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6    阅读: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篇一
《微笑例文》

微笑人生 高二、15班 刘露露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它,用微笑面对,快乐的日子将要来临。

2、还记得那个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诗人海子吗?他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粮食的收获和蔬菜的生长。然而谁能想到在他优美的文字下却用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轨道上冰冷寒惺的鲜血让人不禁感叹道:“为什么不能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人生?”

3、微笑,是人类最美的修行。著名的女皇伊丽莎白不能像普通妇女那样做一名温婉的贤妻良母,他的生活被各种会议、会见和访问占据。然而她有一个经典动作,无论哪个时期,无论在什么场合,她都微微抬头,笑容在脸上暂放,而这动作一直维持了65年。我想这微笑使她的声音融合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这微笑使她的目光柔和了,就更容易地卷起心扉的窗纱。这微笑使她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地传达温暖的情意。

4、微笑,一个多么简单的动作,只需嘴角轻轻上扬,却能获得无穷的力量。汶川大地震中,当无数的人民再为他们痛惜时,我们却在屏幕上看到那些出生的婴儿,他们正微笑着看整个世界。这不禁让人们搞到震撼,他们的微笑让废墟的汶川获得了巨大的力量,生机复燃。无论你是经受着风吹

雨打,还是沐浴着阳光雨露;无论你是已攀上了顶峰,还是被困于巨谷深渊,生命的微笑都能感化潮湿的心情,抹去不悦的色彩。

5、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人生。陶渊明少怀壮志却无以施展,在官场上又不尽人意,而他却发出“ 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呐喊。归隐田园,做一个乐夫天命的人。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陶渊明正是辞官归隐,随遇而安,微笑面对人生,才获得了内心的宁静。

6、我想,人生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只有在那些艰辛的旅途中以微笑面对,将它化作一本书,读过,缓缓合上。然后,在日月重叠间,毎念起,变开满空谷幽兰,清风过处,韵远清香。最终,百转千回的路程,不管悲苦,不计得失,似乎就走到了人生的善地,收获到最美的风景。

7、色如聚沫,痛如浮泡。皆悉空寂,微笑人生。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篇二
《耶佛人生观》

耶佛人生观

佛教人生观

佛教人生观可包括在「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几个字里面。

一、 无常

佛教看人生是「无常流转,生死相续」。成唯识论说:「恒转如暴流,以剎那生灭,后一剎那即非前一剎那故。」不单人生如此,即世间万有,亦莫不如此。人生怎么样无常流转?我们可以看六道轮回的说法:

六道轮回

* 三恶道

1. 地狱道:十八层地狱最苦之处

2. 饿鬼道:一种鬼魂常受饥饿之苦

3. 畜牲道:猪狗牛羊及飞鸟

* 三善道

1. 修罗道:乐少于苦,常动干戈

2. 人道:即世间人类

3. 天道:分三界二十八天

这六道又名六凡。轮回即流转之义,谓这六道乃是无常流转,生死相续的苦境,死后也许投为牲畜,也许堕入地狱,也许投入饿鬼,也许升天上,都是按照这人业报,在这六道之中,转来转去,如海中之波,一波过去,一波又来,人在生死海中,流转不息,所谓「苦海无边」即是说人在六道轮回之中,无常流转,永无止息。

人死后并非完全了结,乃是有三世因果相续,世世即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前后相续,不断流转。欲明佛教人生看法,必须知三世十二因缘:

* 一、 无明(过去世无始之烦恼迷惑)

* 二、行(因烦恼而做之善恶行业),以上二者为「过去式」。

* 三、识(就是去投胎的灵魂)四、名色(在胎中身心渐渐生长)五、六入(六根俱全将近出胎之时)六、触(二、三岁能有触觉)七、受(六、七岁时能感受苦乐)八、爱(十四、五岁时生种种贪爱)九、取(成人之后因贪爱而取求)十、有(因爱取之业而有未来之果),以上为「现在世」。

* 十一、生(因有业而又有生)十二、老死(有生便有老死),以上二者为未来式

现在之生,因于过去之无明(即爱取)与行(即有),未来之生,又因现有贪爱与爱取所招致未来的结果,这样循环流转,生死相续,没有穷尽之时。

二、 苦

佛教看生是苦,以做人就是苦,所以有「生为苦本」。何谓生为苦本?因生为杀盗淫妄恶业本,为贪瞋等烦恼本,为病老死等苦本,故为苦本。

人生不单有轮回堕入恶道之苦,就是世世给你做人也是苦。佛教的看法: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共八苦。佛教看人生是苦,下面还有叙述,这里暂不多说。

三、 空

佛教看人生是空的,所谓「四大皆空」,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指为天地间一切物质的因素,天地万物是四大和合而成,人身亦是四大和合而成。四大皆空,就是一切皆空,一切皆虚幻如泡影,「四十二章经」上有云:「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有自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一次我在北京广济寺,看见一张画上面画一骷,旁边注有四行字说:

修行当作如是观,色相皆幻有何贪?

四大和合无常现,苦苦连天出世难。

不看空世界、看空人生,不会出家以求脱离。

四、 不净无我

释迦佛在入灭前,告诉弟子人生的究竟,勉励他们精勤修道,以求解脱,所谓「四念住」:

1. 观身不净:身为父母所生之肉身,谓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丝毫净处,看人的身体有「臭皮囊」之称。太虚法师在广州讲经时,解释观身不净的意义如下:「身之始,厥为住胎,父精母血和合而成,殆无净美可言;及至出身,粪秽时遗,涕泪交流,亦无可净;继而长大,体态端好,容光焕发,似可美矣;然而详审谛观,外而汗液垢腻,沐浴不去,坐令百万微生虫昼夜啮肤,内而五辛杂投,荤浊备畜,自内而外,无可净美。其似可美者,仅此泡影色尘,自诒眼识,而况恼人暮景,转瞬即至,则并此似美之泡影,亦不能久持,血气内衰,精神损耗,发苍齿落,肌瘦肤黄,百病丛生,而四大将散之兆现矣。及至寿终识尽,颜色先变,肌肤次之,脓血杂流,化为蛆类,筋骨最后卒变劫灰。而人之宝爱色身,不惜自起烦恼,造作恶业,诚无谓矣。」(「佛乘宗要论」四十三页)因此佛教徒甚至于割肉、断指、烧疤,毫无顾惜。基督教则不然,以「身体是圣灵的殿」(林前六19),看为贵重。人的身体若不加以保护,使它强健,心灵也往往受影响。耶稣令瞎眼、跛腿、长大痲的人恢复了健康,因此基督教也重视医药事业。

2. 观受是苦:受即是人身心所感受的,人身心所感受者,大别有五:苦、乐、喜、忧、舍,舍就是不苦不乐,不忧不喜之谓。身心所受,虽有喜乐,乃暂时喜乐,非真喜乐。太虚法师设喻说:「譬若人有疥癞,以手搔之,暂止病痒,谓之为乐,一停手间,加以红肿,其苦更甚。」所以说人生所受实唯是苦。

3. 观心无常:心为眼等之心识,念念生灭,更无常住之时,故观心为无常。

4. 观法无我:谓人乃四大五蕴和合而成,实无有我。「四大」前已解释,五蕴亦名五阴,蕴者蕴藏,阴者障蔽,指此五者,令真如法性掩没不见故。

五蕴──

* 色蕴:即有形之物质,指「身体」。

* 受蕴:即感受苦乐等之心的作用

* 想蕴:即思想辨道明是非者

* 行蕴:即有意志而发于行为者

* 识蕴:即指第六意识,指「心」。

这五蕴因缘和合而成人,不过是无常幻有。在「僧一阿含二十七」有云:「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法」。「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照见五蕴皆空」。人既然是五蕴幻有,没有我,何用贪焉?

总括说来,佛教看人生是「无常、无我、苦、空、不净」,换句话说,就是「虚幻的、痛苦的、无意义的、污秽的」,明白做人是如此,所以要出家求解脱,超轮回,了生死。

或说这是佛教「小乘」人看法,「大乘」人行六波罗密,克苦救世,自利利他,精神上得解放,不是苦、空、不净、无我、无常了;而是常、乐、我、净了。这话论到精神上的修养是对的,论到人生的看法,则是不对的。因为佛教的人生观,就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的,不分大小乘。无论大乘或小乘,都是要认识人生是无常、无我、苦、空、不净的,都是要超出轮回生亡的。没有一个大乘说人生是可恋,天堂是可靠的。「法华经」是大乘的,有说「三世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佛教无论大小乘修行的目的,或劝人修行皆是要脱离生死轮回之苦,不单做人不能了生死,就是做了天上的神也不能了生死,所以有「修行人不可修人天福」。因为人天福乃在六道轮回中,生死未了。「生死未了,如丧考妣」,「三界如牢狱,生死是冤家」,因此影响人生,万事消极,四大皆空,一切皆昙花泡影,缺少积极努力创造的精神,所以遭遇人生痛苦的悲观者,都易走向皈依佛门,看空世界,以求解脱生死,进入涅盘,释迦佛及其弟子,现今寺中僧尼都是例证。

基督教人生观

基督教则不同,认为人生是有价值的,在世上做上帝的儿女,赋有上帝的形像,高过万物(创一27),上帝儿女受命管理世界万物,为世界主人翁(创一28),有权利用万物,创作生产,与上帝同工(林前三9)。虽然人类妄用自由,离开上帝,生出种种罪恶痛苦,然而上帝仍是管理世界,差遣救主,使人胜过罪恶,胜过痛苦(约十六33)。基督徒的人生,不是出家逃避痛苦,耶稣不躲避十字架而迎接它,使痛苦变为人类的喜乐。祂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又向父说:「我不求您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您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十七15),基督徒以爱在人类中服务,愈做愈有味。虽然人生短暂,在世界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前二11)。世途行完毕时,就毫无畏惧的,返回天家,与父上帝同

在(约十四3)。基督徒的人生,不是消极的,乃是积极的,不是逃避的,乃是向前的。

人若认为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应当努力向前奋斗,创造,与上帝同工,就必赞成耶稣式的人生;人若以为人生是苦空、无常、虚幻,就必跟随释迦。这两种人生观分别是很大的。接受佛道者,看人生不过泡影,瞬息幻灭,他的人生观是否定的,势必逃避现实,进入虚空寂灭之境。接受主耶稣的人,看人生是有使命的,充满着生机活力,他的人生观是肯定,虽遇苦难,有主耶稣同行,能努力奋斗,追求上帝指示的目标,做有益身心,服社会的事业。这是主耶稣的应许:「我来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

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篇三
《02-中诊-16页》

中医诊断学辅导 一、中医诊断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二、问诊: 关于寒热的重点:

1、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

2、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

3、伤风表证:发热轻而恶风。

4、里实寒证:但寒不热。

5、里虚寒证:畏寒不热。

6、里实热证:壮热。

7、阳明实热:日晡潮热。(申时PM:3-5时)

