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幼儿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7    阅读:

幼儿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篇一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菠萝班 吴刘爱

内容摘要: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教师们都应深刻领悟到这一点,积极思考,逐步提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教学活动 有效提问

正文:

提问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的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 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 提问的含义及类型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提问可以分为:

1、 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 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3、 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 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 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这三种方法哪种最好?”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

6、 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 幼儿园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西方有些教育理论家甚至认为是集体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3、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园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 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

低认知层次问题引起的是初级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如:回忆已知的知识、很容易判断正误的答案。高认知层次的提问引起的是幼儿的高级思维过程。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幼儿需要超越感知所给予的信息或回忆性知识,通过比较、对照、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价等高级思维活动。例如:在《果实在哪里》的活动中,在出示各种果实实物后,我问:“你认识这些果实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那你还看到过哪些果实?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呢?”等问题,让幼儿通过比较、应用和想象,获得了有关于果实生长在哪里的相关经验。因此,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教师适当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增加高认知层次问题的数量,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良好的提问技巧,应该包含各认知层次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并不等于否定低认知层次的问题的作用。事实上,在提出高认知层次的问题之前,往往需要通过一些低层次认知的问题扩充幼儿的知识广度,使幼儿具备解决认知程度复杂的问题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比如:在故事教学中,给故事取名字,这是一个高认知层次的问题,它需要幼儿依据教师低认知层次问题的提示,回忆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分析核心内容,概括、创造、想象才能回答。

二、 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并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例如:在《一条小缝》的活动中,当多媒体电脑上出现了一个孩子趴着看门缝时,我问:“他在干什么?”接着,我又问“猜猜他看到了什么?” 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这是引发多角度回答的提问。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散文,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我问幼儿:“如果你有一条小缝,你会在小缝里看到什么?”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看到蚂蚁在打架”,有的说:“看到蝴蝶在跳舞”等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这是启发性提问。

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问:“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堂陷入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即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春天到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这是连锁性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有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找到最终答案。

再例如:在《爸爸的大手》活动中,我问:“你喜欢爸爸的手吗?为什么?”孩子们都说:“喜欢。”可对这个为什么的问题却有些无从回答,除了一些简单的形容词,诸如:大、漂亮,就别无其它。于是我改变提问方式:“爸爸的手都有哪些本领呢?”这个问题,从孩子们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他们都理解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收到启发幼儿思考,开拓幼儿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

三、 突出重点,并给予适宜的候答时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核心问题,有的不是。重点问题往往起着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并能解决问题,使幼儿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思考并努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并保证给予幼儿应答的时间,不要急于告知答案,增强提问效果。例如:《好吃的胡萝卜》活动中,我问:“我们可以用胡萝卜做出哪些美味的食品呢?”幼儿为了答问而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找答案。当有幼儿答对时,如果教师立即予以肯定性表态,那么

其他还在思考的孩子就会“共享”这个答案而放弃努力。因此,教师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有利于幼儿思考和组织回答内容,增强提问效果,尤其是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更是如此。

四、 教师应注重发展应答技巧

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应答和不回应。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处理。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应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指标之一。我们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幼儿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如何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经验?我认为:

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例如:教师问:“夏天有哪些使自己凉快的方法?”有幼儿答:“心静自然凉”,教师一愣后应答:“哦”后,即转问其他幼儿。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上课进程, 控制问题的答案。结果是在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的观点,而不是幼儿的观点,幼儿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样会贬低幼儿的价值,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课堂提问变成了教师控制课堂讨论的工具。如果教师此时及时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进一步提问:“什么叫心静自然凉”的话,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2、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无完善的答案。如: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3、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已有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并可用其作为教学资源,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经验分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游戏分享活动中,扮演医生的幼儿给病人包扎伤口上夹板后,教师问:“你为什么给他上夹板?”幼儿回答:“这样可以让他的骨头长好?”教师继续追问:“那么回家后要注意什么?”幼儿答:“别洗澡”,“为什么?”,答:“因为伤口不能进水,防止发炎”,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经验分享,相信在下次医生游戏中,孩子们会把学到的经验,融入到游戏中,并不断积累相关经验。

总之,提问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分析,教师的提问技能就能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2008年1月

幼儿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篇二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方案》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方案

健康领域

健康活动《身体的秘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当我们说起男女小朋友入厕的情景,立即炸开了锅。同时,他们对两性问题表现出的早熟倾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有的孩子在课后拉住我提了很多他关于成人生活的话题;还有的孩子在大便、小便的时候竟忍不住好奇,偷偷看对方……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角色分工、互助协调;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男、女有什么区别”,请幼儿充分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3、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教师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哪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游泳”讲解) 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3、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善意的,哪些是不友善的接触?

