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生活不幸怎么形容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1    阅读:

生活不幸怎么形容篇一
《天才如何表达忧郁》

天才如何表达忧郁:生活的砒霜是艺术的蜜糖

2014年11月24日 来源: 作者:孙琳琳

在丢勒之前,忧郁是病,是守财奴和懒汉的专利;在丢勒之后,忧郁成了天才的特权。 演员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和翻译家孙仲旭的自杀,让世人重新关注抑郁症人群。中国目前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每年超过20万人选择放弃生命。

抑郁症与死亡如影随形,另一方面,忧郁情绪又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美国《健康》杂志三年前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工作时间和收入不固定,又是孤身创作,艺术家成为最易患抑郁症的十大职业之一,发病率约9%。

在心理问题症状自评中,160分以上就有心理问题,而民间认为低于180分就不用画画了。可见世人眼中艺术家必是多愁善感、情绪变化万端的。而历史上真实的例子也印证了这一点。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凡·高、蒙克等人都很忧郁,悲剧色彩在作品中时隐时现。 忧郁给艺术家增添了谜一样的魅力,他们又如何表达忧郁?

丢勒将忧郁与天才划上等号。

忧郁作为一种疾病被发现是在公元2世纪,当时,希腊医学和药学创始人普里克斯·盖伦(Prix Galien)发现一些病人总是比其他病人先死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忧郁厌世。 中世纪,忧郁是有罪的,因为那意味着对上帝造物的怀疑,人们认为只有守财奴和懒汉才会忧郁。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改变了这一切,他彻底扭转了忧郁者的形象,使其进化成一个托腮思索的人,与天才划上等号。

在丢勒1514年5月创作的版画《忧郁之一》(Melencolia I)中,一位天使托腮沉思,胸中仿佛郁结着一公斤黑胆汁。她手中握着圆规,天平、沙漏等科学工具散落四周,画上写着一个四阶幻方。天使身旁的守护神跟她一样郁郁寡欢,一只蝙蝠举起横幅,上面写道:忧郁。

天使用握紧的拳头托住头的姿势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壁画中,表示沉思、疲倦或悲伤。握紧的手起初代表攫取财宝的努力,丢勒将其改造成抓住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放的精神。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甚至认为,使天使忧郁的原因是放在她腿上的那本书。

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曾专文阐述了《忧郁之一》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关系,并认为此画是艺术家的精神自画像。丢勒将几何学与忧郁结合起来,呼应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所有真正出类拔萃之辈,哲学、治国术、诗学或各门技艺的杰出人士,都是忧郁者——犹有甚者,其中有些人还受黑胆汁引起的疾病的折磨。”

在丢勒之前,忧郁是病,是守财奴和懒汉的专利;在丢勒之后,忧郁成了天才的特权。 “学习如何变得忧郁”,就像今天人们学习网球和桥牌。

文艺复兴时期,亚里士多德派的观点终于成为主流意见,人们公认杰出者一定是忧郁的,甚至于“忧郁意味着天才”。一个人如果不是多愁善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艺术家。忧郁的“疯子”以创造力为荣,也以精神痛苦为荣。

丢勒在《给青年画家的食粮》的前言写道:“我需要不断地去理解、感受,这会耗费大量的心血,使我们的心灵处于一种忧郁的状态。”米开朗琪罗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说“忧郁是我的欢乐”。拉斐尔也被认为“与所有卓越之人一样忧郁”。

潘诺夫斯基写道:“有野心想居于人上就如英国剧作家本·琼森(Ben Jonson)笔下的斯蒂芬所说,热衷于„学习如何变得忧郁‟,就像今天人们学习网球和桥牌。这在莎士比亚的贾奎斯身上达到了精致化的顶峰:贾奎斯使用一个时髦和势利的忧郁者的面具来隐藏他是一个真正的忧郁者这个事实。”

科学界一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忧郁是天才的通行证,而另一种认为积极乐观的人才有创造力。目前最为人所接受的观点综合了双方的意见。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卡斯滕·德勒(Carsten K. W. De Dreu)等学者提出“双通道模型”:正面情绪提高大脑信息处理速度,激发创造力;负面情绪阻碍思维灵活性,从而提高持久性。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雷纳德·弗里德曼(Ronald S. Friedman)等人则认为:积极情绪提高娱乐任务的效率,而消极情绪有助于完成严肃任务。

弗里德里希不再描绘孤独的人,而是把孤独忧郁寄托在风景之中。

《忧郁之一》所创造的忧郁者形象,在欧洲流行了三个世纪,产生了许多变体和演化。 潘诺夫斯基具体写道:“瓦萨里将之神话化,凯撒·里帕对其进行象征物的转换;奎尔奇诺、多梅尼科·斐蒂、本尼德托·卡斯蒂里昂和尼古拉·卡普松等巴洛克艺术家使之情绪化,后

者经常将它与那时很时髦的易逝寓言相融合,试图满足时人流行的对废墟的狂热;在18世纪的英国,它被弄得感伤化;斯泰勒和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将它浪漫化。”

丢勒本人也在《四使徒》(Four Apostles)中再次诠释了忧郁。他让笔下的约翰、彼得、保罗、马可代表四种性格:乐观(多血质)、冷静(粘液质)、暴躁(黄胆汁质)、忧郁(黑胆汁质)。

艺术史学者温迪·贝克特解读道:“忧郁的保罗身材高大,深藏不露,他手捧合上的福音书,怀疑地斜睨着我们,肩上宽大的白色长袍似乎从视觉上进行补偿——突出了他的形象,它光滑而结实,沉甸甸地垂到地面,皱褶现出沉重的阴影,阴影是忧郁主题的一部分,但又显得极为高贵。”

1803年,体弱忧郁的年轻人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画中人右手撑头,双眼茫然望向远处,左手握着一支笔。这幅肖像是对丢勒笔下忧郁者的忠实模仿,但是很快,常常独自旅行的弗里德里希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再描绘孤独的人,而是把孤独忧郁寄托在风景之中。其中最为孤绝之作是他临终前所绘的《月光下的大海》:生命如一叶小舟,驶往茫茫未知深处。

在塞尚的作品中,以手撑头的忧郁姿势也出现过若干次,《吸烟的男子》、《坐在头盖骨旁的男孩》、《意大利女孩》。其中最出色的《穿红背心的少年》,简直像丢勒的忧郁者附体。

忧郁是什么色彩和形状?