8、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午后或入夜)

9、湿温潮热:身热不扬,湿温病。

10、疟疾发热:寒热往来,发有定时。

12、少阳病发热:寒热往来,发无定时,病机为‘半表半里’。

关于汗的重点:

1、自汗——气虚;阳虚——自汗时出,活动尤甚。

2、盗汗——阴虚;血虚——入睡汗出,醒则汗止。

3、绝汗——亡阴;亡阳——病情危重,大汗不止。

4、战汗——正邪相争——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病情的转折点。

5、头汗的基本病机分类——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蕴结;虚阳上越。

6、手足出汗——脾胃疾病为主。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热盛;脾虚湿盛。

7、半身出汗的特点——汗出自健侧,患侧无汗。

关于疼痛的重点:

1、区别疼痛的性质:胀、刺、冷、热(灼)、重、酸、绞、空、隐、窜。

胀痛:指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

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是瘀血致痛的特点。

冷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是寒邪致痛的特点。

灼痛:指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是热邪致痛的特点。实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

重痛: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但头部重痛亦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

酸痛: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多因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但腰膝酸痛多属肾虚。

绞痛: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空痛: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

隐痛:指疼痛不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多因阳气精血亏虚,脏腑经脉失养所致。 走窜痛: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可因气滞或风邪偏胜引起。

固定痛:指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症状。多是瘀血为患,或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壅血瘀所致。 掣痛:指抽掣牵引作痛,由一处连及它处的症状。多因筋脉失养,或筋脉阻滞不通所致。有实证

虚证之分。

2、六经头痛:据其疼痛部位,可确定病变在哪一经。

阳明经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疼痛

少阳经头痛―――两侧头痛

太阳经头痛―――后头痛连项背

厥阴经头痛―――巅顶痛

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

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

3、胁痛——责于肝胆。

4、胸痛与真心痛的区别——疼痛剧烈,‘手足青至节’(寒邪)。

耳鸣的类型:耳鸣如蝉——多虚证。耳鸣如潮——多本虚标实。

目眩:既‘眩晕’——视物旋转。

目昏:既‘目暗’——视物昏暗不清。

雀目:黄昏视物不清,夜盲。肝血不足,或肾阴耗损,目失所养。

失眠: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嗜睡: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

关于饮食与口味的重点:

1、了解口渴欲饮、口渴不欲饮、口渴但漱不饮、口渴多饮的临床特点。

1)口不渴:

指口不渴,亦不欲饮。

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或没有明显的热邪。

2)口渴欲饮:

指口干,欲饮水,饮水则舒的症状。

口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

若大渴多饮并有多尿――为消渴病,属于阴虚燥热

3)渴不多饮:

渴喜热饮,饮水不多―――为寒湿阻滞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为瘀血证(瘀血阻滞津液,津液输布障碍,并非真正缺乏津液)

2、消渴病的主要特征——三多一少。

3、了解食欲减退、厌食、饥不欲食的临床症状区别。

1)食欲减退

指病人进食的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的症状。

不欲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量减少,又称食欲不振。

纳少———进食量减少,常由不欲食所致。

纳呆———无饥饿和要求进食之感,可食可不食,甚则厌食。

三者皆与脾胃病变有关。

若纳呆乏味、腹胀,便溏、乏力、消瘦、舌淡――――为脾胃气虚;

若纳呆、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胸脘痞闷恶心――――为湿邪困脾

2)厌食

指厌恶食物,甚至恶闻食臭的症状,或称恶食。

多见于伤食,表现为纳差、腹胀、厌食、嗳腐吞酸。因食积胃肠故厌而不受。

若厌油腻食物,兼恶心口苦、胁肋胀痛,为肝胆湿热。

若孕妇厌食,恶心,呕吐,为妊娠恶阻,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3)消谷善饥(亦称多食易饥)

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

若伴有口臭、口热、大便干―――为胃火亢盛,腐熟太过,代谢亢进所致。

若消谷善饥伴大便溏泻―――为胃强脾弱,胃强,则腐熟功能过亢,故多食易饥;脾弱,则脾运化功能减弱,故大便溏泻。

4)饥不欲食

指病人虽然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勉强进食,量亦很少的症状。

饥不欲食,多属胃阴虚证,是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5)偏嗜食物或异物

指嗜食生米、泥土的症状。多见于小儿虫积。

6)食量变化

主要指进食量的变化。疾病过程中:

若食欲渐复,食量渐增,是胃气渐复,疾病向愈;

若食欲渐退,食量渐减是脾胃功能渐衰之兆,提示疾病加重。

若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称为‚除中‛,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

4、消谷善饥——也是消渴病特征之一。

5、口味的分类:淡、甜、酸、苦、涩、咸。

1)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

2)口甜:口甜而有粘腻感,为脾胃湿热

3)口黏腻: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

4)口酸:多见于伤食、肝胃郁热等

5)口苦: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

6)口涩: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

7)口咸:多认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

6、口中粘腻不爽——以湿邪为主的临床表现。(湿热;寒湿;痰热。)

关于二便的内容:

1、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

2、便血与脓血便的区别——后者脓中带血。

3、里急后重——便前腹痛,便意急迫,肛门重坠,便后不爽。

4、便溏不爽——大便如酱,便后自觉未排尽。

大便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大便中经常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为脾胃虚寒或肾虚命门火衰

2)溏结不调:若大便时干时稀―――为肝郁脾虚,肝脾不调。

若大便先干后稀―――为脾胃虚弱。

3)脓血便:大便中夹有脓血粘液,常兼见腹痛,里急后重,为痢疾。

4)便血:血色暗红―――为远血;血色鲜红―――为近血。

大便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为大肠湿热、大肠郁热下迫直肠所致

2)里急后重

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欲便而不得,欲不便而不能。为湿热内阻,肠道气滞

3)排便不爽

排便不通畅,有滞涩难尽之感。若腹痛,泻下黄糜,粘滞不爽,为大肠湿热;

若腹痛腹泻而兼排出不爽,兼腹胀矢气,为肝气犯脾;

若泄泻不爽兼有未消化食物,酸腐臭秽难闻,泻后腹痛减轻,为伤食

4)大便失禁

大便不能控制,滑出不禁,甚则便出不自知,又称大便失禁或滑泄。为脾肾阳虚,肛门失约

5)肛门气坠

肛门有下坠之感,甚至脱肛,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为脾虚中气下陷

5、小便频数——小便次数增加,但总尿量不一定增加,甚或减少。

6、膀胱湿热——临床常见小便频数,伴随尿急、痛,色赤。

7、癃闭——‘癃’为小便点滴而出,‘闭’为小便艰涩不出。

三、望诊:

关于望‘神’的重点:了解‘得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症状区别。

面色的望诊重点:

1、常色的特征:明润;含蓄。

望头面五官的重点:

1、小儿囟门闭合期为6个月左右。

2、了解‘囟填’‘囟陷’‘解颅’的临床症状特点。

(1)囟填:为囟门突起,多属实证。多由温病火邪上攻或脑髓有病、颅内水液停聚所致

(2)囟陷:为囟门凹陷,多属虚证。急性病中,多为吐泻伤津;慢性病中,多为气血不足或先天精气亏损不足

(3)解颅:为囟门迟闭,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多见于小儿佝偻病,常兼有‚五软‛和‚五迟‛

3、解颅是小儿佝偻病的主要特征。

4、小儿“五软”——头软;项软;口软;手足软;肌肉软。

5、小儿“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6、熟悉“五轮”学说:风轮—肝—黑睛;血轮—心—两眦;肉轮—脾—眼睑;

气轮—肺—白睛;水轮—肾—瞳仁。

7、‘胞垂’:又称‘胞睑下垂’、‘睑废’,西医称‘眼睑脱垂’。责于脾肾,属痿证范畴。

8、区别‘咽喉红肿’‘咽喉溃烂’‘咽喉伪膜’的临床特征。

望咽喉色泽:

1.实热——一般红肿热痛,为肺胃有热;

2.红肿溃烂,并有黄白腐点,称为‚乳蛾‛,为肺胃热毒炽盛;

3.虚热——鲜红娇嫩,肿痛不甚,为虚火上炎;

4.咽部淡红漫肿,多由痰湿凝聚所致

望躯体的主要内容:

1、瘿瘤:颈部喉结处肿块。(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痰气互结。

2、瘰疬:颈部侧面结节如串珠。(淋巴结节)——痰火互结。

望皮肤的主要内容:

1、斑疹——斑:色斑,不突出皮肤。疹:突出于皮肤的斑。

2、区别‘白(培)’‘水痘’‘湿疹’的症状与病症的异同。

3、痈——阳证,红肿。疽——阴证,漫肿。

4、疔——如‘钉’,根深如钉。多发颜面、手足。

望痰、涕的临床意义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篇四
《泡腾片经验大全》

泡腾片经验大全一、

我也作了一段时间的泡腾片,感觉如果要作成水溶性的泡腾片的确不容易,粘冲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不妨考虑用酒石酸代替柠檬酸,那样吸潮性就会大大降低,在50%的湿度下也能压片,如果执意要用柠檬酸,那你的湿度要控制在30%以下,温度不能超过25度,否则很难做到不粘冲,我就是因为柠檬酸工艺要求太苛刻才改用酒石酸的,润滑剂用PEG6000:氯化钠=2:3的比例,效果不错,你可以试试,而且工艺要求宽松。但是酒石酸遇到钙镁离子容易产生浑浊,药检所检验时用的是蒸馏水,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报检没有问题。

PS:根据你的处方来看,你不象是要作成水溶性泡腾片,那样的话建议你加微分硅胶,但是不要用硬脂酸镁,那东西泡腾后产生浮沫,影响观感,患者不容易接受。

二、

VC-25%

柠檬酸--11%

碳酸氢钠--35%

羧甲基淀粉钠--8%

乳糖--12%

阿斯巴甜--1.5%

甜橙香精--1%

PVP-K30--4%

PEG6000--1%

微粉硅胶--1%

硬脂酸镁--0.5%

三、

Vitamin C (Ascorbic Acid) Effervescent

Tablets

(500 mg)

1. Formulation

I.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500 g

Tartaric acid .................................................430 g

II. Kollidon 25 [1]..................................................8 g

2-Propanol .................................................200 ml

四、

其余的不用考虑,就是车间相对湿度太高,造成辅料变潮。所以我建议打开空调系统,降低相对湿度!!即可!!

我原来做的泡腾片开始的时候也是很粘冲,后来我用了2种润滑剂,PEG6000和微分硅胶,之后把湿度好好的控制了一下,硬脂酸镁的确会有混浊!

