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卢照邻《长安古意》译文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7    阅读:

卢照邻《长安古意》译文篇一
《T1—2 卢照邻《长安古意》》

卢照邻《长安古意》译文篇二
《卢照邻长安古意》

卢照邻《长安古意》译文篇三
《第三节 文化与翻译》

卢照邻《长安古意》译文篇四
《文言文》

文言文疑难字

(一)《史记•周本纪》(片断)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①,见巨人迹②,心忻然说,欲践之③,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④,以为不祥,弃之隘巷⑤,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⑥。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⑦。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⑧,宜谷者稼穑焉⑨,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⑩,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注释:

① 野:野外,郊野。

② 迹:脚印。

③ 践:踏,踩。

④ 居期:到了日子。这里指怀孕满十月。

⑤ 隘:狭窄。

⑥ 荐:藉,垫。

⑦ 屹:耸立的样子。

⑧ 相:仔细察看。

⑨ 稼穑:种植和收获。种植叫稼,收获叫穑。

⑩ 黎民:众民。黎,黑色。因众民发黑,故称黎民。

本周学习重点词:适、覆、遂、志、法、举

“适”:1、动词,到……去:“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公子文》);2、嫁,古代士大夫以上,称做嫁,普通老百姓女儿出嫁,称做“适人”;3、正好,恰恰在这个时候“适逢大雨”(《陈涉世家》);4、通“嫡”,指正妻所生之子,如“杀适立庶”。(《鲁周公世家》)

“覆”:1、反,后引申为“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又引申为覆没:“将军覆没”;2、倒、倾倒,使倾倒:“倾覆我国家”;3、动词,盖;

“遂”: 1、成,顺利地做到:“百事乃遂”;2、成长,顺利地生长:“牺牲不略则牛羊遂”(《国语•齐语》);3、“遂过”两字连用,表示知错不改,索性错到底;4、于是,就,从此就;

5、终于、结果、最后:“齐侯伐卫……自卫将遂伐晋。”(《春秋•左传》)

“志”:1、心的倾向,志向,志愿。“得志”连用,表示达到目的或得高位;2、记载下来:“修泣而志之”(《欧阳修文集》)。

“法”:1、法律、法令,上古的“法”,着重在“规定刑罚”;2、效法,学习:“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3、方法、办法,如“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墨子》)。

“举”:1、举起来,抬起来:“吾力足以举百钧” (《孟子》);2、举荐,提拔,如“君子不以

言举人,不以言废人”(《论语•卫灵公》);3、攻下:“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4、全,全都,全部:“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tái,)氏部族的女儿,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kù)的正妃。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里欣然爱慕,想去踩它一脚,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像怀了孕似的。满了十月就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于是又把他扔在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又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有飞鸟飞来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成人。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

弃小的时候,就很出众,有伟人的高远志向。他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麻、豆之类的庄稼,种出来的麻、豆长得都很茂盛。到他成人之后,就喜欢耕田种谷,仔细观察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就在那里种植收获,民众都来向他学习。尧帝听说了这情况,就举任弃担任农师的官,教给民众种植庄稼,天下都得到他的好处,他做出了很大成绩。舜帝说:“弃,黎民百姓开始挨饿时,你担任了农师,播种了各种谷物。”把弃封在邰,以官为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为姓。后稷的兴起,正在唐尧、虞舜、夏商的时代,这一族都有美好的德望。

初唐部分

一、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对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中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思想内容: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写出了作者的开朗乐观。

(2)《滕王阁序》:

诗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思想内容:这一句中,描绘出了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的景象。句式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另外,诗句动静结合。动写“落霞”、“孤鹜”,动写“秋水”、“长天”,使人的视野中出现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

2、杨炯,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边塞诗《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中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3、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长安古意》

诗中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思想内容:比目鱼是两只睛长在一边的奇鱼,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名比目鱼。在我国古代,比目鱼是象征忠贞爱情的奇鱼。作者借此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4、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七岁时作诗《咏鹅》,一举成名,被誉为“江南神童”。

二、初唐其他诗人:

1、沈铨期, 初唐宫廷诗人,与宋之问齐名,代表作有《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诗中名句: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思想内容:该句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夜宿七盘岭时看到的奇特景像。

2、宋之问,初唐宫廷诗人,与沈铨期齐名。代表作有《题张老松树》

诗中名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思想内容:喻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3、刘希夷,初唐著名诗人,代表作有《代悲白头吟》、《从军行》。

诗中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吟》)。

思想内容:诗人借此感伤生命的流逝。

4、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倡导“汉魏风骨”,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

