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评价母亲感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4    阅读:

评价母亲感悟篇一
《感悟母亲》

感悟母亲

广漠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头母骆驼带着几头小骆驼一路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这干燥的沙子。它们显然渴坏了,几头小骆驼无精打采地走着。在太阳的炙烤下,他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它们有些支撑不住了。小骆驼们紧紧地挨着骆驼妈妈,而母骆驼总是根据不同的方向驱赶孩子走在它的阴影里。终于,它们来到一个半月形的泉边停住了。几只小骆驼兴奋异常,打着响鼻。可是,泉水离地面太远了,站在高处的几只小骆驼不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把嘴凑到泉水边上去。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他的孩子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喝着。

动物间的感情是纯情动人的。鳝鱼护卵的故事我们也并不陌生,在滚烫的油锅中,母鳝鱼为保护腹中的鱼卵,始终高高弓起腹部,只有头部和尾部浸在沸腾的热水里。

母骆驼和母鳝鱼的这种行动使我为之惊叹,我不得不相信,来自于母亲纯真、高尚的爱是出于一种本性,出于一种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本性,出于一种爱孩子超乎一切的本性,出于一种忘我的本性。

母骆驼和母鳝鱼是伟大的,我们的母亲更是伟大的。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不眠不休,哺育婴儿;起早贪黑,操持家务;日夜不宁,思念游子……这便是我们的母亲,这便是我们母亲的一生。母亲由风姿绰约的少女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妪,但他们从未停止过对孩子的爱,也正是他们对孩子无休止的爱,使他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牺牲了自己的青春。

我们的母亲,可能不是歌声动听的歌唱家,可能不是文采非凡的作家,可能不是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但我们的母亲,却唱出了一首首母爱的歌,书写了一篇篇母爱的篇章,创造了一个个母爱的奇迹!

冰心曾在《荷叶 母亲》中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确,我们都依赖于母亲。踽踽独行,天涯浪迹,首先想到的是母亲;风起云涌,潮起潮落,首先想到的是母亲;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首先想到的亦是母亲。树是大地的精灵,但无论树多么高大魁梧,大地总是她深扎根基的沃土;鹰是苍天的骄子,但不管鹰如何搏击长空,苍天总是他扶摇直上的依托。我们是树,母亲便是大地;我们是鹰,母亲便是苍天。大地总是默默地为树贡献养料,苍天总是无言地给飞禽以空间。不能说大地已鞠躬尽瘁,但苍天却给出了她能给的一切。

寻寻觅觅,总想找点什么来形容母亲,不断寻找,使我发现……

母亲像一杯龙井,当你心浮气躁时,可以给你一份透心的清凉,消失在肚里,留下满口余香,安抚你的怨气,但龙井不是母亲。

母亲像寒夜里的一床棉被,为你驱走刺骨的寒气,留下的是无限温暖,伴你进入甜蜜的梦乡,但棉被不是母亲。

母亲像烦闷时的一曲古筝,在你意懒消沉时,让你感到春光无限,使你充满希望和信心,但古筝不是母亲。

母亲像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慌伤心时,为你拭去悲痛的泪水,抚平你受伤的心灵,理顺那愁肠,但清风不是母亲。

母亲像困难中的拐杖,当你步履蹒跚时,立即出现在你的身边,为你找准重心,支持你向着理想的天堂迈进,但拐杖不是母亲。

母亲像沙漠中的一眼清泉,为徒步沙漠的孩子们,送上一丝清凉,那一滴甘露,会激起生命的汪洋,但清泉不是母亲。

母亲像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在你寂寞惆怅时,看一眼便满目生辉,闻一下会香沁心脾,使寂寞中的你得到恰适的安慰而不再凄凉,但鲜花不是母亲。

母亲是黑暗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迷茫失措时,送来一束束洞穿苍穹的光,为你指明前进

的方向,但明星不是母亲。

母亲是平静的港湾,当你遍体鳞伤时,用心去安抚你,为你舔平淋漓的伤口,激起你心中的力量再次扬帆,但港湾不是母亲….