小结: 除了妈妈,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单独一人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三、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引导和记录。

1、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案例讲述,组织幼儿开展讨论。

2、分组“参与式讨论”,提出自我防卫的策略。

(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四、教师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活动建议:

1、此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2、活动在开展之前,教师要搞好充分的调查,了解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

3、自主选择活动区,丰富有关身体的知识。

4、了解幼儿关注的热点,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素材,继续生成、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5、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一些关于“性”知识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解答的准备。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身体中的小秘密都基本了解,知道了保护自己身体的简单方法。特别是讨论小新随便脱裤子这一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知道随便脱裤子是不对的,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尊重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在玩游戏“找朋友”时,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还是有不友好现象,通过讲解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觉得在活动开展之前,对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充分,形式还应该再丰富些,要力求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等,来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 ,效果会更好。

社会领域

社会活动《可不可以》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分辨友善和不友善的接触;

2、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洋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小朋友们边唱《找朋友》歌边互相握手,让小朋友体验握手的感觉;

2)请幼儿说说和小朋友握手的感觉;(暖和、舒服);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可以和什么人握手、搭胳膊、拥抱、亲脸?(和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的亲人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和接触的;)

2)论: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可以怎么做?(让孩子知道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要立刻避开,并告诉可以相信的成年人)

3)出示洋娃娃,手一边摸洋娃娃的身体各部位,一边问问:“摸摸(头、脚、胳膊)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先让幼儿考虑一会儿,然后回答)

三、活动延伸:

讨论:如果自己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时/在公共场所走失时应该怎么做?

艺术领域

音乐教案<小蚂蚁躲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习。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习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 科学领域

科学活动《气象预报》教学设计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

1. 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1. 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 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二、 一看

1. 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 点击[选择]

“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幼儿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篇三
《(0246)幼儿园教学艺术复习思考题》

(0246)《幼儿园教学艺术》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番号写在括号中。

1、幼儿园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目标而定,主要目标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则适合选用( )

A、发现法 B、活动操作法 C、暗示教学法 D、设疑启发法

2、“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止”指的幼儿园教学结束艺术遵循( )要求。

A、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B、演透勿绝,延伸拓展 C、水到渠成,适可而止 D、提示要点,鼓励进步

3、幼儿园教学目光语言包括( )

A、平视 B、注视 C、探视 D、环视

4、当教学过程中突然遇到幼儿提出与本次活动无关的问题,教师可采用( )方法。

A、转移注意 B、以变应不变 C、暂时悬挂 D、巧妙暗示

5、一个活动出现高潮,其表现为( )

A、情绪兴奋 B、智力活跃 C、具有审美艺术 D、高效

6、“静在前,动在后,小动在前,大动在后”体现节奏艺术( )要求

A、快慢得宜,疏密相间 B、动静结合,调节气氛 C、起伏有致,抑扬顿挫

D、起承转合,整体和谐

7、从幼儿的发言中提取有价值的部分来点拨启发幼儿思维的方法是( )点拨法。

A、归纳 B、对比 C、联想经验 D、典型经验

8、暗示教学法的主要暗示手段有( )

A、权威 B、情景 C、声调 D、节拍

9、教学中用口头语言的力度、幅度、速度和间断来表达情感或暗示某种意图的艺术是( )语言艺术

A、语调术 B、停顿术 C、 语气术 D、重音术

10、幼儿园教学体态语言的力度、幅度、频率根据( )而定。

A、教师个人 B、教学内容 C、活动性质 D、教学目标

11、幼儿园教学手势语一般分为( )

A、权威手语 B、情感手语 C、形象手语 D、指示手语

12、在教学口语的表述中由语言的快慢、强弱变化而形成的语流态势艺术( )

