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诚意是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9    阅读:

诚意是篇一
《诚意是王道》

诚意是王道

雷军

从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第一次正式发布,到今天,不到三年时间。上周我们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我们手机的销量已达2611万台,销售额达到了330亿元。

我们用钢铁一般坚硬的事实证明了小米的阶段性成功。

不过,有朋友开始问我小米的明天能不能持续。作为一个有25年创业经验的IT老兵,我见过无数企业的荣辱兴衰。科技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企业,只要你不进取,都会遇到波折,这是行业规律。

但是我认为,无论小米的未来如何,小米创立并实践的小米模式,一定可以持续。

小米模式是什么?

我们讲,小米所实践的互联网模式的核心是“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有朋友跟我说:这不就是努力做产品,赢取好口碑的意思吗?好像每一个企业都在这么要求自己啊,为什么小米与众不同?

我细细想了想,我觉得可能,还差一点态度。这个态度对于小米来说,就是诚意。

第一个诚意,是你能不能拿出诚意来,去听倾听户的意见。

倾听用户意见这事儿,是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们通过互联网渠道,通过社会化媒体,终于打通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隔阂,但是蜂拥而至的用户意见又让我们难以抉择。很多时候,用户们的意见之间的分歧和争议是很大的,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怎么才能听懂用户真正想要什么,并且达到用户的要求?

这要求我们拿出诚意来,真正的和用户在一起。

小米公司上下,从我们合伙人,到产品经理和开发工程师,都直接面对我们的用户,随时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和用户一起开会,探讨产品需求。刚开始有的同事不理解,说他这么牛的工程师,居然每天要浪费时间去和用户聊QQ,这不是耽误工作吗?我告诉他们,这不是浪费时间,相反,这样的工作让我们能够7×24小时的随时修订我

们的产品,确保我们的产品方向始终是符合用户的需求,我们会避免因为我们闭门造车带来的方向性风险,不走错路,这是对时间最大的节约。

第二个诚意,是你能不能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做产品。

中国是一个世界制造大国,拥有丰富业界人才和做产品的经验,最关键的是大家有没有决心下那么大的功夫和投入,去做出一款有诚意的产品。

同仁堂真材实料的做产品,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成就了百年品牌。所以我认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它的本质就是永远做诚意产品。

小米从一开始,就坚持选用世界上最好的元器件供应商,选择最好的代工厂做性能上不打折扣的好产品。也许小米手机是这个市场上噱头最少的产品了,我们就坚持三点:性能高,系统好用,性价比高。我们用产品的诚意就打动了用户。

第三个诚意,是你做完这样的诚意产品之后,能不能给它定一个有诚意的价格。

网上有句笑话叫“别谈钱,谈钱伤感情。”为什么会伤感情呢?因为大多数人谈钱的时候,没诚意,都想着自己占便宜。你要占人家便宜,当然伤感情了。

当我们用有诚意的态度,做出了有诚意的产品,如果我们不能给出有诚意的定价,当用户要用钱包投票的时候,恐怕用户是不会埋单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市场上有的手机产品做的不错,广告砸的响,宣传做的好,但是最终销量比较起小米却有巨大的差距。根本原因是当用户在网络上单纯的讨论一个产品的时候,自然有多种评判标准,但是当要他们掏自己的腰包来为这个产品埋单的时候,用户看重的就是你的诚意。产品不够好,自然没人愿意买。产品做的不错了,但是如果太贵,用户恐怕也要费心掂量一下,到底值不值?

所谓诚意,诚恳的心意,是不欺人也不自欺。

我们敞开心扉,和用户交朋友,邀请用户来参观我们的生产线、仓库,和用户一起做产品,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把庞杂的渠道营销费用砍掉,直接以成本定价,给用户提供又好用又便宜的产品,带头重整中国纷杂的Android生态体系,带头建设Android平板的生态圈……

所以,网络上那些没有诚意的评价是不用去理会的,只要坚持问自己,有没有诚意听用户的意见,有没有诚意去用最好的材料来做产品,有没有诚意去定一个有诚意的价格?把诚意拿出来,然后,感受到我们诚意的用户,会用他们的钱包来投票。

我相信,未来10年,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到中国创造的重要10年,这个机遇就好像80年代之于日本,90年代之于韩国一样。

只要我们有诚意,未来中国一定会诞生几十家上百家的世界级企业!

