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4    阅读: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一
《聪明人的做法》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二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很多人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事情恰恰相反。

很多聪明的人做事情往往难以成功。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聪明人做事情不能成功,原因有二:一是不能下笨功夫;二是他们没有找到他们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却去做一些在他的价值观体系中不怎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内心缺少全力以赴的动力。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的名言。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1929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之后,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年仅19岁,其考试成绩中、英文俱佳,据说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数学却只有15分(有人说得了零

分),按说这种情况是不能录取的。但主考老师汇报了当时清华的校长罗家伦,罗校长因为爱才,破格录取了他。

钱钟书果然不负罗校长的器重。钱钟书的才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记忆力惊人,据说他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另一方面是他超出常人的勤奋。他提出“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他下决心“横扫清华图书馆”,他泡图书馆之勤之久几乎无人可及。 所以入学时间不长,钱钟书的超人禀赋和学养便显露无遗,很快便成了清华园中鼎鼎有名的一位才子,他的恩师、著名学者、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评价说:“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从此,钱钟书“清华之龙”的声名便不径而走;二是在清华大学文学院的范围内,钱钟书被推为当时的“三才子”之首,另外两位分别是后来有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再有就是在外文系范围内,钱钟书又是外文系“龙、虎、狗”“三杰”之首,“清华之龙”是钱钟书,“清华之虎”是万家宝(即后来的戏剧家曹禺),“清华之狗”是后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的颜毓蘅,有段时间在南开大学的同学之间还流传着“狗尚如此,何况龙虎”的雅谑。

有人曾对钱钟书的《管锥编》发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著名教育家林格老师曾经跟我分享过他高考时的一种做法,那时候他学文科,他说他曾经把历史课本抄过七遍!他说,抄过七遍后,他发现很多历史上的细节题目他都可以轻松答出来,而且可以做到对历史的知识很系统地把握和运用。

生活中有太多的聪明人,但是却没能有大的成就,原因就是没有在一点上下笨功夫。能够看透这点,并且能够狠下心做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如果不将精力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并做足功夫,结果只能导致能量无效耗散,最后一事无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爱因斯坦有一个朋友名叫贝索,被爱因斯坦称为“在全欧洲都找不到第二个的知音”。他在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中曾经给予爱因斯坦不少启示,乃至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士”。他思维敏捷、鉴别能力强、知识渊博,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过自己的建树。

对此,爱因斯坦曾直言相劝:“我坚信,如果你具有专注的热情,你一定能够在科学领域中孕育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找准方向;二是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据说曾获日本保险行业第一名的保险推销员原一平,在他的退休告别大会的时候,很多保险界的精英参加,当人们询问他推销保险的秘决时,他微笑表示不必多说。

这时,从会场一边出现了四名彪形大汉,他们扛着一座铁马,铁马下垂着一只大铁球。等铁马被抬到讲台上时,现场人士都糊涂了:他要干什么?

原一平走上台,拿出一个小榔头,朝铁球敲了一下,铁球没有动,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球还是没有动,于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持续不停,但是铁球还是一动也没有动„„ 半小时过去了,台下的人士渐渐地开始骚动了,一开始大家在窃窃私语,慢慢地有人觉得无聊了,陆续有人离场而去,但原一平还是自顾自地敲着铁球。

一个小时过去了,人越走得越多,最后,留下来的只剩零星几个人了。

“动了!”有人喊出了!

“动了!”在场的人都看到了!

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了。又经过40分钟后,大铁球摇晃的幅度越来越大,这时候想让它停下来都困难了。

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但很多人在积累的过程中,忍受不住这种没有成功的煎熬,放弃了。最后剩下来的就是那些真正成功的。

在这个过程中,最最需要的,不是一个有什么小聪明的“智叟”,而是一个下行决心施行笨功夫的“愚公”!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三
《聪明人是如何被调教得更聪明》

聪明人是如何被调教得更聪明?

作者:王孝养

仅仅有235年文明历史,人口不足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占全部85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32%,和一批象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样的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超级科技资本家,并在世界上一直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上百年。而中国本土除了两位政治性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外,在科技、经济和文学方面却一直还没有诺奖零的突破。这确实让拥有十四亿人口和5000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汗颜和羞愧。

是什么法宝成就了当今美国在科技上的辉煌成就?归纳起来我认为应该有四大法宝。法宝1: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一点不用质疑,强大的经济实力才会有钱做科研,尤其是一些短期内看不出“钱”途的基础研究。 法宝2:相对公平公正的科研和教育体系,这一点跟中国比起来要好很多。法宝3:世界人才的吸铁石。美国科技人员相对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环境、人尽其才的用人体系、对各国人才宽容的接纳心态,以及一整套相对宽松的科技人才移民体系,使世界各地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这造就了在美国获诺奖的科学家中30%出生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法宝4:有一整套完整的让聪明人更聪明, 让笨人也能完成基本教育的个性化教育体系。

前三大法宝很多人都比较了解,第四个法宝估计不参与其中很难有较透彻的了解。我在美国工作了近十年,目睹和参与了女儿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成长过程,同时带教过来实验室做暑期实习的高中生和大学毕业后的学士后研究助理,使我对上述的第四个法宝,即让聪明人更聪明,让笨人也能完成基本教育的个性化教育体系有了较多的了解。现就我所知道的美国马里兰州中小学和大学的一些个性化教育的做法做个介绍。这些做法对中国的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上课小班制:美国从小学到高中的班级都不是太大。国内中小学很多班级都在40人以上。美国的小学多为十几个人一个班,初中和高中也多是20多人一个班。由于人数少,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成绩都了如指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讨论。每年学校都会安排家长参加一次听课和一次家长和老师单独见面的机会。有一次我曾亲自从头到尾听了我女儿小学二年级的上课。教师里一个老师, 15个学生,学生是围成一圈坐的,老师没有高高的讲台,只有一块白板,供写字用 (现在都改电子白板了) 。上课时老师讲解基本知识,然后有许多时间让学生讨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抢着发言。班上看起来有点吵(用国内老师的话说,课堂纪律很差),但老师没有抑制孩子们的天性,让每个小孩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当时我女儿刚来美国,一句英语都不懂,却很喜欢去上学。

