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心里矛盾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3    阅读:

心里矛盾篇一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浏览次数:1377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12-30 20:49 | 提问者:hello2103

最佳答案

自信与实际的差别

爱情与物质的交错

人生前途的迷茫

自信心的衰弱

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心理,及解决方案

[ 标签:大学生,矛盾心理 ]

匿名 回答:3 人气:14 解决时间:2009-06-24 10:23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使得大学新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独立行动的自由,并且要求自己尽快摆脱依赖性,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习惯心理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还需要依靠家庭,在学习上还缺乏自学能力,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够,因而往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渴望得到具体帮助。这种依赖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等待心理。等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导,等待同学的友谊之手,等待父母的经济支持等等。

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由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因而他们的理想常常带有幻想乃至空想的色彩。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就会产生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3.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开始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但他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模糊不清、很难把握其实质的阶段。把一些事情看得很“神秘”羞于对人启口,而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常常莫明其妙地陷入孤独寂寞的心境之中。然而,青年人又有着与人交往的强烈需要,不仅需要有亲密交往的知己,也需要加入一个团体以满足心理上的归属感。这些显示了大学生的交往性与闭锁性的矛盾和冲突。

4.情绪性与理智性的矛盾。

人的活动是一种知、情、意、行的过程,大学生精力充沛,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是一遇适当情境,他们会热情奔放、勇往直前;一遇困难和挫折,他们就兴致皆无,情绪一落千丈。表现出大学生情感变化的两极性,忽冷忽热,一忽儿,情绪主宰一切,难以驾驭;一忽儿,理智又使他们摇头叹息。从而形成了处理问题时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

5.异性间吸引与隔离的冲突。

大学期间,异性间的吸引是正常而又自然的心理现象。但在刚进大学时,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的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导致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这种情况近年来虽然已经有所好转,但大学新生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高职大学生常见的心里矛盾

2008-10-04 16:49:5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理想与现实

2.独立&依赖

3.轻松感&压力感

4.自尊&自卑

5.强烈的交往需要&孤独感

6.现代性文化&传统性文化

7.自我改变意愿&自控力不足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生活 百度 (转载)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

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大学是激荡青春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人们已习惯了岁月

如歌、青春如画的美丽境界。而往往忽视了校园还是一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带。多

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激起大学生心灵的“震荡”;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对成才标准亦 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天之骄子”们正面临着学习、生活中的多重压力和挫折—— 独立、竞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断奶的躁动,经历着成长的失落、社交的困惑、过 度的学业压力、家庭困境、就业压力、情感迷失等等心理困境。因而,有人把处于这种 心理焦虑状况下的当代大学生戏谑为“天之焦子”。

一、青年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 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 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青年追求自我完善的意向会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 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青年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可避免地 包含进了自我美化的内容,而同真正“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在调查中发现,有 7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而一旦当这些“理想我”的目标受挫,只 留下一个理想幻灭的“现实我”时,就会产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极体验,感到自卑 、气馁而对自我丧失信心。如“我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所事事,真的对自己很 失望,很恨自己,我怎么是一这样的一个人……”。

二是独立自尊与受人管教的矛盾。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强,凡事希望表达 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指手划脚,随意摆布。因此,表现为人 们所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如“我也知道老师、父母都是为我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 自己要与他们作对”。

2.无法承受学业之重

在调研中发现,在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因素中,有48.4%的学生把学习压力排在 了第一位。“每到考试前,我就紧张,心燥,失虑,一上考场我就拉肚子……”,一位 女大学生如是说。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 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感到难以适应,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 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

3.对就业的焦虑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传“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在调查中有41%的大学生“对 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有28.9的大学生“还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据统计近几年在 求职择业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感到困惹,对求职过程、择业过程产生种 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 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4.人际困惑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那么多不如意,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当代大学生在 高中期间与社会接触不多,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调 查中,有37.6%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感到困惑”。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 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 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使得人际失调、交往嫉妒、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于是,高傲、自卑、孤 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体验频频光顾。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 理疾病。

5.情与性的困惑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大学生是青春焕发的群体,又是处于性活跃 期的群体。大学生私自校外租房同居、某大学一男生宿集体嫖娼、某大学两女大学生在 歌舞厅当“三陪女”被公安机关抓获……诸如此类的大学生性越轨事件在各大高校均成 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青年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经济上并不独 立,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因此,过早的性行为经历、畸形的性爱、早孕,均对大学生 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据调查,约1/4的男生和1/2的女生事发当时即产生严重 的心理困扰,如愤怒、羞耻、不洁等;12.5%的男生和28.8%的女生在事隔多年后心理 上仍然留有阴影;“我不再是姑娘了”、“我为他奉献了一切,他应该心里只有我”、 “她是我的人了,这下可以松口气了”等等。婚前性行为后,青年大学生经常出现懊悔

、负罪感、出现负面自我评价,或怀疑对方的品质、指责对方等;怕怀孕和人流的痛苦 、怕处分、怕婚姻不再有选择;怕事情暴露,担心自己和对方的未来。

6.面对繁华物质世界的失落

调查中发现,贫苦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对四川省四所高 校的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有51.4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 态或抑郁倾向,经济较好的同学抑郁平均数为38.46,而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1.52, 可见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我为何不出生在豪门”、“勤奋学习不如别人有 个好爸爸”……面对高档物质享受的无奈,他们发出如此感慨。其实,今日的大学生明 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客观地讲,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容易忍耐,但相对贫困比绝对 贫困构成更为复杂的心理压力。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 难,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情感体验丰富多彩,区别在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罩着经济困 难的阴影。实际存在的经济压力与由于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困 难,使一些贫困大学生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下。

7.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

现代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宿舍中的“夜文化”、抽烟、喝洒、打扑克、

打麻将、通宵上网……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 响到心理康。一位即将退学的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说:“大学里,我们有了最大的自由 去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谈恋爱、成天上网、游玩、赌博、喝得醉眼朦胧……我不知道 自己属于哪个角落,好像什么也不是,好像又什么也是,觉得整个人都很颓废、惰性, 慢慢地成绩开始下降……”。所谓“习与性成”,就是指长期的某种习惯会形成一定的 性格,“习焉不察”,则是指习惯干某事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而“习非成是”则是 指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于是“积习难改”,从而给大学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良的心理体 验,甚至使一些青年走上歧途。

二、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调控

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五级联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心里矛盾篇二
《矛盾心理》

矛盾的心理

明知道爱情不可信,却还是让自己的心逐渐的对某个人沉沦下去;

明知道和他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由自主的去回想和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明知道要控制这种情况,却还是想不顾一切的去珍惜和他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明知道会让自己遍体鳞伤,却还是顺着自己反复矛盾的心理勇往直前的走下去了; 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相差太多;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但是,一切的一切还是不由自主的发生了。想让自己任性一回。却在想到结果的那一瞬间又望而却步。想扼杀心里刚有的那点悸动,却又感觉到心的疼痛。

人啊,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烦恼呢?

偶尔的抬头,看到天上的飞鸟,你是否也曾羡慕过它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偶尔的低头,看到水中的游鱼,你是否也曾羡慕过它们可以在海洋中尽情的摇摆。

我们始终活在矛盾中

那条长长的水平线,反反复复的行走,你看到了什么,而我又看到了什么?

————文、一曲红绡

漫步之间,欢愉的步调勾勒的曲线在夜灯下变得曼妙美好。碎叶窸窣,落地的细声在薄风的吹袭中渐渐沉重沉默。灯黄寂寂,不断泛黄的尘埃在视野里慢慢沉沦又浮动。又是如此熟悉的单人行走的夜里,空气里酸酸的味道,脑海里空白的纸张,眼眸前沉眠的花草,点滴此刻开始放大了声响,聒噪此刻被耳朵自动阻隔。

行走的路上,似乎想很多,似乎也没想,所以很多时候是说不清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表达自己,只是心里明白是那般。是不是我们在平时的述说或者急躁的辩解只是口是心非的说法?是不是说什么没有念想实际却是念想最多?

