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8    阅读: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一
《失去亲人的痛苦》

失去亲人的痛苦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失去亲人,我爷爷的去世使我真正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它让我永世难忘。在爷爷的众多孙子当中,他最爱的就是我。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五日星期日,这是我出生以来最悲痛的一天,我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最爱我的爷爷。

早晨六点,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说我的爷爷因为喝酒引起的脑冲血,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当时,我的心如刀绞,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直往下掉,手也慢慢的颤抖起来,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急忙跑到楼下,看见人们把爷爷从车里抬出来,然后放到床铺上。只见爷爷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嘴唇黑乎乎的,脸色铁青,就像一张旧报纸。我扑在床上号啕大哭,嘴里喊着‘是谁害死了我爷爷,是谁害死了我爷爷。’越哭越伤心,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掉眼泪。

这时,妈妈走过来安慰我说‘儿子,人死不能复生,你要勇敢的面对,你是一个男子汉,如果你太伤心,爷爷就会担心你的。’我哭着喊‘我不听大道理,我无法接受。’就这样持续了几天,我生病了,医生说因为受到刺激,所以心跳过速,妈妈非常担心我的身体。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也会想起爷爷,痛哭起来。老师和同学都会安慰我。

福建福州平潭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林郭健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二
《我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我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七岁那年的暑假,我承受了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最亲爱的外公不要我们了,去了那的天堂!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  当我和爸爸妈妈回到老家,来到外公家时,外公已经被火化了。我们最终没能见到外公最后一面。当妈妈看到外婆时,妈妈立刻把外婆紧紧地抱住了,边哭边指责自己。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除了我以外。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我,想哭却哭不出来。但我的心却在隐隐作痛。眼前忽闪出外公以前和我嬉戏时的场景。  到了夜晚,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眼睛看着天花板,脑子里却在思念着外公。突然,一滴冰凉刺骨的水,从我的眼角像我的耳旁溜去。  长期在外,留在外公身边的日子并不多。我努力想记起外公的模样,但无奈,我只能看见一个弯曲的背影,这时,我的眼泪又不听话的从眼眶跑出来‘‘玩耍’’了。一想到这些,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失去亲人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所以,我要好好地珍惜我的亲人。我不准,也不允许,她(他)们任何一个人把我扔下了。因为,这一次,我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这种失去亲人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三
《失去亲人的痛苦》

失去亲人的痛苦 ----茅坡小学张瑞鹏 张瑞鹏:男,8岁,汉族,茅坡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年级、二年级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极好。失去亲人后真是变了个人样。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失去亲人,小小年纪的张瑞鹏在年幼时因爸妈离婚就经历了一次痛苦,而今年未满八岁的他又经历了一次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就今年七月的一天爸妈的撕打,爸爸的失手害得妈妈重伤,爸爸失去自由。孩子的伤心令人难以理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九月六日凌晨相依为命年迈的爷爷一动不动地躺在他的身边,嘴唇黑乎乎的,脸色铁青,就像一张旧报纸。 唯一的亲人又从他身边去世了,此时家中没亲人了。

可想,小小年纪的他面临这样的悲惨情景,是多么令人心痛啊!这也是我二十几年

来的教学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学生。他使我在课堂上泪流满面,因为他眼里总是噙满眼泪,不时悄悄地用他那双瘦弱的小手擦眼泪。这时当你安慰他时,他就扑在我的怀里失声痛哭:“老师,我心里难受啊。爸、妈、爷爷他们的影子总是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梦里见到他们,醒来去什么也没有,你教我的办法我都试过了但总是忘不掉他们。”课下在办公室里,在操场上教师们见着他孤独的样子就会流泪。是他让我们真正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

张瑞鹏失去亲人后在校的表现:

1、今年九月以来注意力不够集中,较散;

2、课上总是爬在桌子流泪上不言不语的;

3、走路抬不起头,总是把头勾着;

4、下课后不参与任何同学玩,总是一个人躲着流泪

5、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

6、对什么都失去信心;

7、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

近段时间令人难以想象:脾气有些古怪,表现如下:

1、不交作业、不想上学了。(听临时监护人,韦清友反应,他为爸爸的事而焦虑。)

2、心胸狭窄,不信任别人;(自从和妈妈通电话后,妈妈说:她和妈妈的事,她会考虑的,结果到现在爸爸都未出来,认为妈妈在撒谎)

3、对人冷漠,表情木讷;(认为亲人不在意他)

4、冲动,对他人无情、仇视,自闭,动不动就打人;(心里的怒气找不到发泄的地方)

情绪特点:

自己失去了亲人的疼爱,整天忧心忡忡,在其他孩子面前抬不起头,有种“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的感觉,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和动力。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产生一种怨恨,心里的苦难以向别人诉讼,认为“自己是被父亲或母亲抛弃的、多余的”, 他

以此发泄对父母的愤恨,对家庭现状的抗议,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希望法官们:让这只“折翅的鸟儿”健康地飞翔吧!这也是茅坡小学所有教师的共同心愿!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四
《千万不要触摸刚去世亲人的身体》

千万不要触摸刚去世亲人的身体

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换衣、化装等,也有少数人16小时后才会完全离开...

