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大姜怎样种植产量高?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7    阅读:

大姜怎样种植产量高?篇一
《大姜种植技巧》

大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 病虫害:姜软脚病:俗称姜发瘟 症状: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

防治措施: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对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 发生时间: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 条件: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 .

二、 病虫害:叶部病害(姜炭疽病、叶枯病等): 症状:防治,7—10天1次,连喷2次 防治措施: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发生时间: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条件:防治,7—10天1次,连喷2次.

三、 病虫害:姜腐病 症状: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易引发此病 防治措施:不让姜地积水;施用的农家肥要沤熟。若已发病,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

四、 病虫害:姜螟,农民称其为钻心虫、蚜虫 症状: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易引发此病 防治措施:及早扑灭姜螟成虫,捉除幼虫,或在一、二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幼虫期毒杀可用除虫菊脂类农药50g对水300--400kg喷杀,或用速杀灭丁50g对水400kg在傍晚喷于姜苗心叶,待药液流到茎部就可把姜螟幼虫毒杀。阿维菌素制剂(1.8%

灭虫灵)6000倍液防治,根据姜生长大小和虫害情况适当改变用量。同时,晚上开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土壤消毒。 发生时间:此虫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为盛期 .

五、 病虫害:姜粪虫蛆 症状:其成虫是一种蝇类 防治措施:可用敌敌畏5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危害其它植株。

大姜种植

一、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一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会终年气温基本在15℃以上,最低热河谷区域,对生姜的生长非常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早也不耐窃,受早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类型及品种

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我省的玉溪黄姜,西畴细姜。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长势中等,分枝多,龙庆黄姜则属密苗型黄姜。

四、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

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五)病虫防治:虫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败病即姜瘟,主要为害叶及根茎部,以高温期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药剂可用50%代森锌800倍,7—10天一次。

五、采收留种

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费,从7—8月即可陆续采收,早采产量低,但产值高,在生产实践中,菜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次采收。

(一)收种姜,又叫“偷娘姜”,即当植株有5—6片叶时,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锄或铲撬开土壤,轻轻拿下种姜,取出老姜后,马上覆土井及时追肥。种姜不蚀本,所以农谚有“姜够本”之说。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后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适于鲜食及加工,采收愈早,产量愈低,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后,茎叶枯黄,即可采收,此时采收产量高,辣味重,耐贮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种。南部无霜地区可割去地上茎叶,上盖稻草等覆盖物,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或留种,但土壤湿度不宜太大。

留种用的姜,应设采种田,生长期内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选晴天采收,选择根茎粗壮.充实,无病虫及损伤姜块,单独贮存,在贮藏期经常检查,拣出病、坏姜。

大姜怎样种植产量高?篇二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大姜怎样种植产量高?篇三
《大姜种植技术》

 大姜种植技术(1)

一、改革传统栽培管理措施 1、改沟播为垄播,提高苗期地温和土壤通透性,促苗早发。

2、改小块姜种种植为大块姜种种植,提高苗期生长势和生活力,促进分枝与茎杆生长。

3、改催芽露地栽培为不催芽覆膜栽培,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增加有效积温。

、改单一施肥为全量施肥和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叶面肥,严格按照大姜的需肥规律施肥。

5、注意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PH值稳定在 6--6.5。加强前期管理,重视后期科学施肥。

6、改零星种植方式为规模种植,以便统一组织管理。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施肥。要求土层深厚,土质松软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和粘壤土。按亩产4000公斤的施肥要求,亩(667平方米)施海丰源有机无机海藻肥120-160公斤耕翻时与土壤混合均匀。

(二)深耕与建垄。深耕要求达40--50厘米,以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一垄种一行,株距18--25厘米,行距60---70厘米,亩约4000-4600株。在垄上开沟,沟深8-10厘米,沟内浇满水,待水渗下后,沟施底肥亩(667平方米)海丰源生物菌肥60-80公斤或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20公斤和海藻肥土宝10公斤洒在姜母上,然后覆土2-3厘米,耧平垄面。

(三)姜种处理及准备。选姜块肥大,无病虫害、无质变的优质姜种300—450公斤,掰成60—120克大小,选择晴天晾晒1-2天,晾晒后把姜母放在屋内,上面盖草或苇席,暗处理3-4天。催芽前用海丰源种子活化剂拌(浸)姜种在阴凉地晾干,驱除虫害侵蚀,杀菌防毒,提高姜母活力使姜母在低温潮湿的土壤中正常发芽,姜母分层堆

放,层与层之间铺2-3厘米的干净麦秸,底部垫,周围盖上7-8厘米的干燥麦秸,保持姜堆的温度为22-25度当姜芽长到1-1.5厘米进行栽种.  (四)播种与覆膜。当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播种前,把姜种多余的芽去掉保留一到两个长势强的芽,用海丰源生根剂浸种.大姜覆膜种植苗期长,从播种到出苗一般不需浇水,播种时,姜种的芽朝上,最后覆土6--7厘米,使厢面中间形成一条垄。在畦面上除姜垄外喷施除草剂,每亩用43%甲草胺乳油76--1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然后覆膜,最好选用黑色或兰色地膜,覆膜后,将未覆膜的姜沟也喷施好除草剂,须要注意的是:喷过除草剂的地方不要再次走进去,防止破坏地表形成的除草剂保护膜,揭膜前如果遇天气持续干旱时,也可在姜沟内浇水,喷施除草剂时,芽前不要喷到姜垄上,苗后不要喷到姜叶上。 (五)田间管理。

