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5    阅读: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篇一
《王美春:两首《题君山》诗比较》

构思新巧 各有千秋

──雍陶《题君山》与方干《题君山》比较谈

王美春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 陶《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 干《题君山》

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之神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故君山又称湖山。正是其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吸引历代诗人写就了一首首颇具审美价值的妙诗。上录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与方干的《题君山》(一说作者为程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两首同题诗,吟咏的对象都是洞庭湖的君山,其构思也都新颖巧妙,而又各有千秋。

诗贵创新,尤其是在构思上要不落俗套,另辟蹊径,选择新的表现角度。惟其如此,诗才有诗味,也才能耐人寻味,不胫而走。雍陶与方干深得个中三昧,其诗吟咏君山都注意避免重复前人的诗境,而写出新意来。雍陶的《题君山》,描绘洞庭君山之美景,起笔便不同凡响:"烟波不动影沉沉。"这里,诗人未正面描写君山,而是从其在洞庭湖中的倒影写起,以"不动"二字明言湖面风平浪静,水波不兴,以"沉沉"二字凸现君山倒影颜色的深沉与凝重,暗中点题,别具匠心。次句从色彩方面着墨,以"碧色全无"状写湖水之色,以"翠色深"状写君山之色,二者相互映衬。以上两句实写湖光山色的自然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态的湖山倒影图。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实写湖中君山倒影,转为虚写神话传说,并与湖山的描写融合起来。"疑是水仙梳洗处",意为:这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湘君姊妹梳洗生活的地方吧!此句虽想落天外,却情生目前,因为"疑是"的根据,即在前两句。倘若无前两句对湖光山色的实写,便缺乏激发想象的因素,这句也就显得突兀。"一螺青黛镜中心",巧比妙喻:平静的湖面是镜子,而湖中倒影的君山则是镜中水仙青黛色的螺髻。这里,诗人以青螺比喻君山,显然是受了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的影响,而又有所突破。刘诗以青螺比喻君山,想象新颖,完全是以实比实,而雍诗则融化古代的神话传说,虚实相对,想象奇特空灵,意象似幻实真。

方干的《题君山》描绘、赞美君山的奇异,选择了探究其来历的表现角度,且通过诗人游仙境而完成,在构思上与雍诗截然不同。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麻姑",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仙。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可见,麻姑神通广大,对世事变化了如指掌。诗人惊异于君山的奇美,想探究其来历。而对此,世人爱莫能助,即便是水仙湘君姊妹也未必能解答得出。于是,诗

人选择了饱经沧桑的女仙麻姑,写他游仙境,遇见麻姑,获悉君山的来历,这正是诗的后三句所表达的内容。巧妙的是,诗中将诗人请教的问题及过程省略不写,而以"闻说"二字直接引出其答案:自古本无君山,而后来有君山,"元是"(原来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至洞庭湖的。昆仑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神仙遨游之地,上有瑶池阆苑,且多美玉。君山系昆仑灵玉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的,其奇美自不必说。此诗写诗人游仙境,并未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那样极力渲染仙境的瑰丽神奇,而是依照以下的思路写来: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向她请教君山的来历(此问,诗中略而不写)→从麻姑处获悉君山的来历:原来是昆仑山顶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的→以此再现君山的奇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想象奇特,令人赞叹不已。

总而言之,雍陶的《题君山》,吟咏君山,从湖中君山的倒影起笔,实写湖山的自然美,而后,借助于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虚写湘君姊妹的神话传说,虚实相间,从而将君山描绘得秀丽异常,构思新颖,别具一格。而方干的《题君山》,吟咏君山,不像雍诗那样由实写湖山的自然美,转为虚写神话传说,而是直接以"游仙"的形式,通过游仙境、遇仙姑,神化君山不平凡的来历,从而,间接地表现出了君山的奇美,构思新颖巧妙,与雍诗各具特色。由此可见,尽管吟咏对象相同,但不同的诗人完全可以构思出不同的诗歌佳作。这也颇值得当今的诗作者思考与实践。

(原载《阅读与写作》2000年第4期)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篇二
《2.2活动题答案》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特产鱼类,中华鲟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体被覆五行纵行排列骨板。

青海湖鸟岛

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地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是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鸟巢。到了产卵季节,岛上的鸟蛋一窝连一窝,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所以,人们又把这里也称为蛋岛,平时所说的鸟岛也主要是指这里。

