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5    阅读: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一
《七年级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JSEZ参考答案

3、①、删掉“通过”或是“使”②、将“将来”放在“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前面。

23、(24、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25、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躏 诅 咒 寥 猝 jué jiàng diàn lán jiǎo

2、①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20儒;丘陵 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曲径通幽处

④随风直到夜色郎西

⑤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 A 4、 C 5、A

21、(1)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通“智”,聪明 (3)生气发怒

(4)教导

22、选择他的优点学习,把他的缺点拿来对照自己,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23、关于学习方法,“感受”略 24、D 25、D

(三) 26、利益;好处;好戏弄别人;却;助词;的

27、你真是囫囵吞掉一个枣啊

28、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29、略

1.⑴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⑵谢婉莹、女作家、儿童文学家⑶《丰子恺随笔精编》⑷美国、马克·吐温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火炉,就算火炉里有火,但能给予我们温暖.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舟的克星,会使你跌入失败的低谷.

3.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遍尝百草,哪会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忍辱负重,甘受酷刑,没有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刻苦钻研,哪里会有史学巨著《史记》的诞生.

4.黑色如浩瀚的宇宙.充满神秘.引人不断探索;红色如寒冬的太阳,发出光热,给人送来温暖;白色如飞舞的雪花,轻盈美丽,给人带来欢乐.

5.人们只看到春天那烂漫的鲜花,但冬去春来,鲜花的妖美,只能在冰雪严寒中孕育.人们只看到冠军那闪亮的金牌,但摸爬滚打,金牌的荣耀,只能用拼搏的汗水来铸造.

仿句练习训练答案

1. 有一抹红霞,那是母亲脸颊上淡淡的血色

2. 答:文化是民族的粘合剂,拼合了多少哀怨的创伤?

3. 仿2: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折翅的苍鹰,跌跌撞撞,缺少目标。仿1: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哼哼嗡嗡,到处乱撞。

4. 教室的前面有块黑板,不,那并非黑板,那是播种知识的沃土。

5. (2)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1)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6.(1)水面上的一叶浮萍,飘游不定 蜂蜜,它的甘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蜜蜂的骄傲

(2)夜幕中的一束昙花,转瞬即逝 流星,它的灿烂是陨石悲壮的付出,也是陨石的辉煌

(3)清晨绿草尖上的露珠,晶亮而短暂 金子,它的光耀是淘金者辛劳的价值,也是淘金者的喜悦。

7. 生活是一条长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

生活是一首启锚的航船,确定了航向,便不再畏惧狂风恶浪。

生活是一幕人人皆可做主角的戏剧,你刚舞罢他登场,尽县风流。

8. 荒凉沙漠中的一眼甘泉,寒冷冬天里的一盆炭火,漆黑夜里的一盏灯火………这个“一”虽然平凡无奇,但却是生的希望,力的源泉。

9.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议论文阅读

10. 他的生活如同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他的生活如同漫漫的黑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

12. 苦难是种折磨,也是种财富。/坚强者能叫苦难化作一笔笔财富,怯懦者苦难留予他们意志消沉,一事无成。

15. (1)山中的石! (2)水中的萍! (3) 空中的鸟! (4)空中的雁! 你背靠群峰时, 你随波逐流后, 你展翅蓝天中, 你离开队伍时, 意志就坚了。 根基就没了。 宇宙就大了。 危险就大了。

16. (5)山顶的松! (6)水中的鱼! (7)井底的蛙! (8)地下的煤! 你挺直腰杆后, 你游进大海时 你越身地面时, 你燃烧自己后,

根基就牢了。 境界就宽了。 眼界宽了。 贡献就大了。

17. 7.(1)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2)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3)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4)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5)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18. (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为钢。

19.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补品,但买不来健康的身体;金钱可以买来高校文凭,但买不来真才实学

20. 心情犹如一朵花,快乐是欲绽的花蕾。

21. 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

22. 孩子们牵的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它是孩子放飞的梦。

23.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24.. 感悟是心的眼睛,读懂了多少尘封的往事?

