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白梅王冕赏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30    阅读:

白梅王冕赏析篇一
《王冕白梅》

白梅王冕赏析篇二
《白梅 王冕》

白梅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译文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注释

①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

②混:混杂。芳尘:香尘。

③清香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④乾坤:天地。

赏析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

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全世界的白梅齐放,清香四溢,玉宇澄清。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作者简介

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

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生平

自幼好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官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白梅王冕赏析篇三
诗词鉴赏》

古诗鉴赏——探究意象、鉴赏手法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呼家庄中学 王静

学习目标:

1、探究古诗的意象,体悟情感。 2、鉴赏古诗的艺术手法。

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1、从所学过的古诗中,找出你喜欢的古诗诵读,并准确捕捉意象,体悟情感。2、回顾常见的诗歌艺术手法。

课内探究

一、探究意象 1、自主探究

学生回顾梳理已学古诗,复习捕捉意象,体悟情感。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2. 合作提高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诗文借什么意象抒发怎样的一种情怀?

3、精讲点拨 深刻理解“意象”。

4、活学活用

常见意象及所表达的感情:

——郑板桥《竹石》

5、巩固提升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思考:诗文的意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手法 1.自主赏析

下面诗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石》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山坡羊 潼关怀古》

(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总结归纳:

2. 合作攻战 (1)示例赏析

(2)赏析以下古诗的艺术手法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科后 (唐 )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孟郊两次落第,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结合探究内容精讲点拨

3.实战演练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思考:多角度赏析词的艺术手法。

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口诀

课后提升

1.归纳整理鉴赏诗歌的知识。 2.尝试撰写诗歌鉴赏心得。

白梅王冕赏析篇四
诗词鉴赏》

白梅王冕赏析篇五
《诗歌鉴赏之情感赏析》

白梅王冕赏析篇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白梅王冕冰雪》

白梅王冕赏析篇七
《诗词鉴赏》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①归燕诗

张九龄

②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之后的秋天,时朝政大权由李林甫把持。②眇:小。

(1)诗中所写的归燕有什么特点?(3分)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鄂州南楼书事(四首选一)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崇宁二年,黄庭坚寓居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时作。诗人刚结束长达六年的贬谪

生涯。

(1)结合诗句,简析“接”、“香”字的作用。(3分)

(2)末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眉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1)词中有四个单音形容词用得很妙,这四个词分别是 ,它们传神地表

现出 (感情)。(3分)

(2)有人认为,“‘天涯旧恨’四字已将一篇本事(指故事的基本内容)全部揭出。”你同意此看

法吗?为什么?(4分)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4分)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

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③维: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3分)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

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题目。 (7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分)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官左卫将军、附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颖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4分)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为何“心情少”?(3分)

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病 牛①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①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2)“但得众生皆得饱”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3分)

四.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绝 句 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注释】 可人:知己。

(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诗中的“此”字指代哪两件事?为什么诗人只选取这两件事来写?

(4分)

(2)宋诗重理趣。请说说本诗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五.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①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日射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注】①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②日射, 太阳光的照射。

(1)《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景物环境各有什么特点?(3分)

(2)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 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诗词鉴赏(一)

一.7分)考查对作品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层级为D。【参考答案】(1)归燕:微小,辛勤衔泥作巢,不与他物相争。(3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比喻),(1分)借写归燕来写自己,(1分)表达了自己无心争权夺利,想要退隐的感情。(2分)

二.【参考答案】(1)“接”从视觉效果起笔,写登临纵目之所见山川相缪的壮丽景色,(1分)用“接”连接两个“光” 字,传达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极具动感。(1分)而“香”则从嗅觉效果入手,夜色中十里风荷清香四溢,全诗的境界全出。(1分)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或比拟)的手法,(2分)借一“凉”字点明了他在山水间逍遥自适的心境。(1分)无论是视觉之“光”,还是嗅觉之“香”,均并作一种“清凉”之感,既切合夏日“追凉”,又蕴涵着玄思理趣。(1分)

三.(1)四个词是:旧、尽、长、困。(1分)独处女子怀人的苦闷(或“离愁别恨”、“愁苦”)(2分)

(2)同意。“天涯旧恨”四字总起了全词,下文都是围绕它来展开。“天涯”写出彼此分隔之远,“旧”写出离别时间之长,“恨”道出了离愁之深。(3分)。女子相思苦,故燃香排遣;愁思难遣,依旧愁眉不展;身心交瘁,倚楼远望,渴盼鸿雁传来音书,但鸿雁过尽,音书全无,一次次失望,一层层将独处怀人的苦闷推上极致。(1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即可)。

四.(1)(4分)“此”字指代前两句语意:读起来感到快意的书容易读完,好友相约却偏偏不来。(或“书当快意”时,偏偏“读易尽”,而“客有可人”时,偏偏又“期不来”。)(2分。如果用原诗句给1分)

读书、交友历来是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最平常(1分)而最有意义的事情(1分)。(或者答“典型事例”也给满分)。

(2)(3分)人生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或:人生难得有多少“开怀”的事情。或: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五(7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1)高诗写出了夏日蔷薇院中环境清幽、淡雅、明丽的特点,李诗写出了春日蔷薇院空寂、冷落、凄清的环境氛围。(3分;答对特点各得1分,若能写到季节可加1分)

(2)高诗中的“蔷薇”花开满架,一院飘香,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全诗洋

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机,表达作者闲适情怀;李诗中女主人公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红艳的蔷薇,生趣盎然的景物与冷寂、凄清的氛围构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凸显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心情。(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4分)

六.(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答对两点即可2分)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