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8    阅读: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一
《感受经典 收获幸福(付瑾)》

感受经典 收获幸福

回首2011年,我感慨万千。结缘育心,和孩子共读经典,是过去的一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在育儿道路上寻寻觅觅、充满困惑的我,终于拨云见日,获得了新生!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路历程:1、结缘育心 2、读经之路 3、感受经典,收获幸福

一、 结缘育心

硕士毕业后,我先在珠海工作了两年,然后来到深圳工作,成家。2006年2月,我的儿子韬韬出生了,给小家庭增添了无穷的欢乐!看着他一天天长大,逐渐地体会到做母亲的艰辛与幸福。很快,韬给我出了第一个难题,快两岁了,只会叫爸爸,妈妈,奶奶,还不会说话。可能和家里的语言环境有些复杂有关,公公婆婆是宁波人,不会讲普通话。韬大部分时间都和爷爷奶奶呆在一起,会听宁波话,但就是不开口。(如果那个时候接触育心就好了,听着佳佳的声音,一定能早点开口的!)到了两岁半,终于说话了,好象要把过去耽误的给补回来,一开口就是一串一串的,现在已经是个名符其实的“话唠”了。但是语速较快,这也是受家庭的影响,我和先生说话都很快,所以家庭的影响不可小看啊!

我一直认为,培养孩子的情商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我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孩子做主》,《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等等,感觉都挺有

道理的,但实践起来好象总是有点不得法。

看到书上说,画画对开发孩子智力很好,才两岁多,我就为他报了画画班,每周六不辞辛苦地跑到南山去上课。学了半年,韬不愿再学了,也就作罢。看到他喜欢搭积木,我就为他报了少年宫的机器人班,韬很喜欢,就一直上到现在,有两年多了。我深知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为韬韬买了很多书,在当当网热销的童书几乎都买回家了,韬很爱看,我发现这些书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中国的孩子应该读自己民族的书啊,我就给他买了《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三十六计》,他很快就迷上了,这可能就是最初的传统文化熏陶吧。

韬韬性格开朗,幼儿园的老师们都反映他好学,爱思考,爱动手,但是勇气不够,不够大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心理承受力较差,受到批评爱哭,有时脾气也很急躁。这些都让我很伤脑筋。

2011年7月,韬5岁半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福田有家国学幼儿园要开办夏令营,我想既能让孩子学习一些国学经典,又能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岂不是一举两得?当即就报了名。我们每周一把孩子送去,周六接回来,韬韬每次回家都会向我们展示他学会的《孝经》,《弟子规》,背得有板有眼的呢!韬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特别有礼貌,每次吃完饭,都会向大家鞠躬,说:“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谢谢”。第一次,他给我们鞠躬的时候,真把我们吓了一跳呢!

碰到叔叔阿姨,他也是边鞠躬,边问好,当然每次都引来一片赞叹声。 夏令营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我和外婆一起去了。各个年龄组的小朋友依此上台表演,小学高年级组的小朋友背诵了《论语》,小学低年级

组的小朋友背诵了《大学》,幼儿组的小朋友背诵了《弟子规》,接下来让妈妈们上台,让孩子们给妈妈梳头。因为工作上有事,我先离开了。回家后听我妈妈告诉我,说最后一项是让家长上台,每人面前一个大桶,让孩子帮家长洗脚。总之从各方面渲染气氛,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不可否认,从夏令营回来后,韬在讲礼貌、孝顺父母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我感到这一个月的国学经典教育是有成效的。

现在的我有了不同的看法,觉得这些做法是把孝顺表面化、程式化了,梳了一次头,洗了一次脚,孩子就懂得孝顺了吗?真正的孝顺是什么,并没有教给孩子。那时,我饶有兴趣地读了《弟子规》,感觉里面确实有一些做人的道理讲得很好,我想,如果能一直学习国学经典,那不是更好吗?我就动了想把韬韬转到这个国学幼儿园的念头,我去问韬,出乎意料的是,韬的反应很激烈,大声说:“我不要去,天天读经,我才不去呢!”细细一问,我才明白,夏令营时,每天上午、下午读经各一个多小时,是挺多,难怪韬不喜欢呢。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我开始上网搜索。

记得是9月初的一天,我忽然就搜到了某个论坛贴的赖老师那篇《一场价值百万的儿童教育演讲》,细读之下,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立刻上赖老师的博客学习,那篇《分享赖思佳美国之行带来的心灵震撼》把我震住了,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她的思维,她的为人处事,已经远远超越了很多同龄人,很多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我们这些成年人!再到大易社,看见全国各地那么多读经的家庭正在实践,看

了他们的读经日记,我真是如获至宝!这不就是我一直寻找的东西吗?我又搜到了深圳福田的代理,汪静雅老师,因为我住在福田,所以就选择加入小雅老师的QQ群,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我已经幸运地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幸福之门正在徐徐向我敞开!