诚意是篇二
《正心诚意是治校之本》

诚意是篇三
《正心诚意》

简述正心诚意

打开《大学》这本书,我喜欢用温柔敦厚这个词语来形容这本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八条目来达到温柔敦厚是这一生命真正的境界。古人有言,“温”指的是颜色温润,“柔”指性情和柔,“敦”指厚实,因此温柔敦厚它的意思是:为人的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厚道实在。简单的言语,三纲八目,却已经是用尽我们的一生来切磋,琢磨不偏离正心诚意的轨道的过程,而我们却刚启程。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颗透明的赤子之心和胸怀天下的情怀一览无余,而这一份兼济天下的情怀,或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到达,孔子的为了他的政治学说如累累如丧家之犬;而屈原用生命来诠释了对国家的这一分责任意识;钱学森用一份至死不渝的坚持来解读他的赤字之心。而我们人生在世,就借用孟子的一句话来说叫做:“人生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求其放心即一份正心诚意。

有人说: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但道德却更少了;我们的时代更加自由了,但拥有的快乐时光却更少了;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食物,但能得到的营养却更少了……因为内心复杂了,丢失了正心诚意,人生的路途也迷乱了,而正心诚意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我想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我的理解。

“正心”即“治心”。中国古代的“治心”一是从身心和谐,精神安逸,心性自由的角度;另一个是怡情养性,仁义道德的角度,主要在于孟子的“四端”说,恻隐之心,好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心,要保护它使之发扬光大。而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从第一个角度:

如果一个人, “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在我们的大学生活,学生会,班级,社团,这个大大小小的团体,让我们学会的是做事端正内心,踏实为人的地方,荣誉和光环下更是一份责任。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争取学分,成绩,更是一个体验和锻炼,

完善自己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当你汲汲于荣誉和利益,你就处于一个“感觉剥夺”的状态,这件事被扭曲的时刻,你的心丢弃了正心,你就无法体验到一件事真正的意义和快乐的感受,被利益的车轮拖着走,淹没在琐务中不能自拔。

这也让我想起了日本作家,加藤嘉一,他认为精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潜能,第二是公共意识,而在北大他认为很多人只是“人才”而非“精英”,因为今天的学生变得很现实,很实用,很功利,很有城府,只关心个人利益,个人的出路,才华都耗费在这些方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学会在自己的脸上带起了不同的面具,隐藏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喜欢用成绩,用荣誉来武装自己,只追求分数和校园的名利之风,例如很多在校生的逃学赚钱,学生会的争名逐利,奖学金的你争我夺,为了利益蜂拥而上,大学感受到的是这样一群心术不正的我们吗?

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恩义广施,学会与人分享利益,分享财富,分享权利,分享名声,也是分享快乐和幸福,传播一种真诚的爱,心正,心境平和,对任何事都可以泰然处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反省升华,这才是内心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曰:“意诚而后心正”,正心与诚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意诚又指什么呢?书中有言:“诚于中,形于外”,就是指生活的真实本性,《大学》主张发心要正,只有内心正,才能在言行外表表现得自然;如果发心不正,终究是自欺欺人,目之所视,手之所指自有无穷的威力。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是对内心的真诚。然而,很多人在众人看来较为成功的学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应付外部世界的种种需要,支出精力和精神。我们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或许很不错,得到了无尽的宠爱,包括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将来找什么工作,习惯过一种不加反省的生活,不重视自己内心世界的自觉和调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的心经常会走偏,“人之一念贪欲,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而一个意念真诚的人,以出

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以己悲,不为物累,摆脱贪念的束缚,以广阔的胸襟来容纳整个世界的气魄,不会对任何人仇恨,自然在生活中心广体胖,体貌安详,悠然自得。

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空谷足音的心灵感悟共鸣了每一颗真诚的内心,你是否扪心自问过“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什么坏事我没有做过?即使不做,至少说过;即使不说,至少想过”。发自内心真诚而彻底的批判,而这样的自省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良好,神清气爽,身心愉悦。

