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论与十二章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30    阅读:

论与十二章篇一
《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第十二章》

论与十二章篇二
《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并序》附译文》

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并序》附译文 告汝子敬:吾观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或变体处多,罕臻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悬针垂露之踪,难为体制;扬波腾气之势,足可迷人。故辨其所由,堪愈膏肓之疾。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笔论,可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笔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诸规矩,存其要略,以为斯论。初成之时,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吾诈云失矣。盖自秘之,甚不苟传也。

《创临章第一》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槊(shuò)也,墨者鍪(móu)甲也,水砚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扬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pèi)者斩斫(zhuó)也,放纵者快利也,着笔者调和也,顿角者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取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此章论述初学时临摹的基本原理。

译文:(书法创作所用的)纸就好像是作战的阵地。笔就像是刀矛。墨就像是武器装备。磨墨用的水和砚台就像是城池。书写的本领就像是将军。书写时的心意就像是副将。结构就像是谋略。挥笔作书就像行事有吉凶成败。用笔的出入就像是发号施令。用笔的屈直就像是杀戮。书法的点画虽然众多错杂,但要多样统一。书法创作就像是士兵拿着武器,举着旌旗在战场上战斗。放纵即打钩的笔画要求用笔要快捷犀利。着笔要求笔画调和。顿角是指要写出急促收缩的捺笔。刚学书之时,不可要求一下子样样掌握。第一遍要求正确掌握写字姿态和执笔的方法。第二遍要求初步获得笔画字体的形势。第三遍要求稍微抓住书法的根本。第四遍要求加强笔画的遒劲和润泽。第五遍要求加强对抽笔和拔笔的理解和感受。如果已经懂得行笔的生涩,不可停滞不前。不论写两行三行,开始临摹必须掌握润泽和劲剑。不可只数数已写了几遍就算完事。

《启心章第二》

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每作一屈折,如屈折之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

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浮沉,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渊识之流,显然开朗。

此章论述书法形象与意境统一融合的重要意义。

译文:准备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先磨浓墨,集中精神,静静地思索。要事先设想所要书写的字体形状的大小、俯仰、平直、顿挫涩进的用笔,这样,写出的笔画就可能筋脉相连。要意在笔先,然后写字。如果写出的笔画,平直相似,形状就像是计算数字时所用的竹制的筹码,上下方正,前后齐平,这就不是书法,只不过得到一些点画罢了。往昔钟繇的外甥宋翼,就曾经写出这样的字,钟繇看了把他狠狠骂了一顿,使得他三年不敢见钟繇。这时候,宋翼暗暗地改变他写字的形迹。他每写一捺,常常一波三折;每写一撇,常常把笔锋隐藏在笔画的中心;每写一横画,写得如滚动的层层阵云;每写一戈字,写得如用数千斤重的机弩把箭射出;每写出一点,就像是危峰坠石;每写出曲折的笔画,就像是弯曲的钢钩;每写出纵画,就像是万岁之枯藤;每写出一打钩的笔画,就像是人们走路时突然做出势力猛的动作。总之,写出的笔画,其形状就像是受惊的长蛇从水中跳出时翻动的波浪形成的涟漪,又像是龙在蜿蜒行进,这是形容笔画线条的微妙。就像是鸾鸟和凤凰在空中飞翔盘旋,这是形容笔画的有力和美丽。提笔书写时的振荡摆动,就像是惊雷和疾迅的闪电,这是形容在空中挥笔的奥妙和密码。书法家挥笔,忽然提起,忽然下沉,铿锵有声,响亮和谐,

这是为了启发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本体的理解。这些论述,能使头脑不清的人渐渐觉得有所体会,能使知识渊博的人在思想上豁然开朗,心明眼亮。

《视形章第三》

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符;铁画银钩,方圆周正。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承传今古。智者荣身益世,方怀浸润之深;愚者不俟佳谈,如暗尘之视锦。生而知者发愤,学而悟者忘餐。此乃妙中增妙,新中更新。

金书锦字,本领为先。尽说安危,务以平稳为本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横则正,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若春笋之抽寒谷。

此章论述笔画和结构中的形式美问题。

译文:书法的视觉形象取法于自然之体貌。书法笔画的体貌,虽然变化多端,但却要多样统一。看它那体势和容颜有高有低,但都有意趣。点画的分布,远远互补互生。要尽情表现,精心研习,调和笔墨。纤细柔美的笔锋在纸上一来一往,写出来的笔画线条有疏有密。笔画如铁画银钩,房源周正。起笔落笔,要仔细思。在研习中要吸收众多有价值的说法,要追踪各种技巧风格的缘故,从而承传古今的优秀传统。有智慧的人借助于书法获得自身的荣誉,并有益于社会人生,这时候,

才会怀念自己在书法艺术上浸渍滋润之深;而愚钝的人则听不进去人家有益的言谈,就像是在昏暗的光线下放着锦绣。生而有天分的人发奋研习,通过学习才有所领悟的人连吃饭也会忘记。他们在书法艺术上都会妙中增妙,新中更新。

