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9    阅读: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一
《闪电后的雷声》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二
《雷电原理-闪电》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三
《我发现了雨水、闪电和雷声形成的秘密》

我发现了雨水、闪电和雷声形成的秘密

我是一个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人。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总爱去琢磨它,探索它的奥秘。记得我读一年级时的一个傍晚,我们一家人都坐在餐桌上吃晚饭。这时,外面突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吃着饭的爸爸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似乎在思考些什么。沉默了一会儿,爸爸把目光转向了我:“儿子,你知道闪电、雷声和雨水是怎么形成的吗?”“不知道。”我当时只顾吃饭,没理会爸爸的提问,便摇头随意答道。爸爸叹了口气,说:“唉,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爸爸这么一说,引起了我的不满:“谁说孩子就什么都不懂了,不出一日,我保证给你个满意的答复。”说完,我就冲进房间里。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能从书本中找到。便在书架上翻了起来。“啊!终于找到了。”我捧着一本《中国民间传说故事》高兴极了。原来,书中有一篇《雷鸣、闪电和雨水的传说》,说天上有一个凶恶残忍的霸王,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用鞭子毒打侍女。久而久之,霸王的鞭子成了天上的闪电侍女惊恐的叫声成了雷鸣泪水则化作雨水。“我找到答案了!”我高兴地将书递给爸爸看,爸爸先是一楞,然后看了我一眼,才将目光移到书本上。“哈哈„„”爸爸朗声大笑,“怎么了?错了吗?”我困惑地问。“错了,错了„„”爸爸对我说,“这是传说,不科学。科学才可信,传说不实际。”看来光是看神话、传说,目前是解决不了问题了,我只好去查科普书了。可是,我的百科全书居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在万般无奈之际,还是爸爸提醒了我,上网查!“爸爸,我知道了!”我喊道。“其实这都和云有关。天上带正电的云和带负电的云互相碰撞,产生的电就是闪电,发出的声响就是雷声下雨则是因为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滴不断增长变大,达到一定限度时,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落到地上,形成降雨。”“不错!,完全正确!”爸爸兴奋地点点头,称赞我有积极探索的求知欲。从此,我每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总要探个究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知道求知的道路是艰苦曲折的,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就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四
《气象科普知识竞赛参考题》

气象科普知识竞赛参考题

暴雨导致马路积水,遇到车辆熄火时应(A)

A、立即弃车,奔向高处

B、躲在车内等待救援

C、把车推出走

对同一种物体来说,雷电喜欢的物体是(B)

A、干的物体

B、湿的物体

C、不是很干物体

在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时应该(C)

A、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B、大步跑离

C、双脚并拢跳离

遇到大风天气,同学通常可以在大型广告牌下避风(B)

A、可以

B、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

C、风大时躲一下

夏天,如果同学在操场上中暑昏倒后,应马上采取(B)

A、按人中穴让其苏醒

B、转移到阴凉处

C、用凉水降温

夏天,在操场上突然遭遇雷雨,应立即将金属标枪、球拍等扛回室内(A)

A、不可以扛在肩上

B、可以扛在肩上

C、扛在肩上或不扛在肩上都行

雷雨时,在家看电视的同学较安全的做法是(B)

A、继续看,消除恐惧

B、关掉电视机

C、坐得远一点看

大雾天,同学们可以利用能见度差进行各种游戏(B)

A、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非常有趣

B、雾天污染重不宜做游戏

C、雾天空气潮湿,做游戏嘴不干

高温天气同学们应多吃(B)

A、多吃冷饮,帮助降温

B、清淡食物

C、含糖饮料

下暴雨了,如果看到马路积水处出现漩涡,同学们应该怎样走(C)

A、从漩涡处跳过去

B、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去

C、绕着走

南北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他们的纬度分别是多少(A)

A、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

B、北回归线:13°26'N,南回归线13°26'S

C、北回归线:33°26'N,南回归线33°26'S

打雷时你正在公园里划船应该怎么办(B)

A、留在船上

B、立即划到岸边远离水面

C、把船划到岸边树下躲起来

遇到雷雨时可以在大树下躲雨,对吗(C)

A、附近有棵大树枝茂叶盛,正好躲雨

B、爬在树上远离地面

C、不可在大树下躲雨

暴雨天,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室内电源应立即(A)

A、切断,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B、电源照常使用

C、关掉所有电器

坐汽车时遇到强雷电,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B)

A、迅速开门下车

B、安稳地坐在车里

C、打开车门,但不下车

为了安全,现在施放气球应使用什么气体(B)

A、氢气(过去用)

B、氦气

C、氮气

拨打以下哪个电话号码可获得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B)

A、221

B、96121(收费)

C、121

为什么雷暴发生时要紧闭门窗(C)