母亲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看见她,失败抑或是成功,焦灼抑或是喜悦,她总是无形地存在着。她没有绚丽的色在,然而当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时,我们更愿意把她媲美彩虹,甚至是比彩虹更美丽的色彩。她从不向我们招手,也从不要求我们什么,但在她一笑一颦间,我们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容和慈祥。

最后,我发现母亲就是母亲,什么也不能代替。

渐渐成长的我慢慢体会到她是朴实的,又有着春华秋实般的持重。她有一颗恬美的心,有一份纯纯的血浆融合起来的情。我越来越觉得她是我生命中最朴实也最华丽的篇章。

评价母亲感悟篇二
《母亲读后感》

答:《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我的母亲》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

对于“母亲”这一词,我想,应该众人皆知吧,你的母亲也是百般的疼爱你,呵护你,对于你又做了什么让母亲高兴的事?好好的为你的母亲“服务”一会吧!

老舍的母亲生于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由于家境贫困,他的母亲每天都要洗两大绿瓦盆的衣服,还得给人家缝补或裁缝衣裳,一个家全靠母亲一人支撑„„

读到这里时,我的心似乎也颤抖了一下,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我们的要求母亲都会尽力完成。妈妈一直都是劳累的。一天有干不完的家务活,还有我们的衣食,她都独自承包,只有晚上睡觉时能休息下,早上还得起早为我们做饭。我们和妈妈要钱是,妈妈不给的话,我们还气她,起的妈妈头疼,这是让我想起来感觉真后悔,我也和老舍一样用一个词来形容——“心痛”!

其实我的母亲没什么文化,他给我的教育确实生命的教育。

读完文章,让我感受到了母亲如此幸苦,母爱如此伟大。母亲的辛苦都是为了我们,而我们却不会抓紧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大家应该好好想想了。趁母亲还在世上,好好的孝敬她吧!不要像作者一样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父母对我们的爱总是难以回报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人的父母不伟大?偶读老舍的《我的母亲》深有感触,老舍以其平实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意味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激起了我内心的共鸣。不住写下这篇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

在老舍的文中,这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这更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她的母亲“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要用单薄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孩子”。在老舍眼里“母亲并不识

字,她给我的实生命的教育”,“她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最会吃亏”,遇到困难都是“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里落”!

在母亲那里,他看到对一切人和事都应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他继承了那种“软而硬”的性格。当他的三姐出嫁时,“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凉,脸上没有血丝-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当老舍入学时,母亲“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然而,当老舍再次想起他地母亲时永远是歉疚地,永远是恐惧。“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是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溉的”。当再次回忆起母亲,老舍只能以“心痛!心痛”结尾,无言以对。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投下的轨道而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们作为子女的,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所付出的,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一切。即便身在远方,也要常回家看看,毕竟那是你永远的根。不要让老人操心,也不要让老人孤独,因为他们付出的够多了,因为你是他们的命。

母爱如海,母亲是师——老舍《我的母亲》解读

老舍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不属情感型作家,绝不擅长直抒胸臆式的铺陈渲泻。然而,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们却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那在朴实、平淡的语言外衣下汹涌澎湃着的感情的潮水。是什么力量使作者的感情如此奔放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那神秘的力量吧!

一、母爱如海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危难当头,母亲毫不畏惧,“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母亲就是这样“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不正是无私母爱的折射吗?

在家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却不但没有责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让母亲“作了半个月难”才筹齐的巨款,不正是无私母爱的结晶吗?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悲壮的一幕,不正是无私母爱的胜利吗?

