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爱弥儿的主要观点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4    阅读:

爱弥儿的主要观点篇一
《刍议《爱弥儿》教育观点及教育启示》

刍议《爱弥儿》教育观点及教育启示

罗玉正

【摘要】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教育”原则,书中提出了许多教育观点。有些教育观点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仍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有些教育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商榷;有些教育观点不乏是错误的。针对书中不同的教育观点,要区分对待,既要汲取有借鉴意义的教育观点,又要剔除糟粕。对一些值得商榷的教育观点,仍然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究。

【关键词】 《爱弥儿》 教育观点 教育启示

《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名著,书中的核心思想是提出“自然教育”。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爱弥儿》一开始就说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因此,卢梭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的古典教育,提出顺应自然的思想。

一、《爱弥儿》中各阶段的教育观点及教育启示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有三种:“授之于自然”、“授之于人”、“授之于物”。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2】

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年龄特性。因此他把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教育: 第一,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 "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3]

第二,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4]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

也不要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但现实中呢?中国父母在儿童期就开始为子女想尽办法挤进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不同的补习班越演越烈,更有“狼妈”、“虎爸”式的教育思想存在,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和假期的学习班,弄得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活动和爱好,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

第三,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让儿童通过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强烈反对让儿童靠死记硬背去掌握书本知识,甚至提出“以世界为惟一的书本,以事实为惟一的教材”。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卢梭最推崇手工劳动,认为它最自由,最近于自然状态,最独立,不受他人束缚。总之,卢梭希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

第四,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在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空洞的口头说教,应该多鼓励学生去做好事做善事,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例如教育学生孝敬老人,那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菜做饭、陪老人谈心等等,利用这种实践的方式,学生更容易学会并培养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二、《爱弥儿》中有失偏颇的教育观点及教育启示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许多对当今有很好借鉴意义的教育观点,但是受当时社会背景及卢梭本人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也不可避免地提出了一些有失偏颇的教育观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卢梭说孩子在12岁之前,可以不去学习,这样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他的意思是在孩子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才可以去学习,相信这样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年幼时进行的教育,其实是无效的,所获教育效果基本为0,或者可能是获得教育者相反的学习效果。对于这个观点,显然是极端偏激的,也是错误的。要说孩子在0到6岁甚至7岁前没有真正的理解能力去学习,我们尚且还能理解的话,那么6至12 岁的孩子难道还没有理解能力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岂不是要求13岁的孩子才可以去入读小学一年级?事实上,6至12 岁的大部分孩子都有理解能力去进行初步学习了。有些极少数具有天赋的孩子甚至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去进行复杂的抽象学习,例如科大少年班的孩子们。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因人而异的,不可一刀切。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学习语言能力的黄金

期,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除此之外,这一时期也是帮助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还不去教育孩子将他引入正途,也许他就有可能误入歧途。

第二,卢梭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教育截然分开,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事实上,这三种教育有时候是相互贯穿其中的。例如,在体育课的游戏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能够很好的培养合作意识和相互关心的品质。

第三,卢梭主张不用教给学生百科全书的知识,认为书本知识会束缚头脑的观点,显然不符合当今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要求,同时也与他自己的“启发学生思考”、“获得经验”的观点是相悖的。因为,知识既能促进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又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他重视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这些固然正确,但这些因素都与知识紧密相契,无法单立独存。 第四,在对待女子教育的问题上,卢梭总是显得得过且过,他认为男女应当各司其职,女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贤妻良母。他的女子观点中充斥着根深蒂固的西方男权主义思想,充斥着对女性的种种偏见。从“自然”的角度看,“女人是为了委身于男人,是为了忍受不公正而造出来的”。在他看来,女子最重要的事情是对丈夫的奉献和母性的发挥,所以她们的活动只限于家庭,女子要取悦男人,劝慰男人。所有这些让人感觉歧视女性,与当代倡导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显然是不相符的。

第五,卢梭的教育目的只是为了“培养自然人”,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儿童灌输,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社会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乌托邦。

三、《爱弥儿》中值得商榷的教育观点及教育启示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一些有争议值得商榷的的教育观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卢梭说“孩子刚出娘胎,刚开始享受活动和伸展肢体的自由时,就有新的束缚加于其身:被襁褓包着······遭受到了无法逾越的阻碍”“凡是用襁褓包裹孩子的地方,到处都可以看到驼背的,瘸腿的,膝盖内弯的患佝偻病的,患脊骨炎的,以及各种各样的畸形人”。[5]如果像他这么说的话,那刚出生的孩子就应该什么都不穿,任他随意躺倒。可是别的不说,如果这个孩子出生于冬季,难道不会担心被冻死吗?或许卢梭在这里不过是借这