忧郁一直贯穿在艺术史中,从波提切利初生的维纳斯到米莱斯死去的奥菲莉娅,感伤之气一直没有消退。伦勃朗、维米尔、透纳、米勒、莫奈、雷诺阿、毕沙罗、提索特、佐恩等画家都擅长画面唯美忧郁的作品。狂野的毕加索,在1901年移居巴黎之初也曾有过画风忧郁的蓝色时期。

据瓦萨里的记载,不同寻常的达·芬奇在给蒙娜丽莎画像时,“雇佣了一些歌手和乐师,总是让丑角使她保持心情愉悦,驱走画家通常会带到画像中的那份忧郁”。

生活失败的凡·高,一直笼罩在忧郁的阴影之下,甚至入院治疗。他在狂乱的108天中画出150多幅油画和100多幅素描,其中尽是海浪和火焰般翻腾的图像,还有满天星斗与金黄麦田,那是凡·高在阴郁的人间捕捉到最美的画面。

忧郁惊恐是蒙克生活的毒药、艺术的灵药,他甚至有一幅作品就叫《忧郁》(Melancholy)。从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准确地画下忧郁的色彩和形状,《呐喊》几乎成为痛苦抑郁的标准像。

摄影家戴安·阿勃丝一生徘徊在正常与不正常的边界上,她对穷人、畸形人、变性人、智障患者的拍摄令人震撼,灰暗的经历也导致她抑郁症自杀。

在导演拉斯·冯·提尔眼中,忧郁是一个袭击地球的巨大行星,只有患忧郁症的女人能在它的阴影下坚强生存。在电影《忧郁症》(2011)中他大量地使用艺术作品:老勃鲁盖尔

的《雪中猎手》、米莱斯的《奥菲莉娅之死》、卡拉瓦乔的《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艺术家是他抵御忧郁的缪斯。

忧郁的天才不仅成为视觉艺术的缪斯,也成为诗歌和文学的缪斯。波德莱尔写下了《巴黎的忧郁》,歌德写下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在这些作品中,忧郁意味着一种高级的情感状态。

“如果忧郁可以离开你,那不是忧郁,而是悲哀。”

忧郁是艺术家的一种态度,与作品直接相关。德国汉学家顾斌说:“忧郁不需要什么原因,忧郁是一辈子的,如果忧郁可以离开你,那不是忧郁,而是悲哀。”

在中国,伤痕美术曾使忧郁感伤的情调成为流行,其后兴起的玩世现实主义以戏谑打破了抒情的气氛。

一方面,原本是艺术家特质的忧郁今天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物质丰盛反而令人更不快乐。另一方面,从杜尚开始,忧郁不再是艺术家骄傲的勋章,冷静、考究和戏谑的表达方式成为新的上升宝典。工业化和市场化更多地进入艺术领域,疯魔忧郁的艺术家状态也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彬彬有礼、聪明绝顶的策划者形象。

尽管如此,当代艺术中古典的忧郁情绪依然存在。何多苓有一种能力,能把最平常的女人画得充满诗意。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也有强烈的忧郁气息,幽灵般的家族合影,暗示血缘和创伤。刘野视忧伤为最重要的东西,因为那是“那些欢乐背后”的真谛。

不过,随着当代人感受和行为方式更加个人化,艺术中的忧郁感也不再像丢勒时代那样缘自对宇宙中永恒真理的探求和对宗教的虔诚了,而更多是美学范畴的事。

6位忧郁的天才画家

1995年,肯塔基大学学者阿诺德·路德维格(Arnold M. Ludwig)的研究显示,20世纪的1004位佼佼者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其中50%的艺术家得过抑郁症。

丢勒

德国

艺术家兼几何学家,承受着他所热爱的学科的各种限制带来的痛苦。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孑然一身,终生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并宣称“忧郁是我的欢乐”。

伦勃朗

荷兰

弥漫在画面中的朦胧的黑暗色调,显露出他后期生活和创作的苦难忧郁。

弗里德里希

德国

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常常独自旅行,靠描绘寂静自然寻找慰藉。

凡·高

荷兰

1888年割下耳朵时抑郁症已经很严重,终于在1890年用手枪终止了痛苦。

蒙克

挪威

患有抑郁症和精神病,大胆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悲观看法。

艺术史中忧郁者的形象进化

丢勒创作版画《忧郁之一》的时候,忧郁不可能用来表达一种暂时的情绪,或某个地点散发的忧郁气氛。为了理解标题“忧郁之一”——写在一只吱吱尖叫的蝙蝠的双翅上——我们必须回想起“四种体液”的理论。

黄胆汁(Choler),与火元素有关,被认为有热和干的品质。粘液(Phlegm),被认为像水一样又湿又冷。血液(Blood),潮湿而温暖。最后,忧郁的体液黑胆汁,被认为与土同质,又干又冷;它与粗暴的北风、秋天、傍晚和花甲之年有关。

每个人身上的四种体液里总有一种比其他几种更占优势,这就决定了他或她的整个个性。正如血色状态被奉为最幸运的状态,忧郁状态被视为最糟糕的状态而遭人惧恨。黑胆汁过度增长、加剧或失调时,会引起精神错乱,忧郁者天生最有可能成为其牺牲品。自然的或体质上的忧郁者既不幸又令人讨厌:他又瘦又黑,“乖戾、吝啬、怨毒、贪婪、居心不良、胆小如鼠、背信弃义、放肆无礼而且萎靡不振”;他“粗野、忧伤、健忘、懒惰而且迟钝”;他避开男性同伴,鄙视女人;他唯一可以弥补的特点是某种孤独学习的倾向。

在丢勒之前,忧郁的图画表现首先见于医学技术论著;其次见于论述四体液说的大报,尤其是手抄本或印刷的历书里。忧郁质的人被描画为一个上了年纪的郁郁寡欢的守财奴,站在坚实的地上。他倚着一个上锁的柜子,柜上铺满钱币,他忧郁地把头靠在右手上,左手抓紧挂在腰带上的钱袋。

在中世纪流行的著述里,忧郁之人的主要特性乃是阴郁和瞌睡,忧郁的戏剧象征表现为一个熟睡在纺纱杆旁的女人连同一个趴在桌上甚至床上熟睡的男人。

生活不幸怎么形容篇二
《赞美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赞美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姓名:王端

班级:初一五班

李敖说:“人最难的就是说出真心的赞美!”