A、语调术 B、节奏术 C、 语气术 D、重音术

13、通过同类、异类事物之间的对比,进行启发的方法是( )。

A、类比点拨法 B、设疑启发 C、对比点拨法 D、比喻启发

14、幼儿园教学非语言艺术的特点有( )

A、形象性 B、丰富性 C、 情境性 D、差异性

15、幼儿心智活动组织技术的类型有( )

A、体察技术 B、问题技术 C、经验技术 D、情景技术

16、幼儿园教学导入的要素是( )

A、趣味性 B、针对性 C、情感性 D、简洁性 E、启发性

17、应遵循的幼儿园教学结束艺术的要求是( )

A、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B、演透勿绝,延伸拓展 C、自然妥帖,水到渠成 D、提示要点,鼓励进步

18、生成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方法有( )

A、对话法 B、文献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9、幼儿园教学情景分为( )。

A、实物情景 B、模拟情景 C、真实情景 D、假想情景

20、幼儿园教学非语言艺术主要包括( )。

A 、手语 B 头语 C 眼语 D 表情语言 E 空间语言

21、幼儿园教学提问可从( )方面把握“度”。

A 难度 B 智力亮度 C 精度 D 密度 E 角度

22、幼儿园不适宜的提问表现为( )。

A、简单化 B 、太琐碎 C、笼统泛化 D、难度太大

23、设计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

A、启发性 B、 整体性 C 、 关键性 D 发散性

24、幼儿园教学机智的基本特征( )

A、突发性 B 、快速性 C 、准确性 D 、巧妙性

25、衡量教学方法最优化的条件是( )

A 认同感 B 、综合化 C 参与度 D 审美值

26、幼儿园教学语言艺术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语言( )

A 、激疑 B、 质疑 C、析疑 D、释疑

27、一位教师教学“时间转转椅”的“天”时,说:我们从早到晚地生活,过了一天又一天,“天”就像坐转转椅,转了一圈又一圈, 幼儿很容易地理解了时间周期性、流动性。这位教师运用了语言艺术的( )修辞术。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摹状

28、幼儿园教学语言的节奏术指在教学口语的表述中由语言的( )变化而形成的语流态势艺术。

A、快慢 B、强弱 C、力度 D 速度

29、幼儿园教学非语言艺术的要求是( )。

A、自然得体 B、和谐 C、适度 D、适时

30、对某一内容要点,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和发散性思维的点拨启发的方法是( )。

A、归纳点拨法 B、对比点拨法 C、联想发散点拨法 D、典型经验点拨法

31、“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是指教学高潮( )类型。

A、逼人悬念中的高潮 B、情动感染中的高 潮 C 参与表演中的高潮 D、循循启导中的高潮

32、从运用直观手段导入教学活动的类型有( )

A、材料导入法 B、故事导入法 C、演示导入法 D 递进导入法

33、幼儿园教学艺术的特点是( )。

A、科学性 B、情感性 C、形象性 D 创造性 E 审美性

34、教学与艺术虽然具有相似性,但也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教师在教学中( )。

A、自编 B、自导 C、自演 D、自看

35、幼儿园教学语言停顿术包括( )

A、有意停顿 B、语法停顿 C、逻辑停顿 D、重点停顿

36、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幼儿认知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活动,最后自然地收尾的艺术是( )结尾艺术。

A、总结归纳式 B、自然渠成式 C、游戏表演式 D、延伸拓展式

二、辨析题:先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再说明理由。

1、 培养幼儿社会性的教学目标宜用情景教学法。

2、 教学艺术简而言之就是教学加艺术。

3、 幼儿的情感具有易感性特点,因此,教学导入一定要生动形象,简洁明了。

4、 现代教学强调幼儿自主学习,因此,幼儿的自主探索应贯穿于活动始终。

5、 幼儿以表象记忆为主,有位教师为了强化幼儿的记忆,完成教学认任务,教学中一会摸

幼儿的头,一会儿挥动胳臂。

6、 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聪明,课堂上一定要严肃认真。

7、 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必须根据教材而定。

8、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课堂中应多设问题情景。

9、 有教师认为幼儿能力有限,提问后应尽快地帮助幼儿找到答案。

10、提问的方式决定提问的质量。

11、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问题的“度”是否把握好直接关系提问的成功。

12、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总称。

13、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

14、有人认为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因此,体验自控技术不是幼儿园教学组织技术的有效方法。

15、幼儿的思维具体,因此,形象性是幼儿园教学艺术的唯一功能。

16、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集中的注意,教师应少走动。

17、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性质、特点而定。

三、简述题

1、谈谈你如何理解教学生命化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教学设计艺术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的步骤有哪些?