一现象打个比喻,否则让人很难理解接收的。刚出生的孩子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自我意识的,这个时候,大人的照顾还是很有必要的。何况这时候无论大人怎么做,都不会对孩子的认识产生影响的,因为这时婴儿还不能理解事物。

第二,卢梭认为一对一的家庭教育要优于学校教育,反对学校教育。或许一对一能加深师生间的了解,但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请得起家庭教师,况且对于庞大的受教育群体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本身”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对于爱弥儿来讲,这很容易实现,因为老师就只教他一个人,但这对于现在的教育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的班级制教育,固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在满足广大受教育群体需求和教学效率方面,其优越性绝非家庭教育所可比拟。同时,在培养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方面,学校教育也明显优于家庭教育。 第三,在《爱弥儿》中,卢梭在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儿童是无法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所以,到底“以天性为师,还是以人为师”,不是简单的一面倒,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康桥.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5.

[2] 丁锦香. 走进教育大师 中外教育家言论辑评[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93-294.

[3] [4] 单中惠. 外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2,93.

[5] 卢梭.爱弥儿.上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16.

Discuss Educational Views and Enlightenments in Emile

Luo Yuzheng

(Teachers college ,Tibet University , Lhasa, Tibet 850000)

Abstract: "Emile" is Rousseau's novel of education masterwork .It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he principle of "natural education", and presented many educational views . Some views still have good reference significances for today's education; some views are worth our further study thinking; some views on education are wrong.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views in the book, we must treat them differently; we both select instructive views

on education and reject the dross. For some questionable educational views, we still need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 "Emile";educational views;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s

罗玉正,男,汉族,安徽全椒人,西藏大学师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论。邮寄地址:西藏大学老校区(拉萨市江苏路36号)师范学院 罗玉正(收) 邮编850000 联系方式 13628985170

爱弥儿的主要观点篇二
《教育学名著 卢梭《爱弥儿》介绍PPT》

爱弥儿的主要观点篇三
《爱弥儿的读书报告,超全版》

《爱弥儿》的读书报告

一 作者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科学与艺术》(1749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 ;《新爱洛伊斯》(1761年);《社会契约论》(1762年);《爱弥儿》(1762年);《山中书简》(1763年) ;《忏悔录》(1788年) 等。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发展。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观念的指导思想。

二 成书背景

《爱弥儿》成书于1757年,这时候的西欧,正是资本主义日益壮大,封建社会面临崩溃,资本主义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资产阶级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而这个时候学校的教育,受着天主教的全面统治,儿童的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由于“原罪说”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教育目的,也就成了通过对儿童的约束、限制来改变儿童的本性,以洗清儿童生来有之的“罪恶”。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使得资产阶级不会也不可能继续容忍这种状况,反对封建专制,扫除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先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也纷纷著书立说,阐述其资产阶级思想。在这种背景下,卢梭写出了《爱弥儿》。所以《爱弥儿》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述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三 《爱弥儿》内容简述

“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留存在世上, 纵令其他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这句流传在教育界中的话,足以说明《爱弥儿》的重要价值。哪怕是时至今日,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依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顺应自然,顺应儿童自身的发展,这不正切合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吗?诚然,由于时代的限制,《爱弥儿》中有许多阶级性的思想,也少不了对于男权思想的崇拜,但这都是白玉微瑕,丝毫不影响我们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下面,是这本书的内容概括。

1 总述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通过批判当时社会流行的教育,以及论述他是如何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进行教育的,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本书分为了六个部分,原序,在此卢梭论述了写这本书的意图。第一卷,卢梭论述了对于处在婴儿期的孩子的教育方法。第二卷,当孩子处在儿童期,应该怎么样教育。第三卷,少年期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第四卷,孩子到达青春期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教育他们。第五卷,通过爱弥儿和苏菲的爱情为主线,对青年进行了爱情的教育。

2 第一卷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第一卷的第一句话,也是全文的第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卢梭开门见山的表达了他的立场---自然是最好的。而我们要做的,是顺应自然培养自然的人。

第一卷主要讲述了婴儿时期(0—2岁)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是身体的养护与锻炼。养护方面,包括婴儿需要什么样的乳汁、需要什么样的空气、怎么样给他们洗澡,不要用襁褓束缚他们等,都是以“自然”为最高的准则。锻炼方面,包括自然的学习说话、走路、吃东西,训练孩子勇敢品性,不要让哭成为孩子的武器等,都是以“自由”为最高的标准,既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保持身体的自然习惯。在教育地点方面,通过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卢梭认为这一时期的教育,最好的在乡村进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诱惑。