能者多劳,聪明者多学:在我生活的马里兰州,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根据平时成绩(GPA)和每年一次全州的测试(Maryland School Assessment,MSA)成绩(学校不主张对州内统考进行强化训练,所以MSA的成绩基本能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成果)老师会推荐你去上快班(Advanced的班)还是在普通班。在中小学的同学里,有可能英文在一个教室内,到了数学就可能另一个班了。跟中国国内的家长不同,美国的家长很少为孩子讲情争取到快班,多尊重老师的推荐意见,如果小孩的学习成绩不好,进了快班跟不上也难受,如果老师照顾差生而降低上课的深度,聪明才智的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特别聪明的同学还可申请县里(美国的县由几个市和镇组成)的快班或叫天才班(Magnet Program)。从小学到高中共有三次申请Magnet Program的机会,一个是三年级,还有就是上初一和高一。这些Magnet Program的录取方式有点跟大学录取方法类似,主要参考自己的申请书,家长的描述,任科老师的推荐信,入选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单,大概是10-20%的录取率。有些高中的Magnet Program里,学校的课程学习抓得很紧,两年就把高中的必修的课程修完了, 剩下的两年不会象中国的高中一样,全身心的投入高考,而是选修一些大学课程,或用部分时间到实验室做科研助理。

科研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和科研的第一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些学习或研究感兴趣,他/她会发挥出最大的潜能。美国以鼓励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各种兴趣很管用,尤其是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可防止他们的厌学情绪发生。

美国中学的志愿者服务制度为学生们早期接触社会创造了条件。学校规定中学生至少要在非赢利性机构(如养老院、学校帮助辅导学生、教堂等)完成72小时志愿者服务时间。为了鼓励学生多做志愿者服务,如果超过300个小时的服务,还可获得大学奖学金。通过做志愿者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有利于将来的职业选择。

暑假实习制度是学生早期接触科研的好方式。美国的学生暑假很长,中小学大概3个月,大学约4个月。暑假是高中生和大学生早期直接参与科研的好机会,按规定,高中生16岁可到实验室工作。特别优秀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可申请到每月1-2千美元的奖学金。 中小学无留级制度:美国的义务教育是从小学到高中的13年体制。美国没有留级制度,除非家长有特别要求。如果有些学生天资特别差,只要能跟得上,都让他们按期毕业。美国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很低。当然有些有才智缺陷的人,会去特殊的学校完成他们的13年义务教育。美国的高中毕业生的水平相差很大,优秀的可能达到大学1-2年级水平,差生的数学水平可能只相当于中国小学或初中的水平。

自信和能说会道的培养:美国的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多数人都能说会道,而且很自信。这与学校和家长以鼓励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有关。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也很少责骂或体罚学生,所以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多数也愿意上学,而且也表现得很自信。自信在美国很重要,不自信的人在美国找工作时很难过面试关。能说会道的培养除了与美国人外向的性格有关外,还与他们多数上课是讨论式的方式有关。

领导能力的培养:美国很重视领导才能的培养, 领导才能是作为好大学录取的一个重要标准。美国没有象中国一样的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组成的班干部,但有类似于学生会的学生政府(Student Government)。学生政府不是学校任命的,而是民主选举的。记得,我女儿小学四年级时想竞选学生政府助理(Student Government assistant),一板正经的在家花几个小时写竞选标语。此外,高中生还可自行组建球队自任队长,还可组织各种俱乐部、协会等,这些作为领导才能的培养都受到学校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录取的综合评价体系:美国也有高考叫SAT考试,每年有 7 次。但大学录取不象中国一样一考定终身。美国的SAT考试只是作为掌握中学基础知识的一个参考。还要参考平时学习成绩、领导才能,兴趣爱好、特殊的才能等综合考虑。

总之,美国的个性化教育,让聪明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参与科研和各种活动,使得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也让智力平平的学生能完成13年的高中义务教育。正是这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技领袖人物,造就了当今美国科技的辉煌。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四
《聪明人不跟领导较劲》

聪明人不跟领导较劲

确实,有些领导的水平没你高,业务没你强,能耐没你大,这些不应该成为你不满或嫉恨的理由。

你怎么不看到他付出比你多、工作比你累、责任比你大、吃不了兜着走、有眼泪往肚子里咽呢?

我们应该冷静地纠正自己对领导的认识。

实事求是地说,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多数因为他们要比别人能干一些,干得更辛苦一些,同时,更能承受一些,眼光更远一些。

有些人总认为,领导能够成为领导,是由于他们的运气、他们的关系„„一句话,他们会“来事”,使领导的领导“任人唯亲”,他们才当了官。

各行各业中,人品最好的、业务最精的、头脑最聪明的,不一定能当上领导,有人一生只能是一个专家。有些业务二流的、甚至三流的人,反而当上了领导,这样的事不是没有,你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普遍现象。

不管是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在特殊情况下,登上高位的,多数还是精英或准精英。

觉得领导水平不高,来源于人们某种误解,认为领导在精神上即使不是道德风尚的楷模,在业务上也应该是样样皆精、路路皆通的“十项全能”,一旦不符合这种标准,就认为是靠关系爬上来的平庸之辈。

我觉得,这是把领导太过于理想化,其实,领导不是圣人,对其也不宜求全责备。

况且,领导的水平,有时恰恰不表现在技术和业务的“硬件”上,而是体现在管理与综合的“软件”中。论耍大刀,刘备不如关羽;舞长矛,赶不上张飞;决胜千里,运筹帷幄,比不上诸葛亮,就是这么一个遇事只会哭鼻子的平庸之辈,偏偏统领手下的文臣武将,与一代奸雄曹操、江东豪杰孙权,成掎角之势,做了汉中王。在用人之道、关系协调、任人唯贤、管理差遣等方面,刘备的确无人能比,他手下那些文臣武将,不服不行。

这也许就是一些业务二流、三流的人,能当领导的原因之一。

遇事不服、逆反、专门与领导作对较劲,是一种幼稚的表现。

有些事想不通,看不惯,是因为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如果换位思考,很容易一通百通。

例如,领导与下属的不同看点:前者经常考虑的是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后者经常考虑的是公司能够为我做些什么。想想看,如果没有公司的整体利益,个人的利益如何兑现?弄通这一点,相信你的情绪和干劲就会有所变化。

又比如,自己上班迟到,又不希望领导批评,如果别人也都如此,工作的损失,谁来担负?