而最催人泪下的,则要数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时,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一声“去吧,小子”,听起来极平常,仔细品味,却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母亲是多么地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朦胧,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

其实,母亲所爱的又何止于自己的子女?姑母常闹脾气,单在鸡蛋里挑骨头,她都默默地忍受着,还自我解嘲地说,“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

命当如此”。而“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这默默忍受、乐于助人的背后所闪耀着的,不都是母亲的爱的光芒吗?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连话语也说得不多,老舍的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爱着自己的子女,爱着自己的家庭,爱着自己的亲友,爱着自己的邻居……总之,母亲有着大海一般无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

二、母亲是师

“我”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并不识字,但她却是“我的真正的教师”,对“我”进行了“生命的教育”,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等方面都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让“我”继承了一种可贵的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从而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老舍之所以成为老舍,就是因为有母亲这位“真正的教师”,正如作者所写,“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是啊!如果没有母亲,怎会有日后的老舍!想到这点时,作者心中能不激情洋溢吗?而我们能不把对老舍的满腔热爱自然地转化为对其母亲的仰慕与缅怀吗?

母爱如海,母亲是师。然而,母亲只知付出,从不索取,“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令作者情不自禁地连呼“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

纸轻情重,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岂是这薄薄的纸所能承载的!这也许就是作者的情感突然变得奔放的根源吧。

母爱如海,母亲有着大海一般无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

母亲是师,母亲总是告诫我们做人的方方面面而不厌其烦,为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铺满基石。

母爱是一道岸堤,在你心灵脆弱时,为你筑起坚强的信心;母爱是甘甜的乳汁,在我缺乏营养时,哺育我们成长;母爱是明亮的灯盏,在黑暗的十字路口,照耀我们前进;母爱是温柔的话语,在我受到挫折时,呵护我们的心灵;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在寒冷的黑夜中,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

母爱就像阳光,空气和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拥有了母爱,你就拥有了一切,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只要有了母爱,一切都会变得幸福。母爱,并不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冬夜中透出的缕缕暖意,盛夏中透出丝丝凉意。也许在不经意间,母爱已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只是你还没有发现,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就会蕴含着伟大的母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就是这样的伟大无私,我们要学会珍惜母爱。

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我们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那在朴实、平淡的语言外衣下汹涌澎湃着的感情的潮水。

最催人泪下的,则要数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母亲是多么地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却故

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朦胧,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

老舍之所以成为老舍,就是因为有母亲这位“真正的教师”。是啊!如果没有母亲,怎会有日后的老舍!想到这点时,作者心中能不激情洋溢吗?而我们能不把对老舍的满腔热爱自然地转化为对其母亲的仰慕与缅怀吗?

读完老舍的《我的母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位母亲的伟大,一颗善良的心,一种无微不至的爱。这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在我的周围,也有这么为伟大的母亲——我的母亲。

老舍的母亲,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儿女的身上,而临死时,却未见到小儿子一面。她一生忙碌,却从未过过一天的好日子i,也未曾享受过一天的福。临死时,仍然吃的是粗粮。她年纪轻轻就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一家老小靠她一个人来养活。她无论多么苦,有客人来,也要设法弄点东西来款待。她经常吃亏,但她并不示弱。她并不识字,但她却给了我生命的教育。

额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这父母设下的轨道一掷千金的,所以,父母总免不了伤心。记得在小学,我很不懂事,经常惹父母生气。特别是母亲,每每和母亲争论的时候,总是会不懂事地说出一些令母亲伤心的话,看着母亲的眼泪都湿润了,而我却无动于衷,鼓着小嘴儿,却生起母亲的起来。现在想想,我真的好蠢。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都是为了我们这些儿女吗?怕我们受到伤害吗?我真的好后悔,当初为什么和母亲吵嘴,生母亲的气,惹母亲的生气伤心呢?

母亲,自从我读了老舍的《我的母亲》,我便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亲的永恒,母爱的无微不至。我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幼鸟,在母亲的怀抱里呵护、关心、疼爱下,使我变成了一只身巧姿矫的雄鹰,在天空中翱翔。

母亲,我爱你!