微粉硅胶也会有沉淀的。我看只有PEG6000好些,但效果不明显。最好的方法是将柠檬酸换成酒石酸或富马酸

配制将下列原料倒入LOEDICE(4)混合器中,分6步混合5分钟: 1、酒石酸和重碳酸钠

2.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

3.PEARLITOL® 200 SD桔子香料和糖精钠,

4.分3步加1/3的PEG 6000和苯甲酸钠,

5.用20毫米平斜冲头在EXACTA21(5)中加压20分钟。Ø

片重:2.25克Ø 硬度:60NØ 分解时间:大约1分钟

五、

我以前作过泡腾片,粘冲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用酒石酸代替柠檬酸,吸潮性的确会大大降低,但是口感就不如柠檬酸的好了。看看饮料里常加的矫味剂就知道了,用酒石酸的很少,那是因为口感不好。对于湿度,我的经验是要控制在30%以下,温度尽量低,否则很难做到不粘冲。润滑剂用PEG6000还是不错的。应该使用微粉硅胶,而不用硬脂酸镁,因为泡腾后产生的浮沫,的确观感太差。另外就是硬脂酸镁是疏水性的,肯定影响片子的崩解,泡腾片的崩解一般要求是五分钟之内, 水温15到25度之间,溶解或分散在水中,无颗粒状物留存

六、

用好的润滑剂,peg的润滑效果实在不敢恭维,成本可以接受的话,用jrs的硬脂富马酸钠,宣传是可溶的,防粘效果我自己比较过,和硬脂酸镁差不多。

2.楼主用可压性淀粉作填充剂,会不会有沉淀?

3.peg乙醇溶解包裹,制备的颗粒,酸碱颗粒会有色差,压片后有暗斑。楼主是否能接受?

个人意见。

同意楼上的,硬脂酸镁不容于水,会使药品产生浑浊沉淀,PEG较好,而且6000的效果要好于4000,建议用6000。

另外,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很重要。温度过高,中药浸膏会出现溶解现象,很容易发粘,湿度就不用细说了吧,泡腾片吸潮可是很雷害的哦!所以建议楼主从以上两个方面考虑,可能会有所帮助!

七、

泡腾片一般要求药物成分是可溶性的,为保持崩解后溶液澄明,应尽可能选用适宜的水溶性润滑剂。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水分的吸收,颗粒(如果制粒)与压片车间要控制空气的温湿度,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20%~25%,温度18~21或者15~25

另外,有报道在大山楂泡腾片的生产工艺中,采用聚乙二醇的乙醇液同碳酸氢钠混合,经喷雾器形成细粉,聚乙二醇可将碳酸氢钠包裹,避免与酸直接接触,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同时解决了压片时的粘冲问题。 八、

泡腾片粘冲,有以下几种情况:

1、辅料不合适

2、未加润滑剂

3、生产环境不适宜

针对解决办法:

1、加少量微粉硅胶(0~1%),其防吸潮性能优良;

或用PEG将药粉包裹,防止药粉吸潮。

2、硬脂酸镁是疏水性的,会影响片子的崩解;若加入后你的片子崩解能合格,可以用;若不合格,建议你用PEG。

3、生产泡腾片和外部环境很重要,特别是湿度要求很严,最好在40以下。上只是个人最近做泡腾片的心得,仅供参考,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

解决办法:

1、加大硬脂酸镁的量到3%,如崩解能合格,可以用;若不合格,建议你用微粉硅胶

1、加少量微粉硅胶(2%)替代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和崩解剂

柠檬酸及碳酸氢钠的比例是7:10,也可以是柠檬酸:碳酸氢钠:碳酸钠的比例是7:9:1;当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有所调整。酸碱用量至少要占到整个片剂重量的一半以上,才能满足药典的崩解时限要求。 九、

这个也是中药.

首先,做泡腾片所有原料和辅料都必须是溶于水的,硬脂酸镁是疏水性物质,肯定是不能用的,润滑剂可用PEG、微粉硅胶。其次,酒石酸、碳酸氢钠在一起是很容易粘冲的,可以考虑将碳酸氢钠用熔融的PEG包裹,冷却后干燥、粉碎,再与主药、酒石酸一起制粒,粘冲就大大减轻了。

第三,干燥时尽量使水分降低,最好1%以下。

第四,在压片前,慢慢开动压片机,用大功率的红外灯烘烤压片机转盘。压片机运转一段时间后,冲头发热,上、下冲和中模温度升高,粘冲就不那么明显了。

个人经验,建议你将PEG4000换成PEG6000,并增加氯化钠,用量与PEG6000为2:3,PEG6000的用量为5%左右。

十、

、首先泡腾片的制备要注意的是空气湿度的控制!开除湿机,开空调!

2、处方上也要认真筛选,我做过的一个泡腾片的项目:酸源是富马酸,碱源用碳酸氢钠,润滑剂用PEG4000(富马酸也有润滑作用),酸碱分开制粒,外加香精,(口服的泡腾片)效果很好!

3、润滑剂不能用硬脂酸镁,滑石粉,因为它们是不溶于水的!

上面的各位说的都不错,估计大家都做了很多研究。泡腾片中润滑剂的选择的确很头痛。NaCl在力度伸泡腾片的处方上并不是做润滑剂用的,而是做引湿剂!(只有用了它,才能在30秒内崩解),在一般泡腾片中做润滑剂效果不是很明显。L-亮氨酸效果不错,但价格有问题。使用时都必须过60目以上筛,并尽量干燥。月桂醇硫酸镁口感很差,难以在生产中运用。我们公司采用的进口压片机,可以在每压完一片后喷极少量的硬镁搽冲头,不会对产品有影响。另外要控制压片时的湿度,注意吸湿问题。

战友分析。NaCl在力度伸泡腾片中做引湿剂——高手啊。这种作用是一种应用NaCl的思路。

十一、

应该是要澄清的。我觉得还是要从制粒的工艺上来解决,是否粒子的水分过高,需制得颗粒结实均匀,控制水份在2~3%以内。如细粉太多可能容易粘冲,还有就是的冲头是否存在问题。

slight1234 ,暂时不讨论是分散还是溶解,你说:"滑石粉导致溶液不完全澄清",那就不使用滑石粉如何?不使用滑石粉还存在不澄清吗?你在六楼说用了2%的氯化钠效果不佳,是哪一项效果不好?

2. 建议你放弃滑石粉,改用0.5%-1%的氯化钠效果会很好,只要你的主药没问题,问题肯定可以解决! 氯化钠在压片前加入混合!

3. 我买过一个商品名是"actilife all in one"的维生素类泡腾片,它处方上钙是碳酸钙,所以它的崩解肯定不会是澄清的.

4.另外我特意咨询了我们质检人员,是大片消失即是崩解完全!

十二、

加入2%的氯化钠,对于改善粘冲现象的没有帮助;不加入滑石粉,溶液是完全澄清的。我也尝试不加入滑石粉,但是的确效果不一样,压了5片以后就出现严重的粘冲现象。

经过大家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到是在寻找一个水溶性的润滑剂: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看到:常用的水溶性润滑剂:硼酸1%,苯甲酸钠5%,油酸钠5%,聚乙二醇4000或6000,氯化钠5%,醋酸钠5%,月桂醇硫酸钠0.5-2.5%,L-亮氨酸1-5%。

2. 使用量为5%的润滑剂的低比例的润滑作用并不好,L-亮氨酸效果不错,但价格有问题。使用时都必须过60目以上筛,并尽量干燥;另外要控制压片时的湿度,注意吸湿问题。

3.在排除了以上水溶性润滑剂之后,就有一个润滑作用更强的水溶性物质:“月桂醇硫酸镁”!!!

与用量相同的硬脂酸镁比较,效果不及后者;但其润滑效果碎使用量增加而加强,三倍量的月桂醇硫酸镁的润滑作用与一倍量的硬脂酸镁相当。并且在使用3倍量的月桂醇硫酸镁的时候不会出现使用较大量硬脂酸镁时出现的较大的片重差异!

十三、

在实验室小试作泡腾片抽湿机是肯定需要的,根据处方情况将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30~45%;好的处方对湿度要求较低,45%左右的湿度即可。

我认为“在制作过程中要做采用吸湿性大的材料放在你做的样品上下,

还有加热烘干的设备要工作,有点像制作葡萄干那样,让水份尽量减少。”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很麻烦。 酸碱的选择需考察与主药的配伍情况,可以通过影响因素试验来考察;

处方中的其他辅料(etc.填充剂)对压片情况及片子的硬度和脆碎度影响较大,需筛选(目前市售的泡腾片有部分在运输中易发生裂片等情况);

有一点小经验,就是可以将碱用适宜材料包裹后再制粒,这样将酸碱隔开对产品稳定性有帮助,且能较大程度的降低对环境湿度的要求,操作简便,可以放大。

十四、

中药浸膏粉做成泡腾片,可以选用不同比例的碳酸氢钠&枸橼酸作为泡腾剂;用羧甲基淀粉钠作为崩解剂,不要用水做黏合剂,而用5%PVP的乙醇溶液,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了,我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不错

你说的问题很模糊,没法做具体判断!!只能做一个总的分析:

1、泡腾片在制粒、压片过程中对车间的湿度、温度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要求湿度在30%以下、温度在25度以下。能达到这个条件,对生产就应该没什么问题。

2、用好水溶性的润滑剂:常用的水溶性润滑剂:硼酸1%,苯甲酸钠5%,油酸钠5%,聚乙二醇4000或6000,氯化钠5%,醋酸钠5%,月桂醇硫酸钠0.5-2.5%,L-亮氨酸1-5%。

3、可以增加片重,提高崩解剂的用量,酒石酸和碳酸氢钠的比例最好在1:2.5左右,降低浸膏的水分,采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制备药粉,另外可以加入交联羧甲基淀粉钠和PVPP等方法试一试。

4、制备时酸和碱一个制粒时加,一个外加.具体看你的药物;制粒用5%的PVP--乙醇,PVPP内外各加一半. 具体怎么办还得看你具体生产的情况和处方比例,我只能总结这么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有一些关于泡腾片的文献,你看看吧!!

我做过的!

十五、

不过是提取物,基本上类似西药!

