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3    阅读: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篇一
《教你怎么随意下载不能下载的音乐和视频》

教你如何随意下载网页上的音乐和视频

首先必须用IE游览器打开你想要下载音乐的界面,简单地说就是打开有音乐播放的界面例如豆瓣上的小站

不论你是在豆瓣也好或是别的网站听音乐也好,你都会发现你所播放的音乐都是要通过缓冲的,而我们正式利用这个缓冲!!

打开网址后不要开始播放音乐,然后打开菜单栏中的

工具栏中的Internet属性

打开属性后我们会看见这个对话框

然后打开常规,找到浏览器历史记录中的设置

然后会看到

然后点击查看文件,

然后会弹出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中的东西非常多打开会比较慢不过不用担心,慢慢等 等到文件夹打开之后不要关闭,我们切换回到IE浏览器中,然后开始播放你想要下载的音乐

然后我们会看到音乐的进度条在缓冲,当缓冲完毕之后我们在回到刚刚打开的那个文件夹 然后刷新这个文件夹,待文件夹刷新之后我们把界面拉到最底下找到最后一个文件的位置(就是把你最右边的那个竖条拉到最底)

然后找到一个MP3格式的文件 (如果你的电脑是可以见到文件后缀名的话那就很好找了,但是有时候这里面的文件名会很长很长,单击一下后看看文件后缀名就可以)

如果有多个MP3格式的文件的话,那么将你的鼠标移动到这些文件上,不要点开移动到上面后会自动显示出一个网址

就像这样

这个网址就是你刚刚播放音乐的那个网址

这是我自己的MP3格式文件,找到这个文件之后双击他,然后会弹出来一个对话框点击确定

之后会打开一个网页界面,等待1秒之后会出现一个IE下载框

恭喜你这就可以下载了,下载到你指定的文件夹中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你改改这个音乐文件的名字了,因为你下载的时候是你找到的那个文件的名字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找到的这个音频文件不能直接复制出来,因为你复制出来后你打开后只是一个网络连接,虽然你能够播放,但是那是因为你在上网,简单来说你直接复制是不行的,必须找到后双击打开然后下载才行此方法适用于豆瓣音乐小站,百度音乐,个人博客等等,虾米没有测试过 总之能够有音乐缓冲的网页,理论上来说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下到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篇二
《教大家怎么去下载没有下载地址的音乐和视频》

教大家怎么去下载没有下载地址的音乐和视频! 虽然我才注册几天,但是我看这个网都有几年了,身边些朋友经常在这上面寻到一些谱,哈哈,我发现好多朋友听见或者看见好的音乐或者视频,到处找下载,结果找不到,还有些要输入手机号码才可以下载,那可是要花钱的,所以给出一个很简单的下载任何音频视频的方法,可能有的朋友也知道,就不要笑话我了~

首先您要播放完一个音频或者视频,它就会存在于你的电脑缓存里面,然后你进入C盘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记得先将文件夹设为:“显示所有的隐藏文件夹”

然后进入你的“用户名”那个文件夹,比如我的电脑用户名设的是

DOGFACE,那我就进DOGFACE这个文件夹,记得一定要显示隐藏文件夹哦,接下来进入一个隐藏的文件夹

“Local Settings”,里面有个“Temporary Internet Files”,好,打开它,你刚才放完的那个歌或者视频就在里面,直接把它拉到桌面上或者复制到你指定的盘就可以了。

象那些输入手机才可以下载音乐的网,或者什么视频,直接放完就按这个办法拖出来,很灵的~~

例:这个网上有人贴了首七仙女上去,我听了一遍觉得好听,然后马上打开C盘,经过上述步骤发现“Temporary Internet Files”最上面有个文件“2634238357”,属性是MIDIAPLAYER音频文件,拖到桌面,播放一下,就是这个。哈哈。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篇三
《不借助任何软件即可下载所有视频音乐》