25. 岁月是书,母爱是字,妈妈,我从书里读到的都是你深深的爱意。

26. 同情是一泓清泉,给干涸的土地注入生机。

27. 生命像大海,海在呼啸,那响雷般的怒吼是大海对搏击风云的战斗生活的渴望

28.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0是一轮大阳,是朝气;S是一条曲线,是优美

29.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30. 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呵护,要用热情去浇灌

31. 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

32. 近看西北角,造几间临水轩斋

33. 吹走世间的尘埃 滋润人们的心田

34. 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 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35. 断线的风筝,摇摇摆摆,不知归宿

36. (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37. 懒惰是精神的蝥贼,偷走了多少宝贵的青春

38.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39.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40. (创建事业的基础,内心安宁的保证。)

41. (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护理,要用热情去浇灌。)

42. 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二
《九年级双语报答案》

1.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写在指定方格内。(2分)

沟通,是春天的绵绵细雨,滋润着人们干hé( ▲ )的心田;沟通,是夏天的习习凉风,沉寂了人们狂躁的喧xiāo( ▲ );沟通,是秋天的澹( ▲ )澹江水,带走了人们无尽的忧思;沟通,是冬天的熊熊炭火,消融( ▲ )了人们尘封的jiān( ▲ )冰。因为沟通,心灵之门敞开,阳光和幸福结伴往来。

填字 注音

2.默写。(6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2) , ,小园香径独徘徊。

(3)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

(4)《与朱元思书》中高度概括富春江奇异景色的两句话是:

, 。

3.选出对名著《骆驼祥子》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2分) 【 】

A.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了,生活迫使他当了人力车夫。

B.祥子在街上拉车时,遇到了小马,他没钱给父亲买包子,不能让父亲饿肚子,于是祥子便买了几个包子给了小马,小马对他很感激。

C.在西安门,祥子碰到了老主顾曹先生,曹先生正需要一个车夫,祥子便高兴地来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曹太太待人非常和气。

D.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这样,他到城里来几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 得 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6分)

4.下面一段场面文字,有好几处语病,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有一天,帅气的挖掘机开进了这个场地,高大的杨树被砍,沙滩排球场被填,羽毛球场被挖……未过多时,一座豪华的羽毛球馆腾空而起。这座按装了地板,配有更衣室、卫生间等设施,真的让人大开眼界。然而,每小时30元以上的收费却将我等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球迷挡在门外。球友们用不起这样的球场,又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只好放弃打球,改为走路或跑步,我们觉得也非常满意。

⑴ 删除与整个语段的情感不协调的一句话。(1分)

⑵ 语段中还有几处语病,请选择3~4处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加以修改。(3分)

5.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德国《团结报》史无前例地出版了完全手写的头版,警告人们不要因为使用电脑而荒废手写技能。我们也应该大力宣传并实践汉字书写,为重拾汉字书写摇旗呐喊。

(三)综合性学习(共4分)

6.下面是《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近期公布的公众心中“最向往人群”与“较为诚实守信的人群”对比图,仔细研读后回答后面问题。(4分)

项目 科学家 公务员 财富人物 律师医生

工程师等 劳动模范

道德楷模 媒体人

作家 明星

艺术家

最向往的人群 40.7% 38.6% 31.5% 35.8% 27.7% 16.3% 10.2%

较诚实守信的人群 37.7% 11.0% 5.1% 21.5% 60.7% 18.8% 4.1%

(1)概述图表传递的主要信息。(2分)

(2)请依据上述对比图,对目前的“道德建设”提出一点合理的建议。

(2分)

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成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眼盯着我,似乎我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7.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2 分)