又比如在发牢骚方面,不论在办公室,还是卫生间,一般员工总能随时随地找到同盟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泄一通为快。

但是,当领导的就没有你那么自由,更多的时候,他还得窝在心里,自我排解。等有一天你也当了领导,才会发现,你的下属,包括原来的盟友,竟然也会对你有同样的抱怨。

这时候,你才知道,原来,领导就是供员工射箭的靶子、编排的目标、发泄的渠道;这时,你才会体会到,为什么当领导的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空发牢骚、借题发挥的议论。

实在说,当领导既是肥缺,又是一个苦差事,是块“豆饼”——上压下挤。 比方说,上面要对他整个的工作进程进行考核监管,单位承担的任务指标需要他的检查督促来完成;

一遇上裁人缩编,或评奖名额有限,他还得头一个做恶人,本来心里烦得不行,表面上还得装成状态良好。从这些方面看,领导真值得理解同情。

特别有胸怀、有能力、有魅力的领导,也许你一生只能碰上一两次。

如果你自我疏离,觉得和领导接触多一些,怕人说是走上层路线,拍马屁,这就是你自我疏离和反应过敏的问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亲近或疏离仕途方面,具有反差极强的摇摆性和两面性。 遍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出身,许多人是先走仕途,由于自身性情不宜或受馋佞之徒的挤压,官运不通,才走上孤高自傲、愤世嫉俗之路。

倘若官运亨通,像王安石那样怪癖的人,也可以做到宰相的位置。

千万别学以往文人的迂腐和寒酸,既别为了一己私利,设法亲近领导,也别因显示清高,故意轻视领导。

应当把领导当成正常的人,过分清高并非英雄豪杰,而是一种自视过高,其中夹杂一点点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野心。

民间早有“处对象”、“处朋友”之说,和领导也要“处”。

不过,这个正途的“处”,少了一个礼尚往来,多了一个理解、体恤。 “处领导”是智者和勇者的行为,对工作对自己都有利。

万一碰上一个不理想的领导,怎么办?如果你遇上一个好单位,却碰上一个坏领导,怎么办?

那就要权衡,要么学会与他周旋,既保持清白,又吸取经验;

要么就痛下决心,另觅新途,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五
《聪明人怎样工作》

聪明人怎样工作

公司招了新人,有个新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回来的。她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

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我手把手地教,她也学得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我开始逐渐给她一些协调性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也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没想到,没多久她就有困惑了:“为什么总是让我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听了她的问题,我问:“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她想了半天,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她跟我直言,本科4年,她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一点儿成就感。

我又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最浪费你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是什么?”

她马上回答我:“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再到财务去走流程,最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时间了吧?通过这件事,你能总结出哪些信息?”

她呆了半天,回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吗,能有什么信息?”

我笑了一下,给这个助理讲了我当年的做法。

19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部被调到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跟这个新助理现在做的一样,就是帮总经理报销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她所说的那样,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但后来我发现,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涉及到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所有票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等分类记录下来。

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我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而且万一我的上司有问题来询问我的时候,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这份数据统计,我发现了一些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对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这些信息都是这份数据告诉我的。

后来,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的工作,我会处理得很妥帖。有一些信息他根本没有告诉过我,我也能及时准确地处理。有一次,他问我原因,我就把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告诉给他。他听了很满意,连连点头。而基于这种良性积累,他越来越多地交代更加重要的工作给我。再后来,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地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

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最开始很难预测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也无从知晓从事的工作是否跟学过的东西有关。刚参加工作的几年里,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在工作中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学会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事物;发现新事物规律,在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就能成长为职场中被人信任的人。

每个上司都愿意把任务给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踏实、聪明和细致的优点时,上司就会把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提供给你。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3句话甚至花半小时时间交代给一个怎么都弄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也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学习机会。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更是如此。

有小聪明的人,总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平庸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走运,甚至转而抱怨那些人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们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慢慢的,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就是这种情况。其实,真正聪明的人是那些在工作中踏实且

用心的人。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六
《聪明人在工作中永远不会说的11句话》

聪明人在工作中永远不会说的11句话

编辑:东方财富网

有些话,是你绝对不能在工作场合说出口的。

这些话带有可怕的力量,哪怕是真的,也会让你的形象一落千丈。

最糟糕的是,这些话一旦说出口,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我不是在谈论令人震惊的口误、“黄色”笑话,或者不合时宜的失言。因为这些并不是使自己处于难堪地步的唯一方式。

在职场,最具破坏力的,往往是些微妙含糊的言论,这些言论将给我们贴上无能和不自信的标签。

无论你多么优秀,抑或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嘴里说出的某些话会迅速转变人们看待你的方式,并可能永远从负面的角度来评价你。这些词语充斥着太多的负面影响,以致会在短期内毁掉事业。

最近几年,你在办公室听到过多少这类足以毁灭职业未来的话语?

1.“这不公平。”

众所周知,生活是不公平的。能够说出“这不公平”表明,你认为生活本应该是公平的,这会让你显得幼稚和单纯。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难堪,你必须忠于事实、保持建设性并放弃解释。比如,你可能会说:“我注意到,您指定安来完成我之前一直期待的大项目。您介意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导致您作出这样的决定吗?我想要搞清楚,您认为我并非合适人选的原因,这样,我便可以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技能。”

2.“平时就是这么做的。”

由技术引发的革命来得如此之快,所以就连刚刚上市六个月的程序可能也已经过时。一句“平时就是这么做的”,不仅会让你变得懒惰,抵抗改变,还可能会让你的老板感到好奇,你为什么不尝试靠自己的努力作出改进。如果你确实是按部就班,那么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

3.“没问题。”

当有些人要求你去做某些事或者感谢你做得事情时,你告诉他们“没问题”,你是在暗示,他们的要求应该会是一个问题。这会让人们觉得,他们是在打搅你。

相反,你想做的事情却是向人们证明,你愿意尽你的职责。说些这样的话,“这是我的荣幸”或者“我很乐意去处理这项工作。”语言的差异很微妙,但却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4.“我认为……/这可能是个愚蠢的想法……/我要提出一个愚蠢的问题。”

