对活动或其要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定,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并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用春天喻意

下一篇: 法院起诉书模板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