人去世后全身冰冷,但唯独有一个地方发热,8-16小时神识离开躯体后可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

脚心发热:地狱

膝盖发热:畜生

腹部发热:鬼道(人死后大部分腹部发热)

胸口发热:人道

眉心发热:天道

此为五道,因阿修罗五道皆含有,共称六道。

顶门发热:往生佛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瑞相:身体柔软如棉、头顶门发热、面色红润、散发檀香(此香非人间那种,但可清楚闻到),火化后有舍利子或舍利花。

念佛人此种瑞相全国各地无数,有心想见的人皆可亲见。事实胜于雄辩,谁云佛法是迷信也?阿弥陀佛!

病人临终时,家属勿在病人面前相对而视,以免病人生起爱恋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时切不可带著哭泣的音调,以免病人引起悲伤之心,而失去正念也。家属万万不可哭泣,致增情爱牵连烦恼痛苦,甚或使病人因刺激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堕恶趣,岂不贻误往生大事么!病人临终前后,若有食酒肉五辛者,不可走近病人前,否则病人易失正念,会堕三恶道的。

病者气绝之后,以神识尚未离去,仍然是有知觉的。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都离开了身体,方算死亡。在气绝之后,神识未去之前,心灵正是很痛苦的时刻。且有因感伤往事而流泪的,亦有因贪恋世间情爱子孙财

宝而难割难舍的,或有因心愿未了竟遽然离世而悲伤苦恼的,复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时此刻,正是悲苦交集。

若又被搬动,又闻哭声,岂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灵,受极大的刺激,生者能这样忍心害理吗?世人不知,认为气绝就是死亡,往往因这种误解而铸成大错,病者家属及孝顺子女,不可不知也。

以一般错误举动来说,只要病人一断气,马上就悲哀啼哭,或抚搂病人而嚎啕,或任意搬动强其正寝,或趁身体未冷先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强心针,或注射防腐剂,或方断气立即被送太平间,或当天被移殡仪馆。或更有两三天即行火葬者。这些残忍举动,对神识未去仍有知觉的病人,可算受尽惨毒虐待了。生者所行所为,实贻害临终人不浅,将使死者痛苦堕落,爱之反足以害之,这是最可怕的。 不知神识未去,其所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异。常人还可以呼痛呼救,可以抗拒。病人虽气绝而神识未去的这段时间,硬要当作死尸看待,致使病人冤枉受极大痛苦,而口又无法申诉。因不解临终常识,而导致如此悲惨,宁不痛心!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因嗔恨心而使神识堕落恶趣之中,虽孝子贤孙亦无所知也。 因此呼吁世人,在病人气绝之后,神识尚未离去之前,假定为十小时至十二小时,在此时间之内,病室宜维持肃静,不能有上述种种举动,加害病人之身,以维护神识得到宁静与安全。病人睡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不能移动他。过此时间之后,如见其身体僵硬,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使其转软。此时间内,不要探摸其冷暖,不要使蚊蝇触及,病室内不闲谈或悲泣。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时,作有效的救度,引导病者的神识走向光明前途,往生圣境永享快乐。这是家属唯一的责任,也是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

若已气绝,因神识尚未离去,故仍在有知觉的弥留之际,如在各公私医院或在自家,基于人道的精神,与谨慎的态度,应予以十至十二小时的宁静时间,并供给冷气或冰块,使病室温度降低。同时对病人不可稍有移动,不可有一切错误举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

至于卧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自能转软如生。病房要肃静无声,不要闲谈杂话。若断气前未及请人开导,此时亟待善友于病者耳边如前所说高声开导之,亡者的心,即能觉知,使心有所归,心有所依。家属及亲友应换班念佛,先念六字洪名十数分钟,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佛号,一字一句要念得清楚分明。

最好随著法师念佛的录音带念佛,心中兼想,求佛慈悲摄受,亲垂接引。念佛声不要间断,要能使病人的神识,自耳根听得句句分明,方能感应佛的愿力,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在病房助念佛号,注意不要扰及其他病人。

光明观点:

转载本文是给所有需要的朋友扫盲,(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因为每个人终有面对死亡的那一天)言简意赅地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做。

至于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家可以参详相关佛学经典,有详细的解释。

对于这方面背景知识没有任何经验或者接触的朋友,这里只能勉强简而言之: 死亡其实是一个过程,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象断电一样“咔吧”就结束了,也不是数学上由1变0这样一个简单的跳变。

医学上通常把呼吸、心脏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标志,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都曾出现过很多例“死而复生”的案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索一下)--试想,对于被医学判定死亡却又死而复生的这些人,这个死亡标准是多么的可笑和残忍?!

