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为什么有雾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1    阅读:

为什么有雾篇一
《为什么车窗上会起雾》

为什么车窗上会起雾?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我坐在温暖的车里,正准备把头偏向窗外,欣赏窗外美丽的景色时,却被白茫茫的窗户挡住了视线,原来是窗户上起了雾,为什么车窗上会起雾?起了雾开车不就看不见了吗?那该多危险啊,该如何防止车窗上起雾的现象呢?

一、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车窗上会起雾?如何防止车窗起雾的现象?

二、我的猜测

车窗上起雾一般发生在冬天天气十分寒冷时,我猜测雾气是因为在这个季节里车里开着空调,和室外温度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引起玻璃起雾的。

三、实验证明

实验材料:一块玻璃、镊子、一杯热开水(90℃或以上)

实验过程:①用镊子将玻璃放入热开水中;②等玻璃和热开水温度等同时拿出放在常温下(3℃以下);③反复几次;④观察玻璃表面的变化并记录。

实验发现:从高温里拿出的玻璃遇到冷空气,表面迅速起了浓重的雾气,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四、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车窗上起雾是因为车里车外温度湿度不一样,一边温度高,一边温度低,当车窗两面的温差大时,温度高的一面空气中就会出现水蒸气。

五、建议

1、室内外温差大时打开点车窗,让车内外温差减少一些即可。

2、打开冷气选择除雾吹上几分钟就可以除雾。

3、选择前风挡吹风模式,将温度调至25度以上即可。

4、用专业防雾剂把它按与水1:10的比例稀释,再将稀释液涂抹在前挡风玻璃上即可。

爱山小学 604班 姚兆薇

《寒假作文

2012年1月27日

为什么有雾篇二
《雨天开车为何易起雾?》

雨天驾车,车窗容易起雾而影响视线。为了除雾,需要开空调。开空调要根据气温情况来选择制冷或制热,通常,热天选制冷,冷天选制热,不冷不热天选制冷为宜。

为何雨天挡风玻璃容易起雾呢?其原因是雨天空气湿度大,当车内乘人且关闭车窗时,人在呼吸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水分容易使车内空间水分的浓度升高而超过车外温度的水的饱和蒸汽压。由于挡风玻璃温度较接近于车外温度——明显低于车内温度,当车内含水量较高的空气接触车窗玻璃时,便会造成玻璃表面的水蒸气处于过饱和状态而凝结成水滴,从而在车窗上形成雾。

为什么有雾篇三
《大灯为什么有雾气》

大灯为什么有雾气?

温差及高湿度环境下造成雾气:空气中一般皆有60%~70%的湿度,当下雨时,湿度可达95%以上,此时温度变化就可能产生水气凝结,例如 A. 将可乐从冰箱中取出便可马上在包装瓶罐上发现有雾气产生,时间稍长甚至水滴流下。B. 开冷气行车时,车窗玻璃外侧有雾气凝结,原因是车厢内温度低导致空气中水

气凝结在玻璃外侧。这种热力学现象,在炎热的下雨天时因湿度高情形会更严重。

大灯灯具的构造在下方皆设有通气孔,以平衡因开大灯后灯具内空气膨胀所产生的压力,所以即使在大灯密封完全正常下,空气中的湿气也可能会由通气孔进入大灯内(尤其是长时间停车于地下室),当灯具内外的温度差异大时就可能产生雾气,这种现象在反射式大灯上不容易产生,因为大灯玻璃整面皆有光

线通过而被加热,因此湿气无法附着,故只有边缘部容易被忽略。

现代汽车为追求更好的照明效果,大灯采用透镜式设计,因透镜式大灯光线集中,故大灯镜面上只有小区域会被加热,其它区域的温度较低,所以湿气特别容易集中在灯光区外侧的镜面上,由于目标明显常被误认为是大灯进水。进水与雾气的分别如下: A.进水的影响范围大且水滴巨大,会有向下流动现象。

B.湿气造成的雾气范围小且轻微,在洗车或长时间停车于地下室时最易发生,但随大灯开启使用一段时间

温度升高后,雾气即会消散。

为什么有雾篇四
《为什么一出现雾霾就表示空气污染很严重?》

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

为什么一出现雾霾就表示空气污染很严重?