4、运用问题情景导入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发现法的作用?

6、阐述教学机智应遵循哪些原则?

7、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8、怎样才能实现幼儿园教学语言艺术逻辑性原则。

9、怎样才能做到提问方式有效?

10、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园教学中不适宜的提问的表现。

11、阐述教师如何对待幼儿的答问。

12、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有哪些?

13、谈谈幼儿园教学非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14、提问对教学中师幼互动有何作用?

15、简述发现法的步骤。

16、运用情景教学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案例分析

1、评述以下案例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为什么?

案例:智力游戏:怎么办? 班级:中班

活动目的:1、有积极参加游戏的愿望。

2、遇到意外情况不紧张、不慌忙,会动脑筋,想办法。

指导要点:(一)、情景表演: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二)、讨论:桐桐该怎么做?鼓励幼儿扮演桐桐与陌生人对话。

2、以下教学活动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如果你将使用这个教材,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

活动名称:排图讲述——小狐狸 班级:大班

主要目标: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排列图片讲述故事,能正确运用词语,语句较连贯。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可任意排列的四幅图片,激发讲述兴趣。

(2) 教师示范排图编故事。

(3) 每个幼儿一套图片,按自己意愿排图编故事。

(4)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3、请评析下面案例中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恰当?你认为应怎么处理?为什么? 案例:一次语言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当请幼儿把几幅图完整讲述时,他发觉有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在小声讲话,有的在干别的事。于是他采取了如下方法: 教师:请小朋友回答我,刚才我说的什么?

幼儿:(一些幼儿抬起头来,一些幼儿仍然在小声讲话)。

教师:我再说一遍,请大家回答我,刚才我说的什么?

幼儿:(全部安静,注意力转向教师)

教师:请×××小朋友回答我的问题。

幼儿:„„

教师:你刚才没有听讲,所以回答不出来。坐下。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听讲,不然你们就学不到本领。

4、以下教学活动设计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哪些方法运用好,哪些方法不恰当?为什么?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请重新设计。

活动名称:家乡特产

班 级:中班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科技新成果。

(2)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设计:

(1) 教师运用实物、图片介绍家乡特产和科技新成果。

(2) 幼儿讨论:说说自己知道的或带来的家乡特产。

(3) 分享活动:

 幼儿分享品尝自己带来的家乡特产。

 制作或绘画家乡特产。

5、根据幼儿园教学提问艺术评析下面案例的提问是否恰当?为什么?

案例:体育活动——“跳房子”在其基本部分有这样一环:教师将串子分给幼儿,引导幼儿动脑筋进行探索:这个东西像什么?可以怎么玩?比一比,看谁最聪明。(幼儿自由玩)玩后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积极地开动脑筋,为我们手上的东西想了这么多名字、玩法,老师告诉你们,你们手上的东西是由一个个硬硬的珠子、扣子、瓶盖子串在一起的,叫串子,今天我们要用它来玩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跳房子’”。

6、请设计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外表。

7、下面的案例运用幼儿园教学结束艺术是否恰当?为什么?

案例:文学活动—蜗牛城的故事:活动一 童话教学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利用教具演示,激发幼儿兴趣。

(2)提问:开始时蜗牛城是什么样的,居民们怎样联系的?结果怎样?有了电话以后生活又是怎样的?引发幼儿对作品内容的思考。

(3)分析蜗牛姑娘的性格特征,帮助幼儿了解作品中电话出现的过程,是如何安装的?小朋友家的电话又是如何安装的?