1、当大姜苗高1.5--2厘米,气温在20℃--23℃时可揭掉地膜。揭膜时,不能立即淋水,防止地温突然下降不利发根。5--10天后,若天气持续干旱可造当浇水。3--5天后中耕,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

2、待姜苗长到20--25厘米高时,应及时进行补苗和疏芽,一般以1株苗一个芽为最好,去弱留强。苗期叶面喷施海藻液硼、海藻活力锌、海藻活性钙、海生素(2-3次),增产效果明显。6--7月份正值高温季节, 如遇干旱,浇水宜选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浇水后于大田内覆草,以保持田间湿度,防止干旱蒸发。此外,这期间还要做好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等工作,施肥时,亩冲施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或海丰源海藻追施肥10公斤,此次施肥称提苗肥。

3、分枝期,约在7月中旬,为促进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满足地下根茎膨大所需要的养分,增加分枝数,应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期若施肥不足,地下块茎瘦长,颜色发暗,质量与品质下降。此期施肥亩冲海丰源追施肥10公斤或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叶面喷施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叶面肥2-3次。这一时期地下茎已伸长,要中耕浅助,避免伤根。在松土后及时培土,每次培土约3厘米左右,以不露姜块为准。

4、根茎膨大期,即8月上旬至9月上旬,根系吸收养分最多,地下根茎生长最快,因此在“立秋”前后要进行一次全面追肥。亩施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2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以后定期喷施

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9月中下旬进行第四次追肥,每亩用三元复合肥30公斤与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结合浅锄和培土,7--8月雨季易造成田间积水,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大姜收获时,仍应做好田间各项管理工作,并每隔7天喷一次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叶面肥。

 大姜种植技术(2)  病虫害防治本着治准、治早、治小的目的,发现病株,实行挑治,早期用药,一药多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茎部病害(姜瘟病、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围土壤,带出大田深埋,在穴内施漂白粉125克或浇1%的漂白粉液,然后用无菌土封堆,防治效果良好。

叶部病害(姜炭疽病、叶枯病等):大姜田间发现炭疽病、叶枯病病叶时,应及时摘除并放于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及早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7~10天1次,连喷2次。注意喷匀喷细。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姜螟及蚜虫:田间发现姜螟、蚜虫时,及时用阿维菌素制剂防治,根据姜生长大小和虫害情况适当改变用量。

姜瘟病:主要借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这种病多在高温,多阵雨、渍水田中发生。

防治:姜种消毒,“可杀得2000”稀释800倍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兑水32公斤)浸泡6小时;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并在姜穴里用生石灰消毒。在发病初期,用“可杀得2000”稀释500~600倍液灌根并结合“可杀得200” “金云大-120”混用。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

姜斑点病: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扑宁”800~1000倍液或者翠丽15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姜炭疽病: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可有效预防发生。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 金云大-120”稀释1500

倍液叶面喷施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连续2~3次。 姜叶枯病:防治:发病前喷施“云生”600~800倍液 “金云大-120”倍液1500倍液叶面喷施,间隔7~10喷2~3次预防,可同时预防多种病害。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倍液 “云大-120”稀释1500倍液喷施防治。

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发病初期,用500倍“可杀得2000”药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对水20公斤)灌根,结合“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液 “金云大-120”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再施药一次。

姜枯萎病:防治:“可杀得2000”稀释500~600倍液 “金云大-120”稀释1000倍液灌根,每次淋施0.2公斤药液,间隔7~10天灌根一次,连续2~3次.

姜眼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翠丽”1000~1500倍(即10~15克“翠丽”对水15公斤)或者“可杀得2000”稀释1000倍(即15克“可杀得2000”对水15公斤)叶面喷施,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姜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初病苗茎基部靠地际处褐变,引致立枯。

防治:姜种消毒,“可杀得2000”稀释800倍液(即40克“可杀得2000”对水32公斤)浸泡6小时。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08-05-30 01:39来源:阿里巴巴 作者: 点击: 286次

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抗逆性减弱,引发多种病害发生,每年给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实现脱毒化栽培,可

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抗逆性减弱,引发多种病害发生,每年给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实现脱毒化栽培,可改善生姜品质,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1.精细整地,配方施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微酸性的土壤,首先进行土壤消毒,深翻土壤并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亩施石灰100~150千克或敌克松1000倍液消毒。结合整地,每亩撒施优质腐熟农家粪肥2500~3000千克,生物菌肥2000千克作基肥。{金满田生物菌肥是目前生产的首选}

2.精心选种,适期早播。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脱毒姜种。播种前30天左右(地膜生姜在“惊蛰”前后),从井窖内取出脱毒种姜晒种催芽。播种前7天,冲去泥土,选晴天翻晒种块1~2天,使生姜表皮变干发白后,选择块大、皮色好的姜块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头朝内,尾朝外一层层放好,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置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姜种堆放高度不超过80厘米,保持筐内湿润,催芽温度要控制在21~25℃。20天后幼芽长1厘米时取出,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伤口用金满田菌肥蘸后播种。每亩用种150~200千克。生姜经过催芽或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在4月初播种,比常规播种期提前15~30天,以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盖膜前应用除草剂对水喷施,防膜下杂草。适当稀植可提高单株产量,促使姜块大而整齐。播种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高畦栽培。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畦宽1.2米,沟宽30厘米,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株距20厘米播种,每亩栽6000~8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

②条垄栽培。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畦,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与土壤混合,按18~20厘米的株距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

