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大学生消费能力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8    阅读: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一
《大学生消费能力》

大学生消费能力

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颖,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他们认为现代人就应该接受超前消费思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断改善,这为学生家长满足子女在校的经费开支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因此家庭经济宽裕程度基本不影响父母在子女身上的经济投入,所以大学生对于户外运动市场是潜力消费群且有能力消费。通过调查发现,城市子女和非城市子女每学期所拥有的生活费没有明显区别,但城市子女更趋向于高消费(购买电脑和高档手机),他们存在更强的消费意识,是一个潜在的高消费群体。调查资料中还显示,从大一、大二到大三的消费支出呈现每学期增加的趋势。在2009年时,大学生每学期的生活费在2000元以下、2000-3 000元和3 000-5 000元、5000元以上分别占38%、43.7%、14.8%和3.5%。2000-3000元的大学生占了绝大部分,随着物价的飞涨,一学期生活费在4000左右的同学在逐步的普及[6]。

图4-2 大学生每学期的生活费统计图

38%

资料来源:徐玲花、张世磊、严镇钧、熊丽娟、吴蓓、梁家.东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6: 3-26

大学生身处在时代的最前沿,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放荡不羁的性格让他们敢于尝试各种新奇怪的想法,更容易接受户外运动这种新潮、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去承担相应的户外用品消费。

表 大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经济来源(单位:%)

资料来源:海克军,重庆市大学生经济结构现状与趋向调查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235

由上表可以看出家庭提供是学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外,其它来源按比例大小依次是国家助学贷款、亲戚朋友支持、勤工俭学、学校奖助补、一般商业性贷款,其中有3项以上经济来源的学生占54.68%,除家庭提供外,主要集中在国家助学贷款, 学校奖、助、补,亲戚朋友支持与勤工俭学上。同时,也有同学出去做兼职,一方面是积累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

大学生在校所需的的相关物品,如电脑、手机等高消费产品,通常是由家庭额外支付购买。而并不是从大学生自己的生活费当中抽取资金进行购买。可见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在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态度的调查中,70.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是值得的;28.1%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态度集中在模糊的状态;只有4.8%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是不值得的。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肯定态度, 也说明积极的体育消费观念已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郭建松,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市场透视,2008,9:26

图 大学生体育消费态度

4.80%

资料来源:郭建松,周口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市场透视,2008,9:26

健康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活动的前提,也是学业有成、事业有望、生活快乐的保证。“体育为健康”更为大多数学生所推崇,“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新的消费理念。大学生在对体育消费方面具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也是大学生对于体育消费需求方面的进一步体现。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二
《大学生消费能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三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及分析》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四
《大学生消费情况与家庭承受能力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家庭承受力

调查与分析

班级: 模具1021

姓名: 赵鹏

学号: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飞速发展,现如今大学生消费越来越宽裕。以下就是对当今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

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

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转贴于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40.5%的大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38.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可见大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两大思想趋势。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五
《大学生消费趋势》

摘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消费上的特点也是明显的,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发展反映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西方的消费主义也在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由此不仅需要时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同时要提高其精神消费水平,并还要让消费伦理成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大学生能够理智、合理消费。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伦理

1 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1 消费需求广

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有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同时还有学习消费(包括考证、买书、上辅导班等等),以及社交消费、娱乐消费、通讯消费、恋爱消费、旅游消费、名牌消费等。而绝大多数学生能支配的就是父母亲友每月供给的生活费,这部分钱他们能独立自由支配,因此这样便成了地地道道的“半个经济人”由于这种半个经济人的角色,一方面有自己的经济自主权,另一方面又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由此产生了消费需求广与没有收入之间的矛盾。有些大学生积极寻找家教、兼职、勤工俭学,从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消费有积极意义,让自己真正体会劳动是财富的来源,并使得大学生学会依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来消费。

1.2 从众消费与个性化消费并存

从众消费意识是指,由于大学生消费范围相对较小,接触的范围有限,多数学生的大学生活是三点一线,所以同学之间影响较大。特别表现在消费上就是:大家有了,我也要有的观点。客观讲,从众消费对大学生在学习上的相互交流,在生活上的相互帮助是有积极的作用,但从众消费意识也反映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消费意识,并且也看出,攀比心理在大学生中还是部分存在的。

消费个性化反映大学生在消费时,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独特性。大多数女同学不喜欢别人跟她穿一样的衣服和烫相同的发型,要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区别,主要看他们的衣服和头发就可略知一二。服饰和发型的各式各样等各种消费的多元化反映出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在校园里得到认可、欣赏。当然,除了消费方式的个性化,还有日常行为,思想观念都表现出了年轻人的独有的特点,与此同时更应该加强个人自身素质的培养,从而让外表与内心达到真正的统一。