这些过于被动的短语会瞬间削弱你的可信度。即便你在说出这些短语之后,提出一个非常不错的想法,但他们会暗示,你缺乏自信,这会让和你谈话的人对你失去信心。

不要深深自责。如果连你对自己都失去信心,别人就更别提了。如果你确实不知道,就说,“目前我并没有掌握这个信息,但我找到后会立刻反馈给你。”

5.“这只会花您一点时间。”

“只花一点时间”这样的话不仅会破坏你的技能,还会给别人留下你在仓促完成任务的印象。除非你确实可以在60秒内完成任务,否则不要随意说它不会花太长时间,不过,不要让它听起来好像这项任务可以提早完成。

6.“我会试试。”

就像这个词“想”,“尝试”听上去是没有把握,并暗示,你对自己执行这项任务的能力缺乏自信。获得你能力的全部所有权。如果别人要求你去完成工作,要么全身心投入,要么提供一个选择,但不要说,你会去试一试,因为听上去你不会尽一切的努力。

7.“他偷懒/不称职/混蛋。”

说同事的坏话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的评论没错,所有人都已知晓,因此没必要再指出来。如果你的评论是错误的,那么到头来,你看起来像是一个混蛋。

任何职场都有粗鲁或者不称职的同事,而且有可能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谁。如果你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改进或者解雇他们,那么大肆宣扬他们的无能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宣扬同事的不称职看上去好像是凸显自己优势的一种不靠谱的尝试。你的冷漠会不可避免地反过来折磨你,比如同事对你的负面评价。

8.“那并不在我的工作范围内。”

这样讽刺的短语往往会使你听起来好像,你只愿意完成要求的最少的工作来获得薪水,如果你喜欢工作保障,那么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老板要求你去完成不适合你职位的工作时(而不是从伦理或者道德上不合适),最佳做法就是急切地完成这项任务。稍后,和老板安排一次谈话,讨论你在公司的职位,以及你的岗位责任说明是否需要更新。这么做可以确保,自己看上去不会微不足道。这次谈话还可以帮助你和老板长期深入了解你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工作。

9.“这不是我的错。”

嫁罪与人从来都是一个好主意。要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你担任任何职务——不管多小——在什么地方出了错,都要自己处理。如果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解释。忠于事实,让老板和同事就谁应该承担责任得出自己的结论。

当你开始推卸责任的时候,人们就会认为你是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这会让人们感到紧张。有些人将避免和你共事,而其他人首先是罢工,之后在出错的时候指责你。

10.“我做不到。”

“我做不到”和“这是我的错”是一对邪恶的姐妹。人们不愿意听到“我做不到”,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意味着我不会。“我做不到”这样的话是在暗示,你不愿意为了完成这项工作而拼尽全力。

如果你因为缺少必要的技能而确实完成不了工作,那么你必须提供另一个解决方案。你要告诉老板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说,自己不会做什么。比如,你要说:“我可以明天一早就来。管用吗?”而不是说:“我今晚不可以在外面待到很晚。”要说:“我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这种类型的分析。有人可以展示给我看吗?这样,下次我就可以自己搞定了。”而不是说:“我不会进行数字分析。”

11.“我讨厌这份工作。”

任何人最不愿意在工作中听到,有人在抱怨自己多么讨厌他们的工作。这么做不仅会给你贴上内心消极的标签,还会打击整个团队的士气。老板会迅速揪出拖垮士气的反对者,而他们知道,待在角落等待时机的替补一直热情高涨。

总结

从你的词汇表中删除这些短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会悄悄地走近你,所以除非你不再说这些话,否则你不会发觉自己讲错而突然住嘴。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七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中一些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及字形。

2、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3、学习分角色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4、在讨论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增强思想认识的深度。

5、认识三种人的悲剧性。

6、感受鲁迅先生痛苦的绝望和深沉的悲哀。

7、摒弃奴才和聪明人的人性弱点,学习傻子高贵的精神品质,完善自我人格。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人的悲剧性。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笑着哭”的风格。

2、体会鲁迅先生的绝望和悲哀心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他是伟大的文学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助国人呐喊,为民族彷徨;他更是伟大的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民族文化的高山,巍然屹立;是民族历史的长河,永远奔流。他就是中华民族的精魂——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二、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生字词。让学生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三、学生对文章进行分角色朗读。

要求:读音准确,声情并茂,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3名同学,读到“可见天理没有灭绝„„”。4名同学,读剩余部分。

四、探讨奴才的形象特点。

1、聪明人、傻子、奴才这三个人中,文章首先刻画的是哪一个人物?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的?——奴才。是从奴才的语言、表情、心理和行动四个方面来刻画的。

2、文章首先刻画的是奴才,重点刻画的也是奴才。“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他为什么这样热衷于诉苦?

因为奴才处境非常悲惨,所以他通过诉苦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安慰。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奴才处境悲惨?

诉苦的语言——吃的差,住的差,工作多,受鞭打。

诉苦的表情——“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

4、你认为奴才诉苦中的哪一段写得最好?为什么?

“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这段话:①生动地表现了奴才饱受压榨的悲惨境遇。②经常找人诉苦,熟能成诵,带着一种职业性的熟练。③作者用轻松诙谐的笔调讽刺奴才通过诉苦来获得安慰的做法。

5、奴才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处境?(讨论)

奴才应该斗争,为自己争得做人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奴才的斗争将是极其艰苦的,而且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只有斗争才会获得人权和自由。虽然奴才并不一定获得整个世界,但他“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做人的尊严和权利。

6、傻子热情地帮助奴才,奴才对傻子的言行持何种态度?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惊讶)

“这怎么行?„„”“这不行!主人要骂的!”(反对)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诬蔑出卖)

7、奴才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苟且偷生、愚昧无知、卑劣无耻。

五、总结。

奴才对于现实生活苟且偷生,通过寻人诉苦,来自我安慰;他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傻子身上,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主子身上,幻想主子大发慈悲,赏识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摆脱悲惨的命运,这是何等的愚昧无知!更为严重的是他出卖傻子,向主子邀功,向主子讨好,又是何等卑劣无耻。奴才可怜、可悲、更可恨!我们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

第二课时

一、探讨傻子的形象特点。

1、讨论:傻子傻吗?为什么?