百度知道网友 @斯凯迪歪 (凤凰周刊科学记者)答:

雾和霾本来是两种现象,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湿度。但两者的界限很模糊。

雾本身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即使没有人为污染,雾照样会发生。雾的发生频率主要取决于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但是,这不意味着雾的发生频率和污染没有任何关系。颗粒污染物,尤其是吸湿性的颗粒物为雾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就会有利于雾的发生。

在城市里,另一种和雾一样会降低能见度的天气,霾,越来越频繁,则主要是人类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所致。PM2.5就是霾这种现象的重要指标。根据气象学上的定义,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气溶胶粒子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所以,能见度很低时, 可能既有干气溶胶的影响(即霾的贡献), 也可能有雾滴的影响(即雾的贡献)。

但中国的雾霾天变得越来越频繁,霾和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应该说与空气污染加剧有关。2013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中国很多地区,不利的自然天气条件与严重的大气污染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雾霾天气持续出现。以往人们通常认为“雾只是自然现象”,但这项研究指出,中国当今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

研究者认为,雾霾问题已经覆盖到全国。研究将中国的霾主要分成9大区域,污染物在这些区域中相互传输,其中4 个形成了区域性霾问题最大的地区。在华北平原,京津冀地区以及山东河南关中平原等地划成一个霾区;在华东区, 霾区的主体是长三角地区,但已经涵盖了湖北、安徽等地;在华南区,则是以珠三角为中心,霾区向两翼的广东广西等地蔓延;在西南区,四川盆地则“沦陷”为中国的新霾区。

当遭遇不利的气象条件时,这些地区由于本身污染物排放巨大,就极易形成雾霾天气。比如京津冀地区,本身河北的燃煤、北京的机动车、天津的石化工业空气污染物排放就很大,一旦天公不作美,整个区域就可能陷入极重的污染天。每逢秋冬转换季节,京津冀地区受风力、湿度等条件的影响,污染物变得不易扩散,很容易积累到一个较高的浓度,因此这个时节出现灰霾天气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也是京津冀地区10月期间常出现雾霾天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这三年里,每年的这个时候舆论都会掀起对雾霾天的讨伐。

但其他时期,只要气象条件不好,同样可以造成重污染天局面。比如2013年年初,严重的雾霾天在京津冀持续好几周,就是由于冷空气活动较弱,风速小且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加上静稳天气的气象条件,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物在近地面大气中逐渐积聚。直至最终形成严重的污染天

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百度兴趣小组

为什么有雾篇五
《图片有雾,不通透分析》

我们平常照的一部分风景照有会很明显表现为上面笼罩着一层白色薄雾,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不通透,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分析下原因。而且下面也会拿某些网友的照片当例子说明。

首先谈下对这种照片错误的认识。

1.锐度不够。这是典型的错误认识,许多人拿狗头依然能拍出通透的照片。也无需调整什么机内锐度。

2.白平衡错误。白平衡只与冷暖色调有关,物体颜色有影响,白色薄雾和白平衡无直接关系。

3.天气不好。这个就要说下了,本身是雾天,那自然有薄雾无可厚非。但是大部分照片都不是雾天,自己眼里里面看到的景色怎么不笼罩着薄雾,照出来的照片有薄雾,这也归咎于中国的PM2.5?眼里是什么样的景色,相机就能拍出什么景色。

那么下面就分析下产生薄雾的原因。 一、景色本身里面没有雾,而照片笼罩白色薄雾,注意,是白色,很明显,白色代表亮,那么可以想象到一件事,就是太亮了。也许不少人说,不亮啊,亮部都没有过曝,怎么能叫太亮呢?的确亮部没有过曝,可是仔细观察下照片,就会发现薄雾主要笼罩在中间调和暗部,也就是亮部正常,没薄雾,而中间调和暗部该黑的不黑,反而亮,于是显示出笼罩着薄雾,这是薄雾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