1.3 高科技消费普遍

相比其他年龄层次,大学生中购买新潮时尚产品比例较高,但由于消费能力有限,一般很难购买高端产品。大学生团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对高科技产品非常渴望。例如对电脑、mp3、mp4、mp5、电子词典、手机、移动硬盘等的消费比例远高于其他阶层,但这些消费都体现了校园特色。大多数学生购买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是为了促进自己的学习,但有少数同学的态度就是要讲究高档,当这种观念日益发展变化时,一方面反映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符合历史前进的步伐,但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不管自己实际水平的超前消费,给大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以至于产生负面影响。

1.4 性别、年级之间消费差异较明显

性别消费就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性别的消费倾向。大学生的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更为注重社交,吃喝消费比重较大,而女生在化妆品的消费远高于男生。 年级之间也有很大差异,低年级的同学花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投入较多,而高年级的学生在社会交往上与就业相关的消费比重明显要多些。

2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分析

2.1 大学生消费方式发展反映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人是社会中的人,大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要生存,必定要进行消费。大学生的消费可以分为满足对物质需要的消费和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出青年个体的价值取向、经济状况、消费能力以及生活态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开始追求奢侈性、炫耀性的消费,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花钱如流水。这种消费观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体现了大学生对自己欲望的彻底满足,而把消费作为一种“完全的理想主义实践”,是不可能有彻底满足的时候。而消费的越多也就越想消费。近年来,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而作为高科技消费的主流人群的大学生,为此支付大量的科技创新费。当然,这是时代的趋势,也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成本,但我们要坚决否定为了炫耀自己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2.2 不良消费主义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的思想倡导通过消费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将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生产与消费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没有消费的生产是无用的,没有生产消费只是空谈,只有把生产和消费和谐统一起来才能形成科学的消费方式。但不良消费主义把消费至上、物欲满足、感观的享受作为认识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最高价值。它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泯灭,人的本质的异化,社会价值的瓦解和利益受损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它的这种思潮归根结底是一种享乐主义价值观,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中存在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不够合理,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

3 大学生合理消费对策分析

3.1 消费伦理应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提倡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消费伦理,它与教育的结合,有利于营造出科学的、合理的消费环境,但我国长期忽视对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教育。当前的德育教育理论性过强,与实践联系不大,没有把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消费伦理的教育应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2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各方面需求的高峰期,理财是处理消费行为合理的重要途径,使大学生有限的消费能力发挥到最大化。针对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在理财方面侧重教育大学生体会劳动与收入的联系,花钱的限度,让他们懂得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还要懂得《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内容,使大学生真正做到理智、合理的消费。

3.3 重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合理比例

消费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活动,而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应和谐。人的物质需要决定精神需要,没有物质上的满足只能是空谈精神。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的优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经济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社会上“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提倡可持续消费经济结构为导向,但在物质消费中,坚决反对炫耀性、奢侈性消费,把无度消费和物质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调节其结构消费的合理性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六
《最新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完美版)》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20 日

一、调查背景:

消费是一种集经济、心理、文化和社会现象于一身的综合性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消费内容、消费结构,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从大学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入手,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成因,探讨了如何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杜绝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和观念,进行合理的消费理财。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方式

2012年4月20号到5月4号在贵州大学新校区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 抽样方法)进行调查,为保证全面了解各类学生情况,避免由于抽样误差形成特殊样群,本次调查采用不同班级抽样方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5份,其中男生65人,女生40人,男女比例约为5:3。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消费

从调查数据来看:约47%的同学约消费在500—1000元,接近36%的同学约消费在300到500之间,15%的同学月消费比较节俭,在300元以下,消费在1000以上同学约2%,而且他们都来自城市,由数据显示分析,城市的消费能力远在农村和乡镇之上。其比例由下图所示。

2、主要消费项目占总消费的比例

由图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300—50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 费的比例较高,通讯开支方面,有 60%的人是每月话费是50—100元左右,也是不容小觑, 5%的同学在100元以上,看来是买手机容易用手机难啊。恋爱消费占了6%,学习消费约占7%,可谓是旗鼓相当。其比例如下图所示。

3、消费习惯

由统计表格来看,70%的人还是能省则省的,90%的人在购买衣物是首先考虑的是它的价格和质量,也有少部分的人以品牌为首先考虑对象,近20%的人有先计划后消费的号习惯,也有极少数的人比较大方,这部分人是毫不在乎想花就花,数据统计如下图所示。