-

-

评价母亲感悟篇三
《《啊,母亲》有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读《啊,母亲》有感

相信大家对舒婷都并不陌生了吧!舒婷生于1952年,17岁下乡插队,18岁时母亲去世,20岁返城。回城第三年,她做纺织女工时写下本文。体弱、痴迷写作的她常因干活出错遭同事嬉笑排斥。 她——坚忍而沉默地生活着。沉默是无奈而辛酸的,对着记忆里温柔贤淑的慈母,她含蓄而深沉地倾诉着。 于是她写下这首十分感人的诗歌,以此来怀念她那逝去的母亲。

从《啊,母亲》的第一节中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对她母亲的温馨回忆。但是梦中的温馨幸福却更加能衬托出梦醒后的孤寂痛苦。

《啊,母亲》选取了许多生活的细节,例如“苍白的指尖、衣襟、身影、鲜红的围巾、儿时的呼喊”等等,构成了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她逝去的母亲的深深敬爱与痛切心扉的怀念。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是谁第一时间、不顾一切地救我们,即使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毫无怨言,是我们无私的母亲;当我们感到无助绝望的时候,是谁比我们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我们,让我们安心,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想我们回报她,(当然,母亲对我们的爱比海还深,是我们是一辈子都无法回报的),只是因为我们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这辈子都无法割下的痛。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无疑,我们都要比舒婷幸福得多,因为我们的母亲还健在,我们不需要像舒婷那样——只能以写诗的形式来抒发自己表达失去母爱的孤苦无依,表达对母亲的深切而又持久而永恒的怀念。所以,趁着父母在的时候好好珍惜,加倍地善待我们的父母,不要等到时光流失,再感到后悔。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所有的感情都会变质,但是有一样感情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母爱。但是这样一份深沉的爱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我们都很幸运地得到了而已。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回报。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学习成绩,用我们的健康快乐去回报。或许,他们不希望我们为他们付出什么,只希望我们好好的生活、好好地学习、好好的做人,他们是伟大的。我不能保证在我的父母年老后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会以我的能力,来保他们的衣食无忧,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评价母亲感悟篇四
《感悟母爱 呵护母亲》

母亲节的由来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世界各地都举行庆祝活动,以颂扬母爱的伟大。但或许你并不知道,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查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查维斯发起创立的。

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Anna Jarvis)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可惜她这个良好愿望还没实现,便与世长辞了。查维斯夫人女儿安娜•查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是适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提议创立母亲节。

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一个礼拜仪式。隔年,此仪式在费城举行,反应热烈,终于获得维州州长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请国会通过决议案,将母亲节定为全美国的节日,并促请人们“公开表示我们对母亲的敬爱”。世界各地相继仿效,遂成为“国际母亲节”。

母亲节,赞美外更要让母亲幸福

母亲节带着那熟悉的麦子香轻轻地来了。早在几日前,朋友温馨的短信就提醒着我,在远方的家中,始终有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在默默的注视着自己,有一颗担忧的心在牵挂着自己。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生命,她是那心中的太阳,永远闪耀着光辉,而母爱的伟大、无私总让我们眼泪不经意间夺眶而出。

除了自己的母亲,天下有太多的母亲让我们感动,有太多的母爱让人心酸不已:有不辞劳苦50多年喂养两个痴呆儿子的母亲;有为顶替儿子而挥舞钢钎、炸石修路的60多岁的母亲;有不顾寒风刺骨翻越30多里冰雪山路探望女儿的70多岁的母亲;有为子女换肾每天暴走几个小时的母亲;有为节约费用独自行走近半个月回家的母亲„„这些母亲们的亲情、恩情和真情凝聚成了我们脑中永恒的画面。

有人曾经根据“母亲”一词的英语表述“mother”将母亲做了以

下解释:M(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O(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T(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H(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E(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R(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母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描述也颇为浩瀚,可不论是什么生花妙笔总写不完,抒不尽这份情。 但是,母亲在母亲节需要的仅仅是赞美,仅仅是褒扬吗?中国的妇女总是以特别能容忍的面貌示人,她们处处以苦修者的状态,牺牲自我来顾全家庭其他成员——如牛马般劳作,污垢的面庞,蓬乱的头发,弯曲的脊背,背着家人吃残汤剩饭„„这些画面一次次的将我们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一次次的赞美构成了我们对母亲的理解,赞美不应该集中在母亲节,每一天都是母亲节。

赞美诚无错,但在一次次声泪俱下的赞美背后我看到了两个血淋淋的字:鼓励——无视母爱的付出,无视现在一些人缺少对老人的关注,甚至是无视母亲们遭受到的不公正,而去赞美现实中加诸于她们身上不得不承受的苦难。这实在是一种很怪异的现象。我无法想象当一个受难的母亲怎么去亲吻她的孩子,以及双方是怎样的心情?