不傻。因为他无私忘我、诚实热情、敢作敢为。

尼采说过:“一切的大爱高出于怜悯。”傻子的这种无私忘我、诚实热情、敢作敢为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但是他对奴才的帮助过于盲目,有些冲动,应该先对奴才进行思想启蒙,从精神思想上帮助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奴才的悲惨命运。

教师总结:尽管傻子也有自己的不足,但是傻子的精神还是非常伟大的。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先生所倡导和颂扬的。

2、既然傻子不傻,鲁迅先生为什么称之为“傻子”?

从聪明人的视角看他无私忘我,是傻的;从奴才的视角看,被奴才利用,被更多的奴才驱赶,是傻的;从社会的视角看,他不同于许许多多的庸人、市侩、骗子,是社会上的少数派,是傻的。傻子寄寓了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沉痛哀叹。

二、探讨聪明人的形象特点。

1、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聪明人的“聪明”?

从聪明人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可以看出来。聪明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只是用语言安慰同情奴才,并没有用实际行动帮助他。

2、你如何看待聪明人的“聪明”?

不是聪明,而是巧言令色、虚伪圆滑、惯于欺骗。

三、探讨文章的内容风格。

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喜剧还是悲剧?为什么?

以喜剧的形式,表达悲剧的内容。

嬉笑中的怒骂,诙谐中的哭声,是一种“笑着哭”的风格。

2、“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篇文章的悲剧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从奴才来看,他苟且偷生,不思斗争,也不想斗争,甚至积极维护主子的统治,要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是奴才的悲剧性;聪明人巧言令色,虚伪圆滑,惯于欺骗,让奴才苟安于悲惨的生活,让黑暗的现实继续运行,聪明人的做法是悲剧性的;傻子的一腔热情,所作所为受到无情的打击,最后被更多的奴才赶走,这不仅仅是傻子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四、联系现实。

1、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三类人的原型吗?

有。面对现实的困境,我们有时像奴才一样苟安,不思进取,甚至于拒绝别人的真诚帮助;也有人像聪明人一样只是虚假地安慰别人,并不真诚地去帮助别人。当然也有人像傻子那样无私忘我、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

2、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探讨,我们自身有聪明人或者奴才的影子吗?

我们身上也有奴性,也有市侩和庸人的特征,这也可以说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劣根性。我们有时真的缺少傻子的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摒弃人性的弱点,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光明、无私。

五、总结:学了这篇文章,我们厌恶奴才两面派的性格,为了讨好主人而不惜出卖真诚帮助他的人;不喜欢聪明人的“聪明”相,他一副假惺惺的样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让人感到虚伪。相反,我们欣赏傻子的“傻”,他无私忘我,诚实热情,敢作敢为,为了帮助一个陌生人而奋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有“傻子”那样的处事方式,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用热情的心帮助每一个人,用勤奋的心做好每一件事。

三、深入探究,分析形象。

1、识奴才

①全篇着墨最多的是哪一个人?——奴才。

②奴才出场前鲁迅给了他怎样的评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只要”说明奴才从内心里是接受“这样”的,而“只能”则说明奴才的奴性是不能改变的。

③奴才遇到了聪明人,向他诉苦。奴才有什么表现?这种表现代表了他内心的何种感受?而当他得到聪明人的同情的时候,又有何表现?

奴才的表现是流泪,证明他内心悲苦之极。但当他听到“这实在令人同情”的话时却又马上高兴起来。

④奴才从悲苦到高兴的转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奴才真正需要的应该是什么?而这个奴才需要这些吗?

奴才其实只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只要这样)就可以了,因此会变得高兴起来。事实上,奴才真正需要的绝非同情,应该是解放。但奴才却不要这些,他认为只要有同情就足够了。 ⑤当真正出现了一个真心帮助他,要给他开一扇窗的人时,奴才的反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奴才极力反对,因为他并不要解放。

⑥在这种情况下,奴才是如何做的?你注意到他语言中的关键词了吗?根据这个关键词揣摩一下奴才的心理。

当有人来帮助他时,他大声报信:“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这句话中“咱们”一词很值得思考。在奴才心里,他和主人是一家人,不仅甘于受欺凌,还要做其走狗。 ⑦请看描写奴才饱受压榨生活的话:

“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思考:作者为什么为他设计这样一段打油诗的告白?

奴才经常找人诉苦,很娴熟,不像被压迫,可笑更可悲,更能体现出奴才是甘心安于现状的。奴才一辈子可以说只做了两件事:忙于诉苦,乐于邀功。

2、辨聪明

①聪明人出场,做了哪些聪明事,说了什么聪明话呢?

和许多人一样,聪明人在听了奴才的诉苦之后,安慰奴才:“我想,你总会好起来„„”“这实在令人同情。”

②当奴才维护主人的利益,聪明人去慰问时,对奴才的所为持何种态度?据此你可以判断聪明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这样说?

聪明人对奴才所为持赞同的态度。这实际上说明他是个伪善圆滑的人,他所说的“你总会好起来”实际上是在敷衍奴才,而最终的赞同也是在敷衍。这种态度正符合其伪善圆滑的特点。

③对于奴才,聪明人做了几件事?你认为聪明人所做的事对奴才有无帮助?

两件事:巧于安慰,惯于欺骗。聪明人的做法让奴才有个倾诉的机会,满足了奴才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认为是有帮助的,但从奴才解脱悲苦命运的角度来看,却是起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作用。

④思考:鲁迅为什么称之为“聪明人”?说说鲁迅笔下的“聪明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鲁迅所谓的“聪明人”,就是善于钻营作伪与不择手段捞取实利美名的卑劣小人,对于这种人,鲁迅疾之如仇,他甚至将之看成是人性的一种劣根性。文中的这个人正具备了上面的特点,故称之为“聪明人”。

⑤“聪明人”既有如此的特点,显然,他们的做法只能起到维持现状或相反的作用。鲁迅为什么说“这个社会是不能靠聪明人支持下去的,尤其是中国的聪明人”?

聪明人只有花言巧语,而无实际行动。都如聪明人一样,这个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

3、赞傻子

①这个世界不需要“聪明人”,那么需要什么人?——傻子。

②请大声说出傻子的台词:

“混帐!”思考为什么傻子要这样说?