4、主要经济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88%的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提供,有10%的人自己勤工助学做兼职,拿奖学金和其他来源的各占1%,如图所示。

5、对目前消费状况的看法

有65%的人对自己目前的消费状况不满意,只有35%的人满意当前的消费,55%的人认为他们每月所有的生活费刚刚合适,30%的人则认为每月的费用只能勉强满足他们所需,10%的人的月生活费是绰绰有余的,而5%的人认为现在的生活费和他们所需的差距很远。比例如下。

6、对树立健康消费观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105人中有近60%的人认为树立健康的消费观非常重要,26%的人认为一般重要,而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分别占9%和5%.比例如图所示。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七
《论文大学生消费现状》

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评析

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

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

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

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心理 方法 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

对人的塑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

纵深发展,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

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

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

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也会有适当的娱乐消费

2、但其中也不乏有非理性消费的存在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

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

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

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

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

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

“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具体表现

为:

(1)、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

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

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2)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

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

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

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3)、.手机消费热。

在校园中手机成为青年的时尚选择,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

91.5%学生拥有手机,而且手机的档次较高,功能齐全.并且话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平均

为40元~60元,其中绝大多数同学拥有手机是为了兼顾学习、生活和工作,只有少数同学是

为了“摆阔”和“时尚”.

(4)、.饮食方面开销大。

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

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

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5)、“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

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

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

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

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

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6)、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

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

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

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富裕和生活的提高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提高生活素质的期望及消费愿望,使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消费上

2.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有些家长即使经济收入不高,甚至比较困难,也要想方设法甚至借债寄给自己的子女,满足子女的消费需要,以免在同学面丢脸。他们错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事实上,学生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没有养成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他们的不良消费习惯打下了基础。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把握自己。加之又远离父母,经不起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诱惑,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心理比较普遍,别人干的自己也想干、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可以说,大学生消费热点频频出现,与大学生的“同辈效应”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同辈效应”很容易促使消费的升温。

4.高校自身的原因。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办学的规模已经逐渐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度的增大,而高校在管理、后勤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却又跟不上,虽然现在提倡高校后勤社会化,但相比而言,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与此同时,大学的文化、娱乐场所较少,活动单一,这也是诱使大学生消费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加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消费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从更深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消费观,也才能有正确消费观指导下的正确、合理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消费,大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包括满足基本生活、学习的物质需要和不断发展的精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当今社会所提供的可消费商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但其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必有一些不适合大学生消费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不可能完全屏蔽在大学生的消费视野之外,如果没有科学的消费观念,很可能使大学生的消费误入歧途,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并贯彻到消费生活中去,使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促进健康全面发展。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

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四、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正确合理的道路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八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消费金额

每月生活费:

超过半数同学的月生活费在800---1500元之间,其次生活费在400---800元的占30%,处于两端的同学占比例较小,仅占6%,说明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差距并不大。

平均每月购买衣服的花费:

大部分同学的每月花费在购买衣服上的费用在100---300元之间,其次花费少于100元的也较多,可见服装花费不构成同学们消费的主要花费。

平均每月的伙食费:

大部分同学同学每月伙食费在300---600元之间,其次伙食费在300元以下的占26%,结合每月生活费看,伙食支出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支出,但此项支出的弹性不大。

平均每月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

4%

50%

一半的同学没有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极少同学此方面花费在200元以上的,可见这方面支出不构成大学生消费主要支出。

平均没学期外出游玩和培训的费用:

2%

66%的同学每学期在外出游玩和培训的费用花费在500元以下,说明同学们在此方面的花费是很少的,但还有极端的2%的同学在此方面花费在每学期3000元以上,说明同学们对于此项消费弹性很大。 三、消费心理

面对物价不断上涨您的消费方式是:

70%

面对物价不断上涨,70%的同学还是主张以节俭为原则的消费方式,其次12%的同学坚持原来的消费计划,由此可见,物价上涨对同学们的消费观念还是有较大的影响的。

您心目中合理的消费状态和结构是:

5%

43%的同学心目中合理的消费状态和结构是让每个月有盈余,供自己支配,其次主张够花就行和制定出较细的消费计划的各占26%。

赞同以下哪种社会一般的消费倾向:

0%

超过半数的同学赞同兼顾实惠和高标的消费倾向,其次42%的同学赞同以经济实惠为主的消费倾向,可见同学们的消费观念还是较为理性科学的。

对于网上炫富行为的态度:

2%

对于网络上炫富的行为,70%的同学是持反对态度的,说明同学们有较为健康的金钱观。

将消费分为必须消费和弹性消费,以各项费用的平均指标为准,分布如下: 每月生活费=200*6%+600*58%+1150*30%+1850*6%=816元 购买衣服支出=50*32%+200*58%+400*8%+550*2%=175元 伙食支出=200*26%+450*60%+800*8%=386元

日常用品支出=40*24%+75*50%+110*22%+210*4%=79.7元

外出旅游和培训支出=250*66%+1000*28%+2250*4%+3250*2%=600元

(折合每月支出约为120元)

其中必须消费为伙食支出和日常用品支出,弹性消费为购买衣服支出和外出旅游和培训支

由此我们总结的消费观念有以下几点:

1.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2.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3.提倡艰苦奋斗,不忘勤俭节约。传统的节俭观,重在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是“当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新世纪的节俭观不仅要珍惜劳动创造 的财富,反对财富浪费,还要懂得珍惜资源,反对资源浪费,避免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的陷阱,对大学生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性消费的教育。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消费,我们在健康消费及理财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有益的意见与建议: 1.要时时掌握资金支出状况。通过记帐,能知道自己每个月的钱到底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什么是应该花的,什么是可花可不花的。采用记帐的方法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已经花了多少了,还有多少,防止入不敷出。学会记账并能够坚持下去的人,会发现钱慢慢的花得少了,节余也自然而然地多起来 。

2.要合理安排个人收入。通过得到学校支持的各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勤工助学,提高 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也改善 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大学生要合理的使用和安排这部分收入,将其用于生活或学习方面,而不用于请客送礼。如果收入较多,可 以将其储蓄起来,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也可以为以后的必要消费,如考研、报辅导班等提供资金。

3.要学会正确区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大多数大学生对奢侈品、各种 品牌用品与必需品的区分愈来愈模糊,缺乏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判断标准,对自己追求奢侈品和品牌极力辩解 。另外,在攀比和虚荣心理的驱使下,许多大学生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主要不是为了它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寻找某种“感觉”,体验某种“意境”,追求某种“意义”。因此,大学生应对消费观进行科学的审视,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生活与学习必需品的范畴,加强对各种优惠促销诱惑的抵制,避免不必要的消费。

4.要科学使用信用卡,避免当“负翁”。今天,持卡消费越来越成为时尚的标志,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使用信用卡,特别是对花钱无度的大学生来说,使用信用卡需要慎之又慎 。轻轻一刷卡的潇洒往往掩盖了过度消费;另外,贷记卡的透支功能也要慎用,因透支不但攒不下钱,而且成 了“负翁”,这就得不偿失了。

将女生每月消费进行分析,以各项费用的平均指标为准,分布如下: 每月生活费=200*11.1%+600*51.1%+1150*36.1%+1850*1.7%=775.4元 购买衣服支出=50*39.6%+200*47.1%+400*12.3%+550*1%=168.7元 伙食支出=200*18.8%+450*68.7%+800*11.5%+1100*1%=449.75元 日常用品支出=40*30.3%+75*50.7%+110*16.7%+210*2.3%=73.345元

外出旅游和培训支出=250*51.1%+1000*35.7%+2250*12.7%+3250*0.5%=786.75元 (折合每月支出约为157.35元)

大学生消费能力篇九
《大学生消费水平的现状》

“挑战杯”大赛参赛论文

题目: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分析

组长:史炎茹

组员:简倩荣 陈艳云 田传跃 杨富财 洪丽丽 徐千媛 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15036281195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分析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大学生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以一所大学的消费状况的调研状况为背景,介绍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消费状况,总结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利与弊,揭示了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提出了社会及我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水平 问题 措施

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以一所大学的消费状况的调研状况为背景,介绍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消费状况,总结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利与弊,揭示了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提出了社会及我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研究的结论是: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需要社会及家庭给予正确的引导。 与此同时,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对象都发生了变化,针对这样一些情况,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以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自身的消费状况,从而有助于大家树立正确健康合理的消费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大学生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也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有不理性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和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

1、不与实际情况结合,消费水平过高

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与成年消费者不同,大学生一般没有从众的心理特征,这一特征与追新求奇、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有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心智、生理已经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但生活、经济上却仍然有很大的依赖性,必须依靠家庭的资助才能良好的生活下去,并能在自由支配金钱的情况下,随行所欲地进行消费,追求、展示自我,如:吃讲究情调,穿追求时尚和名牌;谈恋爱追求情感,大量进行物质投入;交朋友不惜重金;网费、话费节节升高,追求“舒适、时尚、流行”的生活方式。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有一点值得肯定,大学生消费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可是随时代变化又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次调查报告:通讯、娱乐等支出在各种消费水平的学生中均占一定比例,为总消费支出的36.8%,尤其是电脑、手机、MP3 等消费品已经占据当代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第二位,达到31.1%。另外就是伴随着这些用品的增多,大学生日常的花费有够呢多倾向于话费、网费、电子无间的维修费用。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长春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3名女生中,84.6%饮食费用在2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而21名男生中也只有85.7%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