普通的赞美大家都会,毕竟表扬别人今天穿得是否漂亮跟我自身没什么关系,可以让别人开心何乐而不为。但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又或者对方是你的竞争对手的时候,这种真心的赞美就很难了,就好像美女很难真心地去赞美另一个美女一样。

嫉妒与悲观,无形中造就了我们言语中的吝啬。原来赞美之难,难在克服我们自身的阴暗与消极。这时,就需要检讨一下自身的心态了。对于别人,我们是嫉妒还是钦佩?对于生活,我们是疲惫还是欣赏?

如果我们对别人钦佩多于嫉妒,对生活欣赏多于疲惫,那么真的赞美了又如何?它只会让对方看到我们的实事求是与气度,而不是基于忿懑的刻薄;它只会让别人看到我们的教养与磊落,而不是充斥着期期艾艾的呻吟。有水准的竞争,必是良性竞争;有胸怀的竞争对手,必是“竞争对友”。如果我们不得不和别人站在同一个角斗场搏杀,那么当欣喜的发现他是个英雄而非恶棍,自己也会多一份与高尚比肩的荣幸不是吗?

懂得赞美的人,都是积极的、自信的人。

自卑的人不会赞美,他们不自怨自艾已经不容易了,还指望他们去赞美别人?搞笑!

自负的人不会赞美,尼采即使和美丽贵妇幽会,都在内心深处“带着鞭子”。变态!

心理不平衡的人不会赞美。在他们的眼中,别人的优秀都是因为蝇营狗苟,自己的不幸 都是因为社会不公。忧郁的瞳孔看不到鲜花,压抑的喉咙只想叱骂。可怜!

其实,越是升斗小民,越要学会赞美。哪怕生活艰辛、哪怕经历坎坷,只要眼睛还在,鲜花的色彩就在;只要鼻孔还在,鲜花的芬芳就在;只要梦还在,心灵的花园就在。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赞美别人或被别人赞美的情况。 赞美别人被别人赞美并不是一种刻意而为之行为,而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赞美也是一门艺术,要学会先赞美自己,再赞美别人。当然赞美自己并不是一种自恋行为,适当的赞美自己,也算是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可以使自己更加的有动力。

赞美是相互的,你给别人的,别人也会给你。赞美是一种快乐的方式,当你赞美别人时,别人会快乐,而别人的快乐也会感染到你,从而你也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快乐。

赞美别人是需要的是真诚,而不是一味的拍马屁,那样的效果反而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赞美别人需要在适合的场合适合的时间,比如当别人取得成功是,或得到什么奖励时,这时可以适当的进行赞美对方,带着真诚的心态,对被人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和笑脸。当然,在别人失落,

低迷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赞扬(安慰”,安慰关心别人也是一种“赞扬”),给他一些信心,别人也会记得在他困难的时候,曾经你的一句赞美的话使他走出人生的低迷阶段。

要学会主动赞美别人,这很重要,这不仅说明我眼中有你更重要的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赞美别人时要善于把别人和自己做比较,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是很难贬低自已,如果你一旦压低自己同他做比较,那么就会显得格外真诚。

赞美是一种付出,也算是一种投资,这种付出投资和其他的方式不一样,因为这种方式的投资付出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赞美别人的一些小技巧,比如:

1、一些场合不要当众赞美一个人的人品,会被人觉得拉帮结

2、用对比来赞美是个方法,不过不要乱拿别人 3、称赞不要过于具体,可以适当附加点条件,这样如果你说的不准也没关 4、要善于发现小事的重大意义,不然就会被人认为小题大做; 5、要留心观察,细心思考,因为很多小事容略 6、让更多人知道,当然要找合适的时机; 7、记住对方特别的日子,或是特别的事情,在关键的时候提出来,给对方一惊奇; 8、了解别人的兴趣与爱好,投其所好; 9、给对方没有期待的赞美;

10、当着被夸人的面,对第三者赞美,说者有心,听者也会有意

等等。

生活不幸怎么形容篇三
《幸与不幸》

《幸与不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能用这句话开头不大合适,却也想不到好的句子了。今天周日,照例休息。早晨昏昏沉沉的起床时,心里暗暗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去加班。怎奈何,宿舍停水,只好窝在小小的单人沙发上,看着随手拿来的小说。唐七公子的《岁月是朵两生花》故事里讲的是颜宋轰轰烈烈年少的爱情故事。颜宋,一个傲娇公主在现实面前一点一点成熟起来。把书放在膝头,看着窗外的法国梧桐。我在想,颜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而我们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幸吗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家庭,虽不至于四散崩裂,却也是勉强度日,也只能用勉强度日来形容了。生活不会是小说里那样的惨烈,即使如何不幸也不会那样惨烈到撕心裂肺。郭敬明、乐小米,这是我屈指能数出来的作者。他们笔下的女主角仿佛永远是那样的卑微,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让我们读来,微微叹息,为女主心伤,为生活不平。其实生活远没有那样惨烈,虽然这世上有很多出生在不幸家庭里的人。可是他们也有与常人一样逍遥快活的的童年,却也有常人不为所知的心酸。那么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幸,那小小稚童被姐姐紧紧拥着躲在门后瑟瑟发抖又是为何不幸?那些伤害仿佛在大片大片的时光里只占据了那微小的、细小的一部分。那些大片大片远去的时光里,仿佛没有爸妈吵闹的声音;没有爸爸的打骂;没有妈妈经常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没有妈妈舍弃一切,抛弃我们的远离;没有同村小孩,微微的小小的异样的询问:“你妈妈跑了?不要你们了?”没有她突然住院,仿佛随时会从你的生命力抽离,那个贯穿你从始至终的生命的人。那些大片大片远去的时光里,有的仿佛只是。夕阳西下,你和一群小伙伴在别人家正在盖的房子里玩捉迷藏;有的只有微凉的晚风拂过你特意留的短短的发,拂过你瘦小的身躯。有的,只是夏末淅淅沥沥的小雨,你洗完昨天买来的葡萄,端回房间。爸爸趴在炕上,妈妈坐在一角,姐姐安静的卷在一个看不出年代的木柜上,一家人安静的看着《还珠格格》。仿佛爸妈没有过争吵,仿佛爸爸没有打骂过你,仿佛妈妈没有扔下过你,仿佛妈妈也不曾突然昏迷,随时会抽离你的生命。那些大片大片的时光里,仍旧是爸爸的欢笑,妈妈的温柔占据了绝大部分。不幸被扔在一个角落,盘踞在一旁。幸还是不幸,始终是缠绕在一起的。幸福中夹杂着不幸,不幸中又带着幸福。没有什么特别的,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生活不幸怎么形容篇四
《新闻事件描述举例》

