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5    阅读: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一
《电鳗为什么会放电》

电鳗为什么会放电?

答:电鳗体内一半以上的体积都是发电器官。这种发电器官由肌肉细胞中数百万个扁平细胞依次规则地串联, 并联构成。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二
《电鳗》

电鳗

电鳗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电鳗,电鳗科的鳗形南美鱼类,学名为Electrophoruselectricus。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它不是真正的鳗类,而与鲶形目的种类近缘。盘点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 世界上已知的发电鱼类达数十种,其他会放电的鱼类还有电鲶、电鳐等。

外形特征编辑

电鳗

行动迟缓,栖息於缓流的淡水水体中,并不时上浮水面,吞入空气,进行呼吸。体长,圆柱形,无鳞,灰褐色,长可达2.75公尺(9尺),重可达20千克(49磅)。背鳍、尾鳍退化,但占体全长近4/5的尾,其下缘有一长形臀鳍,依靠臀鳍的拨动而游动。尾部具发电器,来源于肌肉组织,并受脊神经支配。能随意发出电压高达650伏特的电压。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有两对形状为长梭形的发电器,位于尾部脊髓两侧。 [3][2][1]

电鳗尾部两侧的肌肉,是由有规则地排列着的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组成,薄片之间有结缔组织相隔,并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枚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只能产生150毫伏的电压,但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放电特性编辑

放电的能力

电鳗发电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有时是一种生理需要。电鳗能随意放电,自己掌握放电时间和强度,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鳗,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非洲电鳗一次发电的电压在20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电鳗一次发电的电压在70~80伏,像较小的南美电鳗一次只能发出37伏电压。

电鳗输出的电压有300伏,平均电压为350多伏,美洲电鳗的最大电压达800伏,足以击死一头牛。放电时产生的电流是极微弱的,一般不到一安培;有时观察到的电压为500伏,电流为2安培,即功率为1000瓦的短时放电。虽然发出的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每秒可达300个脉冲。

放电的损伤力

放电的损伤力取决于鳗鱼的大小和机体的状况。当电鳗长不到1米时,电压随着电鳗的成长而增加。当长到1米后,只增加电流[4][3]

的强度。电鳗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在水中3—6米范围内,常有人触及电鳗放出的电而被击昏,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电鳗可以放出50安培的电流,有海中“活电站”之称,也被人们称为活电池、电鱼等。 依靠电来感知周围环境

电鳗

电鳗尾部发出的电流,流向头部的感受器,因此在它身体周围形成一个弱电场。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电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鳗的行为,决定采取捕食行为或避让行为或其它行为。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水池中放置两根垂直的导线,放入电鳗,并将水池放在黑暗的环境里,结果发现电鳗总在导线中间穿梭,一点儿也不会碰导线;当导线通电后,电鳗迅速往后跑。这说明电鳗是靠“电感”来判断周围环境的。

放电原理

电鳗体内有一些细胞就像小型的叠层电池,当它被神经信号所激励时,能陡然使离子流通过它的细胞膜。电鳗体内从头到尾都有这样的细胞,就像许多叠在一起的叠层电池。当产生电流时,所有这些电池(每个电池电压约15伏)都串联起来,这样在电鳗[3][3]

的头和尾之间就产生了很高的电压。许多这样的电池组又并联起来,这样就能在体外产生足够大的电流。用这些电流足以将它的猎物或天敌击晕或击毙。淡水里的电鱼需要更多的电池串联在一起,因为淡水的电阻较大,产生同样的电流需要更高的的电压。 电鳗自身不被电的原因

电鳗的放电器官在身体的两侧,而且它大部分的身体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绝缘性很高的构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个大电池。电流由电阻最小的通路经过,所以在水中放电时,电流会经由水(电阻比电鳗身体小)传递,电鳗并不会电到自已。但如果电鳗被抓到空气中,因空气的电阻比它身体的电阻更大,放电的话就会电到自已了。另外,如果电鳗受伤使两侧的绝缘体同时破损的话,放电时就会像两条裸露的电线一样发生短路的现象。 给人的启示

电鳗

电鳗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鳗发电器里的胶状物启发而改进的。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医生们常常把病人放到电鳗身上,或者让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电的电鳗,利用电鳗放电来治疗风湿[5]

症和癫狂症等病。现代的法国和意大利沿海,还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风湿病的老年人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寻找电鳗。

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电鳗连续不断地放电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补充丰富的食物后,才能恢复原有的放电强度的特点,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待电鳗放完电精疲力尽时,直接捕捉。

分布范围编辑

全世界的电鳗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除了欧洲电鳗及美洲电鳗分布在大西洋外,其余均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区域,南美洲亚马孙河和圭亚那河、奥里诺科河流域也有分布。 生活环境编辑