A、防止雷击损坏门窗

B、防止雷击电流进入室内

C、防止侧雷和球形闪电进入

台风影响时,气象台没有解除台风警报,有时会出现风平浪静的情况,同学们可以到外面尽情地玩(A)

A、不可以(有可能在台风眼内)

B、危险已过,可以玩

C、危险在减小,可以玩

强台风来袭时,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B)

A、减小规模

B、取消

C、提高保护措施

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气象站是(B)

A、中山站

B、长城站

C、极地站

媒体传播气象预警信号由谁来提供 (C)

A政府部门

B、媒体单位

C气象台

气象灾害大约占自然灾害的比例是 (A)

A、70%

B、60%

C、90%

当代科技相当发达,人们对雷暴的认识 (B)

A、非常清楚

B、很多问题不清楚

C、不清楚

雷电的电流非常强大,人工引雷技术可以令雷电击中某一固定地点,我国已实现引雷的科学实验 (B)

A、实践中

B、实现

C、没有实现

当看见闪电3秒钟后听到雷声的话,则表明雷暴距离观察者有 (A)

A、 1千米左右

B、 350米左右

C、 700米左右

有闪电和雷声而无下雨的天气现象,称 (B)

A、雷暴

B、干雷暴

C、雷雨

雷雨天气主要发生在 (B)

A、秋天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遇到雷暴发生时,在操场上的同学正确的做法是 (C)

A、继续在操场上活动

B、躲在大树下

C、 不要触摸铁管、铁丝网

遇到雷暴发生时,室外的人,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是为了

A、避免人体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

B、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

C、减少人体受雷击的面积

遭遇雷雨天气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C)

A、 拔掉电话线、有线电视线和网络线

B、不使用手机

C、带着耳塞听音乐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叫温室气体,它是 (B)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氢气

雷击是有选择性的,以下那些建筑物不易遭雷击(B)

A、 高大建筑物

B、 木质平房

C、 野外的岗亭

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是哪年发射的 (B)

A、 1987年

B、 1988年

A) (

C、 1989年

台风生成于(A)

A 热带洋面 B 温带洋面 C 菲律宾岛

人把臭氧层比喻为地球的“保护伞”,而今臭氧层出现了空洞,空洞出现在(A)的上空。

A 南极 B 北极 C 赤道

使城市气温比效区高,是什么效应 (A)

A 城市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城市光效应

下列三种天气现象都使能见度下降, 哪种天气现象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C)

A、霾

B、 烟

C、 雾

高温天气同学们应多吃(B)

A、 高糖食物以增加抵抗力

B、 清淡食物

C、 含糖饮料

传统的天气预报方法是指(C)

A、 数值预报方法

B、 卫星云图预报方法

C、 天气图预报方法

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会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如何改变(A)

A、使物体向右偏移

B、使物体向右偏移

C、不会使物体发生偏移

雷电喜欢的物体是(A)

A、 快速移动的物体

B、 慢速移动的物体

C、 静止的物体

如果同学们外出了旅游,遇到被洪水所困,发现救援人员时发出求救信号方法可以是(A)

A、 挥动鲜艳衣服 红领巾

B、 不断走动

C、 坐着不动

被闪电击中后,强大的电压致人死亡的原因是 (B)

A、 被烧死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五
《闪电与打雷为什么》

闪电与打雷为什么“不同时发生”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它们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差很大,因此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光每秒大约能走30万公里,而声音只能走 340米。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看到闪电起到听到雷声止,这一段时间的长短,来计算闪电发生处离开我们的距离。假如闪电在西北方,隔10秒听到了雷声,说明这块雷雨距离我们约有3400米远。

闪电离我们有多远

闪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闪电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你在看见闪电之后可以开动秒表,听到雷声后即把它按停,然后以3来除所得的秒数,即可大致知道闪电离你有几千米。如时差为3秒,则闪电在一千米外。

防击须知

(1)不要站在大树下。 (2)不要让自己成为四周最高的物体。 (3)放下所有的金属物件。不要骑自行车。 (4)不要使用电话、水管或须接上插头的电器。 (5)远离门、窗、暖气炉和炉灶、烟囱。 (6)屋内最安全的地方,是楼下最大一个房间的中央。 (7) 高地安避雷针遇到闪电应该怎么做

遇到闪电应该怎么做

(1)除非绝对需要时,不要冒险外出。留在室内。

(2)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火炉、暖气片、金属管道、阴沟、插上电源的电气用具。