二、范文举例:

三十六小时闪电战——圣达公司重奖马家军内幕

“公关经理”胡振斌

三、写作要点

1.新闻故事的含义和特点

2.新闻故事的分类

3.新闻故事的结构和表达

四、作文9:写一篇新闻故事

摘要:新闻故事化写作的问世得到了众多媒体的青睐,它对增强新闻报道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新闻的人本主义色彩,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报道思路,但其隐患也在滋生蔓长.本文对当前新闻"故事化"写作的热潮,对运用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利弊予辩证性的思考,初探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把握的"平衡度",使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写作 双刃剑 平衡度

Story Writing: The Double-edged Sword news

Gong Dongmin

abstract:New story of the advent of writing have been a number of popular media, it enhance the readability of news reporting , intimacy, confidenc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strengthening of the press Humanism, as press reports put forward a kind of new idea of report, but the risks are spread long breed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esent news "story" of writing fever of writing news stories on the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dialectical thinking, writing of the use of this method should take the "degree of balance", so that in a good development.

key word: Writing news stories Double-edged sword Degree of balance

当前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城市往往有几份甚至十几份同类型的报纸,它们大都是一切从商品意识出发,当记者采写新闻的真功夫不够,压力过大时势必在写作手法上找寻出路.也正是如此,媒体市场化的发展,催生了新闻故事化写作的问世,它在增强新闻文本的可读性,易读性方面展示出很大的优势,深受记者欢迎,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潮流席卷着媒体市场.凡事都有两面性,媒体在运用时没有妥善处理一些小问题,轻重不分,片面追求满足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使新闻故事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新闻故事化写作是一柄双刃剑,不能泛泛采用,应该认识到泛故事化写作背后存在的隐患,在利用的过程中权衡利弊,从而保证新闻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 新闻故事化写作的界定

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着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借用了文学化的表

现手法,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实践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使得平面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极大地增添了新闻报道的魅力.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栏目,这个栏目的成功之道就是"用好的方法讲述好的故事".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个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①

媒体在报道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时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在遵循一般新闻写作的规律中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注重展现新闻事件的情节,以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情节还原事件,吸引读者;突出事物间的矛盾和冲突,强调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引导读者在矛盾冲突中思考事件的本质;细节化,情节化的描写和直接引语的运用,有意识的注重塑造人物个性,有助于传达微妙的情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新闻故事化写作能再现新闻现场和氛围,把新闻人物写活,现场感极强,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易读性,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

新闻故事化写作是一柄"双刃剑"

(一)新闻故事化写作的优越性

希尔瓦茨说:"研究显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信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的吸引读者.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②所呈现出的优势毋庸置疑,具体体现在: 1, 故事化写作增强新闻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希望更快地获得更多,更广,形式上轻松,有趣的真实信息,而故事化新闻多选择讲述老百姓身边的凡人小事,他们的故事是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生活的缩影,讲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现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透露出他们身上的缺陷,是生活更深层次的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故事化写作在报道中再现关键的地点和场景,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极为详尽的描述,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捕捉生活中鲜为人知却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加之作者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或原生态的直接引语,会拉近读者与报道主题的距离,从而使报道收到栩栩如升,娓娓动听的效果,无形中使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增强了报道的易读性,贴近性.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就是采用故事化的手法进行报道的成功例子,它将深藏在社会底层却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新闻用故事的形式报道出来,用情节吸引读者,用细节感动受众,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情不自禁融入到故事中,与主人公感同身受.如 2009年11月4日《冰点》周刊——《血船》一文,有这样一段:

"想钱嘛,不去怎么办 "再睡一会儿,就赶不上船了."她一脸疲倦地嘟囔道.

"扎着怕痛,不扎又不得过日子."指着臂弯处大小不一的针眼,高从芬反问道,"你说日子要是过得好端端的,谁会去受这个罪 "

"生活怎么办 总得搞钱吧 "他把儿子给噎了回去.③

"怕痛,不得过日子,针眼,"这些字眼都是直接引用文中人物的语言,每句话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这些朴实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直接引语透露出这些卖血者生活的无奈与艰辛.记者王波,杨芳文以一个普通人的角色,关怀者的姿态,走进郧县孙家湾很多卖血

中国&文秘&资源网 - 您身边免费贴心的文秘专家 - 欢迎访问WwW.ZgdoC.CoM者家中,倾听他们的诉说,洞察她们的起居饮食,仔细观察并描述了他们献血时熟练的动作,恐惧的神情以及矛盾的心理变化,如"一脸疲倦"等这些细节储存在记者的记忆里,在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记者将高从芬,龚传海等十人的辛酸卖血经历用大约9000字报道出来,朴实生动的语言拉近了文章主题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在阅读和思考的同步过程有意无意的将自身的命运与文中的人物命运作对比,从而产生同情或者同命相怜之感,在感情上就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对人物命运的关切之情如潮水般涌来,不愿放掉一个细节,读到每个情节都有欲罢不能之感.文章报道出来后在全国都引起了强大影响,很多网友看了文章后都流泪了,尤其是很多农村大学生在博客里写下了肺腑感言,因为这些卖血者的艰辛生活与家乡父母艰辛的生活太相似.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新闻中的直接引语就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越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引语越能提供给读者认识的材料,这种引语的信息量较为丰富,而且新闻源大多隐藏在引语中.新闻故事化写作往往将事件中的主人公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他们的自述来写作新闻,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让人物讲话,可以传递出重要的信息,且它注重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个性,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精湛细节描写,加上直接引语的大量使用,有助于展现百姓生活的原汁原味,增强新闻的贴近性;直接引语让读者直接听到人物的心声,使新闻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客观性,脑海会出现真切生动的人物形象,人与事相结合更逼近真实,增强新闻故事的可信性,使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