电鳗原产于海中,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溯河到淡水内长大,电鳗在江河湖泊中生长、发育,往往昼伏夜出,喜欢流水、弱光、穴居,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潜逃能力很强。

生活习性编辑

电鳗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直,于是电鳗乘机吞[3][5][4]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三
《电鳗的发电原理及应用价值》

电鳗的发电原理及应用价值

作者:生科院 袁亚辉 09100237

【摘要】电鳗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本文将从它的分布、生活习性、结构特点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并着重介绍其放电原理及自身不会触电的原因,最后介绍它的对人类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鳗 分布 生活习性 结构 放电原理 应用价值

【Abstract】Electric eel enough men knocked out electric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distribution, habits, structural features of systematic generaliz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 of discharging and reasons of its own will not get an electric shock, finally introducing its value to humanity.

【Keywords】Electric eel Distribution habits structure principle of discharging value

前言 电鳗是指属于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电鳗亚目、裸背电鳗科、电鳗属的一种。以放电而进行捕食,是能够放电的特殊物种。自身又具有特殊的结构,又不至于自身触电由于电鳗会发电,人们叫它做活的发电机、活电池、电鱼等。。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产业利用价值,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电鳗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其利用前景相当可观,许我们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鳗发电器里的胶状物启发而改进的。

1.电鳗的分布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圭亚那河的电鳗,外形极似鳗鲡,体长2米左右。全世界的电鳗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除了欧洲电鳗及美洲电鳗分布在大西洋外,其馀均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区域。

在中国,顺德被称为“中国鳗鱼之乡”。 首届中国(龙之星)鳗鱼美食文化节就是在那里开门。首届中国鳗鱼节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传推广活动,在全国兴起了一股鳗鱼热,极大地提升了鳗鱼知名度。

2.生活习性

电鳗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每年春季,大批幼电鳗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雄电鳗通常就在江河口成长;而雌电鳗则逆水上溯进入江河的干、支流和与江河相通的湖泊,有的甚至跋涉几千公里到达江河的上游各水体。

2-1生殖

它们在江河湖泊中生长、发育,往往昼伏夜出,喜欢流水、弱光、穴居,

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其潜逃能力也很强。到达性成熟年龄的个体,在秋季又大批降河,游至江河口与雄电鳗会合后,继续游至海洋中进行繁殖。据推测其产卵场在北纬30度以南和中国台湾的东南附近, 1次性产卵,卵小,10天内可孵化。孵化后仔鱼逐渐上升到水表层,以后被海流漂向中国、朝鲜、日本沿岸,此时仔鱼约为1龄,冬春在近岸处变为白苗,并随着色素的增加而变为黑苗。开始溯河时为白苗,到溯河后期则以黑苗为主,混杂少量白苗。电鳗的性腺在淡水中不能很好地发育,更不能在淡水中繁殖,雌电鳗的性腺发育是在降河洄游入海之后才得以完

成。在秋末(8-9月间)大批雌电鳗接近性成熟时降河入海,并随同在河口地带生长的雄电鳗至外海进行繁殖。

2-2捕食

电鳗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电鳗可以发电,并靠发出的电流击毙水中的小鱼、虾及其他的小动物,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

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种生理需要。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超过它们食用所需要的量,这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电鳗放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放电。利用这一特点,渔民们捕捞电鳗时,先把牲畜赶到水中,使电鳗放电,等到它们把电量消耗掉,再进行捕捞,这样做可以避免渔民被击伤。

3身体结构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圭亚那河的电鳗,外形极似鳗鲡,体长 2米左右,重达20公斤。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电鳗有两对发电器,形状为长梭形,位于尾部脊髓两侧。

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敌体,或受到刺激影响时即可发生强大的电流。

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电鳗能随意放电,放电时间和强度,它完全能够自己掌握。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鳗,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电鳗可以放出50安培的电流,电压达60—80伏,有海中“活电站”之称。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高压线"电鳗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 电鳗放电时的平均电压为350多伏,但也有过650伏的放电记录。电鳗放电时产生的电流是极微弱的,一般不到l安培;然而有时观察到的电压为500伏,电流为2安培,即功率为1000瓦的短时放电。虽然发出的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每秒可达300个脉冲。

放电的损伤力取决于鳗鱼的大小和机体的状况。当电鳗长不到1米时,电压随着电鳗的成长而增加。当长到

1米后,只增加电流的强度。 5自身不会被电死的原因

电不着自己电鳗内部有许多所谓生物电池 (electroplaques)串联及并联在一起,所以虽然电鳗的头尾电位差可以高达750V,但是因为生物电池的并联(一共约140行左右)把电流分散掉,所以实际上,通过每个行的电流跟他电鱼时所放出的电流差了两个命令,相对之下小的多,所以他才不会电鱼时,把自己也给电死了

