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哀筝一弄湘江曲 翻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7    阅读:

哀筝一弄湘江曲 翻译篇一
《诗歌鉴赏与文言翻译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与文言翻译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各首诗(或词、曲)完成各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本诗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 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 , 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 的心情。

2.本诗所描写的农村风景的突出特点是 。

中吕·普天乐 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被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3.曲在写景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

4.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上人是一位著名诗僧。

5.本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哪句?透过这一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6.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

答: 。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本诗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所作。杜甫担任拾遗,因上疏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不受重用,无所作为。

7.第三四五句是诗人“坐”时所见,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8.本诗第五、六两句道出了诗人的抑郁,请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一抑郁。

答: 。

9. 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出诗人纵饮懒朝的原因是什么?

答: 。

10.本诗在抒情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1.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3.体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试作简要分析。

答: 。

1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5.前两句描写行舟之景,表面上描写了一幅 的画面,实际上蕴含着 的思想情绪。

1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7.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

18.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本诗写于诗人离开朝廷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19.诗人选取了 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 图”,后两句写“ 图”,在读者面前创造了一片美好的境界。

20.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1.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

答: 。

22.扼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答: 。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23.诗题“风雨”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答: 。

24.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扼要分析。

答: 。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25.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人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

26.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答: 。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是什么?

答: 。

28.“落花流水春去也”表面写春光归去,实际写的是什么?

答: 。

29.扼要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答: 。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30.本词通过描写 风物,表现了征人的 情绪。

31.本词创造的意境阔大雄浑,独具特色,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虽 而不 ,虽 而又含有对 的期待。

32.“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晕,分得翠阴归。

33.本词上片写 之美,下片写 之美,体现了词人对美的深刻感知和纯真性情。

34.本词在艺术上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

望江南 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①何郎全傅粉,心如②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注]①何郎,何晏。《世说新语》:“何叔平(晏)美恣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夏月与热汤饼。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世说新语》

“韩寿美恣容。贾充正辟为司空掾。充少女贾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通音问,厚相赠结,寿逾垣与之通。午窃充御赐西域奇香赠寿。充僚属闻其香气,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

35.本词中的“蝶”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答: 。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 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37.本词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 。

38.本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邓玉宾子

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①香,曳杖桄榔②瘦。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甲子③无拘系,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注]①枸杞:中药的一种。②桄榔:中药的一种。 ③甲子:代年华。

39.本词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括情趣?

答: 。

40.本曲创造了一种空灵清雅的意境美,请简要分析。

答: 。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41.本词中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仅仅一、二两句就画出了七种景物,这七种景物是: 。

42.本词最后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

43.简答本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

诗词鉴赏习题续2

1.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2.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3.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4.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5.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6.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

7.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8.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

B(不超过40字)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9.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0.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12.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哀筝一弄湘江曲 翻译篇二
《古代诗文阅读》

哀筝一弄湘江曲 翻译篇三
《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第1至12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有正确的一项是( )

A. 迤逦(yǐ lǐ) 酒饌(zhuàn) 盘缠(chán) 赍发(lài)(资助) .....

B. 彤云(tóng) 庇佑(pì) 玷辱(diàn) 朔风(suò)(初一的风) ....

C. 撮合(cù) 讥诮(qiào) 憎恶(wù) 怂恿(sǒ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

D. 窈窕(yǎotǎo)耘耔(zǐ) 翱翔(áo) 涸辙(干涸的车辙) ......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差拔 尴尬 手腕 篱笆 碎琼乱玉

B.车篷 央勉 原藉 哆嗦 精疲力竭

C.揉皱 游说 鲲鹏 拔擢 唉声叹气

D.清粹 蓬篙 希冀 盘桓 没精打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

B.经商就要学会锱铢必较,就要学会以最小的投入去争取最大的利润,这样,才能练就 ....