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利用阳棚种植生姜,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1个月,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生长期长,有利于高产。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收获期可延长15天,也有利于增产。

3.科学管理,促进生长。生姜是遮荫植物,性喜阴湿、凉爽,忌高温烈日,可在播种后20天快出姜苗时采用遮阳网遮荫,也可每隔4~6行姜苗种植双行错窝春玉米,利于遮荫和田间管理。

①出苗期。生姜出苗达80%时,结合浇水(视墒情5~7天浇一次水),及时拔除杂草,中耕1~2次。

②幼苗期。此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为宜

大姜怎样种植产量高?篇四
《大姜高产栽培技术大全》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及防病措施

山东京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陈树华 15248138279 shchen1982@126.com

• 清明时节正是生姜种植适期。为夺取生姜高产、优质、高效益栽培,必须切实抓好如下栽培技术措施。

• 一、选好姜田用地

• 选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有机质丰富、通气和排水良好的弱酸性土壤作姜田,最好选新垦的山坡地,要避免前作是姜、烟草、茄科作物或花生、大白菜等植物作姜田,否则会引发姜瘟病的发生。 • 二、搞好种姜消毒

• 选择无病虫害、个头饱满、色泽金黄的姜块作种姜,种前种姜要经日光曝晒2天,然后用托布津800倍或福尔马林1000倍液浸8~10分钟,再用草木灰堆放催芽,待芽长1.5厘米时即可种植。 • 三、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 由于生姜的根系较弱、分布土层较浅,因而在生长过程中表现为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从根的生长条件来看,需要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供其生长,为此,在催芽的同时,姜田要精耕深翻,起畦宽60厘米,高30厘米,沟宽30厘米,并施足基肥,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60担混过磷酸钙50公斤施下。

• 四、适时种植,合理密植

• 生姜的播种适期是4月10~20日,播种时要注意做好合理密植,适当密植能提高产量,要求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亩植8000株左右,亩用种量400~450公斤。播种后要进行覆土,然后亩用丁草

胺0.25斤兑水150喷于畦面,以防杂草丛生,喷除草剂后再用山草进行覆盖面。

• 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做好病虫防治

• 生姜是喜温暖、耐阴湿。怕高热的作物,要求姜田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为此,要求种后切实搞好排水沟,防止积水。出苗后至封行前每20天要中耕除草松土及覆土一次,封行后不宜中耕,以免伤害植株。齐苗后即追施第一次提苗,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水10~15担或尿素8~10斤兑水500斤淋施;当苗高30厘米,有1~2个分枝时,追施第二次肥以壮苗,每亩施复合肥15公斤,施肥时注意离苗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一般离苗5厘米为宜;进入旺盛生长期后,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量加大,引时应追施长效持久的完全肥混适量的速效肥,每亩施花生70公斤混复合肥15公斤;中期高温多雨季节不宜追肥,有条件的可在盛热夏天拾遮阴物遮阳。生姜的病虫害主要是姜瘟病(姜腐烂病)及姜蚜、姜螟虫等,生产上主要是防治姜瘟病,防治姜瘟主要措施是农业防治法,当田间发现病株时立即拔除并在病穴周围撒上石灰粉或硫磺粉,防止传播蔓延,高温多雨季节每隔10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或50%PT杀菌剂500倍液喷杀防效很好。大姜种植技术(1)

一、改革传统栽培管理措施

1、改沟播为垄播,提高苗期地温和土壤通透性,促苗早发。

2、改小块姜种种植为大块姜种种植,提高苗期生长势和生活力,促进分枝与茎杆生长。

3、改催芽露地栽培为不催芽覆膜栽培,以提早播种,延长生长期,增加有效积温。

、改单一施肥为全量施肥和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叶面肥,严格按照大姜的需肥规律施肥。

5、注意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PH值稳定在 6--6.5。加强前期管理,重视后期科学施肥。

6、改零星种植方式为规模种植,以便统一组织管理。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施肥。要求土层深厚,土质松软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和粘壤土。按亩产4000公斤的施肥要求,亩(667平方米)施海丰源有机无机海藻肥120-160公斤耕翻时与土壤混合均匀。

(二)深耕与建垄。深耕要求达40--50厘米,以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一垄种一行,株距18--25厘米,行距60---70厘米,亩约4000-4600株。在垄上开沟,沟深8-10厘米,沟内浇满水,待水渗下后,沟施底肥亩(667平方米)海丰源生物菌肥60-80公斤或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20公斤和海藻肥土宝10公斤洒在姜母上,然后覆土2-3厘米,耧平垄面。

(三)姜种处理及准备。选姜块肥大,无病虫害、无质变的优质姜种300—450公斤,掰成60—120克大小,选择晴天晾晒1-2天,晾晒后把姜母放在屋内,上面盖草或苇席,暗处理3-4天。催芽前用海丰源种子活化剂拌(浸)姜种在阴凉地晾干,驱除虫害侵蚀,杀菌防

毒,提高姜母活力使姜母在低温潮湿的土壤中正常发芽,姜母分层堆放,层与层之间铺2-3厘米的干净麦秸,底部垫,周围盖上7-8厘米的干燥麦秸,保持姜堆的温度为22-25度当姜芽长到1-1.5厘米进行栽种.