告诉一个结局却要忍受多少折磨,领会一个过程却要经历多少凝结的泪痕。安静的在夜灯下静伫,倒影也如此安静,没有急躁的不安,没有悲伤的颤动。那点暗黄的路灯埋葬了这点落地的碎影,那点寂静的声响淹没了这里泛滥的感情,于时这是个凝结的空间,这是个定格的感情,不恼不闹„„

始终那是不能融合的光,在暗黄的光下,这片花已经残了,这些叶已经眠了。看见安眠的叶片,终于知道也是时候我该回去了,回去安静的睡去,等到明日的晨光再度过这暗黄的夜光。脚步什么时候已经变得只能漫步,或许是本身恋上这个步调,或许是心情徘徊这个旋律。这片夜好低好低,低的无法正常呼吸,低的无处逃去。

这一步,是要踏出还是要止住?彷徨、矛盾,突然停止的路程,漩涡一样的暗夜随风袭来,停止在昨日的记忆还是流连在明天的曙光?始终怀抱的昨日该是磨砂了剩下泛黄的痕迹,始终惦记的幸福在念念不忘中忘怀了,始终不安的想法在半信半疑中折磨得难以重生,于是这时候停留在时光的光盘里再也找不到旋转的动力。是否要安静的等到,等到有人轻轻的对你说:与你同在。

这一句,是要冲动的泼出还是要硬硬的忍住?那一刻只是想要宣泄,那一刻只是想要让人知道,原来是这样的心态,原是这样的情绪,这样就迷失了自己吗?当说什么都变成了60102废话,当说什么都变成了风,也许该努力克制自己不再疯言疯语,也许该选择在静静地夜里怀念,也许在那一抹已经停止跳动的发梢轻轻打结,忘记人来人往。

后悔,要数落的后悔该是一个天文数字,细细思来也不算什么后悔,只是矛盾罢了。这也许是天性,这也是必然,我们始终活在矛盾中。

时常想若是那样做会怎样,若是选择另外一个会怎样,是太贪心了以至于想知道每一种实行后的结果。若是空如白纸,不知是最好的还是最差的?人的欲望从沙砾一般变得不可估量,是否该知足常乐还是该追求梦想?

你说你知道如此就不该那样,我说有些事难以控制,知道是伤害却还是说了做了,很多话很多事我们停留在矛盾前不能自己,只能任其伤害延续,只能在矛盾中痛楚。

灯光不知夜的黑,亦不知夜的寂寞,任其如何渲染也始终不能使夜变得活跃,始终是脱节的感觉,始终再亮的灯光也无法唤醒所有的黑暗。矛盾在黑夜里燃烧的更加耀眼,在这样分离的夜色下,那是怎样一种煎熬,又是怎样一种哽咽,我们始终活在矛盾中,任其把我们淹没。

穿越这条长长的水平线,穿过这些琥珀色的路灯,该是模糊了,该是闭上双眼关闭思想的门扉,停止活跃的念想,在一如既往的平复里,默念那些自己认为催眠的语句,坠入梦怀。

人一生都活在矛盾之中,不可自拔

自从有了人类,矛盾便随之产生了。

就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矛盾也是一个人无法避免的,它的存在推进了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没有人可以逃离它的禁锢与束缚。

再一次品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巨著《围城》,让我的内心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这一次的感觉似乎比以前来的更猛烈一些。

我个人认为,他的这部小说之所以倍受文学爱好者喜爱,并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它耐人寻味的哲理性和精妙犀利的语言。人们都说这是一部婚姻爱情小说,其实不然,它所阐述的不仅是婚姻爱情,还有人生。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人小时候盼着早点长大,没人管,不用写作业,等长大了又想回到童年,无忧无虑,不用整日为了前途而奔波,为了爱情而流泪;没上大学时总希望能考进心中的象牙塔,生活在天堂般的世界里,真正成为一名大学生也不过如此;青春萌动时,总希望有个白马王子般的男朋友,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谈了恋爱后又吵着闹分手;结婚后小两口都盼着生个大胖小子或漂亮公主,这样爱情才有结晶。可等真正有了孩子,又要精心的养育,可谓呕心沥血。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一直处在被矛盾重重包围之中。矛盾就象是我们的影子,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人的一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矛盾。

对于上班族而言,每天早上都会被闹铃吵醒。我们本不想起床,很想再多睡一会,但是生活所迫,我们只能强迫自己从睡梦中走向现实;夜深了,其实我们也困了,但是就是不愿意闭上眼睛,不是睡不着,而是固执的不想睡。直到很晚才肯关灯,关上自己心灵上的那盏灯;当我们空虚的时候,我们总习惯通过一些放纵一下自己的方式来麻痹自己,让自己暂时沉醉在喜悦之中,但是喜悦过后呢?接下来便被无边的痛苦所湮没。

矛盾总是在两个对立面之间左右摇摆,让我们一时间迷失了方向,分不清自己到底该从哪里走。我们在很多时候,总是患得患失。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生怕一不留神失去,而对于一些重要的东西反而容易轻视。这看似矛盾,其实又在情理之中。

人既生于矛盾之中,必然在矛盾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永远都不会改变。

青春爱情留下纠缠不清的矛盾体

时间匆匆走过,不留痕迹的带走了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心中温存的回忆,埋藏的那点美丽,不知何时都被它偷走,一回头,才知道那些原来是镜花水月,瞬间就会让人觉望,不知是自己眼睛出了问题,还是他们原本就是海市蜃楼,只是片刻美丽却不能宿留

秋风落叶,我们不能更改,没有谁对谁错,更谈不上谁弃谁,谁不懂得珍惜谁,有些东西不是我们所能留住得,故不要去强求,有句话叫做无济于事

有时,对与错不能说明所有事,如爱情,没有理由,没有对与措,只是一种感觉,一个眼神,留下一个荒唐得结局,无论伤心难过,都无法从记忆中摸去,或许,会在老去后得脸上露出很难看得笑容,那么真,那么美„

执子之手,与子谐老,只是对方摆出来一个很美得结局,说出来一个逼真得谎言罢了,可却有人去相信,去执著,去等待着到来,幻想着老去。是风吹过瞬间得微凉,还是脑努太阳得酷晒,有些事,有的人,有的梦,只是刹那得美丽,瞬间得快乐,擦肩而过得幸福,所以,有些东西不要因为短暂得美而错失了身边那一对眼神,一个深爱你的人,不然,错过了,就是永远得不可能在一起,那时,你也没资格后悔,是你自己的高眼睛和高个子害了你。

水的道理谁都明白,一去不复返,时间同样,可对于爱情,却为何没有如此看待,走了,就永远的离开了,不要有幻想万万不要,我们太无知了,对的人,没有从瞳孔中走进,而对方却还无所谓的在哪,远远的看着她去牵他的手,然后笑着转身,哭着离开。

风停了雨却还在无所谓的下,如果说承诺可以一辈子,那么心又如何才能到最后。眼泪放肆的往下流,只有自己才会说它不是咸的,所以有些东西别人是永远无法知道、无法代替的。

心有灵犀如果说相爱的人有,那么傻男孩痴痴的在哪里等了那么久,只为看到她回眸一笑,就那么点小小的要求,却无法换来,是没有去珍惜,还是宿命摆下的一个荒唐的结局,如果是这样,那又为何相遇,为何相识,为何去感动。

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还是对方根本没在乎过,一次的错过,一辈子的错过,一生的后悔,往后的伤心,然后就失去了那么多,这是现实的残酷,也是人们的不明而爱,风一样的爱情,说来不来,说走又不走,纠缠过后只剩下伤害,不要说是命运的安排,更不要说是时间和距离的不允许,只因许下的承诺太重。

当初的谎言那么美,可过后却永远的宿留下一段悔恨,是谎言太真还是自己太傻,别人如果才能回答,自己又如何才会明白,这就是青春得执著,羞涩的是傻非傻,年少的孤傲轻狂所留下来的纠不清的矛盾体,无法容化

惩罚自己,弥补心理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场景,就是遇见你,在人海茫茫中静静凝望着你,陌生又熟悉,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却无法拥抱到你,如果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但愿认得你眼睛,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身边有怎样风景,我们的故事并不算美丽,却如此难以忘记,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却无法拥抱到你,如果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但愿认得你眼睛,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身边有怎样风景,我们的故事并不算美丽,却如此难以忘记,如果当初勇敢的在一起,会不会不同结局,你会不会也有千言万语,埋在沉默的梦里”

歌声在耳旁萦绕,渗透了肌肤每一个毛孔,直穿到内心的最深处,一颗心紧绷着丝丝疼痛,说不出半句话语,只有泪水不听使唤的一直不停地往外流。现在才深深的体会到什么才是“欲语又止泪先流”,恐怕就连孟姜女哭长城也不及这痛彻心扉、撕心裂肺、断肠三分吧?