提取物 50g 柠檬酸 80g

碳酸氢钠 120g 羧甲基淀粉钠 40g

乳糖 80g 阿斯巴甜 6g

聚乙烯吡咯烷酮 20g(制粒用辅料,用异丙醇混合制粒) 聚乙二醇6000 4g(润滑剂,防止粘冲)特别要注意环境湿度的控制,我们基本控制在30%以内。如果你们的浸膏含量比较大,可以适当增大规格,我们查询资料可以看见,泡腾片有1.0g左右/片的。还有,适量的崩解剂也是必须的,重要浸膏的话,可以考虑加入适量的微粉硅胶。有需要交流的可以继续回帖,我会持续关注。

泡腾片在制粒、压片过程中对车间的湿度、温度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要求湿度在30%以下、温度在25度以下。能达到这个条件,对生产就应该没什么问题。

2、用好水溶性的润滑剂:常用的水溶性润滑剂:硼酸1%,苯甲酸钠5%,油酸钠5%,聚乙二醇4000或6000,氯化钠5%,醋酸钠5%,月桂醇硫酸钠0.5-2.5%,L-亮氨酸1-5%。

3、可以增加片重,提高崩解剂的用量,酒石酸和碳酸氢钠的比例最好在1:2.5左右,降低浸膏的水分,采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制备药粉,另外可以加入交联羧甲基淀粉钠和PVPP等方法试一试。

4、制备时酸和碱一个制粒时加,一个外加.具体看你的药物;制粒用5%的PVP--乙醇,PVPP内外各加一半. 而且,崩解剂的选择也很重要,水溶性可以考虑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PVP。我不同意包衣!因为泡腾片严防水!!包衣过程片面总会润湿的。

十六、

1.我是酸碱分开制粒,酸颗粒为柠檬酸与乳糖\甘露醇一起用PVP(95%)乙醇湿法制粒,55℃烘干,但现在出现问题,我的酸颗粒越烘越湿,是不是可以提高温度?若提高,哪个范围比较合适? 低共融了。

2.碱颗粒为NaHCO3与乳糖\甘露醇一起用PVP(95%)乙醇湿法制粒,后来我55℃烘了4天,结果碱颗粒颜色变黄了,是否为NaHCO3分解?我用此颗粒压片非常顺利,但在测崩解时限时有部分超过5分钟!!

NaHCO3在含水时60℃分解,我们在生产中(沸腾制粒中)由于局部过热也出现黄色颗粒。这是NaHCO3分解的表现。

3.压片时我们现在的条件只能控制在50%-55%,是否还是太湿?我是与乳糖联合制粒,湿度是否不需要太低?泡腾片的RH要求30%以下,如实在达不到,应在40%以下。温度应在18-25℃最后建议:乳糖\甘露醇改为蔗糖或糊精。

十七、

我现在还没试过,是否蔗糖或糊精比乳糖\甘露醇的效果要好?

我可是泡腾片好手,目前,已有多个泡腾片新药OK及(或)正在审批中.

对于上述一些观点,及方案有所同有所不同.

首先,对于按你的配比,你是经摩尔比还是质量比?!因为这将直接影响你的酸碱反应速度(速率). 对于用量43%,我觉得足以达到崩解要求.

其次,你制粒的方法,用PVP各种溶液来制粒,其在烘干过程相当长,而且所得颗粒质量不高.这并不是理想的方法.

为什么不酸碱分开来制粒呢?湿法制粒,这对于分别制粒的接触是非常有利的! 还可以用水,多好呀!

最后,我最关注的是,你的药粉原色是什么,有色差在申报时有麻烦的.那老先生老太太可不含糊,我都被狙了一次.

十八、

我公司长期做泡腾片,有一点经验

不知道你是用什么包装,现在泡腾片的包装我见过的有铝塑复合膜、双铝(单片),筒子装(10片) 你是用酸碱和浸膏和原粉一起用无水乙醇制粒

那么有极大的可能出现鼓包

千万要慎重

有一个办法,用氯化钙除去无水乙醇中的水分

但最好还是酸、碱分开来制粒,用PVP的乙醇液制粒是较好的选择,比之HPC,PEG乙醇制粒较易粘冲 如果酸碱颗粒大小难以混匀,其实用95%的乙醇制粒就够了,根本无需无水乙醇

有人说16目制粒,这是不太可靠的

想提高崩解,颗粒尽量做小一点

按楼主所说“酸碱就是和浸膏和原粉一起制粒的”,浸膏中含大量水份,与酸碱一起制粒,工艺显不合理。建议:

1.浸膏制成干膏粉,将干膏粉、原药材粉、酸和碱分别烘干,过100目筛,相互混匀;

2.用约20%PVP异丙醇溶液制成适宜软材;

3.16目筛制粒,通风干燥,14目筛整粒;

4.加入崩解剂,混匀,压片;

5.另外,处方中有否加入其他辅料的余地,如有,可选有助崩解的辅料,亦可调整药物、酸碱和辅料的比例。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只要试验才能解决问题。

十九、

我认为处方本身可能有如下问题:

1、酸碱配比,考虑枸橼酸为3元酸,另结合2者的分子量,二者的合适配比应在7:8~7:9之间。当然要更深步地考虑控制片子崩溶的酸碱性,做适当的调整除外。

2、L-HPC的使用,这个东西确实是个不错的崩解剂,但由于它本身其实粘性比较大,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容易反过来产生黏结效果阻碍泡腾的进行。

它有使物料颗粒结合更精密的致密作用,用于泡腾片时有可能引发水分进入片剂内部困难。

可以从如下2方面再做考察,

调整加入量或尝试不加,尤其是加入太多是不合适的,比如大于8%

尝试改变加入方法,改成内加。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篇五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一、词语部分

(一)听写词语

聚拢 增添 荡漾 演奏 莲蓬 舞蹈 蜻蜓 饱胀 衬衫 裸露 舒适 特殊 饲养 窟窿 盘缠 后悔 劝告 寓言 裂开 打猎 燕子 大雁 安慰 犹豫 将来 照顾 议论 稚嫩 享受 迅速 唾沫 掩盖 血型 麻烦 庄稼 存在 预防 繁殖 悬挂 年龄 晚霞 漆黑 售卖 端正 屏幕 蔬菜 纠正 冶炼 灌溉 渠道 燃烧 掠过 骤降 湛蓝 熟悉 欧洲 悲惨 叮嘱 羡慕 疲倦 裁剪 射箭 舒缓 替换 奔腾 仿佛 黎明 缺少 队伍 探索 竭尽全力 迫在眉睫 翩翩起舞 无影无踪恋恋不舍 审视 纠正

(三)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1、填形容词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整整齐齐)的队伍 (尖尖)的嘴巴 (红色的)的爪子 (灵活透亮)的眼睛 (陡峭的)的石壁 (清脆)的叫声 (光彩夺目)的春天 (美丽可爱)的世界 (灿烂)的阳光 (碧绿)的大圆盘 (嫩黄色)的小莲蓬 (洁白)的衣裳 (可爱)的翠鸟 (美丽)的鲜花 (芬芳)的花香 (清朗)的光辉 (甜蜜)的微笑

(绿茸茸)的草地(金灿灿)的金子 (红艳艳)的花朵 (黄澄澄)的稻田 (白茫茫)的雾 (黑乎乎)的山洞 (红彤彤)的太阳 (软绵绵)的沙发 (绿油油)的禾苗 (暖烘烘)的房间 (雪白)的浪花 (珍贵)的礼物

(洪亮)的声音 (坚强)的意志 (严肃)的神情 (清澈见底)的小溪

(成千上万)的燕子 结结实实的(橡树)

天空(湛蓝深远) 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空气(清新甜润) 大雪(漫天飞舞) 山路(弯弯曲曲) 楼房上(彩旗飘扬) 草地上(鲜花盛开) 街道上(人山人海) 马路上(人来车往) 教室里(鸦雀无声) 天空中(星光闪烁) 竭尽全力地(救援) 锲而不舍地(工作)聚精会神地(上课)七嘴八舌地(讨论) (认认真真)地看 (开开心心)地唱 (快快乐乐)地玩 (老老实实)地画 (慢慢吞吞)地走 (吞吞吐吐)地说 (目不转睛)地盯着 (情不自禁)地欢呼 (迫不及待)地开电脑 (恋恋不舍)地离开 (亲切)地说 (安全)地航行 美得(耀眼) 乐得(精彩)或(轻松) 时间过得(飞快) 节目表演得(精彩) 吓得(心惊胆颤)或(面如土色)

2、填动词

(掩饰)痛苦 (停止)哭泣 (购买) 药品(皱着)眉头 (握紧)拳头 (擦拭)酒精 (商量)事情 (讨论)总是 (检阅)队伍 (纠正)错误

(叨)小羊 (劝)邻居 (射)大雁 (画)杨桃 (鼓着)腮帮子 (挺着)大肚子 (瞪着)眼珠子 (竖着)大拇指 (拍)肩膀 (耸)鼻子 (伸)脖子 (壮)胆子 (换)衣服 (拿)手杖 (追)太阳

(提)手袋 (迈开)脚步 (闭)眼睛 (举起)小手 (掩盖)痛苦 (吸取)经验 (抢救)生命 (伸展)枝条 (抄)生字 (端)盘子 (种)庄稼 (扛)大米 (救_燕子 (砍)树木 (劝)朋友

(登)高山 (燃烧)着熊熊大火 (奔腾)着朵朵浪花 (飘浮)着朵朵白云 (排除)忧伤 (增添)生机 (发出)警报 (打消)念头

气得(七窍生烟)或(冒烟) 吓得(落荒而逃)或(撒腿就跑)或(四处逃窜)

3、填量词

一(对)翅膀 一(支)赞歌 一(阵)风 一(朵)荷花 一(幅)画 一(片)花瓣 一(首)歌曲 一(缕)阳光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一(把)斧头 一(件)事 一(双)小手 一(块)庄稼地 一(个)山坡 一(座)大山 一(句)话 一(条)小河 一(道)深沟 一(场)大雨 一(栋)楼房 一(束)鲜花 一(颗)牙齿 一(面)红旗 一(次)旅行 一(台)电脑 一(张)嘴巴 一(列)火车

一(张)报纸 一(件)衬衫 一(篇)课文 一(辆)车 一(台)节目 一(杯)水 一(轮)红日 一(份)帐单 一(门)绝招 一(条)公路

(六)反义词

危险对(安全) 轻松对(沉重) 相信对(怀疑) 减少对(增加) 容易对(困难) 宽敞对(狭窄) 成功对(失败) 暂时对(永远) 柔软对(坚硬) 喜悦对(哀伤) 深对(浅) 疏对(密) 富对(穷) 输对(赢) 笑对(哭) 幸福对(痛苦) 出现对(消失) 开始对(结束) 安静对(喧哗) 弯曲对(笔直) 扩大对(缩小) 黑暗对(光明) 好对(坏) 快乐对(悲伤) 升对(降) 出现对(消失) 隐藏对(显露)一无所有对(应有尽有) 高兴对(伤心) 粗暴对(温柔) 防御对(进攻)错误对(正确) 细小对(粗大) 沉重对(轻盈) 前进对(后退) 喜对(悲) 轻柔对(粗重) 劣对(优) 懒对(勤) 动对(静) 功对(过) 偏对(正) 善对(恶) 得对(失)

吞对(吐) 进对(退) 始对(终) 呼对(吸) 憎对(爱)

略对(袢) 攻对(守) 是对(非)