进入QQ群,先上小雅老师的空间学习。真是用心的妈妈,优秀的女儿!看着小雅的育儿读经日记,我的双眼一次又一次被泪水湿润,那么懂事孝顺而优秀的小昱,那么用心进步神速的小雅老师,而这,只不过是读经半年的成果!这些更加坚定了我加入育心大家庭的决心!我急切地想见到小雅,就在周日参加了红树林户外读经。一见到小雅,我竟全然没有陌生的感觉,只觉得气质脱俗,谈吐不凡(这决非奉承,当时就是这钟感觉),交谈之下,更觉亲切,我当即决定请全套教材。

二、 读经之路——笃信,笃行,反思,成长

9月14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请回教材了!我正在琢磨该怎样开始呢?小雅提出上门指导我,真让我喜出望外!和老师住得近,就是好呀!晚上,小雅带小昱到我家,在小昱的带领下,韬滔很快开始指读易经,有一个好的开始!不过我高兴得太早了,第二天晚上,韬就给我来个下马威!我喊他来读经,他不肯说要玩,我就说可以妈妈读,你在旁边听就好了,他还是不肯,我就拉他,他哭着跑到卧室,把门也关上了,让我始料未及。第三天,第四天,韬韬都不肯读,问他为什么,他气鼓鼓地说:“老是读经,读经,我读了一个月,还要读吗?”我带他参加红树林户外读经,他也不开口,让

他多坐一会,他还哭了呢!困惑之下,我向小雅老师请教,小雅告诉我,是夏令营读经时间太长了,不符合孩子的天性,难免留下心理阴影,我们需要慢慢引导,让他明白,读经是很轻松很快乐的。

那就慢慢来吧,万事开头难。我的前面,有佳佳的榜样在激励我,我的身边,有小昱等很多小朋友的家长在与我同行,有句话说得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报着这个信念,我慢慢静下心来,思考怎样把这件事做好。其间,我上网去看家长们的读经日记,尤其是多圆美妈的博客,还有《如何引导小屁孩读经》对我帮助很大,也让我增添了很多信心。所以刚开始读经的家长,遇到各种问题不要着急,育心有“大易社”、“累积法”网站,QQ群,YY群等多种平台,只要多用心上去学习,各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白天在小雅书苑QQ群学习,在YY群学习早课和日课,享受着从未有过的精神大餐,点点滴滴地吸取着知识和智慧,晚上我读经,韬听经,生活从未有过的充实!我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贴了纸条,写着“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无为而为”来勉励自己,相信韬韬一定会有开口的那天!

开始读经的第一个月里,我的心情很复杂,可以说是既痛苦又幸福。痛苦的是渐渐明白了以前很多地方没做好,偏离了道,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当然,更多的是幸福,因为我现在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我开始反思。

1、“童蒙养正,圣功也”。读了易经,才明白童蒙养正何其重要。记得一次在群里向小雅诉说困惑时,一行鲜红的字映入眼帘,“教育抓住根本,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看起来一套一套的。只会让自己更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二
《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 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 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三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

品读经典心得体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潜心读书不仅能丰富知识、更能滋养人生。本学期,城区小学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目标,以深化教师读书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了“品读经典、滋养人生” 教师读书活动,使全校教师养成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引导教师学习经典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卢校长为全体师生树立读书榜样,要求教师积极做好读书笔记,并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人生将有两种思想。”学校期望所有教师都能在阅读中收获思想,收获智慧,引领出校园生活的新时尚。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体教师踊跃参加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众多机构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遴选优秀作品参赛,我校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举办了“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2008年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围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主题展开,鼓励教师从阅读出发,感悟人生、体会生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

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教师读书专区,特地为我校教师选购了大批经典书籍,包括教委推荐书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转载自百分网