这世间除了生老病死失去亲人痛不堪言外,还有什么会比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后再追悔莫及更让人难受的吗?没有了吧?而我今生偏偏就要承受这世间最让人痛彻心骨的撕痛。

可是,我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任何人,只怪自己没有福气,不懂得好好珍惜,失去了是我自作自受,是我应该受到的惩罚,我愿意承受这份痛,在余生的每一分,每一秒,一辈子。因为爱着,所以,所有因他而有的喜怒哀乐,我都会好好的用心去珍惜,去感受,去体会,就像他依然在身边一样,去感受着他的感受,体会着他的体会,快乐着他的快乐,亦悲伤着他的悲伤。失去的既然无法弥补,那就惩罚自己痛苦好了,越痛苦越好受。我知道这样做依然于事无补,但至少可以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却无法拥抱到你,如果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但愿认得你眼睛„„”歌声依然回荡在耳旁心间,一阵阵触动着我柔软的心灵,让我的心一阵阵的撕痛,如刀绞一般„„只是这是我愿意。

心里矛盾篇三
《矛盾心里的挣扎》

矛盾心里的挣扎

第1则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觉得事事受这个人管着受那个人管着,不准做这个不准做过,自己认为好吃的大人只要说不能吃那就得不吃,自己认为好玩的大人说不能玩那就不能玩、、、凡是大人们说的那就是正确的,所以,总是希望快点快点长大快点长大。

慢慢的慢慢的,上学了!以为自己长大了!可在学校老师也不停地管着你,仅仅只有下课十分钟才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但总会有那么多那么多规距在中间阻扰着,回到家还要受父母管着。

住校了,虽然自己的时间多了,但校规依然在,父母依然时不时地打电话说这说那的,自己还是得向家里面伸手要钱,总是觉得自己还是没有自己的空间。

由于父母的嘱咐,三姑六婆的比长比短,还有社会、、、自己好像慢慢的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但那却好像不太像是为了自己。

高考结束了,落傍了,没有考上我们这种家庭能够上的最差的三本,为什么说我们这种家庭认为三本是最差的呢,因为我们这种人或者说上一辈的人的思想就是:上专科没用,浪费钱浪费时间毕业后又不好长工作,还不如不上呢!但是,由于社会的残酷或许应该说社会的现实,人的现实,我想我应该再多上点学,但是,又不想回去复读,因为自尊心太强面对不了一直对自己抱有希望的老师,不想回去复读,所以,跟父母提了去那所用钱堆出来的学校,一学期就要七千多的学费,加上生活费住宿费也应该有一万来块吧,父母似乎也答应了,因为好像除了学习懂礼上进外他们好像没有要求我什么,但是,看着他们一天一天的往外打电话往外跑就为了给我凑那一学期的那一万来块钱,我的心好像有那么一点点过不去了,想着想着,如果第一学期的钱就要让他们这样子借,那么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呢!没考上好的学校已经是自己对不起他们了,还要让他们因为自己的自尊心与不甘欠上一堆的烂账吗?自己出来后又该还多久呢,其实,他们都近四十了,如果等到我把债还清,那他们可能也享不了多久的福了,以他们的性格,似乎也不会要我的什么吧!唉!闭着眼睛说,算了,我不上班了,我去打工。

于是,没过多久,我母亲就陪着我来到了广东佛山。

是的,这里如以前在家的时候哥哥说的一样,有很多很多厂,在这个地方尤其是鞋厂居多,可是,自己什么都不会,要做什么呢?

本以为,自己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怎么也是高中毕业吧,也不至于毫无用处吧!于是,首先想找个文员的工作的,可是,每问一家工厂,人家首先问你的就是会不会电脑,无奈,也就只有打消了这个念头。

转了几天,带的那一千多块钱花的差不多了,找到了远一点的一家电子厂,进去却工资低得不行,工作时间却很长,而且,自己眼睛不太好,又要现学现弄,于是,也就没进去了。后面听说一家比较正规的皮革厂,工作8 个小时,晚上若加班的话也只有两到三个小时,而且加班工资是底薪的1.5倍,周六日是两倍,又想着要到附近电脑培训班把电脑学会,总不能一直都做些卖苦力的活,再说,电脑又是当今世界三大一般技能之一,如果连一点皮毛都不会的话,那也是一种遗憾,于是,毫不犹豫地跑去了那厂,看着那大台的机器,大张的皮革,当时还真吓了一跳,那时候才感觉读书多好!可是,在我的人生中,后悔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不会后悔,不想后悔,为了能学电脑我毅然地进了那家厂,白天上班,晚上去学电脑。

快过年了,电脑基本知识似乎学得差不多了,感觉明年应该看看学的那点点电脑基础能不能派上用声了,于是,辞职了!呵呵!可悲的是,上了几个月的班,交了些学费,买了些冬天的衣裤,手上还只有两千来块钱了,又要租房又要吃饭,又不可能都出来上班了还问父母要钱,日子该怎么过呀!偶然听到某超市在招临时营业员,卖衣服的,想着工资虽然一

天三十来块钱,但至少包吃,那样就还可以挣点钱再者也可以体验一下做营业员的感受吧!再者说,多学点总是好的,多接触点也总是好的!于是,也就去了。

第二则年前感情生活

心里矛盾篇四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大学生是国家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成长在知识经济年代的他们已经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备较好的智力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各界人士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年走向成人的转变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相当艰巨,充满危险的时期。这个年龄段大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心理断乳期”。有时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与现实发生错位时,便产生了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思想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越来越大,致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抑郁和焦虑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41.54%有心理问题,51.54%有偏执倾向,1.5%有轻生念头。16.0%--25.4%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情绪等。大学生心理问题女生比男生严重,农村比城镇严重。心理问题是导致辍学和自杀的主要原因。在大学生休学、退学中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分别占64.4%和37.9%。在心理休退学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此外大学生独生子女已经将近一半,他们的心理障碍尤为严重,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不能相互理解,心胸狭窄致使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心理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心理问题:一、人际关系敏感。过分追求完美,不能容忍他人不当行为和错误,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存在自卑心理,使自己在公共场所或者异性面前紧张不安,甚至害怕等心理。二、麻木或者冷漠。遇到挫折就失去信心和勇气,退缩不前。三、情绪容易失控,经常骂人、打人。四、环境改变,心理适应障碍。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思想活跃与辨别能力低的矛盾

思想活跃,好奇求知本来就是青年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与解放初期,六、七、八十年代及上世纪末的大学生比较有很大不同。现在他们通过上网、录象、书刊报纸,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甚至男女关系都有许多直观的感觉。接受信息多,知识面广,思想活跃,这是积极的一面,但过多的信息刺激,也往往造成信息消化的不良,甚至“信息污染”,使他们产生盲目的、不健康的心理。当代大学生在接受外界信息和思想影响方面,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①听到批评党政干部不正之风、腐败的多,而了解党员干部先进模范事迹的少;②听到周围不满现实的牢骚多(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大,社会治安差,人们没安全感,官员们腐化、堕落),而了解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少;③听到国外生活富裕的多,而了解资本主义腐朽本质少;④听到鼓吹消费,不择手段赚钱的多,而了解艰苦奋斗传统的少;⑤听到、看到社会上某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多,而了解正确的祖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和鉴别抵制能力少。 这样也就造成许多大学生表现出政治上的探求性与观点的偏颇性,思想上的求异性与心理上的叛逆性。要解决思维活跃和辨别能力低的矛盾,从教育的角度应着重:①综合治理,优化教育环境,消除信息污染;②指导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史,了解中国革命,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共产党夺取政权和执政的不容易;③指导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用辨证法的观点去认识社会分析各种问题。

■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是人生中最充满浪漫色彩的阶段,喜欢幻想,他们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憧憬未来,构建理想,充满热情和朝气。如何设计飘渺而又实实在在的未来,他们内心在探询,审视和挣扎着。当代的大学生与父辈相比,虽然多了许多物质的支持与思想行动的自由,但缺少稳定而厚重的精神家园,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青春是一艘没有航标的船,不知驶向何方?