字要写的高妙,学习本领是第一位。人们都在说安与危,但最终还应以平稳为根本。笔画的分间布白,上下要齐平整体。书写各种字体,写的大写的小,尤其是难以安排。书写大字,对其所占的空间要有所限制,最好写得稍微小一点。书写小字,最好使它感到大而宽阔,也就是自然而然,宽狭适得其所,不失其适宜。形体横向展开的字,要写得就像是一叶孤舟停泊在江渚之旁;竖向伸展的字,要写得像是一根春笋在寒冷的山谷中向上抽出。

《说点章第四》

夫着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此章专门论述点的写法和形象。

译文:书写点,都要具有雄伟壮大的气势,就像是巨石阻挡在通衢大道上,或者像是蹲着的鹞子,或者像是蝌蚪,或者像是瓜瓣,或者像是栗子,或者形如鱼鹰长口,或者尖如鼠屎。这样一些类型,各有各的仪表,但收获多少,那就要看学习书法者的悟性怎样了。

论与十二章篇三
《第十二章、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论与十二章篇四
《第十二章 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

第十章 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途径——目标领导理论、动态情境领导理论。

2、熟悉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

3、了解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二、讲授学时 2学时

三、讲授的内容纲要及重点、难点

(一)内容纲要

1、领导的定义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3、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

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

5、途径——目标领导理论

6、动态情境领导理论

7、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二)教学重点

1、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

2、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

3、途径——目标领导理论

4、动态情境领导理论

(三)教学难点

1、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

2、途径——目标领导理论

3、动态情境领导理论

四、教学设计

第一节 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定义

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一) 领导一定要与群体和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发生联系。

(二) 权力在领导和组织其他成员中不平等的分配。

(三) 领导者能够对组织成员产生各种影响。

(四) 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作出努力,而不是更多的体现个人权威。

二、领导与管理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是什么?

(一)范围: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管理的范围要大一些,而领导的范围相对要小一些。

(二)作用:管理则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等活动,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表现在为组织活动指出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等方面。

(三) 从层次上来说,领导具有战略性、较强的综合性,贯穿在管理的各个阶段。从整个管理过程来看,如果我们把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执行和控制三个主要的阶段,领导活动处

在不同阶段之中,集中起来就表现为独立的职能,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使计划得以实施,使建立起来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转,组织和配备人员,并对各个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四)功能: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运行的效率,而领导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活动的效果。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五)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惩罚,其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在的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相反,领导者则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自行产生的,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

第二节 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一)俄亥俄大学的领导四象限理论

(二)密执安大学的研究

密执安大学的研究也将领导行为划分为二个维度,称之为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

(三)领导方格论

第三节 权变理论

一、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

菲德勒曾用了十几年时间对1000多个团体做了调查,研究领导方式问题。

他的研究指出:当个体的领导风格得分与三项情境权变匹配评估分数相匹配时,便可以得到最佳的领导效果。

二、途径——目标领导理论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以下四种领导方式可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环境下选择使用。具体来说有:

(1)支持型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对下级友善、关心,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2)参与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在做决策时征求并采纳下级的建议。

(3)指导型领导方式。给予下级以相当具体的指导,并使这种指导合乎下级所要求的那样明确。

(4)以成就为目标的领导方式。领导者给下级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并相信他们能达到目标。

三、动态情境领导理论(领导方式生命周期理论)

又叫生命周期理论,是由Hersey与Blanchard两人提出来的。与其他权变理论不同的是,该理论注意到时间或下级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对领导风格的影响,并引进了“下属成熟度”的概念。

所谓“下属成熟度”是指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程度。领导之所以要重视下属则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无论领导者做什么,其效果都取决于下属接纳或拒绝的程度。

四、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五、思考题与参考书

(一)思考题

1955年 4月 18日至 28日,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会议主席、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讲话强调会议的责任是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作出坚实的贡献。各国代表的发言大多数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美国的挑拨,伊拉克代表团团长贾马里

却诬蔑共产主义是“新殖民主义”,菲律宾代表团团长罗慕洛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反对共产主义。这两人的发言使得会议气氛异常紧张。在这紧张的时刻,中国代表周恩来总理上台发言的第一句话就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周恩来的亲切、宽容的话语赢得了暴雨般的掌声,巧妙地引导亚非会议走上正路。他接着说:“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而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应当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相互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相互排斥和对立。”然后,周恩来以平静的语调精辟地论述了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所谓颠覆活动问题、宗教信仰问题,以确凿的事实回答了少数人的误解和指责,有力地说服了各国代表。

请你就此材料分析领导的主要职能以及领导者应有的素质。

(二)参考书

孙非:组织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论与十二章篇五
《第十二章机翼理论与叶栅理论(第1-3节)》

论与十二章篇六
《第十二章 气体动力论习题课与讨论课(十二)》

论与十二章篇七
《第十二章 资料的分析与理论建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