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赏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6    阅读: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赏析篇一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msw》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赏析篇二
《45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对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唐诗宋词,唐诗李杜为尊,宋词苏辛为雄。我们已领略了苏轼的豪放、旷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同为豪放词派代表的辛弃疾的名作。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

三 .补充注释:

1.岑:小山。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的语序。

3. “看了”:看够。

4.登临意:登临的内心感受。

5.季鹰:张翰的字。

四.赏析词文:

1、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 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

雄浑而不失清丽。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

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

4.移情入景的手法。

“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5、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浩浩荡荡的江水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无边的秋色空寂苍凉,一片渺茫。而此时词人内心的愁苦伴着这无边的秋色悠长的秋水奔涌而出。

6、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那么词人为何愁恨?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词人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知: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恢复,作为爱国英雄的词人怎能不愁不恨!

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特色:

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

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

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江南游子:

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落日搂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极具特色的意象组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烘托出词人的孤寂悲苦。

8.“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 .........

9、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 (1)看、拍、会、登(板书)

10、“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1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板书)

12、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 ....

13、用典的用意

(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 “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写到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置地,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词人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抒发自己对国事和时局的忧伤,对年华空逝事业无成的怅惘。

师:连用三个典故,情意十分委曲。生动含蓄地传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

14.下片三个典故连用,用典的方法上是不同的。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典故。张翰因想念家乡的美味,弃官归乡。而辛弃疾用来表达国难当头、谈不上弃官回乡之意。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正面取意。许汜一心购置田产而不关心国家大事。作者正面用典,表达自己不屑于追求享受的心意。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半露半隐。感叹人生易老,功业未成。“树犹如此”半句露出,“人何以堪”半句隐去。

连用三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手法多变,沉郁顿挫,有一波三折、回肠荡气之美,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即“豪而不放”。 ....

15.用典的作用。

A.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

B.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C.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D.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

1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明确:想到自己的苦恼没有人能够理解,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泪!呼应上片末“无人会、登临意”的感叹,“壮士拂剑,浩然弥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切地领会到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感。

五、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六、总结:

本词上片写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委婉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下片借用典故,抒发了自己的复国壮志和年华虚度、壮志空怀的无奈与悲痛。

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怀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悲慨。全词写尽英雄失意之感,又极强的感染力,至今读来仍动人心魄。

七、译文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赏析篇三
《语文:《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赏析篇四
《高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ppt课件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赏析篇五
《高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课件》

掌握生字读音;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充满感情的朗读 ; 结

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小 结 1.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

交融.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 2、辛弃疾的词

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

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

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

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a

name=baidusnap0></a>夕阳</B>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拓展:阅读下

面这首词,分析作者的所抒感情。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词的上半阙写景,寥寥数语,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夜晚便有声有色地展现

在我们面 前。词的下半阙写人,“蛾儿雪柳黄金缕”,这是描绘妇女们佩戴的各

种珠宝首饰。美女如云,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接下去作者笔意一转,这时我们才

知道他的真正兴趣其实并不在这种种热闹景象,他是在到处寻找一个人,“众里

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现了“那人”与众不同的

形象,借以表白自己政治上愿投闲置散,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全篇采用反

衬手法,别具一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犹如春风吹过

千树花开,漫天飘飞的焰火似流星一般洒落,又像清亮的雨滴在夜空中闪耀。一

个个新颖生动的比喻使元宵夜一派壮观美丽的景象跃然纸上。

“宝马雕车香满路”推出游人:富贵人家的女子们乘着华贵的马车出来观

灯,所到之处香飘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从细处着笔,突

出了歌舞通宵达旦的喧闹场面,也暗示了作者在彻夜寻人。彩灯连云、鱼飞龙舞,

在优美的箫声中,游人如织。

如果说词的上片也不过渲染一片热闹景况,并无异独之处,那么下片始见

精彩之笔,带给读者无限想象和回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边说

边笑,轻盈地从“我”身边掠过,抛下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飘过阵阵淡淡的清香。

然而“我”并未在这衣香鬓影之间多作停留,显然,她们并非“我”意中关切之

人,那么,“我”在等待着什么,又在寻找着谁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穿过灯花焰火,

拨开拥挤的人群,找呀,寻呀„„却依然不见她的影子。忽然,眼前一亮,那“伊

人”正在灯火稀疏处悄然而立,一阵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令

“我”喜不自禁:终于找到她了!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她幽居自处,喧嚣之

下静待,众人堆里独处,不入流俗、不同凡响,是作者之所思、所求。而这个孤

高离尘的美人形象,正是作者的情趣所在和自我影象,实际上表现了他政治失意

后“自怜幽独”的情怀,这恰恰是整首词的不凡之处。

*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莫随鸿雁南飞 美芹悲黍冀南宋 水龙吟 登

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

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

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

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题

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

胜。”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 辛弃疾在建康任江

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 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

没有受到 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 他带兵去抗金复

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 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

赏心亭时, 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抒情词。 写作背景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断鸿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江天 山景 思考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 断鸿哀鸣 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 增添江南游子的愁怨 江天 无边无际 空寂苍凉 山景 满怀愁恨 落日 愁苦悲凉 思考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上片: 景色: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乡思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思考 ―哀叹虚掷年华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赏析篇六
《辛弃疾 水龙吟 赏析》

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赏析篇七
《水龙吟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①建康:今江苏南京。 ②遥岑:远山。 ③玉簪:碧玉簪。 ④螺髻:螺旋盘结的发髻。皆形容远山秀美。 ⑤断鸿:离群失侣的孤雁。 ⑥吴钩:指吴国制造的一种兵器。 ⑦流年:流逝的时光。 ⑧倩:请托。 ⑨红巾翠袖:代指美人。 ⑩揾:擦拭。 【译文】 楚地一片清秋,水光连接天边,秋色无边无际。我向远山望去,山都皱着眉,仿佛在向我倾述着无限怨恨。面对着落日,我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我这位江南的游子啊,把吴钩看了又看,将楼上的栏杆都拍了数遍,可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情意?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我更不愿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我羞于见人,怕被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看。可惜时光年年,大好年华在风雨中白白过去,就连树木也是如此老去。想到这里,我不禁伤感不已,落下眼泪。好心的佳人用红巾绿袖,为我擦掉英雄泪。 【赏析】 这首词大约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是借登临周览以抑郁悲愤之情。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出了没有人了解他雄心壮志的苦闷。词的下片借归典抒怀:他决不愿学晋代的张翰为了贪恋家乡鲈全味美就想归隐,更鄙视像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只可惜时光流逝,恢复中原汪是无望,他的忧国心情也一天深似一天。词中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悲愤情绪。下片连用三个典故,正反两面见意,用张翰之典,既有故乡难归之慨叹,也有不忍置国事不顾而隐居的责任感,这正是作者性格的两个重要方面。许汜之典,对那些只知购田买房自私自利的官员表示极大的鄙夷之情。结尾六句抒发举世皆浊我独醒,世无知已之深慨,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章法谨严。本词写尽英雄失路之感,如垓下悲歌,动人心魄。全词借景抒情,意境悲壮而深曲,或比兴,或用典,贴切灵活,豪气浓情,沉郁淋漓。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西游记摘抄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