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上联 学习 下联游玩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7    阅读:

上联 学习 下联游玩 篇一
《我国旅游胜地的著名对联》

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婉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挎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山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洪塘金山寺:

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

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郑成功祠: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武夷山小桃源:

喜无樵子复观弈

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石湖涧: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福建龙海木棉庵:

明千秋大义

为国家除奸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

青山有幸埋忠骨正邪自古同冰炭

白铁无辜铸佞臣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岳飞庙: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

丹心应结平权乐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碧血常开革命化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净慈寺: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苏公祠: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 去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 今拂城杨柳一千株

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江西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江西吴城望湖亭: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

九江庚楼: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上海陈公祠:

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讲道论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载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我身不忘我主,任世间寡廉鲜耻辈偷生

江苏扬州平山堂: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岭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史可法墓: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苏州范仲淹祠: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苏州张旭祠: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兑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苏州网师园: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

烟雨湖山六朝梦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英雄儿女一枰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

南京清凉山:

六朝金粉微风后

一味清凉上月时

湖南长沙屈原祠: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湖南岳阳岳阳楼:

水天一色洞庭西下八百里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风月无边淮海南来第一楼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北京陶然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树倚深堂有月来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十年幕府悲秦泪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一卷唐诗补蜀风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成都武侯祠: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昆明西山飞云阁: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九天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上联 学习 下联游玩 篇二
《大家一起玩 对联》

上联 学习 下联游玩 篇三
《对联学习》

上联 学习 下联游玩 篇四
《对联教学》

一、 组织教学。

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的到来,现在请借你们的一双手,我们一起来欢迎所有的老师们好吗?

生:好!(鼓掌)

师:我知道,我们班的男同学智慧勇敢,女同学聪明勤奋,是个很团结的集体。但今天老师要来一个恶作剧。我要在男女同学之间搭建一个擂台,让同学们进行智慧大比拼。凡是反应敏捷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的同学就可以适当加分。看看谁才是我们今天的擂主。让我们一起来加油好吗?

(在黑板上贴一个竞赛板,分为男女两项。)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请先看大屏幕。

二、故事引入。

!、(多媒体故事:苏轼联讽老和尚。学生边看老师边讲。)

师:一天,苏轼去一座小庙参观,老和尚见他衣着朴素,其貌不扬。便对苏轼说:“坐。”又吩咐小和尚:“茶。”当看到苏轼博学多才,谈吐不俗的时候,心生敬意。立即邀请苏轼:“请坐。”又对小和尚说:“敬茶。”还亲自带领苏轼前前后后看了个遍,更加发现苏的学问高深,言语不凡,便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请问高姓大名?”苏轼早已看出他的前倨后恭,心中好笑。故意说:“不说也罢,无名小卒而已,不才苏东坡是也。”当时,苏东坡已是大名人,老和尚一听便吓了一跳:“哎呀呀,久仰久仰,请上坐!”又对小和尚大声吆喝:“敬香茶!”满脸堆笑地说:“先生才学盖世,可否为小庙题联一副?”苏轼很看不惯老和尚的态度,有心讥讽他一下,当即挥毫写下一副对联,究竟是副怎样的对联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生: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

师:我们一起看看正确答案,啊,对了。真厉害,你看过的课外书真多。

(同学们鼓掌鼓励,老师给男生加一分)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你喜欢苏东坡吗?你认为老和尚是个怎样的人呢?你对这幅对联有什么看法?

女生:我认为苏东坡是个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 人。

男生:我不喜欢老和尚,他待人不真诚不一视同仁。

女生:我喜欢这幅对联,它简单而又生动。

师总结:是啊。区区十二个字就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了这个故事。让我们仿佛听到了老和尚的声音、看到他的表情、洞察到他的心理。对联虽然短小精悍却含义丰富。读来还很有节奏感,富有诗意。

2、(出示课件:有关国粹的图片和介绍,了解对联的独特性,激发爱国热情。)

师:你们知道吗?对联是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对联、书法、京剧和国画是我国四大国粹。国粹:国之精华、国之灵魂、国之瑰宝也。我为自己国家有这样的国宝而自豪,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

学生大声回答:有!(顿时精神百倍,激情四溢)

师:你们想了解对联、学习对联吗?想成为苏东坡一样的大才子吗?那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对联大门去领略对联的奥妙吧!