鸟岛之所以成为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三面绕水。环境幽静,水草茂盛,鱼类繁多,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然场所。美丽的青海湖鸟岛,是鸟儿乐园,鸟儿的天堂,也是青海高原的一大奇观,近年来,这幽美壮丽的鸟岛风光,这奇特的水禽生活,曾吸引过多少游人前来观光,引来过多少人对它的憧憬和向往。在鸟岛南部的设立了鸟岛管理站,又将鸟岛南部划为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在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的海南岛、广西、广东和福建。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和发展。它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见潮间带生态)。随着海岸地貌的发育和红树林本身的作用,红树林常不断向海岸外缘扩展。红树林植物对盐土的适应能力比任何陆生植物都强,据测定,红树林带外缘的海水含盐量为3.2~3.4%,内缘的含盐量为1.98~2.2%,在河流出口处,海水的含盐量要低些。红树林植物是喜盐植物,通常它们不见于海潮达不到的河岸。例外的现象也有,红树林主要成分之一的桐花树就可以在中国广东的黄埔一带河岸残留下来。温度对红树林的分布和群落的结构及外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赤道地区的红树林高达30米,组成的种类也最复杂,并表现出某些陆生热带森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林内出现藤本和附生植物等。在热带的边缘地区,如在中国海南岛,红树林一般高达10~15米。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降低,红树林可不足1米,构成红树林的种类也减至1~2个种。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一)

《洞庭湖》【唐】曹松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舟泛洞庭》【唐】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早发洞庭》【唐】方干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洞庭玩月》【唐】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二)

《赋洞庭》【唐】可朋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洞庭隐》【唐】来鹄

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秋登巴陵望洞庭》【唐】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宿洞庭》【唐】李端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 《洞庭遇秋》【唐】李群玉 尘愁老来颜,久与江山隔。逍遥澄湖上,洗眼见秋色。 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三) 《过洞庭》【唐】李屿 浩渺注横流,千潭合万湫。半洪侵楚翼,一汊属吴头。 动轴当新霁,漫空正仲秋。势翻荆口迮,声拥岳阳浮。 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洲。星辰连影动,岚翠逐隅收。 渐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升腾人莫测,安稳路何忧? 气与尘中别,言堪象外搜。此身如粗了,来把一竿休。 《洞庭鱼》【唐】李商隐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唐】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洞庭秋月行》【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 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 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 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四) 《怀洞庭》【唐】齐己 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 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 《洞庭湖》【唐】宋之问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洞庭湖》【唐】许棠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洞庭湖》【唐】元稹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过洞庭》【唐】朱庆馀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 扩展阅读:关于洞庭湖的诗句名言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篇三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 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

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

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

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5. 宿甘露寺 宋 ·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是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6.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7. 淮中晚泊犊头 宋 ·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晚暮之景,由于天色阴沉,所以这一景的特点是 的,孤舟夜泊,反映出诗人的心情是 的,这就是景情相生的道理。

8. 鄂州南楼书事 宋 ·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 。

9.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0.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

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

11.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2.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13.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14.题君山 唐〃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麻姑即仙姑

本诗是怎样表现君山神奇和灵秀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附录两首同题材诗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浑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5.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篙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村有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即事”是个饶有情趣的小故事,试简述之。“去却关”又写出了什么呢?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篇四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 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

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

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

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5. 宿甘露寺 宋 ·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是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6.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7. 淮中晚泊犊头 宋 ·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晚暮之景,由于天色阴沉,所以这一景

的特点是 的,孤舟夜泊,反映出诗人的心情是 的,这就是景情相生的道理。

8. 鄂州南楼书事 宋 ·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 。

9.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0.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

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 11.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2.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13.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14.题君山 唐〃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麻姑即仙姑

本诗是怎样表现君山神奇和灵秀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附录两首同题材诗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浑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5.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篙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村有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即事”是个饶有情趣的小故事,试简述之。“去却关”又写出了什么呢?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篇五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 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

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

《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

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

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

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

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

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

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

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

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

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

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

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

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

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

《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

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

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

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

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

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

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

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

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

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

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

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

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

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简说此句描写

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

指 。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

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

举两例分析。

5. 宿甘露寺 宋 ·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

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6.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

是 ;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

妙处。

7. 淮中晚泊犊头 宋 ·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晚暮之景,由于天色阴沉,

所以这一景的特点是 的,孤舟夜泊,反映出诗人的心

情是 的,这就是景情相生的道理。

8. 鄂州南楼书事 宋 ·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四种自然

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

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

9.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一词总领全诗,

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0.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

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

见解。

. 11.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2.次北固山 唐〃王湾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篇六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刘序伟设计

.一、 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2.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13.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14.题君山 唐·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麻姑即仙姑

本诗是怎样表现君山神奇和灵秀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附录两首同题材诗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浑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5.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篙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村有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即事”是个饶有情趣的小故事,试简述之。“去却关”又写出了什么呢?