电鳗是活的“发电机”。它尾部两侧的肌肉,是由有规则地排列着的

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组成,薄片之间有结缔组织相隔,并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枚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只能产生150毫伏的{TagsLink:2},但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电鳗尾部发出的电流,流向头部的感受器,因此在它身体周围形成一个弱电场。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电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鳗的行为,决定采取捕食行为或避让行为或其它行为。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在水池中放置两根垂直的导线,放入电鳗,并将水池放在黑暗的环境里,结果发现电鳗总在导线中间穿梭,一点儿也不会碰导线;当导线通电后,电鳗一下子就往后跑了。这说明电鳗是靠“电感”来判断周围环境的。所以{TagsLink:0}能{TagsLink:1}很高的电压,但它不会被自己放出的电而死亡。

电鳗体内有一些细胞就像小型的叠层电池,当它被神经信号所激励时,能陡然使离子流通过它的细胞膜。电鳗体内从头到尾都有这样的细胞,就像许多叠在一起的叠层电池。当产生电流时,所有这些电池(每个电池电压约15伏)都串联起来,这样在电鳗的头和尾之间就产生了很高的电压。

许多这样的电池组又并联起来,这样就能在体外产生足够大的电流。用这些电流足以将它的猎物或天敌击晕或击毙。淡水里的电鱼需要更多的电池串联在一起,因为淡水的电阻较大,产生同样的电流需要更高的的电压。 电鳗的放电器官在身体的两侧,而且它大部分的身体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绝缘性很高的构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个大电池。我们知道电流会由电阻最小的通路经过,所以在水中放电时,电流会经由水(电阻比电鳗身体小)传递,电鳗并不会电到自已。但如果电鳗被抓到空气中,因空气的电阻比它身体的电阻更大,放电的话就会电到自已了。另外,如果电鳗受伤使两侧的绝缘体同时破损的话,放电时就会像两条裸露的电线一样发生短路的现象。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还会击毙比它大的动物,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也会被电鳗击昏。 7电鳗的应用价值

电鳗的营养价值与结构特点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在当今逐渐被开发出来。利用前景相当的可观。

7-1食用价值

电鳗肉味鲜美,富有营养。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具有良好的强精壮肾的功效,是年轻夫妇、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7-2工业价值

电鳗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

近期,美国海军正在研制并改进一种水下造仿真鳗鱼。主要利用鳗鱼出色的导航本领。鳗鱼的眼睛已经退化,它是根据脉冲的发射来判断方向。这种水下的电脉冲发射与接收非常令人感兴趣。这正是现代船舶雷达的导航原理。

【参考资料】

1.《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 郑光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人造“鳗鱼”呼之欲出 林一平 上海高科技

3 张海防,鳗鱼头开发利用与工艺研究,基层中药杂志 2005 14 6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四
《电鳗的放电特性》

电鳗的放电特性

1、放电的能力

电鳗发电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有时是一种生理需要。电鳗能随意放电,自己掌握放电时间和强度,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

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高压线”之称。电鳗的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也是由许多电板组成的。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敌体,或受到刺激影响时即可发生强大的电流。电鳗的放电主要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因为电鳗要捕获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放电就是获取猎物的一种手段。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还会击毙比它大的动物,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也会被电鳗击昏。

电鳗放电时的平均电压为350多伏,但也有过650伏的放电记录。美洲电鳗的最大电压竟达800多伏,这么强的电压足以击死一头牛。电鳗放电时产生的电流是极微弱的,一般不到1安培;有时观察到的电压为500伏,电流为2安培,即功率为1000瓦的短时放电。虽然发出的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每秒可达300个脉冲。

2、放电的损伤力

放电的损伤力取决于鳗鱼的大小和机体的状况。当电鳗长不到1米时,电压随着电鳗的成长而增加。当长到1米后,只增加电流的强度。电鳗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在水中3—6米范围内,常有人触及电鳗放出的电而被击昏,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

3、依靠电来感知周围环境

电鳗尾部发出的电流,流向头部的感受器,因此在它身体周围形成一个弱电场。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电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鳗的行为,决定采取捕食行为或避让行为或其它行为。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水池中放置两根垂直的导线,放入电鳗,并将水池放在黑暗的环境里,结果发现电鳗总在导线中间穿梭,一点儿也不会碰导线;当导线通电后,电鳗迅速往后跑。这说明电鳗是靠“电感”来判断周围环境的。

4、放电原理

电鳗体内有一些细胞就像小型的叠层电池,当它被神经信号所激励时,能陡然使离子流通过它的细胞膜。电鳗体内从头到尾都有这样的细胞,就像许多叠在一起的叠层电池。当产生电流时,所有这些电池(每个电池电压约15伏)都串联起来,这样在电鳗的头和尾之间就产生了很高的电压。许多这样的电池组又并联起来,这样就能在体外产生足够大的电流。用这些电流足以将它的猎物或天敌击晕或击毙。淡水里的电鱼需要更多的电池串联在一起,因为淡水的电阻较大,产生同样的电流需要更高的电压。

