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0    阅读: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一
《XXX村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人子女制度》

XXX村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制度

根据上级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专项具体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现落实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机制

社区针对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事项,召开会议,落实管理机制,把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登记造册、摸底未成年人明细,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开展帮扶联动程序。同时,对每个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促膝谈心,了解未成年人思想动态。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目标管理

1、开展弘扬传统美德主题系列活动等道德实践工程。抓住学习雷锋精神的有利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雷锋,弘扬传统美德”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到辖区交通岗,对公交车文明乘坐进行宣传等活动;通过学习道德模范等形式广泛学雷锋活动。

2、实施未成年人活动阵地提升工程。在公益原则下做好活动开展工作,放学后、节假日、寒暑假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在社区家长学校、青少年服务中心工作基础上,强化活动开展工作。

3、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疏导工程。通过邀请心理医生举办专项心理讲座、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型宣传咨询会、心理健康沙龙活动等形式。

4、开展特殊群体儿童关爱工程。切实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积极发挥社区在未成年成长中的作用,组织开展“庆五一”游园活动。切实关爱留守儿童,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并有活动记录。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少儿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XXX村委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五日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二
《村(社区)惠民帮扶工作点工作制度、流程》

村(社区)惠民帮扶工作点工作制度、流程

惠民帮扶工作点工作职责

1、为办事群众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解答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

2、受理群众信访件,开展民情代诉工作。掌握群众上访和纠纷苗头,落实信访报告和纠纷排查制度。主动上门解决群众诉求,通过民情先了解、苗头先掌握、反映先行动、化解先进行,努力做到个访不出村(社区),群访不出乡镇。

3、接受群众委托,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惠民帮扶工作站代办有关事项。

4、负责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惠民帮扶工作站安排到惠民帮扶工作点办理的其他具体事项进行规范办理。

5、负责做好办理事项的登记、上报和资料保存工作。

惠民帮扶工作点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1、根据当地实际,村(社区)惠民帮扶工作点代办员要定时在惠民帮扶工作点值班;值班时间之外,代办员也要随时随地受理和解决群众提出的要求,实行全天候服务。

2、惠民帮扶工作点代办员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便民服务工作的各项工作流程。

3、为群众办理各项服务,态度要热情、用语要规范、工作要细致。

4、群众来办事时,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应立即办理。对于手续不齐全或其他原因不能办理的,应耐心说明原因,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手续、要求等。

5、群众委托代办的事项,要填写《代理服务委托书》,属于乡镇便民服务工作点办理的事项,应当在承诺时间内将办理结果和相关材料交给办事群众。

6、惠民帮扶工作点实行代办制度,免费为办事群众提供代办服务,代办事项不得收取办事群众的任何报酬。

“一次性告知”制度

一、对前来惠民帮扶工作点申办事项或进行政策咨询的服务对象,要一次性明确告知所办理或咨询的事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办事依据等。

二、对于申报材料不齐的事项,要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所需补充的全部材料。

三、对不符合批准条件作退回件处理的,要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退回的原因。

村(社区)惠民帮扶工作点服务事项

一、民政服务事项

1、救灾救济办理

2、农村五保对象申报办理

3、农村低保对象申报办理

4、农村贫困农户(含低保户、五保户)重特大病医疗救助申报办理

二、计划生育服务事项

1、《独生子女光荣证》办理

2、《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

3、一孩《生育服务证》办理

三、惠农政策和农村财务服务事项

1、生猪保险办理

2、农作物保险办理

3、家电下乡补贴申报办理

4、生猪保险赔付申报办理

5、农作物保险赔付申报办理

四、劳动保障服务事项

1、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办理;

2、自由职业者医疗保险参保办理;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办理;

4、自由职业者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办理;

5、新成立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办理;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办理

7、《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

8、《四川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申报办理

五、农业服务事项

1、农作物病虫害辨别和防治技术提供

2、良种补贴政策落实

3、农业灾害补助资金发放

4、农业重特大灾害申报办理

5、农村土地承包小调整申报办理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发、变更申报办理

六、国土服务事项

1、地质灾害申报

2、《土地使用证》办理

七、林业服务事项

1、《自用材采伐许可证》办理;