3 第二卷

在第二卷中,幼儿时期结束了,孩子步入了儿童时期(2—12岁)。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是“理性的睡眠期”,在这一时期,卢梭主张要“把孩子教育成孩子”。首先,对于“受伤”这一方面,卢梭并不主张大人对于孩子过分的看护,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忍受痛苦,不要让孩子去惧怕受伤,这也是对孩子勇敢的品性的培养。其次,卢梭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欲望”,他强调要让孩子顺应自然,儿童应有儿童的样子,欲望是人教出来的,千万不要让欲望支配了孩子。因为“人愈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因此,他到达幸福的路程就没那么遥远。再次,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理性”,所以不要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进行“理性教育”。所以,卢梭提到“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这个时期的智育教育,应该从感官的锻炼开始,而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则应该从行动上教育。最后,这个时期的教育依然需要在乡村进行,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而只有在乡村,孩子才能模仿淳朴善良的品质。

在第三卷,卢梭阐述了少年时期的教育,他把这个叫做“童年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体力快速的增长,比他们需要的增长还快得多。这个时候,已经要开始教给孩子们知识了。但是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那什么样的知识才算是有用处呢?首先,这个知识要能被孩子所理解;其次,要有孩子的好奇心来引导,成为孩子学习知识的动力;最后,要从感觉出发,从一个感觉到另一个感觉,用事例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其精神才“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和清楚的观念”。卢梭十分重视“兴趣”,重视让孩子“亲自去取得对事物的概念”,重视由孩子“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这也是他的“自然教育理论”的表现。总的来说,知识,要以经验为基础。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开始进行劳动教育了,卢梭十分重视让孩子学习一门手艺。因为“手艺虽不能使你发财致富,但是有了它,你就可以不需要财富”。选择去学哪一门手工艺是十分重要的,他给爱弥儿选的是木匠,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要去学木匠,归根到底,这还是要根据孩子个人的特性来决定。

经过这个阶段,学生就按照大自然的顺序成长起来了。他们顺应自然,因此身体健康,心地健全,也许他们没有很多知识,但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个观念和判断力,但是由于在这以前给他们的教育都是顺应自然的,他们形成的观念也都是顺应自然的,是正确的。

5 第四卷

在这一卷,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体貌特征和心理特征都有个极大的改变,卢梭称之为“第二诞生期”,这个时候的人开始了他真正的生活。而这个时期的教育重点,是正确引导孩子的“欲念”。所以,道德教育,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重中之重。那么怎么样进行道德教育呢?首先,道德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次,在顺序上,卢梭提出,善良情感的培养,应该从“自爱”开始,逐渐扩展为“他爱”,而“他爱”应该从友情开始,而不是爱情。再次,在培养的方法上,卢梭不赞成当时一味的说教教育,而是应该经过实践、实例。他奉劝各位教师“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你的学生”。另外,卢梭认为学习真实的、纯记载事实的历史,寓言也可以起到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作用。宗教也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资源,但是只能以自然宗教为限。这个一阶段的最后,卢梭还谈到了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怎么样进行关于爱情和欲望的教育,卢梭主张的方法是把爱情描述成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对情欲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隐瞒。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孩子要完成从少年到一个有理智,能自制的青年的转变。

在这一卷中,卢梭论述了当学生进入到青年时期的最后一幕应受的教育。正如第四卷最后写到的那样,在这一阶段,爱弥儿已经“要开始寻找爱情、幸福和天真了”。首先,卢梭插入了《苏菲或女人》这一节,通过男女之间的比较,阐述了对于女孩的教育。卢梭认为,女孩的天职就是服从丈夫和对丈夫、孩子的付出。所以对女孩子的培养目的就是让她们成为贤妻良母。这可以看做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卢梭对妇女的歧视。

在这之后,卢梭介绍了苏菲,又描述了爱弥儿和苏菲的爱情过程,从而阐述了感情、美德和对诚实的事物的爱是爱情的源泉。而真正的爱情,应该充满着真诚的、纯洁的、甜蜜的、想象多于实际的快乐。在这一卷,卢梭还强调了一个男孩子应该对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爱的人负起责任。