想帮助奴才,对主人的做法感到愤恨,想改变奴才悲苦的命运。

③傻子接下来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傻子开始动手砸墙,却被奴才拦住,最终被奴才赶走。

④既如此,鲁迅为什么还要叫他“傻子”?作者在这里对“傻子”持怎样的态度?

“傻”,只是在聪明人眼中的形象,这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傻”,而应冠以“正直忘我”的概念。作者对“傻子”持赞美的态度,实际上,鲁迅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可以看做关于某种傻子与聪明人的寓言,在这些作品中,傻子们以各种变相反复出现,有意无意地剥扯着绅士们的庄严的长袍。

⑤探究:在当今社会中,你认为是否还需要这样的“傻子”?(学生讨论。)

我们需要“傻子”这样敢于坚持真理的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⑥总结:

奴 才——饱受压榨,忙于诉苦,乐于邀功——可悲

聪明人——伪善圆滑,巧于安慰,惯于欺骗——可恶

傻 子——无私忘我,甘于拯救,敢于抗争——可敬可爱

⑦分角色朗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四、总结全文,探究思想。

你认为作者通过写此文,最终的目的是想表达自己的何种思想?

作者实际上非常希望能有那么一天,中国的百姓不再坚持自己的奴性,而学会抗争,因为,希望始终是存在的。

五、联系现实,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同学们,现在如果让你选择的话,聪明人、傻子、和奴才三类人,你愿意做那一种人呢?傻子!

请大家理直气壮的大声再说一声:“傻子!”

下面老师请大家看一个傻子似的人物:投影林秀贞的照片认识她吗?

她像不像我们邻家的大妈?

老师介绍、投影文字:她就是“感动中国2006”获奖人物,她叫林秀贞她被称为“孤

寡老人的好女儿”(投影11)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辞: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师生齐读颁奖词)

愿我们都像林大妈一样,做一个新时代的傻子!好了,马上就要下课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份要用你的一生去完成的作业!那就是请大家牢记住下面的一句话,并把它落实在具体的生活之中: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八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很多人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事情恰恰相反。

很多聪明的人做事情往往难以成功。人们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聪明人做事情不能成功,原因有二:一是不能下笨功夫;二是他们没有找到他们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却去做一些在他的价值观体系中不怎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内心缺少全力以赴的动力。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这句话是钱钟书先生的名言。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1929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无锡辅仁中学,之后,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年仅19岁,其考试成绩中、英文俱佳,据说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数学却只有15分(有人说得了零分),按说这种情况是不能录取的。但主考老师汇报了当时清华的校长罗家伦,罗校长因为爱才,破格录取了他。

钱钟书果然不负罗校长的器重。钱钟书的才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记忆力惊人,据说他有“照相机”般的记忆;另一方面是他超出常人的勤奋。他提出“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他下决心“横扫清华图书馆”,他泡图书馆之勤之久几乎无人可及。

所以入学时间不长,钱钟书的超人禀赋和学养便显露无遗,很快便成了清华园中鼎鼎有名的一位才子,他的恩师、著名学者、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评价说:“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从此,钱钟书“清华之龙”的声名便不径而走;二是在清华大学文学院的范围内,钱钟书被推为当时的“三才子”之首,另外两位分别是后来有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再有就是在外文系范围内,钱钟书又是外文系“龙、虎、狗”“三杰”之首,“清华之龙”是钱钟书,“清华之虎”是万家宝(即后来的戏剧家曹禺),“清华之狗”是后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的颜毓蘅,有段时间在南开大学的同学之间还流传着“狗尚如此,何况龙虎”的雅谑。 有人曾对钱钟书的《管锥编》发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著名教育家林格老师曾经跟我分享过他高考时的一种做法,那时候他学文科,他说他曾经把历史课本抄过七遍!他说,抄过七遍后,他发现很多历史上的细节题目他都可以轻松答出来。而且可以做到对历史的知识很系统地掌握。

林老师是个很聪明的人,一般人第一次见他就能明显感觉出来,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他都能说出对问题的很系统很深刻的理解。他经常很谦虚地说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他喜欢说那位专家怎么深刻,但专家都受过他的指导,他对教育的理解,的确比很多专家要深刻得多。

我是个喜欢问问题的人,很多人都会被我问得答不出来。有一次我跟林老

师说:“很多人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得不够深,回答不出问题。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些问题也不够深刻,但有几个人能连续回答出三个问题呢?”当时林老师的一个回答让我很震惊,他说:“我能回答出来。”我问:“三个么?”他说:“你可以一直问下去。”„„

生活中有太多的聪明人,但是却未能有大的成就,原因是没有在一点上下笨功夫。能够看透这点,并且能够狠下心做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如果不将精力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并做足功夫,结果只能导致能量无效耗散,最后一事无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爱因斯坦有一个朋友名叫贝索,被爱因斯坦称为“在全欧洲都找不到第二个的知音”。他在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中曾经给予爱因斯坦不少启示,乃至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士”。他思维敏捷、鉴别能力强、知识渊博,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过自己的建树。

对此,爱因斯坦曾直言相劝:“我坚信,如果你具有专注的热情,你一定能够在科学领域中孕育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蝴蝶不是鼹鼠,但是,任何蝴蝶都不应为此而惋惜。”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找准方向;二是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据说曾获日本保险行业第一名的保险推销员原一平,在他的退休告别大会的时候,很多保险界的精英参加,当人们询问他推销保险的秘决时,他微笑表示不必多说。

这时,从会场一边出现了四名彪形大汉,他们扛着一座铁马,铁马下垂着一只大铁球。等铁马被抬到讲台上时,现场人士都糊涂了:他要干什么?

原一平走上台,拿出一个小榔头,朝铁球敲了一下,铁球没有动,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球还是没有动,于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持续不停,但是铁球还是一动也没有动„„

半小时过去了,台下的人士渐渐地开始骚动了,一开始大家在窃窃私语,慢慢地有人觉得无聊了,陆续有人离场而去,但原一平还是自顾自地敲着铁球。 一个小时过去了,人越走得越多,最后,留下来的只剩零星几个人了。 “动了!”有人喊出了!

“动了!”在场的人都看到了!