而现代的人“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常常忘记去切磋,琢磨一颗干净的心灵。正如《南方周末》中的一段对现代人的描述一样:“要始终保持一个姿态,最好的,最好的,永远都是最好的,这是精英永远的优势……你获得什么样的地位,就获得什么样的压力,获得什么样的焦虑”。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急功近利的主宰和“精英症”。现在,80后90后工资的降低,也因为大学生在企业投入资金,人力培养其半年后却是没有兴趣的原因频频跳槽,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也往往合作不了多久,就分道扬镳。所谓“心不可放”,如果把心沉没于追名逐利中,心的牵挂太多,迷恋太多,便也迷失了自己。孟子曰:“尽其心者,则知天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即为按照自己内心的良知来做,踏踏实实做事,才可以体验到人性的魅力,这就叫做存心,养性,事天。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成为精英的梦想——一种比被人高尚,比别人成功的情结,然而生活的急功近利总是同化了我们的心灵。《大学》对于我们来说,要做一个真正纯粹的人,有崇高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境界的人。心不正则事不行,我们要不断切磋琢磨,时时刻刻反省内心,让我们的心丰富而充盈,让我们的血液里流动着,容人,纳言,任事,忍气这一份大学生的胸襟和气度,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修己淑世写在自己的心中。

公共管理系10级行政管理二班 林云

学号3100310056

诚意正心

关于“诚意”,在《大学》的经文里有如下解释: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诚意”的第一层境界是不要欺骗自己。当然不和自己过不去是每个人的本能,但这不代表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定不欺骗自己,无论这种欺骗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很多时候人们做到完全不欺骗自己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不自欺就是面对丑恶的东西敢于愤怒,面对美好的东西敢于追求。诚其意就是要坚持真我,要爱憎分明。

“诚意”的第二层境界是不要欺骗别人。不欺骗朋友,不欺骗组织,不欺骗社会,更不欺骗国家。当看到大街上粘满的“刻章办证发票”的小广告纸条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国家在诚意建设上还任重道远。只要这些小广告纸条还比比皆是,只要人们上街道不把交通规则当回事,那么我们每天吃的食品就还远远不够安全,我们每天乘坐的交通也远远不够安全,因为全社会是一个整体,少数人循环欺骗的最后结果其实都是在骗自己。

“诚意”的最高境界是不欺天,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无论是否有人知道,无论是否有人看到,无论将来是否能够被查到,君子的“诚”在自己独处的时候都始终表现出言行一致。因为君子以为上天有眼,自己做的事上天永远都会知道,因此,即使没有任何人看到自己的情况下,也会不断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故可以称为不欺天。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穷尽一生来追求的目标,因为这样的境界实乃够得上圣人的标准。

在企业里,我们讲诚意其实就是讲诚信,讲职业操守;真诚对待客户,真诚对待企业,真诚对待同事……这些虽然不是很高调,但是职业人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职业素质,能坚持做到这些,我们才能为企业担当好当前的和未来的重任。

关于“正心”,在《大学》的经文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和“心正而后身修。”

《大学》告诉我们:诚意是正心的前提,正心又是修身的基础。那什么是正心呢?我的理解是:不同人在不同时候,不同位置上,对正心的标准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在大街上路见不平奋勇救助是正心,在平日里默默无闻坚持助人为乐也可是正心。在企业里,采购人员坚持以公司利益为重是正心,业务人员坚持以客为本也是正心;人力资源坚持为员工谋福利是正心,安全管理部处理事故坚持公正客观也是正心。当然,不同的企业对正心的要求也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个企业对不同层级员工的正心期望也可以不一样。联想集团对基层员工的要求是责任心,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又多了上进心,对高层管理人员又要求事业心。

我们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越高,我们对正心的标准也应该越高,当我们拥有的诚意已经无法支撑我们需要的正心标准的高度的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就到头了。很多时候一个经理人的能力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但他的正心基础却不足以支撑他走向更高一个台阶,这样无论是对企业和对个人都是很危险的事。

在企业里,经理人要长期坚持自己的原则,守住自己的正心不是很容易的事。当你的职位越高的时候,你要面对的人情、诱惑、压力也就越大。这三座大山会不断挑战你的正心标准,而你必须不断学习、掌握驾驭这三座大山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正心标准,这样才有机会做好当前的工作,和在未来接受更有挑战的重任。