16.桃花溪 唐·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

17.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18.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请分项说出这幅画的特色。

19.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二.赠友别离诗

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23.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 ·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 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 颈联中的“语”指的是反映了 。

3. 从全诗内容看,每一联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它们依次是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 ·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 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2. 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

30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着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法叫什么?试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

3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二句写景,它与送客有何联系?

三.思乡怀人诗

亲情、爱情、友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代男青年因求学、干名,或戍边、经商而羁旅他乡是常事,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思亲怀人的作品。其艺术手法大体和离别诗相近。

33.十五夜望月 唐·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

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

37.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四、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39.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篇七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 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二.赠友别离诗

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

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三.思乡怀人诗

亲情、爱情、友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代男青年因求学、干名,或戍边、经商而羁旅他乡是常事,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思亲怀人的作品。其艺术手法大体和离别诗相近。

四、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哲理诗 以诗言理,自古有之,不过优秀的哲理诗说理,绝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缘景缘物而起,由景引发理性思考,其生活哲理自然流出。换言之,哲理诗中的理是和景物紧密结合的,是寓理于对事物的描写之中,或称之为形象化的说理。如王之焕《登鹳雀楼》短短四句20个字,将景、情、人、理融为一体,形象化地阐发了“登高方能望远”这一哲理,鼓舞人奋发向上。

五、边塞军旅诗

这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因唐、宋两代开边、戍边、抗敌复国的战争几乎是接连不断,所以边塞诗,军旅诗就应运而生了。唐代的边塞诗多叙写边塞将士孤独艰苦的生活情景,表现驰骋疆场杀敌效国的豪情壮志和乐观精神及他们的思乡之情。前者如王昌龄《从军行》、卢纶《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者如王之焕《凉州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北宋时代,因与北方少数民族辽和西夏的边界战争连绵,边塞诗大多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的决心,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南宋,这类诗则主要表现矢志抗敌复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壮志及不被重用的焦虑等,闪烁着极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主要作家有岳飞、辛弃疾、陆游等。如岳飞的《小重山》、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当外敌入侵,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诗人唱出的歌大多是慷慨激昂、悲壮激越的,这些作品或直抒胸臆,如岳飞《满江红》,或借景抒情,借古述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六、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是历代诗人喜爱的题材,这类诗的特点是,作者咏史绝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所寄托:或借古喻今讽喻现实,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或写

兴衰之感;或借古写已,抒发胸中的块磊;也有评价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的。

1.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5. 宿甘露寺 宋 ·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是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6.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7.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8.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9.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唐代方干写的题君山 篇八
《诗词比较阅读》

诗美的

永恒

同题

古诗

佳作

比较

郭志明

著 王美春

作者简介

王美春 1955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当过技校语文教师、省级专业报记者站长,现为南通市政府部门国家公务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著有《诗海拾贝》、《古代类诗漫话》(合著)、《宋诗流派》(领衔撰写)、《历代纺织诗解析》(主编主撰)等古诗论集。在《光明日报》、《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等中央、省级报刊发表古诗词论文、鉴赏文数十篇,合计五十余万字。有散文、报告文学、论文获全国性征文一、二等奖。传略入录《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等。

郭志明 1959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99年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为通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著有《古诗欣赏与技巧借鉴》、《古代类诗漫话》(合著)等古诗论集。主编、参编公开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三十余种。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50多篇,有6篇论文获全国性征文

一、二等奖。

内容提要与特点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人辈出,灿若繁星,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精湛,风格多样。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精选了100多首佳作,按山水、纪行、乡村、咏物、爱国、情志、讽怨、咏史、节令、少儿、雅趣等11个门类编排,并就同题(同题目或同题材)之作加以比较谈。100多首诗,构成51组同题之作。其中,有同时代同一诗人的同题之作,有同时代不同诗人的同题之作,也有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同题之作。

以比较的方法鉴赏同题古诗,这是本书的显著特色之一。比较谈,有诗与词之间的,有词与词之间的,而更多的则是诗与诗之间的。或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的比较,比勘其异同,明辨其高下;或着重就诗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其间一两个要素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