8、案例:活动名称:体育活动——报纸真好玩班级:大班

主要目标:能运用报纸进行跑、跳、平衡、投掷等活动,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活动设计:

(1) 情景观察:观察另一大班小朋友用报纸进行锻炼活动,激发幼儿玩报纸的兴趣。

(2) 活动练习:幼儿自由运用报纸进行跑、跳、平衡、投掷等活动。

(3) 游戏:炸碉堡。用报纸综合进行跑、跳、平衡、投掷等动作的练习。

思考:你认为这一体育活动中采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是否都恰当?有没有值得改 进的地方?

9、针对下面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你认为最满意的导入方法设计开始部分。 案例:中班绘画活动“树叶印画”

活动目标:a.引导幼儿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b.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用 树叶拼出多种自己喜欢的形象。

10、

(0246)《幼儿园教学艺术》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CD

2、C

3、BCD

4、C

5、ABCD

6、B

7、D

8、ABCD

9、C

10、BD

11、BCD

12、B

13、C

14、ABCD

15、ABCD

16、ABDE

17、ABC

18、ACD

19、BC

20、ABCDE

21、ABCDE

22、ABCD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C

27、B

28、AB

幼儿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篇四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分享活动中有什么》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分享活动中有什么

一、背景

(一)一次分享活动传递给教师的信息

周五是分享玩具、食物的时间。

张志远带来了一袋番薯干,塑料袋上印有“营养番薯干”:“我请小朋友尝尝番薯干,这是我从家友超市买的,我昨天和奶奶一起买了两袋,一袋在家里分享,可好吃了,这一袋我请大家尝尝!”小朋友们纷纷坐得端端正正,瞪着眼睛看着,希望先尝为快„„

不一会儿,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了一块番薯干,有的大口吃掉了,有的细细品尝。“这个番薯干很甜,软软的”。“我以前吃过的舅婆做的番薯干不是这样的,是咖啡色的,大块的”。“这种番薯干的颜色和老南瓜有点象,都是桔黄色”。宸宸说:“我觉得它和橡皮泥的颜色很像,我们用橡皮泥来做番薯干吧!”孩子们都表示赞同:“我也想捏,我也想做„„”。

(二)一个教师对相关信息的接收和回复

1.发现孩子们自发地出现了“新兴趣点”——他们希望捏制自己的番薯干。

孩子们已在品尝活动中了解了食物的特性,比如颜色、形状、软硬、味道等,有了感性认识,并且在与橡皮泥的比较中找到了相似点——颜色、软硬、可塑造形状,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群体的认同。捕捉这次分享活动中的教育契机,灵活地生成一次美工活动——捏制番薯干。

2.分析“捏制”活动在中班幼儿中的可操作性

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小肌肉发展水平不同,虽说兴趣是动力,但成功的玩中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发现:①中班幼儿在近两个学期的捏泥中已基本掌握了捏、搓、压等简单技能,会概括出番薯的基本形状——长方形;②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彩泥色彩鲜艳、质地软、易于表现,并附有塑料小工具;③教师本身对捏泥有浓厚的兴趣,在生成游戏中能灵活地调动幼儿积极性。

二、案例与分析

(一)讨论加工过程

教师:你们知道番薯干是怎么做成的吗?

彤彤:把一个大番薯变成小的。

祺祺:把番薯煮熟。

涵涵(用手做了切的动作):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

琪琪:我奶奶会做番薯干,要放在那么大一个匾上让太阳晒干。

教师小结了制作过程:番薯洗净——煮熟——切片——晾晒——成品。

教师(手拿一团橡皮泥):我拿的是煮熟的番薯,要加工成番薯干,你会怎么做?

彤彤:我把它一块块切下来。

东东:我把它分好大小,捏成长方形的。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哪个办法好,但是要记住,做好的番薯干要放在匾上晒,不要沾上灰尘。

(二)跟踪操作流程

孩子们纷纷开始操作,成成做的番薯干堆成了小山:一块、二块、三块„„他一边做一边数。仔细一看,细的象笔芯,粗的象火腿肠,横七竖八在一起。教师轻轻地问:“你的番薯干大小差那么多啊,这样晒上面的干了,底下的一点都晒不到”。