正心诚意

《大学》中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古代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企业;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企业,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提高素质;获得知识提高素质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素质提高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信念才能端正;心思信念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

诚意是篇四
《释诚意》

释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之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每个人都要培养一颗真诚的心,促使这个世界更加的美好。真诚的心就是说要坦率的了解自己,审查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或习惯反应。若是无伤大雅的,就不需刻意隐瞒;但应该革除的,就必须彻底从内心加以改变。

这里所说的诚其意,就是说不要欺骗自己。比如说闻到难闻的气味就感觉厌恶,看到美好的事物就感觉喜好,这就是能够看出自己不足,也坦承自己不足的人,所以君子必须特别谨慎真诚的去了解自己独处时的内心世界。

只要是发自内心,就一定能够会显露于外表。

自欺是本,欺人则为末。不自欺得人,不欺骗自己怎么能去欺骗他人呢?欺骗他人前一定是先欺骗自己:这个人很好骗,可以骗得过;倘若骗不过,还可以想办法继续骗下去!本立而道生,把根本的勿自欺把握好,就能使不欺人不欺己都条理清晰。我们说话时往往只说本,因为末是随机应变的成果,各有不同。同样一个因,可能产生许多不一样的果。 一、诚意

1 诚意是大学的一个枢纽,诚 便是说要讲诚信

既然是人,就会说话,言说,有的哲学家把认定以为会说话的动物;而人要说话就要守诚信,否则就不符合做人的道理,不值得算是一个人,这也就是诚信。其实从古自今,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是人心却常常一样,试看人们对那些鬼话,假话,大话,空话等等,无不厌之恶之,恨之憎之,排之斥之。

言为心声,言语做到诚实诚信信用,这才能算个人,成为一个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的诚心所到,就能感动大地,使得金石也为之开裂

2 什么是诚其意

《说文》:“意,志也。从心察言而之意也。从心,从音” 意就是心意 心志 心思和意向。古人认为意从心起,因此要从心考察其言语,进而知晓其心意。

一个人要 诚 意 ,既要真诚 诚信 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朱熹:“世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3 诚意需要落实

只有落到实处才不算是自欺。朱熹说:比如做善事,自己也知道应当去做,也勉强去做了,

只是心里又有些不这样做也没关系的想法。比如不做不善的事,心里也知道不应当做的不做,虽然没去做,然而心里又有些做了也无妨的意思。这便是自欺。好善不如好好色,恶恶不如恶恶臭,即便“做九分九厘九毫要为善,只是那一毫不要为底,便是自欺,便是意不实” 4 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若不诚意就不会严格要求自己,便会宽容自我,迁就自己,于是

心灵也会随之而渐渐放纵起来

格物致知,比较偏重知识面。诚意正心则更加偏重道德面。

5 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

得致矣。

二、慎独

独自静处,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体现的是个人真正的道德品性。每个人都有独处的时候,这时往往由于寂寞,思想便活跃起来,总要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从而那些平素里被理智剔除的欲望也会偷偷的跑出来,引诱着不甘寂寞的心灵去流浪去沉沦。所以前贤才教导我们要慎独。

儒家十分重视慎独的观点。认为先天条件良好,只要保持本性好好发扬,便能够做到孟子所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境界。心安理得,自然可以达成 好死 的愿望;

想要意诚就必须慎独,诚意是一种执着,自然而然的执着,就像厌恶那样,很自然的对恶劣的秽臭极其厌恶

慎独就是一个人在独处独知的时候,谨慎不苟 人们都有一种体会,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和一个人在独处独知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在众目睽睽之下,人的行为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要考虑公共的准则 道德规范。然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是在宽松的环境下,有了足够的自由度因此往往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譬如说知仁勇三达德,”“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我们共同的修养目标。然而,实际上能够做到什么境界,却是与个人的背景,处境息息相关。求同存异,便是人人都需要三达德的修养,但是各有不同的合理点。真心面对自己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便可达到慎独的要求。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斌不是处处都得标新立异,要求和其他人大不相同,而是要要能求同存异。