办法自然是测光和曝光要正确。

1P

相机品牌:NIKON CORPORATION 相机型号:NIKON D5100 镜头:17-50mm f/2.8-2.8 曝光:光圈优先 光圈:F5.6 ISO:100 曝光补偿:1 EV 曝光时间:1/320 sec

这张网友上传的照片1P,身为中间调的建筑物有层雾,很明显,中间调过亮了。

2P。

相机品牌:NIKON 相机型号:E995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5.8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0/2573 sec

这张2P则更夸张,暗部和中间调全部笼罩着薄雾,则暗部和中间调都过亮了。

我们来看看在LR中1P的直方图

这直方图说明了什么呢?1.没有过曝和欠曝,看直方图两边就能得出结论。 2.直方图左边的暗部和阴影部分基本没有什么像素,图上看出比较矮。3.中间调也没什么像素,也是比较矮。

4.许多像素(红,黄,绿)集中在中间调最亮或者是高光部(直方图右边)。也就是建筑物(红,黄)进入亮部,它们本该在中间调。绿色是树,本来也该在中间调。5.蓝天在高光,这个是正确的。(直方图蓝条)

二、再继续讲下薄雾产生原因,2P的直方图分析稍后讲。第2条产生的原因就是反差过小。 什么叫反差?反差就是黑到白的过度,你拍一张白纸,全是白,反差小;你拍一张黑纸,全是黑,反差也小;当你把黑纸白纸一样一边一起拍,黑白分明,视觉冲击强烈,这就是黑到白过度快,这就是强烈反差大。

为什么反差过小会导致产生薄雾,很简单,现实的场景反差在变化,而相机设置的反差基本都是不变的,相机反差过小,亮部是正确了,过小的反差导致暗部跑进了阴影部和中间调。而我们的眼睛构造不同,会自动调节反差。

举个例子,晴天,大太阳树下,阴影强烈,暗部-3EV,白云+2.5EV,蓝天+1.5EV,我们用标准曲线模式去拍,挺好的效果,白的白,黑的黑。阴天,树下阴影因为天空散射光变亮变成-1EV了,天空因为散射光加亮成+4EV(阴天基本没云的细节),再拿标准曲线模式去拍,黑的阴影变灰,白的天空过曝,拍出来就不好看了,笼罩白雾跟我们眼睛看的不一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眼睛会调节反差,阴天树下阴影变成-3EV变黑,而相机不会。所以呢,尼康设置了曲线可以调节对比度,这时候加大对比度,效果就好多了。当然能后期自然最好。这点就是人眼的相对“真实”和相机的绝对“真实”。

下面来看看2P的直方图。

相机品牌:NIKON 相机型号:E995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5.8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0/2573 sec

为什么有雾篇六
《有雾的天气不要出门》

1952年12月5日至9日,浓雾一直笼罩着伦敦。一场持续4天的大雾对于雾都伦敦来说并不罕见,然而4000居民的丧生却让这场雾写入了环境科学的教科书,这就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大雾过后,伦敦居民的死亡率仍然高于正常水平,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次年的3月。找出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并不困难。当时的伦敦由于大量烧煤空气污染严重,已经设置了12个空气污染监测点,每天测定空气中煤烟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在大雾的那4天,这两种污染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了4-5倍。

【在上个世纪,发达国家曾上演多起严重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包括1930年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的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均是由于工业排放以及汽车尾气造成。图片来自f1online】

雾天空气差,逆温在作怪

现今,雾天的空气质量不好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生活常识。那么雾跟空气污染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谁是因谁是果呢?