四 心得与感悟

1 关于全书的心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爱弥儿》,就像是去寻找卢梭教育思想的源头。读完了这本书,就像是陪着爱弥儿走完了他教育的历程。得到的知识,也比在课本上干干巴巴的看卢梭的教育思想来的更鲜活、更深刻。对于卢梭的“自然教育”“消极教育”也有了更加全方位深层次的认识。“自然教育”是这本书的主线,从爱弥儿还是个婴儿开始,卢梭就强调顺应自然的去教育,一直到最后一卷谈到对女孩子的教育,卢梭依然强调要教育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天性,即让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的地位,而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和强迫。

另外,这本书也不只是讲到了卢梭关于教育的思想。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现出得资产阶级的思想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他教育爱弥儿的财产观,是资本主义的财产观。对于宗教的态度,也不是“唯有上帝能救赎人类”,而是要重视人的作用,等等。而由于时代的限制,卢梭对于妇女的歧视也是显而易见的。

2 关于“消极教育”的新的认识

“消极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他认为教师的作用是消极的,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但是纵观《爱弥儿》全书,却发现卢梭不止一次的强调,这样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正如在第二卷中,卢梭这样写道“年轻的老师,我劝你们采取的方法,在你看来是难以实施的,那就是: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武威才能一切有为„„采取规规矩矩的教育方法,老师发号施令,以为这样就管住了孩子,然而实际上是孩子在管老师”。这样,教师就不但要时刻记得自己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还要处处以身作则,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陪同孩子一起去经历、实践。就像是卢梭在第三卷中举得关于

“集市上的鸭子”的例子,就是卢梭陪同爱弥儿一起去实际操作,有陪他一起受到玩戏法的人的教训。所以说,消极教育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让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倾注更多的爱护在孩子身上,时时刻刻的正确的引导他们,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情景,而这显然比说教教育要难得多。这种教育的名字虽然叫做“消极教育”,但它的本质,却需要教师比以往要积极的多。

3 关于卢梭教育思想的现代应用

卢梭的教育思想至今已经出现了两百多年了,可是对我们的教育现状仍然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卢梭强调,要让孩子亲自去经历生活,包括经历生活中的磨难。要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但是现在家长依然把孩子看成温室里的花朵,给孩子以过多的“保护”,殊不知,这些保护是不利于孩子生长的。当今的孩子进入大学但是生活还不能自理的例子数不胜数,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其次,卢梭强调,孩子在自然中应有他们自己的地位,要让孩子像孩子一样,而不是像大人一样。可是如今,家长还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进名校、高学历是评价孩子优劣的不变指标。小小的孩子就早早的戴上了眼镜,甚至孩子的书包都因为严重而成为行李箱的模样,这不仅和卢梭的思想背道而驰,甚至和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最后,性教育启蒙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了有关“色欲”的观点,和怎么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爱情的观点,无一不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进行性教育启蒙的好的启示。

4 卢梭教育思想的不足之处

恩格斯指出“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先驱一样,没有超越出他们自己的时代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自然也不例外。在爱弥儿中,他也表现出其思想的局限性。首先,爱弥儿是一个虚构的学生,卢梭的教育思想也是存在着空想的部分,却是理论的实践。其次,卢梭的教育思想始终带着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工具。对于爱弥儿的教育,也只是把他培养成一个自发的小资产阶级。最后,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那样,卢梭对于妇女的歧视是显而易见的。他虽倡导人人平等,却没能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

但是这些缺点并不影响我们从精神实质上领会和把握卢梭的教育思想。

爱弥儿的主要观点篇四
《_爱弥儿_中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中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意义《爱弥儿》

王桃英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221116)

就是要尊重儿童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否则就会造

[2]

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卢梭对当时。

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孩子要健康成长,首先就需要教育者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存在某些教育思想偏差现象。本文深掘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思想,并从五个方面做了剖析,由此进一步探讨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卢梭

爱弥儿》儿童教育思想《

意义

不尊重孩子个性的教育进行了批评:“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

[3]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

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

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有关儿童教育思想的论述对我国当今的教育现实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思想《把孩子看作孩子”1.“

把孩子看作孩子”是《爱弥儿》中儿童教育思想的“

重要观点。卢梭指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

[1]

他强调,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卢梭认为孩子的突出特点是发育不成熟。孩子年关心与保护。因此,要按幼,身体柔弱,需要大人的怜惜、

照孩子实际的年龄去对待他,同时对儿童的各种不成熟的表现要予以理解,对儿童的柔弱要给予保护和帮助,要“极其留心地守候着他薄弱的智力所显露的第一道光

[4]