5、电鳗自身不被电的原因

电鳗的放电器官在身体的两侧,而且它大部分的身体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绝缘性很高的构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个大电池。电流由电阻最小的通路经过,所以在水中放电时,电流会经由水(电阻比电鳗身体小)传递,电鳗并不会电到自己。但如果电鳗被抓到空气中,因空气的电阻比它身体的电阻更大,放电的话就会电到自己了。另外,如果电鳗受伤使两侧的绝缘体同时破损的话,放电时就会像两条裸露的电线一样发生短路的现象。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五
《会放电的鱼——电鳗》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六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官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

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会发电的鱼:有些鱼类的身体都能发电,它们放出的电压,竟比我们生活用电的电压大好几倍。具有发电能力的鱼约有500种之多,如电鳝、电鲶、电鳗、长吻鱼等。 各种发电的鱼,它们发出的电流强弱和电压高低都不同。电鳐身体又扁又园,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把团扇。生活在非洲尼罗河的电鲶,身体只有1米长,却能发出350伏的高压电。

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电鳗能随意放电,放电时间和强度,它完全能够自己掌握。电鳗可以发电,并靠发出的电流击毙水中的小鱼、虾及其他的小动物,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

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鳗,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非洲电鳗一次发电的电压在20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电鳗一次发电的电压在70~80伏,像较小的南美电鳗一次只能发出37伏电压。由于电鳐会发电,人们叫它做活的发电机、活电池、电鱼等。

电鳗可以放出50安培的电流,电压达60—80伏,有海中“活电站”之称。电鳗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

电鳗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鳗发电器里的胶状物启发而改进的。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医生们常常把病人放到电鳗身上,或者让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电的电鳗,利用电鳗 放电来治疗风湿症和癫狂症等病。就是到了今天,在法国

和意大利沿海,还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风湿病的老年人,正在退潮后的海滩上寻找电鳗,当做自己的“医生”呢。

为什么会放电 电鳗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圭亚那河的电鳗,外形极似鳗鲡,体长2米左右,重达20公斤。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高压线"之称。电鳗的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也是由许多电板组成的。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

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敌体,或受到刺激影响时即可发生强大的电流。电鳗的放电主要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因为电鳗要捕获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放电就是获取猎物的一种手段。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还会击毙比它大的动物,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也会被电鳗击昏。

电鳗肉味鲜美,富有营养。虽然它能释放出强大的电流,但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电鳗连续不断地放电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补充丰富的食物后,才能恢复原有的放电

强度的特点,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待电鳗放完电精疲力尽时,就可以直接捕捉了。世界上已知的发电鱼类达数十种呢,其他会放电的鱼类还有电鲶、电鳐等。为什么电不着自己

电鳗内部有许多所谓的生物电池(electroplaques)串联及并联在一起,所以虽然电鳗的头尾电位差可以高达750V,但是因为生物电池的并联(一共约140行左右)把电流分散掉,所以实际上,通过每个行的电流跟他电鱼时所放出的电流差了两个命令,相对之下小的多,所以他才不会电鱼时,把自己也给电死了。

。生物学意义:攻击、防御、识别方向、探明障碍物、发现饵料和敌害等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七
《电鳗》

电鳗

电鳗,电鳗科的鳗形南美鱼类,学名为Electrophoruselectricus。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1]它不是真正的鳗类,而与鲶形目的种类近缘。电鳗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盘点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2] 世界上已知的发电鱼类达数十种,其他会放电的鱼类还有电鲶、电鳐等。

A. 中文学名:电鳗

B. 拉丁学名:Electrophorus electricus

C. 界:动物界

D.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e) E. 纲: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F. 目:电鳗亚目(Gymnotiformes) G. 科:裸背电鳗科(Gymnotidae) H. 属:电鳗属(Electrophorus Gill) I. 种:电鳗 E. electricus

电鳗行动迟缓,栖息於缓流的淡水水体中,并不时上浮水面,吞入空气,进行呼吸。体长,圆柱形,无鳞,灰褐色,长可达2.75公尺(9尺),重可达20千克(49磅)。背鳍、尾鳍退

化,但占体全长近4/5的尾,其下缘有一长形臀鳍,依靠臀鳍的拨动而游动。尾部具发电器,来源于肌肉组织,并受脊神经支配。能随意发出电压高达650伏特的电压。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有两对形状为长梭形的发电器,位于尾部脊髓两侧。

电鳗尾部两侧的肌肉,是由有规则地排列着的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组成,薄片之间有结缔组织相隔,并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枚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只能产

生150毫伏的电压,但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放电的能力

电鳗发电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有时是一种生理需要。电鳗能随意放电,自己掌握放电时间和强度,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世界上有好多种电鳗,其发电能力各不相同。非洲电鳗一次发电的电压在20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电鳗一次发电的电压在70~80伏,像较小的南美电鳗一次只能发出37伏电压。