• (四)播种与覆膜。当地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播种前,把姜种多余的芽去掉保留一到两个长势强的芽,用海丰源生根剂浸种.大姜覆膜种植苗期长,从播种到出苗一般不需浇水,播种时,姜种的芽朝上,最后覆土6--7厘米,使厢面中间形成一条垄。在畦面上除姜垄外喷施除草剂,每亩用43%甲草胺乳油76--1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然后覆膜,最好选用黑色或兰色地膜,覆膜后,将未覆膜的姜沟也喷施好除草剂,须要注意的是:喷过除草剂的地方不要再次走进去,防止破坏地表形成的除草剂保护膜,揭膜前如果遇天气持续干旱时,也可在姜沟内浇水,喷施除草剂时,芽前不要喷到姜垄上,苗后不要喷到姜叶上。

(五)田间管理。

1、当大姜苗高1.5--2厘米,气温在20℃--23℃时可揭掉地膜。揭膜时,不能立即淋水,防止地温突然下降不利发根。5--10天后,若天气持续干旱可造当浇水。3--5天后中耕,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

2、待姜苗长到20--25厘米高时,应及时进行补苗和疏芽,一般以1株苗一个芽为最好,去弱留强。苗期叶面喷施海藻液硼、海藻活力锌、海藻活性钙、海生素(2-3次),增产效果明显。6--7月份正值高温季节, 如遇干旱,浇水宜选在傍晚或夜间进行。浇水后于大田

内覆草,以保持田间湿度,防止干旱蒸发。此外,这期间还要做好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等工作,施肥时,亩冲施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或海丰源海藻追施肥10公斤,此次施肥称提苗肥。

3、分枝期,约在7月中旬,为促进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满足地下根茎膨大所需要的养分,增加分枝数,应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期若施肥不足,地下块茎瘦长,颜色发暗,质量与品质下降。此期施肥亩冲海丰源追施肥10公斤或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叶面喷施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叶面肥2-3次。这一时期地下茎已伸长,要中耕浅助,避免伤根。在松土后及时培土,每次培土约3厘米左右,以不露姜块为准。

4、根茎膨大期,即8月上旬至9月上旬,根系吸收养分最多,地下根茎生长最快,因此在“立秋”前后要进行一次全面追肥。亩施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2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以后定期喷施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9月中下旬进行第四次追肥,每亩用三元复合肥30公斤与海丰源生根膨大海藻原粉5公斤。结合浅锄和培土,7--8月雨季易造成田间积水,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大姜收获时,仍应做好田间各项管理工作,并每隔7天喷一次海丰源海生素或海丰源海藻鱼蛋白叶面肥。

• 大姜种植技术(2)

• 病虫害防治本着治准、治早、治小的目的,发现病株,实行挑治,

大姜怎样种植产量高?篇五
《大姜种植可行性》

大姜种植可行性

农业,伴随着人类起源而生产。农业,与人类共存。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已种植在世人心中。中国农业也随着历史的脚步辉煌了千年。农业文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在中国大地的上空。而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这颗明星也将永不陨落,愈闪愈烁。因此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业消费观及消费品的改变,发展高效农业生产势在必行,更是一项阳光事业。

一、生姜简介

众所周知,生姜既是家喻户晓的日常必备调味佳品,又是具有多种功效的良药。姜又是极好的保健良品,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淀粉、钙、磷、铁、硫酸铵素、尼克酸等成分和挥发油等。对人体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消化排泄以及抗菌、抗原虫、解毒等许多方面的功效。

近年来,人们又发现姜是具有抑制癌和预防胆石症的作用。最使人们感兴趣的是生姜的延缓衰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现在人们已认识到造成人体衰老而影响寿命的因素之一是人体细胞内的自由基素与分子氧形成过氧基,破坏细胞,从而引起细胞衰老,因此在人类的衰老过程中,自由基诱导氧化反应占着重要地位。而且当生姜的辛辣成分被人

体吸收后,还能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从而起到延缓衰老作用。

生姜是一种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和药用、保健为一体的多种用途蔬菜,因此,畅销不衰,尤其是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生姜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又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不断加强,对生姜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生姜又是一种耐贮藏、耐运输的蔬菜作物,可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取出销售,以调节市场供应,因此,发展生姜生产具有很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景光明。而有机生姜生产又是一个阳光工程,因为目前全国来讲发展有机生姜生产的单位不超过五个,远远低于其他蔬菜和农产品生产的数量,因此,发展生姜生产远比普通生产的价值高、市场大,具有更强的社会、市场竞争力。

二.生姜生产的现状

世界上有200余个国家需姜,生姜的生产国只有50余个,而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生姜的第一大国,山东是中国生姜最大的生产省份,潍坊又是山东大姜最大的生产基地,常年栽培面积50万亩左右,占全省的80%左右,占全国的25-30%,生姜产品供不应求,畅销不衰。

全国生姜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十年来生姜平均价格每公斤7.98元左右,2014年创历史新高,市场批发价每公斤20元左右,亩净收入达到了9-10万元。十年平均亩净收入

6.98万元。

以上收益情况不包括无贮藏条件的姜农。

三.项目投资预算

(一)投资明细(每亩计)

1、土地承包费2000元。

2、生姜需贮藏愈伤一段时间,其市场销售效益好,还可避免价格治动造成生产效益的损失,需建设贮藏,该贮藏窖是一次性投资,可长期使用。(每斤储藏费用0.1元)