诗中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诗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片断) 思想内容:这是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卢照邻《长安古意》译文篇五
《古诗文阅读》

一、常见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诗按格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古体诗(古诗、古风)与近体诗相对

特点:句数自由(四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字数、平仄、用韵、对仗自由。

体例: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琵琶行》)、引(《李凭箜篌引》)、吟(《秦中吟》) 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1、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特点: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律诗特点:一韵到底,二、四、六、八字压韵(一可押可不押)、颔颈联对仗(首尾不论) 旧体诗:古典诗、词、曲(与新诗相对)

词: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古诗按思想内容,主要分为这样几种:

1.送别赠别诗。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①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②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咏史怀古诗。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②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便不可视作山水诗。这类所表达主旨主要有①人在旅途或身在异地他乡思亲怀远,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②或者诗人因贬谪以及其它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

5.托物言志诗(咏物诗)。常与言志连在一起,通过对独特事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盛理想。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6.写景抒情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抱负。“一切景语皆情语”,思想感情与景物是高度一致的。如杜甫的《登高》。

7、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8、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题材的诗,体现了一种隐逸的乐趣。①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人的自得其乐和怡然自得。如陶渊明的《饮酒》、王维的《山居秋瞑》等。②表现了诗人远离红尘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10、咏怀述志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弄清楚要鉴赏的诗歌属于哪一类诗,可以快速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例如怀古类诗歌主旨大致有三:一是抒发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二是是古非今,借以劝谏当朝统治者;三是借“古”来自喻自况自比,以叙解自己报国无门,楚雄迟暮的个人感喟。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甚至可以直接答题。下面看2004年的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以“折梅”写离情,如“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机《赠范晔》);以“长(短)亭”写离情,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以“春雨”喻愁绪,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以“丝麻”喻愁绪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以“大海”喻愁绪,如“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朱弁《春阴》);以“大山”喻愁绪,如“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赵嘏);以“西风”写愁绪,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以“猿啼”写愁绪,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以“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以“比翼鸟”喻指相爱而不分离的男女,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自居易《长恨歌》);以“精卫鸟”喻指报仇的人或努力奋斗的人,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陶渊明《读山海经》);而“乌鸦”因其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常用以描写荒凉的景色,表现凄清的氛围,如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等等。

古诗词常见意象集释(补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暮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 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逆境 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 荒凉 偏僻 离恨 /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秋冬 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玉:高洁 脱俗

簪缨(冠):官位 名望

示例:2007年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意境是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歌讲究意境;散文吸收诗歌精髓,因而也讲究意境,两者有相同之处。

意境交融的几种方式:

(1)移情入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先有所感,然后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他所要表现的事物中。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触景生情。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因接触外在事物而有所悟,生发情感,予以表现。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闲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情景构成意境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1)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时巴山夜雨。”

(2)以情为主,真切感人。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3)以景为主,寓情于景。如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境又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有我之境:意境中的主观感情色彩鲜明强烈,一般较易于识别。如冯延巳的《鹊踏枝》“泪眼问花话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无我之境:把主观感情完全融汇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最简单的意境中的情景关系可分为两种: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常见意境鉴赏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修辞方法

1、比喻

在诗歌语言里,可以说比喻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辞格。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了比方,语言就形象、生动,读者就会如睹其物,如见其人。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比喻的作用:⑴使语言生动、形象;⑵是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的表现出来。

2、比拟

所谓比拟,兼含拟人和拟物两个内容的一种修辞格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比拟的作用:⑴色彩鲜明;⑵描绘形象;⑶表意丰富。

3、借代

一种事物,不用其本来名称,而用另一种与之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它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借代。借代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鲜明、生动,避免词语重复,给人以新奇感,也易于产生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借代的作用:⑴使语言富于变化,丰富多彩;⑵使语言具体形象,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⑶使语言简洁、精炼。

4、夸张

夸张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作者为了突出艺术效果,对现实中的人或事物故意作夸大或缩小描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

夸张的作用:⑴突出地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⑵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⑶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对仗)

对偶是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并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格式。对偶又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正对)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林则徐。反对)

串对,就是构成对偶的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在意义上又相承、因果、假设等种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因为这种对偶行同流水,上下衔接很紧,所以又叫“流水对”。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对偶的作用:⑴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⑵具有音乐的美;⑶表意凝练,肃清酣畅。

6、设问

设问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而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以引起读者积极思考。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设问的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7、反问

反问使用疑问语气表达相反的意义。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表达强烈感情,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效果。

8、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增强某种感情色彩,有意将诗歌中某些词语句加以重复使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叫反复。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

