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十二月二十三的生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1    阅读:

十二月二十三的生日篇一
《内容》

目录

1. 传承 ............................................................................................................................ 1

1.1 形成起源: ......................................................................................................... 1

1.1.1 历法节气。 ............................................................................................... 1

1.1.2 原始崇拜。 ............................................................................................... 2

1.1.3 禁忌与迷信。 ............................................................................................ 2

1.1.4 祭祀。 ...................................................................................................... 2

1.1.5 宗教。 ...................................................................................................... 3

1.1.6 多神信仰。 ............................................................................................... 3

1.2 民俗特点: ......................................................................................................... 4

1.2.1 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 4

1.2.2 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 4

1.2.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4

1.3 岁时节日典例 ..................................................................................................... 4

(1)春节 ................................................................................................................. 4

(2)元宵节 ............................................................................................................. 4

(3)清明节 ............................................................................................................. 4

(4)端午节 ............................................................................................................. 5

(5)中秋节 ............................................................................................................. 5

2.发展 .............................................................................................................................. 5

(一)中国岁时节日发展的五个阶段......................................................................... 5

(二)岁时节日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5

(三)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何越走越远? ..................................................................... 6

(四)如何发展岁时节日 .......................................................................................... 6

1首先,要丰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 6

2其次,要丰富中华民族现代节日的文化内涵。 ................................................. 7

3第三,要丰富外来西方节日的文化内涵。 ........................................................ 7

4第四,要丰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 7

1. 传承

1.1 形成起源:

1.1.1 历法节气。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

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 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 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1.1.2 原始崇拜。

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1.1.3 禁忌与迷信。

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财气出门。忌说“死”,称这类话语为“乌鸦嘴”。这类禁忌迷信是一种消极防范手段,反映了人们趋吉避祸的愿望。

1.1.4 祭祀。

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

1.1.5 宗教。 中国民俗节日深受宗教影响,许多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以佛教为例,有二月十五日薪尽日(佛离世日),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日,四月八日浴佛节(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五月十八日母连僧母诞辰,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七月三十日地藏节(地藏菩萨诞辰日),八月八日转法轮日(释迦牟尼说法日),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祖成道日)。属于道教的节日有:一月九日天诞节(玉皇大帝诞辰),一月十五日上元节,一月十九日燕九节,二月一日天正节,二月十五日真元节(太上老君生日),三月三日蟠桃节(王母娘娘寿诞),四月十四日八仙吕洞宾诞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诞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斗姆星君诞辰日),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上述宗教节日流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了庙会等一系列节俗活动。

1.1.6 多神信仰。

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如一月五日路头神生日;一月八日诸星下凡,有祭星祈岁风俗;一月二十日天穿节,北京白云观举行庙会,做煎饼置屋上补天穿;一月二十五日仓生日,祀仓神,可保粮丰囤满;二月一日太阳生日,祀太阳神;二月二日龙抬头日,又为土地神诞辰,是日雨为社翁雨;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辰,有文昌庙会;二月十二日花王生日,祭花神,有花神庙会;三月三日北极星君诞辰;三月五日大禹生日,有禹王庙会;三月六日,麦王生日,是日天晴麦可丰收;三月十五日龙王节,祀龙王,有龙王庙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有东岳庙会、泰山庙会;四月十二日毒蛇生日,祀蛇王,雨则麦坏;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诞辰,祀神农,有药王庙会;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辰,别称关公单刀赴会日,有关帝庙会;六月十三日(一说五月七日)鲁班诞辰,木石泥瓦等行业祀鲁班先师,举行鲁班会;六月二十三日雷公诞辰,祀雷公;六月二十四日二郎神诞辰,祀二郎神;七月七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鹊桥会,拜祭牛郎织女,是日雨称洒泪雨;八月五日万寿节,又称圣节,祀皇帝生日;八月二十七日圣诞节,孔子诞辰,有祭孔庙会;十月一日牛王神生日,祀牛王;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节,别称灶君升天日,祭社神。

1.2 民俗特点:

1.2.1 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东藏的生产性节律响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

新岁开春,万物复苏;但冬土乍开,农事无多,农家生活相对闲适。人们祭天敬祖、鞭春劝农、拜大年、赏花灯、闹社火、过花朝、感应春气萌动,踏青郊游。通过一个个春的节日,频频种下希望的种子,祈盼着秋天的好收成。

1.2.2 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传统节日中的诸多节俗,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人们通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欲坠年,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