芒”,要关心儿童的游戏,珍视儿童短暂的童年生活。

2.培养孩子求知的兴趣,使孩子好学乐学

卢梭在《爱弥儿》中体现儿童教育思想的另一方面是强调要培养孩子求知的兴趣与愿望,使孩子好学乐学。在卢梭看来,孩子最初是好动,后来就变得好奇,因

教育要遵循自然,让儿童在成人以前像儿童的样子,也

科意识、方法论意识、自觉的理论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挑战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完翻译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对整个翻译活动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系统的认识。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可以启蒙、帮助学生提高和加深对翻译活动的认识,阐明翻译活动的本质,培养他们将翻译理论知识转变为一种自觉意识,形成正确的翻译观;而且还有利于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适用于各类文本的翻译原则,用于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分析翻译中的问题和评价译文的质量。

翻译理论是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

[3]

绝对离不开翻译理论”因此,翻译理论体系的建立需。

工作的人对这项工作本质的认识,并且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和工作水平”。[4](P39)由此可见,我们应重视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在实践中的结合。

结语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翻译教学有赖于翻译理论的指导,翻译人才的培养有赖于翻译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发展,同样,翻译学科的建立也取决于翻译理论的研究。随着中、西方翻译研究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建立翻译学科的呼声不断高涨,翻译理论这一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它与翻译实务一起在翻译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终将为翻译学科的建立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3:14.

[2]王占斌.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上海翻译,2005,(1):32.

[3]穆雷.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46.

[4]张美芳.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要在翻译理论的探讨中、翻译实践中、翻译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完善。然而中国翻译教学的发展跟不上中国整个翻译事业发展的步伐,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翻译理论系统的缺乏、轻视翻译理论教学甚或翻译教学过程中没有翻译理论教学活动。学生对于翻译课程的认识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在课堂上完成几个句子,或者老师就某个句式或某个类型的句子讲解翻译技巧。这种认识和实践上的不足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翻译事业的发展格格不入,甚至会影响到中国翻译事业。“成熟的职业翻译工作者可以不关心或者较少关心翻译理论问题,而翻译教师却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会直接或94

想去弄一弄:他这样地动个不停,你绝不要去妨碍他,

[5]因为这可以使他获得十分需要的学习。”所以他又说

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18]

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究竟怎样才能深入全面

好奇心只要有很好地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

[6]

动力”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为此就应该“[7]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卢梭强烈反对对孩子

地了解学生呢?紧接着卢梭提出了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让孩子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来,不要对他有任何束缚”,“察它”爱他自己”。[19]卢梭认为,孩子的第一个情感是“,从这一情感产生出的第二个情感是“爱同他亲近的完全是根据那个人给予他人”,因为,孩子对人的认识“的帮助和关心”。[20]所以卢梭特别强调教师与孩子的密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切交往,以赢得孩子的信任,“

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够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

[21]

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卢梭进一

进行灌输教育,如果“你采取了强迫的方法叫他去学”,就会使学习“这样一种如此有用和如此有趣的艺术变

[8]

成了孩子的一项刑罚”。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

使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内容,“若把理性与不快之事永远联系在一起,你便是使理性对于儿童成为无味之物;也便是在儿童蒙昧无知的心灵中植育不复信任理性的问题不在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根苗了”。[9]因此,“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10]只有的这样的教育才能够增进儿童的快乐,并使其不依赖于别人的理智与头他进一步说到,教师在选脑,形成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发生兴趣,那“你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地默从,就不应该使他除了听你说话以外,便无事可做”。[11]

步指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敢于屈尊不能损伤青年人的勇气,要自己。他对教师明确要求:“

不惜一切力量提高他们的信心,要使他们同你并驾齐驱,以便使他们能够变成同你相匹敌的人;如果他们现毫不在还达不到你这种水平,你自己就应当毫不犹豫、

[22]

怕羞地下降到他们那样的水平。”他还指出教师要与

学生荣辱与共,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过失,承受他们的耻辱。

5.以情以爱感化学生

卢梭注重教师以情以爱来感化学生。他在谈到师生在他未犯错误以前,就应当向他指出他的错相处时说:“

处;而在他既犯以后,就决不要去责备他,因为这样做只有使他生气,使他出于自尊而反抗你的。在教训他的时候,如果引起了他的反感,那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当他看见你因为没有听你的话而感到羞愧的时候,你要和和气气地用好言好语把他的羞愧遮盖过去。当他看见你为了他而忘记了自己,不仅不使他难堪,反而安慰他的时候,他一定会感激你的。如果在他伤心的时候,你再去

[23]责备他,他就会恨你的,而且会发誓不再听你的话。”

3.尊重孩子,让孩子快乐

卢梭指出,只有首先培养快乐活泼的儿童,才能教出聪明的学生;学生的工作和游戏、快乐和痛苦都掌握在教师手中。那么,什么是孩子的快乐和幸福?怎样才我们的能使孩子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卢梭认为,“