2、义务植树代劳金收取;

八、广电服务事项

1、有线电视收视费收缴;

2、有线电视报停和恢复办理;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三
《社区关帮扶爱困难家庭及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活动方案》

社区关爱帮扶困难家庭及流动人口未成年

子女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近年来,随着创业、投资环境的优化的深入推进,全市人口流动规模日渐扩大,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给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学习上,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氛围,难以保证学习质量;在心里上,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容易产生性格缺陷;在安全上,由于监护难以到位,身心容易受伤害。开展“家校互动,关爱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活动,是破解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难题的新探索,是关注流动人口、优化投资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各部门履职配合,形成综合服务管理流动人口良好格局的有效载体,抓紧抓好至关重要。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关注心灵滋养,关心生活质量,关怀健康成长”为主题,以关爱未成年子女成长为核心,以“家校互动”为抓手,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为目的,以提高流动人口生产、生活、生育质量为目标, 整合政府部门及社会

资源,着力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主要工作

(一)摸清底数,落实各方责任

市人口计生局要发挥基层的网络优势,要求各镇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进行全面摸底,如实登记流动人口流出(入)及其未成年子女基本情况等信息。市教育局要利用学校资源,通过新生入学登记、家访等环节,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进行调查摸底,做到流动人口姓名、原籍或现居住地、联系电话清楚,并录入表册。在已婚育龄妇女外出前,乡镇计生办、学校要与其签订一份三方互动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人口计生部门、学校和流出人口三方的权利与责任,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按协议执行,确保家校互动平台按规范正常运行。学校还要建立联系卡制度,并根据变动情况,即使补充或变更联系卡有关内容

(二)配备联络员,畅通信息渠道

完善“家校互动”自治管理。在本籍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选聘联络员,以畅通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与流出人口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联络员由流入到当地的本乡镇计生协会会员担任,负责组织本籍已婚育龄妇女参加现居住地开展的生殖健康技术服务,收集孕育信息和寄回孕检报告单,分发镇

计生办、学校、妇联寄出的宣传资料和留守学生成长信息等。

(三)建立信息链,实现远程管理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利用教育资源和流出人口资源,在学校、学生、家长、流动人口联络员和人口计生部门间搭建联系沟通渠道,将学生教育成长、家长接受计生服务管理、政策法规等信息及时双向传递,实现远程服务管理。市教育局要在有条件的学校网站上建立“家校互动”网页、论坛,或者设置留守儿童爱心服务免费专用电话(“亲情热线”),帮助家长通过网站了解学校教育动态、子女生活及学习信息,并了解、咨询人口计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管理政策。学校要定期对留守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价,通过“亲情热线”或联络员及时告知给外出务工人员,方便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配合做好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拓展“家校互动”内容,体现关怀关爱

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整合部门政策资源,把“家校互动”办成民生工程。市人口计生局要在活动中,继续开展流动人口计生困难家庭帮扶活动,在春节期间,组织慰问流动人口计生困难家庭,给予慰问金或慰问品。市教育局要在“六〃一”儿童节期间,表彰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代表。在学年中,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帮助留守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健康成长。市妇联要进一步完善“寸

草心” 家园建设,聘请“爱心妈妈”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五)召开座谈会,了解计生需求

市人口计生局要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返乡流动人口座谈会,听取流出人口对家乡计生服务的需求、对子女接受学校教育的愿望,并进行调查问卷,为进行理性决策、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同时,要尽快建立协作机制,强化推进保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家校互动,关爱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活动顺利推进。

(二)加强舆论宣传。要广泛宣传“家校互动,关爱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活动的重要意义、实际功效。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广泛参与,为活动的推广和深化营造良好氛围。

(三)建立联系制度。市人口计生局要定期召开人口计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妇联参加的联系会,分析活动运行态势,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后续的工作措施,强化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有效提升部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水平。

(四)落实具体举措。要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案到具体举措,不断赋予“家校互动,关爱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