3、姜种1000斤,计3000元。

4、大棚保护地栽培建设,亩年均摊2000元(保护地栽培生长期长,产量高)。

5、大姜专用肥料及配套农资投资3000元。

6、用工1000元。

每亩投资12000元。

(二)生产效益分析

1、超高产栽培的亩产5000公斤(设施栽培还要高)。

2、生产效益,每公斤按前十年均价8元计,亩毛收益4万元,而有机生姜的价格更高。就是按普通生产以最低每斤1.5元计(保底价,因有贮藏条件),每年亩毛收益15000元。

3、按近十年平均价格4万毛收益除去12000元成本,净利润28000元;即使在行情不好的年份毛收益15000元除去成本12000元,还有3000元的纯收入。

四.投资风险及预防措施

(一):投资生姜的风险主要是市场价格的波动,从上一个生姜价格高峰年1996年,每公斤25元至2014年的20元看,生姜价格有波动,分别是2004年10元,2005年8元,2006年0.8元,2007年5.4元,2008年5.2元,2009年9元,2010年12元,2011年8元,2012年1.4元,2013年10元。12年平均价格每公斤14.32元,10年平均价格每公斤是7.98元。造成生姜价格波动的原因是种植面积的波动,当一些农民看到种植生姜有了很可观的收入时,不顾自身是否达到了生姜种植的条件(技术条件、贮藏条件、投资条件)而盲目种植,造成种植面积加大,市场产量增加,集中上市,质量降低使

价格下降。因为生姜的生产种植需要一定的生产种植条件,首先是技术条件和提供技术支持的投资条件要满足,才能生产出质量、产量好的生姜来,而只有好的生姜而没有贮藏条件的保证,就会造成生姜生姜的集中上市而影响到价格。这些不考虑生产种植条件而盲目种植的农户种了一年姜没挣到钱,甚者亏了本,又一哄而下,但当生姜价格提高了后,再一哄而上,反反复复就造成了生姜价格的波动。

为了预防这种风险的发生,确保生姜生产种植的收益,我们所需要的工作就是确保达到生姜生产种植的条件来预防这种风险的发生。

1、确保投资条件的满足(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生产的资金支持)。

2、技术条件的支持(条件已具备)

3、贮藏条件(这包括在投资支持内)。只要在生姜生产种植收获前(10月霜降前)建好生姜贮藏窖,收获时进行贮藏(标准的贮藏窖可确保生姜贮藏3-4年完好如初)可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来确定市场销售时间(生姜价格的波动一般是2-3年为一个周期)。这样就确保了生姜生产种植的盈利。

大姜怎样种植产量高?篇六
《大姜种植管理技术》

一、生姜生物学特性

1.生姜属姜科,根系属肉质根,不发达,一般每个姜块只能生7~9条根,入土浅,对肥水吸收能力弱,根系分布在土壤0~30厘米,深度超过30厘米无吸收能力。

2.大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大姜喜温但怕高温,不耐霜,5℃以下受冻害,15~16℃以上开始萌发,生长适温在20~23℃,26℃以上生长受阻,超过35℃时可造成死亡,昼夜温差在12~15℃时茎块膨大最快。

(2)光照 姜喜阴凉,不耐强光,光照强度在3~5万雷克斯,幼苗期间需中等光照,否则易伤苗,发芽及茎块膨大需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3)水分 大姜根系浅,吸收能力弱,对水分要求严格;前期苗小吸收水份较少,湿度大,不利提高地温,易造成姜种腐烂;地面干旱,地表温度过高易造成伤苗,生产上以小水勤浇,不干地表为准;后期,地上苗生长过旺需水量大,应每隔7~10天浇水一次。

(4)土壤 大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沙壤,壤土,粘土均可种植大姜;土壤PH5.5~7之间均可种植。 大姜根系吸收能力较弱,生产上主要收获姜块,姜块膨大对产量影响较大。对肥吸收,每生产1000公斤姜块需氮4.44公斤,五氧化二磷1.21公斤,氧化钾6.96公斤,前期需氮量较大,后期需钾量大。除此之外需钙,硼,锌量较大。

二。种植大姜栽培技术

1/品种 大姜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以它生长旺盛/分芽多/块茎鲜黄/肉质细嫩/辛辣味浓/产量高/深加工价值高而具称,适合我市大姜生产。

2/栽培时间及催芽 (1)晒种 根据我市气候条件,露天地膜栽培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小拱棚栽培可于3月底4月初进行播种,大拱棚栽培可在3月20日前后播种。中午气温达到15℃以上时(二月下旬)即可从储存窖中取出姜种晾晒。注意:时间要掌握在好天的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前高温时进行,早晾晚收,晚上堆放室内,连晒2~3天,将姜块表皮湿度晾干为止。在晒种过程中可结合喷施20%噻菌铜300倍液消菌。

(2)困姜 结合晒姜进行,每天晾晒完毕将将种姜堆放困种。

(3)选种 上炕催芽前进行,选择姜块肥大/色泽鲜艳/皮色有光/质地硬/不软化/无病虫的姜块作种用。将选好的姜种进行掰分,掰后的姜块以80克为宜(一斤姜块掰六块左右)。

(4)催芽 因地制宜,我市在火炕上催芽,先在火炕上铺垫10厘米左右麦草并压平,然后铺放姜种,铺放姜种高度以60厘米为宜,上覆草毡或棉毡密封保温避光。温度保持在20~23℃,经25~35天当姜芽在0.5~1.0厘米时(胖而壮,仅见根突起为宜)既可保护地播种。