[12]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孩子

感到快乐和幸福,主要是指他自己的能力未受到任何外在的限制而获得的自然意志。因此,要使儿童获得快乐和幸福,首先就要尊重儿童的天性,给他们以自由。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完全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他“

们的自由”。[13]卢梭认为,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的最重要的权利,因而也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最重要的权利。“在所有的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14]要使儿童获得快乐和幸福,还要尽可能让儿童处于自然状态,因为“人愈是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因此,他达到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样遥远”。

[15]

当你卢梭继而指出了以情以爱感化学生的重要作用,“的学生一看出你对他的爱护照料价值的时候,只要你自己不说有多大的价值,他是会感觉到它有多大的价值的,从而使你在他的心中享有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威

[24]

信”要把学生造就成“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就必

须“用情感使他的理性臻于完善”。

二、意义

卢梭关于保护孩子自由的天性、让孩子个性充分发展、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教师乐孩子所乐忧孩子所忧等儿童教育思想,在当时引起人们的广泛传颂和封建专制者们的切齿痛恨。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他的思想适应了时代潮流,代表了社会进步的心声,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事实上,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卢梭之前的一些教育家在其教育的理论著作或实践中也都体现了儿童教育的思想。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教师要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

[25]

在纠正学生的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生”,“

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保持自然

状态,有时在成人看来似乎是给儿童造成了痛苦,但实际上却是自然给了他锻炼,一种精神和身体上的锻炼。他曾说:“我看见雪地上有几个淘气的小鬼在那里玩,他们的皮肤都冻紫了,手指也冻得不那么灵活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去暖和暖和,可是他们不去;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我让他自由,就可以使他在目前过得挺高兴;我给他以锻炼,使他能抵抗他必然要遭

[16]

受的灾难,从而就可以使他在将来过得愉快。”卢梭

指出,让儿童的自然意志不受限制,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骄纵孩子。“如果你放任孩子不管,就会使他们的健康和生命遭到危险,使他们在眼前受到许多苦楚”。

[17]

应辱骂。有些教师在责备学生的过失时,是在嫌恶学生,这就会挫伤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26]文艺复兴时期,总之,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其天性充分自由地发挥,

95

对话策略:构建“我与你”型师幼关系

杨娟

杨晓萍

400715)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要:随着社会对幼儿的主体地位日益关注,在

界,需要热情和理解,需要信任和了解。所以“我与你”的关系,不仅强调我与你都作为主体,而且强调“我与你”作为完整的精神体而参与教育。可见,一种新型师幼关系可以由此而建立,即“我与你”型的师幼关系。我与你”型的师幼关系是以彼此接纳、相互吸引、平等“

互信、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彼此激发为特征的师幼关系,是属于真正的人对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话来构建“我与你”型师幼关系。

二、理解对话:“我与你”型师幼关系构建的前提在“我与你”型师幼关系中,教师和幼儿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彼此间思想、认识、意义和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通过对话来碰撞思想火花的过程。所以要构建“我与你”型师幼关系,首先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对话。

生机、毫无活力的教育。不少家长望子成龙,除了超负荷地要孩子读书、写字、计算之外,还要求他们参加名目繁多的课外和假期学习班,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活动和爱好。这种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不注重孩子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堪忧。正如卢梭欢乐的年岁是在哭泣、惩在《爱弥儿》中所说的那样:“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的。你们之所以折磨那可怜的孩子,是为了使他好;可是不知道你们却招来了死亡,在

[30]

阴沉的环境中把他夺走了。”有些家长和教师也觉得

我与你”型师幼关教学中构建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

系成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的必然。对话是塑造这种“我与你”型师幼关系的重要途径。构建“我与你”型师幼关系有两种策略:第一,理解对话,了解对话的涵义和价宽松的对话氛围;在对值。第二,走向对话,创造和谐、

话中教师要把握对话的时机;找到正确合适的话题;适当地运用提问,真正地走向对话,使“我与你”型师幼关系得以建立。

关键词:师幼关系一、引言

存在主义哲学家布贝尔在《我与你》中认为“我与你”的关系①是人与外部世界两种性质不同的关系之一,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内在意义世(LiberalEducation):注意儿童身心特征,重视融洽的师