电鳗输出的电压有300伏,平

均电压为350多伏,美洲电鳗的最大电压达800伏,足以击死一头牛。放电时产生的电流是极微弱的,一般不到一安培;有时观察到的电压为500伏,电流为2安培,即功率为1000瓦的短时放电。虽然发出的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每秒可达300个脉冲。

放电的损伤力

放电的损伤力取决于鳗鱼的大小和机体的状况。当电鳗长不到1米时,电压随着电鳗的成长而增加。当长到1米后,只增加电流的强度。电鳗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八
《发电冠军:神奇的水中“高压线”》

发电冠军:神奇的水中“高压线”

2006年2月,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卡尔·霍普金斯和助手瑞恩带着一支5人科研小组来到了委内瑞拉境内的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河全长6000多公里,干流、支流众多,其流域面积约8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国”。霍普金斯博士此行的研究目的,是研究亚马孙河流域的电鳗。当一行人和向导经过一条小河时,河边奇怪的一幕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只见几个当地人手握长鞭,正赶着几头牛下河。牛群在河边挤过来挤过去,就是不肯下去,似乎水里有什么令它们恐惧的东西。“叭!叭!”人们大声呵斥着,使劲地用鞭子抽打着牛,逼迫它们下去。受痛的牛无路可退,只好下到水里。

刚刚下水不久,两头走在最前面的牛就像是被猛击了一棒似的,一下子惊跳起来,溅起巨大的水花,四肢剧烈颤抖,双双瘫倒在水里,瞪着眼睛发出痛苦的叫声。后面的牛也开始乱蹬蹄子、竖起鬃毛,惊慌地往岸上跑。可是,赶牛的人仍然不停地挥舞着长鞭,不让牛上岸。

牛群在河里东跳西窜,乱作一团。过了大约几分钟,牛群终于平静下来,几头浑身泥浆的牛急急地爬上了岸,而有两头牛却在水里浑身抽搐,最后倒在水里不动弹了。赶牛的人们把那两头牛拖上岸,然后立刻脱掉衣服,拿着鱼叉和网走到了河里……

当看到那几个当地人从河里叉起一条条蛇状的大鱼时,再联想起刚才的情景,霍普金斯博士惊喜地发现,居民们捕捉的正是自己要寻找的电鳗。这种奇特的电鳗是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和圭亚那河下游的一种鱼类,电鳗身体像蛇,但它实属鲤科鱼类。最大的电鳗体长可达2米多,体重约50公斤。它们的体表光滑无鳞,身体修长且为圆筒形,头部扁平,大嘴的上下两颚各有一排圆锥形的牙齿。电鳗背部呈黑色,腹部是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跟其它生物相比,电鳗有一个“绝活”,那就是放电!

在能发电的鱼类中,电鳗可称得上是“发电冠军”。一条普通电鳗能往外放出500伏特的高压电流,有的电鳗放出的高压电甚至超过800伏特。这么强的电流,足以击毙水中的一些中小型动物。因而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据计算,l万条电鳗的电能聚集在一起,足够使一列电力机车运行几分钟!

霍普金斯之前就曾经在不少科研书籍里看到过电鳗的资料。有趣的是,世界上最早、最简单的电池伏打电池——伏打电池,就是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根据电鳗的电器官设计出来的。最初,伏打把一个铜片和一个锌片插在盐水中,制成了直流电池,但是这种电池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后来,他模仿电鳗的电器官,把许多铜片、盐水浸泡过的纸片和锌片叠在一起,这才得到了功率比较大的直流电池。

霍普金斯当时看了这些数据,就对电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走上前去跟渔民们攀谈,捕鱼居民告诉他们,刚才一幕正是当地居民长期以来捕捉电鳗的方式。他们会把生病衰老或者准备宰杀的牛马赶下河去,电鳗被惊扰后,就会立刻不断放电,但它们的电量在几分钟内会放完,然后就精疲力竭,身上仅存的一点电量不会造成威胁,人们就可以下水直接捕捉了。霍普金斯博士兴奋不已。电鳗为什么能放电?放电过后它会有多长时间的恢复期?为什么不会电着自己?电对它们来说还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霍普金斯博士这次考察的目的。 残酷的生存法则:成者王败者寇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霍普金斯博士一行来到了附近的另一条亚马孙河支流。据他们说,这条河里有很多电鳗。霍普金斯博士按照当地渔民的办法,从河里捕捉了一些电鳗。把其中一条解剖,其余的都暂时养在大水箱里。

在显微镜下,电鳗身体的4/5都是发电器官。它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它身体两侧的肌肉中,分布着一些特殊的发电器官,这种由多达6000个