(5)分芽 将姜芽按大小分开,一般情况下按0.5厘米以下/0.5~1.5厘米/1.5厘米以上尽心分级,超过2.0厘米幼根已长出的尽量不作种用(试验表明:0.5~1.5厘米的姜芽种植后能使产量1000公斤的话,0.5以下的芽能产700公斤,2.0厘米以上幼根已长出的芽只能产300公斤。)。按姜芽大小分播。 3/播种

(1)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植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压低病(虫)源基数。年前使用机械深翻,深度在25cm以上。第二年3月上旬耙实,达到深、平、细、净、实,并按行距65~70厘米,深度15cm.开沟。

(2)基肥施用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整地前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5000kg作基肥。开沟后每亩施生物有机肥80kg(N P K25%以上、有机质25%以上),蓝得土壤调理剂75-100kg、硼肥1 kg、锌肥2 kg,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10kg,顺沟撒施,划锄混匀待播。

(3)播种 将开好姜沟的地块灌透水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距22~25厘米播种,播种时姜芽朝上,姜种西南向排列(与行向成45度角),播后覆土2~3厘米。干旱年份播后再次浇水。

(4)喷施除草剂 选择40%新姜蒜草克(乙氧氟草醚加二甲戊乐灵)乳油120~150 ml/667m或33%施田补(二甲戊乐灵)乳油100~125 ml/667m兑水50~75kg均匀喷雾。

(4)腹膜 如使用地膜,一定将地膜与土壤贴近,不留空隙,以防出苗是“烤苗”。如使小拱棚应及时扣棚以利提高地温。

(5)苗前管理 主要是温度和水的管理,大姜出芽前应以提高地温为主,少浇水或不浇水,地表干躁时应较小水,下午浇水最好。

4/苗期管理

(1)及时破膜放苗 地膜或小拱棚如发现姜芽出土应及时破膜放苗,以防温度过高而“烤苗”,此时如地表干旱应及时浇小水降温。

(2)防治地老虎/蓟马,结合除草中耕划锄保墒提高地温。(防治方案见后)

(3)遮荫 适宜采用宽80厘米黑色遮荫网遮荫,东西行用木棍支撑遮南部,南北行遮西部。 5/大田管理

当大姜“三马叉”时进入生长旺期,是大姜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生产上管理也进入重点。

(1)撤膜/撤荫 当气温保持在18℃以上时将地膜或棚膜撤掉;当大姜自身能遮荫时将遮荫网撤掉。

(2)浇水 大姜进入生长旺期需水量增加,这时应7~9天浇水一次,保持地表湿润,同时浇水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此时浇水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最好在早晚时进行;下雨注意排水。

(3)追肥 大姜根系属肉质根,吸收肥的能力较弱,喜少施勤施,“多餐少食”一般按如下规律施肥: 第一次 三叉期前结合浇水冲施纯氨基酸2kg,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第二次 三叉期结合浇水冲施巨能钾(N 23.5% P2% K25%氨基酸8%)12-16kg.提苗促根;

第三次 第二次施肥后25天左右结合浇水冲施巨能钾(N 23.5% P2% K25%氨基酸8%)12-16kg.培育壮苗; 第四次 立秋前25天左右结合小培追施50%硫酸钾20kg.利于茎块膨大;

第五次 立秋结合培土追施有机生物肥50kg(N P K25%以上、有机质25%以上);蓝得土壤调理剂50㎏;50%硫酸钾20kg;

第六次 培土后30天左右冲施高氮高钾复合肥30kg;

喷施叶面肥,在根茎膨大期喷施福施壮地下根茎专用型30g/667m,或坤奇尔生物菌肥400ml/667m,隔7天一次,连喷3次。

(4)培土 大姜茎块膨大最佳深度在地表以下8~10厘米处,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姜块生长,所以根据大姜生长特点应不时进行培土,始终使姜块保持在8~10厘米土中;立秋时我市进入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应及时进行培土,一般情况下立秋前十天小培一次,立秋深培一次,立秋后找培一次。一定要培好,培严,不露姜块。

(5)病虫害防治 这一时期是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期应注意放控。(详细见后)

5/收获与贮藏

(1)收获 大姜不耐寒,我市在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获前3~5天要浇透水,使土壤湿润以利收刨。收后自茎杆基部将地上部茎杆剪除,不许晾晒即可收贮,种姜另收单储。

(2)贮藏 大姜收获后不需晾晒,不过夜随时放入地窖/衡温库内贮藏,贮藏温度在15℃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左右;贮藏大姜应在恒温下,“冬天不晾,夏天不热”,贮藏前将病/伤/虫害姜块剔出,大小分贮。

5/病虫害防治

(1)大姜幼芽芽害

A/症状

大姜出苗期,前期嫩芽受害出现水浸状腐烂,后期表皮干枯,一般整个芽不枯死,但不生长。后期大姜由于第一个芽受害,出现二、三四芽群出现象,造成大姜减产。

B/原因

① 幼芽遇高温,特别是雨后或浇水后遇高温引起; 2222

②在栽培过程中嫩姜芽受凉风侵害,受冻害;

③有机肥腐熟不好,造成肥害;

C/防除措施

①基肥使用腐熟好的土杂肥;

②及时防风,降低棚内温度,浇水选在早晚阴凉时,雨后晴天采取降温措施; ③种姜时注意天气变化,放姜种的器具最好覆盖一层保温被。

(2)大姜苗期叶片畸形生长

A 、 ①、症状: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下一叶片也不能抽生,几个叶“绞小辫”,外层叶背变白(叶片不展日灼),剥开后叶的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如图)