不借助任何软件即可下载所有视频音乐

现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视频音乐,有时候我们希望下载一些好的视频音乐来收藏使用。可是很多网站却对视频音频有限制。如要下载付费,需要安装网站特定的软件才可下载。这对广大网友们来说这是件非常不给力令人纠结的过程。 今天我向广大的网友推荐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安装任何下载软件,纯粹利用windows自带的功能,适合所有格式的视频音频文件。

第一步 搜索并播放视频音乐

打开一个自己喜欢的视频网站,找到一个视频或者音乐。

例如我在优酷找一首歌曲的MV:搜索凤凰传奇的单曲《荷塘月色》的MV,找到想要看的视频后打开并播放它。 第三步 播放完后

1.点击浏览器菜单栏→工具→Internet选项

2、Internet选项→设置

3、设置→查看文件

4、跳出一个明为Temporary Internet Files的文件夹,然后按类型(其实按大小排更容易找)排列一下文件,以方便寻找,找到后缀名为FLV或者mp4的文件(一般网上视频都是这个格式,当然凡事皆有例外)。

第四步将这个文件复制

复制这个文件(就是那个FLV视频的文件),然后拷贝到某个文件夹。至此,视频下载顺利完成。【如果直接打开就变成下载了,复制为了省力,而且在此之前都不要关闭浏览器】

flv是可以这样的,不过有些网站人为地将一个视频分成若干段,比如cntv.cn,很让人生厌。用上面所提供的方式打开的文件夹,是缓存文件夹,不能直接访问文件,可在地址栏添加:content.ie5,然后回车,就可以实际地访问文件了。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篇四
《解决部分汽车不能播放下载的WAV音乐的原因》

解决部分下载的WAV音乐车子上不能播放的原因

本人的标致2008音响效果不太好,

听说WAV无损的音效更好些。于是全部下载WAV音乐听,可是有些喜欢的WAV音乐在电脑上能播放,到标致2008上却播放不了,今天有空用老版千千静听查看属性,原来是编码和声道的问题,下面分享给大家。 先看不能播放的WAV属性,下图

看上图编码是DVD DTS 声道是5.1,车子只支持CD音乐,再查播放正常的音乐属性,下图,编码是PCM,声道是 立体声。

百度找转换软件,找了好久,终于找到这个软件,如下图,没有注册,一次只能转一首。

点“

添加文件”打开要转换的WAV音乐,“输出格式”选“WAV(CD)”然后点软件最上方“整理名称”旁边的“转换格式(喇叭图标的那个)”就开始转换了,过几十秒就转换好了(注意存储的位置)。用千千静听打开看属性,如下图

此时还不行,看比特率24Bits,机子还是不支持,再用千千静听打开刚才转换过的文件,然后右健文件“转换格式”手动修改比特率为16Bits,看下图

立即转换后,就大功完成了!拷车上就能听了。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篇五
《怎么下载网页中的背景音乐》

怎么下载网页中的背景音乐

很多朋友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很好听的背景音乐,但是又不知道音乐的名称,想要下载保存起来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不用慌,我来教你一招,很实用的,哈哈。

我用的是360安全浏览器,当然,不用的浏览器可能会有一点点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步骤还是一样的。

打开一个有背景音乐的网站,比如现在正在播放着背景音乐,点击菜单栏查看——查看源文件,如下图所示:

这时候,会弹出一个txt的文本文档,点击编辑——查找…,如下图所示:

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输入 .mid ,点击 查找下一处 ,这时就找到了mid所在的位置,并且已经是被选中状态,如下图所示:

点击 取消 ,并且选中mid所在位置的双引号里面的字,然后按Ctrl+C复制,如下图所示:

最后回到浏览器的地址栏,把刚刚复制的内容按Ctrl+V粘贴出来,并按回车,这样就会弹出迅雷下载你刚刚听到的背景音乐了,如下图所示:

当然,如果你的电脑上没有迅雷或是默认其他的下载工具,一样可以弹出来的,这时候只有下载就可以得到你要的背景音乐了。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篇六
《在线音乐下载,我有妙招》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篇七
《音乐下载不应该收费》

d 音乐下载不应该收费

日前有消息称,华纳、索尼、环球三大国际唱片公司,将联合百度、酷狗等音乐网站,在今年年底之前,取消音乐免费下载,将会采取收费包月制度。

看似是一个为音乐产业解困的行为,然而深层考虑,音乐人的苦况并没有多大改善。据了解,音乐产业的年产值已超过电影加电视的全年产值总和,但传统唱片公司从中分得的利润,仅占2%~3%。为什么?因为唱片公司根本无力与渠道方议价。

曾经抛出“唱片业将死”论调的宋柯指出,传统唱片公司整天被数字平台渠道方忽悠,也没有能力与其议价;又比如卡拉OK,放MV就跟放电影差不多,如果唱片公司要按照电影的分成,就应按照包房卖了多少票来分。他说版权分账要达到40%,中国唱片业才有救。 可是,从极低的分账一下涨高几十个百分点,换哪个渠道方都不愿意了。挣惯了大钱,谁会愿意割肉出去?因此,尽管取消免费下载,得益的都只会是音乐网站,即渠道方,而唱片公司依然苦苦死撑。 营销模式?

何况,现在的歌手都自己自组工作室,通过网站独立发片了。其实他们并不在乎下载是否免费,因为面对颓废的唱片业,他们已经把重心放在开个唱等商业演出上。在网站上免费宣传还可以给他们的演出造势,增加广告等收入,发唱片也只是一个宣传的渠道罢了。而且,在用惯了耳机的一代年轻人中,重低音、舞曲和千篇一律的电子效果中,他们被摧残得已经不仅仅是耳朵更是心灵。年轻人也更倾向于看演出,得到视听的双重效果。

据我经验,虽然下载是收费的,但试听仍然免费,那就上网听个饱算了,现在谁家手机不能上网?收费下载还有什么意义吗? 现在歌手主要的收入是商演,广告代言,与版权一点都没关系

“上世纪90年代,歌手杨钰莹的专辑《轻轻地告诉你》,销量超过1000万张,当然其中有不少是盗版。唱片业曾经的繁荣,从盗版的数量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回想起流行音乐当年的盛景,毕晓世颇为感慨。

2003年,歌手林俊杰刚出道。毕晓世和自己的团队带着林俊杰在20多个二三级城市拼命签售,他连续三张唱片的销量都过百万张。这是当时一位一线歌手的正常水平。

“在唱片公司还能靠卖唱片盈利的时候,一张唱片卖到几十万张是正常水平。”何先生进入唱片行业超过10年,他认为,音乐免费下载无疑是唱片销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当“免费音乐”这颗音乐人眼中的“毒瘤”可能要被摘除的消息传来,唱片业、网络音乐提供平台、听众,反应不一。

酷狗音乐副总裁伍巧思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音乐付费下载,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要看百度音乐和QQ音乐的态度,如果他们不收费,其他公司谁收费,谁就是死路一条。”此外,伍巧思也认为,内容提供方、渠道方也得沟通收费标准和模式,得拿出真正可行、规范的标准来,这标准不该偏倚大型唱片公司或网站,如此,付费下载才能真正实施。

对于一些音乐网站即将收费的行为,音乐人小柯却持怀疑态度。但他称,若自己是音乐网站的负责人,他一定也会在当下作这样的决策。

小柯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网络音乐从诞生起就免费,这只‘鸡’已经下过蛋,现在的转变是为了用另一种方式再盈利。他们在提供现有免费音乐的基础上,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下载,等于多了一块业务,并非完全拿掉免费下载,所有人都能想到它的后果。此外,这些网站曾盗用音乐,现在开始收费,是希望洗清‘原罪’。” 刚开始免费不?