难道这么多的特例,不值得我们对死亡标准重新做一个反思吗?在这些案例中,一个纸上“标准”就剥夺了这些人生存的机会,虽然这看起来不符合常识,但是我们是应该相信死而复生的活人,还是应该相信一个不知是什么人(砖家)制定的标准呢?!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濒死体验、轮回等现代科学的相关研究不断在证实着佛法关于生死的描述,网上有很多相关文章和视频,大家可以搜索观看。

但类似研究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事实的参考,真正圆满的理论请参考相关佛学经典。佛法就是要对于生死这些根本问题的回答,最重要的是:佛法所告诉我们的一切,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哲学家逻辑游戏的结果,是实修实证的结果。......

《中阴救度秘法》对死亡后的情况有详细的论述,大家可以在网上购买一本最近几年以此为蓝本出版的普及读物《图解西藏生死书》了解,并与现代科学对濒死体验、轮回的研究成果加以对照。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五
《千万不要触摸刚去世亲人的身体》

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换衣、化装等,也有少数人16小时后才会完全离开...-人去世后全身冰冷,但唯独有一个地方发热,8-16小时神识离开躯体后可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脚心发热:地狱-     膝盖发热:畜生-     腹部发热:鬼道(人死后大部分腹部发热)-     胸口发热:人道-     眉心发热:天道-     此为五道,因阿修罗五道皆含有,共称六道。-     顶门发热:往生佛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瑞相:身体柔软如棉、头顶门发热、面色红润、散发檀香(此香非人间那种,但可清楚闻到),火化后有舍利子或舍利花。-念佛人此种瑞相全国各地无数,有心想见的人皆可亲见。事实胜于雄辩,谁云佛法是迷信也?阿弥陀佛!--病人临终时,家属勿在病人面前相对而视,以免病人生起爱恋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时切不可带著哭泣的音调,以免病人引起悲伤之心,而失去正念也。家属万万不可哭泣,致增情爱牵连烦恼痛苦,甚或使病人因刺激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堕恶趣,岂不贻误往生大事么!病人临终前后,若有食酒肉五辛者,不可走近病人前,否则病人易失正念,会堕三恶道的。-病者气绝之后,以神识尚未离去,仍然是有知觉的。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都离开了身体,方算死亡。在气绝之后,神识未去之前,心灵正是很痛苦的时刻。且有因感伤往事而流泪的,亦有因贪恋世间情爱子孙财宝而难割难舍的,或有因心愿未了竟遽然离世而悲伤苦恼的,复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时此刻,正是悲苦交集。--若又被搬动,又闻哭声,岂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灵,受极大的刺激,生者能这样忍心害理吗?世人不知,认为气绝就是死亡,往往因这种误解而铸成大错,病者家属及孝顺子女,不可不知也。--以一般错误举动来说,只要病人一断气,马上就悲哀啼哭,或抚搂病人而嚎啕,或任意搬动强其正寝,或趁身体未冷先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强心针,或注射防腐剂,或方断气立即被送太平间,或当天被移殡仪馆。或更有两三天即行火葬者。这些残忍举动,对神识未去仍有知觉的病人,可算受尽惨毒虐待了。生者所行所为,实贻害临终人不浅,将使死者痛苦堕落,爱之反足以害之,这是最可怕的。--不知神识未去,其所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异。常人还可以呼

痛呼救,可以抗拒。病人虽气绝而神识未去的这段时间,硬要当作死尸看待,致使病人冤枉受极大痛苦,而口又无法申诉。因不解临终常识,而导致如此悲惨,宁不痛心!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因嗔恨心而使神识堕落恶趣之中,虽孝子贤孙亦无所知也。-因此呼吁世人,在病人气绝之后,神识尚未离去之前,假定为十小时至十二小时,在此时间之内,病室宜维持肃静,不能有上述种种举动,加害病人之身,以维护神识得到宁静与安全。病人睡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不能移动他。过此时间之后,如见其身体僵硬,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使其转软。此时间内,不要探摸其冷暖,不要使蚊蝇触及,病室内不闲谈或悲泣。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时,作有效的救度,引导病者的神识走向光明前途,往生圣境永享快乐。这是家属唯一的责任,也是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若已气绝,因神识尚未离去,故仍在有知觉的弥留之际,如在各公私医院或在自家,基于人道的精神,与谨慎的态度,应予以十至十二小时的宁静时间,并供给冷气或冰块,使病室温度降低。同时对病人不可稍有移动,不可有一切错误举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至于卧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自能转软如生。病房要肃静无声,不要闲谈杂话。若断气前未及请人开导,此时亟待善友于病者耳边如前所说高声开导之,亡者的心,即能觉知,使心有所归,心有所依。家属及亲友应换班念佛,先念六字洪名十数分钟,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佛号,一字一句要念得清楚分明。-最好随著法师念佛的录音带念佛,心中兼想,求佛慈悲摄受,亲垂接引。念佛声不要间断,要能使病人的神识,自耳根听得句句分明,方能感应佛的愿力,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在病房助念佛号,注意不要扰及其他病人。-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六
《成长需要痛苦》