歌曲《懂你》曾传唱一时,其MTV的画面就是一个受苦的母亲。这样首凄婉哀伤的歌充满了赞美和哀怜,唱出了一个感恩的儿子的心态。但是整首歌依然是停留在了“你的寂寞和我的心痛在一起”,“告诉你我一直懂你”的那种遥远的怀念,心灵的感动上。我无意怀疑这首歌所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是否真诚,但是“懂你”只是一个感恩的初级阶段。谁知天下父母心?对辛苦养育了自己的母亲,“懂你”这种心灵上的感

悟显然是不够的,“懂你”之后,是不是该有世纪的行动来帮助母亲改变困境呢?是不是该有动作让“你的幸福和我的欢乐在一起”呢? 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她们的欲望很小,极容易满足,所以知足常乐。她们的大爱无疆,所以灵魂常常得以安生,幸福常常溢于言表。然而可悲的他们常常使别人忘记忧愁,却独自将所有的忧愁扛起了。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SaveTheChildren)日前公布了本年度的“妈妈幸福指数”,幸福指数高则代表当地妈妈的生活好,排名低则代表当地妈妈生活困苦。在本次妈妈幸福指数排名中,北欧国家挪威名列第一,中国在77个发展中国家中排第18位。所以我看赞赏没有必要,因为对于母亲来说赞美从来不缺少。如何让母亲们感受到子女的爱,并尽力改变她们的处境,让她们幸福才是一个为人子女者在母亲节所应有的精神:感恩,除了赞美更要行动。这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和担当的责任。

说到这,我想起在生活中其实还有其它诸如母亲这样默默忍受着苦难的人,甚至还有在匍匐着前进的人们。曾有人指出:“赞美他们的勤劳(卖命),赞扬他们坚韧(禁折腾),赞美他们任劳任怨(奴性),赞美的结果就是鼓励,中国人一直在鼓励人民遭受苦难的能力。”我们爱我们的母亲,我们不想她们继续受苦,所以不要止步于歌颂。同样,我们也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所以停止歌颂苦难。温家宝总理说:“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正视苦难和遭受的不公,思考如何去补偿,如何去改善吧,这或许才是眼下最急迫的事情。

母亲节是几月几日

2011年的母亲节是5月8日。母亲节(Mother's Day),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是每年的一月八日,而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则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也并不一样。

英国的母亲节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美国的母亲节

在美国,最早关於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茱丽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

1907年,费城的安娜 (Ana Jarvis)为了发起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而活动。她说服了她母亲所属的、位於西维琴尼亚州的教会,在她母亲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隔年,费城人也开始在同一天庆祝母亲节。

之后,安娜和支持者们开始写信给部长、企业家和政治家,要求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他们很成功的被接受了,因为1911年时,几乎所有的州都已开始庆祝母亲节了。威尔生总统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亦於1914年发表官方声言,让母亲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就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礼拜天这一天。

全世界的母亲节

虽然,许多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於他们的母亲节。然

而,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和比利时,都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歌唱母亲

五月,花儿盛开的季节;五月,阳光和煦的季节;五月,充满母爱的季节;五月,感恩的季节。

踏过春夏秋冬的节拍,摇响心灵的风铃。母亲,这个伟大而响亮的名字!母亲,这个饱经风霜的伟人!