(3)在风暴期间不要使用插入式电气设备如电吹风,电压刷或电动剃须刀。

(4)风暴期间,不要使用电话,闪电可能击中外面电话线。

(5)不要去收晒衣绳上的衣服。

(6)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

(7)不要应用金属物体如鱼竿和高尔夫球棍。穿好钉有铁钉的鞋子的高尔夫球运动员成了极好的避雷针。

(8)不要处理打开的容器里的易燃材料。

(9)离开水和小船。

(10)如果您正在旅行的话,那么呆在您的汽车里,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在没有掩蔽所的时候,应避开该地的最高物体。如果附近只有孤立的树,那么您的最好防护就是蹲在露天下,离开孤立的树的距离是其高度两倍。

(11)避开商定、开阔的空地、金属丝栏杆金属晒衣绳。敞开的棚子以及任何突出地面的导电物体。

(12)当您感觉到电荷时,即如果您的头发竖起,或者您的皮肤颤动,那么您可能就受到电击了。要立刻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会严重休克,并且可能被烧伤,但是他们身上不带电,可以安全进行处理。被电击昏的人,通常进行及时的口对口的呼吸、心脏按摩以及长时间的人工呼吸时能够苏醒的。在受电击的一群人里,对于明显的死亡者应首先处理。那些还有活着迹象的人可能会自行恢复过来。 (优因培注)。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六
《雷雨》

一、 激趣导入

1.出事天气预报出现的各种符号。(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我们经常会看天气预报,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呢?)最后一张是雷雨。

2.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乎雷雨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记不认识的生字。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那些时候的景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老师参与讨论)

2.指名学生回答。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三、 精读课文

(一)雷雨前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雷雨前会有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进行引导,如:雷公公打起了乌云宝宝的屁股,乌云宝宝吓得跑起来了。)

2.指名个别学生说。

3.老师这里有一副画,看看画上面都有些什么呢?他么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图(乌云、蜘蛛、蝉等等,)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叔叔写了雷雨前什么样的景象?

①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a.画记“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来体会云层很厚很低。

b.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强调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热。

②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请所有小朋友都站起来,现在你们都是操场上的大叔,忽然刮过来一阵大风。)

b.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结合图进行讲解。

③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我们还可以说“越来越()”

5.打雷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渗透安全知识)

总结: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象?用两个字形容雷雨前你的感受

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最后电闪雷鸣,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二)雷雨中

1.默读4—6自然段,想象一下雷雨时的情景。

2.观察黑板上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3.找出这些自然段描写雷雨变化的句子。

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4.品读句子

①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从哗哗哗你体会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大很急。)

② 从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③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乐,雨声也小乐。

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三)雷雨中

1.看老师黑板上的这幅挂图,雷雨后,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彩虹、蜘蛛、青蛙等等)请用有没的语句说一说。

2.品读句子。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仔细思考,作者叔叔为什么要用“挂”这个字来买描述彩虹。

②蜘蛛又坐在网上。

从坐字体会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

3.雷雨后,写了哪些景象?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幅画里的小男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四)思维拓展

1.游戏一,大家来找茬,观察这三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他们景象的不同雷雨的特点之一:变化快)

2.说一说,这三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副,为什么?(不仅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画、写作文)描述出雷雨前或雷雨中或雷雨后的景象,下节课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 教学板书

18 雷雨

雷雨前(1—3) 闷热

雷雨中(4—6) 恐惧

雷雨后(7—8) 愉快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说个谜语,请你认真听,看谁猜得又快又准: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雷雨)

雷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你们平时注意过雷雨吗?雷雨天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找出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8)它是按前、时、后的顺序描写的,谁能来分一分。(1—3、4—6、7—8)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①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景象,说说雷雨前大自然怎么样?(天气昏暗,天气闷热,刮起大风,闪电,打雷) ②课文中是怎么样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雷雨前有什么特点?(天气昏暗,天气闷热)

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雷雨前还有什么特点(风大)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风大?(从忽然、吹起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④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雷雨前还有什么特点?(闪电亮、雷声响)指导朗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随着时间而加大。

⑤女生齐读(1—3)自然段,试着说雷雨前的景象。(雷雨前,天气昏暗,天气闷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2、“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雷雨中的景象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6)

①看图1,说一说雨中的样子。

②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指名读)

(雨中,开始雨特别急,特别大,后来越来越大,窗外的一切都看不清了,最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③指导朗读。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二)、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七
《闪电》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八
《第七章、闪电(1)闪电分类》

怎么形容雷声和闪电篇九
《天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天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它们是怎么产生的?

浏览次数:855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9-8 10:40 | 提问者:天使的妹妹123

精彩回答

闪电形成的原因

气流在雷雨云中会因为水分子的摩擦和分解产生静电.这些电分两种.一种是带有正电荷粒子的正电,一种是带有负电荷粒子的负电.正负电荷会相互吸引,就象磁铁一样.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负电荷在云的下端吸引地面上的正电荷.云和地面之间的空气都是绝缘体,会阻止两极电荷的电流通过.当雷雨云里的电荷和地面上的电荷变得足够强时,两部分的电荷会冲破空气的阻碍相接触形成强大的电流,正电荷与负电荷就此相接触.当这些异性电荷相遇时便会产生中和作用(放电).激烈的电荷中和作用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些放出的光就形成了[闪电].