在一般情况下,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热胀冷缩使空气上层重下层轻。在重力的作用下,头重脚轻的空气很容易发生垂直方向上的对流。地面附近的污染物就可以随着对流的空气扩散到高处而被极大地稀释。然而,有时由于各种气象原因,气温随高度降低的趋势被逆转过来,变得下层冷上层热,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逆温。逆温的空气头轻脚重,结构非常稳定,垂直方向上难以发生空气对流,污染物因而难以往上扩散。在城市里,汽车行驶、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活动不断地往空气中排放各种污染物,而逆温阻碍了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使它们在地面附近累积。如果这时恰好风又很小,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上也扩散不开,空气质量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可是这跟我们要讨论的雾有什么关系呢?雾的种类有很多,但生成的基本原理都一样:地面附近的低温使水蒸汽在颗粒物(即凝结核)表面凝结,形成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气中。低温、水汽、颗粒物是雾形成的三要素,而这三要素逆温恰恰能一并提供。逆温时,地面气温相对低,伴随的稳定空气结构也有利于水蒸汽和颗粒物的累积。于是,

强逆温的天

气常有大雾发生,而逆温又会导致空气污染加重,结果就是雾和糟糕的空气结伴同行。

【图中骑自行车的人距视野约200米远,身影已变模糊,此时雾中能见度约为400米。目前,雾的定义条件之一是,能见度低于1千米。国内根据雾天500、200、50米的能见度,分别有大雾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图片来自wiki】

雾和污染物,相互纠缠

结伴同行的污染物和雾可不是相安无事,两者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一些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部分挥发性有机物是水溶性的,能够溶入雾滴。于是,这几种气体污染物的浓度在雾天可能会比平时还低。然而雾滴对于它们的吸收能力有限,如果排放量很大,加之雾天不利扩散的天气条件,这些气体的污染仍然可能很严重。相反地,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它的浓度在雾天比较高就是意料之中的了。另一种重要的气体污染物臭氧的生成有赖于阳光照射。由于阳光被雾层遮挡,臭氧的浓度也可能会在雾天下降。

其实,雾在形成过程中就已经对污染物产生影响:颗粒污染物作为雾的凝结核,成了雾滴的一部分。粒径较大的雾滴可以很快地沉降到地面,从而起到清扫空气中颗粒物的作用。而粒径较小的雾滴则会长时间地停留在空气中,起不到清扫的作用。遗憾的是,在受污染的空气中雾滴数量变得更多,粒径更小,这些都不利于污染物的沉降清除。雾也会促使新的颗粒污染物的产生。一个个雾滴就像是一个个微型的反应器,污染物在里面发生着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当属二氧化硫被催化氧化成一种危害更大的颗粒污染物——硫酸盐。硫酸盐颗粒对光线有很强的散射能力,是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在雾消散时,雾滴的水分被蒸发,而其中的硫酸盐颗粒则被留在空气中,仍然会长时间地停留,继续降低空气的能见度。 雾本身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即使没有人为污染,雾照样会发生。但是这不意味着雾的发生频率和污染没有任何关系。颗粒污染物,

尤其是吸湿性的颗粒物为雾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

凝结核,有利于雾的发生。相反地,人类活动使城市气温升高,湿度降低,又会抑制雾的生成。虽然如此,雾的发生频率更多地还是取决于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在城市里,另一种和雾一样会降低能见度的天气,霾,越来越频繁,则主要是人类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所致。 雾水的成分取决于空气中有什么样的物质,空气受了污染,雾自然不会干净。例如,二氧化硫的污染会导致酸雾,雾水的pH值可降低到2以下。不但影响人们的健康,还会导致建筑物损坏,树木枯死。在很多城市的雾水里,还可以检测到浓度不低的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但是如果空气没受污染,雾还能成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在一些缺水地区,不仅仅动物会利用雾天取水,人们也会采用特制的大比表面积的设备收集雾水,以供饮用、灌溉等用途。

【生活在Namib沙漠的Stenocara甲虫在有雾的清晨爬上沙丘的顶端,翘起尾部迎风而立,雾水在甲壳上聚成大的水滴,流到甲虫口中,甲虫就美美喝上一口。】

总的来说,雾滴可以捕集、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加速它们的沉降、清除;但雾滴也会为生成新的污染物的提供反应场所,造成新的风险。作为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雾本身既不是空气污染的原因,也不是空气污染的结果。不过,雾天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城市的空气质量不好,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参考资料:

Wilkins ET. 1954. Air pollution aspects of the London fog of December 1952. Quarterly Journal [1]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80: 267-271.