8.联系上下文,分析选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9.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选文中那位通讯员虽然牺牲了,但读者同样能感受他的“不平常”,这是为什么?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10.选文最后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青年人的脸,你认为这样结尾好不好?为什么?(2分)

11.茅盾说茹志娟的《百合花》这篇小说战争“清新”。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清新”的理解。(3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丁立梅的散文《草地上的月亮》,完成12~16题。(共15分)

夏天正热烈的时候,我意外撞见一块美丽的草地。有月的夜晚,我邀人一起,盘腿坐在草地上,听风吹,听虫叫,听花开,听草与草的喁喁私语。夜的声音,丰富得令人惊奇。

(A)月亮掉在河里。河水清幽幽的,河里的月亮,便显得格外俏皮。像喜欢探险的孩子,偏要往了那幽深的地方去,一步一探,一步一惊叫。这是月亮的乐。月亮为什么不乐呢?

(B)一艘驳壳船停泊在不远处的水上。月色把它的坚硬,泡成柔软。它看上去,很像一蓬青绿的小岛,浮在水面上。我认识那船,外地人的,男人女人,还带着两个五六岁的孩子。是两个男孩,看上去像双胞胎,一样黝黑的皮肤,一样圆溜溜的眼睛,壮壮实实的。他们在岸上捉蚱蜢,追蜻蜓,玩得不亦乐乎。有大船运来货物的时候,男人女人就忙开了,他们的驳壳船,承载着卸载货物的重任。那是晴白的天。

一些时候,河岸静着,男人女人闲着。船上的桅杆上,扯出一根绳索来,女人在晾衣裳。家常的衣裳,一件一件,大大小小,红红蓝蓝,有岁月静好的意思。男人呢?男人竟在船头钓起了鱼,天热,他打着赤膊,相当地悠闲自得。有天黄昏,我走过那里,竟意外发现他在船头拉二胡。女人进进出出,并不专心听。两个孩子在打闹着玩,也不专心听。男人不在意,他拉了自己听,拉得专注极了,呜呜哑哑,呜呜哑哑。那是他的乐。

我想起另一些场景。那个时候还小,(C)邻家有老伯,相貌奇怪,嘴角歪着,脸上遍布疤痕,手脚亦是不灵便的,走路抑或递物,都抖抖索索着。听大人们说,他年轻时,遇一场大火,家人悉数遇难,唯他死里逃生。村人同情他,给他重新搭了两间茅屋住,分配了两头牛,让他养着。日日见他,都是与牛同进同出的。

他却喜欢歌唱。有人无人时,他高兴起来,都会扯开嗓子吼几句。唱的什么歌无人说得清,反正就那样唱着,头微微仰向天空,嘴巴大张着,一声接一声,乐着他自己的乐。每逢他唱歌,村里人都会笑着说,听,谢老大又在学牛哞哞叫了。谢老大是村人对他的称呼。可能他是谢家最大的孩子——这是我的猜测了。我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

(D)他并不介意村人的取笑,照旧唱他的,头微微仰向天空,嘴巴半张着。他身旁的牛,温顺地低着头,吃着草。

也见他在夕阳下喝酒。作下酒菜的,有时是一碟萝卜,有时是一碟咸菜。他眯着眼睛,轻呷一口,并不急着把酒咽下去,而是含在嘴里,久久咂摸着,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笑容。我远远站着看,以为那酒定是世上最好的美味。某天趁他不注意,偷喝,麻辣出两眶泪。经年之后,我始才明白,他品尝的,原是心境。

月亮升得越来越高,升到草地的上空。夜露悄悄落,落在草叶上。这个时候的月亮,变得更调皮了,它钻进草叶上的每滴露珠里。于是,每滴露珠里,都晃着一个快乐的月亮。我坐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月亮中间,跟虫子比赛吟唱,心境澄清,我也像一枚快乐的月亮了。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2.文中所有的景色和人物都呈现出什么样的共同特征?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13.“草地上的月亮”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分)