所以他们在遥远的彼岸呼唤理解。他们自我意识觉醒但自我意识水平又不高,常常会出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1、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自我评价偏高,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往往产生矛盾。2、他们往往立意很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但行为水平低不能扎实苦干,意志薄弱,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消极自卑,表现出情感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他们在确定自我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朝气、虎气甚至有几分“狂气”,总想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常过分的自我炫耀,夸大优点,口出狂言,一遇波折又走极端,失望、忧郁、厌恶现实,厌恶自己或玩世不恭,埋怨父母遗传基因差,形成过分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之间的矛盾。针对以上特点,教育上应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A、以人为镜,从与别人的比较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B、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C、通过自我反省认识自己。D、通过专家咨询和运用科学心理测验来认识自己。培养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自我控制,自我忍耐,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大学生从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升到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的自我境界。 ■自我为中心与人际关系的矛盾

大学生自我意识早已“觉醒”,重视自我在群体中的地位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之一。当代大学生处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既有与过去和世界各国相同的共性,又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带来了自我意识强烈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1、自我意识敏感。即过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印象,因而导致错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及处理人际关系;2、“自我中心倾向”严重。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造成他们“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只希望别人关心帮助自己,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过份重视自我,强调自我,集体观念淡薄,形成自我意识强烈与集体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3、他们要求个人自由,却往往忽视组织纪律,不愿受组织约束;4、大学生伙伴要求强烈,特别是远离家乡在异地读书,更想寻求伙伴,常常为自己没有知心朋友而苦恼。但是在交友上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不善于交友。有的胆小、羞怯,有的自私、嫉妒心重,有的哥们儿义气重和一切向钱看,使友谊庸俗化。研究表明: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的择友标准都存在着肤浅性、幼稚性,重感情又易相互猜疑,彼此讲义气,不讲原则。嫉妒心理又常常影响同学关系,他们苦恼又不知原因何在,他们在那遥远的彼岸呼唤我们辅导员“理解”。针对以上特点,建议:A、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促进交往,增进友谊,培养集体意识;B、引导学生克服忌妒心、孤独感,冲出自我的小圈子;C、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帮助学生择友甚至交异性朋友,以真诚、尊重、信赖、互助的态度交友,克服单纯的讲义气,重实惠的不良倾向。 ■大学生恋爱情感中的幼稚、冲动与理智、成熟的矛盾

现在大学校园内讲恋爱已是普遍现象。在这一感情生活中他们时而愉快,时而苦恼,内心充满了矛盾。

首先是择偶的矛盾 。在择偶标准上,大学生受影视、书刊、周围世界的影响,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标准也有个人的特殊感觉。但“感情是什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感情既是杀人的利剑又是快乐的天使”。所以在择偶标准上究竟是要“爱我的人”或者是要“我爱的人”飘忽不定,引起内心的许多矛盾。

其次是恋爱过程的愉快与痛苦的矛盾。交往中一旦确定了恋爱关系就行影不离,卿卿我我,感觉愉快。但由于学校里活动较多,有学习任务在身,或其他不确定原因,造成双方也有失约的时候或者因经济开支,或者见解差异等等原因,也会给对方造成较大的不愉快。他甚至会猜忌对方会“变心”,特别见到对方和其他异性同学在一起时,则会产生强烈的嫉妒。甚至个别同学这种嫉妒心理不断膨胀,发展成为忌恨。“爱有多深,恨有多深”,做出一些冲动行为,造成过错,甚至罪过。

其三,偶像与贬低的矛盾

在恋爱初期不能用理性辨证地分析对方,而把对方偶像化,热恋中把对方的缺点都可以

当成优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相互了解,他们往往又会夸大对方的缺点,甚至贬低对方,感情出现裂痕勉强维持,不求天长地久,只求现在拥有,毕业时再各奔西东,有的立即“拜拜”,造成失恋的痛苦。

其四,偷吃禁果尝苦果

恋爱过程中交往甚密,拥抱亲吻频频发生。当强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冲动构成合力时,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线可能会被冲跨,于是偷吃“禁果”,以至于使女方受孕,堕胎,身心俱损。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常常发生矛盾。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1、对学生进行婚姻恋爱的教育,把情感教育和责任教育结合起来。爱对方就要对对方付出,对对方有责任才是“真爱”;2、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性活动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伦理的(道德规范)三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性爱”。人类的性活动是人自身可以控制,没有情爱的性爱是低级的动物性的;3、多个别关心,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带来的不安、焦虑等问题;4、多组织健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男女生正常交往。学会爱的艺术,爱的责任。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情未了像春风悄悄来临/爱无言像雪花飘飘飞去/彼此距离把真情埋在心里/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

心里矛盾篇五
《十大矛盾心理折射国人心态》

十大矛盾心理反映了国人的心态

一部分中国人讥讽一夜暴富,但私下里又喜欢买彩票。一部分中国人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这充分 反映了中国人的矛盾心态。

1。一部分中国人鄙视“拼爹”,却又“恨爹不成刚”。 一部分中国人身边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人:工作有爹安排,房子老爹给买,车子从爹那儿开,票子说来就来。他们撞人了,对受害者说“我爸是李刚”;他们考试挂科了,对老师说“我爸是局长”。 当身边的这些人在一部分中国人面前炫耀自己爹的威风、自己爹的厉害、有爹万事皆小菜时,一部分中国人总会在心里严重地鄙视之:有爹有啥了不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其实,转过身,你心里还是会泛起这样的感慨:我怎么没有这样的爹呢?

2。一部分中国人讥讽一夜暴富,但私下里又喜欢买彩票。 现在的中国,无奇不有,一夜暴富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北京城郊的村民因为拆迁一夜成为百万富翁,浙江一个彩民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豪„„

对于这些,一部分中国人往往毫不吝啬地加以讥讽:做生意一夜暴富的,肯定是做了见不得人的勾当;炒股一夜暴富的都是走了狗屎运,根据人品守恒定律,早晚会倒大霉„„

但是当一部分中国人路过彩票投注站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走进去,或多或少地买上几注,来延续自己一夜暴富的美梦。

3。一部分中国人恨贪官,却又想“当官发财”。

一提起贪官,一部分中国人大多数人都会气得眉头皱,恨得牙痒痒,愤得脚跺地。确实,当“巨贪许三多”“五毒书记”等“明星”贪官冲击着这个社会的法律底线与道德底线时,一部分中国人很愤怒。

然而,一部分中国人中的大多数人又向往着当官,不仅报考公务员拼得你死我活,而且认为“当官”可以“发财”。

4。一部分中国人看不起“富二代”,但结婚时又想着“傍大款” 当下“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不断:醉酒超速、撞飞行人、威胁记者、殴打无辜、炫富斗富„„

媒体一旦披露,天下皆随之愤然。但是当一部分中国人嘲讽、鄙视他们的同时,“傍大款”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有些地方甚至还办起了“如何嫁给有钱人”的培训班,而且异常火爆。一部分中国人就这样,一边骂着“富二代”,一边寻思着如何“傍大款”。

5。一部分中国人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起事来却忙着找关系。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跑的”„„

从这些民间顺口溜中可以听出,老百姓对用人不正之风的痛恨与无奈。但是一部分中国人自己呢?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为了给亲属找一份好工作,为了让家中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为了帮己方打赢一场官司„„一部分中国人的第一个念头,往往是动用关系和金钱去打通各个“关节”,而且那些会“跑关系”的常常被看做是“能

人”。

6。一部分中国人痛恨收礼的,却盼着别人收下自己的礼。 送礼是令人厌恶的不正之风,凡是送礼者大多动机不纯,希望通过送礼与领导联络感情,想通过送礼办成按政策法规不能办、正常渠道办不到的事。

然而轮到自己呢,送烟、送酒、送茶叶,在无数次的“看望领导”中简直是家常便饭,礼物之多,价值之高,甚至催生出礼品回收业。别说成年人了,就是幼儿园的娃娃在教师节也得给老师“献礼”,吃的、喝的、用的、购物卡、代金券什么的,那叫一个庞杂。你说这叫行贿吗?如果你说是,可能会被视为“迂腐”“不通世故”;如果你说不是,那这叫什么呢?