9、对比(对照)

把内容相反或相关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相互对照,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10、通感

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唐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0、引用(用典)

在诗歌语言中,凡是引用历史上的典故或别的诗文作品中语句,都叫引用辞格。引用的基本类型有:引用典故类、引用语句类、摘引原文词语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典故)

11、双关

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又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12、反语

反语就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去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式。换句话说,反语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13、顶真(顶针、连环)

顶真(顶针、连环),就是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卢照邻《长安古意》译文篇六
《2012下半年大学语文复习补充材料》

大学语文复习补充材料2012-12-02

【说明】

本复习材料是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补充材料。试题类型有5种:填空、默写、选择、翻译、

简析。

【要求】

1.背诵以下诗歌:《诗经〃采薇》、屈原《国殇》、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王

粲《七哀诗》。

2.熟读以下诗赋:《孔雀东南飞》、曹植《洛神赋》、卢照邻《长安古意》。

3.能翻译所有讲过的散文(包括古代神话)。

4.能对诗赋散文做简要赏析。

第一节 先秦文学

一、先秦文学概述

(一)先秦社会的历史发展

先秦是指从远古经夏、商、周三代直至秦统一(前221年)之前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先

秦文学就是指秦统一之前的中华大地上的产生发展的文学。

(二)文学的起源

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

《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描写渔猎时代劳动过程)

《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祷辞,

希冀大自然服从人的愿望)

《周易·屯·六二》:“屯如,邅如(欲进不进,行路艰难的样子);乘马,班如(盘旋);

匪寇,婚媾。”(描写抢婚)

《周易·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描写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割)羊,无血。”(描写牧场劳动)

(三)先秦文学形态的特点

1.诗、乐、舞结合 2.文、史、哲不分

二、先秦文学作品选讲

(一)古代神话

神话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具有超人的力量,他

们能随心所欲。神话的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我国神话主要保留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古籍中。 1.女娲补天(p150)

【译文】远古的时候,天四边的四根柱子损坏了,大地塌陷崩裂,天不能把大地全部覆

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蔓延而不熄灭,洪水泛滥而不休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人们,凶猛的鸟抓走了老人和孩子。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折断大海龟的脚来支撑天的四极,杀掉黑龙救助冀州,积存芦灰止住泛滥的洪水。天补好了,四边端正了,洪水不再泛滥了,冀州平安了,凶猛的鸟兽死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2.后羿射日(p151)

【译文】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现在空中。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

晒死了花草树木,因而民众没有了吃的东西。猰貐、凿齿、九婴、大凤、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就派后羿在南方畴华的野外杀死了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打死了九婴,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用箭来射杀了大风,还向天空射下过多的太阳,并在地面猎杀了猰貐,

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祸害一一铲除了)民众都非常高兴,并推举尧为皇帝。

【思考】《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主题是什么?

3.精卫填海(补充作品)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于此),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

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āo(通“叫”,呼叫。它的叫声便是呼叫自己的名字)。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堵塞)于东海。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住在树上,它的形状像乌鸦,

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就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成语“精卫填海”的意思是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二)《诗经》

1.《诗经》简介

(1)体例分类

其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②雅: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③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2)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

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3)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豳bīn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

比体,《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

2.《诗经》选讲:《采薇》(p3)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思归之情;第二部分(第4~

5章),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第6章),归途的情景。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边的士兵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

心情。

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

出感情的进展。例如:

第一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

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

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

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

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第二部分(第4~5章)具体描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这些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的描写与戍卒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激起他们怀乡

思归的情感。

第三部分描写归途的情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

最佳美的句子之一。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大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三)楚辞

1.楚辞简介

“楚辞”作为诗歌体裁来说,其特色是:

第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

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

第二,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2.楚辞作品选讲:《国殇》(p9)

(1)主题

屈原在诗歌中热烈地歌颂了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表现了人们对

他们的崇敬和热爱,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2)诗歌结构:诗歌分为两节。

第一节10句,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勇抗敌的激烈场面。前面4

句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后面6句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

第二节8句,讴歌他们为国捐躯的献身精神。前面4句赞颂将士们身佩长剑,腋夹秦弓,

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后面4句,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艺术手法 ①动态描写:全篇着力描写了复杂、壮阔的战斗场面,将战场上的静物都进行了动态的描写。例如“操吴戈兮被(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霾mái(埋)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用了“操、被(披)、蔽、凌、躐、殪、霾(埋)、絷、援、击、带、挟”等富有特色的单音动词,分别描摹士兵的装束、动作、士气和战斗的进程,传神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本色。