小柯认为,这是“一石二鸟”之举,其后果可能是“互联网机构吃肉,国际音乐大公司喝汤,音乐人看脸色捡剩的局面”。

小柯说:“音乐是服务于大众的,价格最关键。对普通听众而言,如果要花钱,要看花多少钱,有免费的,可能多数人会选择免费的,只有少数人愿意花钱去买高品质的音乐。”小柯认为,网络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它的分享精神,所以,分享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趋势下,关键是找到一个让多方受益而并非一家独吞的商业模式。

而音乐的终端——听众,也并不满音乐即将收费的举措。不少人表示,音乐已经免费下载多年,突然要收费,大家接受不了。对此,音乐人高晓松有同感,他认为音乐不应该由歌迷来埋单,“我坚持免费给听众听音乐。”高晓松说,“这么多年来,电视台、电台、网络一直免费拿着别人辛苦做的音乐,赚取了巨额利润,我觉得接下来应该是这些播出平台付钱。” 全球不光中国

近日有消息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包括华纳在内的几大国际唱片公司将联合国内的酷狗、酷我、百度、QQ音乐等多个音乐服务网站,尝试采取音乐下载收费包月制度。例如一个月付7元钱可下载7首歌曲,一个月达到20元就可随意下载。

国内的音乐下载目前基本都是免费模式,这给广大的网友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大大节约了成本,但是免费下载音乐的方式,使得唱片公司和音乐网站的发展都变得相当艰难。下载收费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但对于已经习惯了免费下载音乐的国人来说,初始恐怕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还记得小时候是怎么听歌的吗?一个录音机,一盘几块钱的卡带,不知道要反复听多少遍。到了小学五、六年级,Mp3出现了,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空旷的小巷中,遇见一个卖打口CD的小贩,跟他询问,然后淘到自己喜欢的碟,带着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回家。或是像《不能说的秘密》中一样,在一家卖CD的小店里,戴起耳机,静静

地听一下午。之后就不会也不需要这样了,喜欢的歌手花一年甚至几年辛苦制作好的唱片,被传上网络,歌迷们只需轻点一下“下载”的按钮,就可以把偶像的新歌收入囊中,然后花一次坐公车的时间草草听完那十几首歌,回去的时候跟着哼唱几句,听厌了就毫不犹豫地删除它们,再上网去点另一张专辑的“下载”按钮……这一切,不用花一分钱。

当然还是有人坚持买实体CD或付费下载,唱片公司为了增加销量,不断使出各种奇招,预购、礼品、包装,甚至再版、制造噱头……一张普通的塑料盒装CD就要五六十元乃至上百元的昂贵价格让听音乐的人群主体——学生们望而却步。就算是心甘情愿一掷千金买下大量CD的铁粉们,也未必真正享受用CD听音乐的独特质感,而且极有可能就这样将其封存收藏,继续上网免费下载mp3放在ipod里,把自己和“他”包围在耳机的世界里。

现在不是要讨论“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载体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音乐本身。不少音乐作品,已经成了免费无限量的供给品。这样所有为了音乐工作的人,都像傻瓜一样在做着这个工作。这样就不会有真正好的作品出现了,反正歌曲怎么都能做,制作人也缺失了听新音乐的动力。如果现在人们都抱着一种“你们做的音乐值得我们花钱吗”这样的心态,那么只会恶性循环,越来越差。

据统计,目前国内400多个中型音乐网站及1000多个小型个人主页存在严重的侵权问题,提供下载的MP3歌曲50%以上是盗版,每天有超过45%的网民使用互联网下载音乐。唱片业年收入2亿元,但盗版可高达18亿元,异常凶猛。如此怪现状亟待改变。

每一段旋律,每一次编曲,每一场演出,都是艺术家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每一次讨论,每一遍策划,每一轮协调,都潜藏着他们的挣扎和无奈。要知道,在美国非法下载音乐和视频行为将被视为犯罪,最多可被判入狱五年,罚金可达25万美元,免费下载音乐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我们的维权意识,仅是受自身文化水平和内心信念来支配。网上随手可得的音乐、强大的软件支持,使得网民们控制不住自己不下载和收听受版权保护的音乐。哪天我们保护音乐如同保护自己的家园一样,便是真正的爱音乐了。