虽然时值学校期中考试阶段,但教师们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在校内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教师们认真撰写文章,抒发读书的心得体会和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共撰写读书心得72篇。经过学校教务部门认真评选,评选出优秀文章20篇送审参加“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体教师踊跃参加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众多机构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师读书征文活动”。

为了遴选优秀作品参赛,我校于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举办了“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2008年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围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主题展开,鼓励教师从阅读出发,感悟人生、体会生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

学校图书馆专门设立教师读书专区,特地为我校教师选购了大批经典书籍,包括教委推荐书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师人文读本》、《世界是平的》等,同时还从学校的专业特色出发,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供教师们读到对自己有益的书籍,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提升。

虽然时值学校期中考试阶段,但教师们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在校内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教师们认真撰写文章,抒发读书的心得体会和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共撰写读书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

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书籍是人类永远的好朋友

——关于读书的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与在座的前辈和同事一起交流读书的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读书对我来说,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我精神疲倦时,随手拈来一本书,心情会变得坦然和放松;当我身体劳累时,倚在床头,让书伴着我渐渐忘却身心的疲惫。寂寞时,书是知心朋友;苦闷时,书是开心钥匙;高兴时,书是智慧长者。因为书,我的工作变得轻松,因为书,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因为书,我的世界丰富多彩、鸟语花香!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读得最多的就是《新少年》,里面好学生、好少年的成才故事激励着我、伴随着我的童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和社会的视角不断开拓,我开始接触到象《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文学名著,还有象《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普读物,而且因为性格的原因,我还看过《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之类的武侠小说。直到现在,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关于科学家的书:《科学发展演义》。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阿基米德,认识了牛顿,认识了居里夫人。让我敬佩的就是居里夫人。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坚强,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淡泊名利,追求梦想!

尽管,我没能成为象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但我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坚守着,因为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我的人生理想!虽然每天穿梭于教室和办公室,过着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不仅没有让我减少对书的喜爱,而且更让我读书中找到更多的真谛!批完作业时,可以读书;写完备课时,可以读书;放学回家后,也可以读书。我读朱**,读李镇西,也读魏书生,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爱的教育》,读书帮我转变教育观念,读书让我学会如何化解师生矛盾,读书让我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读书让我懂得如何更好地驾驭课堂,读书让我的课堂变得和谐而熠熠生辉!

在多年的读书生涯中,我有一些读书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一、要培养爱好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人想学文科,有些人想学理科,有些人想学艺术,可是很多人经常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不久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了。很难得持之以恒,因此最终也就一事无,什么都学不会。读书也一样,我们不能够浅尝则止。每个人的认知角度和兴趣爱好不同,对于那些提起书就头脑的人,即便这书再有借鉴价值,再有启迪意义,他也不会认真看的,自然也不会从书中得到提高。所以,培养对读书的兴趣,应该是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必要前提。培养终身读书的兴趣,才能够真正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生!一本寓意深长的作品甚至可以改变你对世界的观点,帮你抉择人生的各种分支,帮助你走向成功!就像我高中时读到的《人性的优点》,它就真的改变了我的一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好的书籍

可以一直伴你左右,烦恼时给你排忧,孤寂时你我解闷,迷惑时又为你明灯,好的书籍帮助你领悟人生,帮助你获取知识,帮助你应对挑战!培养读书的兴趣,你可以节省走弯路的时间,能够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其实,读书不仅是一种谋生进步的手段,更是一种生存需要、一种创造性工作与生活。建立终身读书的习惯是成就自己一生的源泉和动力,是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个人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终身读书是获得人生成功的前提,是参与未来竞争的根本。

二、要树立勤奋读书的思想

时常会有人问我,那么多的书,何时才能看得完?我会说,读书是没有止境的,正如古话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你勤读书,多读书,经常读书,长期坚持,自然就能够博学。如果做到了博学,也就奠定了成功的坚实基础。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不断完善自我、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道路,提供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认识和行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如果能够坚持读书,那么一生肯定会有所作为。学会勤读书,这是现代人应对危机和挑战的关键武器!