特殊肌肉组织薄片构成的肌体部件,中间间隔着一些结缔组织,这就像是一个个小的“生物电池”,通过串联和并联组成天然的伏特电堆。虽然每一个电鳗的“生物电池”的总数不一致,但其自身“生物电池”串、并联结构的合理性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布局,不仅可以使每一个微弱的“生物电池”串联后对外界形成高达300-800伏的电压,还可以通过并联方式,使流经自身每条肌肉的电流降到自己可以承受的地步,使自己的身体免受其害。

同时,电鳗的每个发电器官上连通着的还有遍布全身的神经网络,每次放电后,神经网络可以将全身的生物电集中存贮在发电器官,以备下次使用。

弄清了电鳗的独特生理结构,霍普金斯博士尝试着去破译电鳗神秘的电流世界。借助着一些特殊电力仪器,他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条电鳗发出的电流频率都完全不同,像是它们各自持有一张表明年龄、性别的“电流身份证”。而电鳗传送的电流信号也是极其复杂的,它们的语言就是“放电”,运用电波进行交流。在扬声器的帮助下,大家得以听到了不同的电鳗在不同电流强度时不同的声音,有的是“嘟-嘟-嘟”,有的是“哒-哒-哒”,有的却是“嘀-嘀-嘀”„„似乎它们通过电流,正七嘴八舌在说话呢!

为了观察电鳗在自然环境下最真实的生活状态,霍普金斯在一条雌电鳗身上装了微型跟踪器,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安娜。

安娜被单独放在了一个大水箱里,由于捉上岸时被激怒的它已经释放了大量电流,现在的它显得非常疲惫。一昼夜之后,安娜的电力明显增强,碰触一下它的身体,就感觉又痛又麻。霍普金斯博士把安娜及其伙伴们小心翼翼地送回了河里,通过水下红外线摄像机,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群电鳗回到熟悉的领域后显得异常轻松自由。

电鳗是群居鱼类,但彼此的电场并不会相互干扰而混乱,因为它们各自的电场都不相同。

安娜自由自在地游动着,灵巧地穿越了水底石头间狭窄的通道,轻而易举避开了很多障碍物。一些未成年的25厘米以下的幼小电鳗,虽然电力系统还不健全,但视力相对完善,而随着电鳗逐渐成熟,它的视力会逐渐退化,所有成年电鳗的眼睛都被一层白膜覆盖,但它的电力却越来越强。这个时候,它已经有了一双“电眼”,能依靠感知电场的细微变化,迅速计算出障碍物的位置,顺利绕过障碍物或靠近猎物。

安娜依靠着“电眼”开始捕食,它神不知鬼不觉地游近了一队毫无戒备的鱼群,然后摇摆身体突然放电,鱼群像是炸了锅似的轰然四散,一些外围的幸运者得以逃跑了,但在安娜周围三四平方米的鱼全都一命呜呼。霍普金斯博士多次发现安娜捕食时“滥杀无辜”,它所电杀的猎物数量远远超出了它的食量,这说明电鳗还不能灵活控制自己每次放电电量的大小和强度。

一天中午,正在熟睡的霍普金斯博士被正在监视安娜的助手推醒,他发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一群电鳗排成了一个很奇特的形状,前面一排电鳗排成一个半弧形,两条电鳗之间相隔五六米的距离,且隐在草丛中,后面一排也成半弧形,只是和前面一排保持两三米的直线距离,成倒三角形;再后面又排成和第一排类似的形状,其它的电鳗或在半弧的圆心点处聚集,或在后方游动,或在下方深水处停留。正在霍普金斯博士百思不得其解时,他突然发

现电鳗聚集的不远处缓缓游来一个鱼群——食人鱼!

食人鱼是亚马孙河流域跟鳄鱼一样的水底杀手,它们的体形不大,但牙齿锋利尖锐。现在,这群食人鱼在离电鳗群10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它们的进攻目标就是电鳗了。片刻,食人鱼群开始行动了,最前面的几十条鱼,慢慢地试探性地向前游着,六米、五米、四米„„突然,第一排的食人鱼箭一般地向电鳗冲去。

第一排电鳗仍然不动,第二排则像是怕了一样,立即调头而去。食人鱼更快了,迅速冲向正准备调头的第二排电鳗。此刻,它们几乎和第一排电鳗平行了。瞬间,电光四射,水波荡漾,最前面的食人鱼翻滚着浮上了水面,河面上十几个平米内瞬间死鱼无数,原来第二排的电鳗来了个“调虎离山”计,第一排电鳗正在已经形成的包围圈里对食人鱼“电荷大放送”,让第一批“敌人”全部丢了性命。

此刻的电鳗群却无暇“欣赏”战果,只见第二排电鳗又迅速调头向前冲至第一排,形成又一条战线,而已经精疲力竭的第一排电鳗则迅速后退到电鳗群的聚集地,第三排则向前靠近,新的电鳗再补充它们的位置„„这处乱不惊的有序调动,就像是一场人类古代大型军队的战争,真令人叹为观止!