例如《冰点特稿》第742期《9天生命留下的光明》这篇报道,通篇都是文中主人公父亲的讲述,没有一句"当记者问道…"之类的话,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倾听才有了这篇让受众泪如泉涌,产生可爱,可敬之感,却又真实可信,不落俗套的的特搞来,像这一段描写:

"至少,孩子在我肚子里特别调皮,总是像在翻跟头一样."这位年轻的母亲总会这样安慰丈夫,"这就说明他很健康吧."④

引语中读者可以真切体会到小振和妈妈的忧虑,"调皮,总是,翻跟头,健康"这四个词可以看出妻子是在安慰丈夫,读者也开始关注这个未出生的孩子的命运,通过直接引语拉近了读者与小振和父母的心理距离,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同情.

又如 姜桂云哭着说:"如果让孩子那么痛苦,也许他也会恨我们的.不如现在就放弃吧." "我儿,高雄飞的毛毛,因患有重疾无法治愈,我要求放弃对他的治疗,交由医院处理." "我害怕老人家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走得完完整整,不愿意缺些什么."高雄飞这样解释说. "儿子,爸爸给你穿衣服,乖乖的啊."

这位一路奔波的父亲从随身的行李里拿出粉色的羊毛衫,橙黄色的棉衣,棉裤,一件一件给孩子穿了上去."他和妻子没有打听周霞的电话,也没有试着联系她的家人,因为他担心,自己贸然联系,会让这一家人觉得有负担,"好像我们想要什么感谢似的"④

这几段来自小振和父母的引语那么朴实,每个字都在揭示"人间自有真情在,爱让生命再次延续"的主题,让人看了之后都为这个只存活9天的小生命的离去感到痛惜,更为这个痛失

爱子的母亲的身体,心理担忧,再加上运用了动词:哭,说,穿,拿出和对"从行李拿出粉色羊毛衫,橙色的棉衣"的再现现场描写,当时的悲痛场面历历在目,撼人心扉,使新闻报道做到了有形有神,使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增强报道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报道的节奏感,情之动人使消息的来源更准确,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2,新闻故事化写作增强新闻人本主义色彩,为新闻报道提供新思路

故事化新闻之所以能感动读者,原因就在于它的报道题材多关注普通人,引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对细节和人物内心情感进行描写,体现出关注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反映普通人在当下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的价值.将故事与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使人物显示出灵动之气,更加真实丰满,有助于把平凡的题材变成深刻的话题,拨动了大众内心深处的某根琴弦,点燃了寒冷小屋中一盏人性的灯,与受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沟通,一种世俗社会所压抑的悲悯被激发,一种普世的人文关怀得以张扬.⑤

如 《冰点》特稿——《9天生命留下的光明》讲述的就是两个普通人的不平凡的故事,小振和出身平凡家庭,却因为身体的原因在出生后的第9天离开了父母,而父母亲却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为了让孩子的眼睛继续看见光明,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出去.而受捐者周霞也是一个有着坎坷的经历,正沉浸在爱情中的21岁女孩,她之前换的羊角膜正在溃难,面临失明,这对夫妇痛苦的决定将幸运降临到这个不幸女孩身上.两个家庭坎坷的命运从此相连,文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让读者从人物身上得到了精神鼓舞和心灵的净化,激起读者关注主人公命运,唤起读者对自身命运的思索,将他人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这篇报道体现出媒体对于普通人命运的关怀和思索,彰显出新闻的人本主义色彩.

新闻故事,本意就是寓新闻于故事之中,通过故事的完整叙述来报道新闻信息,所以,新闻故事首先要讲究新."新",是指所选事实要具备新闻的时效性,除了"真"之外,事应属于鲜为人知的事实,使读者耳目一新思想内容应新颖独到,能从小中见大,撼人心扉;事实有典型意义,报之能举一反三.⑥与新闻的娱乐化不同,新闻写作故事化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更注重挖掘新闻背后人性化,有社会价值的问题,旨在提升了新闻的内涵,拓展了新闻的影响力,所以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要善于发掘出背景材料中的某些信息,在寻找线索时会更注重重要性,贴近性,趣味性等新闻要素,偏向于挖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和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故事,相应的会将新闻质量提高了,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报道方式.

(二)新闻故事化写作存在的隐患

新闻故事化的发展在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同时,也有很多的隐患在滋生蔓长,具体表现在: 1, 新闻故事化"易走向"文学故事化",使报道重心偏移

故事化新闻除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外,更多的是靠它带给受众的审美享受,在新闻故事化写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受众的阅读需求,记者往往采用文学手段加以自身的合理想象,无意中加入很多主观情绪,强调报道的细节化合情节化,为追求情节的生动性,以玩噱头来吸引受众.特别是都市报类的媒体对目前社会类新闻的选择与刊载的标准的把握上还存在着误区,社会类的新闻呈现出走向"黄色新闻"的趋势.一般来说按时间顺序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是没

有情节的,只有等记者理清事情各方面的联系,并将它们进行加工,润色,情节才显现出来,故事化新闻较注重展现事件的过程,所以会以时间为线索来串联事件的始末,通过细节和对话来揭示事件的内在联系和人物关系.新闻故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必须提供许多细节引导受众去还原事件,让他们能依据细节去重构故事,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事件,记者会提供读者大量背景资料,占用文章大量篇幅,而刚发生的新闻在这些背景资料的映照下显得不突出,这种重故事轻新闻的作法淡化新闻性,报道重心也会有所偏移.