三、要明确多读好书的目标

从小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事没事也喜欢去书店逛逛。但小时候没钱,逛的都是旧书摊。从那里沙里淘金的找书读。现在出版的书多了,自己也有经济能力买书了。但是发觉现在的好书却越来越少了。“名人出书”、“明星出书”、“写手传书”等等,大量没有阅读价值的图书充斥市场,很少有原滋原味,值得去读的好书!那么,想高效读书,必须注重书籍的选择。读好书,有益一生;而读不好的书,浪费钱财不说,浪费时间,误入歧途,才是最大的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书籍犹如选择人生道路。

读书前一定要慎重选择书籍,不要怕浪费时间。那么如何选择书籍呢?一是有良好的纸张和装订质量,好的图书最好经得起翻阅。二是图文比例适当,一本好书就应该言简意赅,图文比例适当。三是在内容上既有针对性也有趣味性。四是应标明相关的注解,等等。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兴趣实际来选择,切不可“人云亦云”。 法国哲人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读书可以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给自己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严格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有所成就有所作为。通过博览群书,吸收多层面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气质,增长自己的见识,改进自己的谈吐,提高自己的博大精深程度,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做一个学识渊博,博学多才的人。

四、要参悟书中的真知酌见

读书再多,也仅仅只是书海之一粟。书海无涯,如何事半功倍?书要读,更要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也就是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为读书的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读书的第二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读书的第三境界。

所谓读书的第一境界,取自晏殊的《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词句原本是讲人生道路,须要高瞻远瞩,又需要耐得住长夜寂寥,独自去追求探索的阶段。用它比喻读书,旨在说明读书一定要专注。一是要把读书当作自我发展需要,思想上重视,情感上喜爱,潜心读书,专心致志。二是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要把有限的时间用于价值最大化的读书。

所谓读书的第二境界,取自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诗句本是描写热恋中的情人,分离两地的相思之苦,无怨无悔,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也心甘情愿。这里旨在比喻读书求知须历经一个艰苦的过程,治学创业中,要矢志不

渝,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

所谓读书的第三境界,取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她千在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诗句原本描写的是灯海花潮的元宵节夜晚,情人约会的情景,一个青年经过了千百次苦苦寻找,终于在灯火人群中找到心中久久思恋的情人。用它比喻读书,旨在说明苦读后的收获与幸福,这种苦读要求的就是一种“悟”。王国维借用这段诗词,比喻在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追求后,努力地“悟”,成功不期而至的极度欢喜。这和读书的过程,真是不谋而合。上述的“三种境界”,形象而生动地道出了一条读书求知的规律。经过“千百度”的苦读,探索、钻研与思索,努力地“悟”,你得到的将是物欲私念的超脱、人生哲理的顿悟、精神境界的升华、创造灵感的激发。如果我们遵循这一规律,就可以使自己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所以说,读书一定要学会悟!先读懂书,弄明白作者讲了一些什么;其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作者的意思;第三是能做一些批判;最后是能够深入地“悟”,以便最终形成一些自己的东西。书是给人“悟”的,只有通过“悟”,才算真的读通了,读懂了,读透了。读书能得其要,则事理心贯通,读书多少就其次了;不得其要,不会潜心去“悟”,读书再多,也不过是徒增些书呆子罢了!

最近,我就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对教学工作很有帮助,使很多教学中的疑虑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这本书收录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等等。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一章节,其中就提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有时我也真是恨铁不成钢,找家长、罚作业„„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很惭愧,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通过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仅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也为他人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相信我心也一定会有收获。

最后我想用肖川博士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人生许多感悟,就在捧卷细读之时——感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茶烟轻扬,书香浮动,风尘仆仆的心灵终于可以回家了。抑或在那幽静的夜晚,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着美妙的人生境界,吟咏着自己宽广而又温柔的心灵。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了一体,实现着人生的超越。

谢谢大家!8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四
《学习 收获 感悟》

学习 收获 感悟

近日,教育办为我们街道全体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提升的平台,特意邀请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蔡福山老师为我们作了《领会课标精神 提升专业水平》的专题讲座。蔡老师对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作了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促,却让我大开眼界,大饱耳福,犹如饱享了一顿“思想大餐”和“思维盛宴”,在学习中收获,在思考中感悟。

感悟一:三句→两句,核心理念更清晰!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修订稿改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在普及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再用学习价值来衡量数学教育,尊重学生数学教育的过程,让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教育”,远胜于“获取必需的数学”来得更为重要。它既体现了数学是一门精深的科学,更体现了“数学”的一种人文情怀,与教育的内涵恰当地融为一体。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的“人人”指的是学习数学课程的所有人,是大众教育,而不只是指少数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是“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标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平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

感悟二:双基→四基,是这次课标修改的旗帜!