(七)近义词

舒适----舒服 叮嘱----嘱咐 审视----审察 假若----假如 温暖----暖和 宽敞----宽阔 壮观----雄伟 安静----宁静 喜悦----快乐 立即----立刻 喜爱----喜欢 增添----增加 疲倦----疲劳 纠正----改正 挑选----挑拣

灵巧----灵活 启示----启发 清楚----明白 赞扬----赞美

迅速----快速、神速 机灵----机警、灵活 好像----好似、犹如、仿佛

(八)一字组多词

赞(赞叹)(赞扬)(赞美) 复(复习(反复)(重复) 渡(渡过)(过渡)(渡船) 顾(顾客)(顾及)(顾问) 愉(愉快)(愉悦)

(九)各种各样的说

1、高兴的时候:微笑地说、兴奋地说、愉快地说、满意地说、高兴地说

2、生气的时候:严肃地说、严厉地说、气冲冲地说、气愤地说、愤恨地说

3、疑惑的时候:惊奇地问、奇怪地问、半信半疑地问、迷惑地问

二、句子

1、比喻句。(1)燕子的尾巴似剪刀。

(2)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3)翠鸟腹部的羽毛像浅绿色的衬衫。

(4)翠鸟背上的羽毛像赤褐色的外衣。

(5)咆哮的洪水像凶猛的狮子吞没了山村。

(6)高大的橡树像哨兵一样挺立在路旁。

(7)翠鸟的的眼睛像微型望远镜一样锐利。

(10)蒲公英的花好像我们的手掌。

(11)平静的湖面像镜子。

(1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13)红红的太阳像火球。

(14)绿绿的草地像地毯。

(15)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

(16)画家的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着。

(8)又大又圆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9)孩子们撑着的雨伞像浮在水面的点点花瓣。

2、变句式

变换句式。通常要求变换的句式有:“把”字句和“被”字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做这样的练习,一要看清要求(或例句),明确是要变换什么;二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三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四要改后认真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是否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有没有漏写某些内容,写错别字等。

(1)改为反问句。

A、添加表示反问的词语“难道不”或“怎么会”、“怎能”等。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怎能不爱中国呢?

B、将肯定变为否定。(“就”变为“不就”,“是”改为“不是”等)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C、句末加语气词“呢”或“吗”。

D、句末改为问号。(“。”改为“?”)

(2)改为把字句。

方法一般:是在“谁做了什么”中,在“谁”的后面加上“把”字,把动作放最后面。改成“谁把什么做了”

例:小明画好了五角星。

小明把五角星画好了。

(3)改为被字句。

在“谁做了什么”句中,把“什么”放到最前面,加上“被”,接着是“谁做了”改成“什么被谁做了” 例:小明吃了五个杨桃。

五个杨桃被小明吃了。

3、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病因,再对症下药。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⑴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一般的完整的句子“谁 在干 什么”)→添加缺少的成分 ⑵用词不当(如,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换合适的词语

⑶搭配不当(如,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合语言习惯)→改成合适的搭配

⑷语序混乱→调整语序

⑸前后矛盾→改或删

⑹重复罗嗦→删

在修改病句中,仍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一定要小,有时句子的毛病不只一处,要仔细分辨,还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改完后认真读一读,检查检查。

4、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在书面语言中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语调和词语的性质、作用,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书面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三年级学生要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其中句号、问号、逗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6种标点符号要求学会使用。

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三、积累部分

(一)成语

(1)带有数字的成语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百发百中 千变万化 九死一生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低三下四 万紫千红 十全十美 三言两语 千真万确 万无一失

(2)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少见多怪 大同小异 南辕北辙 异口同声 大材小用 口是心非 上行下效

内柔外刚 公报私仇 左右为难 出生入死 远交近攻 天长地久 反客为主

(3)带有重叠词的成语

零零星星 郁郁葱葱 实实在在 缝缝补补 结结实实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篇六
《禅宗永嘉集》

No. 2013

禅宗永嘉集序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辟。理绝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迹晦名言之表。悲夫。能仁示现。应化无方。开妙典于三乘。畅真诠于八部。所以发挥至赜。悬梵景于昏衢。光阐大猷。泛禅波于欲浪。是以金棺揜耀。玉毫收彩。孤标灵鹫之英。独负成麟之业者。其唯大师欤。大师俗姓戴氏。永嘉人也。少挺生知。学不加思。幼则游心三藏。长则通志大乘。三业精勤。偏弘禅观。境智俱寂。定慧双融。遂使尘静昏衢。波澄玄海。心珠道种。莹七净以交辉。戒月悲花。耿三空而列耀。加复霜松洁操。水月虚襟。布衣蔬食。忘身为法。愍伤含识。物物斯安。观念相续。心心靡间。始终抗节。金石方坚。浅深心要。贯花惭洁。神彻言表。理契寰中。曲己推人。顺凡同圣。则不起灭定而秉护四仪。名重当时道扇方外。三吴硕学辐辏禅阶。八表高人风趋理窟。静往因薄宦。亲承接足。恨未尽于方寸。俄赴京畿。自尔已来。幽冥遽隔。永慨玄眸。积翳忽丧金錍。欲海洪涛。遄沈智楫。遗文尚在。龛室寂寥。呜呼哀哉。痛缠心腑。所嗟一方眼灭。七众何依。德音无闻。远增凄感。大师在生。凡所宣纪。总有十篇。集为一卷。庶同归郢悟者。得意忘言耳。今略纪斯文。多有谬误。用俟明哲。非者正之

禅宗永嘉集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大章分为十门。慕道志仪第一。夫欲修道。先须立志。及事师仪则。彰乎轨训。故标第一。慕道仪式。戒憍奢意第二。初虽立志修道。善识轨仪。若三业憍奢。妄心扰动。何能得定。故次第二明戒憍奢意也。净修三业第三。前戒憍奢。略标纲要。今子细检责。令粗过不生。故次第三明净修三业。戒乎身口意也。奢摩他颂第四。前已检责身口。令粗过不生。次须入门。修道渐次。不出定慧。五种起心。六种料简。故次第四。明奢摩他颂也。毗婆舍那颂第

五。非戒不禅。非禅不慧。上既修定。定久慧明。故次第五明毗婆舍那颂也。优毕叉颂第六。偏修于定。定久则沈。偏学于慧。慧多心动。故次第六明优毕叉颂。等于定慧。令不沈动。使定慧均等。舍于二边。三乘渐次第七。定慧既均。则寂而常照。三观一心。何疑不遣。何照不圆。自解虽明。悲他未悟。悟有浅深。故次第七明三乘渐次也。理事不二第八。三乘悟理。理无不穷。穷理在事。了事即理。故次第八明事理不二。即事而真。用祛倒见也。劝友人书第九。事理既融。内心自莹。复悲远学。虚掷寸阴。故次第九明劝友人书也。发愿文第

十。劝友虽是悲他。专心在一。情犹未普。故次第十明发愿文。誓度一切也

慕道志仪第一

先观三界。生厌离故。次亲善友。求出路故。次朝晡问讯。存礼数故。次审乖适如何。明侍养故。次问何所作。为明亲承事故。次瞻仰无怠。生殷重故。次数决心要。为正修故。次随解呈简。为识邪正故。次验气力。知生熟故。次见病生疑。堪进妙药故。委的审思。求谛当故。日夜精勤。恐缘差故。专心一行。为成业故。亡身为法。为知恩故。如其信力轻微。意

无专志。粗行浅解。泛漾随机。触事则因事生心。缘无则依无息念。既非动静之等观。则顺有无之得失。然道不浪阶。随功涉位耳

戒憍奢意第二

衣食由来。长养栽种。垦土掘地。盐煮蚕蛾。成熟施为。损伤物命。令他受死。资给自身。但畏饥寒。不观死苦。杀他活己。痛哉可伤。兼用农功。积力深厚。何独含灵致命。亦乃信施难消。虽复出家。何德之有。噫。夫欲出超三界。未有绝尘之行。徒为男子之身。而无丈夫之志。但以终朝扰扰。竟夜昏昏。道德未修。衣食斯费。上乖弘道。下阙利生。中负四恩。诚以为耻。故智人思之。宁有法死。不无法生。徒自迷痴。贵身贱法耳

净修三业第三

贪嗔邪见意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口业。杀盗淫身业。夫欲志求大道者。必先净修三业。然后于四威仪中。渐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境智双寂。冥乎妙旨。云何净修身业。深自思惟。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检摄三愆。无令漏失。慈悲抚育。不伤物命。水陆空行。一切含识。命无大小。等心爱护。蠢动蜎飞。无令毁损。危难之流。殷勤拔济。方便救度。皆令解脱。于他财物。不与不取。乃至鬼神。随有主物。一针一草。终无故犯。贫穷乞匃。随己所有。敬心施与。令彼安隐。不求恩报。作是思惟。过去诸佛。经无量劫行檀。布施象马七珍。头目髓脑。乃至身命。舍而无吝。我今亦尔。随有施与。欢喜供养。心无吝惜。于诸女色。心无染着。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茎。不悟毒蛇。智人观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铜柱铁床。焦背烂肠。血肉糜溃。痛彻心髓。作如是观。唯苦无乐。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唯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鲍肆厕孔。亦所不及。智者观之。但见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肉血汗泪。涕唾脓脂。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肺脾肾胃。心膏膀胱。大肠小肠。生藏熟藏。屎尿臭处。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识风鼓击。妄生言语。诈为亲友。其实怨妒。败德障道。为过至重。应当远离。如避怨贼。是故智者观之。如毒蛇想。宁近毒蛇。不亲女色。何以故。毒蛇杀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缚。百千万劫。种种楚毒。苦痛无穷。谛察深思。难可附近。是以智者。切检三衍。改往修来。背恶从善。不杀不盗。放生布施。不行淫秽。常修梵行。日夜精勤。行道礼拜。归凭三宝。志求解脱。于身命财。修三坚法。知身虚幻。无有自性。色即是空。谁是我者。一切诸法。但有假名。无一定实。是我身者。四大五阴。一一非我。和合亦无。内外推求。如水聚沫。浮泡阳焰。芭蕉幻化。镜像水月。毕竟无人。无明不了。妄执为我。于非实中。横生贪着。杀生偷盗。淫秽荒迷。竟夜终朝。矻矻造业。虽非真实。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作是观时。不以恶求。而养身命。应自观身。如毒蛇想。为治病故。受于四事。身着衣服。如裹痈疮。口飡滋味。如病服药。节身俭口。不生奢泰。闻说少欲。深乐修行。故经云。少欲头陀。善知止足。是人能入贤圣之道。何以故。恶道众生。经无量劫。阙衣乏食。叫唤号毒。饥寒切楚。皮骨相连。我今暂阙。未足为苦。是故智者。贵法贱身。勤求至道。不顾形命。是名净修身业。云何净修口业。深自思惟口之四过。生死根本。增长众恶。倾覆万行。递相是非。是故智者。欲拔其源。断除虚妄。修四实语。正直柔软和合如实。此之四语。智者所行。何以故。正直语者。能除绮语。柔软语者。能除恶口。和合语者。能除两舌。如实语者。能除妄语。正直语者有二。一称法说。令诸闻者。信解明了。二称理说。令诸闻者。除疑遣惑。柔软语者亦二。一者安慰语。令诸闻者。欢喜亲近。二者宫商清雅。令诸闻者。爱乐受习。和合语者亦二。一事和合者。见斗诤人。谏劝令舍。不自称誉。卑逊敬物。二理和合者。见退菩提心人。殷勤劝进。善能分别。菩提烦恼。平等一相。如实语者