远处的食人鱼虽然死伤无数,但仍然一如既往地向前冲,其凶狠可见一斑。电鳗群一批批换着“战士”,可有生力量越来越少,终于在它们派出最后一批“战士”后,整群同时向后快速退去。食人鱼群在付出近3/4数量的死亡代价后,终于冲破了电鳗的防线,最后一批“电鳗战士”壮烈“牺牲”了。

霍普金斯博士看着这一切惊叹不已,他甚至有种脱帽致敬的冲动。可是,他又隐隐替那些还没逃远的电鳗担心,特别是处在第三梯队刚放完电的安娜!

但很快霍普金斯博士就放下心来,在一片血红混浊的水中,食人鱼群停止了追赶电鳗,疯狂地冲向了成堆的已经死去的同类。让霍普金斯稍感安慰的是,几分钟后,微型跟踪器重新传出了安娜的声音,安娜从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幸存了下来!

悲壮的爱情绝唱:用鲜血和生命守卫妻与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已经到了性成熟期的安娜身边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者,那段时间里,霍普金斯博士从检测器里接收到的信号非常热闹,因为会有不同的雄电鳗游到安娜的身边,发出的电流强度和释放频率各不相同,各自想尽办法“表白”着爱慕之情。

可安娜面对众多追求者,不为所动,没有给出一点回应。几天后,安娜的“芳心”终于被打动了,它等到了最好的那一个。那是一条长达2米多的雄电鳗,发出的电波强劲有力。它的下颚满布着很多的小圆点,那就是它的终极电池。它把嘴巴凑近了安娜的嘴边,发出微弱的电流,一点点地触碰着安娜。这次,安娜没有避开,它显然是陶醉了,并给出了积极的响应。

霍普金斯博士把安娜选中的“丈夫”取名叫伏特,他穿上特制的绝缘潜水服潜入水中,用芯片枪在伏特身上也打入了一个微型跟踪器。

安娜和伏特成为“夫妻”后,整日形影不离。当夏天到来,河里的水温达到20摄氏度,安娜和伏特开始繁衍后代了。它们脱离了大部队,在稍远的地方找到了一个藏在水草丛

生处的腐烂树根安了家。伏特围绕着安娜不停游动,头部发出微弱的让安娜兴奋的电流,腹鳍和臀鳍也不断摩擦着它的身体。它们之间的信号不断,一起演绎着一首用电流传递的“爱情之歌”。每条成鱼输出的电压为600-800伏,尤其是雌雄电鳗恋爱追逐时,电力更强,我们人类管男女互相爱慕叫做来电,但是雌雄电鳗互相爱慕才叫真的来电!

接着,安娜开始产卵,伏特排出精子。电鳗一次排卵少则几百粒,多则可达几万粒。受精卵附着水草和石孵化;或吸水膨胀漂浮于江河中孵化。这些受精卵将在12天内孵出崽鱼。在此期间,安娜和伏特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伏特没有离开“妻子”半步,只是把家门口的一些小鱼电死,然后推到“妻子”嘴边,让它享用。

正当伏特和安娜安心孵化它们的孩子时,一件恐怖的事情发生了:远处3条食人鱼正缓慢游来。安娜一点也没感觉到危险,半小时前它刚放过一次电,正疲惫地休息。而伏特立刻焦躁不安地游动起来,用身体把水草聚拢,想藏起它们的孩子。这时,食人鱼发现了安娜,迅速向它冲了过来,最前面的一条食人鱼已经离安娜不足50厘米!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伏特如离弦之箭一般冲来,它来不及放电,只用身体挡住安娜,把自己活生生地塞进食人鱼锋利的牙齿下,后面紧跟着的食人鱼一拥而上,伏特在身体受损的一刹那放电了,完成它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悲壮的一次放电:它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来不及告别,也来不及悲伤,安娜赶紧向前冲去,它显然是要引开食人鱼,让它们离自己的孩子越远越好。已经没有力气的安娜游得那么慢,而那边抢吃完伏特的食人鱼马上就要追上了,霍普金斯紧张极了。幸好,危急时刻,安娜向其它的同伴发出了求援和预警的信号,几条大电鳗迅速游了过来,一通放电后,食人鱼成了它们的美食。瞬间。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安娜孤独地游回孩子们身边,围着转来转去。身上只有微弱的电流,在岸上的仪器里发出“嘶-嘶-嘶”的声音,像是在伤心地呜咽„„

12天后,小电鳗终于孵化出来了,安娜仿佛已经尽到了责任,默默地游开了。从今以后,残酷的生存之路全靠这些小东西自己开拓了。而随着一天天长大,它们的电力系统会日益健全,电力也越来越强。在小电鳗成长途中,由于少了父母的呵护,幸存者极少,大多数成了食人鱼腹中的美食。