大铁球开始慢慢晃动了。又经过40分钟后,大铁球摇晃的幅度越来越大,这时候想让它停下来都困难了。

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但很多人在积累的过程中,忍受不住这种没有成功的煎熬,放弃了。最后剩下来的就是那些真正成功的。 在这个过程中,最最需要的,不是一个有什么小聪明的“智叟”,而是一个下行决心施行笨功夫的“愚公”!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九
《浅谈领导的用人之道》

浅谈领导者用人之道

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组织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韩非子·八经》中讲“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对一名领导者来说,在他为实现政治路线而进行的组织领导工作中,首要的就是人才问题。因为不论是科学决策的执行,还是组织管理的实施和各项领导工作的进行,都离不开人才这个决定因素。作为一名领导者,他不可能掌握现代化生产的一切科学技术知识,不可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揽各种巨细事物,不可能事事亲自动手干。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领导者的责任除了“出主意”之外,就是“用干部”。任何一项组织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领导者能否有效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领导者要人尽其才,整合组织中各成员的长处共同实现群体目标 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汉高祖刘邦能胜楚霸王项羽,主要依靠萧何、韩信、陈平等贤人智士的辅佐;蜀主刘备能与东吴孙权、魏国曹操成三国鼎立之势,因为他有诸葛亮出谋划策,有结拜兄弟关、张二将力战沙场;唐太宗李世民能御敌寇于境外,兴华夏于乱世,因为他虚怀若谷,“房谋杜断”、魏征为镜,功臣个个出类拔萃。以上这些任人惟贤、人尽其才、不避亲仇的做法,对领导干部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此,我们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人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此外,干部选任原则和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每项原则的深刻内涵,并从整体上去把握,真正做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使干部的专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在班子的配备上,我们既要注重班子成员年龄、知识、专业等方面的科学统筹,也要注重成员气质、性格和潜能的优势互补,形成专业上互补、性格上默契、个性上相容,实现最佳组合。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我们应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良匠无弃木,明主无弃士。在坚持德才兼

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前提下,对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干部,只要其缺点不是原则性的,就要果断地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切勿因求全责备而错失良机。这需要我们综合比较、量化分析、整合盘活现有干部队伍,以科学的方式选对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人是有自己的意志、思想和愿望的,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要能够根据需要,人事相宜,选用得当,真正把每个人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自己的工作与全局的关系和意义,才能使每个人积极主动、放心大胆地工作,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每个人长处。小平同志在谈到发现和使用人才问题时,深有体会地说:“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1975年我抓整顿,用了几个人才,就把几个方面的工作整顿得很有成效,局面就大不一样。”(《邓小平文选》3卷369页)。如果领导者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领,再丰富的知识,再大的干劲,他也是“孤掌难鸣”,难以完成自己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因此,领导者能否善于选才用人、知人善任,这也是衡量其领导水平的标志之一。

领导者用人还要善于量才使用,就是根据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工作的不同需要,按照各类人才的实际才能和智能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使人尽其才,事尽其功。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专长。如有的人擅长组织管理,有的人擅长搞科研,有的人擅长演讲、教学,有的人擅长文艺表演,等等。领导者必须在了解、分析每个人的德才情况和工作性质、任务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素质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相应的职能,真正做到量才使用、职能相宜。决不能大材小用,使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人才浪费;也不能小材大用,使其力不胜任,勉为其难,贻误工作。

领导者用人,不仅要注意个体优势,还要注意群体的最佳结构,考虑人才的最佳配备。因为一个人很难达到全能全才,而我们的事业需要各种人才。我们只有根据人才的特点科学匹配,把不同学识、不同智能、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才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较为合理的群体结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协调一致,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

二、领导者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求人求实,不求其全

清代诗人顾嗣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清·顾嗣协《杂兴》) 王充说:“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非劣也,志意不为也;非拙也,精诚不加也。”(汉·王充《论衡·书解》)刘伯温也说:“人各有

能,物各有用,不按能力任用人必然坏事,不按用处施用就会功弃。所以,自从有天下就有人才,有人才就不会没有用途用得其当就是得人,用得不当就是失人”(明·刘伯温炙诚意伯文集·杂解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必然还有其缺点;每个人都有其所擅长的,必然还有他做得笨拙的。对人不可求全责备,要观其所长,舍其所短,这样看人,人人都可以用,用得其所,就能充分发挥作用,用非所长,就会埋没人才。)

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经历各异,造成能力有大小、性格有差异、术业有专攻。工作岗位的最佳人选并不见得是智商最高、能力最强的人,但肯定是最适合工作要求的人。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很多方面的人才,甚至可以说,人人有特长,个个是人才。金子能够发光的关键,主要在于我们能否满腔热情地去挖掘、去发现。只要用人之长,量才适用才能发挥人的最佳效能。

坚持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的用人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古往今来客观存在的事实。人有其所长,也必有其所短,世上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完美无缺的人。因此,用人不能求全责备,只能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求全责备,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只要敢于把他们提起来,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经过一两年就能干起来了。扬长避短,则无不可用之人;求全责备,则无可用之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所专长的人比比皆是,而没有短处的人却很难找到。所以,领导者用人,贵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如有的人精于专业技术,有的人适于行政管理,有的人擅长理论研究,有的人善于宏观领导,等等。领导者就要使其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展其才。反之就会使人才可能变成庸才、蠢材、废才

有的领导同志认识不到这一点,工作中只看到下属的短处,总认为他们尚欠火候,还要“等一等”,结果造成人才浪费,导致工作难以创新,停留不前。须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时明君贤相,如尧舜周公等都是治国大才,如果让他们去放牛、砍柴、种地,可能还不如普通老百姓。不能因为他们不会农活,就把他们看“死”。美国有一本企业管理书籍在讲到如何用人时提到如下观点,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使用他们的长处,那么,这个单位的工作自然会非常出色。

用人长处的前提是用人公正。现实工作中,有的同志怀有一己私心,用人不正,用人不公,分亲疏远近,搞三六九等。对那些尚未熟悉的同志,疏于沟通了解;对平时工作坚持主见的同志,看作出头冒泡;对没有来路缺乏关系的同志,随便敷衍了事。只要有“好事”、有“好处”,首先想到老乡、故交,想到关系户、关系兵,想到平时对自己唯唯诺诺的人。这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做法,必然会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一个单位工作的优劣,不光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还在于能

否发现并正确使用人才。试想,一个集体中如果人人都感觉自己被重用,焕发出来的工作活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但如果让大多数同志感到手脚难以伸展,必然会丧失集体的活力,军心士气势必日渐消沉。