亦二。一事实者。有则言有。无则言无。是则言是。非则言非。二理实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涅槃。常住不变。是以智者。行四实语。观彼众主。旷劫已来。为彼四过之所颠倒。沉沦生死。难可出离。我今欲拔其源。观彼口业。唇舌牙齿。咽喉脐响。识风鼓击。音出其中。由心因缘。虚实两别。实则利益。虚则损减。实是起善之根。虚是生恶之本。善恶根本。由口言诠。诠善之言。名为四正。诠恶之语。名为四邪。邪则就苦。正则归乐。善是助道之缘。恶是败道之本。是故智者要心扶正。实语自立。诵经念佛。观语实相。言无所存。语默平等。是名净修口业。云何净修意业。深自思惟。善恶之源。皆从心起。邪念因缘。能生万恶。正观因缘。能生万善。故经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当知心是万法之根本也。云何邪念。无明不了。妄执为我。我见坚固。贪嗔邪见。横计所有。生诸染着。故经云。因有我故。便有我所。因我所故。起于断常。六十二见。见思相续。九十八使。三界生死。轮回不息。当知邪念。众恶之本。是故智者制而不随。云何正观。彼我无差。色心不二。菩提烦恼。本性非殊。生死涅槃。平等一照。故经云。离我我所。观于平等。我及涅槃。此二皆空。当知诸法。但有名字。故经云。乃至涅槃。亦但有名字。又云。文字性离。名字亦空。何以故。法不自名。假名诠法。法既非法。名亦非名。名不当法。法不当名。名法无当。一切空寂。故经云。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是以妙相绝名。真名非字。何以故。无为寂灭。至极微妙。绝相离名。心言路绝。当知正观还源之要也。是故智者正观因缘。万感斯遣。境智双忘。心源净矣。是名净修意业。此应四仪。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入道次第云尔

奢摩他颂第四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夫念非忘尘。而不息尘。非息念而不忘尘。忘则息念而忘。念息则忘尘而息。忘尘而息。息无能息。息念而忘。忘无所忘。忘无所忘。尘遗非对。息无能息。念灭非知。知灭对遗。一向冥寂。閴尔无寄。妙性天然。如火得空。火则自灭。空喻妙性之非相。火比妄念之不生。其辞曰。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若以知知寂。此非无缘知。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为无知。自性了然故。不同于木石。手不执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为无手。以手安然故。不同于兔角。复次修心渐次者。夫以知知物。物在知亦在。若以知知知。知知则离物。物离犹知在。起知知于知。后知若生时。前知早已灭。二知既不并。但得前知灭。灭处为知境。能所俱非真。前则灭灭引知。后则知知续灭。生灭相续。自是轮回之道。今言知者。不须知知。但知而已。则前不接灭。后不引起。前后断续。中间自孤。当体不顾。应时消灭。知体既已灭。豁然如托空。寂尔少时间。唯觉无所得。即觉无觉。无觉之觉。异乎木石。此是初心处。冥然绝虑。乍同死人。能所顿忘。纤缘尽净。閴尔虚寂。似觉无知。无知之性。异乎木石。此是初心处。领会难为。入初心时。三不应有。一恶。谓思惟世间五欲等因缘。二善。谓思惟世间杂善等事。三无记。谓善恶不思閴尔昏住。戒中三应须具。一摄律仪戒。谓断一切恶。二摄善法戒。谓修一切善。三饶益有情戒。谓誓度一切众生。定中三应须别。一安住定。谓妙性天然本自非动。二引起定。谓澄心寂怕发莹增明。三办事定。谓定水凝清万像斯鉴。慧中三应须别。一人空慧。谓了阴非我。即阴中无我。如龟毛兔角。二法空慧。谓了阴等诸法。缘假非实。如镜像水月。三空空慧。谓了境智俱空。是空亦空。见中三应须识。一空见。谓见空而见非空。二不空见。谓见不空而见非不空。三性空见。谓见自性而见非性。偏中三应须简。一有法身无般若解脱。二有般若无解脱法身。三有解脱无法身般若。有一无二故不圆。不圆故非性。又偏中三应须简。一有法身般若无解脱。二有般若解脱无法身。三有解脱法身无般若。有二无一故不圆。不圆故非性。圆中三应须具。一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二般若无

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三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举一即具三。言三体即一。此因中三德。非果上三德。欲知果上三德。法身有断德迩。因断惑而显德。故名断德。自受用身有智德。具四智真实功德故。他化二身。有大恩德。他受用身。于十地菩萨有恩德故。三种化身。于菩萨二乘异生有恩故。三谛四智。除成所作智。为缘俗谛故。然法无浅深。而照之有明昧。心非垢净。而解之有迷悟。创入初心。迷复何非浅。终契圆理。达始何非深。迷之失理而自差。悟之失差而即理。迷悟则同其致。故有渐次名焉。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故起。二串习。三接续。四别生。五即静。故起念者。谓起心思惟世间五欲。及杂善等事。串习念者。谓无心故忆。忽尔思惟善恶等事。接续念者。谓串习忽起。知心驰散。又不制止。更复续前。思惟不住。别生念者。谓觉知前念是散乱。即生惭愧改悔之心。即静念者。谓初坐时。更不思惟世间善恶。及无记等事。即此作功。故言即静。串习一念初生者。多接续故起二念。懈怠者有别生一念。惭愧者多即静一念。精进者有串习。接续故起别生四念为病。即静一念为药。虽复药病有殊。总束俱名为念。得此五念停息之时。名为一念相应。一念者灵知之自性也。然五念是一念枝条。一念是五念根本。复次若一念相应之时。须识六种料简。一识病。二识药。三识对治。四识过生。五识是非。六识正助。第一病者有二种。一缘虑。二无记。缘虑者善恶二念也。虽复差殊。俱非解脱。是故总束名为缘虑。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此二种名为病。第二药者。亦有二种。一寂寂。二惺惺。寂寂谓不念外境善恶等事。惺惺谓不生昏住无记等相。此二种名为药。第三对治者。以寂寂治缘虑。以惺惺治昏住。用此二药。对彼二病。故名对治。第四过生者。谓寂寂久生昏住。惺惺久生缘虑。因药发病。故云过生。第五识是非者。寂寂不惺惺。此乃昏住。惺惺不寂寂。此乃缘虑。不惺惺不寂寂。此乃非但缘虑。亦乃入昏而住。亦寂寂亦惺惺。非唯历历。兼复寂寂。此乃还源之妙性也。此四句者。前三句非。后一句是。故云识是非也。第六正助者。以惺惺为正。以寂寂为助。此之二事。体不相离。犹如病者。因杖而行。以行为正。以杖为助。夫病者欲行。必先取杖。然后方行。修心之人。亦复如是。必先息缘虑。令心寂寂。次当惺惺。不致昏沉。令心历历。历历寂寂。二名一体。更不异时。譬夫病者欲行。阙杖不可。正行之时。假杖故能行。作功之者。亦复如是。历历寂寂。不得异时。虽有二名。其体不别。又曰。乱想是病。无记亦病。寂寂是药。惺惺亦药。寂寂破乱想。惺惺治无记。寂寂生无记。惺惺生乱想。寂寂虽能治乱想。而复还生无记。惺惺虽能治无记。而复还生乱想。故曰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寂寂为助。惺惺为正。思之。复次料简之后。须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谓历历分别。明识相应。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此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是故须识此五念及六种料简。愿勿嫌之。如取真金。明识瓦砾。及以伪宝。但尽除之。纵不识金。金体自现。何忧不得

毗婆舍那颂第五

夫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虽智而非有。了无所了。虽境而非无。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照。妙悟萧然。如火得薪。弥加炽盛。薪喻发智之多境。火比了境之妙智。其辞曰。达性空而非缚。虽缘假而无著。有无之境双照。中观之心历落。若智了于境。即是境空。智如眼了花。空是了花空眼。若智了于智。即是智空。智如眼了眼。空是了眼空眼。智虽了境空。及以了智空。非无了境智。境空智犹有。了境智空智。无境智不了。如眼了花空。及以了眼空。非无了花眼。花空眼犹有。了花眼空眼。无花眼不了。复次一切诸法。悉假因缘。因缘所生。皆无自性。一法既尔。万法皆然。境智相从。于何不寂。何以故。因缘之法。性

无差别。故今之三界。轮回六道。升降净秽苦乐。凡圣差殊。皆由三业四仪。六根所对。随情造业。果报不同。善则受乐。恶则受苦。故经云。善恶为因。苦乐为果。当知法无定相。随缘构集。缘非我有。故曰性空。空故非异。万法皆如。故经云。色即是空。四阴亦尔。如是则何独凡类缘生。亦乃三乘圣果。皆从缘有。是故经云。佛种从缘起。是以万机丛凑。达之者。则无非道场。色像无边。悟之者则无非般若。故经云。色无边故。当知般若亦无边。何以故。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则内智寂寂。了无所了。则外境如如。如寂无差。境智冥一。万累都泯。妙旨存焉。故经云。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如是则妙旨非知。不知而知矣