转眼间,亚马孙河流域的雨季即将到来。经过了几个月的观察研究,霍普金斯已经积累了关于电鳗的许多资料。2006年10月,他们要离开这里了,不久,他写的有关电鳗的论文就见诸美国科学《自然》杂志:“如果我们能成功地模仿电鳗的电器官在海水中发出电来,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电鳗的发电原理,还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新的通信仪器„„人们利用电来进行空中通讯,是从电报开始的,至今仅有80多年的历史;但电鳗用电来进行通讯,却已有漫长的历史了。更可贵的是能在水中进行通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

根据电鳗发电的原理,水族馆的管理员在水族箱后面装上两片集电板,用电鳗制造的电力,来点亮旁边的圣诞树。电鳗点亮的圣诞树,每年都为江之岛水族馆带来无数游客;水族馆还设计了音乐,只要电鳗心情好,愿意多动几下,大家还可以听到音乐。

为什么电鳗会有电篇九
《电鳗—水中的高压线》

6、电鳗—水中的高压线 电鳗,裸背电鳗科的鳗形南美鱼类,拉丁学名为

Electrophorus electricus。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可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它不是真正的鳗类,而与鲶形目的种类近缘。电鳗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盘点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世界上已知的发电鱼类达数十种,其他会放电的鱼类还有电鲶、电鳐等。

1、外形特征 行动迟缓,栖息于缓流的淡水水体中,并不时上浮水面,吞入空气,进行呼吸。体长,圆柱形,无鳞,灰褐色,长可达2.5公尺,重可达20千克。背鳍、尾鳍退化,但占体全长近4/5的尾,其下缘有一长形臀鳍,依靠臀鳍的拨动而游动。尾部具发电器,来源于肌肉组织,并受脊神经支配。能随意发出电压高达650伏特的电压。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有两对形状为长梭形的发电器,位于尾部脊髓两侧。 电鳗尾部两侧的肌肉,是由有规则地排列着的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组成,薄片之间有结缔组织相隔,并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枚肌肉薄片像一个小电池,只能产生150毫伏的电压,但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2、放电特性

电鳗发电是一种捕食和打击敌害的手段,有时是一种生理需要。电鳗能随意放电,自己掌握放电时间和强度,发电器最主要的枢纽是器官的神经部分。

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达300~800伏,因此电鳗有水中“高压线”之称。电鳗的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也是由许多电板组成的。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敌体,或受到刺激影响时即可发生强大的电流。电鳗的放电主要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因为电鳗要捕获其他鱼类和水生生物,放电就是获取猎物的一种手段。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还会击毙比它大的动物,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也会被电鳗击昏。

电鳗放电时的平均电压为350多伏,但也有过650伏的放电记录。美洲电鳗的最大电压竟达800多伏,这么强的电压足以击死一头牛。电鳗放电时产生的电流是极微弱的,一般不到1安培;有时观察到的电压为500伏,电流为2安培,即功率为1000瓦的短时放电。虽然发出的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每秒可达300个脉冲。

放电的损伤力

放电的损伤力取决于鳗鱼的大小和机体的状况。当电鳗长不到1米时,电压随着电鳗的成长而增加。当长到1米后,只增加电流的强度。电鳗每秒钟能放电50次,但连续放电后,电流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休息一会后又能重新恢复放电能力。在水中3

—6米范围内,常有人触及电鳗放出的电而被击昏,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

依靠电来感知周围环境 电鳗尾部发出的电流,流向头部的感受器,因此在它身体周围形成一个弱电场。电鳗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专门的细胞来监视电感受器的活动,并能根据监视分析的结果指挥电鳗的行为,决定采取捕食行为或避让行为或其它行为。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水池中放置两根垂直的导线,放入电鳗,并将水池放在黑暗的环境里,结果发现电鳗总在导线中间穿梭,一点儿也不会碰导线;当导线通电后,电鳗迅速往后跑。这说明电鳗是靠“电感”来判断周围环境的。 电鳗自身不被电的原因 电鳗的放电器官在身体的两侧,而且它大部分的身体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绝缘性很高的构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个大电池。电流由电阻最小的通路经过,所以在水中放电时,电流会经由水(电阻比电鳗身体小)传递,电鳗并不会电到自已。但如果电鳗被抓到空气中,因空气的电阻比它身体的电阻更大,放电的话就会电到自已了。另外,如果电鳗受伤使两侧的绝缘体同时破损的话,放电时就会像两条裸露的电线一样发生短路的现象。

捕食·特点 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

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种生理需要。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超过它们食用所需要的量,这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 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电鳗连续不断地放电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补充丰富的食物后,才能恢复原有的放电强度的特点,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待电鳗放完电精疲力尽时,直接捕捉。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