(板书:对联入门。)

三、了解对联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 .

(1)、读一读对联,注意节奏。

师:请个同学来读一读,读出对联的节奏与韵律。

生: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蓝提笋母怀儿

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2)、理解含义。

师:刚刚刘刚同学读得真好。那么谁知道这些对联的意思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二轮比赛。请同学说说对联的意思。

上联 学习 下联游玩 篇五
《对联精彩学案》

对 联

——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wulei

【学习目标】

• 一、了解对联的特点

• 二、掌握对联的写作

【教学设想】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之精华。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2004年全国各地15套高考试卷中有7套含有撰写对联的题目,另一套出现涉及对联知识的题目。可以说,这是2004年高考试题的亮点之一。至今除了06年每年都有对联题出现。对这意味着高考在考查我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方面又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我们必须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高考原题或模拟习题例析,探讨高考的试题改革趋势,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2、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发扬广大,提升自我。

预 ○习 ○学 ○案 ○

对联天地 美不胜收

【对 联 故 事】

郭沫若小时候,一次和同学一起偷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被老师发现,老师在对学生大加训斥之后说:“我出一上联,能对出下联者,免罚。”他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略一思索,马上写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看了很高兴,认定郭沫若日后必是奇才。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普陀山游览,途中拾到一个笔记本,见扉页上有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郭老万分焦急,即刻让人寻找失主,发现原是一个叫李真真的姑娘,因大学三次落榜,爱情受挫,意欲轻生。郭老耐心开导之后,替他改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对 联 史 话】

什么是对联 ? 对联,常张贴、悬挂在或镌刻于门上、柱子上。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的由来与发展?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宋代受诗词的影响,对联在对仗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大诗人陆游就曾为自己的书房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

明代对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之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本人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如吴敬梓作的提示人生哲理的: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冯玉祥将军送给理发铺的: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对镜?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为人!”

【对 联 类 别】

一 、勉联: 用于勉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方志敏)

二、 挽联:哀挽死者的对联

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

八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

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北京各大学台湾学生会挽孙中山先生)

烟雨凄漠,万里名花凝血泪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

三 、春联:除夕日书于红纸贴在门上的联语

绿柳舒眉欢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 。

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吹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江山如画,大地皆春。

四 、婚联(喜联):用于婚娶喜庆的对联

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喜结连理枝 。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交朋择友只求志同道合。

栀绾同心结,莲开并蒂花。

五、 寿联:用于祝寿的对联

南山峨峨,德者百岁;天风浪浪,饮之太和。

(朱德、彭德怀《寿冯玉详联》)

寿比肖伯纳,功追高尔基

(叶挺为郭沫若五十寿辰作)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

体健身强宏开寿域 ,孙贤子肖欢度晚年 。

六、 赠联(交际联):用于交际酬赠的对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谩友,因财绝义世间多。(鄂比赠曹雪芹联)

七、 格言联:用于警戒、劝勉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 顾宪成)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自勉)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跟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缙)

八、 迹联:书于名胜古迹的对联

【钱塘江观潮亭】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三潭印月】 四面三光照 , 三潭水影清

九、行业联: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十、书画联: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十一、其它联: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仪廉(横批:忘<王>八无耻)

【对 联 人 物]】 猜一猜: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撰联颂项羽、勾践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

【自学探究】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上联已经被打乱,请根据下联适当整理。

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修改后上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对联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 横联是

4、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__________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________ ,拿壶酒来。

5.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三)连连看:

1笔不留有余地步 5且喜六时长见书

2好书不厌看还读 6 文章不写一句空

3板凳要坐十年冷 7胸中养无限天机

4未须百事必如意 8 益友何防去复来

找找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天地间大小舞台 B、有声画谱描人物

C、托古人提醒今人 D、无字文章写古今

E、古今来多少角色 F、借虚事指点实事

(四)对联试拟

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_

几多风雨心难老,________________

将括号内话改成一副对联: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对联的特点是什么?怎样创作?

课 ○堂 ○学 ○案 ○

【合作解疑】对联的要求有哪些?