活动新的内涵。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四
《十七项奖励帮扶制度》

十七项奖励帮扶制度

一、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本人及配偶均为农村户口,曾经生育,没有违法生育,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奖励扶助金发放标准目前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

二、农村独女户家庭贡献奖制度。对农村只生育一个女孩,自愿不再生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女方年满30周岁以后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奖励标准目前提高到夫妻双方每人每月50元,直至60周岁后自动转为享受奖励扶助制度。

三、农村双女户及独女户低保对象增加低保金制度。在原有农村低保补助的基础上,对落实绝育手术的农村双女户及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的农村独女户低保对象,再增加20%的低保金。

四、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夫妻双方按每人每月180元、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双方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生户补助制度。对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目前每人每年30元)由市财政全额补助。

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计生群众制度。对参保的农村45-59周岁生育两个女孩或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和农村计生对象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手术并发症人员,由财政给予每人每年80元缴费补贴,同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和上述计生群众60周岁后,每人每月再提高35元基础

养老金(即目前每人每月可领取100元基础养老金)。

七、农村双女户节育奖励制度。对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第二个女孩的农村双女结扎手术对象,按要求在2个月内及时结扎,除了按照《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兑现奖励外,市财政再给予500元的奖励,不及时的不享受。

八、小额贷款政府贴息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由农村信用联社提供数额3000-5000元,期限1-2年的小额贴息贷款,贴息资金由市财政安排,专款专用,扶持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发展生产。

九、以救助贫困母亲为主题的“幸福工程”。发动社会捐资,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幸福工程”,不断增加“幸福工程”救助资金,扩大计生贫困母亲救助面,帮助救助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赶上和超过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十、计生户再就业优先优惠制度。对于计生户再就业培训、介绍再就业等均实行优先和减免费用,帮助计生户劳动力有序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增加收入,所需费用由所在的乡(镇)场负担。

十一、农村双女户及独女户“安居工程”补助制度。各乡(镇)每年从农村双女结扎户和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独女户中安排5户左右给予“安居工程”补助,每户补助标准提高到5000元,用于建新居或修缮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所需资金由财政统筹解决。

十二、计生户送温暖优先制度。把计划生育户特别是计生困难户列入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线和节日慰问的重点对象;在灾后重建倒塌房屋方面,根据房屋损坏程度对二女结扎受灾户每户提高1000至3000元的补助标准。

十三、农村双女户及独女户的女孩参加中考加分奖励制度。农

村双女结扎户和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独女户的女孩参加中考,在全市范围内招生的给予奖励5分。

十四、计生困难户助学补助制度。各乡(镇)每年从计生困难户中安排5户以上给予助学补助,每户不少于500元,所需经费由乡(镇)负担。

十五、农村双女户及独女户女孩考上大学奖励制度。从2009年起,对考上大学本科的农村双女户及独女户女孩给予奖励,奖励标准每人2000元。

十六、市直机关“挂一村帮五户”制度。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均要挂钩一个人口大村,协助完成计生各项工作任务;成员单位的副科级以上领导每人联系一户计生困难户,开展结对帮扶,帮助五户计生困难户脱贫致富。挂钩帮助情况列入领导干部年终绩效评估及人口计生工作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

十七、流动人口便民维权制度。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对流入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和政策优惠,切实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五
《帮扶困难家庭制度》

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

制度

一、摸清贫困家庭现状,建立困难家庭信息库。全面掌握困难家庭底数及其生产生活状况,为实施困难家庭分类帮扶提供依据。

二、建立困难家庭救助金制度,构建党内长效帮扶机制。采取行政补助一点,家庭募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建立困难家庭救助金。救助金主要用于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扶持、大病医疗救助、子女入学资助、家庭救灾、救济和走访慰问等。

三、坚持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健全党内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等结对帮扶活动,要求社区书记、副书记带头联系困难党员户,推行党支部与结对帮扶双方签订帮扶责任书的新措施,明确帮扶的方向、责任、项目和预期达到的目标,让帮扶的见实效。