一个精明的头脑。

C.朱光潜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在学术上做到了学贯古今,融会中西,可谓学富五车,

汗牛充栋。 ....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甩掉了后进生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科学家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与它的温

度、体积估计相似,而且还可能有液态水。

B、印度尼西亚一家公司在东爪哇钻探石油时,无意间打穿了一座泥火山,大量有毒泥浆从

此没日没夜地喷发,酿成了世界罕见的泥浆灾难。

C、尽管人们为保护中华鲟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工业企业向长江大量排污日益严重和人类活

动等外界危害有增无减,使中华鲟的种群量急剧减少。

D、人们常说上帝偏爱瑞士,赐予她雄伟的山脉,宁静的湖泊和秀美的田园,是各国游客趋

之若鹜的旅游休闲胜地。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A、 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 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

C、 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 它射下了几道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了整个树林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

转背不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

‚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

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

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人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

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

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了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

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

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吃一惊道:‚这三十

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

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6.下面都是有关李小二的文字,用四字词语反映了他的品质,请选择恰当的一项( )

① 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② 有些要紧的话说。③ 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

小人心下疑惑。④ 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⑤ 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

了„„”

A、胆大心细 B、知恩图报 C、远见卓识 D、善良厚道

7.“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下面列出四个选项,从中找出一个正确

的答案( )

A.林冲心地善良,又心存幻想,因此没有想到仇敌会如此的歹毒。

B.林冲对仇人远道而来残害他感到大惑不解。

C.林冲觉得沧州远离东京,仇人到这里来害他是不自量力。

D.林冲感到仇人既无赖又凶狠歹毒,因此轻蔑与义愤顿生于心中。

8.课文中有三句非常精彩的景物描写,曾被无数“水浒”专家们津津乐道,请找出对它们作

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正下得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A.①句渲染了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②③句都写出了雪势。

B.①句用恶劣的天气烘托林冲这一落难英雄的心境,同时也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灾难的

来临。②句中“紧”突出雪势,推动情节的发展,也暗示了形势发展十分严峻。③句渲染悲

壮的气氛。

C.①句以景衬人,预示人物将面临更大的灾难。②句渲染悲壮的气氛。③句“紧”暗

示阴谋越来越近,林冲处境越来越危险。

D.①句渲染了悲壮的气氛。②③句中“紧”的作用一样,都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9一12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使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

上报。撑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称逋慢,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

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对下列句子中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衅 衅:罪过 B、慈父见背 背:背离、抛弃 ..

C、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终:也 D、辞不就职 就:接受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以险衅 常以身翼蔽沛公 ..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11.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拜臣郎中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第一段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为下文的“愿乞终养”做

了铺垫。

B. 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身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特下”“切峻”“则臣”“催

臣”一系列词语的运用,说明李密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坚守封建士大夫“忠臣不事二主”的

人生信条。

C.文章第三段进一步阐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想让晋武帝能被自己的遭遇所

感动。

D.选文中李密反复的推辞赴命,客观原因确实是祖母体弱多病,无人服侍,主观上也有李

密对前朝的忠心,但为了免遭杀身之祸,李密在文中大量的运用贬低自己的话,实属无奈。

非选择题(第13至22题,共7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6分)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译文:

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做三题,每题2分,共8分)

①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归去来

兮辞》

②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王勃《滕王阁序》

④ ,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 ,死当结草。臣不胜 ,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1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章,完成16—19题(12分)

乡 村 铁 质

刘向民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

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

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

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

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

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

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包含着

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

的远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的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

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

牛与一架梨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

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冤天忧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1期)

16.乡村的“铁质”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17.文章的第五段运用了连用了三个“哪怕”,有何作用?(3分)

答:

18.如何理解“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续”?(3分)

答:

19.整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何个性特点?这种手法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3分) 答:

20.祖国六十华诞,神州普天同庆。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开展“祖国,你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有文采的开场白。(50字左右)(4分)

2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指出划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

示例:唐柳跟同事李鸿渐在办公室聊天,唐柳说自己准备用一万元去买股票,估计五年后就会变成五十万,因为她在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例子。李鸿渐抬起头看看天说:“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

答:你是在做梦吧?