②、发生原因:苗期叶片畸形生长,原因有三:1、苗期土壤干旱,气温高,浇水不及时或不均匀,高温害处。2、施肥不当造成,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在土壤中腐烂的过程中生成氨气或亚硝酸气体,使大姜幼根和幼芽受到伤害,造成叶片生长畸形;施肥方式不当,使幼芽受害也能造成叶片生长畸形。3、病虫为害造成,大姜苗期受到蓟马为害也能使叶片畸形生长。4、地膜覆垄的姜田,由于地膜和土垄接触不严,留有间隙,形成“小棚”,高温时气体从姜苗处外泄,高温气体对姜芽形成为害造成叶片畸形生长。

③、防除对策:A、苗期合理浇水。大姜苗期一般不浇水,遇干旱年份应浇小水,使田中地面保持湿润,利于提高地温和降低地表以上气温。

B、使用腐熟有机肥,有机肥多时尽量撒施后耕地,种植时氮磷钾复合肥一般不超过50斤,尽量采用沟施,使后要和土壤混合均匀,点施时将肥使到姜种之间,不能接触种子。

C、及时防治蓟马,喷施5%啶虫脒1500倍液或97%巴丹5000倍防治,5-7天后再防治一次。

D、如使地膜覆盖尽量使地膜和垄面贴近,不留间隙。

(3)蓟马

黄蓟马(ThripsflavusSchrank)又叫节瓜蓟马、瓜亮蓟马等。属缨翅目蓟马科除为害大姜外还为害多种蔬菜(包括茄科、翁芦科、豆科等)、棉花、大豆、玉米、甘薯等15余种作物,由于黄蓟马为害猖撅,防治困难,是近年来大姜田突发的一种灾害性害虫。

①为害特点: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被害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

②生活习性:黄蓟马在山东地区发生代数不详,至少10代。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或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为发生为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数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有孤雌生殖能力,卵散产于植物叶肉组织内。

温湿度对黄蓟马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其发育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出现暖冬现象,为它安全越冬和大发生提供了适宜条件,导致黄蓟马暴发成灾的条件还有干旱、少雨。

③防治方法:A、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脒2 000倍连续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B、黄板诱杀:每667㎡使用30X40CM黄板20-25块,立作物上部高处15-25CM排放。

(4)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 (Rottemberg )]又称“土蚕”,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分布广,危害大,是大姜苗期主要害虫。

①、为害症状

幼虫一般为6龄,一至二龄群集于大姜或田间旋花科杂草幼苗顶心嫩叶处,昼夜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形成针孔状花叶,或将幼嫩组织吃成缺刻,三龄后分散为害,白天潜伏于杂草或幼苗根部附近的表土干、湿层之间,夜间出来咬断幼苗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以黎明前露水未干时活动最频繁,常把咬断的幼苗嫩茎拖人土穴内食用。

②、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一25毫米,翅展40一45毫米;前翅黑褐色,中部有一条圆形的环状纹和一个肾状纹,肾状纹外方,有一个三角形的楔状纹,3斑相对;后翅灰白色,翅脉及边缘黑褐色,缘毛灰白色。 卵:半球形,表面有许多纵横的隆起线,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

幼虫:末龄体长35一48毫米,暗褐色,表皮粗糙,密生大小不同的颗粒,腹部第一至第八节背面,每节有4个毛瘤,前两个显著小于后两个,身体末端有比较坚硬的臂板,为黄褐色,上有黑褐色纵带2条。 蛹:纺锤形,红褐色,腹部末端有1对毛刺。

③、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一5代(高寒地区2一3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南方越冬,各地均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为主。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阶段,成虫羽化后由南向北迁移,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迁移盛期,成虫迁移过程中需要取食花蜜补充营养,交配后第二天即可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800一1 000粒。卵产在旋花科科、黎科杂草的叶背面。孵化后第一代幼虫先在杂草上取食,然后转移到大姜幼苗的心叶处取食叶肉形成针孔状或缺刻,高龄幼虫可咬断幼苗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5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时期,5月中旬后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阶段,最后一代成虫一般在10月中旬发生。成虫昼伏夜出,在土块及杂草间潜藏,具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共6龄,一至三龄昼夜活动,取食杂草或大姜叶片或嫩梢;四龄后潜人土中,夜间活动,咬食大姜幼芽或将幼苗拖人土中;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此时的为害量约占总量的95%。

④、防治措施

A.物理防治。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每盏灯控制面积为2公顷),或放置装有糖醋诱杀剂(诱剂配法:糖3份,醋4份,水2份,酒1份;并按总量加人0.2%的90%晶体敌百虫)的盆诱杀小地老虎成虫。也可根据小地老虎幼虫三龄前不人土的习性,清晨在断株或叶片上有小孔或缺刻的植株处进行人工捕杀。

B.化学防治。幼虫三龄前,可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醋乳油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醋乳油2000倍液喷施大姜植株下部。还可用48%毒死脾乳油(乐斯本)配成1:50的毒土,以每667㎡用毒土4一5千克,或6斤麸皮炒熟后拌入90%的晶体敌百虫100g于傍晚时分撒于大姜地行间进行诱杀。在虫龄较大的地里,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一1500倍液灌根。

(5)姜瘟

姜瘟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又称“青枯病”产姜地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姜株成片死亡,