7。一部分中国人痛骂“炒房团”,可一回头又四处找寻炒卖的机会。

温州“炒房团”曾经叱咤楼市江湖,一个夸张的说法是:“温州人打个喷嚏,全国房价都要抖三抖。”他们以亿万计的资金,扰乱了楼市秩序,许多城市的市民骂他们“没良心”,甚至有人呼吁“将炒房行为认定为犯罪”,由此可见广大市民对高房价的不满,对“炒房团”的痛恨。

然而,一旦一部分中国人手头有点余钱,也会坐不住地倒腾起二手房来,也希望抓住机会淘上一桶金,甚至几个人一起拼钱炒房,合伙买房进行投资,大有“全民炒房”的架势。

8。一部分中国人鄙视崇洋媚外,却又总是偏爱国外品牌。

一部分中国人听到别人吹嘘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的时候,都会特别有民族自豪感地向他投去鄙夷的眼神;一部分中国人听到别人说话总是时不时夹杂着英文单词的时候,依然会向他投去鄙夷的目光。

但是回头看看一部分中国人一些人自己的日常生活,买什么都青睐洋品牌,仿佛这样就能证明自己的身份有多高端。

9。一部分中国人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

在这个“潜规则”横行的时代和社会,相信每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都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愤。

不过,谁又能否认,由于事先获知了某些“潜规则”,一部分中国人在有些时候和有些事情上没有成为“沉默的受益者”?一部分中国人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这让一部分中国人很多人都成为良心分裂者。如果一部分中国人满足于某些“潜规则”而做“沉默的受益者”,迟早有一天,一部分中国人也会成为其他“潜规则”的受害者。

10。一部分中国人抨击不良价值观,但又是不良价值观的实践者。 一夜暴富、户口歧视、贪污腐败、封建迷信、拜金主义、贪图享乐、冷漠围观等等,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每每随着新闻事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一部分中国人都会口诛笔伐。

不过轮到自己成为主人公时,还真不一定能比新闻事件里的当事人做得好。其实一部分中国人一直很纠结,很多人愿意仰望道德的星

空,不过当脚踏实地时却不得不自惭形秽。

心里矛盾篇六
《_沉沦_中_他_的矛盾心理》

主题词:巴金·郁达夫·作品分析

古代的日本对汉文化是仰慕的,日本民众对汉民族也怀着自然的仰慕之情。然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民族的这种对先进文化的仰慕已经转向了西方,优越的民族自豪感使得日本民众对处于贫穷落后状态的中华民族表现出了明显的歧视,像郁达夫这样一些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则是这种歧视的直接承受者。当时,日本人口中的“支那人”一词便包含了对于贫穷和愚昧中国的不屑。这使象郁达夫这样的留学青年感到自己在异性面前没有与日本青年平等竞争的权利。这样,性的苦闷、人生的苦闷(金钱、荣誉)和社会的苦闷(中华民族的贫穷和落后)便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了,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这些青年人的心头。

一、灵魂与肉体的冲突

《沉沦》呈现给读者是一个新鲜的主人公形象———一个“病态”的留日学生。一方面“他”对爱情和别人的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却由于自己的胆怯懦弱的个性和弱国子民的身份:“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心理上的打击。而这种打击在“他”过于敏感的内心投射后就更加的沉重,郁闷的心情就更加的浓重。

《沉沦》中大胆的描绘性爱,并将性得不到满足之后的变态直接地表现出来,突破了封建文学的禁区,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色彩。从一个游子的角度揭示爱情求之不得的痛苦和祖国的贫弱联系,正迎合了“五四”之后中国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和民族富强的要求。对民族贫弱状况的意识愈益加强了青春期的性苦闷,而性的苦闷又愈益加强了对民族贫弱状况的自觉意识。民族贫穷落后———个人贫穷、不受尊重———在异性面前——性的感到自卑、不能自由地争取异性对自己的爱—压抑与性的苦闷———对民族贫弱状况的愈加痛苦的意识,这是郁达夫在留学日本时所体验到的心灵痛苦,也是他在《沉沦》中艺术地表现了的痛苦体验。

《沉沦》中“他”的矛盾心理

孟庆莲

要:《沉论》是以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

的生活为素材的,在日本留学的“他”性格内向,在稠人广众之中总是感到孤独,感到别人对自己的压迫,以致离群索居,自怨自艾。性压抑下的苦闷,弱国子民的自卑,社会地位的低下,经济生活的困顿,如此强烈震荡着他的心。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他”的矛盾心理。

主题词:冲突;灵魂与肉体冲突;富有与贫穷冲突;理想与现实冲突;自我感觉与内心情感需求冲突

1921年10月,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出

版,立刻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之一。“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好像吹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无数青年的心”。《沉沦》是郁达夫的成名作,这篇小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评论界的关注,评论者有的从传统的伦理道德或反封建传统、张扬个性出发展开评论;有的从革命现实主义出发,对作品的艺术性及其思想意义进行评论;有的从叙述学、文体学、心理学等角度对作品展开了研究。

《沉沦》是通过青年的变态心理的刻画和情爱的苦闷与社会苦闷的描写,表现了在那样一个历史时期中受到时代窒息的青年的内心的呼唤,表现了他们的苦闷与彷徨,他们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文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和追求真挚的友谊与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但“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连,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对着当时的社会环境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小说强烈地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的心声。小说中“他”是压抑的、是苦闷的、是矛盾的、是悲愤的,以至于发展成一个“忧郁症”患者。当理想与现实冲突到不可调和时他选择了自戕,沉沦,自杀。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认识一下《沉论》中“他”的矛盾心理。

····

庆莲张彤

巴金郁达夫作品分析

1868-1873年明治维新之后,大量引进西方文化,

不但经济得到发展,而且人们社会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7岁以前的郁达夫接受的几乎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突然跻身于日本文化环境之中,两种有着巨大差异的文化便在年轻的心灵中发生了激烈的冲撞。这种冲撞引起了郁达夫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如此年轻的郁达夫是无法理解和承担这由历史和民族造成的剧烈而实际的矛盾痛苦的,也很难找到具体解决的办法,因而这种矛盾和痛苦极易积聚为苦闷,表现出哀伤乃至颓废的色彩。对于青年郁达夫来说,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的是两性关系的观念。

中国传统儒家道德以“男女授受不亲”为训条。传统文化对性心理有“原罪”意识,认为男女情感是一种罪恶。这样“原罪”意识不自觉的影响支配其思想行动。所以郁达夫在男女关系上孤僻、压抑,同时由于民族歧视的心理,使郁达夫产生变态的性心理。作者把这些性变态事件本身的描写和主人公灵魂深处的自责紧密的

2011.2下半月\215

现代文学评论

交织在一起,表现主人公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即受到“原罪”意识的直接压抑,认为自己是在犯罪。性格上的拘谨、腼腆、畏葸大大妨碍“他”在异性面前自由地表现自己,但本能的欲望和要求又使“他”羡慕、嫉妒能自由

的因素。当他因为自己白天胆怯得不敢和日本女学生讲话而懊恼,当妓女问他来自哪里的时候,他惭愧不已,“他全身发起痉来,他的眼泪又快滚下来了”,心里呐喊“中国啊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他觉得只有祖国的强大和富有才是“他”不走向“沉沦”的原因。“他”的极其自尊,既是自我意识理性觉醒,包含着对民族自强与自立的深情期待。作品将主人公清醒的理智和卑微的情感间的冲突写到了极致。