多少唱片公司倒闭了,多少歌手不再发实体专辑,仅靠商演赚钱,多少人才流失,梦想破灭,尊严全无。几乎失去了依靠音乐版权再生产音乐的最后阵地的音乐人,在凋敝的唱片业苟延残喘。付费听正版音乐已是大势所趋,这既展现了听者的文明素养,也是对音乐人所付出劳动的尊重。

不要再伤害那些美好的旋律了,不要再期待“免费午餐”,让做音乐的热情重生,让音乐本身更值得被关注,沿着规范、公正和道德的脚步,不断前进。

其实,正版音乐付费下载早已在许多国家实行了,但在中国网络盗版下载一直呈“欣欣向荣”之势。就连谷歌来到中国,也破例提供免费正版音乐。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后,包括百度音乐、QQ音乐在内的一些平台也都渐渐重视正版音乐的提供,关闭了不少盗版链接,转而提供正版下载,为用户的免费下载买单。

原创网络音乐作品和人才缺乏的原因是因为产业链条失衡、市场结构不合理以及非法下载和盗版问题的存在,在不正当网站非法下载使得正规网站的下载量变少,继而使得正规正版网站的广告费变少,最后他们给予音乐人的费用也减少了,所以原创网络音乐作品和人才缺乏的原因不是因为音乐下载的免费而是因为不正当的下载渠道,而且音乐下载不收费有利于音乐更方便的传播交流及分享,便于文化交流。所以我方认为音乐下载不该收费。

这属于著作权中的合作作品,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全体作者,对著作权的行使必须征得全体合作作者的同意。歌曲属于合作作品中可以分割的合作作品,作者对于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最后还是需要作曲家和作词家收益才能更好地写出好的作品,而对方并不能因此就断言为了钱创作不出好的音乐,他们并不是为了钱,他们是自己喜爱这个行业,但是若没有钱连生存的基本保障都保障不了何谈创作何谈梦想。

为什么现在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篇八
《百度不能试听音乐》

百度不能试听音乐_推出谷歌音乐 谷歌中国第一次走在百度前面

日期:2010-02-08 17:53 作者:366p知道网

2009年3月30日,谷歌、巨鲸正式推出MP3搜索业务,向用户免费提供100多个唱片公司数十万首正版音乐的试听与下载服务。对于习惯了盗版免费午餐的中国用户而言,该业务可能还存在一些音乐资源欠缺的瑕疵;但对于谷歌来说,为了在不做恶与照顾唱片公司利益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用去了整整几年时间。

百度发展的轨迹上有几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产品与事件,一,谷歌被屏蔽;二,MP3搜索;三,百度贴吧;四,百度知道;五,百度百科。以上五条是主线,中间还穿插了一个收购导航网站hao123.com的岔线,后者为百度带来巨大流量,这些流量通过百度联盟最终变为导渗入渗出百度公司的真金白银。谷歌中国很快开始了多个领域的“补课”工作,包括与天涯推“问答”产品对抗百度贴吧与知道,收购265.com域名对抗百度hao123.com。

谷歌与百度关于中国市场的博弈,发生在2005年9月的“屏蔽事件”属于百度的一次性优势,它不可能重复。唯独MP3搜索,由于涉及版权问题,以及谷歌总部在音乐产业链中的诸多利益,该业务当时在谷歌内部的角色如同不敢轻易触碰的“高压线”,而其中的音乐搜索,是百度争抢年轻用户最核心的竞争力。涉及版权问题,公司的长遥发展,要让总部答应做MP3搜索,是一项比登天还难的事情,谷歌内部普遍都觉得MP3搜索不能做。而且唱片公司不可能放弃版权保护措施,这意味着谷歌无法让用户享受到免费的正版音乐下载服务。 2006年7月,百度低调收购音乐下载与播放软件千千静听,千千静听的价值在并入百度平台后得到入一步放大。通过这一布局,百度在MP3搜索上解决了搜索、分享、播放、下载等“一条龙服务”,技术环节非常完备。这种完整产业链国外有一个成功且合法的模式苹果itunes,百度MP3搜索游走于国内法律的空隙中,飞速发展。