生关系,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崇尚讲述兴趣,反对压制和体罚等。他的学校由此赢得“快乐之家”的美称,他自己也被誉为“仁爱之父”。夸美纽斯的儿童教育大教学论”思想反映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他指出:“是指“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虔信的艺术”,。[27]因而,学校“而不应是“儿童恐怖的场所”和“才智的屠宰场”。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指出:“凡是要使儿童勤勉用心的人,他就应该尽量使得他所提议的事情显得可悦可喜;至少,也不可使它带来任何使人不高兴的或受到惊吓的观念。如果他们读书的时候不感到喜悦,他们的思想自

[28]

因此,他要然会永远离开他们所不喜欢的事情……”

对话我与你”“

孩子的负担过重,但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心依旧促使他道德上却们向孩子们施加过多的压力;同时在生活上、

又对孩子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分不清娇纵和尊重的界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理论上看,归根结底是教育者能否真正“把孩子看做孩子”,能否真正考虑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问题。

爱弥儿》中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儿童研综上所述,《

究及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0]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74、

求教师“在他的一切教导上面还要加上和蔼的成分,他的整个举止应该显得慈和,使儿童知道他是爱他的,为的只是他的好处,这是使儿童发生爱好,使他因此肯去听课与爱好他所教导的事项的唯一方法”。

[29]

他们都曾

主张儿童个性解放,对旧教育荼毒儿童的罪行也进行过有力的鞭笞。但是他们都没有像卢梭那样从观察、分析、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来揭示旧教育的恶劣、论述儿童天性解放的迫切性以及依儿童身心特点进行教育的策略。

当前,我国有不少学校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91、221、46、51、215、236、135、58、223、349、74、82、80、80、

85、85、97、97、290、30、346、347-348、325、72.

[25][26]昆体良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7、68.

[28][29]洛克.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6

爱弥儿的主要观点篇五
《_爱弥儿_教育思想述评》

中国电力教育

《爱弥儿》教育思想述评

孙明梅 苏春景

摘要:《爱弥儿》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反对封建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自由的教育。主要对作者在《爱弥儿》中阐述的“自然教育”的目的、作用、基本原理以及教育阶段论和女子教育观作了简要概述,最后对本书对教育的贡献及局限性作了总评。

关键词:自然教育;教育阶段;女子教育;总体评价

作者简介:孙明梅(1973-),女,山东夏津人,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评价;苏春景(1963-),男,山东临清人,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山东 烟台 264025)

一、《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小说的主人公)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1.“自然教育”的目标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在卢梭的理解中,“自然”就等于适合天性的习惯,“自然人”是一切动物中构造的最为完善的动物。自然人在自然状态下都是自由的、独立的和平等的,他们的全部欲望都建立在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这种自然人,其实也就是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具有公民品格的人,他是一个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人。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自然人”。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

2.“自然教育”的作用

卢梭强调: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在改变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具有自爱心和同情心。《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指出:人类的本性是可变的,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在卢梭看来,要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必须改造个人。

3.“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倾向的规律,以儿童的本能、需要、能力、爱好为基础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根据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卢梭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一味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他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有自己固定的顺序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任务,违背了它,就是不好的教育,最自然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教育阶段论

卢梭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年龄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把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

1.婴儿时期的教育(出生~2岁)

卢梭在《爱弥儿》第一卷中论述了婴儿时期的教育。他指出,婴儿时期教育的重点是身心的养护和锻炼,以保证儿童具有健康的体魄。卢梭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增强体质,养成抵抗疾病的能力,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儿童时期的教育(2~12岁)

卢梭在《爱弥儿》第二卷中论述了儿童时期的教育,这一时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卢梭认为,在12岁以前,儿童处在理智睡眠时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还没有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的智育和德育应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

3.少年时期的教育(12~15岁)

卢梭在《爱弥儿》第三卷中论述了少年时期的教育,他认为这是一个发展思考力和学习各种知识的时期。少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强壮起来,理性开始发展,对事物有了初步辨别的能力,并通过感官的感受获得了一些经验,因此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使儿童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各种知识。

通过少年时期的教育,爱弥儿按照大自然的秩序成长起来,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热爱劳动,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4.青年时期的教育(15~20岁)

卢梭在《爱弥儿》第四卷中论述了青年时期的教育,他认为,青年从15~20岁起欲念日益增长,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时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卢梭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促使人的心中产生善良、博爱、怜悯、仁慈以及所有一切自然而然使人感到喜悦的温柔动人的情感;道德教育的途径是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因此,卢梭要求爱弥儿从乡村回到城市。此时他已经受到了足够

的锻炼,能够抵抗城市虚伪文明的侵蚀,同时他是社会的一员,应尽他的义务。

三、女子教育观

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中通过对爱弥儿的未婚妻——苏菲所受教育的描述,集中论述了关于女子教育的思想。