例如 2009年《半岛都市报》—《五情妇pk上岗》这篇报道,在第二段就用了一个设有悬念的标题:"轿车坠崖牵出隐情",这一标题就已经设下悬念吸引读者,记者先用这个"小说"似的标题牵住读者,然后在接下来的报道中描述了很多显为人知而又曲折离奇,波澜起伏的情节来迎合读者.像这段:

就在本案处理接近尾声时,死者于某的父母……要求警方严肃处理范某.这是怎么一回事 死者于某的父母带来的一封

中国&文秘&资源网 - 您身边免费贴心的文秘专家 - 欢迎访问WwW.ZgdoC.CoM"遗书",牵出了该事故背后一段错综复杂的隐情.根据范某的讲述,这五个人当中,萧某和李某都是他公司的女职工,有学历有文凭,且能力出众……经过PK被淘汰的于某觉得心里很不平衡,经过PK被淘汰的于"我在青岛连个住的都没有,他也太狠心了!"⑦

从读者角度看这段描述,看得出文章较富有戏剧色彩,它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细节等方面的描述跟小说,故事会风格一样,通俗易懂,在叙事过程中记者有意识地突出描述的文学美感和写作风格,过分强调以满足读者要求为出发点迎合受众的口味,通观全文知晓文章种种情节中反映的是一个年轻女子被濒临破产,负心的老板欺骗感情,不甘心就设法与他和他的四个情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虽然这篇文章曲折离奇,但太落俗套只是茶余饭后聊天的内容,具有西方黄色新闻煽情性的特点, 原本是一场车祸的新闻,记者太过于强调引出来的故事情节,一味运用带有悬念和揭秘色彩的标题,描述离奇,怪异的内容,耸人听闻,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特色",受众在接受频繁的感官刺激后必然产生麻木甚至厌倦的情绪,思维定势总难以把"故事"和"文学分开,这也必将违背媒体自身推出新闻故事化的初衷.

而且在这篇报道第一段写到:2008年12月6日,山东青岛崂山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酿成了一死五伤的惨剧.这起原本看似意外发生的交通事故,最终却因死者于某留下的一封"遗书",让一段错综复杂的隐情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⑦

第一句话读者都认为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报道一起交通事故,通过这场车祸报道教育受众要引以为鉴,不要超载酿成大祸,让交管部门也要严加管理,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但"看似意外"这四个字却挑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于是记者从这里开始去抓住那封遗书后的故事,有声有色的进行描写,将其创作成一个离奇煽情的长篇文学故事把相关部门的处理完全忽视,将这个以事件为主,反映社会问题的,原本急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解决的问题的社会新闻,运用文学手段使之蒙上戏剧化色彩,使得报道重心偏离,报道效果大打折扣.

2, 故事化写作因追求情节而损害新闻真实性,消弱引导社会舆论的效果

生活不幸怎么形容篇五
《叙述与描述》

思考与表述训练五:叙述与描述

【训练要求】

了解叙述和描述的特点、要求,在写作与说话的实践中能正确地进行叙述和描述。

【知识导引】

叙述,是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介绍、说明和交代,它是基本的表述方法之一。交代要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这是叙述的一般要求。还有较高的要求,就是要有波澜起伏,有张有弛,有疏有密,有离有合,有断有续,等等。叙述,有种种方法。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就是顺叙。顺叙材料易于组织,文字条理清楚,其缺点是容易陷入平铺直叙,让人觉得枯燥呆板。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先叙述出来,然后再依照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这就是倒叙。倒叙运用得当,能突出重点,造成悬念。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之有关的其他事情的叙述,插入叙述完毕,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这就是插叙。运用插叙的方法,能使话语、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充实。将中心事件的某些环节或片段放在事件产生某种结果以后予以补充叙述,就是补叙。补叙往往能造成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还有平行叙述,就是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分别叙述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也有人管它叫“分叙”。用平行叙述的方法,便于从多方面表达中心,有时还可以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上述方法,在长篇的讲话、文章中可以用,在片段中也可以用。要达到叙述的要求,要较好地使用各种叙述方法,要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叙述中心的统一和句子主语的变换,记叙要素的选择与配置,叙述人称的统一和变化。

(一)叙述中心的统一和句子主语的变换。每一个段落都应有自己的叙述中心,也就是叙述的着眼点──讲的是谁或什么。同样的内容,叙述的着眼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当然,表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全国人民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改革开放政策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所表述的客观事实是一样的,但前者以“全国人民”为中心,后者以“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中心,侧重点是不同的。

一个段落包括若干句子。有的时候,句子的主语和段落的陈述中心是一致的,这就要注意尽可能保持句子主语的统一,不要随意转换。更多的时候,句子的主语不等于段落的陈述中心。但它们必须紧紧围绕段落的陈述中心,而不能各行其是,互不相关。

例1.

〔材料一〕 国家科委今天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资源部部长、农业化学博士、北京蔬菜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铃木皓先生,以表彰他在中日科技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铃木皓先生1990年10月来华工作,担任北京蔬菜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他积极与中国科技人员合作,在中心仪器设备设臵、争取经费、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争取赴日研修名额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中心遗传育种、生物技术、蔬菜种子和蔬菜营养品质等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以铃木先生为首的日本专家组两年多的辛勤工作,中心不仅成为我国现代化的蔬菜科研中心,也成了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培训科技人员的基地。今年设立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已先后授予五位成绩卓著的外国专家。

〔材料二〕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易杰雄,最近被美国传记研究所研究协会选为“1992年度世界杰出人物”。该协会还决定发给他“终生成就奖”。

易杰雄是因为对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所做的创造性研究才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和重视的。

今年7月24日,易杰雄被美国传记研究所研究协会选为副理事长,今年8月7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确定他为“1991—1992年度世界著名人物”,并将他列入即将出版的《站在世界最前列的500人》。在此之前,易杰雄还被收进了多部英、美等国编纂的著名世界性传记辞典。

例1有两个材料,可以对比研究。它们都是说给科技人员奖励的事,但叙述的中心是不同的。材料一的中心是“国家科委”,获奖者铃木皓只是被动者;材料二的中心是获奖者易杰雄,而授奖单位则是被动者。由于中心的不同,在材料的取舍上也显出了差异。材料一没有提到获奖者除获奖原因之外的任何情况,倒是说到了国家科委已先后把“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五位成绩卓著的外国专家的事实。材料二因为以获奖者为中心,所以除了介绍他多次获奖的事实外,还追述了他过去所获得的荣誉。

例2.