三、小人不慎独的行为

这一段里主要论述了非君子的小人一类的人物,对他们进行不能慎独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就像是对小人闲居的录像一样。

1.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为就是做,是在无监督之下的不善之心的泛滥,欲望成灾,于是起了不善的念头,干不善的事,做不善的人,而且无所不至。

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是身体也是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的。其中大中至正的本性即使君子,而奸诈的私欲既是指小人。一般而言,人的理性往往找到欲望的蒙蔽。只有能诚心接受名师的指点,找到本心,然后坚持本心,这样就不能被私欲小人欺瞒了。

孟子说过:一个心胸中正得人,他的双眼必定炯炯有神;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那么他的眼神必定混浊不清。所以如果私欲欺瞒本心,就一定会显露在脸上。

所以说当一个人闲游的时候,私欲就会乘机纷纷扰扰的萌动,心中所思所念没有一样是善良的,而心思所到的范围,只要顷刻之间就有千里之遥。当心中想着某一处的声色货财是,即便是相隔遥远,依然是一思变到了:不论天地如何广大只要心思想要穷极天地的尽头,也

只要顷刻间便到了。

2. 是一旦“见君子而后厌然,其不善而著其善”面对君子,小人会掩藏,伪装,掩盖那些不善的,而显露那些自以为善的,遇着君子耳目。

人总是会有自性觉醒的时候,当自性发扬的时候私欲恶念便黯然失色了。于是在本性面前掩藏不善,而表现出虚伪的一面。

3.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时自性就会以真实之本性明察欲念之虚伪,就如秋风席卷落叶一般快速,即使身内的五脏六腑也都历历清楚,一点也不能隐藏。

4.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就是说真诚在心中,就会显形在外,反之亦然,所以君子一定要慎独。诚其意就是说必须将自己身中心猿意马牢牢的拴住,立定真诚的信念,如此一来,那些专门趁隙扰乱自身的小人就能束手就擒;而本性君子纵使独处暗室,依然如同仰望青天一般光明磊落。

5. 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做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不诚则不能化万物,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四、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十目并不是只来自十方的目光,十手也不是来自十方的指责。十字 由上而下则通天彻地,由左至右则横贯四方。十所要到的地方,若要论其大,则没有任何事物不被包含;若要论微小,则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攻入。

五、 富润屋 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人人本性中都具有五常之德性,纵使是圣人也不比别人增加一丝;凡人也不比其他人少一分。既然如此,那么又有何富贵之分呢? 只是凡人天性被凡尘所埋没。圣人能够觉醒本性,所以富足。富足指的是本性达到圆明之境,屋指身体,本性圆明,流溢于外,滋润身心。

本性光滑圆明而内圣富足,亲民度众而外功圆满。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那么就能使心台广大,形体自能达到安然舒泰。心广就是心止于本性;体盘就是性体圆明。君子要想心广体胖,就必须先诚其意,使意念归于心台,使心意止于至性。

六、舍生取义 死得合理,的其实有的其所,才是真正的勇敢

七、

诚意是篇五
《正心诚意》

简述正心诚意

打开《大学》这本书,我喜欢用温柔敦厚这个词语来形容这本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八条目来达到温柔敦厚是这一生命真正的境界。古人有言,“温”指的是颜色温润,“柔”指性情和柔,“敦”指厚实,因此温柔敦厚它的意思是:为人的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厚道实在。简单的言语,三纲八目,却已经是用尽我们的一生来切磋,琢磨不偏离正心诚意的轨道的过程,而我们却刚启程: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颗透明的赤子之心和胸怀天下的情怀一览无余,而这一份兼济天下的情怀,或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到达,孔子的为了他的政治学说如累累如丧家之犬;而屈原用生命来诠释了对国家的这一分责任意识;钱学森用一份至死不渝的坚持来解读他的赤字之心。而我们人生在世,就借用孟子的一句话来说叫做:“人生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求其放心即一份正心诚意。

有人说: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但道德却更少了;我们的时代更加自由了,但拥有的快乐时光却更少了;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食物,但能得到的营养却更少了„„因为内心复杂了,丢失了正心诚意,人生的路途也迷乱了,而正心诚意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我想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我的理解。