1.2.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节日丰富的缘起,与各种原始信仰有关。

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年、祛灾、避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禳解等观念及活动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到后来,节日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节日习俗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

1.3 岁时节日典例

(1)春节 春节又称过年,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十五日结束。古代的春节叫元旦、元日、新年。新中国成立后,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各地民间过年有守岁、吃年饭、贴灶公、贴“福” 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放鞭炮、放焰火、走亲戚、点蜡烛、包饺子、点旺火、剪纸、赠送贺年片、耍社火、游春等习俗。人们以此来驱邪消灾,祈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汉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在这一天活动很多,有吃元宵、打太平鼓、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踩高跷、小车会、舞狮子、扭秧歌、唱大戏等

(3)清明节 清明节属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

后。它也是汉族传统节日。古时候,清明这天,人们有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的习俗。凡坟茔都于这天拜扫,剪除荆草,供上祭品,焚化纸钱。如今,在南方一些地区,清明前还把井沟搞得干干净净,并在井边插上杨柳枝。此外,各地在节日中还有斗鸡、荡秋千、蹋蹴、作假花、放风筝、拔河等活动。

(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或“重五”。古代,“五”与“午”相通,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重午”。又古人有于是日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故又称“沐兰节”。唐宋时,此日又叫“大中节”、“端阳节”。明清时北京人称其为“五月节”、“女儿节”。道教称此日为“地腊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它约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其来源有四种说法,其中在民间流行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这天,人们会举行各项活动,如吃粽子、躲午、赛龙舟、迎火船、戴艾蒿、挂菖蒲、带香包、挂葫芦、驱五毒、饮雄黄酒、悬钟馗等习俗。

(5)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为秋季第二个月,故亦称“仲秋节”。又因此日恰值中秋之半,且月色倍明,故又称“秋节”、“月夕”、“月节”。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如今,每当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当空,亮如明镜,圆似玉盘。家家户户设供桌于庭、上留西瓜、香瓜、葡萄、枣子、苹果、石榴等各样时鲜果品,合家园坐,一边赏月,一边分食月饼。人们借助各种象征团圆的节物与活动,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祈愿家人团圆、生活美满。“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情感。对于炎黄子孙来说,即使远在天证海角,中秋节的明月,也能带去亲人的缕缕相思与祝福

2.发展

(一)中国岁时节日发展的五个阶段

1.

2.

3.

4.

5. 孕育期(先秦时期) 定型期(秦代一汉代) 融合期(魏晋南北朝一唐代) 丰满期(宋代一清代) 转型期(民国一现代)

(二)岁时节日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 神话传说的嵌入

2.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

3.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

4. 宗教节日的渗透

5.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

十二月二十三的生日篇二
《菩萨生日》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五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萨圣诞 文殊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 四月初四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日 药王菩萨圣诞 四月二十八日 伽蓝菩萨圣诞 韦驮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日 六月初三日观世音菩萨成道 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日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萨圣诞 燃灯佛圣诞 八月十五日 八月二十二日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 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萨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斋期,六斋日: 若逢大月,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 若逢小月,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 十斋日: 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 二十九、三十日(月小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关于轮回,我们要打开心量,这个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看。 横面,轮回的范围,不单是地球的人道、畜生道,还有其他星球、星系的人道, 有人的星球不单是地球,所以地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面。 纵向,六道轮回,天道、饿鬼、地狱,不同情况之下都有可能投胎做人和畜生, 六道有四道我们看不到的,其实畜生道我们也只是看到部分而已,这个这里不作 细表。 纵横起来综合考量,就知道地球能看到的轮回的这个部分,只是虚空法界整个轮 回的其中一个非常小的点。 轮回的主体---灵魂(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单单从其他星球、星系来的,就不 计其数。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银河系)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 界,是一个大千世界,三个三千世界,所以称三千大千世界),地球只是这里面 的其中一个星球,我们今天飞船稍微飞远一点,回头来拍地球,地球就已经变成 一个蓝色的小点了,俨然一粒飘浮在太空中的微尘。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八十多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有一场演 讲,题目是《物理与美》,里面就提到,内容大致如下:物理学,确实是建筑在 非常美的结构上面的,这种结构非常准确,然后底下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有 这种结构?这些美的结构,使得你了解了以后,觉得很难是偶然的,这个结构越 准确,越妙,就越不偶然。我相信,这个

不是科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大概也不是 哲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宗教能不能解决呢?那要看你问谁,有人觉得宗教也不能 解决,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是认为宗教可以解决的。