【精讲点拨】四要二忌三注意

讨论以下对联分别符合哪些要求。

1.( 字数 )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福建卷)

2.(词性 )

爆竹声声脆 ________ ;

满园春色好 _________;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仄 )

上联:春晖盈大地 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

(全国卷)

4( 结构 )

处处春光好 __________________-

一代园丁乐 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 学习 下联游玩 篇六
《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基本知识

(1创作技巧 2语意分类 3发展历史 4对联特点) 1创作技巧

从文学角度来看,对联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它通过具有合壁之妙的上、下两联(有时还包括画龙点睛的横批)来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为此,对联的创作有其特殊的技巧,其关键在于:

【1 要在一个“对”字 】

在此,“对”的含义是指上、下联整体或相对应的部分应该满足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通,即除形容词和动词可以灵活通融相对外,其它词类必须是同类词相对;

3)语法结构(含词的结构和句子结构两层意义,词的结构指构词方法而言,例名词的偏正或动宾结构等)相同;

4)平仄相反;

5)内容相关(含相反);

6)气势相当,即下联的气势要比得上(或称压得住、敌得过)上联,并最好能比上联气势更大一些。讲求气势是对联的独到之处,也是比律诗的对仗要求更严格的地方。

对联不“对”,则虽意义深远而难称佳对,而辨“对”的最敏感处在于词性。对于一般的对仗(宽对)来说,词性主要区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颜色词、方位词等,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所谓词性相通,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 不过,形容词与相当于形容词的不及物动词相对亦称“相通”,例: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中的“在”和“深”即属不及物动词与形容词相对。

【2 精在一个“工”字】

对联在原则上应为工对(巧联、趣联除外),即对仗通常力求工整,这就不仅要求上述的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虚词等只能自身相对,而且名词也还需分得更细,进一步分为许多门类,诸如:天文、地理、时令、服饰、形体、人伦、植物、动物、宫室、等等,等等。总之,分得越细,对得越工。 此外,连绵词也必须自对,例连绵性名词:鸳鸯对鹦鹉;连绵性动词:踌躇对踊跃;连绵性形容词:磅礴对逶迤。

但下列两种情况仍属工对:

1) 上、下联中有“自对”者,例有人集“兰亭序”为联:

清气如兰,虚怀若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2) 有些词虽然门类不同,但因常被连用(例“诗酒”“金石”“兵马”“人物”等)而拆开用于对仗者,例:

赠我诗一首,

酬他酒两杯。

(3) 妙在一个“趣”字

对联是一种颇富趣味的文学形式,因此经常被文人们用来斗巧、打趣,例如唐伯虎与陈道复(明画家)一次偕行远足游玩,遇到一座庄园,二人面对眼前景物,顺口斗巧得联云: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那个汉书?

“庄子”、“汉书”都是双关语,字面通俗而饶具情趣,虽百般玩味而乐趣无穷,充分显示了两人的才华。再例,有人为财神爷

拟联打趣:

只有几文钱,你也要,他也要,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又拜,夕又拜,教我为难!

联中俨然以财神爷的口气在诉苦,颇有妙语嘲人之趣。

(4)奇在一个“巧”字

巧联最多奇笔,自然也非常有趣。

但巧联非仅靠才力所能,更非强对可得,需得之于无意之中方好,正如有云:“妙句浑然天成,切忌斧凿”。例华罗庚因与钱三强、赵九章等同行而偶得一嵌人名巧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巧处就在于“三强” 和“九章”恰是两个在行的人名,而“勾股弦”既与“韩赵魏”字面相对,又恰是“九章算术”的核心内容。

黄炎培的一个巧联更是经过了四十年,才在一次偶然的场合,用地名、人名、剧名组成的四方对出了梁启超的四季,联曰:

冬蛰庵中,夏穗卿研究春秋传;

东华门外,南汉宸欣赏北西厢。

最后再次强调,巧联犹如“奇石”等天然形成的艺术品,贵在天成,巧在一个“似”字,而不是依靠雕琢而得之的一个“像”字,更不是一个“是”字,照片为“是”,其价值就比画像低了,而如果有一个天然生成的石头,哪怕是仅仅有些人的轮廓,也会被视为珍品的。