① 李雅丽今年35岁,有一天,她扎着羊角辫,穿着超短裙,戴着耳机到市场去买菜,路

哀筝一弄湘江曲 翻译篇四
《2008年丰华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008年丰华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夯实基础

1·按原文填空。

(1)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

(2) ,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

(3)别有幽愁暗恨生, 。 ,铁骑突

出刀枪鸣。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

帛。 , 。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 !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

(8)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

(9)寻寻觅觅, , 。

(10)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此第一境也。

“ 。”此第二境也。

“ 。”此第三境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

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B、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王维被人称为初唐四杰。

C、柳永,(?-约1053),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 后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世称柳

七、柳屯田.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了很

多慢词, 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

饮处,皆能歌柳词”。

D、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

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写闺怨、离愁词风侧

重于清新明丽;南渡后抒浓愁、哀情,词风哀婉凄凉。

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句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

推倒啊!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

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

有声啊! ..

读下面的诗,完成5—6题。[99年高考全国卷]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

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

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6.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

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理解与鉴赏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解释划线词语

初歇 绪 那堪 纵

8·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 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

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 10·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点”指的是

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请你在《雨霖铃》

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二)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无边”“不尽”有些多余,请

你结合诗歌的意境,谈谈你的看法。 12·诗的后半部分重在抒情。前人曾评论第三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请说说你

对这一联诗句含义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

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

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

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盖夫秋之为状也 状:情状。 B.烟霏云敛 霏:..

很盛的样子。

C.丰草绿缛而争茂 . 缛:繁茂。 D.物既老而悲伤 悲.

伤:伤心。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悚然而听之 ②乃其一气之余烈 B.①此秋声也 ...

为声也 .

C.①其色惨淡 . ②故其 ②其气栗冽 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 ②夷则..

为七月之律 .

15.请找出作者对秋声直接评价的语句。

1 ○2 ○

16.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1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秋状”的?请选择其一进行描绘。

18.作者为何要极力渲染秋的萧条呢?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8分)

秋 思(张籍) 秋夜曲(张仲素)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丁丁漏①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漏:计时用的漏壸。

19·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诗写

了生活中的哪个“寻常”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分)

20·两首七言绝句均以秋天为背景,以思念为内容,试比较两诗不同之处。(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2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9题。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阙《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

也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至于究竟是哪一

个不平凡的喉咙,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每当读罢《诗

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绽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②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黯变得多彩,使

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

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

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

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尘烟里隐退,而浮

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维王勃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点。惟

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

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

距离的。

③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

《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

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

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

意。

④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

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如同啜饮一樽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

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这种“先入为主”

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⑤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

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

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

到了不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是旧诗

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的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

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

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

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

里。

23.(1)第1段中的“生出铜绿”比

喻 。

(2)作者说当代诗歌“离我们这般遥远”,是因

为 。

24.如何理解“暗黄的纸页见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

25.依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 ..

(2)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

26.在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

番滋味在心头“?

哀筝一弄湘江曲 翻译篇五
《清华3》

哀筝一弄湘江曲 翻译篇六
《试二》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华图名师预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馈过程

E. 反思过程

2.智力群体差异包括()。

A. 性别差异 B. 年龄差异

C. 种族差异 D. 志向差异

E. 学习风格差异

3.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是()。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结构率

E. 程序率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A. 问题的特征 B. 已有的知识经验

C. 定势与功能固着 D. 智力水平

E. 情绪状态

5.抑郁症的表现有()。

A. 焦虑 B. 情绪消极

C. 消极认识 D. 动机缺失

E. 躯体疲劳

6.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

A. 计划策略 B. 环境设置策略

C. 学习时间策略 D. 监控策略

E. 调节策略

7.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动机是()。

A. 内部学习动机 B. 外部学习动机

C. 认知内驱力 D. 自我提高内驱力

E. 附属内驱力

8.影响迁移的因素有()。

A. 相似性 B. 原有认知结构

C.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 智力

E. 教学指导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9.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10. 分析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与运用(11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3分)

zīzhū()必较憧憬() lín xún()

踌躇() chóu()怅 huì()萃

2.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请选出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2分)

A.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因为是“在1837年想到”,还未得到各种事实的证实,对于问题的了解显得相当谨慎,所以用“也许”“一些”加以限制,很有分寸)