成长需要痛苦

我的成长之路上包含有许许多多的元素,有一样却令我感叹,受益匪浅,耐人寻味,可细细品悟。那就是成长中的痛苦

痛苦有人不敢面对,有人在痛苦中挣扎,也有人在极力的逃避。可我要勇敢的面对,痛苦就像是人生中的一块大石头,跨过了他,你就是胜利者,就是被它绊倒,你也可以再爬起来,希望就在前方。

痛苦伴我们在成长,在那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我穿越了,因为最疼我,最关心我的祖母悄然的离开了我,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在当天我感受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我在这种痛苦中挣扎着,抱怨上天的不仁慈,让我的祖母不能多陪我几天,可是在我的梦中总有祖母慈祥的微笑,这微笑让我走出了痛苦,因为祖母永远的活在我的心中。

我慢慢的品味失去亲人的痛苦,我知道,任何的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痛苦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学会发现生命中开心、快乐的价值,让痛苦成为动力,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和充实的,也才更有意义。 在以后的道路上我还会遇到许多的痛苦,只要我能勇敢的面对,那么我的成长路上将没有让我害怕的事了。 巴里坤县一中五年级四班 樊相桐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七
《懂得分享和分担》

懂得分享和分担

分享和分担,一字之差,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呢?其实,两个人一起分担痛苦,那么痛苦减半;两个人一起分享快乐,那么快乐加倍!这就是分享和分担的意义。

分享是一种品格;分担是一种道德;分享是一种快乐;分担是一种情感。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头脑被经济、利益、权利、烦恼充斥着,而我们时常会忘记一种品格、一种道德、一种快乐、一种情感——分享与分担。有一种品格叫分享,分享是一种快乐。

当你眼见一位挨饿的老人在街边乞讨,而你却大口吃着手中可口的食物,视若不见地从老人身边走过。这是,你忘了有一种品格叫分享。你忘了你可以把手中的食物分给老人一些,也许当你把食物分给这位老人时你会感受到比吃掉这些食物更大的快乐。当你面对一只流浪的小动物在路边哀叫,而你却一脚把他踹开,甚至凶狠地打伤它。此刻,你忘记了有一种品格叫分享。你忘记了你可以把他抱回家去精心照料,你可以与它分享家的温暖。也许当你伸手怜惜地抚摸它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它带给你的快乐。有一种道德叫分担,分担是一种情感。

年月日,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四川汶川所发生的大地震。时隔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尚未忘记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痛,青海玉树的地震又一次震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虽然我们属于不同的民族,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同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会和所有的玉树人民一起分担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起分担失去家园的痛苦、一起分担拯救亲人的义务„„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我们和玉树在一起、因为我们和玉树人民在一起!还因为我们知道有一种道德叫分担,分担是一种情感!现在的汶川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汶川,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汶川。我相信,两年之后的玉树会是一“棵”更加挺拔的玉树、一“棵”更加茁壮的玉树、一“棵”更加美丽的玉树!

让我们懂得分享和分担,分享会得到安宁,分担会抵御不幸,分享阳光,那么阳光便是明媚的;分担风雨,风雨便是调和的。如果有一天,你学会了分享和分担,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你鼓掌。

中国梦,我的梦

从小我就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梦想我们的祖国有一天能够繁荣富强。而中国梦,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也一直是我的梦。

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能变成现实。哪怕没有成功,我们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至少奋斗、努力过。

“我的中国梦”,和“梦”联系在一起的“国”不再空洞,和一个个“我”联系在一起的“梦”不再抽象。这里的“中国梦”不是一串漂亮的宏观数据,不是畅销书榜单上“大国崛起”,不是外国媒体派送的花篮或炮制的标签,它属于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国”,要为每个社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正义的土壤,为他们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合理上升提供最大保障。而“我”,要在改变自身命运的过程中相互守望、共同担当,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更多自信、温暖与希望。

物质日渐富足,国力持续提升,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走完,“我的梦?中国梦”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自由与开放,也更多闪烁出精神需求的光芒。正如《开学第一课》讲述的那样,今天的梦想不一定都是宏大叙事,袁隆平“干到九十岁,种出亩产一千公斤杂交水稻”是梦想,高原上的藏族小女孩喜欢跳舞、以后想当个舞蹈老师也是梦想。梦想也不一定都那么自我、那么“本土”、那么物质,创造财富是梦想,用手中的财富回馈全世界、影响全世界也是梦想。也许,现在“我的梦”中还有一些迷惘,“中国梦”中也还有太多需要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但每个梦想都值 1