也正因此,巧联(抑或包括趣联)一般对于平仄不作严格要求,即便对于词性,多半要求也较宽松,特别是在句内有“当句自对”时则更不作过分要求,以名词对不及物动词、以数词对方位词等

也都是允许的,甚至有时对于内容都不苛求,而只需以

“巧” 或 “趣” 取胜,以上诸例固然已经可以说明,苏东坡讽刺势力眼僧人故事中的对联更是如此: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2语意分类

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因对创作没有多大意义故不做详细介绍没有贴出来。

3发展历史

楹联因其多悬挂或粘贴于庭柱之上而得名,不过通常又称作对联。

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对联缘于对仗,属于文辞的排偶或骈俪范畴。排偶或骈俪形式由来巳久,早在远古即已有之(例诗经中记载的很多诗句),到了六朝,骈俪之风更盛,唐代则成为律诗的一部分(颔、颈两联)。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对联源于“桃符”。所谓“桃符”,是我们的古代祖先为了达到驱鬼避邪、转祸为福的目的而用两块宽约一寸、长不足尺的桃木板做成并钉在房门两边的镇(宅宝)物。 对联就是 “桃符”形式和 “对仗” 语言有机统一和自然结合的结果。据史料记载,五代时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对仗,故趁新年来到之际,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后,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春联。从此,文字形式的桃符便应运而生,所以王安石在<元日>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但是,对联创作活动的高峰却始于明代,盛于清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有一年除夕他忽然传下一道圣旨,要求官府宅第和百姓之家,都必须在门上贴对联以迎春示欢,而且明太祖自己也“以

上联 学习 下联游玩 篇七
《对联教案》

认识对联教案

授课时间:2月15日

主备人:张菁

1、 了解对一、 教学目标:

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 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 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2、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对联,今天我们学习对联的有关知识,并学会写简单的对联。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学对歌诀: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 ,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 今对古 ,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 茶对 酒 ,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4、 对联种类: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

等。

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四)、实战演练:

1、请为下列上联对下联:

冬去山明水秀 爆竹一声除旧岁

春风轻拂千山绿 校园美丽春来早

2、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草 堂 留 后 世 诗 圣 著 千 秋(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越王勾践)。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4、请找出下面的上下联,并说说写的是谁。

数点梅花亡国恨 鸿门斗碎霸图空 志见出师表

平沙无处可招魂 好为梁父吟 鹿野舟沉王业兆 三分明月故臣心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冢有情犹识路 青莲文苑第一家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 )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 白)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

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四位散文家)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 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日。

6、去年中考

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

如:绿色车厢,文明乘客。

7、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请根据《情系上林湖》,《为奴隶的母亲》,《舜水风范 长留东瀛》三篇文章所写的人、事拟写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上联:范尧卿力保天一阁 下联:_________

上联:________ 下联:童第周效实创奇迹

余秋雨情系上林湖 朱舜水东瀛留(存)风范

赵平复怒抨旧习俗

(五)作业:课外对联 题

对联趣谈

授课时间:2月23日

主备人:李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白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讨论法。本文拟写对联,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最近电视上正在热播《铁齿铜牙纪晓岚》,那么纪晓岚到底何许人呢?(停顿)纪晓岚是清朝国学大师,他不仅学识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对联。

二、 对联的起源(同学单独朗读与全体默读相结合)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

(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元日>>诗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教师补充:到了清代,当然更有刚才提到的才子纪晓岚的对联故事。同时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三、 提问,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对对联知识的理解。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四、对联习题练习

出句:牛背夕阳红,山寨炊烟撩牧笛 [三羊]

对句:出句:沏茶分得江中月(皓月)

对句:

对句:画卷琴音淑女意 (西风烈)

出句:出句:三杯月影添春梦 [三羊]

对句:出句:磊落为人书正气(皓月)

对句:)

出句:长空展卷风云画 [三羊]

对句:

答案:

舟横斜照紫,水乡图画带渔歌 [西风]

大海扬声潮浪歌 [西风烈]

诗书联语俊才心 (皓月)

一枕花香见美人 [西风]

对句:一枕花香补妙吟 [西风烈]

廉洁办案秉公心 (西风

采药抓来岭上云 (西风)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