优毕叉颂第六

夫定乱分政。动静之源莫二。愚慧乖路。明闇之本非殊。群迷从暗而背明。舍静以求动。众悟背动而从静。舍暗以求明。明生则转愚成慧。静立则息乱成定。定立由乎背动。慧生因乎舍暗。暗动连系于烦笼。静明相趋于物表。物不能愚。功由于慧。烦不能乱。功由于定。定慧更资于静明。愚乱相缠于暗动。动而能静者。即乱而定也。暗而能明者。即愚而慧也。如是则暗动之本无差。静明由兹合道。愚乱之源非异。定慧于是同宗。宗同则无缘之慈。定慧则寂而常照。寂而常照则双与。无缘之慈则双夺。双夺故优毕叉。双与故毗婆奢摩。以奢摩他故。虽寂而常照。以毗娑舍那故。虽照而常寂。以优毕叉故。非照而非寂。照而常寂故说俗而即真。寂而常照故说真而即俗。非寂非照。故杜口于毗耶。复次观心十门。初则言其法尔。次则出其观体。三则语其相应。四则警其上慢。五则诫其疎怠。六则重出观体。七则明其是非。八则简其诠旨。九则触途成观。十则妙契玄源。第一言其法尔者。夫心性虚通。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鉴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消。佛眼之功圆着。是以三谛一境。法身之理恒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解脱之应随机。非纵非横。圆伊之道玄会。故知三德妙性。宛尔无乖。一心深广难思。何出要而非路。是以即心为道者。可谓寻流而得源矣。第二出其观体者。只知一念即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第三语其相应者。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第四警其上慢者。若不尔者。则未相应也。第五诫其疎怠者。然渡海应须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必须入观。非观无以明心。心尚未明。相应何日。思之勿自恃也。第六重出观体者。秖知一念即空不空。非有非无。不知即念即空不空。非非有非非无。第七明其是非者。心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非有。心不非无。是有是无即堕是。非有非无即堕非。如是秖是。是非之非。未是非是。非非之是。今以双非破两是。是破非是。犹是非又以双非破两非。非破非非即是是。如是秖是非是。非非之是未是。不非不不非。不是不不是。是非之惑。绵微难见。神清虑静。细而研之。第八简其诠旨者。然而至理无言。假文言以明其旨。旨宗非观。藉修观以会其宗。若旨之未明。则言之未的。若宗之未会。则观之未深。深观乃会其宗。的言必明其旨。旨宗既其明会。言观何得存存耶。第九触途成观者。夫再演言辞。重标观体。欲明宗旨无异。言观有逐方移。移言则言理无差。改观则观旨不异。不异之旨即理。无差之理即宗。宗旨一而二名。言观明其弄引耳。第十妙契玄源者。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能思议者。可谓妙契寰中矣

色如聚沫 痛如浮泡篇七
《禅宗永嘉集》

禅宗永嘉集 (唐)慎水沙门玄觉 撰

●禅宗永嘉集序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闻夫。慧门广辟。理绝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迹晦名言之表。悲夫。能仁示现。应化无方。开妙典于三乘。畅真诠于八部。所以发挥至赜。悬梵景于昏衢。光阐大猷。泛禅波于欲浪。是以金棺揜耀。玉毫收彩。孤标灵鹫之英。独负成麟之业者。其唯大师欤。大师俗姓戴氏。永嘉人也。少挺生知。学不加思。幼则游心三藏。长则通志大乘。三业精勤。偏弘禅观。境智俱寂。定慧双融。遂使尘静昏衢。波澄玄海。心珠道种。莹七净以交辉。戒月悲花。耿三空而列耀。加复霜松洁操。水月虚襟。布衣蔬食。忘身为法。愍伤含识。物物斯安。观念相续。心心靡间。始终抗节。金石方坚。浅深心要。贯花惭洁。神彻言表。理契寰中。曲己推人。顺凡同圣。则不起灭定而秉护四仪。名重当时道扇方外。三吴硕学辐辏禅阶。八表高人风趋理窟。静往因薄宦。亲承接足。恨未尽于方寸。俄赴京畿。自尔已来。幽冥遽隔。永慨玄眸。积翳忽丧金錍。欲海洪涛。遄沈智楫。遗文尚在。龛室寂寥。呜呼哀哉。痛缠心腑。所嗟一方眼灭。七众何依。德音无闻。远增凄感。大师在生。凡所宣纪。总有十篇。集为一卷。庶同归郢悟者。得意忘言耳。今略纪斯文。多有谬误。用俟明哲。非者正之

●禅宗永嘉集

唐慎水沙门玄觉 撰

大章分为十门。慕道志仪第一。夫欲修道。先须立志。及事师仪则。彰乎轨训。故标第

一。慕道仪式。戒憍奢意第二。初虽立志修道。善识轨仪。若三业憍奢。妄心扰动。何能得定。故次第二明戒憍奢意也。净修三业第三。前戒憍奢。略标纲要。今子细检责。令粗过不生。故次第三明净修三业。戒乎身口意也。奢摩他颂第四。前已检责身口。令粗过不生。次须入门。修道渐次。不出定慧。五种起心。六种料简。故次第四。明奢摩他颂也。毗婆舍那颂第五。非戒不禅。非禅不慧。上既修定。定久慧明。故次第五明毗婆舍那颂也。优毕叉颂第六。偏修于定。定久则沈。偏学于慧。慧多心动。故次第六明优毕叉颂。等于定慧。令不沈动。使定慧均等。舍于二边。三乘渐次第七。定慧既均。则寂而常照。三观一心。何疑不遣。何照不圆。自解虽明。悲他未悟。悟有浅深。故次第七明三乘渐次也。理事不二第八。三乘悟理。理无不穷。穷理在事。了事即理。故次第八明事理不二。即事而真。用祛倒见也。劝友人书第九。事理既融。内心自莹。复悲远学。虚掷寸阴。故次第九明劝友人书也。发愿文第十。劝友虽是悲他。专心在一。情犹未普。故次第十明发愿文。誓度一切也

○慕道志仪第一

先观三界。生厌离故。次亲善友。求出路故。次朝晡问讯。存礼数故。次审乖适如何。明侍养故。次问何所作。为明亲承事故。次瞻仰无怠。生殷重故。次数决心要。为正修故。次随解呈简。为识邪正故。次验气力。知生熟故。次见病生疑。堪进妙药故。委的审思。求谛当故。日夜精勤。恐缘差故。专心一行。为成业故。亡身为法。为知恩故。如其信力轻微。意无专志。粗行浅解。泛漾随机。触事则因事生心。缘无则依无息念。既非动静之等观。则顺有无之得失。然道不浪阶。随功涉位耳

○戒憍奢意第二

衣食由来。长养栽种。垦土掘地。盐煮蚕蛾。成熟施为。损伤物命。令他受死。资给自身。但畏饥寒。不观死苦。杀他活己。痛哉可伤。兼用农功。积力深厚。何独含灵致命。亦乃信施难消。虽复出家。何德之有。噫。夫欲出超三界。未有绝尘之行。徒为男子之身。而无丈夫之志。但以终朝扰扰。竟夜昏昏。道德未修。衣食斯费。上乖弘道。下阙利生。中负四恩。诚以为耻。故智人思之。宁有法死。不无法生。徒自迷痴。贵身贱法耳

○净修三业第三

贪嗔邪见意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口业。杀盗淫身业。夫欲志求大道者。必先净修三业。然后于四威仪中。渐次入道。乃至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境智双寂。冥乎妙旨。云何净修身业。深自思惟。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检摄三愆。无令漏失。慈悲抚育。不伤物命。水陆空行。一切含识。命无大小。等心爱护。蠢动蜎飞。无令毁损。危难之流。殷勤拔济。方便救度。皆令解脱。于他财物。不与不取。乃至鬼神。随有主物。一针一草。终无故犯。贫穷乞丐。随己所有。敬心施与。令彼安隐。不求恩报。作是思惟。过去诸佛。经无量劫行檀。布施象马七珍。头目髓脑。乃至身命。舍而无吝。我今亦尔。随有施与。欢喜供养。心无吝惜。于诸女色。心无染着。凡夫颠倒。为欲所醉。耽荒迷乱。不知其过。如捉花茎。不悟毒蛇。智人观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热铁。不以为喻。铜柱铁床。焦背烂肠。血肉糜溃。痛彻心髓。作如是观。唯苦无乐。革囊盛粪。脓血之聚。外假香涂。内唯臭秽。不净流溢。虫蛆住处。鲍肆厕孔。亦所不及。智者观之。但见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肉血汗泪。涕唾脓脂。筋脉脑膜。黄痰白痰。肝胆骨髓肺脾肾胃。心膏膀胱。大肠小肠。生藏熟藏。屎尿臭处。如是等物。一一非人。识风鼓击。妄生言语。诈为亲友。其实怨妒。败德障道。为过至重。应当远离。如避怨贼。是故智者观之。如毒蛇想。宁近毒蛇。不亲女色。何以故。毒蛇杀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缚。百千万劫。种种楚毒。苦痛无穷。谛察深思。难可附近。是以智者。切检三衍。改往修来。背恶从善。不杀不盗。放生布施。不行淫秽。常修梵行。日夜精勤。行道礼拜。归凭三宝。志求解脱。于身命财。修三坚法。知身虚幻。无有自性。色即是空。谁是我者。一切诸法。但有假名。无一定实。是我身者。四大五阴。一一非我。和合亦无。内外推求。如水聚沫。浮泡阳焰。芭蕉幻化。镜像水月。毕竟无人。无明不了。妄执为我。于非实中。横生贪着。杀生偷盗。淫秽荒迷。竟夜终朝。矻矻造业。虽非真实。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作是观时。不以恶求。而养身命。应自观身。如毒蛇想。为治病故。受于四事。身着衣服。如裹痈疮。口餐滋味。如病服药。节身俭口。不生奢泰。闻说少欲。深乐修行。故经云。少欲头陀。善知止足。是人能入贤圣之道。何以故。恶道众生。经无量劫。阙衣乏食。叫唤号毒。饥寒切楚。皮骨相连。我今暂阙。未足为苦。是故智者。贵法贱身。勤求至道。不顾形命。是名净修身业。云何净修口业。深自思惟口之四过。生死根本。增长众恶。倾覆万行。递相是非。是故智者。欲拔其源。断除虚妄。修四实语。正直柔软和合如实。此之四语。智者所行。何以故。正直语者。能除绮语。柔软语者。能除恶口。和合语者。能除两舌。如实语者。能除妄语。正直语者有二。一称法说。令诸闻者。信解明了。二称理说。令诸闻者。除疑遣惑。柔软语者亦二。一者安慰语。令诸闻者。欢喜亲近。二者宫商清雅。令诸闻者。爱乐受习。和合语者亦二。一事和合者。见斗诤人。谏劝令舍。不自称誉。卑逊敬物。二理和合者。见退菩提心人。殷勤劝进。善能分别。菩提烦恼。平等一相。如实语者亦二。一事实者。有则言有。无则言无。是则言是。非则言非。二理实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涅槃。常住不变。是以智者。行四实语。观彼众主。旷劫已来。为彼四过之所颠倒。沉沦生死。难可出离。我今欲拔其源。观彼口业。唇舌牙齿。咽喉脐响。识风鼓击。音