本书共收入51篇文章,每篇文章谈一组同题古诗,篇幅二三千字,全书共18万字左右。行文轻松自如,不拘一格,颇有文采。以“美文”谈古诗同题之作,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兼顾,可谓本书的又一个特点。

本书适合大中学校师生、文学爱好者阅读,也可供文学研究者参考。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金启华先生题写书名,南通师范学院副院长周建忠教授作序。

生活常常给予人们某些感受,激发人们某些感慨:

一个人如果长期将业余时间专注于某一个领域,他完全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们的见地、成绩,跟职业的专家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独具匠心。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业余时间的竞争。而在高层次、高智商的群落里,这一点显得尤其突出。

这种业余性,而形成的专业性——正是人生选择主体性、多元化的时代特征。 二

我将两位师弟王美春、郭志明对古典诗词的爱好、陶醉、吟咏、欣赏乃至痴迷,界定为“由业余性,而专业性”的典型范例。一位是媒体主笔快手,又执编务;一位是中学“特级教师”,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论其本职,自是“繁”、“忙”。二位对于工作,亦属“投入”、“卖力”、“负责”、“出色”一类。 他们对于古典诗词,仅仅是业余爱好。但其业绩骄人:继著作《古代类诗漫话》之后,又将推出该系列之二《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我每次都能享受“先睹为快”的“待遇”,自然也带出不少感慨。

关于古典诗词的编集与鉴赏,其编排体例大致有三种:第一、按作家与年代为序(按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第二、按诗歌体裁编排,如先五古、七古,次五律、七律,末五绝、七绝。第三、按诗词的主题、题材分类编排。如《昭明文选》,就分为“劝励”、“献诗”、“主饯(送别)”、“咏史”、“游览”、“咏怀”、“赠答”、“行旅”、“军戎”等二十三类。另有个人专集,如《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分门集注杜工部诗》。至于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类编》,则是一本大型古代诗歌鉴赏集,分为:“爱国丹心”、“言志抒怀”、“咏史”、“讽喻”、“边塞”、“山水”、“田园农村”、“归隐”、“赠答”、“相逢”、“送别”、“怀友”、“羁旅思乡”、“爱情”、“愁怨”、“悼亡”、“节日”、“春光”、“炎夏”、“秋色”、“寒冬”、“风雨”、“夕景”、“咏物”、“松”、“竹”、“梅花”、“牡丹”、“荷花”、“菊花”。——显然,分类,有利于阅读、欣赏、比较,有利于检索、运用、对照。但分类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各类之间往往既可兼容又有交叉;分类的内涵与外延有时不可并列;类别越多,矛盾就越多;类别再多,也难以涵盖本身就丰富多彩的诗歌。这一不足,从古代的《昭明文选》,到当代的《中国历代诗歌类编》,无一例外。 四

于是,一些聪明的人,就想出了一些聪明的做法,如既采用按主题、题材分类的内涵,又不直接标出分类的类别与题目,艾治平的《古典诗词艺术探幽》、《诗词抉微》,就属这种类型。如《诗词抉微》中,《始知辜负马嵬人》,实际上是对历代咏杨贵妃一类诗词的鉴赏;《西施别咏:“吴人何苦怨西施”》,则是对历代咏西施诗词的介绍;《昭君不惯胡沙远》又是对历代咏昭君诗词本事的发掘与欣赏。 五

《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在古代诗歌的分类上,同样带有古今学者的困惑。按“山水”、“纪行”、“乡村”、“咏物”、“爱国”、“情志”、“讽怨”、“咏史”、“节令”、“少儿”、“雅趣”十一个角度分类,涉及到主题、题材等方面的专题界定与内涵限制。两位师弟高明之处是,避开了这个古今纷争的误区,将重心转移到另外两个方面:一是“同题”,同题目或同题材;二是将鉴赏的重点放在“比较”之上。

“同题”之优为:作品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作者有比较大的欣赏空间,“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读者有相当的阅读情趣。“比较”之优则为:可以借助西学理论而又不受其限制;撰稿者原有的专业学养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一个题目就是一个专题,便于其系列著作的进一步开拓。 谨为序。

2001年4月15日 于江苏南通枇杷居

山水篇

景同情异 别具一格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望庐山瀑布》(之二)比较谈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位于鄱阳湖、长江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山上奇景颇多,瀑布便是其中之

一。据周景式《庐山记》①记载,此瀑布在“黄龙南数里”,“其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于林,出峰表,望之若悬索”。如此胜景,极易触发诗人的灵感,为之欣然命笔。上录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一作《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便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庐山瀑布的力作。这两首诗,皆写庐山瀑布,且皆着眼于远望,但二者同中有异,异曲同工。