十二月二十三的生日篇三
《节日》

节日目录简介来源历法节气原始崇拜禁忌与迷信祭祀宗教多神信仰日常衍生中国节日的发展时期先秦发生期汉代定型期魏晋南北朝融合期唐宋高峰期明清稳定期中国节日在历史演变中的特点农业文化特色讲究礼仪,风俗与礼俗相结合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民族性与地区性世界及中国主要阳历节日中国阴历节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世界活动节日世界各国的国庆与独立日外国节日简介来源 历法节气 原始崇拜 禁忌与迷信 祭祀 宗教 多神信仰 日常衍生中国节日的发展时期 先秦发生期 汉代定型期 魏晋南北朝融合期 唐宋高峰期 明清稳定期中国节日在历史演变中的特点 农业文化特色 讲究礼仪,风俗与礼俗相结合 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 民族性与地区性世界及中国主要阳历节日中国阴历节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世界活动节日世界各国的国庆与独立日外国节日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本段来源  参考中国节日由来,大体地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历法节气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原始崇拜  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

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禁忌与迷信  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财气出门。忌说“死”,称这类话语为“乌鸦嘴”。这类禁忌迷信是一种消极防范手段,反映了人们趋吉避祸的愿望。祭祀  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宗教  中国民俗节日深受宗教影响,许多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以佛教为例,有二月十五日薪尽日(佛离世日),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日,四月八日浴佛节(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五月十八日母连僧母诞辰,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七月三十日地藏节(地藏菩萨诞辰日),八月八日转法轮日(释迦牟尼说法日),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祖成道日)。属于道教的节日有:一月九日天诞节(玉皇大帝诞辰),一月十五日上元节,一月十九日燕九节,二月一日天正节,二月十五日真元节(太上老君生日),三月三日蟠桃节(王母娘娘寿诞),四月十四日八仙吕洞宾诞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诞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斗姆星君诞辰日),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上述宗教节日流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了庙会等一系列节俗活动。多神信仰  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如一月五日路头神生日;一月八日诸星下凡,有祭星祈岁风俗;一月二十日天穿节,北京白云观举行庙会,做煎饼置屋上补天穿;一月二十五日仓生日,祀仓神,可保粮丰囤满;二月一日太阳生日,祀太阳

神;二月二日龙抬头日,又为土地神诞辰,是日雨为社翁雨;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辰,有文昌庙会;二月十二日花王生日,祭花神,有花神庙会;三月三日北极星君诞辰;三月五日大禹生日,有禹王庙会;三月六日,麦王生日,是日天晴麦可丰收;三月十五日龙王节,祀龙王,有龙王庙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有东岳庙会、泰山庙会;四月十二日毒蛇生日,祀蛇王,雨则麦坏;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诞辰,祀神农,有药王庙会;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辰,别称关公单刀赴会日,有关帝庙会;六月十三日(一说五月七日)鲁班诞辰,木石泥瓦等行业祀鲁班先师,举行鲁班会;六月二十三日雷公诞辰,祀雷公;六月二十四日二郎神诞辰,祀二郎神;七月七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鹊桥会,拜祭牛郎织女,是日雨称洒泪雨;八月五日万寿节,又称圣节,祀皇帝生日;八月二十七日圣诞节,孔子诞辰,有祭孔庙会;十月一日牛王神生日,祀牛王;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节,别称灶君升天日,祭社神。二岁时节日是一个能动的文化因子,节日虽有固定的时间,但它的内容却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日常衍生  近现代出现的节日,大多与环境和人文出现,适应人们日常生活衍生出来的节日,从一小部分人倡导,到后来广为流传。[1]例如世界水日,时间眼日,315消费者保护节日。编辑本段中国节日的发展时期  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先秦发生期  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流传至今的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元素,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但当时的节日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节日习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础上,信仰色彩浓厚。同时,节日大多是一些需要防范、禁忌的日子,如春节避山魈恶鬼,上已禊祓,端午划龙舟等。汉代定型期  汉代,中国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已基本定型。一方面,一些历史人物如屈原、介子推等成为某些节日的纪念人物,取代了原始崇拜和信仰,增强了节俗的人情味和真实感;另一方面,在节俗自身的发展中,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俗,一些礼俗变为风俗,风俗和礼俗融为一体,被人们约定俗成地接受并沿袭下来。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首先,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各地区风俗的融合,先秦时期的荆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吴越文化圈、齐鲁文化圈、秦文化圈等,到汉代逐渐融为一体,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对节日风俗的统一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其次,汉代