对于谷歌来说MP3搜索必须做,但自己做肯定不行,因为唱片公司太多,谷歌单独与这么多大公司博弈,可能一辈子也谈不下来。必须要找一个在这方面有优势的合作伙伴,才能帮助谷歌MP3搜索跑的更快。2006年,我国出台了一条《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避风港”原则,明确搜索引擎无需为搜索到存在盗版侵权嫌疑的网页负责。在该原则的影响下,索尼BMG、环球等输掉了与百度MP3的一些诉讼。

唱片公司曾提出一个关于版权保护措施的要求,让谷歌方面完全不能接受。很多唱片普遍持有的态度是,谷歌可以做免费、正版的MP3搜索,但要支持版权保护措施。支持它这就意味着,音乐只能试听,不能下载。在中国市场,下载的魅力要遥遥大于试听。推出一个这样的产品,只能试听,没法下载到手持终端,是不会有广泛应用前景的。 但2007年全球几大唱片公司相机宣布放弃版权保护措施,从百代与环球开始,这给谷歌MP3业务带来了新的契机,就等于该业务拥有了快速成长的土壤。

与唱片公司谈合作。而如何能顺利通吃华纳、百代、环球、索尼这全球四大唱片公司,则是其中最难攻克的课题。原因除了这四大唱片公司占据着全球超过90%的份额,还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小公司容易搞定,大公司难搞,因为这几家喜欢左右对比观望,谁也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四大缺一家,这个事情就不好玩了,因为好多用户找歌就找不到了。如果三缺一,最后一家可能会趁机提高价码;如果是二比二,未签的那两家就会观望很久,这些都是行业规则。

2008年谷歌和巨鲸整整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谷歌成功拿下全球四大唱片公司,这是百度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一直未能实现的事情。200

9年3月30日,“四大”相关高管谈及谷歌、百度模式的差异,指出正版、利益分享以及合作诚意是让这些公司优先选择谷歌的主要原因。这是一次商业模式的巨大转变。唱片公司承担了很大风险,也是一张单程票,谷歌能说服大家,确实不容易。谷歌目前尽管未能给予唱片公司丰厚的分成,但给出了共同培养、分享这一市场的美好愿景。后者,恰恰是在遭遇数字音乐的巨大挑战下无所适从的唱片公司所需要的。

对诸多被盗版宠坏了的中国用户而言,未能充分认识到谷歌用多年时间创立的这种完全合法、免费的正版下载模式的意义。让中国人第一次可以有尊严地在网上免费地享受正版音乐,这在过去是不存在的。它彻底改变了音乐产业,改变了中国音乐市场,改变了音乐消费方式。过去唱片公司完全是卖拷贝赚钱,现在是选择了广告分成,把实惠留给了用户,谷歌MP3搜索是谷歌中国最大的一次商业模式的创新。

谷歌MP3搜索的另一层意义在于,谷歌在中国证明了MP3搜索不做恶也可以挣钱。它让谷歌在过去3年与百度的正面竞争中,第一次以领跑者的姿态走在了百度前面。此次合作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本,几百家唱片公司、巨鲸、谷歌中国、谷歌总部、音著协,这么多利益方,最后竟能达成一致,它将给中国以后很多解决版权问题的案例提供借鉴意义。比如曾用了黑屏这种生硬的方式来打击盗版的微软,又如目前仍存在版权风险的百度。

如果我是李彦宏,也会去跟唱片公司好好谈谈。盗版是不长久的。与其像上次等到竞价排名被媒体曝光后才改,不如趁这个契机下定决心转型。百度完全有能力与经济实力去解决MP3搜索的版权问题,目前只是缺乏痛定思痛的决心。

2005/9/23

百度 vs Google:用户,技术,市场

从 alexa 记录的门户和搜索引擎访问统计看:Google 用户高度集中在网页搜索,其次是图像搜索和 Gmail 邮箱服务;百度用户主要使用网页搜索,但 MP3 搜索、贴吧也使用较多;两者的新闻服务相对使用都比较少。