“双基”变“四基”是此次修订后最引人注目的课程目标的变化。实验版的课标非常强调双基,现课程标准在继续保留和强调了“双基”还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这样的改变,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一个人要具有创新精神,可能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机遇。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需要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需要思想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也就是说,要创新,需要具备知识技能、

需要掌握思想方法、需要积累有关经验,几方面缺一不可。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创新能力依赖于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感悟三:两能→四能,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需要!

2011版课标明确提出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原来倡导的“双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形式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形式的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而“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

感悟四:6个关键词→10个核心概念,是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011版课标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了适当调整,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在原有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的基础上,符号感为符号意识,统计观念为数据分析观念,增加了模型思想、几何直观、运算能力、创新意识这四个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是目标点,是教学的关键,是数学基本思想的体现,集中反应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思想,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目标,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教师的教学给予落实。

不同的人立足不同的视角来解读课标,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每一次的研读,都直接影响着我们教学方向的把握,只有认真研读,用心思考,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走向正确的阳光大道!

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并努力付诸于实践。期待有更多像这样的学习机会,每天进步一点点!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五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身临现代 感悟经典 启迪思考

城关镇逸夫小学 戈本成

10月24日至6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东南大学举办的第十九届现代与经典全国中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中小学小学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享这一听觉的盛宴。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半,共听了9个专家的报告和11位专家的观摩课,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各位专家的讲解可谓精彩绝伦,始终被这些教育大师的现代教育理念、经典的实践所折服,所震撼,也不断地摧打了自己内心深处,不断地拷问自己、反思自己,在这次报告中,郑毓信教授的讲座颠覆了我印象中的数学教育模式,听郑教授的讲座给作为数学教师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郑毓信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做了《数学概念与思维的教学》报告,他没有讲高深的大道理,所有观点都用了一些精彩的课例做支撑,却非常深刻的反映出我们当前教育的现状。他说我们教师要更加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要立足日常教学,要努力做好“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当清楚的指明概念的具体涵义,数学是动脑,不是动手,动手是知识的内化。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的教学时,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是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得出特征,他提出问题与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性质真的是量出来的吗?”他举了一位教师上《正方形的特征》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问:“什么是正方形?”生答;“方方正正的四边形”,师问;“什么是方方正正?”生答;“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师画了个菱形问它是正方形吗?生说:“不是,它不正。”师又画个长方形,问是正方形吗?生又说;“不是,它不方”。从而得出:四条边、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正方形的特征简单清楚的总结出来,尊

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比学生动手测量印象更加深刻。他又举了一个例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的概念教学,这位老师是这样教的:在黑板上画两个点B、C,并问:“同学们,从点B到点C的最短距离怎么画?”学生画出了一条线段,老师顺势画了一条折线,问道“如果走其它路线,还有更短的吗?为什么?”“两个点之间走线段最短的,其他的路线多多少少拐弯了。”学生说。“老师在折线的拐点处标出字母A:这就是三角形ABC,如果不看A点,三角形就可以看成是B、C之间的一条线段和一条折线,你有什么发现?”“折线一定比线段长,即使是微微“撑起”也是折线。“BC一定是最短的,BA+AC一定比BC长。”“换一个角度看,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两点之间的一条线段和一条折线组成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举这个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学生几乎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从头开始去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思维的教学就应该从“深”入手,把学生教活、教深、教懂。探究性学习要探究,但是探究变假探究就不是可取的,显而易见的东西可以用脑子想到的,还要探究,这不变成假探究吗?真正体现数学的简单美。教学的基本技能是不求全,求联,求变。专业成长重要一环是由“知识”走向“知识包”。

郑教授详细讲解了找规律教学,他认为教材设置此类教学活动的意义,就是用有限的东西来推测无限的东西,并赞同将“找规律”更改为找 “重复现象”,并就如何上“找规律”给出中肯的建议:1、规律要清楚表述,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规律检验很重要,特别是学生自己举例来理解和思考;3、认识到“规律”的作用;4、考虑“规律”的推广等。