四、完善走访慰问制度。做到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必访;家庭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家庭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家庭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家庭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通过党组织的走访慰问,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五、建立党内政策性优先帮扶制度。在同等条件下将优惠政策和救助措施优先向困难家庭和下岗困难家庭倾斜。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六
《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人子女》

关心未成年人活动记录

暑假即将结束,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怎样?尤其流动人口学生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学习。为解决这一情况,8月22日,明日星城社区开展了针对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的关爱活动。

当天上午,社区工作人员召集社区内的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学生来到社区电教室,让社区志愿者为他们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解答他们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活动受到广大流动人口家庭的欢迎,社区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很感动。

关爱流动人口子女工作是明日星城社区关心未成年人的一项长期工作,社区今后仍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给予流动人口家庭子女和本市孩子一个平等、健康的生活环境。

关心未成年人活动记录

期末即将来临,孩子们的考试复习情况怎样?这是许多家长较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学生的家长,他们平时都忙于工作,没什么时间督促自己的孩子,为解决他们的忧虑,明日星城社区集中对社区内的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期末辅导。

12月16日,明日星城社区工作人员召集社区内的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学生来到社区电教室,社区志愿者对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学生期末复习中遇到的难点及问题进行集中解决辅导。 社区党委书记王丽敏表示:“不管是本地孩子还是流动人口家庭的孩子,我们都一视同仁。社区就是要让他们平等相处,用我们的爱心换来孩子们的开心,用我们的无私奉献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子女

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在团结街道办事处妇联和关工委的帮助和指导下,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关爱辖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活动。主要是通过加大宣传氛围,形成“大家帮小家”的局面和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关心有困难的未成年子女,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氛围,广泛动员社区爱心人士。开展“大家帮小家”爱心活动。我社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小册子、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等。在辖区大力宣传关爱辖区有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读书活动;通过号召辖区企业、爱心个人动员起来参与其中,形成“大家帮小家”的局面。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为辖区2户有困难家庭子女和爱心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困难家庭子女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二、开展主题活动,切实做好帮扶工作。以寒暑假、节假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居委会充分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活动为契机,到辖区内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和捐书籍、利用开展社区暑期大课堂,免费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提供学业辅导等,切实为困难家庭、广大流动人口

家庭未成年子女提供帮助。

明日星城社区居委会

2012年12月

明日星城社区

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创业、投资环境的优化的深入推进,全市人口流动规模日渐扩大,有力地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学习上,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氛围,难以保证学习质量;在心里上,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容易产生性格缺陷;在安全上,由于监护难以到位,身心容易受伤害。在社区开展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活动,是破解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难题的新探索,是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子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形成综合服务管理流动人口良好格局的有效载体,抓紧抓好至关重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关爱未成年子女成长为核心,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为目的,以提高流动人口生产、生活、生育质量为目标, 整合社会及社区资源,着力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摸清底数,落实各方责任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七
《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方案》

XX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我镇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切实做好全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我镇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以建设“和谐新市”为目标,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切实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水平与成效,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对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控得住、管得严、服务好,切实做到方便群众、高效工作、便于管理,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社会化、专业化,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二)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探索服务新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服务管理并重、加强人文关怀转变。

(三)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

实效,实现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由社会化管理为主向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转变。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服务管理体制,完善服务管理网络

(1)镇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由镇党委分管政法副书记担任主任,成员由镇综治办、计生办、司法所、派出所等负责人组成,工作人员以镇派出所民警为主,镇综治办、计生办、司法所和各村(社)干部、镇治安巡逻员为辅,主要负责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

(2)各村(社区)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积极宣传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入户采集村内房屋信息、出租房信息、10人以上用工单位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等,填写“房屋基本信息调查表”、“大型用工单位基本信息调查表”、“流动人口基本信息调查表”等各类表册;收集房屋房屋中介和职业中介等房屋出租与流动人口信息,开展入户核实、问题发现和信息报告活动,及时发现收集各类社情民意和治安动态信息;及时收集、掌握并上报包片院落及小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等流转情况、新增变动情况,协助并督促流动人口及时办理“居住证”,出租房屋主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发现、收集流动人口中的治安信息、可疑现象和违法犯罪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配