出其中。由心因缘。虚实两别。实则利益。虚则损减。实是起善之根。虚是生恶之本。善恶根本。由口言诠。诠善之言。名为四正。诠恶之语。名为四邪。邪则就苦。正则归乐。善是助道之缘。恶是败道之本。是故智者要心扶正。实语自立。诵经念佛。观语实相。言无所存。语默平等。是名净修口业。云何净修意业。深自思惟。善恶之源。皆从心起。邪念因缘。能生万恶。正观因缘。能生万善。故经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当知心是万法之根本也。云何邪念。无明不了。妄执为我。我见坚固。贪嗔邪见。横计所有。生诸染着。故经云。因有我故。便有我所。因我所故。起于断常。六十二见。见思相续。九十八使。三界生死。轮回不息。当知邪念。众恶之本。是故智者制而不随。云何正观。彼我无差。色心不二。菩提烦恼。本性非殊。生死涅槃。平等一照。故经云。离我我所。观于平等。我及涅槃。此二皆空。当知诸法。但有名字。故经云。乃至涅槃。亦但有名字。又云。文字性离。名字亦空。何以故。法不自名。假名诠法。法既非法。名亦非名。名不当法。法不当名。名法无当。一切空寂。故经云。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是以妙相绝名。真名非字。何以故。无为寂灭。至极微妙。绝相离名。心言路绝。当知正观还源之要也。是故智者正观因缘。万感斯遣。境智双忘。心源净矣。是名净修意业。此应四仪。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入道次第云尔

○奢摩他颂第四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夫念非忘尘。而不息尘。非息念而不忘尘。忘则息念而忘。念息则忘尘而息。忘尘而息。息无能息。息念而忘。忘无所忘。忘无所忘。尘遗非对。息无能息。念灭非知。知灭对遗。一向冥寂。閴尔无寄。妙性天然。如火得空。火则自灭。空喻妙性之非相。火比妄念之不生。其辞曰。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若以知知寂。此非无缘知。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为无知。自性了然故。不同于木石。手不执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为无手。以手安然故。不同于兔角。复次修心渐次者。夫以知知物。物在知亦在。若以知知知。知知则离物。物离犹知在。起知知于知。后知若生时。前知早已灭。二知既不并。但得前知灭。灭处为知境。能所俱非真。前则灭灭引知。后则知知续灭。生灭相续。自是轮回之道。今言知者。不须知知。但知而已。则前不接灭。后不引起。前后断续。中间自孤。当体不顾。应时消灭。知体既已灭。豁然如托空。寂尔少时间。唯觉无所得。即觉无觉。无觉之觉。异乎木石。此是初心处。冥然绝虑。乍同死人。能所顿忘。纤缘尽净。閴尔虚寂。似觉无知。无知之性。异乎木石。此是初心处。领会难为。入初心时。三不应有。一恶。谓思惟世间五欲等因缘。二善。谓思惟世间杂善等事。三无记。谓善恶不思閴尔昏住。戒中三应须具。一摄律仪戒。谓断一切恶。二摄善法戒。谓修一切善。三饶益有情戒。谓誓度一切众生。定中三应须别。一安住定。谓妙性天然本自非动。二引起定。谓澄心寂怕发莹增明。三办事定。谓定水凝清万像斯鉴。慧中三应须别。一人空慧。谓了阴非我。即阴中无我。如龟毛兔角。二法空慧。谓了阴等诸法。缘假非实。如镜像水月。三空空慧。谓了境智俱空。是空亦空。见中三应须识。一空见。谓见空而见非空。二不空见。谓见不空而见非不空。三性空见。谓见自性而见非性。偏中三应须简。一有法身无般若解脱。二有般若无解脱法身。三有解脱无法身般若。有一无二故不圆。不圆故非性。又偏中三应须简。一有法身般若无解脱。二有般若解脱无法身。三有解脱法身无般若。有二无一故不圆。不圆故非性。圆中三应须具。一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二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三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举一即具三。言三体即一。此因中三德。非果上三德。欲知果上三德。法身有断德迩。因断惑而显德。故名断德。自受用身有智德。具四智真实功德故。他化二身。

有大恩德。他受用身。于十地菩萨有恩德故。三种化身。于菩萨二乘异生有恩故。三谛四智。除成所作智。为缘俗谛故。然法无浅深。而照之有明昧。心非垢净。而解之有迷悟。创入初心。迷复何非浅。终契圆理。达始何非深。迷之失理而自差。悟之失差而即理。迷悟则同其致。故有渐次名焉。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故起。二串习。三接续。四别生。五即静。故起念者。谓起心思惟世间五欲。及杂善等事。串习念者。谓无心故忆。忽尔思惟善恶等事。接续念者。谓串习忽起。知心驰散。又不制止。更复续前。思惟不住。别生念者。谓觉知前念是散乱。即生惭愧改悔之心。即静念者。谓初坐时。更不思惟世间善恶。及无记等事。即此作功。故言即静。串习一念初生者。多接续故起二念。懈怠者有别生一念。惭愧者多即静一念。精进者有串习。接续故起别生四念为病。即静一念为药。虽复药病有殊。总束俱名为念。得此五念停息之时。名为一念相应。一念者灵知之自性也。然五念是一念枝条。一念是五念根本。复次若一念相应之时。须识六种料简。一识病。二识药。三识对治。四识过生。五识是非。六识正助。第一病者有二种。一缘虑。二无记。缘虑者善恶二念也。虽复差殊。俱非解脱。是故总束名为缘虑。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此二种名为病。第二药者。亦有二种。一寂寂。二惺惺。寂寂谓不念外境善恶等事。惺惺谓不生昏住无记等相。此二种名为药。第三对治者。以寂寂治缘虑。以惺惺治昏住。用此二药。对彼二病。故名对治。第四过生者。谓寂寂久生昏住。惺惺久生缘虑。因药发病。故云过生。第五识是非者。寂寂不惺惺。此乃昏住。惺惺不寂寂。此乃缘虑。不惺惺不寂寂。此乃非但缘虑。亦乃入昏而住。亦寂寂亦惺惺。非唯历历。兼复寂寂。此乃还源之妙性也。此四句者。前三句非。后一句是。故云识是非也。第六正助者。以惺惺为正。以寂寂为助。此之二事。体不相离。犹如病者。因杖而行。以行为正。以杖为助。夫病者欲行。必先取杖。然后方行。修心之人。亦复如是。必先息缘虑。令心寂寂。次当惺惺。不致昏沉。令心历历。历历寂寂。二名一体。更不异时。譬夫病者欲行。阙杖不可。正行之时。假杖故能行。作功之者。亦复如是。历历寂寂。不得异时。虽有二名。其体不别。又曰。乱想是病。无记亦病。寂寂是药。惺惺亦药。寂寂破乱想。惺惺治无记。寂寂生无记。惺惺生乱想。寂寂虽能治乱想。而复还生无记。惺惺虽能治无记。而复还生乱想。故曰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寂寂为助。惺惺为正。思之。复次料简之后。须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谓历历分别。明识相应。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此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是故须识此五念及六种料简。愿勿嫌之。如取真金。明识瓦砾。及以伪宝。但尽除之。纵不识金。金体自现。何忧不得

○毗婆舍那颂第五

夫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虽智而非有。了无所了。虽境而非无。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照。妙悟萧然。如火得薪。弥加炽盛。薪喻发智之多境。火比了境之妙智。其辞曰。达性空而非缚。虽缘假而无著。有无之境双照。中观之心历落。若智了于境。即是境空。智如眼了花。空是了花空眼。若智了于智。即是智空。智如眼了眼。空是了眼空眼。智虽了境空。及以了智空。非无了境智。境空智犹有。了境智空智。无境智不了。如眼了花空。及以了眼空。非无了花眼。花空眼犹有。了花眼空眼。无花眼不了。复次一切诸法。悉假因缘。因缘所生。皆无自性。一法既尔。万法皆然。境智相从。于何不寂。何以故。因缘之法。性无差别。故今之三界。轮回六道。升降净秽苦乐。凡圣差殊。皆由三业四仪。六根所对。随情造业。果报不同。善则受乐。恶则受苦。故经云。善恶为因。苦乐为果。当知法无定相。随缘构集。缘非我有。故曰性空。空故非异。万法皆如。故经云。色即是空。四阴

亦尔。如是则何独凡类缘生。亦乃三乘圣果。皆从缘有。是故经云。佛种从缘起。是以万机丛凑。达之者。则无非道场。色像无边。悟之者则无非般若。故经云。色无边故。当知般若亦无边。何以故。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则内智寂寂。了无所了。则外境如如。如寂无差。境智冥一。万累都泯。妙旨存焉。故经云。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如是则妙旨非知。不知而知矣

○优毕叉颂第六

夫定乱分政。动静之源莫二。愚慧乖路。明闇之本非殊。群迷从暗而背明。舍静以求动。众悟背动而从静。舍暗以求明。明生则转愚成慧。静立则息乱成定。定立由乎背动。慧生因乎舍暗。暗动连系于烦笼。静明相趋于物表。物不能愚。功由于慧。烦不能乱。功由于定。定慧更资于静明。愚乱相缠于暗动。动而能静者。即乱而定也。暗而能明者。即愚而慧也。如是则暗动之本无差。静明由兹合道。愚乱之源非异。定慧于是同宗。宗同则无缘之慈。定慧则寂而常照。寂而常照则双与。无缘之慈则双夺。双夺故优毕叉。双与故毗婆奢摩。以奢摩他故。虽寂而常照。以毗娑舍那故。虽照而常寂。以优毕叉故。非照而非寂。照而常寂故说俗而即真。寂而常照故说真而即俗。非寂非照。故杜口于毗耶。复次观心十门。初则言其法尔。次则出其观体。三则语其相应。四则警其上慢。五则诫其疏怠。六则重出观体。七则明其是非。八则简其诠旨。九则触途成观。十则妙契玄源。第一言其法尔者。夫心性虚通。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鉴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消。佛眼之功圆着。是以三谛一境。法身之理恒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解脱之应随机。非纵非横。圆伊之道玄会。故知三德妙性。宛尔无乖。一心深广难思。何出要而非路。是以即心为道者。可谓寻流而得源矣。第二出其观体者。只知一念即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第三语其相应者。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第四警其上慢者。若不尔者。则未相应也。第五诫其疏怠者。然渡海应须上船。非船何以能渡。修心必须入观。非观无以明心。心尚未明。相应何日。思之勿自恃也。第六重出观体者。秖知一念即空不空。非有非无。不知即念即空不空。非非有非非无。第七明其是非者。心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非有。心不非无。是有是无即堕是。非有非无即堕非。如是秖是。是非之非。未是非是。非非之是。今以双非破两是。是破非是。犹是非又以双非破两非。非破非非即是是。如是秖是非是。非非之是未是。不非不不非。不是不不是。是非之惑。绵微难见。神清虑静。细而研之。第八简其诠旨者。然而至理无言。假文言以明其旨。旨宗非观。藉修观以会其宗。若旨之未明。则言之未的。若宗之未会。则观之未深。深观乃会其宗。的言必明其旨。旨宗既其明会。言观何得存存耶。第九触途成观者。夫再演言辞。重标观体。欲明宗旨无异。言观有逐方移。移言则言理无差。改观则观旨不异。不异之旨即理。无差之理即宗。宗旨一而二名。言观明其弄引耳。第十妙契玄源者。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能思议者。可谓妙契寰中矣

○三乘渐次第七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