现代与经典正如一场教育盛宴,不仅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深刻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知识外的精深博大,学

习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界最为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目标。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一时无法完全明白名家们的理念,但我会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进步。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六
《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聆听现代,品味经典

——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虽已近深秋,却不改往日的热情,尤其从无锡学习回来,更是心潮腾涌,这是怎样的一种澎湃?又该如何表达?耳畔回荡着这十三位专家老师所讲的课,如一杯醇酒,绵远悠长;似一缕春风,暖意盎然。那潇洒自如的教态,那大道至简的构思,那匠心独运的设计,那谆谆耐心的指导和绘声绘色的朗读,无不渗透着对我们所研修的新课标深刻内涵的理解,他们的教学正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听完以后,让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研修的新课标,感受和收获正如潮水般涌来。

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让我刻骨铭心。整堂课朴实自然却处处彰显着大师的风范。于老师对识字、写字的指导细致入微,如指导“帽”和“抛”的写法,一撇一捺都在渗透着新课标“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句话;同时于老师对阅读、朗读的教学入情入境,先让学生用眼睛看,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用心看,又看到了什么,一眼一心,一个是文字里面的事物,一个是文字背后的情感,而这些都是在于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这不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吗?在指导朗读时,于老师身先示范,一会儿扮演祖父,一会扮演“我”,那童趣盎然的语调和活泼有趣的动作,一下子就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体会并学会了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读”。当然,于老师对写作的指导更让人耳目一新,要求学

生运用所学文章的方法写一写童年趣事,他老人家还亲自写下水文,和学生共享,这样一来,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这一要求。整堂课浑然天成,氛围融洽,于老师俨然就是那慈祥的祖父,而学生就是文中那淘气的“我”,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像温泉一样慢慢流淌,流淌在循循善诱的表扬时,流淌在平易近人的教态里,更流淌在和蔼可亲的动作中,这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我们无比羡慕和赞叹,这样的教学正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中展开的。

当然,朱文君老师执教的《趣读小古文》也让我印象极深。从她身上,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且还要是一位合格的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学小古文就像在讲故事一样,她讲的就是一个关于五官争功的故事,完全没有文言的艰涩难懂,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那高低错落的动作,那不可言状的表情,都在绘声绘色的有感情地朗读中尽情舒展,最后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续写,注重了听说读写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不都是新课标的导向吗? 还有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童话的题材,诗化的教学,仅仅抓住“天天”这一词,以词带句,创设想象的情境,展开故事情节,反复朗读,逐层推进情感,升华鸟儿和树之间的深情,将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到了实处,这正是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好诠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还有戴建

荣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中,对标点符号的解读可谓关注到了新课标的细节,不得不让人叹服。

总的来说,这些专家老师的课言近旨远,让人回味无穷。犹记在听课过程中,不敢有丝毫倦怠,生怕错过了一词一句的精彩,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聚精会神的记,恨不能把整堂课都抱回家。虽然那些专家大师们的范是学不来的,毕竟那是一种知识、阅历和人生的积累,但他们身上总有许多我们能学得来或受启发的地方,听了他们的课,经过他们课上对新课标的渗透和点拨,我们就会灵光闪现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这都是我的宝贵财富,是我一份难忘的美好回忆,让我感受颇深,对我影响巨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新课标为导向,认真研读,以此展开语文教学。

新课标我们已经研修过了,这就是我们教学的指南,乘着新课标的翅膀,给学生自由驰骋的力量,带领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情翱翔。 第二,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更新知识结构。

语文素养的积淀一直追溯着语文教学的魅力。如果语文是一泓清泉,那丰厚的语文素养就是汩汩的泉眼,日益流淌着知识的玉露琼浆,让自己升华,更让学生受益。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多读书,好读书,善读书,爱读书,会读书。

第三,重视与学生平等对话,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这是从于老身上看到的灵光,也是新课标给我们的指航。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重视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和

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保持一份年轻的心态和一颗童真的心,用大爱书写课堂。 记得有句话说,心态不老就永远年轻。是的,我们一直在和孩子打交道,注定我们不会老,怀揣一颗童真的心会让我们多几分坦诚多几分爱,用爱铸就的课堂,学生就不再彷徨。

第五,养成勤于反思的好习惯。

“吾日三省吾身”,以他人为镜,以学生为镜,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一次反思都是一种进步,每一次都在反思中成长自我。反思,反思,反省、思考,任何时候都不要丢了这个好习惯。