1.女子教育要考虑女性的身体及性格特征

男女在身体上及性格上不同,故其所受的教育也应不同,培养女性本来应具备的品质,使她们喜欢女性的工作,而不能在她们身上培养男性的品质。卢梭认为,既然大自然创造了男人和女人,显然男人和女人的分工是不同的,应是各有各的任务,所以也应该各有各的教育方式。

2.女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贤妻良母

卢梭认为,服侍丈夫、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是女性的天职,而温顺、谦逊、淑静和贞洁是女性终生必须具备的美德。故要从小教育女子做事细心、热爱劳动、勤于持家;同时还要使她们从小受到管束,学会自己克制自己,养成受约束的习惯。妇女的职责就是服侍丈夫,使丈夫感到喜悦,感到生活的乐趣;她要对男人有所帮助,并因而得到丈夫的爱和尊敬。

3.无需发展女子的智力

女孩子一般不大爱读书,在她还未懂得读书的用处之前,不要强迫她们读书,到了需要的时候,她们会主动地去读的。女人的理性是一种实践的理性,去抽象的和纯理论的探求真理是妇女们做不到的,妇女们适合去研究比较实际的事物,她们应把男人们发现的真理付诸应用;妇女一般缺少理解力,头脑不够精细,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她们不适宜研究严密的科学。因此,无需专门聘请老师指导她们学习。

四、对卢梭在《爱弥儿》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的总评1.本书的主要特点及对教育的贡献

(1)使教育走上资产阶级的轨道,推动教育的进步。卢梭从“回归自然”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与封建教育完全不同的培养自然人的目标,卢梭感叹自然人是幸福的,文明人是不幸的,提出回到自然中去的口号,要求恢复“自然道德”“自然教育”、“自、然权利”以及儿童的“自然发展”等,实际上是对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腐朽没落的“文明”的揭露和批判,是对自然状态下人们生活自由、平等的憧憬,是为建立一个“理性王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提供理论和历史依据。

(2)发展并完善了自然教育观,确立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教育要遵循自然”并非卢梭首创,但卢梭把这种自然教育观发展得比较完善,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最早提出并要求教育要顺应人本身自然发展原则的便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主要是从人的灵魂自然发展的思想出发,分析了人的自然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卢梭的贡献在于系统地叙述了儿童各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人们追随卢梭的思路,研究儿童的心理、

参考文献:

中国电力教育

生理特点,以此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使教育学逐渐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包含了崭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的卢梭,由他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确立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

2.本书所阐述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局限性

(1)走向了自然、社会的两种极端。在15岁以前让儿童接受纯自然的教育,而在15岁以后,又强迫受教育者回到社会,接受适应社会的各项教育,这种做法与卢梭最初的理论假设“人天生是自由的,自然的,应当接受自然的教育”相违背,他的理论中出现了前后矛盾、分裂的现象。这种矛盾也折射出他的理论假设“人是自然人”的不足之处,因为它忽略了“人也是社会人的”本质前提。

他所理解的天性,是脱离社会的抽象人性,实质上是生物上的本能。卢梭强调完全按照人的本性来培养人,这种完全摆脱社会制约来培养人的理论是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空想。教育本来只是一种社会现象,离开了人类社会,教育的真正价值也就消失了。

卢梭对书的教育作用也看得十分消极,他甚至明确地说:“我对书本是憎恨的,因为它只能教给我们谈论实际上不知道的东西。”因此,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而忽视了人类文化传统在教育中的作用;过高地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2)女子教育观的局限性。卢梭认为女子应该服从父母和丈夫的权威,无需发展她们的智力,典型地反映了他在妇女作用及教育问题上的小资产阶级性以及受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卢梭批评了柏拉图的男女平等的思想,指出:如果两种性别都去承担同样的任务,则最温柔的自然情感便会消失,而代之以一种虚伪的做作。在卢梭的两性互补思想中,男女地位并不平等,而是体现出男人没有女人可以生存,女人没有男人便不可以生存。女人的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是靠男人提供,所以女人缺乏道德上的自主性,女人的一切必须由男人来评价。并且卢梭认为,这种男女上的不平等不是人为的,也不是由于偏见造成的,而是大自然给予的任务不同。可见卢梭从“自然主义’这里找到了其女子教育观的理论依据。

[1]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卢梭.爱弥儿(下卷)[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吴式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6]吴式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爱弥儿的主要观点篇六
《爱弥儿读书报告

爱弥儿的主要观点篇七
《卢梭的教育思想《爱弥儿》》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恭贺事业有成

下一篇: 美文 赏析5处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