1.景色相同,情趣相异

诗是以抒发诗人的情感为主的,所谓“诗缘情而绮靡”②,“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③。抒情诗自不必说,即便是山水诗,在模山范水时也往往抒发出诗人的感情。当然,不同的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当时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诗虽然歌咏的是同一对象,而各自蕴含的感情则相异。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便是如此。这两首诗歌咏的是同一种对象

——庐山瀑布,但由于诗人的地位、个性、心境等不同,诗中所蕴含的情趣也相异。张九龄于唐玄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是开元时代的名臣。他伫立于鄱阳湖口,主要是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盛赞“灵山多秀色”,因而,其笔下的瀑布既高远又多彩,从万丈高空的重云之间洒落下来,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红泉”,冒出紫烟,灿如彩虹。诗人这时位望通显,于此诗中喷发出来的是雍容华贵之气。

“谪仙”李白,狂放不羁,不愿阿谀逢迎,自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因而,他遥望庐山瀑布而吟诗,着眼于瀑布的云端飞泻,力猛气壮,无怪宋代大文豪苏轼针对徐凝的《庐山瀑布》诗④评述曰:“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 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

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苏轼的评语虽未免过分,徐凝之作称不上“恶诗”,但徐作不如李白之诗思绪飞逸是确实的。李白与张九龄的咏瀑布诗情趣相异也是不言而喻的。

2.繁简不同,别具一格

此处所谓“繁”,系指诗的描写角度多,笔墨铺展,而“简”则指描写角度单一,笔墨浓缩。二者倘若都能运用得恰到好处,则并无优劣之分,正如明代谢榛所说:“作诗繁简各有其宜,譬诸众星丽天,孤霞捧日,无不可观”⑤ 。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基本属于“繁”的一类。此诗多角度描绘庐山瀑布水的远景,既写瀑布之高远,又现其多彩,状其声威等。诗人将瀑布置身于阳光照耀下的“多秀色”的“灵山”这一背景里加以描绘,以“万丈”与“迢迢”明言其高远,以“杂树”与“重云”衬托其高远,状其非凡的气势如在目前;以“红泉”与“紫氛”相映衬,凸现其多彩,并以“日照虹霓似”新颖的比喻既状其形,又绘其色,使阳光照耀下的多彩瀑布更为具体可感,从而,见其瑰丽的风采;以“天清风雨闻”状写其声威——晴空万里,遥望瀑布,似可听到其风雨交加的声响,其中的“闻”字颇为切合“望”之特点,正如明代钟惺评论此句所说:“惟望瀑布,故„闻‟字用得妙。若观瀑,则境近矣,又何必说„闻‟字?”⑥此诗状写瀑布,“繁”而得当,毫无繁冗之弊。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显然属于“简”的一类。此诗描写庐山瀑布,紧扣其雄奇壮丽下笔。首句巧借香炉峰的山势和峰名,将高耸的山峦比喻为天然的香炉,把盘旋在山巅的雾霭云气比喻为起自炉中的袅袅轻烟。此句看似与写瀑布关系不大,实则颇为有关,这是以庐山胜景之一的香炉峰交代诗中所写系庐山瀑布,而非其他地方的瀑布。次句以“遥看瀑布”点明诗题,以“挂前川”状写瀑布之状。后两句续写之,先以动态感极强的词语“飞流”、“直下”与数量短语“三千尺”直接状写奔腾直下、不可抵挡的瀑布,再以新奇的比喻兼夸张的笔法“疑是银河落九天”活现出香炉峰前飞流直下的瀑布的神态。诗中,“三千尺”与“九天”写足了瀑布的“长”与“高”,而飞流直下的瀑布与香炉峰飘渺轻盈的紫色云气相映衬,则使庐山瀑布更显得雄奇壮丽。此诗状写庐山瀑布,“简”而有方,以简见丰,耐人咀嚼。

一言以蔽之,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吟咏的是庐山瀑布同一景点,而描写角度不同,繁简有别,情趣相异,别具一格,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注释】

①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卷七十一引,《四库全书》本。

②西晋·陆机:《文赋》,张怀瑾著:《文赋译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29页。

③唐·白居易:《策林四》,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551页。

④徐凝的《庐山瀑布》全诗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⑤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四溟诗话 姜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第4页。 ⑥明·钟惺、谭元春合编:《唐诗归》卷五,明代刻三色套印本。

(王美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