第六,给自己一个梦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梦想就有动力,有梦想就会点燃心中澎湃的热情,有梦想就会自信满满的一路向前,然后抵达芳草如茵的彼岸,收获累累硕果。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七
《读经典的体会》

读 经 典 的 体 会

培英小学 曹英春

“以中华文化经典,塑造儿童民族精神”的德育模式,是卓雅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卓雅教育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主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儿童时代开始,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形成民族精神最关键的时期。根据学校在经典文化学习方面的计划和要求,依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选择了《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作为一年级经典文化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都受益匪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要对某种活动感兴趣,就会学的又快又好。因此我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孩子愿意学,喜欢学。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我首先给孩子放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光盘,让孩子整体感知它的韵律美,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第一次放光盘,孩子们的兴趣就异常高涨,有的跟着拍手,有的跟着哼唱,有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俨然在看一段好玩的动画片!在这种情绪下,我因势利导,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跟着学起来。

我还对教材中涉及的的经典故事,在网上专门搜寻,找到了就下载下来,放给孩子们看,使他们对故事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并鼓励他们回家讲给家长听,既加深了记忆又培养了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木兰从军”等。还针对教材组织了有趣的经典故事比赛,进一步加强了孩子对经典文化学习的兴趣。

二、多学多练,兴趣盎然。

一年级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强,背诵经典又快又好。但没有人欣赏或少了夸赞兴趣很快就会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在经典诵读课上进行评比奖星外,还不失时机地请校长或其他老师欣赏或观看,并进行评价,还排练了经典诵读的节目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演出,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更积极了。

三、家校沟通,共同学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多次家访,对家长宣传孩子学经典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认可和共识,并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并鼓励孩子回家教爸爸妈妈,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还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沟通。现在大多数家长已能和孩子一样熟练的背诵经典。

四、和日常行为相结合,学以致用。

《弟子规》讲的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应该做到。让孩子们每天用其中的规则要求自己,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入则孝”中的“出必告,反必面”,针对有的孩子出门玩耍不告诉爸爸妈妈,以至父母着急到处寻找的情况,我教育学生出门前告诉父母去哪里,回来也要告诉父母,以免他们担心,从小养成以孝为先的良好品德。生活中的其他行为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弟子规”中的准则对照一下,看自己做到了什么,并在上面做标记,看谁做的又多又好。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校开展的“经典文化学习活动”正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出的一份力量。

郭齐家教授说得好:“经典诵读是拓宽孩子心智的一种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抱着平常心来对待,不要神化了读经工程,因为他的效果可能是在若干年后才能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家长和孩子应该一起学,而且必须持之以恒,永远坚持下去”。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肯定有更大的收获!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八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马原以经有半个多学期了,现在对唯物辩证法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下面就简单地说一下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所得到的一些收获与体会吧。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具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它的两大总特征。从不同角度揭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这种联系是辩证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它和发展与运动、变化属同一序列概念,但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以及现象和本质。这些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补充和具体体现。这些逻辑范畴是对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的反映,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因果关系,以把握事物规律性;在必然中把握偶然,利用偶然;从可能到现实,并立足现实,把握可能;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透过现象以揭示本质。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

例如:春天生机勃勃,百花盛开,但是庄稼不能结出果实:秋天万物凋零.枯萎,却也能有收获的果实: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春天或秋天。 又如盖房子的先有地基,才能往上盖,没有地基的房屋是没有的,就算有也是不稳定的。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以及“蝴蝶效应”理论都充分说明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同时,整体对部分具有统率的作用,就比如说一块木板并不能盛水,但要是多块木板构成一个木桶,那么整体的作用便体现出来,这也是我们所学的系统优化的原理。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果我们坚持一成不变的思想,搞“形而上学的一刀切”是不行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动力,应该说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没有矛盾事物就不能向前发展。 所以我们要学会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影响,分清谁是主流谁是支流。例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要扬弃,扬的是精华,弃的是糟粕。此外,我们还要树立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所以通过这一部分哲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服务当中去的意志!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九
《网络学习感受与收获》

网络学习感受与收获

沐溪学校 印 宁

这次网络培训让我们基层的教师吸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可以利用资源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这次网络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有一种紧迫感:做一名当代合格的初中地理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在初中地理教学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打造自己教学特色的优秀初中地理老师就更难。