合有关部门对出租房屋进行日常性管理。

(二)拓展服务管理内容,提升服务管理品质

1、劳动就业服务。建立劳动力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每年为流动人口召开2-3次劳动用工就业推荐会,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流动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

2、维权服务。建立司法、劳保、工会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维权新体制,积极疏导化解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加强劳动合同监督管理,受理劳资纠纷投诉,维护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合理权益。

3、居住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出租房屋咨询和免费中介服务,加强出租房屋管理,落实出租房主监管责任制,督促房东向承租人提供符合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

4、文化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实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与本地居民的同等待遇,促进教育公平。

5、社会保障服务。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逐步完善适合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督促企业做好流动人口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交纳工作。

6、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将流动人

口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在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方面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免费服务,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适情开展部分流动人口免费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后续管理,努力提高流动人口医疗服务水平。

7、计划生育服务。健全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点,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免费发送避孕药具、普及科学适用的计划生育知识、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等。

8、法律援助服务。重点宣传与流动人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进村、企等活动,不断拓宽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服务渠道。对流动人口申请法律援助的,简化程序,快速办理。

9、帮扶救困服务。各用工单位对本单位的外来务工人员因病、因灾造成严重困难的要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应救尽救,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10、精神文化生活。建立“流动人口之家”,整合资源,将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等设施向流动人口开放,为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创建良好的条件。

(三)建立服务管理机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1、建立公共服务机制。逐步提高流动人口在政治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生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待遇,逐步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各类爱心活动,建立流动人口各类救助基金,为流动人口提供人文关怀。

2、建立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的民主政治权利,依法查处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受理劳资纠纷投诉,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送法进村(社区)进企等“四个一”活动,扎实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3、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专业化职业培训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在岗在职培训和现代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加强开展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宣传。

4、建立诉求表达机制。落实预测预警、疏导化解、应急处置、安全防范等工作机制和措施,有效预防和解决新居民的突出问题,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5、建立与本地人口融合机制。消除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身份、地位差别,将流动人口统称为新市镇“新居民”。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中,在新居民中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额,每年开展“十佳外来建设者”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积极开展外来人口党团组织建设,创办“流动人口之家”,不断丰富流动人口精神文化生活。通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八
《西北社区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总结》

西北社区帮扶工作总结

2012年6月16日

2012年上半年,西北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得到了县总工会和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现将上半年扶贫解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北社区现有自然形成的居住方块23个,楼房小区1个,棚户区改造方块3个,住户7089户,总人数17,723人,常住户6,914户,外县流动户175户,低保家庭2000户,低收入家庭1000户。市直机关共有15个单位帮扶28名困难职工,县里帮扶的困难职工25户,已有15户实现脱贫目标,脱贫率近64.4%。上半年,共为困难职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9件,帮助筹措资金16万元,各级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6万元,启动帮扶项目5个,实现灵活再就业14人,自主创业6人,劳务输出20人,技能培训15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数,为扶贫解困工程的开展打好基础

为使扶贫解困工程开展得扎实有效,在工程启动前,我们对前两轮工程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及时向镇党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镇党委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研究,

并召开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会议,对工程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部署,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企业和社区,对下岗特困职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特困职工家庭的七个底数,即自然情况底、身体状况底、思想状况底、经济状况底、贫困原因底、专业技能特长底、就业趋向底,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下岗特困职工档案,并进行了分类排队,为新一轮城市扶贫解困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把握原则,确定对象,把扶贫解困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我们牢固树立“小工程”、“大政治”的观念,把扶贫解困工作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步骤,为解决好贫困群体数量大与干部数量少、帮扶能力小的矛盾,在被帮扶对象的确定上,我们认真把握原则,即被帮扶对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亏损或者停产、半停产企业下岗职工;二是具备一定劳动、经营技能,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困难职工;三是有一定技术专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需通过帮扶能够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所以本轮扶贫解困工程确定的帮扶对象,与前两轮不同,基本上属于创业和就业型的。同时我们还严格审批程序,上报困难职工名单,县总工会与相关部门组织人员认真核查,并在社区进行公开、公示。建立了举报信箱和电话,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