大多数的闪电都是连接两次的.第一次叫前导闪接,是一股看不见的空气叫前导,一直下到接近地面的地方.这一股带电的空气就象一条电线,为第二次电流建立一条导路.在前导接近地面的一刹那,一道回接电流就沿着这条导路跳上来,这次回接产生的闪光就是我们通常所能看到的闪电了.

打雷的原因

现在知道电荷中和作用时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瞬间放出大量的热会将周围的空气加热到30000摄氏度的高温.强烈的电流在空气中通过时,造成沿途的空气突然膨胀,同时推挤周围的空气,使空气产生猛烈的震动,此时所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不要忘记告诉小宝宝,雷电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很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的.)

闪电若落在近处,我们听到的就是震耳欲聋的轰隆声.闪电若是落在较远处,我们听到的是隆隆不觉的雷鸣声.这是因为声波受到大气折射和地面物体反射后所发出的回声.

雷电发生的必要条件

1.空气要很潮湿;

2.云一定要很大块的;

天气干燥的地区一般不容易出现雷电。

闪电的过程

如果我们在两根电极之间加很高的电压,并把它们慢慢地靠近。当两根电极靠近到一定的距离时,在它们之间就会出现电火花,这就是所谓“弧光放电”现象。

雷雨云所产生的闪电,与上面所说的弧光放电非常相似,只不过闪电是转瞬即逝,而电极之间的火花却可以长时间存在。因为在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可以人为地维持很久,而雷雨云中的电荷经放电后很难马上补充。当聚集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云内不同部位之间或者云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很强的电场。电场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千伏特/厘米,局部区域可以高达1万伏特/厘米。这么强的电

场,足以把云内外的大气层击穿,于是在云与地面之间或者在云的不同部位之间以及不同云块之间激发出耀眼的闪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闪电。

肉眼看到的一次闪电,其过程是很复杂的。当雷雨云移到某处时,云的中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底相对的下垫面变成正电荷中心,在云底与地面间形成强大电场。在电荷越积越多,电场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云底首先出现大气被强烈电离的一段气柱,称梯级先导。这种电离气柱逐级向地面延伸,每级梯级先导是直径约5米、长50米、电流约100安培的暗淡光柱,它以平均约150000米/秒的高速度一级一级地伸向地面,在离地面5—50米左右时,地面便突然向上回击,回击的通道是从地面到云底,沿着上述梯级先导开辟出的电离通道。回击以5万公里/秒的更高速度从地面驰向云底,发出光亮无比的光柱,历时40微秒,通过电流超过1万安培,这即第一次闪击。相隔几秒之后,从云中一根暗淡光柱,携带巨大电流,沿第一次闪击的路径飞驰向地面,称直窜先导,当它离地面5—50米左右时,地面再向上回击,再形成光亮无比光柱,这即第二次闪击。接着又类似第二次那样产生第三、四次闪击。通常由3—4次闪击构成一次闪电过程。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5秒,在此短时间内,窄狭的闪电通道上要释放巨大的电能,因而形成强烈的爆炸,产生冲击波,然后形成声波向四周传开,这就是雷声或说“打雷”。

【雷电是什么】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自然现象

回答者: 642834715 | 三级 | 2009-8-20 17:57

打雷 据专家分析,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一般要具有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冬天,由于空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因而很少有雷电。但有时冬季气温偏高,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形成了雷雨云,产生了雷电,并出现雨雪天气,对流特别强盛,还可形成冰雹,这就会产生所谓“冬打雷”的天气现象。进入1月中旬以来,暖湿气流异常强盛,气温明

显偏高,14日的最高气温达22.1℃,创历史同期最高,而17

日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两者交汇,天空中不但下起了雪,而且还响起了惊雷。了解了这些原因,“冬打雷”就不奇怪了。

闪电

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千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

当空气中对流比较强烈时,云层之间摩擦剧烈,就会有大量的电荷转移,从而在不同的云层间积累不同的电荷,这样,当不同电性的云层相遇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雷声和闪电。

先打雷还是先闪电,为什么啊

最佳答案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是由于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云层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当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间的距离由于运动而缩小到一定距离时,正负电荷间的强大电势差将空气击穿而发生瞬间放电,放电时产生的放电火花就是我们见到的闪电,同时放电时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同理,当带电云层运动时,地面相对应的地方产生感应电荷,若云层与地面或地面高大物体间距离较小,则云层与物体间的空气被击穿而发生瞬间放电产生雷电。

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此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因此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