B. 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当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作者的认识是在发展的,加点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科学家严肃的科学态度)

C. 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至少是可能”说明了作者心中尚未把握遗传变异的情况,遗传变异只在人类的选种、家养状况下才会出现)

D. 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混入”说明出现错误是不自觉的,一时未能发现,表明了作者对于科学的审慎态度)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 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B. 茕茕孑 立,形影相吊

——孤孤单单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C.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每次移动桌子,回头看来看去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D.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没想到竟然默默地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了

5.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A. 这首词上片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

B. 三、四两句用特写镜头描写弹筝女子。“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美的特征。“幽恨”既明写弹者心声,又暗写作者情绪,“细”字连结二者

C. 下片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

D. 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

谎花

①“谎花”一词来自我的母亲。它也许不是我的端庄、文雅的母亲的创造。但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是从她的口中。母亲在她的菜园子里种了一些蔬菜:菠菜、油菜、白菜、辣椒、葱、茄子、蒜、西红柿,还有黄瓜和芸豆。在这众多的蔬菜里,有两种十分特殊。它们在一生中要长出很长且很多的藤蔓,而菜地的面积是有限的。菜地也是有秩序的,不容忍它们疯狂的藤像侵略军一样侵占别人的地盘。比如菠菜两垄,茄子一垄,黄瓜四垄,西红柿两垄,它们的生长面积给人规定好了。(A)其他的蔬菜还好,它们会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不越界,而黄瓜和芸豆像一种身体的四周都能长出触手的动物,它们竟然会爬。如果你要吃到它们的果实,那你就得答应它们往四处爬。在地上没有位置的情况下,就只好引诱它们往空中蔓延。它们似乎也没太计较,没怎么犹豫就爬了上去。然后,黄瓜就开出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那种黄色,就跟刚孵出的小鸡的颜色一样。别以为开多少花就能结多少黄瓜,事情从来不这么简单。连我这个几岁的孩子都发现了花与花不同。有的花的下面没有一条长满刺的小黄瓜。花的下面空荡荡的。等花谢了,就更空荡荡了,找不到那里曾开过花的依据。我端庄而文雅的母亲说,那是谎花。

②我读到中学的时候,学了一点植物及动物的知识。在教科书上,我看到了雄株和雌株以及雌雄同株。黄瓜该是雌雄同株。那谎花就是雄花。

③(B)科学像个探照灯似的,把我神秘的童年照成了黑白世界。所有的颜色都消失了。还有,这道光线像一股房檐下的风,呼地吹进了窗子,把“谎花”这么好的词语给打碎了,像打碎一个瓷碗。

④如果我只知道谎花该多么好,一株会撒谎的植物,我就要想,它为什么要说谎? ⑤往往,黄瓜在六月份开花,那时,太阳火辣辣的,风也热乎乎的。天上没有多少像样的云,而黄瓜需要雨水。这时,我的母亲就坐不住了。她看看天上的那点云彩根本就指望不上,就往黄瓜的垄里浇水。她说,开了这么多花啊!得多浇点水。并号召我和姐姐也参加那个浇水劳动。母亲认为,水多,黄瓜就结得多。母亲甚至认为,水充足,谎花就会少一些。 ⑥我曾在一朵谎花那做了记号,系一条红毛线。在浇足了水后,我多次去查看,看它是否已经变成了不撒谎的花。后来,我发现它们生来就是谎花,不会改变。再后来我找到了谎花存在的意义,它们是为了迷惑我的母亲,为了多争取到珍贵的水。它们把水骗来之后,自己只用很少的一点,其他的都给了身边怀孕了的花。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10月)

6.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等花谢了,就更空荡荡了,找不到那里曾开过花的依据。

(2)科学像个探照灯似的,把我神秘的童年照成了黑白世界。所有的颜色都消失了。

7.本文主要写的是“谎花”,为什么在第①段文字中花了一定的篇幅来写其他蔬菜的种植、生长情况?(2分)

8.“谎花”说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请你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9.请分别赏析文中(A)、(B)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A)分析:

(B)分析

10. 《谎花》一文中,谎花因为只开花不结果,却骗得母亲多浇水而得名;《皇帝的新装》中骗子因骗取皇帝、大臣、随员等人的信赖而得逞一时。请你分析两篇文章中的“骗”的内涵有什么不同?(3分)

(二)

冬天过去了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中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③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戚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买饭吃吧,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片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

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 。

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使我一下子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生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选自《中学生阅读》,2003年8月)

11. 用不超过10个字分别概括本文详写的两件事。(4分)

(1)

(2)

12. 根据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3分)

(1)写出“冬天快过去了”的含义:

(2)写出“冬天过去了” 的含义:

(3)在第⑤节文字的横线上补写一两句话,写出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注意前后文语言的顺畅。

13. 请用“ ”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最好的描写片段,并在下面说说好在哪里。(3分)

14. 说说你对第②节中“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这句话的含义的理解。(3分)

(三)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抑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唯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哀筝一弄湘江曲 翻译篇七
《必修四试题)》

必修四综合练习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湮(yān)没 削(xiāo)平 卓(zhuó)有成效 纵横捭(bǎi)阖 ....

B.戳(chuō)穿 钿(diàn)头 命途多舛(chuǎn) 雍容 揖(jī)让 ....

C.跛(bǒ)脚 洿(wū)池 言简意赅(gāi) 余勇可贾(gǔ) ....

D.战栗(lì) 孝悌(dì) 方兴未艾(āi) 时乖命蹇(j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保姆 矜持 望尘莫及 渊远流长

B.真谛 座落 不可思议 大放厥词

C.赡养 陷阱 义愤填膺 贻笑大方

D.慰藉 蕴藏 良辰美景 广为留传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 )

A.他从兜里掏出一副扑克,慢条斯理地洗着,然后“啪”地扔到高斯的办公桌上。

B.辛德勒:你知道我要生产什么?是炮弹。高斯:许多工厂都在制造这东西,这不足为训。 C.伽西莫多又显出筋疲力尽的样子,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D.他的力气那么大,那么不可思议,出人意外。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恒星正以每小时一百五十万英里飞离银河系。

B.两会代表认为,我国已经从过去的“人民教育人民办”转变为政府肩负起义务教育的重担,这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C.最近,颇为畅销的《江泽民传》一书的作者竟是一位美国人所写,他就是花旗集团执行董事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

D.在国际汽车工业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汽车产业除了继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先进技术外,还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他的作品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绚丽,语言清新自然。

B、词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作“曲子词”、“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C、晏殊,北宋词人,字同叔,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D、白居易,字乐天,自号易安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位。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①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在诗歌里崭露头角。而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精神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②唐诗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种: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③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浩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拓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④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的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⑤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6.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是“尚武”的必然结果,它们共同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面貌。

7.下列对“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原因的概括,最主要、最全面的一句是 ( )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使它能够向我们展示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的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

8.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了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③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

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童子亦欲学之乎 B.遂言甫于朝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D.听其召募

以勇气闻于诸侯 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

①甫为京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②率皆市中人子不知操兵者③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碗。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译文:

(2)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译文:

(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4分)

② 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根据下面提供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副团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许达哲29日说,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工程是投入较少的钱办了更多的事。工程从立项到现在13年总共花费了近200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个经费中,有80亿至90亿元人民币并不是完全用于载人航天工程。因为现在中国卫星发射频度比过去略高一些,而发射这些空间卫星的设施,都留在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也用于载人航天工程研究;现代化的北京航天城,不少实验设施世界一流,这些也都是用载人航天工程的经费建造出来的。而中国真正用于研究和发射飞船的经费是100多亿元人民币,中国航天及载人航天工程是整体协调发展的。 一句话新闻:

17.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4分)

在我国,生肖是一种文化,生活中许多常用语都与它有关系,例如,“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力气。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以上例子可见一斑。

18、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4分)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由高一(1)班演出。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一(9)班演出的《辛德勒名单》。

六、(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长 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利他实则利己

下一篇: 座右铭关于学习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