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由于我们在帮扶对象确定过程中,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真正把那些生活在最底层、最贫困的职工纳入帮扶范畴,职工群众都满意,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

(三)党委重视,层层推进,切实把扶贫解困工程摆上重要日程

县委新一轮扶贫解困工程实施方案下发以后,镇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扶贫解困工程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增强执政能力的大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镇党委20项重点工作之一,扎实推进。

按照县委要求,镇党委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4个社区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县各社区下设了办公室,于去年3月10日召开了全县新一轮扶贫解困工程启动会,下发了工作方案和验收细则,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把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绩效的重要依据,与年终考核奖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为把帮扶工作抓实落靠,镇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此项工作,并多次在工作会议上强调、督促,确保了扶贫解困工程的深入开展。

(四)强化措施,标本兼治,切实解决扶贫解困工程帮扶对

象的实际困难

各帮扶部门和单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被帮扶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增强了针对性,突出了实效性,做到了有的放矢。

一是帮思想,着重鼓励帮扶对象树立信心。县委出台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为帮扶对象全部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对开修理部、小卖部、理发店、租摊床等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帮扶对象,凭《优惠证》享受工商、税务、城管、卫生等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一免三减”,即免收报名费,减半收证卡费、合同费、中介费。帮扶部门(单位)组织人员深入帮扶对象家中,面对面地与帮扶对象交流,倾听帮扶对象意见,心贴心地做帮扶对象思想工作,与帮扶对象谈心交友、增进感情,极大地增强了帮扶对象脱贫致富的信心。二是帮就业,着重安排帮扶对象工作岗位。参加帮扶的天泰、嵩天、海达、伊利等大企业,都把帮扶对象安排在本企业适当岗位就业,使他们有了一份固定工作和收入。政府办、宣传部、第四中学等单位通过协调,把本单位帮扶的困难职工安排在企业工作或灵活就业。目前已为54名帮扶对象安排了再就业。三是帮项目,着重引导帮扶对象自主创业。目前已筹集资金16万元,启动创业项目帮扶5个。工信局、药品监督局、国税局等单位为帮扶对象选择了致富项目。工信局为由连增在小项目库中选择了淀粉设备制造,现在样机已经被吉林客户买走,签订单近10台。县工商局

帮扶滕少辉办起了铸造厂,协调对其进行免费培训铸造技术,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帮助筹措和减免各种费用达1万多元,去年年收入超过10万元,当年实现脱贫。四是帮技能,着重提高帮扶对象生存本领。技术监督局为张立杰免费培训并核发了司炉证,安排他到供热公司从事司炉工作。县委办、教育局、畜牧局、计生局等单位为帮扶对象创造了学习就业技能的机会,并协调减免相关费用。县总工会还把部分帮扶对象子女送进市总的技能培训班,使帮技能培训的人数达到15人。五是帮资金,着重解决帮扶对象实际困难。县交通局、人社局等单位为帮扶对象协调了小额贷款,并动员亲友用工资折进行了抵押。县委党校帮扶的困难职工郑海,夫妻双下岗,且身体都有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靠在自家门前开个小型洗车棚维持生活,去年夏天妻子患脑炎需住院治疗,但苦于没钱而无法住院,党校就组织教职工为他家捐款2000元,缓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春节期间党校还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结合送温暖活动,县直各帮扶单位为帮扶对象送慰问金和慰问品折合人民币约1.6万元。

(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扶贫解困工程收到实效 在城市“一帮一”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全局工作的关键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质量,力求取得实效。

一是抓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各部门和各单位都把扶贫解困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领导抓、抓领导,突出领导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九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王明口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思路,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化,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服务与管理网络,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关系,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实现由部门分头履职向综合服务管理转变。

(二)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探索服务新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服务管理并重、加强人文关怀转变。