节日定型与当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太初历”确立了以建寅月为岁首,打破了先秦时代的原始崇拜信仰,为节日风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此外,汉代儒家独尊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节日风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许多节日礼俗大多可以在汉代找到它的源头。魏晋南北朝融合期  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进了节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这种融合与发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推动力: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节俗文化中那些杂技游艺成分,如骑射、蹴鞠等。二是宗教信仰与节日相结合,使节日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节日的传播和发展。道教讲究阴阳,以奇数为阳,节日中多取奇数,为吉利的象征,如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五月五日又叫天中节,体现阴阳均衡之意。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教谓是日佛祖成道,制粥舍众,此传说传到民间以后,形成了吃腊八粥习俗。三是魏晋玄学和清谈之风对节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宴饮游乐方面,如高谈饮乐、诗酒风流等,为这一时期的节日风俗增加了新的内容。唐宋高峰期  唐宋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节日文化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民俗节日从禁忌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春节放爆竹原是一种驱鬼手段,此时变成了欢乐的象征;元宵节祭神灯火变成了游艺观灯活动;中秋节祭月变成了赏月;重阳节由登高避灾演变为秋游赏菊。在节日风俗的演变中,还增添了许多文化娱乐活动,如放风筝、拔河等等。节日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把节日民俗活动推向了高峰。明清稳定期  唐宋以后,节日的发展比较平缓,辽、金、元时期,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习俗。明清时期,节日风俗出现了三种变化:一是更加讲究礼仪性和应酬性,如逢年过节,人们出于礼尚往来而互相拜访送礼。二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一些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节日风俗逐渐被人们所冷淡,如祭土地神习俗已不像先前那样受到重视。三是游乐性继续发展,如元宵节观灯,明代由宋代的5天增加到10天,昼市夜灯,热闹异常。满清入关以后,又增加了舞狮、舞龙、旱船、高跷、秧歌、腰鼓等“百戏”活动。但从总体说来,这一时期的节日风俗没有太大的变化。编辑本段中国节日在历史演变中的特点农业文化特色  中国岁时节日,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农作物安排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表现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

色,这从以下节俗活动中可见一斑。元旦前后的立春节,看风云,占天候,预测年岁丰欠。二月惊蛰节令到来时,民间有预防虫害,预占收成的习俗。三月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不少节日如蚕月(小清明)、踏青节、禹生日、麦王生日、龙王节、清明等节日活动都与祈求丰收有关。四月立夏的节俗活动大都是围绕各地生产特点进行的。五月盛夏之初,各种灾害较多,俗称为“恶月”,其节俗活动多与防病、除害有关。夏至许多地方有“祭田婆”、摘新谷荐祖习俗。六月正值三伏酷热季节,易染疾病,因此,许多习俗偏重于消夏抗暑活动,包含有爱护生产力的意义。六月六日天贶节,不少地方农民为保护耕田要祭祀谷神。七月七日乞巧节,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妇女乞巧习俗,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八月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农民用新谷酬谢祖宗和家神。中秋节赏月、拜月、赏桂,有喜庆丰收的习俗。九月霜降节令,关系到来年生产的好坏,这一天各地有看晴雨、占收成的习俗。十月一日,一些地区农民庆祝牛王生日,广东有对牛不穿绳的“放闲”习俗,这是农闲之际向牛酬谢的表现,实际上是古代牛图腾崇拜风俗的遗留。十一月“冬至大如年”,农民有看雪的习俗,所谓“一九雪,九九皆有雪”。大雪可冻杀害虫,来年农事丰稔。谚语“冬雪是麦被”,其含义即在于此。讲究礼仪,风俗与礼俗相结合  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如春节供奉祖宗牌位,寒食、清明扫墓,对待死者“事死如生”之礼在节日祭祖中得到集中体现。清明祭扫本来是民间风俗,唐玄宗时列入礼典,变成了礼俗。元宵节张灯风俗自汉代形成之后,历代都以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封建统治者对节日风俗的倡导,把风俗上升为礼俗,以礼仪教化人民,加速了节日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把节日纳入了封建礼教的轨道。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  中国节日具有民俗文化传承性与变异性的一般特点。节日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时社会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保留有古老习俗的影子,这是节日传承性的重要表现。中国节日文化根植于数千年的农业文化之中,民间流传下来的许多节日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很多习俗是从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接受,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节日风俗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节日风俗也会不断有所变化,有的遭淘汰,有的被更新,总的趋势是积极