成成看到旁边的东东做成的番薯干是一块块摊在板上的,粗细相近:“老师,他这样晒,是不是晒到了”。老师说:“对啊,你再看看他是怎样做的”。成成认真地看了一会儿:“他先做成一个饼一样的,再用小塑料刀切,我也会”。教师此时把东东的半成品展示给大家看,介绍:“这种办法很好,大家还可以试试别的办法”。

孩子们抬头看了一会儿又继续操作,此时有一半幼儿用了成成的切、晒的办法,但晒得比较零乱。 祺祺的做法不一样,她先分好泥,再搓成圆柱状一个挨一个排列。

涵涵用小刀切出了正方形番薯干。

心怡先搓好泥成圆柱,再用小刀切成小块,因为是粉红色泥,故乍看象桔红糕。

旎旎的也是切成长方形,但排得特别好,每一个之间有一定间隔,成两个横排:“这样晒很快就会干的。”教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宝宝,这个办法真好!”

分析:

在操作中出现了两个细节:制作和排列。

给孩子尝试的自由,一是切的方法,二是捏的方法,教学任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所以可以捏成圆柱状的,可以切成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桔红糕那样的,只要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都有效。

排列并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的,教师只是有意识地让幼儿平铺在板上,当发现排序造型能力强的幼儿有突出表现时,教师不吝赞美之词。

(三)评价引发高潮

教师:我们的番薯干做成了,现在我们根据不同的加工贴上绿色食品标签,不过,我们的标签有三种,一种是菜场,一种是超市,一种是出口标记,飞机上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大小相近,排得整齐的象涵涵、心怡、旎旎的可以出口,她们做的番薯干可以送上飞机,到日本、美国去卖。

东东的粗细差不多,但有的长有的短,包装好可以运到超市。祺祺的挨得紧紧的,晒得不够透,也可以送到超市。源源的味道不错,卖相不够好,去菜场卖是可以的。”

成成跑过来问:“我的番薯干味道毛好,为什么不能坐上飞机?”

教师:“你和别的比比,加工得不够好,怎么能代表中国制造?”

成成:“我回去再做过”。说完回去仔仔细细地用宸宸的办法再切了一遍,这回比刚才整齐很多:“老师,现在行了吗?”老师重新给了他一个超市标记:“现在可以进超市了”。他不满足:“下次我要争取飞机标记,让番薯干出国”。

孩子们兴致勃勃:“老师,那么我们呢?快来看看我做的吧?”

旎旎:“我想在袋子上印上西湖到西湖边去卖”。

成成:“我喜欢吃番薯,妈妈说多吃番薯、南瓜、蔬菜就不会便秘”。

分析:

我们评价一件美工作品,常见的方法是画上或贴上五角星,幼儿以星多为荣。在本活动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生活中的食品根据加工工艺不同,不起眼的,本不值钱的东西既可以出口创外汇,可以进超市,也可以进菜场,由此让评价变得更有趣味性,让幼儿了解“Made in China”就是中国制造,增加民族自豪感,当幼儿知道番薯干也能出口时很惊讶。

(四)活动的延伸

根据活动中孩子的关注点,我们又开展新的活动:

1.美术活动:设计包装袋2.科学活动:好吃的土特产

三、分析和反思

新“纲要”和瑞吉欧理念中谈到“教师就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从本次生成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把教师的目标和幼儿的自发学习结合起来,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灵活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们会学得投入,效果更好。

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观察者、支持者。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他们探索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幼儿遇到障碍时,不包办代替,支持他们去实践,让幼儿成为自主学习的能人,获得成就感。

3.支持孩子们积极的互动学习。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互相观察模仿、讨论、合作的学习资源与环境,他们从同伴的行为对比自己的做法,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学习。在讨论中教师让幼儿去尽情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励孩子运用经验解决老师传来的球“怎么做”。在跟踪流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中科学的操作方法就推荐给大家。活动后评价新颖引发高潮,带动幼儿细致、认真地再操作,这样的生成活动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从生活中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支持下得到多方面发展。