还感受到:地理是一门专业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才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

现在就这次培训谈谈我的收获:

【1】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

【2】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网络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教师的学习环境和意识,通过网络空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我们能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知识文字、图片、资料;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领略名师风采;还可以跟同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探

讨,共同学习,这也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的平台。

【4】让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体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让生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5】增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1)课堂设计要力求新颖,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要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不能是课堂热闹而学生却一无所获;

(2)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

(3)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师唱主角,学生作配角。

(4)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总之,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将自己沉浸在教育教学的浩瀚之中,要思想深邃,要知识渊博,要博采众长。感谢国培给了我们一个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给了我们继续走好教育之路的勇气和信心。为了教育的未来和民族的强盛,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引下,在同行互相支持和帮助下,继续前行,继续努力。

2012年11月30日

学习经典的感悟与收获篇十
《流行也经典——心得体会》

流行也经典

——软件学院 软工1401 U201410412

——对钢琴音乐的心得

这学期,有幸选了流行也经典的干亲音乐鉴赏课,收获了很多,最主要是心灵的涤荡。 我喜欢《出埃及记》的曲调轻盈活泼、节奏富于弹性,第一小乐段是富于东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壮的进行曲,主题音调节奏铿锵有力,气势雄伟,使人 豁然开朗,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曲调在A大调上进行,使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礴,音调继续发展,曲调不断推向高潮而结束了全曲。我也喜欢《蓝色 多瑙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

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 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这样美妙的旋律下,这样一种音乐氛围下,你会感觉到自己会随着音乐跌宕起伏,进入作曲家当时的情景 中,那些困扰你的烦恼和不安,暂时都被抛弃到一边去了,陪伴你的只剩下让你如痴如醉的音乐。

音乐是愈合心灵的良药,当你低沉消极的时候, 当你郁郁寡欢的时候,打开音乐盒,静静地聆听美妙的曲子,你会慢慢感觉到心灵的细微变化,不再为了琐事低沉,不再为了不得意而终日抑郁不已,那是音乐在修 复你的心灵创伤,音乐在吞噬你的不快乐细胞,它在你心中播撒下快乐的种子,这是音乐的特有功效,是无声无息的,你所感觉到的只是觉得解脱了许多,不再那么 迷茫和看不开,而是对生活重新有了美好的展望,你渐渐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消极低沉终究不是长远的办法,这就是音乐欣赏的神奇疗效,它就像你的心理咨询师, 在你伤感的时候来到你的身边,用美妙的旋律给你驱逐烦恼,在你快乐的时候给你乐上添乐。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只有在快乐的时候,更多时候,我们选择了一个人 静静地呆着。这时候,音乐就是陪伴你的朋友,它知道你需要什么,它懂得怎样去给你疗伤,你所要做的,就是闭上眼,融入音乐世界,忘记一切,重新让自己坚 强,给自己力量。

音乐使人年轻,那种青春的活力会一直伴着你,如果你经常聆听音乐,同样年轻的还有你的那颗心,永远不老的心。我们的音乐 欣赏课齐老师,她上课永远那么充满激情,言语间的谈吐都是那么充满活力,不管是和同学交流还是自己讲课,让我们知道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带给你的不只是愉 悦,更有心灵的永葆青春。

音乐是美的,美的东西总能感染人也去向往美,追求美,并享受美。音乐能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使人身心放松,陶冶人 的情操,甚至还能发散人们的思维。欣赏音乐并不是要求我们都要成为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的艺术素养和道 德情操。人需要知“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接近音乐,会被她的神秘所吸引;聆听音乐,会因她的魅力而倾倒;融入音乐,会为她的多彩而感叹。音乐还 可以更美,美到让人“三日不知肉味”,美到“此曲只应天上有”。工作劳顿时,一曲悠扬

的萨克斯,可以让人忘却疲惫;精神不振时,一场音乐会,能够让人精神 焕发;朋友聚会时,一曲熟悉的曲子,会让大家回到过去;恋爱约会时,一段煽情的舞曲,会使男女心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音乐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没有了音乐, 世界便失去了自己的本色,人生也失去了原来的乐趣。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 真,给人以理性,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如何形容灯光

下一篇: 委婉的告白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