①.症状:主要危害地下根茎和根部。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叶片变桔黄色、萎蔫、反卷,叶片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的界限不明显。发病严重的地上部萎焉并青枯。病害由茎基部逐渐向上发展,茎基部和地下根茎变软,呈淡褐色水渍状。纵剖茎基部及茎块,可见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污白色细菌脓从维管束部分溢出。随病害发展,病株的根茎、茎的髓部和皮层也感染而变色,最后根茎基部和茎基部变褐腐烂,腐烂组织具有恶臭味。病株发展到后期,地上部萎蔫和枯死,且易从腐烂的茎基部折断而倒伏。

②、病原: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属假单胞杆菌属。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极生1一3根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微隆起,污白色至暗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28℃,致死温度52℃10分钟;最适pH值6.5-7.3

③、侵染循环:病原菌在姜种、土壤病残体上越冬,来年当地温达到20℃以上时,在水分充足时,从伤口侵染大姜,后经浇水、雨后流水传播。

④、发生规律:A发病条件:气温与降雨量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一般旬均温度达20℃左右时,病害开始流行,25-28℃左右时,具有充足的水量,形成高温高湿或田间积水,病害就迅速发展蔓延。尤以雨后及浇水使姜田积水,又遇烈日猛晒,姜瘟则发生迅速。此外,姜苗出土前不适当灌水,特别是大水漫灌,对病害有一定的诱发作用;日均温25℃以上时,潜育期一般为5-7 d,最短3 d,在15-21℃时为41 d, 15'C以下则很少发病。高温高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激烈有利于本病的发生流行。降雨量的多

少和降雨量的早晚也有关系。9-10月,如果在10-12 d内,降雨量达到100 mm时,田间即可出现病株。大雨过后5-7 d,田间即可出现一次发病高峰。植地连作、低洼、土质粘重、无覆盖物,偏施氮肥的发病重,中心病株出现早,病菌再次侵染的次数多,病害发生也重。

B发病规律:我区姜瘟一般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前期由于气温较低,雨量少,病害一般零星发生,扩展慢。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大面积中心病株出现和发病中心形成时期,10月上、中旬是姜瘟发生和流行的高峰时期。此时,正值高温高湿气候,姜块形成及膨大旺盛时期,病菌易于侵入,侵染速度快,严重的可在半月左右时间造成全田发病,整个发病高峰时期可持续40-50d, 10月中旬后,随着气温降低和雨量的减少,病害逐渐减轻,10月中旬后停止发病,整个生育期长达140 d左右。 ⑤、防治技术

在7-9月姜瘟流行、扩散的时候,是难以控制其蔓延的。因此,必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防治措施,尽量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A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抗性有差异。安丘姜、片姜等品种较抗病。无丝姜、面姜等较感病。

B选用无病姜种 建立无病留种田和选留无病种姜,下种前应对姜种逐块进行鉴定和选择。凡是水渍状,表皮易脱落或者掰开姜块见黑褐色圈纹以及用手挤压有白色液汁溢出者,都是带病姜块,不能下种。 C消毒处理姜种及姜田土 姜种下种前,可用12.5%松脂酸铜300倍或7000倍硫酸链霉素浸种半小时后捞起堆放催芽。也可用98%氯花苦每亩20-25公斤消毒土壤。

D轮作换茬: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后施蓝得土壤调理剂100-150 kg,起高垄,增施磷、钾肥,实行2-3 a以上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或套种。

E加强田间管理:重视姜田排水,严格控制姜田灌水。一般采用人工浇灌,严禁大田浸灌、漫灌,深沟高厢,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重施底肥,轻施、巧施追施,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连同窝中土壤带出田外处理,并用鲜石灰对附近土壤消毒。

F药剂防治在齐苗期后,用50%的施纳宁300倍药剂灌窝,667 m2用药液300 kg进行预防;发病初期也可用上述药剂进行灌窝或喷雾,连续2-3次,每次间隔7~l0 d。

(6)大姜线虫病

姜线虫病俗称“姜癞皮病”。是大姜产区主要病害,随着大姜连作时间的加长,为害越来越重,是造成大姜失去食用价值最大的病害。

①、症状

姜受线虫为害后,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植株发育不良,叶小,叶色暗绿,茎矮,9月中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30-50%,但植株很少死亡,根部受害,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块茎受害部表面产生瘤状或疙疹状物并出现裂口,如有病菌侵染常伴有腐烂。

②、病原

据资料介绍病原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及少量卵形根结线虫(M. ovalis)和印度根结线虫(M. indica),

③、侵染循环:姜根结线虫主要以卵、幼虫在土壤和病姜块茎及根内越冬。翌年姜播种后,条件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一龄幼虫留在卵内,到二龄时幼虫从卵中钻出进人土壤中。幼虫从姜的幼嫩根尖或块茎伤部侵人,刺激寄主细胞,使之增生形成根结。姜根结线虫靠病土、病残体、灌溉水、农具、农事作业等传播。一般年发生3代。

④、发生特点

土壤性质、温度、湿度与线虫病的发生:据调查,含磷量大的地块线虫病发生重;使用化学肥料大、土壤呈酸性,土壤板结的地块发病重。姜根结线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20-25℃,35℃以上停止活动,幼虫在55℃温水中10 min死亡。

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布经不同深度土壤中线虫含量调查表明,姜根结线虫以10~20cm土层中为多,平均每克土样中有线虫6.75条,最多8.9条;其次为20一30 cm土层,平均每克土样含线虫2.8条;0一10 cm土层中线虫最少,平均每克土样中有线虫2.05条。

大姜怎样种植产量高?篇七
《大姜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伤感人生感悟

下一篇: 作爱怎么搞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