得尊重,并应该获得被平等放飞的机会。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可以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医生。我的妈妈是一名医生,所以我知道当医生有多累。但我更知道当妈妈成功救治了一个患者是,心中的快乐和自豪是难以想象的。我希望能有很多拥有这些梦想的同学,大家能够一起努力。说不定未来的中国将会减少很多悲伤痛苦,多出很多欢歌笑语。为中国出份绵薄之力。

中国梦,不仅仅是我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我们大家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而努力的拼搏,努力的奋斗,要相信,只有实现了中国梦,才会有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我们每个人才会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人生。 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有梦想就会有奇迹,这是我一直坚定的信念。因为我相信梦想的力量,相信梦想能够创造出奇迹。

“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让世界回味这一刻,让世界铭记这一回。超越梦想„„”哼着这悠扬熟悉的曲子,幻想着未来的模样。我心情无比舒畅。我的 未来不是梦,有了梦想,勇敢去拼。我的胜利果实等待着我去品味,人生一世,不要总担心未来,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创造出这样或那样的奇迹。只要有了自己的梦想,就会有奋斗的动力,勇敢的去拼,努力的去闯,奇迹,就会发生在你的身上,这才叫做那首歌中所唱的“活,就要活得有滋有味。过,就要过的神采飞扬”嘛。

霍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他就是一个奇迹,他身体残废,条件的艰苦,又有谁听过他的叹息,抱怨乃至丧失的信念?没有,他像冰山的火种,外表阴冷骄傲,内心热血沸腾,凭借着他不屈的意志,他成功了,他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那当你的勇气快要被寒冷的雪山击溃时,为什么不想想,山上圣洁的雪莲正等着你美好的祝福呢?当暴风雨敲打你冰冷的心时,为什么不想想雨后阳光就会出现呢?当你苦思冥想的计划将要被别人否定时,又为什么不想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名言呢?

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我永远会怀着我对未来的梦想,跟随着内心的信念,一步一步的朝着梦想前行,一步一步的离奇迹越来越近。

幸福花开

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一片空阔,然而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回想登山时所发现的沿途被人遗忘的美景,回想看到的那对头发花白互相搀扶着登山的老夫妻,回想在登山时见到的温馨的一家三口,一种温情充满心间,我知道,幸福的种子已在我心间发芽。

暑假游泰山,站在山脚下,只见远处云雾缭绕,泰山如匕首一样直插云霄,让人不禁感叹五岳之首的雄奇壮丽。走在青青的石阶上,雨水的雕琢在石阶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站在山间,吸一口气,温润的空气伴着丝丝清凉让人感到无比的舒爽。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一种淡淡的幸福感悄然而生。驻足倾听山林内各种鸟儿的低吟浅唱,抬头仰望蓝天白云的千姿百态,俯身捧一口清泉入口,感受那瞬间的沁人心脾,怎一个乐字了得。看看身边只知低头登山的人们,那些忽视了登山沿途美景的人们,我为自己发现了这独特之景而窃喜,一种小小的幸福感在心头萦绕。

“老头子,你慢点,注意脚底下!”我的注意力登时被吸引过去。在我的前方是一对老夫妻,花白的头发上沾了些许雾珠,满脸的皱纹之上却未显出一丝疲态,他们互相搀扶,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老人一不留神脚下一滑。“老头子,都这么大了年纪的人了,还不注意脚下,跟个孩子似的!”老太满是责备地说道。“知道了,老太婆,都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跟以前一样啰嗦。”两位老人的手紧紧地牵在一起,互相说着笑着,浓浓的爱意深藏其中。看着两 2

位老人,不由得被他们浓浓的爱意感染。刚才萦绕在心头的幸福感似乎在心间生根发芽了,这丝丝的幸福越积越多。

终于登上了山顶,望着远方,一种惬意之情油然而生。“爸爸,我要拍照。”身旁的一位父亲满脸幸福地举起了年幼的儿子,孩子的笑声衬着父亲的笑脸,这浓浓的亲子之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卧似乎也被这幸福感染,幸福的种子终于成熟了,幸福之花在我心间开放。

幸福花开,开得简单,开得绚烂,让我感受到幸福的温情。 经验与勇气

一块昂贵的宝石,需要从裂缝处切开,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切割,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出,并且将这宝石切割成为完美的两块。 经验与勇气,哪一项更重要? 当经验凝结成人生的宝石,也带来了宝石上的裂缝。所以,年轻人,如果你有勇气割开它,请不要去想失败的后果。