作为搜索引擎的 Google,除了被用户高度依赖的搜索服务之外,已经向 MSN、Yahoo! 等门户吸取了积极的做法,利用其不断创新的技术,在加强用户体验的同时,在逐步加大对用户资源的深入利用。Gmail的重要意义,当然不在于大得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容量,而在于对用户个人的个性分析和身份定位,以及之后的用户忠诚度维持、广告效果的提高、新服务的扩展。因此,Gmail帐户顺理成章地就变成了Google帐户。(Gmail帐户可以作为Google帐户,但注册Google帐户却不提供Gmail帐户。现在Gmail开放了注册,但需要美国的手机号,又是一个对用户的个人绑定。)

相比之下,除了搜索之外,百度的贴吧也是用户访问得较多的服务。贴吧可以注册,但也可以匿名和不注册,这样在用户识别及其分析定位上,贴吧的价值要低于邮箱,不容易进行后续的服务扩展。(另外的百度帐户,局限于百度已有的服务,没有邮箱那样内容上的丰富和开放,对于用户识别的意义也就不是很大。)

就用户对两者的搜索来说,Google 的网页搜索高达约80%,第二位的图像搜索不到10%;百度的网页搜索约占50%,mp3搜索约20%,图像搜索约10%。两者的图像搜索占的比例都不大,这和用户需求,以及目前图像搜索的技术还不够完善有关。

Google的网页搜索,较之百度的网页搜索,被用户访问得更多。在搜索领域,Google拥有专利创新,其技术无需多说。百度宣称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有超过Google的中文分词技术。网上流传的百度打击Google的宣传片,创意不错(都抢着认领了),但看过之后也就一笑了之,网上并不缺这样的搞笑娱乐。如果真的技术过硬,不如向用户展示更好的搜索体验来得更高明。再说,中文分词虽然是一个技术难题,但毕竟只是中文才有的特殊问题,缺乏普遍的技术意义,并不能构成搜索引擎的一种长期核心竞争力。再退一步,即便百度的中文分词比Google更好,那么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呢:在百度里搜索“搜索引擎”时,列第一位的搜索结果是“宝通搜索引擎服务器”;但搜索“搜索引擎服务器”时,前3页都没有这个专门卖“搜索引擎服务器”的公司。不能提供客观公正的搜索结果,再好的分词技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近,百度的mp3搜索又惹了官司。这样的版权诉讼,倒不是百度一家的事,涉及到整个搜索引擎行业,不仅音乐搜索有,图像搜索也有,Google也被起诉过。在互联网上,版权制度面临着不少新问题,一时还很难从法律上得到根本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搜索引擎与版权拥有者都有各自的谈判筹码,本可以争取庭外和解,或者一边打官司一边谈合作,根据官司的进展来谈尺寸。但百度的态度反复和口气强硬,把自身推到了更为不利的位置上。输了官司,便少了筹码,而且口子一开,以后只能作出更大的牺牲。连Google对此类诉讼都相当低调谨慎,百度何必扛起整个行业的担子,去冲锋陷阵当冲头呢。

还有,百度不断强调的专注,也和Google不断出击的扩张,形成有意思的对照。Google的非核心业务越来越多,平面、手机、光纤等等,甚至进军电视市场,而媒体却司空见惯到“并不令人奇怪”。近2年来,较之Google对其他市场的扩张,其核心的搜索业务相比动作是不大。Google应该不会停止搜索技术的脚步,但要取得重大的突破(当然不是嘴上说的进入第三代搜索引擎),并非那么容易。搜索技术的几个方向中,从搜索历史的记录和保存,到个性化搜索的实现,并向社会化共享发展,这一条路线已基本成形;其他的,比如智能化,目前还处于自动化提问和结果处理的阶段,缺乏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和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的支撑,搜索智能化依然还比较幼稚。