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象郁达夫这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中,曾以“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为武器猛攻旧道德、旧传统,并热烈地幻想拯救民族,复兴祖国。可是当“五四”退潮之后,封建社会的旧道德、旧思想变本加厉地窒息着中国大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勾结在一起,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封建半殖民地化,而这些业已觉醒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正是由于他们清醒了,正是他们曾有过好梦,所以就更加痛苦。正如鲁迅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所以走。”。尽管作者的作品是忧郁感伤的,但他那大胆破坏的精神却是主旋律,尽管他从“自我”来触及那个时代,但他却体验着那个时代里受苦受难者的疾苦。他是具有“特异的人格”的人。

《沉沦》中“他”一直强调:是祖国的不够强大把他逼上绝路的。那么主人公的悲剧根源究竟是什么呢?我想首先是性格的悲剧,孤僻的文人,不善与旁人沟通,不善排遣内心的寂寞,试图从诗文中寻求出路,但又觉得文学也不过如此,再美再好的文章,在太过消极的人面前,亦是索然寡味。偶尔从口中蹦出的几句歪诗,也不过是为了寻求短暂的自我安慰罢了。再者,性的压抑和性压抑的无以释放,更强化了他走向死亡的心意。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对祖国和自己的前途的茫然。是啊,留学归去是否就能寻得自己存活的一席之地呢?对前途的无可把握,让他觉得这世上真是少有快意之事。主人公大多处于失业的危险之中,甚至找不到职业,深深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由于他笔下的人物身处逆境,又特别敏感,因而自我感觉分外强烈,内心矛盾分外尖锐。这集中表现为他们的理想与愿望破灭以后,那种感伤情绪无法解脱,悲愤之极,只能以死作了结。

四、自我感觉与内心情感需求冲突

郁达夫的小说基本上都是感伤的抒情,是自我的写真,抒发出“本”和“真”的意识和情感。并且描写“本”和“真”的矛盾冲突。“本”指的是本我内心的情感需求;“真”指的是含有“原罪”意识等道德。

《沉沦》主人公一开始的心理感觉是触景伤情,并引起对现实环境的感伤、不满,以至复仇的心理。在异国,他所感到的同学的“白眼”,单调的生活,使他越来越忧郁。又如何排解心中的愁绪呢?

预科卒业之后,他听说N市的高等学校是最新的,

xiandaiwenxuepinglun

交往的日本青年男女。这里有性压抑带来的苦闷,也有固有道德观念受到摇撼时的惶恐、烦乱和焦急,使其心理发生变态。“他”直抒胸怀:“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然而,一个贫弱国家的留学生,他那卑贱的地位,在军国主义日渐高涨的日本是求不到的。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他只有绝望:“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唉,这干燥的生涯,这干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视我,欺侮我……”作品中是以强烈的激情要求这种爱,而他这精神上的饥渴,实际是要求对自己这颗被侮辱的心给予抚慰和同情。

《沉沦》所表现的内心苦闷,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知识青年共有的苦闷,他们都受到过五四个性解放启迪,既多情又脆弱,既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正确出路,既拼命挣扎不甘沉沦而又陷入苦闷不能自拔,既想洁身自好,渴望真正的爱情,却不可得,只好苦苦追求性的刺激,既要探索人生真谛又缺乏坚韧的毅力,既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又耽于幻想,既有个性解放的欲求,却又勇气不足,陷入悲观境地,这一切构成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所谓的“时代病”。因而它在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

二、富有与贫穷的冲突

郁达夫的多数作品中的人物,都带有感伤、孤僻、苦闷的病态性格,变态的心理言行,尤其是变态的性心理。另外,作品郁结着沉重压抑的情感基调,少数作品还有比较浓厚的颓废色彩。这正是“五四”以后一部分看不清人生方向,找不到正确道路的知识分子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他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多有孤独内向,懊恼悲怆的性情。描写是一个“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的青年的漫步与自省。生活的困苦使他渴望有钱,并仇视富人的荒淫,但一但有钱,他又觉得玷污了自己的人格,又近乎变态地诅咒金钱,将之放在鞋底践踏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沉沦》中“他”反问:“我何苦要到日本来,我何苦要求取学问,既然到了日本,那自然不得不被他们轻悔。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在隐忍下去了。”“故国岂不有如花的美女,我何苦要到这东海的岛国里来……”《沉沦》的主人公在自杀前,还悲痛疾呼!

“他”认识到自己不幸的命运是祖国贫困弱小造成的。在他苦闷伤心的时候“他”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外在

216/2011.2下半月

从无助感看中日家庭文化

———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比较

巴金的《家》中描写了叫做“高家”的一个绅士阶级的大家庭的生活。在高家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当属高老太爷这个高家当时最年长的人物。高老太爷共有五个儿子,他们各自都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却住在同一个大宅院里。小说主人公的觉新、觉民、觉慧是高老太爷大儿子家的三个儿子。在这个大家庭当中,所有人都必须绝对服从高老太爷的权力。觉新是高老太爷的最大的孙子。他对现实不满,却不思反抗优柔寡断。他在中

摘要:岛崎藤村和巴金的同名小说《家》均为20

学时成绩优秀,对将来很有抱负,并且有自己喜欢的意中人表妹梅。但是由于他是这个大家庭的接班人,所以高老太爷安排他和另外一个陌生的女性结婚,致使他从此辍学,并且打消了和自己喜欢的梅结婚的念头。梅没有办法,嫁入他人妇。但是后来丈夫去世,她又重新返回娘家。虽然和觉新再次相遇,但是由于现实所困,她非常伤心,最终患病身亡。另外,觉新的妻子瑞珏给觉新生了两个孩子,在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因为说是和当时正在生病的高老太爷犯克,会有血光之灾,被从高家隔离出去,由于难产身亡。尽管当时瑞珏十分不愿意,但是由于觉新做不了主,而导致其十分悲惨的结局。小说主人公之二为高老太爷的二孙子觉民当时是外语专科学校的学生,他不像哥哥觉新那样什么都忍受,不反抗。当封建势力威胁到他的爱情和幸福的时候,他敢于站出来进行反抗。他也被爷爷强迫结婚,但是由于他有自己喜欢的人,没有答应,离家出走。高老

世纪初期描写旧式封建大家庭的小说。这两部小说的题材基本相似,均以描写旧式大家庭为主线,给读者展现一个在新旧思想交替时期的两国的家庭样式。其中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可以看出两国不同的文化。

关键词:大家庭;巴金;岛崎藤村;无助一、巴金的《家》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首先巴金的《家》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中国在文化界开始了新文化运动。而《家》正是在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1933年被创作的。当时在中国反帝反封建运动大力开展,新的革命思想蔓延。这样以来对旧的封建大家庭的经济基础产生了影响,使其逐渐走向崩溃。另外家庭中的每个人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而产生了各种矛盾。其中最重要的矛盾是年轻一代和封建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并且N市是日本产美人的地方,所以他就要求到N市的高等学校去。

离开东京,去N市,这是主人公心理变化的一个转折:向往新的学习生活,而且作为一个苦闷中的青年,心中萌发爱情要求,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然而,到了N市,“他的前进的希望,在第一天晚上,就不得不被目前的实情嘲弄了”。

他来到了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而且旅馆的条件是那样差。于是他从情绪上的忧郁症,进而发展到为生理上的性苦闷。这性苦闷又反过来激起他的恐惧、羞愧、自责心理,怕身体衰弱、怕见人面,见了妇女的时候,“觉得更加难受”,发誓以后“决不再犯”。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状态。这样,“他的自责心同恐惧心,竟一日也不使他安闲,他的忧郁症也从此厉害起来了。”

正是在这种矛盾心理支配下,他进了妓院,“陷到一个大大的难境里去”。当那个侍女问他“府上是什么地方”时,激起了他如此强烈的心理反应:

一听了这一句话,他那清瘦苍白的面上,又起了一层红色;含含糊糊的回答了一声,他呐呐的总说不出清晰的回话来。可怜他又站在断头台上了。

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如今在一个如花的

少女前头,他不得不自认说:“我是支那人”了。

《沉沦》中的“他”就是在国内因追求个性解放而在现实面前数次碰壁,在异域又深感耻辱的情况下才产生变态心理的。主人公在现实的压迫下精神失去平衡使他产生病态和自轻自贱。“他”的矛盾与痛苦来自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小说深刻地剖析“他”这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他酷爱自由,热望着真正的生活,却受着社会的严重压抑;他希望祖国的强盛,而看到的却是祖国的日渐“陆沉”。“他”那多愁善感的性格使他终日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他把自己的精神寄予虚幻之中。“他”那孤冷的性格,忍受着残酷的现实。“他”的生活和心灵三部曲:追求合理的人生———合理追求的幻灭———终至沉沦和自戕。

参考文献:

····

庆莲张彤

巴金郁达夫作品分析

[1]高云主编.《郁达夫自叙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2]郁达夫.《沉沦》,辽海出版社,2009年出版。[3]张恩和主编.《郁达夫作品欣赏》,广西人民出版

社,2004年出版。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1.2下半月\217

心里矛盾篇七
《10种超虐心的现代人矛盾心理》

10种超虐心的现代人矛盾心理

人无完人,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存在阴暗心理。而这些心理常常令他们感到虐心,甚至做出一些自我矛盾的行为。例如鄙视“拼爹”族,却又“恨爹不成刚”;恨贪官,却又想“当官发财”… …

1. 鄙视“拼爹”族,却又“恨爹不成刚”

当那些“工作有爹安排,房子有爹买,车子爹给开,票子爹拿来”的富二代,当他们做错了事,例如开豪车撞了人,却嚣张的对受害者说“我爸是李刚”时,大部分有正义感的人都会站出来予以指责。然而有些人在心里总会严重鄙视这些富二代:爹有钱很了不起吗?又不是自己的本事!然而转过身时,心里却还会泛起这样的感慨:我怎么没有这样的爹呢?

2. 讥讽一夜暴富,但私下里却无比渴望一夜暴富

如今的中国,不乏一夜暴富的例子:北京城郊的村民因为拆迁一夜成为百万富翁,浙江一个彩民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豪……对此,有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无比讥讽状:做生意一夜暴富的,肯定是做了见不得人的勾当;炒股一夜暴富的都是走了狗屎运,根据人品守恒定律,早晚会倒大霉。而当他们路过彩票投注站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买上几注,并在开奖之前无数次祈祷自己能成为一夜暴富的幸运儿。

3.

恨贪官,却又想“当官发财”

一提起官员贪污,大多数人都会气得横眉怒目,恨不得亲手法办贪官。但是,他们大多数有的人却又向往当官,看看每年那无数公考队伍便知道,拼得你死我活,只为成为体制内的一员,甚者希望能平步青云,“当官发财”。

4. 看不起“富二代”,但结婚又想着“傍大款”

当下“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不断:醉酒超速、撞飞行人、威胁记者、殴打无辜、炫富斗富……媒体一旦披露,社会上必然骂声一片。但是很多当家长的却是希望女儿能够嫁个富二代,衣食无忧、也有很多女孩子把“傍大款”作为人生目标。

5. 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跑的”……从这些民间顺口溜中可以听出,老百姓对用人不正之风的痛恨与无奈。但现实当中,他们却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为了给亲属找一份好工作,为了让家中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为了帮己方打赢一场官司……其第一念头往往是动用关系和金钱去打通各个“关节”,希望能遇到“贵人”相助。

6. 痛恨收礼的,却盼着别人收下自己的礼

送礼之风在中国可谓盛极多时,就连幼儿园的娃娃在教师节也得给老师“献礼”。然而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社会,实在有太多动机不纯的送礼者了,他们寄望用送礼与领导联络感情,通过送礼想办成政策规定所不能办、正常渠道所办不到的事。

于是送烟、送酒、送茶叶,送钱、送女人、送股票… …在无数的“看望领导”中简直是家常便饭,礼物之多,价值之高,令人咋舌,甚至催生出礼品回收行业。然而,他们看到别人也这么做的时候,却又投以痛恨的眼光,责怪别人的礼物比自己的好。

7. 痛骂“炒房团”,可又恨不得自己是炒房挣大钱的一员

温州“炒房团”曾经叱咤楼市江湖,一则夸张说法是:“温州人打个喷嚏,全国房价都要抖三抖。”他们以亿万计的资金,扰乱了楼市秩序,于是许多市民都骂他们“没良心”、投机挣黑钱。甚至“有识之士”还呼吁“将炒房行为认定为犯罪”等。然而,一旦他们手头有点余钱也坐不住,乘机捣腾起二手房来,希望抓住机会淘上一桶金,甚至几个人一起拼钱炒房,合伙买房进行投资,大有“全民炒房”的架势。

8. 鄙视崇洋媚外,却又总是偏爱国外品牌

心里矛盾篇八
《浅析柳永的矛盾心理》

一、 绪论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从柳永开始,词逐渐变“雅”为“俗”,走向民间。柳永的词在民间流传甚广,叶梦得《避暑录语》中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可看出柳永词在当时社会具有十分广泛的传播性。不过,由于柳永所作“艳词”较多,并且被人们称为“浪子词人”,所以当时的文人普遍鄙视柳永的人品,并瞧不起他的词。之后,虽然有学者发现了柳永词的难得之处,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学者依然贬斥柳永,从而使柳永在词学界备受争议,褒贬不一,以致到了建国之后,人们对柳永的研究也十分冷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学者们渐渐接受了柳永的词(当然除了那些过于直白的“艳词”),而且对柳永的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人们对柳永的人品仍然不愿苟同,于是就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柳永的人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界的一大遗憾。其实,柳永不仅是一个人们所谓的“浪子”,更是一个汲汲于进用的士子,他也渴望能够做官、为民请命,并且他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所以,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柳永既渴望功名又向往世俗享乐的这一矛盾心理,挖掘出柳永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展现出柳永不被人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另一面,从而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柳永其人其事,进而转变人们以往对柳永的偏见,减少学者对柳永的鄙薄否定。而且,该论文也可为后来研究柳永者提供参考的素材。

目前,从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柳永的创作个性,柳词的艺术风格、思想内容,对柳词中具体意象的分析以及对柳永词的“俗”性等命题研究的很多,而且成果颇丰。如杨海中的《柳永<雨霖铃>艺术手法试析》(1983)、周晓音《试论柳永词风格的多样化》(1999)、戴武军《论柳永爱情词中的“真”》(1993)、吴惠娟《论柳永词的景语》(2002)、王天辉《浅斟低唱的背后——柳永词作凄迷色彩的成因》等就主要论述了柳词的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及词作意象。

然而,近几年也有学者涉及到了柳永的人格、柳永的恋都情结及仕进思想等内容,如叶青泉《柳永仕宦不显的文化解读》(2006)、黄伟亮《试论柳永的仕心定位及历程》(2011)、曹志平《都市的沉沦与挣扎——论柳永的恋都情结及其文化心态》(2001)等。不过,由于学者初涉该领域,因此研究并不深入和全面。所以,本文综合论述柳永的仕进心理和享乐心理并分析该心理的发展过程和成

因,以及分析该矛盾心理造成柳永的悲剧人生这一研究内容,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的。

总之,笔者将查阅大量相关书籍,认真研究柳词,并借助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和想法,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争取能更细致更全面地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柳永矛盾心理概况

自古以来,一提起柳永,人们立马就反应说“浪子词人”,只因为柳永放荡不羁,经常出入烟花巷陌,并作有大量歌妓情词。宋胡仔《艺苑雌黄》就曾说:“(柳永)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李清照在《词论》中也表达出了对柳永的贬损“虽协音律,词语尘下。”于是,人们就普遍认为柳永品格拙劣,从而鄙视、排斥柳永其人其词。“浪子词人”这一名称也成为了柳永的代名词。

其实,这是由于人们没有全面了解柳永而导致的对柳永的偏见和误解。要知道,柳永也有渴望入仕的一面,他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名宦,并且他一生都在为功名而努力奋斗、拼搏。只不过柳永在追求功名的同时,又贪恋于在秦楼楚馆中寻欢作乐,并且他还把两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不愿为了一方而舍弃另一方。于是既渴望功名又向往世俗享乐就构成了柳永的一大矛盾心理,并且这种心理伴随了柳永一生,对柳永造成很大影响。