一块价值不菲的带裂缝的宝石,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是切还是不切?老工匠们的丰富经验告诉他们切割这块宝石是极易失败的,于是他们都放弃尝试。一位年轻工匠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完美地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是的,有时面对困难,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经验,更需要抛却顾虑的勇气。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经历了林林总总的成功与失败,累积了越来越多生活的经验,同时随之增长的种种顾虑也使我们丧失了一冲而上的勇气。面对困难时,往往根据经验先在心里给自己竖起一道墙,我们站在阴影下,失去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高斯读大学时,每天晚饭后他会做导师布置的作业题。平时他总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有一天却碰到了困难,然而对数学的着迷使他没有放弃,一晚过后,高斯终于解出了这道难题。当他把作业交给导师时,导师惊呆了,原来高斯解出的那道题并非是导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导师不小心夹进去的研究题目。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连阿基米德、牛顿都没有解出来,而那时还称不上数学家的高斯却用一个晚上解了出来。后来高斯说:“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那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就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它了。”有些事情,在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困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这就是“无知者无畏”。这并非是说无知能使人做得更好,而是说经验会使人产生顾虑,而顾虑使人丧失勇气。

一个人的进步,一个社会的进步,经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增长经验的同时持有勇气呢?也许是因为无法承受失败的代价,也许因为对失败的不可容忍。可是正像年轻的工匠一样,我们还年轻,为什么要害怕失败的代价呢?为什么对失败不能容忍呢?毕竟我们看到,社会对失败的容忍是越来越宽容的,我们也有这个资本去容忍失败。当经验凝结成人生的宝石,也带来了宝石上的裂缝。所以,年轻人,如果你有勇气割开它,请不要去想失败的后果。

如果想要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就要牢记:经验是捷径,勇气是翅膀。

环境保护 从我做起

环保,是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主题之一,但是很多人却都只是光说不做,作为一个环保小卫士,对此我感到非常的伤心与难过。

3

我们全人类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地球。她哺育着人类,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可是,近年来,我们的“母亲”却变得伤痕累累,这完全是由于大多数人缺乏环保意识、随意破坏环境,让地球母亲哭泣。

在生活中,破坏环境的人随时、随地、随处可见:大街上,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让宠物随地大小便,而且还装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没有一点愧疚之情。旁边的人也都不闻不问,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森林里,人们不断的砍伐树木,使一座座茂盛的森林变成了一片片荒凉的平地;工厂的大烟囱里,不断地排放处黑黑的浓烟,把整个天空染成漆黑的一片,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人类的一些行为,使清清的河水变成垃圾河、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天空、使可再生资源变成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就会灭亡。

对此,国家也采取了一些环保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因公林建设、设定《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等,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而现在,人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同学们也都在积极行动,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就开展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活动,鼓励同学们多植树,发出“少用塑料袋,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还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方式教我们一些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小常识。作为“环保小卫士”的我还在世界环境日那天以“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为主题制作了幻灯片,加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同学们还成立了一个“环保小组”向更多的人宣传环保理念,提醒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美化家园。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她、爱护她。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已经成为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让我们一起保护资源、爱护环境,共同创建美好的明天!

4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八
《孤寡老人与失亲者心理辅助》

孤寡老人与失亲者心理辅助

一. 孤寡老人的心理辅助

一般来说,在大型灾难后的心理救助中,还有一类人群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孤寡老人,这是尤其需要社会关注和帮助的弱势群体

1. 孤寡老人的状态分析

孤寡老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在灾难发生之前,已经失去子女,由于丧失劳动力,属于社会救济的一个群体;而另外一种孤寡老人,是因为近期灾难失去了子女,刚刚成为“白发送黑发人”的老年人,这里统统称为孤寡老人.

(1) 心理特征

孤寡老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容易自卑消沉,在遭受灾难打击下,丧失了家庭、丧失了亲人、丧失了经济来源,消沉感严重,具有较强的被社会抛弃感,容易自认空虚寂寞.另外,孤寡老人容易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遇不顺心之事容易发脾气,遇小事也会闷闷不乐,甚至为发泄心中不快而摔砸器物.还有一些孤寡老人非常孤僻,不愿与外界叫我,认为外界的事于己关系不大,宁可一人独坐,也不愿与他人多交往.

(2) 对于死亡的态度

孤寡老人对死亡的态度表现比较淡泊,容易表现出厌世情绪,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少数人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部分孤寡老人会有暴死的念头,希望死得干脆些,不愿意在病床上拖得太久;一些人赞成安乐死,宁可无痛苦地早些解脱.

(3) 对自我的角色认知

孤寡老人容易将自己视为不幸的人,认为自己是所有老人中最不幸者,自己是多余的人,对社会已毫无价值;也有一些孤寡老人希望视自己为最需要理解的人,认为被理解和尊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些孤寡老人希望被视为有求偶心理需要的人,认为有老伴可以相互照顾,共同度过漫长的晚年.