诺贝尔奖颁发仪式是隆重的,也是很严肃的。诺贝尔基金会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者的尊重。举行仪式的厅堂灯火通明,松柏要放在规定的位臵上,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雷莫空运来。出席仪式和参加宴会的人,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比如我们可着中山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进行中,大家都自觉不说话或走动,甚至强制不咳嗽。我每参加一次仪式或宴会,就加深一步对人类文明的理解。

例2共有6句话,主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第一句所说的“诺贝尔奖颁发仪式是隆重的,也是很严肃的”,所以整个段落显得很严整。

(二)记叙要素的选择与配置。一般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看成记叙的六要素。“要素”应该交代清楚,但在一段话中,甚至一篇文章中,并不见得非把六种要素完全交代出来不可,这要看有无必要。根据主观的愿望和客观的需要,记叙时常常要突出某些要素。比如记叙一个失窃案件,一般是强调什么东西被盗。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就应该强调不同的要素。如果盗窃犯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作案,令人震惊,记述时时间这个要素就要强调。如果盗窃犯本人就是保安人员,那么人物身份这个要素就要强调。如果案件发生在政府机关或公安部门,地点的要素就要强调。如果盗窃犯偷走了东西还留下纸条,说

是为了维持最低生活而被迫行窃,那么事情的起因这个要素就要强调。如果失主因损失惨重而自寻短见,那么事情的结果就要强调。总之,你所记叙事物的特点,你所想表达的重点,听众或读者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确定突出哪些要素的根据。

突出某种要素的方法,一是采用详略的手段,二是注意记叙的顺序。顺序体现侧重点。 例1.

本届奥运会上,杨文意以24秒79的成绩勇夺女子50米自由泳金牌,但内行人都知道,她在奥运会前3个月的亚洲游泳锦标赛上,成绩还是25秒48,她是如何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将成绩提高半秒多的呢?

原来,在杨文意备战奥运的训练中,国家体委科研所青年研究人员何志坚同杨文意的教练陈运鹏一起,对50米自由泳途中游进行了数学和生物流体动力学的综合研究。他们从增大划水幅度和减慢划水频率这一先进训练理论入手,提出了“加长划水幅度是提高游泳成绩的关键”“划水过程中均匀加力”等新思想。陈运鹏依据这一思想,果断地让杨文意途中游的划水次数由47次减为45次。在奥运会赛场上,杨文意的成绩提高了0.69秒,不仅夺得奥运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例1要突出事情的“原因”这个要素,所以开头用设问句提出“如何提高”的问题,接着详细介绍科研人员的工作,这比一般的“顺叙”更能显出表达的侧重点。

例2.

第二天早饭后,便驾车去云冈。小时候坐骡车去云冈,出了城门,还要过一条河,似乎很远很远,而今天汽车顺公路不一会儿就到了。由寺门买票进去,走过一两层院落,往左面一转,建在武周山北崖,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5世纪中叶)的云冈石窟,就展现在面前了。开凿工程由云昙和尚主持,留下了著名的“云昙五窟”,即第十六至二十窟。北魏拓跋氏建都于此,直到孝文帝大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才迁都洛阳,才经营洛阳龙门石刻。据《北史》记载:“拓”是土的意思,“跋”是后的意思。拓跋意译即土后。迁都洛阳后,改姓“元”,取《易经》“元亨利贞”第一字。即《三字经》上所说的“北元魏,分东西”了。石窟佛像大小五万多尊,共五十三窟,自然不会全看到,但只这眼前几窟的大小佛像群便已是色彩斑斓、神态各异,不能不感到洋洋大观、叹为观止了。狮城友人惊讶得不得了,一边赞叹,一边说下回一定拉他太太一起来。二十窟最高的十七米的大佛正在搭着架子整修,回忆小时爬上去站在他手掌心够不着他肚脐眼的情景,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妙在他还大耳垂肩,慈眉善目,没有长胡子„„

这段材料涉及的时间很长,从公元五世纪中叶开始,直到作者去游览的这一天。作者从“最近点”入手,写“云冈石窟”“展现在面前了”。但接着并没有写游览所见,而是中断游览线索,插进了一段石窟开凿历史的材料。插叙完毕,再用“但只这眼前几窟的大小佛像群便已是色彩斑斓„„”一句,接续游览的线索。写到第二十窟最高的大佛时,因为“正在搭着架子整修”无法看到,作者再次把时间倒回去,用儿时的回忆来弥补不足。这段文字对时间要素的处理的确是很出色的。

(三)叙述人称的统一和变化。叙述人称,指表述时所用人称,它是由说、写者叙述的立足点不同而有区分的。说写者站在事件中,把自己当做故事的见证人、当事人,或者以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身份出现,可用“我”或“我们”的口吻来叙述,这就是第一人称叙述。若是站在事件之外,用旁观者、闻听者的口吻来叙述,可用“他”或“他们”,这就是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直接表达“我”的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及感受,具有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的优点,但常受时空的限制,凡“我”未曾参与或观察到的就不能直接叙述。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以自由变换观察角度。但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亲切。

有时,我们还可以在说、写时用“你”或“你们”。这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其一,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称事件中的人物为“他”,把读者拉入第二人称的位置,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二,也是以第一人称出现,与特定的“你”“你们”展开倾谈,让读者站在第三者立场上,如朱自清的《给亡妇》。其三,说、写者称事件中的人物为“你”,让读者和人物同处于第二者的立场上,像刘心武的小说《楼梯拐弯》。以上三种,我们不妨称它为“呼告性”叙述,它的好处是便于吐真言,道实情,易于打动人心。

在长篇的讲话、文章中,叙述人称多有变化。但在同一段落中,人称通常应是一致的,但也不是没有变换的情况。运用倒叙、插叙的段落,运用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段落,运用“呼告性”叙述的段落,等等,是用统一的人称,还是变换人称,都必须慎重考虑。该变不变,或不该变却变了,都可能造成混乱,破坏段落的完整性。

例1.