②对照映衬: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性,有些句内采用对照映衬的手法,把意思表达得

完整而深刻。例如:“左骖殪兮右刃伤”,表现了在敌众我寡形势下,我方付出惨重代价;“出不入兮往不返”,说明了战士们慷慨出征,义无反顾;“首身离兮心不惩”,写出了烈士们身虽死而志不屈;“诚既勇兮又以武”,从精神和武艺两方面评价烈士的勇敢和善战;“身既死兮神以灵”,赞颂壮士虽死,英灵不灭。

(四)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1.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简介

诸子散文指的是春秋战国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

学观点。历史散文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

2.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选讲

(1)《左传》简介及选讲

①《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与《公羊传》、《穀梁传》并称“春

秋三传”。

②《左传》选讲:《子产告范宣子轻币》(p93)

【艺术特色】

1.对比手法:“令德”与“重币”对比,分析“重币”之害,申述“务德”之利。

2.言语婉遒:子产谈论德、贿,比较利、害,像是老朋友之间真诚亲切的交谈,委婉动

听,所以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又显得遒劲有力。

(2)《国语》简介及选讲:

①《国语》简介:是一部国别史。

②《国语》选讲:宣子论比与党(p94)

【中心思想】

执政者应出于公心,以义团结人,举荐贤能;而不以私勾结人,结党营私。

(3)《战国策》简介及选讲:

①《战国策》简介:大约是秦汉间人杂采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一

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

②《战国策》选讲:苏秦以连横说秦(p95)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

1.两次游说对比;2.两次出行对比;3.亲人前后态度对比。

第二节 两汉文学

一、两汉文学概述

(一)汉赋

汉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名作有贾谊的

《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蔡邕的《述行赋》等。

(二)诗歌

1. 乐府诗: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名作有《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上邪》《有所思》《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

2. 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的直接哺育下,汉代文人五言诗也开始酝酿,东汉末年产生

的《古诗十九首》,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三)散文

1. 历史散文:名作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

2. 政论散文:名作有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桓

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衡》等。

二、两汉文学作品选讲

(一)司马相如:《上书谏猎》(p100)

1.内容:

全文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上疏劝谏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委婉指明,万乘之重不宜近危涉险。

其中第2自然段写兽之骇发,以祸恐之;第3自然段写人之不意,以理谕之;第4自然段反

复申明,要防患于未然。

2.主题:作者劝谏皇帝不要以“自击熊豕shǐ,驰逐野兽”为乐。

3.写作特点

①结构严谨:开头简明扼要地点明“谏猎”缘由;中间重点突出皇帝沉缅游猎的坏处;结尾不拖沓,意尽则文章嘎然而止。

②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胡越起于毂gǔ下,而羌夷接轸zhěn”,将野兽比喻为胡人、越人、羌人、夷人。

类比:“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人类中有“逸材”,兽类也应如是。

借代:“毂gǔ”本是车轮中心用以镶轴的圆木,代称车轮;“轸zhěn”本是车后横木,

代指车驾。

引用:“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引用俗谚。

(二)邹阳:《狱中上梁王书》(p102)

【中心思想】谈论君臣互相信任的重要性,说明君主沉谗谀则危、任忠信则兴的道理,

表示自己是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熟读第4自然段)

(三)孔雀东南飞(p10)

1.原作结构

全诗前面有一个以散文形式写的小序,叙述故事梗概。小序以下是五言诗正文,可分为

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刘兰芝向焦仲卿诉说受婆婆折磨的痛苦,自请回家。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兰芝被遣的经过。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兰芝回家后在兄长逼迫下违心再嫁的经过。第四部分(第10~13自然段):兰芝、仲卿双双殉情。第五部分(第14自然段):全诗的余波和结尾。

2.人物形象

刘兰芝:是一个勤劳善良,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封建迫害的妇女形象。

焦仲卿:开始时性格软弱,以后逐步坚强起来,最后实现了他和兰芝“黄泉下相见”的誓

言。

焦母和刘兄是封建礼教、家长制度的代表。焦母专横暴戾,刘兄冷酷自私、贪财慕势。

3.主题

作品通过焦仲卿、刘兰芝双双被迫自杀这一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

害,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他们为反封建礼教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一)文学的自觉

文学自觉的突出标志是: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文学创作的文学性:淡化了文学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的功利目的性,强化了文学的本

体性和文学的审美趋向。

3. 文学自觉最显著的标志是文学理论的自觉:在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体裁论、风格

论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 又促进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和繁荣。

(二)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理论等领域。

卢照邻《长安古意》译文篇七
《中国文学作品人物的翻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