2. 孤寡老人的心理援助方法

对于孤寡老人的心理援助,可从下述几方面展开:

第一,重建孤寡老人的生活意义感.尊重孤寡老人,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使他们感到社会是需要自己的,要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重建被灾难破坏的安全感.可以从观察、谈心入手,了解掌握孤寡老人的心理特征,然后对他们的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甚至特殊照顾.通过经常、主动地与孤寡老人的交流,使他们感到不孤单,取得相互的信赖.这种信任感和亲密关系的建立,可以弥补因灾难带来的亲人情感联系的丧失.

第三,开展各类活动.大多数孤寡老人没有固定的爱好,经常无所事事,也很少感觉到值得高兴的事.开展各项积极的文体活动,使老人们能相聚在一起,积极面对人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是解除寂寞的一种方法,孤寡老人也会因此感到社会尚未抛弃自己他们,自己仍有存在的价值.

二. 失亲者的心理救助

1. 残酷经历

对许多人来说,当看到或想到孩子、父母如此凄惨的死亡,经历到生命中如此巨大的打击,这样的哀伤与悲恸可能是一生中最残酷、最不堪的经历.这样悲惨的遭遇与失落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况下突然发生,许多人在一瞬间崩溃了,陷入了极度悲哀、无助,甚至绝望的情绪之中.其中也有的恩会先把悲伤搁置,强忍悲恸投入拯

救他人的行列,然而在救灾行动告一段落之后,悲恸的情绪仍旧会显现出来.

2. 极端行为的成因

有的失亲者在想到孩子、父母的死亡时,除了感到极度悲伤之外,也会产生自责、歉疚或悔恨.活下来的父母可能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自己活下来,却让自己的孩子死掉了,怪自己没有尽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拯救死去的孩子,会反复地追究自己,认为如果当时这样做了,孩子就不会遭逢死亡的劫难,而这样的想法使得他们产生了程度不一的悔恨、自责,甚至是强烈的罪恶感.

对于失亲者来说,在灾难中失去了所有财产,经历了巨大的变故,生命中生命都失去了,而且现在绝大多数夫妻都只生育一个孩子,孩子本来就是父母生活的重心,一旦子女也在灾难中罹难,生命中唯一的希望也丧失了,生存的意志就变得很薄弱,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轻生.

3. 失亲者经历的心理反应过程

丧失亲人之后,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四个心理反应过程.

(1) 休克期

该阶段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这一阶段在灾难发生和之后很短一些时间,处在这个阶段的伤病员,往往是非常恐惧、无助、困惑、麻木,最主要的是否认事情的发生,不愿意接受事实.

(2) 埋怨

在灾难中,许多幸存者在惊吓之余还骤然遭逢丧失孩子或者父母的痛苦,从而顿时陷入了强烈的震惊与极度的哀伤之中,这种突如其来的严重打击与失落,对于这些失去亲人的伤病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而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他们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

(3) 抑郁期

在这一阶段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失亲者特别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幸存下来,但却不仅要面对失去亲人朋友家乡的痛苦,还要面对自己残疾的身体;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噩梦、失眠等.

(4) 恢复期

在这一阶段不再做噩梦,渐渐接受了亲人的离去,情绪逐渐恢复,心理慢慢趋于稳定,开始适应新生活.

4. 失亲者心理辅导策略

对于失亲者,总体上讲,要体现”此时此地此人”的针对性原则,从失亲者的独特立场出发认识问题.要建议失亲者采取现实的态度,治疗者要学会处理失亲者指向自己的强烈情感爆发和愤怒,要知道这只不过是失亲者的愤怒,甚至是对灾难敌意情绪的转移.要促进失亲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随时让失亲者看到生活中的期望,痛苦终将减弱,生活将富于新的意义.

策略一:关注和沟通.失亲之初,多处于情感休克期,表现茫然麻木,这时,工作目标应放在和失亲者沟通,提供心理支持上.

策略二:取得信任.由志愿者或其它同事担任安慰工作时,首先要取得失亲者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要鼓励失亲者表达感情,给予安慰、关心、实际的接触与具体的帮助;帮助失亲者认识、面对、接受失亲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

策略三:要不加评价的倾听.这有利于失亲者表达出各种想法,帮助失亲者发现、接受和表达悲哀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感;告诉被帮助者在痛苦时哭泣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而不是软弱,必须允许并鼓励失亲者反复地哭泣、诉说、回忆,这种表达方式不限性别和年龄.

策略四:了解失亲者的人格特点.这对于了解其独特的反应是必不可少的;告知失亲者尽管痛苦,也必须面对和经历失亲过程,回避或试图绕过这一阶段是不现实的.