晨曦中,母亲的双鬓银丝划破黑暗,指引黎明;星空下,母亲深邃而明亮的双眼照亮孩子归时的路;风雨中,母亲那博大的胸怀,温暖了寒冷中飘零不定的心。

母亲啊!我的母亲。

你以春蚕的精神,养育着你的儿女;你以蜡炬的无私,奉献着你的儿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诠释了你生命的不朽! 当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总有一双希望之手,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我;当我在喜悦中迷失了自我,总有一双眼睛,在茫茫人海之中使我谦虚内敛;当我身在异国他乡时,总有一个牵挂在梦中萦绕;当我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总有一个关切的眼神使我镇定自若,发挥自如„„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谁都想拥有。然而,大爱在身旁,我们却不知,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少希望、多少关怀、多少温暖让我们自己残忍的扼杀!

大爱无声——

五月,请让我们以爱充满心田;五月,让我们以感恩回报母亲;五月,

评价母亲感悟篇五
《母亲读后感》

“……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

“复活的灵魂——是杀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

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评价母亲感悟篇六
《读《母亲》有感》

读《母亲》有感

几天,我正在读高尔基的《母亲》,感触尤深。这本书一开始就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 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 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 业的光明大道。

巴维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 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 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作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 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 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 长。“沼地戈比”事件是巴维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维尔 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领导这场斗争。

但因当时群 众还没有觉醒,巴维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争失败了,巴维尔 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活的锻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同时逐 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因而,出狱后他重视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为了 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五一游行时, 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 一样”。

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pol.ice镇压群众时,巴维尔坚定勇敢, 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巴维 尔因领导五一游行再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 。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这时,他已成为有 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 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 吞声的人。

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 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 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五一游 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pol.ice面前英勇不屈 。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参加革命工作 。

巴维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 革命工作,完全献身给GCD。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 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及斗争更进一步 提高了母亲的觉悟。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 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 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 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中暖暖的。是呀,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渴了,母亲为我们倒水;饿了,母亲为我们做饭;天凉了,母亲为我们加衣服;头发乱了,母亲为我们梳头;哪样东西缺了,母亲又为我们添置……母亲是天使,守护在你身边母亲是春天的风,她轻轻拂过,大地才会一片新绿。母爱是无私的,把我们含辛茹苦地拉扯大,母亲毫无怨言。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却是海洋;我们受到的点点滴滴的伤害,都像刀子剜割着母亲的心头肉,慢慢地摧残着母亲。母亲为我们做得太多,我们无以回报,就让我们一起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妈妈,祝你们辛福安康。”

评价母亲感悟篇七
《读《母亲》有感》

读《母亲》有感

我以前虽然读过高尔基的《海燕》,但是对高尔基还是不了解。看了高尔基的《母亲》后,我觉得高尔基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像刘禹锡在秋天里髙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他也另辟蹊径,他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在创作中反映过工人的痛苦生活并把他们描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牺牲品。在他的笔下工人是坚强不屈的,他们组织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罢工,农民和工人在斗争中结成同盟。

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创新精神,不要墨守成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第一个将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将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傻瓜”,我们若一味的跟在别人的后面就什么也不会得到。“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都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才有自己的成就。如果一个人没有创新,他就不会有所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它就会停滞不前,不会进步。 《母亲》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当读到“他们的全部生活被那年深日久牢不可破的习惯所束缚,每天所想所做的都是老一套。没有人有改变这种生活的愿望。”时,我觉得那些工人真的好可怜。他们每天被压迫着,向坟墓一步步迈进,没有东西能驱散他们的疲劳和痛苦,只能用烈酒来刺激他们的胃,麻痹他们的神经。钳工米哈伊尔·弗拉索夫就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打妻子跟儿子。他死后,他的儿子巴维尔也喝得醉醺醺的,当母亲制止他时,他却说大家都在喝,

甚至后来巴维尔他们引起军官的注意,也是因为他们不喝酒、不胡闹。这些工人真是悲哀。习惯,让他们麻木、愚昧,他们从未想过要去改变这种生活。他们习惯了忍受,认为一切变化只能加重压迫。“习惯”真的很可怕。它使人的思维模式固化,想象力散失,甚至忽略很多精彩的细节。当我们习惯了父母的爱护、朋友的关心时,我们就会对友情、亲情很冷淡、漠不关心,认为他们对自己好都是理所当然,从未想过自己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也从没想过当我们满不在乎时,他们是否会伤心、难过。当亲人、朋友都离我们而去时,我们才恍然悔悟:爱我们,不是他们的责任、义务,不止需要他们付出,我们也需要付出。爱,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的。