Lillis D, Cruz CN, Collett Jr. J, Richards LW, Pandis SN. 1999. Production and removal of aerosol

[2] in a polluted fog layer: model evaluation and fog effect on PM.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3: 4797-4816.

Niu S, Lu C, Yu H, Zhao L, Lü G. 2010. Fog research in China: An overview. Advances in [3] Atmospheric Sciences 27: 639-662.

Marzol Jaén MV. 2002. Fog water collection in a rural park in the Canary Islands (Spain). [4] Atmospheric Research 64: 239-250.

更多相关文章

空气颗粒污染物,有杀气!

北京的空气污染到底有多严重?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分享到: 新浪微博 人人 豆瓣 QQ空间 腾讯微博

推荐 9 发表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

PM2.5,奶牛也有贡献

亚洲污染空气祸及美国西部

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更小、更危险

柴油尾气碳烟入肺后大半无法排出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32)

1/2 上一页下一页

1楼

2011-11-24 11:03 醉了也得喝

杀……

顶 [0] | 评论

2楼

2011-11-24 11:07 叫我老吴

没杀到…我还以为只要比烧鸡快就行了

顶 [0] | 评论

3楼

2011-11-24 11:28 _qed_

这么说伦敦人民也是被选择下来的。。。

顶 [0] | 评论

4楼

2011-11-24 11:37 fulcrum312

引用@叫我老吴 的回应:没杀到…我还以为只要比烧鸡快就行了

现在强人是越来越多了~

顶 [0] | 评论

5楼

2011-11-24 11:37 强化钛合金小强

难怪英国佬鼻毛胡子这么长

顶 [0] | 评论

6楼

2011-11-24 11:39 countryside

下时候爱下雾,下在怕下雾

顶 [0] | 评论

7楼

2011-11-24 11:42 impish

北京是不是要也这么搞一次 才会有改变。。。

顶 [0] | 评论

8楼

2011-11-24 11:43 谭知还 环境科学博士ψ

引用@countryside 的回应:下时候爱下雾,下在怕下雾

你感冒了吗,口音好重

顶 [0] | 评论

9楼

2011-11-24 12:00 人生苦短禁用惊叹号

哎,这辈子在上海是喝不到干净的雾水了-3-

顶 [0] | 评论

10楼

2011-11-24 13:14 volley 气象学博士生,传统武术爱好者ψ

引用@impish 的回应:北京是不是要也这么搞一次 才会有改变。。。

北京的气象条件不容易产生强逆温层和大雾天气。不过只要扩散条件不好,过两三天空气污染物浓度就会大幅增加,只是不会达到伦敦烟雾那样恐怖的效果

顶 [0] | 评论

11楼

为什么有雾篇七
《镜片起雾怎么办》

镜片起雾怎么办

本文由亿超眼镜网提供——

冬天要到了,戴眼镜的人在冬天总有这样的烦恼,就是一出门或从室外进到室内突然换到温差比较大的地方就会出现雾,就会特别影响眼镜的清晰度及美观,不得不随时擦干净,导致很不方便。

那么,镜片起雾怎么办?

在这里就教大家一个防眼镜起雾的好办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超市购买一瓶防雾水,轻轻喷洒在镜片上,就可以起到防雾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防雾水,需要甘油30毫升,肥皂水10毫升,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喷雾瓶中摇匀。使用时,只需要把自制的防雾水喷在眼镜片上,接着用擦镜布擦拭干净,同样可以达到防雾的效果,简单实用。

这是什么原理呢?因为肥皂中含有油脂成分,把它擦抹在镜片上,可以有效防止镜片起雾。同时,在肥皂水中添加甘油,可以减缓肥皂水的挥发,使得去雾的效果更持久有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为什么有雾篇八
《为什么天空会出现雾霾》

近年来,空气中的雾霾有了越来越严重的爆发趋势,雾霾天不近阻碍正常的交通出行,让人心情不爽,更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据专家介绍,PM2.5颗粒与水蒸气凝结在一起,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潜藏于燃煤烟尘的PM2.5一旦漂浮在空气中,其携带的细菌、病毒、重金属及致癌物等可穿透呼吸道直达肺底部,对人体危害严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