3、消费方式缺乏合理性

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学生中58%的同学消费存在随意性,大多人认为消费不应管理得过死。另外一种现象也值得深思,有19.2%的同学认为消费与心情有极大的关系。这一情况又可分两种,13.5%的同学反映,他们会在心情不好时选择出去购物来发泄心。另外5.7%的同学则在他们心情愉悦时吃饭、通讯。日用品费用占了很大部分,而在学习上的花费却是少之又少,而其中男女在吃上面的消费又不同。男生体力消耗大,吃的方面很注重,而许多的女生为了保持体形而节食,把大多数的钱花在了衣服、化妆品上面。

4、经济独立意识较薄

中国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打工的目的也不会是为了补贴生活费,而绝大多数都是在为了增加见识。经济上呈现出了一种依赖性,而没有了独立,在经济上处于被动。调查显示,只有28%的同学有记帐习惯。对于钱他们只是一味的在花,没有预算,没有想到自己去获取,自己在钱上面取得真正的自主权。

6、储蓄观念淡薄

大多数大学生在此次调查当中反映,当月的消费状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平时花该花的钱,做该做的消费,而整体共消费多少钱财,心中并无概念。同时,进行消费后记账的同学

更少,而大多数同学每次到去取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已经不多甚至透支,而每到这种时候,就只能向家人、朋友、同学求救。在面对如何处理金钱或者生活费的时候,很少有周全合理的计划安排。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仍处淡薄状态,有待加强。

(二)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我们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大学生在消费调查,其结果有近16%的同学在350元以下在比较困难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近29%的同学在360元~520元之间,这属于中等水平,还算过得去;有近35%的同学在530元~850元之间,这是属于中上等水平了,手头稍为宽泛一点;有近15%的同学在860元~1350元之间,这就比较自由了;还有5%的同学月消费1360元以上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家庭收入高的同学在物质方面的生活就更丰富,电脑、手机、旅游等等。而贫困声同学去仍在为每月的伙食费发愁,使得大学校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生活状况。

(三)人际交往消费过度

步入大学了,生活中不仅有简单的学习生活,还有其他的社交生活。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同时,还有说明大学里的恋爱风气,所谓“谈感情伤钱”,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时常会给自己的男女朋友买礼物,在生日时会为对方办一桌。而以上这么多的社交应酬,电话费也占了一部分消费支出。

(四)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体系和建设不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大学生进行了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比如节俭之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是没有一个吸引他们的主题,另外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另外,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并且,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家长过于宠爱子女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的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简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各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他

同学起到了误导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子女的需要。于是在“别人家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这种心理驱使下, 无节制地满足子女的需要, 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孩子的人格成长, 造成了目前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比如消费意识超前、消费节奏快,使学生们觉得不喜欢的东西就可以随时扔掉,重新购买新的流行的,而他们的这种消费心理也行成了他们超前的消费意识,许多同学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三)社会环境混乱

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而大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地, 也往往是文化的聚集地和扩散地。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超前性, 导致青年大学生能更多更快地接触西方文化, 使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价值选择、行为趋向、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超越于一般的社会成员。20 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水涨船高, 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害怕消费、抑制消费。然而, 在消费水平步步上升的过程中, 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起来,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 其主要特征是只看重消费而忽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这种思潮悄悄走进大学校园, 使得不少一向自命清高的大学生也以物质追求为生活目标, 有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 花别人(父母)的钱圆自己的梦, 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的高消费心理,近几年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四)大学生自身消费观不合理

大学生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消费观,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中学时期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会有种种理由,然后家长担心就会给孩子们汇款。此外还有大学生的虚荣心理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尤其体现在女生方面。许多女生通过购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女生大约50%的消费来自冲动型消费。

三、解决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应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高等学校一定要注重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学习,通过组织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爱好。把消费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之,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实施,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消费观教育

(2)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消费心理教育

(3)结合心理咨询开展消费心理咨询,有条件的可单独开展消费咨询

(4)举办消费知识和消费心理知识讲座

(5)加强与学生家庭、学生和社会有关组织的联系,建立由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和社会有关人员组成的业余消费教育机构,采取座谈会、网络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工作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