(三)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实效,实现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由社会化管理为主向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转变。

三、组织机构

成立王明口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齐长军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袁文军担任,成员由各科

室、各村组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办公室主任由田松庆同志兼任。

四、主要任务

(一)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体制,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新网络

1、建立王明口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抽调镇综治、计生、劳动、司法等部门成员,组织实施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外来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2、各村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

3、建好流管员队伍。改变目前服务管理以兼职人员为主承担的模式,建立“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的管理队伍。(1)专职协管员由派出所负责管理,同时接受计生、劳动、综治、司法等部门的业务指导,主要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工作;计生《婚育证明》的查验催办工作、《劳动合同》的查验催办工作以及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登记工作;对管区内兼职协管员进行业务指导,以及做好检查、督促、考核和发函、回函以及台帐资料整理工作;并发动辖区内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2)公开招聘200余人流管员,原则上由政治文化素质高、身体健康、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本村(社区)人员担任,并报镇流管办审核确定,在专职协管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工资按登记人数和质量,实行半脱产工作,主要负责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并发动群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3)联络员由所在的各村(社区)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协助提供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联络员年终进行评比奖励。

(二)探索拓展服务管理新内容,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新品质

1、劳动就业服务。建立劳动力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每年为流动人口召开2-3次劳动用工就业推荐会,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流动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

2、维权服务。建立司法、劳保、工会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维权新体制,积极疏导化解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加强劳动合同监督管理,受理劳资纠纷投诉,维护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合理权益。

3、居住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出租房屋咨询和免费中介服务,加强出租房屋管理,落实出租房主监管责任制,督促房东向承租人提供符合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

4、文化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实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与本地居民的同等待遇,促进教育公平。

5、社会保障服务。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逐步完善适合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督促企业做好流动人口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交纳工作。

6、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将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在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等方面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免费服务,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适情开展部分流动人口免费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做好后续管理,努力提高流动人口医疗服务水平。

7、计划生育服务。健全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点,全面落

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免费发送避孕药具、普及科学适用的计划生育知识、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等。

8、法律援助服务。重点宣传与流动人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进村、企等活动,不断拓宽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服务渠道。对流动人口申请法律援助的,简化程序,快速办理。

9、帮扶救困服务。各用工单位对本单位的外来务工人员因病、因灾造成严重困难的要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应救尽救,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10、精神文化生活。建立“流动人口之家”,整合资源,将村(社区)文化俱乐部、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馆等设施向流动人口开放,为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创建良好的条件。

(三)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机制,努力提高服务管理新水平

1、建立公共服务机制。逐步提高流动人口在政治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生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待遇,逐步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各类爱心活动,建立流动人口各类救助基金,为流动人口提供人文关怀。

2、建立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的民主政治权利,依法查处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受理劳资纠纷投诉,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送法进村进企等“四个一”活动,扎实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3、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专业化职业培训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在岗在职培训和现代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加强开展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宣传。

4、建立诉求表达机制。落实预测预警、疏导化解、应急处置、安全防范等工作机制和措施,有效预防和解决新居民的突出问题,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5、建立与本地人口融合机制。消除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身份、地位差别,将流动人口统称为五津“新居民”。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中,在新居民中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额,每年开展“十佳外来建设者”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建立和谐促进会,吸收部分优秀的外来建设者为促进会会员,积极参加镇、村(社区)、企三级群防群治组织和活动。积极开展外来人口党团组织建设,创办“流动人口之家”,不断丰富流动人口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各种措施,切实增强外来人口对工作地、生活居住地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体系,努力创造和谐社会新环境

1、实行综合管理。整合各管理部门的流动人口管理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率。完善综治、计生、劳动、司法“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专职协管员在采集外来人口治安信息的同时,强化对计生部门《婚育证明》查验催办、劳动部门《劳动合同》查验催办,并对流动党员信息进行采集。新居民服务管理所要严格考核,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四位一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2、明确部门职责。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外来人口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

流动人口帮扶制度篇十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促进服务均等化工作》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促进服务均等化工作