14.对文中(A)(B)(C)(D)四个划线句的分析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中月亮的活泼、美丽。

B.写驳壳船“柔软”、轻巧的特点是为了烘托船上人们的悠闲与快乐。

C.运用外貌描写,写邻家老伯的不幸,表达作者的深切同情。

D.神态描写,写出老伯唱歌时的投入和内心的满足。

15.有人评价丁立梅的散文“有一幅优美的背景,有一两则轻灵的故事,最后得出一条富于理趣的生活哲理”,据此,请你代写“一条富于理趣的生活哲理”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40字左右)。(3分)

16.文中写“偷喝”邻家老伯的酒,“经年之后,我始才明白,他品尝的,原是心境”,结合你对生活的体验和了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简述“心境”对于人生的意义。(4分)

得 分 评卷人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

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选自《捕蛇者说》)

【乙】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2)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①,反为其患②。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败:坏。 ②患:祸害。

17.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2分)

(1)汪然出涕曰( ) (2)乡邻之生日蹙( )

(3)适友人家( ) (4)母出盐而怪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19.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甲】文用直接引述的方式,通过蒋氏的大段哭诉来表达主题,打动读者。

B.【乙】文用细腻生动的笔墨描述了一个富有童话意味的小故事并揭示了其中的道理。

C.【甲】【乙】两文中“则久已病矣”“则已后矣”“食盐不已”的“已”意思基本相同。

D.【甲】【乙】两文都通过叙述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所以它们都属于寓言体文章。

20.【甲】【乙】两段文字所要揭示的主旨分别是:(4分)

【甲】(用自己的话)

【乙】(用文中原句)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40分)

21.请以“起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起 步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涸,嚣,坚,dàn,róng。(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

2.(1)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醒能述以文者。(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共6分。一线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三
《初学文言文》

文言文 作者:刘义庆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

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作者:刘向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î,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解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译文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

1.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

2.翻译;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文言知识

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这里。又,《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伏焉。惧有伏焉,即俱有伏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

文化常识

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揖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作,姿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斥责,重者处刑。

作者:刘向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作者:江盈科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四
《文言文译文》

一、陈元方侯袁公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二、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三 、揠苗助长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四、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五、北人食菱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

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六、愚人食盐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七、父善游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八、截竿入城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九、世无良猫

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十、人有亡斧者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十一、滥竽充数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十二、曾子杀彘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十三、掩耳盗铃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十四、杀骆驼破瓮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十五、人有负盐负薪者 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十六、嫦娥奔月

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飞往月宫 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宫之中,变成了蟾蜍 就是传说中的月精 故老的传说中月亮上有颗桂树,还有蟾蜍。因此

有一本记录异事的书上说:”月亮上有颗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个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是西河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就罚他砍伐桂树。

十七、精卫填海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十八、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十九、矛与盾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二十、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五
《小学文言文》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î,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译文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六
《2012济南模考课外文言文译文》

1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2.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凭借着锅巴得以活下来了.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3.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这样看来,恐怕是该回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4.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教射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掌握住之所以能射中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每发必中。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

5.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也就多了!”

6.鲁国有个人喜欢钓鱼。他把桂皮当做诱饵,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正确,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因此说:“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在于善辩。”做任何事情,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不仅仅要依靠华丽却虚浮的外表来完成。不是依靠绘声绘色、无懈可击的语言办成的,而是真正的能力 。这则寓言中那位用金钩桂饵钓鱼的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证!