我觉得自己也在习惯中变得堕落了,习惯了大学的轻松,习惯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习惯了临考前的一两个星期再备考·····刚进大学时,我对大学60分嗤之以鼻,对考前找试题认为是作弊,对选修课做别的作业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现在,那些我曾经无法接受的东西正在我身上上演。似乎大学没逃过课,大学就白读了一样。

我觉得我们的书真是白读了。我们不如巴维尔,虽然他开始跟其他年轻工人一样:参加舞会、喝酒,但后来他离开了一般的青年工人常走的旧路,他口中没有了粗暴和凶狠的话,举止变得朴实、柔和,对于母亲更是努力减轻她的负担,他偷偷地学习,领导工人们运动,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我们也不如母亲尼洛夫娜,她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

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她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

早期的母亲是蒙昧而没有自主意识的,在屈辱的答应丈夫的求婚之后,她的一切都依靠于她的丈夫,而且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她必须以丈夫为中心。但在丈夫眼中,她只配用混蛋来形容。她和所有的旧社会的妇女一样,身上有着“夫权”、“神权”及“政权”的三重束缚,这不但是压迫母亲的三座大山,这也是推翻压迫寻找幸福的动力。她的骨子里有对新事物的害怕,当巴维尔的表现与其他人不一样时,她就焦虑不安,即使儿子不断向她灌输真理,让她目感到“一种思想所不能捉摸的伟大的东西”,但这并不代表母亲是真正了解儿子和同志们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她仍然是不安的,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她仍然选择轻轻的哭泣并伴随着淡淡的恐惧,她对革命的支持只是因为对儿子的爱。在儿子因“沼地的戈比”事件被捕后,母亲将巴维尔他们宣传革命的小册子带进了工厂。当时母亲高兴极了 ,因为巴维尔能很快被放出来了。

爱,真的很伟大!它让母亲从胆小怕事、隐忍而听由天命的人变成一个面对军官若无其事、信心十足的人;它让母亲从麻木无知、对未知物恐惧的人变成一个投身革命、寻求真理的人。其实,不仅仅是高尔基笔下的母亲,现实中的每一位母亲都很伟大。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一些超乎她们能力的事。像我的妈妈,为了供我们读书,不得不跟着一群男人搬钢管,做苦力。我跟我妈走在一起,别人总是笑她矮,可是有谁知道她一直承受着不是她所能背

负的重担。虽然说父母都是孩子的避风港,但是,我觉得我妈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的更多些。因为爸爸的沉默寡言,许多事都是妈妈在处理。

在革命事业中,尼诺夫娜总是主动地、忘我地、高度负责地完成党交给她的任务,她不惧怕危险,“您真不应该问我怕不怕。”高涨的革命热情,使她忽略了危险性,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幸福感使她热烈的希望表达自己的工作需求。她已经成长为一名革命者,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她冒着生命危险,自告奋勇地送儿子的演说稿,在火车站,母亲已经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但她的心仍是自豪与快乐的,她觉得“十分爽快”。母亲真是一个了不起的革命者!其实,从小娇生惯养的娜塔莎,在监狱八天没吃东西的萨申卡,他们都是了不起的革命者。这让我眼前浮现出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拼搏,为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而浴血奋战的场景;也让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现象已淡出了我们的实现。但是我们还没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身上肩负的责任还很重。在大学里,学生的利益心很重,结交的朋友有权有势的学生会干部,借着民主选举大搞人际网·····我觉得我们如迷茫期的尼诺夫娜,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认知上升到国家,不再着眼于个人的利益,而是国家的、民族的利益。我们应该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

合上这本书我仍感到热血沸腾,为那些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

的献身精神。尽管现在不需要我们去干革命,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工作、学习,遇到困难要坚强不屈,勇敢地面对;要爱亲人、朋友,爱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41040113 周静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