领导者用人之长,还要注意正确对待人之所短。往往一个人特长越突出,其短处也越明显,各方面的议论也越多。因此,领导者必须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正如陈云同志在《论干部政策》中精辟地指出:“自高自大当然不好,是坏的,但是这种看法往往包含片面性。我们要进一步地看,每一个坏处同时也常有他的好处。这个人自高自大,但是做起事来有自信心,这种人多少有点才能。”(《陈云文选》45页)。这里说的“进一步地看”,就是辩证地看。对一个人的短处要作具体分析,对不碍发挥长处的短处要能容忍,对有碍发挥长处的短处要帮助克服。如果对一个人的短处吹毛求疵,那么势必造成宁用“完美”的庸人,不用有缺点的能人,用人之长也就成了空话。当然,容人之短,绝不是对短处视而不见,姑息迁就,更不能一好遮百丑,放任自流。而是要以诚恳的态度,正确的方法积极引导,热情帮助。这样才能真正既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又能使其短处得到克服,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领导者要知人善任,料材核能

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邓小平文选》3卷109页)。“了解人就是聪明,聪明人能用人得当要用得得当.首先在于知人”(《尚仔·皋陶漠》)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之相悉贵在知品;人之相尊,贵在尊才;人之相敬,贵在敬德。心正、品洁、才优、德高者乃是贤人,应大胆提拔使用。作为一名领导者能否知人善任,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事业的兴衰。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更要求领导者必须十分珍惜人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对一个领导者来说,知人善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导素质。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多种人才,在众多的人才中,往往又有各种各样才能的人,这就需要领导者了解和使用其最佳才能,以创出最佳成绩。

常言说,用人难知人更难。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是需要下功夫的,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学会运用辩证法,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掌握正确的选才观点、选才标准和选才方法。

坚持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的选才。要知人,就必须学会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来看一个人,切忌主观片面,不能仅凭一时一事,仅凭领导者的个人好恶来下结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毛泽东选集》2卷492页)。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他的品德、才能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每个人一生

的所有经历和环境,都会对其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了解了他的全部历史,才有可能准确地掌握其思想发展脉络、学识才能形成的过程及达到的程度;才有可能通过他的一贯表现,特别是现实表现,来正确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看人,就是要求领导者对人对事都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看一个人,既要看到短处和缺点,更要看到长处和优点;既要看昨天,又要看今天和明天的发展;既要看才能,更要看其品德。同时,看一个人还要做到“听其言而观其行”,不但要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不但看他做什么,还要考察他为什么这么做;不但看他的行为和效果,还要看他行为的动机和目的。领导者只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人的现状,不苛求于人,求全责备;不轻率地肯定或否定一切;也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是孤立静止、形而上学地看人,而是从实际的发展变化中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够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正确地识别了解和客观公正地判断一个人。

从历史上来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才标准。我国当代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呢?首要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古人有几句话,一句是:“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有德有才谓之贤人,有德无才谓之庸人,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另一句是:‘才德兼者,上也;有根本而才气微者,次也;有才气而根本微者,又其次。”(明·高拱《本语》卷五,真可谓“百行以德为首”,选拔人才也应将德立于首位。“最重要的是品德志向,再就是看行为,然后是看实绩。”(((吕氏春秋》卷一四)“有良好的德行才能有益于社会没有良好的德行只能给社会造成混乱,带来不安。”(《潜书十五篇》)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这些都是我们党的干部选拔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是新形势下党的德才兼备选才标准的准确而辩证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在选拔干部时,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标准选人用人,把德和才统一起来。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

四、领导者要用人不疑,真正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都有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都抱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愿望,领导者在“量能授官”之后,更重要的就是给予充分信任。如果领导者用而不信,势必伤害感情和自尊心,压抑积极性,从而产生离心力和情绪波动,

被领导骂聪明人的做法篇十
《沟通与协调能力考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

1. 关于中心和一般的关系错

误的是()

中心是针对一 (A) 般而言的

没有一般就没 (B) 有中心

是互相对立的 (C)

没有一般就无 (D) 所谓中心

[分值:

2. 下行沟通的作用不包括()

使下属敢解领 (A) 导意图

增加领导者与

被领导者的隔 (B)

减少误会 (C)

增强各级的联 (D) 系

[分值:

3.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

的上下级关系表述不正确

的是()

是一种同志式 (A) 的平等关系 没有权力就没 (B) 有真理 上级与下级在 (C) 人格上的平等 上级与下级在真理面前的平 (D)

[分值:

4. 尊重上级不包括尊重其()

人格 (A)

家属 (B)

作用 (C)

习惯 (D)

[分值:

5. 关于信息沟通说法不正确

的是()

是实施领导的 (A) 基本条件

是统一下属意志不可缺少的 (B)

领导艺术

基本要素有信 (C) 息传播者,信

息接收者,信息内容,信息传播媒介和方式

是人们之间传达、反馈思想、观念以及情 (D)

报、信息的过程

[分值:

6. ()不是沟通的基本要点

对沟通要怀有 (A) 真诚的心态 对下级保持开 (B) 放的态度

多与别人沟通 (C)

主动创造沟通 (D) 的良好氛围 [分值:

7. 非正式沟通的特点在于()

多变性 (A)

稳定性 (B)

平等性 (C)

单一性 (D)

[分值:

8. 下列哪一项不是思想政治

工作的传统方法()

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A)

的方法

耐心说服与严格纪律相结合 (B)

的方法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生活相 (C)

结合的方法 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

的方法 [分值:

9. 不是严于律己做法的是哪

一项()

听到别人的评论,要及时澄 (A)

清验证

用全面发展的 (B) 眼光看待事物 多看别人的长处并以客观的 (C) 态度给人以评价

多倾听别人的 (D) 意见 [分值:

10. 沟通的重要媒介是()

语言 (A)

语音 (B)

语调 (C)

语法 (D) [分值:

11. 一个角色期望发出者提出

矛盾性的要求所导致的冲突是()

角色期望发

出者内在的(A)

冲突

角色期望发

出者之间的(B)

冲突

自身和角色 (C) 之间的冲突 角色之间的(D) 冲突

[分值:

  • ·聪明人从不报复亦舒(2016-01-19)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