7.太行人毛大福,是专治疮伤的医生。一天,他行医归来,路上碰到一匹狼,嘴上叼着个小包裹,见到毛大福,便将小包吐在地上,蹲在路边。毛大福拾起来一看,见里面包着几件金首饰。正感到惊异,狼又跃上前欢跳着,用嘴巴轻轻拉了拉毛大福的衣角就走开了;毛大福刚要离开,狼又回来拽住了衣服,像是要他跟它走。毛觉察到狼没有恶意,便跟着它去了。不一会儿,来到一个洞穴,见一匹狼正 1

生病躺在地上。仔细一看,狼头顶上长了个大疮,已腐烂生蛆。毛大福立即明白了狼的意思,便为病狼仔细剔净蛆虫,又敷上药,才往回走来。此时,天已经晚了,狼远远地跟着送他。走了三四里路,又碰上几匹狼,咆哮着要围攻毛大福。毛非常恐惧,正在危急的时候,后面跟着的狼急忙跑来,到狼群中似乎说了些什么,群狼便都散去了,毛大福才得以安全返回。在此以前,毛大福所在的县里有个叫宁泰的银商,被人杀死在路上,凶手一直没有抓获。正好毛大福出售从狼那儿得来的金首饰,被宁家的人认出是宁泰之物,将他扭送到了县衙。毛大福诉说了首饰的由来,县官不信,将他严刑拷打。毛大福冤枉至极,无法申辩,只得恳求县官让他去问问那匹狼。县官便派两个衙役,押着毛大福,进入山中,径直去那个洞穴找狼。狼却没回来,等到天黑也不见踪影,三人只得返回。走到半路,迎面碰上两匹狼,其中一匹头上的疮疤还在,毛大福一下子认了出来,便向它作揖说:“上次承蒙您赠我礼物,现在我因为那些礼物蒙冤受屈,您若不为我申辩昭雪,同去后我就被打死了!”狼见毛大福被绑着,愤怒地冲向衙役,衙役忙拔出刀抵挡。狼见状,便用嘴巴拱着地,长声嗥叫起来。刚叫了两三声,只见从山中窜出了上百匹狼,转着圈将衙役团团包围起来。衙役受困,大为窘迫。有疮疤的狼一跃上前,去咬捆着毛大幅的绳索。衙役明白了狼的用意,无可奈何地松开了毛大福,狼群才一起离去了。回来后,衙役讲述了经过,县官深感惊异,但也没有立即释放毛夫福。过了几天,县官出巡,见一匹狼叼着只破鞋,放在道上。县官走了过去,狼又叼起鞋跑到前头,重新放到地上。县官很奇怪,命收起鞋子,狼才走了。

8.王生喜欢学,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能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桌子的右侧,用作告诫。”

9.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0.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何以知道?”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11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 2

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的走了。

12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13.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他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14.今天我来的时候,遇见有个人要出远门,他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你的马再好,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他说:“我的盘缠多。”我说:“你的盘缠再多,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东西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罢了。

3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七
《必背小学文言文原文解析赏析》

1.【陈元方侯袁公】——刘义庆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2.【孟母三迁】——刘向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解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译文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  1.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   2.翻译;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文言知识  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这里。又,《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伏焉。惧有伏焉,即俱有伏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 文化常识  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揖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作,姿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斥责,重者处刑。3.【揠苗助长】——孟子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

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3.【画蛇添足】——刘向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

):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4,【北人食菱】——江盈科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

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5.【愚人食盐】——伽斯那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注释  字词 更:改变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所以:表原因   缘:因为   空:空口   薄暮:靠近傍晚   具:准备好,准备   口爽:口味败坏   昔:从前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八
《初一语文检测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一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独具风格的书写,展示你鲜明的个性。请用正楷准确、清楚、匀称、整洁地把诗句抄在

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啜泣(chuò) 颤抖(chàn) 提防(dī ) 猝不及防(cù) ....

B.憔悴(qiáo ) 无垠(yín) 堕落(zhuì) 步履蹒跚(lǚ) ....

C.踱步(dúo) 屡次(lǔ) 嫌恶(wù) 头晕目眩(xuàn) ....

D.祷告(dǎo) 匿笑(nì) 虐杀(nuâ ) 苦心孤诣(zhǐ) ....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瘦骨嶙峋 偏辟 沐浴 暮色苍茫

B.小心翼翼 清澈 闲暇 擎天憾地..