人口服务均等化工作经验材料 ——驿城区橡林街道办事处促进流动

按照国家《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橡林街道办事处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我办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统领,按照“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工作思路,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积极探索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均等化新机制,有效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筛选出20项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项目,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服务,实施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畅通工程,按照流动人口分布情况,制作辖区避孕药具发放点示意图及卡片。流动人口集中居住200人以上的企业、公寓以及宾馆、超市也相应设置避孕药具发放点,畅通避孕药具发放渠道,满足广大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需求。实施“五个一样” 服务机制,使流动人

口与市民一样享受“药具服务、技术服务、宣传服务、信息服务和参加各种活动”; 推进“四心服务” 模式,对流动人口做到“政治上关心、生育上贴心、生活上暖心、生产上热心”。 依托综治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 管理,初步形成“全覆盖、同待遇、共享受、促融合” 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体系。

一、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积极开展以关爱流动人口为主题的宣传服务活动,通过新闻报道、教育培训、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在流动人口中开展普及计生政策法规、家庭保健知识、避孕节育知识活动,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能力,引导其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免费为流动人口发放各种宣传品和咨询服务,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超市、进宾馆的“五进”服务活动,宣传计生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科普知识,引导流动人口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二、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均等化。我办围绕和谐家庭促进计划生育活动的开展,依托丰富的社区卫生资源,建设“一刻钟”人口计生技术服务圈,设立流动人口“一站式”、“无障碍”、“零收费”服务通道,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免

费基本技术服务项目。免费开展生殖健康专项检查,做好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管理,落实住院分娩、B超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实行网络化管理,免费开展生殖健康专项检查,并对患有疾病的人员帮助落实后续转诊服务。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提供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各种计生技术服务。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人群育龄妇女享受免费生殖健康体检,享有4次环情、孕情检测,计生服务机构由流动人口自主选择。为宾馆、超市增设了药具发放点,还为宾馆放置了药具存放篮,深得群众喜欢和称赞。

三、计划生育奖励优待均等化。我办在依法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流动人口利益导向机制。出台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及补助制度,对在现居住地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给予200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对流动人口晚婚晚育或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休假待遇。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咨询,组织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免费提供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将流动人口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范畴,并对流动人口孕妇免费发放叶酸 。

四、社会保障和优先优惠均等化。我办加强政策协调,促进流动人口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医疗、公共福利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规定自觉接受现居住地计生管理服务且无违法生育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其子女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进程。

五、困难救助服务均等化。出台对橡林办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非正规就业流入人口的困难救助制度,制定帮扶脱贫计划,在增加流入育龄群众收入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建立完善流动育龄妇女住院分娩救助制度,深入开展“关爱加盟连锁服务”活动,帮助流动人口解决计划生育、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探索区域奖励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完善流动育龄妇女住院分娩救助制度,对特殊困难的流动人口,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临时救助,积极帮助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六、便民维权均等化。我办坚持政务公开,设立公布监督电话,保障流动人口各项法定权利。整合街道办行政资源,开展便民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以行政事务受理为主的便民服务。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各类侵权案件,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七、实施两级网络服务。充分利用办事处、社区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为广大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咨询、预约、查询、投诉和建议、告知、随访、提醒服务,使流动育龄群众能普遍享受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的优质服务。进行广泛宣传,让流动人口知晓服务性质和服务内容,以此推动流动人口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

八、实施流动人口优质服务促进项目。成立了办事处婚育文明演讲团,开展“婚育文明课堂社区行”活动,举办“我爱第二故乡”流动人口家庭才艺比赛,编印“均等化”服务指南,组织广大流动育龄群众学习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流动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生殖健康水平。继续推进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关爱项目,每年为500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和“两癌”筛查服务。对居住6个月以上,持有生育证明的计划怀孕夫妇,提供20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实施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畅通工程,按照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制作办事处社区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示意图,每个居民组至少设立一个避孕药具发放点,流动人口集中居住200人以上的企业、公寓以及宾馆、超市也相应设置避孕药具发放点,畅通避孕药具发放渠道,满足广大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的需求。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