“正心”即“治心”。中国古代的“治心”一是从身心和谐,精

神安逸,心性自由的角度;另一个是怡情养性,仁义道德的角度,主要在于孟子的“四端”说,恻隐之心,好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心,要保护它使之发扬光大。而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从第一个角度:

如果一个人, “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

其味”。在我们的大学生活,学生会,班级,社团,这个大大小小的团体,让我们学会的是做事端正内心,踏实为人的地方,荣誉和光环下更是一份责任。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争取学分,成绩,更是一个体验和锻炼,完善自己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当你汲汲于荣誉和利益,你就处于一个“感觉剥夺”的状态,这件事被扭曲的时刻,你的心丢弃了正心,你就无法体验到一件事真正的意义和快乐的感受,被利益的车轮拖着走,淹没在锁务中不能自拔。

这也让我想起了日本作家,加藤嘉一,他认为精英必须具备两个

条件第一是潜能,第二是公共意识,而在北大他认为很多人只是“人才”而非“精英”,因为今天的学生变得很现实,很实用,很功利,很有城府,只关心个人利益,个人的出路,才华都耗费在这些方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学会在自己的脸上带起了不同的面具,隐藏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喜欢用成绩,用荣誉来武装自己,只追求分数和校园的名利之风,例如很多在校生的逃学赚钱,学生会的争名逐利,奖学金的你争我夺,为了利益蜂拥而上,大学感受到的是这样一群心术不正的我们吗?

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恩义广施,学会与人分享利益,

分享财富,分享权利,分享名声,也是分享快乐和幸福,传播一种真诚的爱,心正,心境平和,对任何事都可以泰然处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反省升华,这才是内心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曰:“意诚而后心正”,正心与诚意是相辅相成,不可

分割的,而意诚又指什么呢?书中有言:“诚于中,形于外”,就是指生活的真实本性,《大学》主张发心要正,只有内心正,才能在言行外表表现得自然;如果发心不正,终究是自欺欺人,目之所视,手之所指自由无穷的威力。

“所谓城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是对内心的真诚。然而,很多人在众人看来较为成功的学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应付外部世界的种种需要,支出精力和精神。我们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或许很不错,得到了无尽的宠爱,包括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将来找什么工作,习惯过一种不加反省的生活,不重视自己内心世界的自觉和调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的心经常会走偏,“人之一念贪欲,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而一个意念真诚的人,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以己悲,不为物累,摆脱贪念的束缚,以广阔的胸襟来容纳整个世界的气魄,不会对任何人仇恨,自然在生活中心广体胖,体貌安详,悠然自得。

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空谷足音的心灵感悟共鸣了每一颗真

诚的内心,你是否扪心自问过“我是谁?我是怎样一个人?什么坏事我没有做过?即使不做,至少说过;即使不说,至少想过”。发自内心真诚而彻底的批判,而这样的自省会让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精神状态良好,神清气爽,身心愉悦。

而现代的人“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

重一中名义之念”。常常忘记去切磋,琢磨一颗干净的心灵。正如《南方周末》中的一段对现代人的描述一样:“要始终保持一个姿态,最好的,最好的,永远都是最好的,这是精英永远的优势„„你获得什么样的地位,就获得什么样的压力,获得什么样的焦虑”。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急功近利的主宰和“精英症”。现在,80后90后工资的降低,也因为大学生在企业投入资金,人力培养其半年后却是没有兴趣的原因频频跳槽,股份合作制的企业,也往往合作不了多久,就分道扬镳。所谓“心不可放”,如果把心沉没于追名逐利中,心的牵挂太多,迷恋太多,便也迷失了自己。孟子曰:“尽其心者,则知天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即为按照自己内心的良知来做,踏踏实实做事,才可以体验到人性的魅力,这就叫做存心,养性,事天。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成为精英的梦想——一种比被人高

尚,比别人成功的情结,然而生活的急功近利总是同化了我们的心灵。《大学》对于我们来说,要做一个真正纯粹的人,有崇高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境界的人。心不正则事不行,我们要不断切磋琢磨,时时刻