C.水波粼粼 决别 祷告 两全其美

D.灰心丧气 挚爱 瑟缩 婉言谢绝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胸怀宽广,意志刚强。 ....

B.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 ..

C.俄而雪骤 骤:聚集。 ..

D.徐喷以烟 徐: 慢慢地。 ..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选自他的小说集《野草》。

B.《纸船》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女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

者》等。

C.泰戈尔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其代表诗集有《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墨家的经典著作。

6、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①秋天的香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②那满山的红叶,织成了满天的彩霞,美妙极了。

第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

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6)孔子在其《论语》里讲到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眼中的童年什么样?请你续写两个语句,使上下文连贯合理。(3分)

童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照亮了我透明的心;童年是一片洁白的云

朵,;

9、地震灾区一位受伤学生转院来淄博治疗,你和小丽打算前去探望。小丽准备送

他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页写下了 一段赠言:

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冰心奶奶所营造的爱的海洋。真爱的伟大、童真的圣洁、自然的美

好,会让你微笑着面对未来,快乐生活。

你准备赠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在扉页写上一段赠言:(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一)课内文言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不亦说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11、翻译句子。(2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1分)

(二)课外文言文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

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 母出盐而怪

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 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口味败坏),反为其患(害)。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不仅)

无益,反害之。

13、解释加点字。(2分)

(1)食之,甚美 (2)过则非惟无益 .14、翻译句子。(2分)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请用原文语句表达):(1分)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呼吸亲情淡淡的芬芳

在某卫视举办的一档家庭娱乐节目中,来自五个家庭的五对志愿者做了一个游戏——摸

手认父。五位孩子被黑纱蒙住眼睛,面前是一个屏风,上面有五个恰好能穿过手的洞。五位

父亲分别从屏风后面伸出一只手。节目充满了欢乐,在主持人“你确定吗”的迷惑声中,前

四个孩子无所适从,换来换去,笑话百出。唯独最后一个小女孩,摸到第二只手就毫不犹豫

地指定那是他的父亲。主持人试图误导她:“你还是把五双手摸过一遍再下结论吧。”小女

孩自信地摇摇头。黑纱摘下,父女拥抱在一起幸福地对视。

为了搞清楚小女孩是不是侥幸获胜,主持人又进行了三次测试。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小女

孩 每次都能 地找到父亲。那位父亲举起手让大家仔细地看,大家失望了:那是

一双平凡的手,与普通人的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特别之处。主持人证实小女孩的手在每只手

上停留的时间没超过两秒钟,所以小女孩与父亲的手接触时也没有作弊的可能。一位观众戴

上小女孩蒙眼的黑纱试了试,结果什么也看不到。

那么,小女孩为什么能找到她的父亲呢?她的回答出人意料:“我不知道哪只手是父亲

的,但是我知道哪种气味来自我父亲。”真是太神奇了,隔着一道屏风,还能分辨出不同人

的气味,莫非小女孩有特异功能?在主持人的追问下,小女孩才揭开了谜底。原来她父亲喜

欢抽烟,手上和身上总带着烟味,一闻到那股熟悉的烟味,她就知道哪位是她父亲。她还告

诉大家,她母亲下岗了,父亲是位自由撰稿人,为了多赚些钱补贴家用,父亲一天到晚坐在

电脑面前,一边不停地敲啊敲啊,一边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母亲说烟吸多了会死人的,可父

亲总是不听。父亲说他知道吸烟的危害,可是一旦戒烟,就要因为不能适应而好长一段时间

写不出文章。虽然父亲答应她写出一本畅销书后就戒烟,但是她还是很害怕父亲会突然死掉。

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帮助父亲快点出书,快点戒烟……小女孩的话还没说完,她的父