幼儿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篇五
《幼儿园应该教什么》

幼儿园教学表现在哪些方面篇六
《幼儿园教学中的提问研究》

幼儿园教学中的提问研究

有位学者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提问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师提问可以分为: 1、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提问是支持幼儿园教学的有效工具,提问的本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问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如推测、分析、验证、推理。然而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当前幼儿园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针其中的盲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语言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中的提问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只是把提问当作一种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而不知道为什么提问,直接表现为老师不会提问。(2)教师接不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老师抛出问题之后,孩子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老师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当前课堂情境进行灵活调整,与其说是激发思维,不如说是打发时间,按部就搬的上课。(3)教师所提问题缺乏层次性,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在问较难问题之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4)教师提问方式的不恰当,大量的封闭性问题是幼儿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直接表现为忽视幼儿主体地位,为完成教学设计而提问,“这样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或表现为所提问题为假问题,如:今天高兴不高兴的问题。(5)教师过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迫不及待”的想从孩子口中得出标准答案,向标准答案上引导,另一方面只针对部分能力发展好的孩子进行提问,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匀,能力强的孩子一节课被提问10来次,而能力弱的孩子可能一次都没有。

二、知道提问目的,明白为何而问。

(1)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已有认知水平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取决于该活动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与发展水平的相差度。对于幼儿来说,过高或过低的活动目标都无助于幼儿的发展,只有高于幼儿现有发展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这个时候的提问就可以有效的考察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的设计自己的教学,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2)考察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内容,把握教学的进程。这种类型的提问能够幼儿进行批评性的和创造性的思考或检查幼儿的理解是否达到预期的水平。或者弄清刚刚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3)保持幼儿的注意力。提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或在原有讲解的方式的基础上,突然提问能够有效地保持幼儿的兴趣。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非常有限,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教学进行到一半时很多孩子已经走神了,开始东瞅西看,左抓右挠,注意力已经脱离了课堂,如果这个时机进行提问能够有效地把部分走神的幼儿拉回课堂。因为提问是一种有效保持注意力的策略,老师善加利用提问能够使孩子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想活跃。4、师生、生生有效地互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因此不仅需要老师的讲解,同时也需要学生有效的反馈,只有教与学相互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三、关注提问方式,知道如何提问。

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回应的方式,因此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够带领幼儿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问题的本质,把握实事的真相。

其一,尽可能的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 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能够给提问对象以更多的思维空间。封闭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大弊端:首先,这类问题鼓励幼儿猜测而不是动脑。即使幼儿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会有50%的几率猜对。如果教师经常提此类问题,幼儿很容易揣摩教师心理并找到正确答案的提示,而不是集中于问题本身。其次,选择性问题的价值含量低。因为具有猜测性质,幼儿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固定、不确定性,能够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也就给了幼儿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尽可能的提开放式的问题,如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只有在这样的问题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思维的品质。

其二,提问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这种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幼儿的回答上,教师应激励幼儿发散思维, 防止幼儿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教师应鼓励差异,尊重多元,注意生成,切忌要幼儿步步就范,把幼儿生拉硬拽到教师事先预设的框架中去。二是表现幼儿回答的人数上,老师应尊重不同发展程度的幼儿。如果教师想要准确判断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知识内容,就需要

从有代表性的样本中获得反馈,其中包括胆小内向的幼儿和能力较弱的幼儿。如果老师提问的问题只局限于让一小部分活跃积极的幼儿回答,那么老师就没有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样下一步的教学也会缺乏有效支持。

其三,提问之后,老师要给予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学会等待。在幼儿园看课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根本没有给幼儿思考的时间,便让幼儿给出回答。老师几乎在自问自自答,没有与幼儿有效的互动起来。当然,等待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提问的类型进行灵活调整,提出高难度问题的时候,老师等待时间相应较长,而低难度问题的等待时间相应较短。所以提问后,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时间的把握十分重要。发问后,要采取有效形式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思考,有充分准备后再让幼儿回答。

其四,提问要有层次性,难度上要有一个从易到难的递进。太易或太难的提问都无助于主体的发展,反而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灵活设计自己要提的问题,根据学生当前的反映灵活的调整。教师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要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层次递进。如在《小狗的一天》教学中,活动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总结分析小狗的性格特点(贪玩、淘气),那么老师在提这个问题之前,应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如小狗在哪儿,都做了什么等问题分析小狗的一系列行为,它是如何淘气的、如何贪玩的,最终让幼儿根据小狗的这些行为总结出它的性格特点。

四、把握反馈方式,进行恰当回应。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