策略五:讲解应激反应的之事.告诉失亲者应激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帮助失亲者了解自身的悲哀过程,能减轻其害怕会因此发疯的恐惧,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将要面临的问题;另外,用日记等其他方式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5. 与失亲者的沟通建议

(1)聆听他们的诉说

当一个人陷入极端哀伤时,她的难过、哭泣是不可避免,也不应该去压抑他/她.如果当失亲者因失去孩子而陷入哀嚎不已的悲伤情绪时,或是他们正在伤心难过的述说着关于死去的孩子的种种回忆,或是在陈述自己无法让孩子免于死亡的遗憾与歉疚感时,我们应该去聆听他们诉说伤心欲绝的心情、表达的痛苦的追忆,或是内心的遗憾与歉疚感等等,这是哀恸者走过悲恸的重要开始.

(2)同理性的陪伴

陪伴者在安慰、支持这类人群时的最主要的原则是:尝试着去了解、去接触失亲者们此时的心境,并给予同理性的陪伴、关怀、回应与照顾.同理性的陪伴-可以是陪着他/她默默地哭泣,陪着他/她去对老天的残酷无情表达愤怒与抗议,陪着他/她去谈内心的自责与对死者的歉疚感,或给予他/她真诚拥抱安慰等;如果哀恸者表示想一个人静静哀思时,往往我们就能做出同理性的回应.

(3)同质性团体的交流

失去子女失亲者们通常认为,没有失去子女的人不理解他们的痛苦,即便这个人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他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所以会拒绝或者排斥一般人的安慰、援助,觉得他们又没有失去子女,怎么可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同质性团体交流—对有相同经历的这些失亲者组织一些团体治疗.辅导团队由于是相同经历的人,让这些人相互倾诉自己的感受,相互的交流,这种同质性团体的结合对于失亲者痛失孩子的伤痛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同质性团体的氛围有助于失亲者们重新亲近社会,辅导团体可以在结束后转化为支持性团体.团体成员可以长期相互支持.专业的辅导人员还可以将许多失去子女的父母聚集在一起,在团体动力作用下,帮助人们释放情绪、相互理解和支持.在缺乏专家指导的情况下,失去子女的父母也可以自发地形成互助团体,共渡难关.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九
《终稿》

毕 业 论 文

( 2015 届)

题 目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对病人及家

学 院 专 业 护理

年 级 13级

学生学号 130605266

学生姓名 耿 会

2015年 4月 30日

目录

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数据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技术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研究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技术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研究区域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地理位置 .................................................................... 2

3.2自然资源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社会经济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基于GIS的生态移民迁出区与迁入区土地利用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迁出区土地利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迁出区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迁入区土地利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迁入区概况 ................................................................ 5

4.3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耕地面积减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土地节约利用程度不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对病人及家属的作用

作者署名:学号:130605266 姓名:耿 会 专业:护理 层次:成人大专

教学点:陕西咸阳中医学院 摘要:心里护理是护理工作者在与患者交往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里状态、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评价分析和解释,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态、态度去影响和改变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消除各种不利于治疗的心里反映,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把心里护理体现在护理整个过程。

关键字:心理护理 、病人家属、不同情况、意义

1、引言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环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2、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

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3、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3.1 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 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转移其注意力,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消除不良消极因素的影响,对缓解或消除疼痛十分重要。对病人正确看待疾病的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关心,对病人不适当的疼痛表现不予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和行为,有利于纠正不良的疼痛行为表现。

3.2 焦虑的心理护理

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异。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的诱导。首先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病人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同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命名其感到被尊重。也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病人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3.3 恐惧的心理护理

恐惧心理是由于病人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痛苦不安的情绪状态。当病人受到各种不良刺激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家属要尽量倾听病人的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对病人进行抚摸,必要时抱紧病人有助天稳定情绪,并守护在身旁。采用松驰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催眠、读书、看画报等,均有利于减轻恐惧和消除不良反应。

3.4悲伤的心理护理

悲伤是病人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可表现为沉痛、哭泣、懊丧、忧郁或愤怒等,也可有饮食的改变,如饮食突然减少或不思饮食等。睡眠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时多梦,梦中易醒等。严重的病人可表现为极度抑郁,否认事实,强迫自己机械地去做某些事情,并有幻视、幻听、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态度冷漠。 在护理这类病人的时候,要尽量养活或消除产生悲伤的原因和促成因素,支持病人的悲伤反应,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的力量,如和亲密

朋友诉说等;通过和病人的深入交谈,提高病人自身价值;对病人表现的愤怒、哭泣和诉说表示关心和同情;对有孤独、抑制、愤怒情绪的病人,要劝说病人摆脱过去,面向未来,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4、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4.1 焦虑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还有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

4.2 恐惧和缺乏安全感

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对其他相同疾病患者预后敏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属更是悲观,避免谈及生死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病人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家属常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4.3 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便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4.4 同病相怜感

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4.5 依赖感

患者家属对病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行的行为会伤害病人。

将要失去亲人的痛苦篇十
《居丧干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