刻反省内心,让我们的心丰富而充盈,让我们的血液里流动着,容人,纳言,任事,忍气这一份大学之的胸襟和气度,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修己淑世写在自己的心中。

公共管理系

10级行政管理二班

林云

学号3100310056

电话 18259125867

诚意是篇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专题诊断练习参考答案

1.担心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冲击)下,失去自身特色,沦为没有文化主体的西方的精神殖民地,从而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

2.黑格尔的话是指无论一个人走多远,都不可能改变他的肤色,意思是文化不会因为发展而失去它的根本。(2分)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话是为了证明鲁迅等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虽然是在“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2分)但“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这一观点。(2分)

【目标】 1.熟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角度;

2.掌握论述类文本每个考点的具体解答方法。

【过程】

★课前热身(见诊断练习) 一、考点解读 1、考点说明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内容解读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3、命题特点

3个主观题,分值18分。 二、课堂互动

(一)备讲例题(见诊断练习) 方法归纳

(二)活学活练

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 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7.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

17、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解题思路】分析文章的思路就是考察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本文分三部分,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8. 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6分) 【参考答案】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

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解题思路】此题考察议论文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

19.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参考答案】(1)辩证(对比)思维,本文通篇使用辩证思维,开头作者就列举出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这是人情世故。然后又指出率性也同样要辩证的来看待,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同时指出诚实有时也需要做戏。

(2)包容原谅态度

【解题思路】此题考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通读全文,全面把握作者的观点。不能只抓一点以偏概全。

姓名_______ 班级____ 学号_____ 成绩________ 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下面的两篇论述类文章,完成第1-6题

(一) 国学的焦灼

①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②在当下的“国学热”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③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

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④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⑤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1865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⑥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1.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具体指什么?(5分)

【答】 __ 。

2.如何理解黑格尔所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作者为何要引用这句话?(6分) 【答】 _ _____ 。 3.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持什么态度?其理由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7分) 【答】 _ _____ 。

诚意是篇七
《《大学诚意》教案》

第三课 诚意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那些不同词性的字的字音,如“恶恶臭”,“好好色”,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节奏。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的字词,比如“自谦”,“著”,“心广体胖”等。 教学重难点:对“诚意”有初步认识,知道其在修身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慎独”的方法,并能把它和学校、家庭生活进行联系。 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大学》的《修身为本》,还记得这课中我们学习的“八条目”是什么吗?(指名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八条目”中的一条:“诚意”。

2.诵读感悟

(1)师范读文章,学生试着划出停顿和节奏,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恶恶臭”“好好色”“自谦”“心广体胖”等短语)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揣摩课文的节奏。

3.字词句理解和脉络梳理

(1)课文需要注意的词语有“恶恶臭”“好好色”“自谦”等。

如“恶恶臭”,第一个 “恶”(wù)是动词,厌恶的意思,第二个“恶”(è),不好、腐臭的意思。教师要对学生区分不同的词性,“好好色”也是如此。“自谦”的“谦”字,要指出“慊”。

(2)在句子方面,要注意一下几句:

第一段“此职位自谦”,意思是说“诚意”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自己满足自己的要求,强调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所以说是“自我满足”。教师在解释的时候,要点名这一点。

第二段“诚于中,形于外”是对“小人”无法掩饰自己不善行径的事实的概括。这说明“诚意”是必须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点明上下两句的关系。“说一说”模块放在这里讲解,教师一方面点明“诚于中,形于外”在课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练习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比如说我们看电视常常会说这是一个好人或坏人,其中就是剧中人物的行为告诉我们的。

第三段“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句,说的比较隐晦。它的意思是说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以为能隐瞒于人。教师要将“十目”“十手”指众人这一点点出来。

(3)在文章脉络上,教师要注意一点,头两段都是“诚意”与“慎独”并举,“诚意”是内在修养,“慎独”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实践,二者有互为因果的意味。教师对学生要指出,要“诚意”必须“慎独”,

后者是前者的方法和途径就行了。第三段是从一个人处身的愉快与否,来论证要“诚意”。

4.联系生活

(1)听故事《我心有主》,说说许衡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师生讨论:作为一个小学生要在哪些方面对自己诚实,要怎么做?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生闷气的乌比斯

下一篇: 男人做完爱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