那么,柳永的这一矛盾心理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下面,笔者将结合相关柳词,分别从柳永人生的青少年、壮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来对此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

(一)青少年时期柳永矛盾心理的发展变化情况

柳永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读书奉儒之家,柳永的父亲柳宜从小就教导他要以博取功名为主,柳永自己也有追求功名之心。柳永曾在《劝学文》中写道:“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看出柳永年轻时渴望功名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柳永青年时才华出众,他和他的两个哥哥并称为“柳氏三绝”。这种才华早露的经历使柳永自信心倍增,也加深了他对科举考试的追求。

于是,二十岁左右的柳永就和其他普通士子一样,为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选择了科举应试的道路。真宗咸平五年,柳永便离开故乡奔赴汴京准备

参加科考。这时的柳永踌躇满志,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以为自己定能一举中的:

[1, P126]“况渐逢春色,便时有、举场消息”(《征部乐》),柳永渴望高中,并希

望能在此有所作为。

不料,刚到汴京,柳永就被这座城市的繁华、热闹所吸引住了。在这里,柳永看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看到的奇异景象,柳永为这些兴奋不已。于是,柳永骨子里浪漫而又风流疏放的一面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四处游乐玩耍,并与当时盛行的歌妓们关系密切,一天到晚在风月场中潇洒。同时,柳永还把他的浪漫史都书写下来,如《长寿乐》:“尤红殢翠。近日来,徒把狂心牵系。罗绮从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解严妆巧笑,取次言谈

[1,P375]成娇媚。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及“况少年

[1,P337]彼此,风情非浅,有笙歌巷陌,绮罗庭院。”(《洞仙歌》)等就叙述了他的

风流生活,这也可看出柳永对这种风花雪月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不过,尽管柳永身在温柔乡,但他心里却并没有忘记此行到京考中进士的目的,他还对他的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考试,他也“定然魁甲登高

[1,P375]第”(《长寿乐》),可见柳永对科考自信满满,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会有落第

的时候。然而,事与愿违,柳永第一次科考就以败北告终,这真是柳永所始料不及的,他的难过、郁闷也是必然的。不过在伤心之余,柳永仍然发奋努力,毅然决定继续参加科考。孰料,柳永竟然多次落第,这对自信“艺足才高”(《如

[1,P389][1,P343]鱼水》)、“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梧桐》)的柳永来说,无疑是一次

次十分沉重的打击。接受不了这种结局的柳永,在悲愤沮丧的同时,写下了《鹤冲天》一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

[4,P39]浅斟低唱。”

这首词被柳永一写出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传播。从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柳永自视甚高,他认为自己才华过人,自己不能中第是因为朝廷的“遗贤”,并不是自己不够优秀,没有资格。柳永还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表面看来,他对功名十分鄙视,其实,是他内心不能释怀,于是便安慰自己罢了。

同时,他还写出自己的“意中人”及“风流事”,表现出自己对“烟花巷陌”的贪恋,并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打算从此走向秦楼楚馆。不过,柳永的这些话语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其实他对功名还是极度渴求的,他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一样,以此求得心理平衡。从“忍”字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柳永内心的不甘与辛酸。

此外,柳永的这首词初步向我们展示了他心中的两种价值取向,即既渴望功名又耽于享乐的两种心理,而且,这也是他首次在词中将这两种心理并提。由此可见,这两种心理对他而言是同等重要的。或许从很早以前,柳永便有了这样两种心理,只是表现的还不明显而已,而在这首词中这两种心理便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二)壮年时期柳永矛盾心理的发展变化情况

虽说柳永在多次落榜后,表面上对功名十分瞧不起,并向烟花巷陌靠得更近了,但他骨子里对功名还是不能忘怀,于是他又高唱“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1,P389]酬。莫闲愁。”(《如鱼水》)以借此安慰自己,并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天禧三年,柳永再次参加了科举考试,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柳永终于榜上有名了,他的喜悦也可想而知。然而,由于柳永之前所作的“艳词”流传甚广,加之他因一时冲动而作的《鹤冲天》一词也广为传播,这些都传到了皇上耳里,而皇上对柳永这种放诞不羁、叛逆张扬的行为十分不满,于是便在“临轩放榜”时对柳永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把柳永给“黜落”了。

这场变故,使柳永触手可及的仕进之路瞬间成为了泡影,这对柳永的打击非常大。而且,皇上的口谕又有谁敢违抗呢?既然求官无望,柳永便干脆打着“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旗号,“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语),更为夸张的放浪形骸,还写下了大量的歌妓情词。如《少年游》:“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恁多情。昨夜杯阑,洞房深处,

[1,P284][1,P34]特地快逢迎。”为赠妓所作。“无限狂心乘酒兴”(《昼夜乐》)写洞房之

欢,《玉蝴蝶》则直言叙写狎妓生活,表现出珍惜青春,及时行乐的思想。还有

[1,P303]《木兰花》:“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小楼深巷狂游遍,罗

[1,P266]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集贤宾》)“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

[1,P36]柳、昭阳燕。”(《柳腰轻》)其中,心娘、虫娘、英英皆是歌妓,此外,还有

许多歌妓名出现于柳永词中,可见柳永与歌妓关系十分密切,他流连于舞榭歌台,烟花巷陌,过着风流浪荡,冶游无度的享乐生活。

其实,柳永之所以这样,一半是因为心性所致,他自己本身就贪图享乐,一半则是因为仕途坎坷,求宦不遂,他是借这种方式与统治者进行抗争,从而发泄内心的不满。

虽然柳永在舞榭歌台过得很快乐,但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人又怎么会甘心一辈子混迹酒楼,默默无闻、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呢?所以尽管柳永过着风流快活的享乐生活,但在欢乐之余他也感到孤独与悲凉,正是“也拟疏狂图一

[1,P167]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凤栖梧》)呀!

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达成少年时的理想,柳永选择离开京都,开始长期的漫游生活,并想方设法干谒权贵和颂圣贡谀,以求得到某些达官贵人的赏识,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柳永漫游了许多地方,而且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作词干谒权贵。如《仙吕调·望海潮》(东南形胜)、《早梅芳》(海霞红)是他为干谒杭州地方长官而作的;《永遇乐》(天阁英游)、《木兰花慢》(古繁华茂苑)是为干谒苏州地方长官而作的;《一寸金》(井络天开)是为干谒成都地方长官而作的。同时,柳永还不忘歌颂皇上的功德,大作颂圣贡谀之作,如:颂真宗开坛打蘸的《巫山一段云》(其二)和《玉楼春》四首;贺仁宗生辰的《中吕宫·送征衣》(过韶阳)、《歇指调·永遇乐》(薰风解愠);颂真宗祭天的《御街行》(燔柴烟断星河曙);颂皇帝与民同乐的《破阵乐》(露花倒影)、《倾杯乐》(禁露花深)、《迎新春》(嶰管变青律)等等。虽然柳永很努力的巴结权贵,但依然没有谁青睐于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他的前途仍未可知。

当然,柳永在羁旅行役的过程中,并没有忘记也不可能忘记当初在京都时的快乐时光以及众多歌妓,他还写了不少思念歌妓们的词作:“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每追念、狂踪旧迹、长袛恁、愁闷朝夕。凭谁去、花衢觅。”“役梦劳

[1,P126]魂苦相忆”(《征部乐》)和“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归朝欢》)

[1,P141]都表现出了柳永对心上人的思念。“伤心脉脉谁诉。但黯然凝伫。暮烟寒

[1, P192]雨。望秦楼何处。”(《鹊桥仙》)“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浪

心里矛盾篇九
《青春期心理矛盾及解决》

青春期心理矛盾及解决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 其心理矛盾归纳起来,大概有十种: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但这些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有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

因此,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产生孤独感,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但他们又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

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

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

解决这一矛盾,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化解这一矛盾,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

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对这一矛盾,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

化解这一矛盾,要求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张琳茹

心里矛盾篇十
《心理冲突与挫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