亲就一下把她抱在怀里。娱乐节目现场忽然变得鸦雀无声,显然大家都在回味着小女孩的话。

良久,观众席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亲情其实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大爱,然而,大爱无形,大味必淡。亲情的真味往

往不为人所察觉,但它确实就弥漫于生活的琐碎纹理之中,如暗夜幽

兰一般,在我们身旁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别以为只有曲折离奇的舍身救子、寒屋薄舍里的相

依为命才是亲情,平平淡淡的生活里面也有亲情。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那淡淡的芬芳才是

亲情真正的气息。只是,不细心玩味,很多时候就会被忽视。小女孩是幸福的,小小年纪竟

然如此分明地闻到亲情淡淡的芬芳。生命始于呼吸,还有什么比每时每刻呼吸着亲情的芬芳

更幸福的事情呢?

16.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2分)

17.根据你的理解,试在第二段的两个横线上各填入一个较为恰当的词语来。(2分)

18.第三段结尾句“观众席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请问“观众们”因何而鼓掌?

(2分)

19.第三段“小女孩”“揭开了谜底”的话中还有太多关于她的家庭情况介绍的内容,试问

这是画蛇添足了吗?为什么?(3分)

20.读了本文后,你对亲情有了怎样的深刻认识呢?(3分)

21.如果你是“前四个孩子”中的一个,听了“小女孩”的话后,你会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

(3分)

四、作文:(50分)

22.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

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

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

要求:

1、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初一语文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答案 一、1、略 2、A 3、D 4、C 5、B

6、①“秋天的香山”改为“香山的秋天”

7、(1)何当共剪西窗烛 (2)为有源头活水来

(3)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温故而知新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飘载着我希望的梦;(略)

9、答案示例: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的保尔勇敢坚强,虽然历经战场上的搏杀、生活中的 苦难、伤病的折磨,但他从不屈服。愿你像保尔一样选择坚强,战胜困难。

二、(一)10、(1) 通“悦”,愉快 (2)真诚,诚实。

11、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13、(1) 吃 (2)好处 14、味道鲜美的原因,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15、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三、

16.“小女孩”以闻有无烟味的办法在“摸手认父”游戏中找到了她的父亲。

17.示例:居然;准确无误。

18.“观众们”被“小女孩”爱其父亲的真情所感动。(意思对即可)

19.不是画蛇添足。理由:这些内容足以体现出“小女孩”对其父亲的真爱,是“小女孩”之所以能以闻有无烟味的办法在“摸手认父”游戏中找到了父亲的根本原因。(意思对即可)

20.平平淡淡生活里面的亲情容易让人忽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那淡淡的芬芳才是亲情真正的气息。每时每刻能够呼吸亲情芬芳的人一定是最幸福的人。(意思对即可)

21.提示:语言得体,符合情境,言之有理即可。

四、略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九
《必背小学语文教师文言文原文解析赏析》

亲们,我整理了很久,找了很多资料和课本,绝对的好东西,值得你拥有。1.【陈元方侯袁公】——刘义庆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2.【孟母三迁】——刘向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

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解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 译文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  1.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直接继承人   2.翻译;是亦非所以居子矣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文言知识  焉。焉是个文言虚词,常用在句末作语气词,相当于了。但有时又相当于于之,即在这里,在那里。上文遂居焉,即遂居于之,意为就住在这里。又,《曹刿论战》夫大国,惧有伏焉。惧有伏焉,即俱有伏与之,意为担心齐国在那里有埋伏 文化常识  我国古代统治者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揖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作,姿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斥责,重者处刑。3.【揠苗助长】——孟子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

(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3.【画蛇添足】——刘向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

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分析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4,【北人食菱】——江盈科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

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5.【愚人食盐】——伽斯那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注释  字词 更:改变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所以:表原因   缘:因为   空:空口   薄暮:靠近傍晚   具:准备好,准备   口爽:口味败坏   昔:从前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篇十
《诗经.doc》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做爱怎做才爽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