在我们的印象中,社会对作家总是肃然起敬。但作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光彩的头衔下是凡胎俗人,是会生产作品也会生疮害病的血肉之躯,同样是需要关心需要爱护的。浅显的道理到现实中却往往行不通。陕西作家在中国文坛上有“秦军”的美号,这是一支令人骄傲的队伍,可是陕西作协大院,也就是你自1976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生活的地方,那种破败零落怕是没有任何一个称作机关的地方能类比的了。30年代盖起来的平房,屋瓦上荒草萋萋,白蚁咬断了房梁,一边坍塌下来,另一边支撑着照样办公;四处漏风的房内没有暖气,煤数着块儿定量分配,严酷的冬季火炉子半天也烤不暖屋内,人们捂得严严实实才能处理公务。你的《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这样一间小屋里写出来的,你嫌生炉子费事,耽误时间,干脆连火也不生。改变这一切是需要钱的,作协不会挣钱,而我们的国家经济正在爬坡,自然也不会轻易将钱花在这种不会创造经济效益的地方。你就长期在这么一个院子里工作、生活。这是一个处处弥散着冷森森阴气的环境,或用有人调侃的话讲,是拍摄《聊斋》的理想外景地,灾魔病魅自然会来游荡。仅这一两年,就有张诏清、杜鹏程、余念不该那么匆忙地走了。老杜赫赫一位中外驰名的作家,几次住院作协竟无钱清账,弄到医院扬言要扣病人作为人质。如今你又随了他们而去。还有与病魔正在搏斗的人,年龄并不大的作家,而且是在与癌症搏斗。多么令人心寒的事实!杜鹏程逝世后,你曾在今年第1期《延河》上发了篇悼文,谈到作家劳动的艰辛,你说,每次看到老杜重病缠身的样子,“就不由想到了自己的未来。我感到,他现在的状况就是我未来的写照。”你的口气如此悲凉,感情如此沉重,莫非有了什么预感?这悼词不幸竟真成了谶语!什么时候,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精神财富的作家,能与他的创造真正等值?如果这样,我们的哀痛和恨憾就会少多了。

例1是悼念作家路遥的一段文字,用的是呼告性叙述方法。作者仿佛在和路遥促膝而谈,读者被置于第三位;只是在引用路遥原话的时候,“我”又指代路遥了。但这种变化决不会造成误会。

例2.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例2是朱自清散文《绿》中的一段。这段话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所见所感,中间有一句却说“你却看不透她”,这是设想着让读者自己去“看”,是一次人称的转换。后来又转向直接对“绿”讲话,“绿”也就由“她”变成了“你”,这又是一次转换。这种人称的转换适应了作者抒发情感的需要,所以是必要的,也不会引起混乱。这段文字中还有地点要素的变化,说“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是站在梅雨潭的位置说话,而“那醉人的绿呀”则是站在梅雨潭之外的地方说话,这也是要看清楚的。

描述和叙述是非常接近的,它们都要反映特定对象的具体情况,都要求清楚,有条理,也都要求有波澜,有变化;而且,它们往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解难分。所以有人称它们为“孪生兄弟”。但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表述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首先,叙述较注重具体事物的“线”和“面”;而描述则较注重具体事物的“点”,它往往抓住细节,突出某一点或某几点,使听者、读者通过这些“点”来想像整体,把握本质。其次,叙述着重在事物的说明、交代,只要求人们明白某种事实,不一定要人产生具体感受;描述则重在事物的形象,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刻画,使人能非常具体地感受到客观对象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以至软硬、冷暖等等,使人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第三,叙述常常比较冷静、客观,叙述者的情感色彩比较淡薄或含蓄;而描述,感情色彩多比较强烈、鲜明,是恨是爱,是苦是乐,常常溢于言表。人、事、景、物、情,都是可以描述的对象,描述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根据描述内容介绍一些描述方法。

(一)人物描述。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内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生活不幸怎么形容篇六
《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简介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这样看来全诗更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3.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上一讲引到的王维《观猎》,首联起得突兀,“风劲角弓鸣”大有先声夺人之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末联以“回看”一语写将踌躇满志的神情,以与首联对比照应,颇令人回味。清人评论这首诗时说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这绝非过誉。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例2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来

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例3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这是不难看出来的。但作者借“小松”究竟写什么样的人呢?托“小松”讽刺什么呢?这便是鉴赏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要作一番探究。

首句扣住小松之“小”写它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力。刚出土的小松树生活在“深草里”,但它不屈服,不示弱,而是“刺头”——长着松针的头虽细但直而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蓬蒿”是较高的野草,而今小松冲出了蓬蒿。这里的“出”与上句“刺”相呼应,很有力度。“渐觉”用得有分寸,既写出“出”的过程,又是爱护小松的细心人观察所得。不关心小松的人对它的“出”则是视而不见的。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感慨:“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第一句的“凌云木”指小松,后一句的“凌云”是指长成参天大树的松。“时人不识凌人木”,是说世俗之人没有眼光,没有见识,不知小松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一直等到它长成“凌云”大松以后才说“这树真高”。原来诗人写小松实际是写不被人所识的年少而有发展前途的之人,写出他们的不幸命运,讽刺的是那些“不识”人才的人。到了这一步,算是完成了对这首诗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典型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海楼

米 芾

云问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洲:滨水的地方。

(1)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

(2)本诗颔联分别冠以“三峡”和“六朝”,从 和 两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3)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4)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这是2003年高考上海卷的第17至20题。米芾的诗题为“望海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这是为望海楼铺设高接云天又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首联二句是诗人自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限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极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可见第(1)题的答案是: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命题者就诗的第二联出了两道题。这一联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下临大江,昼夜奔

腾,涛声入耳,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帆影落到了樽前,可谓妙趣横生。在这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二字,景与情一下就脱开了眼前的实际,空间、时间大大拓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崔巍险峻,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样,诗人的见闻感受便突出了望海楼的高大久远。可见第(2)题的答案是:空间、时间;第(3)题的答案是B。 就在诗人尽情观赏、兴致勃勃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的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这一联写景是自楼内向楼外远望,视线随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对比,日落、烟起形成动态对比,画角之声与黄昏的静又形成对比。它们又融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画面。这样看来,第(4)题的答案是①色彩(红、白);②声音(画角);③动态(催、起)。(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尾联由“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透露出茫然、低沉、伤感的情绪。本联因与试题无关,不再作分析。

四、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答:

2.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答: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

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答: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

5.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附:答案及简析

1.(1)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

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2.(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3.(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4.(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边疆的哀愁。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且句中“花鸟”更反衬出边愁。

(2)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5.(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生活不幸怎么形容篇七
《不幸家庭庄春华受到社会各界关爱后通过本报表示感谢》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社会公德

下一篇: 情人的爱眛信息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