作为上市公司,Google需要每年、每季都亮出漂亮的财务报表,对利润的追逐,使之不得不从创业导向转向市场导向。虽然去年以来网络广告增长强劲,但未来将可能逐步趋缓,何况网络广告已经不能满足Google快速增长的胃口,乘着现金宽裕、广告收入丰厚的时机,腾出精力在其他市场试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Google正在用这些非核心业务的尝试,寻找和界定未来发展的可能市场空间。 “百度人民很行”,融资1亿多美元,但上市后也面临着Google同样的利润压力。而且,百度原先的业务,由于当时历史的原因,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些隐患,比如mp3搜索、竞价排名等,需要尽早进行调整,如果能利用资金充足的机会,

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那么未来的日子会好过很多。CNNIC《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对百度比较不利。倘若百度被认定为“学生用的搜索引擎”,那么广告收入会受很大的冲击,而流失的客户,多半会流向Google。这些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越晚越被动。

分词技术再好,不如出一个公正的搜索结果。宣传片的创意再好,不如亮一份满意的财务报表。

Google和百度之间的竞争似乎一直以来都是IT业界的时尚话题。坊间传说,因为这个话题,无数摸爬滚打了多年的IT写手们终于赚够了足够的稿费,完成了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 不谈枯燥的数据,不说曾经的过往,我们单纯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看谁在是中文搜索的NO.1。

评测一、WEB2.0

WEB2.0虽然已然成了VC毒药,但是客观地看,一些WEB2.0的应用已然成为了当前中国互联网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志于成为芙蓉姐姐、后舍男孩继承人的网友。汗……

Google:

WEB2.0对于Google这个老江湖而言,显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犹记得2002年,Google收购blogger.com的时候,方兴东还好生高兴了一回,以为自己找到了知音。但是,现在的blogger.com怎么样呢?多年的停滞不前使其的风头远不如Myspace等迅速崛起的新秀。至于在国内,由于Google公关的失败,blogger.com俨然是一个著名的“非主流人士”。 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之前开放注册的Gmail。虽然邮箱是个老古董,但是在这个超有黏性的老古董基础上做WEB2.0应用也不是不行。网易不就是这么玩的吗?关键是Google的执行能力如何。不过,Gmail.CN这个“李鬼”已经让Google露怯了。但李开复同志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打开

百度:不知道为什么,擅长跟风的百度在WEB2.0领域却异常的“沉稳”?直到超女的疯

狂催生了百度贴吧的崛起之后,人们再突然发现了百度在WEB2.0领域的潜力。之后,百度顺势推出了百度空间、百度百科等一系列WEB2.0应用。对此,麦田在blog中甚至预言,百度有做中国Myspace的实力。

没有人知道他的预言能否成真,我们看到的只是百度真的发力了——现在打开百度的首页,就可以方便地找到百度空间的登录链接。

评测结果:百度暂时胜出,Google还需努力

评测二、视频

感谢张钰,感谢你的激情一裸。如果说木子美是中国博客之母,那么你就是中国互联网视频之母。既然视频这么火,那么在对比Google和百度时,我们也不能不比较一下两家的视频服务

Google:

Google的视频搜索是个跟风yahoo!的东东,一直以来是不温不火的。所以,财大气粗的Google最终选择了收购。Youtube 16亿美元的天价惹得小牛队老板库班“牛气冲天”,诱的国内视频网站口水横流,间接促成了张钰小姐的一脱成名。当然这些是题外话了,就此打住。

虽然Google的视频搜索和Youtube都各有各的风采,但是它们暂时并不适合中国市场——没有人会怀疑Youtube上大量的***暂时是不能通过审查的。所以对于国内网民而言,Google视频服务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迅雷(两者有合作关系)。不过迅雷有自己的搜索引擎,Google似乎还没有实现和迅雷的无缝衔接——或者,两者根本没有无缝衔接的计划…… 百度:

说起百度的视频服务,就不得不提一下百度光辉的“自宫”历史。2005年,为了在纳斯

  • ·现在为啥好多音乐都不能下载了(2016-01-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伺候男人的技巧

    下一篇: 女人出水怎么办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