十二月二十三的生日篇四
《节日大全》

节日大全

1月1日

1月28日2月2日

二月

2月14日2月18日3月1日 3月4日 3月5日 3月11日3月14日3月16日三月

3月20日3月21日3月21日3月22日3月24日3月25日元旦 国际麻风节[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湿地日 情人节

春节[农历年的第一天] 国际海豹日

木脑纵歌[农历正月十五] 学习雷锋纪念日 国际尊严尊敬日 国际警察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阿露窝罗节 世界森林日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 世界水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春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1月26日 2月11日 2月17日 2月19日 3月3日 3月4日 3月8日 3月12日 3月15日 3月19日 3月20日 3月21日 3月21日 3月23日 3月25日

3月26日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苗族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 全国爱耳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中国植树节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中和节(太阳生日)[农历二月初一] 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 世界儿歌日 世界睡眠日 世界气象日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

一]

4月1日 4月5日 4月6日

4月11日

四月

4月19日 4月22日 4月23日 4月26日

5月1日 5月5日 5月8日 5月12日

五月

5月15日 5月17日 5月20日 5月20日 5月24日

6月1日

六月

6月6日

国际愚人节 清明节

观音菩萨生日[农历二月十九]

世界帕金森病日 上巳节(女儿节)[农历三月初三] 世界地球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国际秘书日 国际劳动节 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 世界红十字日 国际护士节 国际家庭日 世界电信日

全国助残日[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 国际儿童节

全国爱眼日 4月4日 4月6日 4月7日

4月13日

4月21日 4月22日 4月25日 4月26日 5月4日 5月5日 5月8日 5月13日 5月15日 5月18日 5月20日 5月22日 5月31日 6月5日

6月9日

寒食节[冬至日后105日清明前一日]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 世界卫生日

傣族泼水节[阳历4月13日至4月15

日间]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世界儿童日[第四个星期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节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中国青年节 全国爱眼日

世界哮喘日[第二周的周二] 母亲节[第二个星期天] 国际牛奶日[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博物馆日 中国学生营养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世界无烟日 世界环境日(1004)

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的第二个星期

六]

6月19日 6月23日 6月26日

7月1日 7月7日

七月

7月11日 7月26日

8月1日

8月6日

八月

8月6日 8月19日

9月3日 9月10日 9月10日 9月18日

九月

9月20日 9月21日 9月25日 9月28日

十月 10月1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国际奥林匹克日 国际禁毒日 香港回归纪念日

国际合作社日[第一个星期六] 世界人口日 世界语(言)创立日 观音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

哈尼族苦扎扎节[农历六月二十四] 苗族吃新节

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教师节 世界预防自杀日 中国国耻日 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 国际和平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世界教师节(孔子诞辰) 世界建筑日[第一个星期一]

6月20日 6月25日 6月26日 7月1日 7月7日 7月11日 8月1日

8月6日

8月6日 8月27日 9月8日 9月10日 9月16日 9月20日 9月20日 9月22日 9月27日 9月30日 10月1日

世界难民日 全国土地日 联合国宪章日 中共建党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世界海事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观莲节(莲花生日)[农历六月二十

四]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 中元节[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国际扫盲日

地藏节[农历七月三十]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全国爱牙日 全国爱牙日 无车日 世界旅游日

国际聋人节[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住房日(人居日)[第一个星期一]

10月4日 10月9日 10月10日 10月13日 10月14日 10月15日 10月17日 10月18日 10月28日 10月31日

11月7日 11月9日 十一11月10日 月

11月11日 11月17日 11月25日

12月1日 12月4日

十二月

12月7日 12月9日 12月13日

世界动物日 世界邮政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保健日

国际音乐节[10月中旬] 国际盲人节 国际消除贫困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全国男性健康日 万圣节 十月革命纪念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 祭祖节[农历十月初一]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11日所属一周] 国际大学生节

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世界艾滋病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国际民航日

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第二个星期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0月8日 10月10日 10月11日 10月13日 10月14日 10月16日 10月18日 10月24日 10月29日 11月8日 11月10日 11月11日 11月14日 11月22日 月3日 月5日 月9日 月10日 月20日

全国高血压日

国际减灾日[第二个星期三] 世界视觉日[第二个星期四]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世界标准日 世界粮食日

重阳节[敬老节][农历九月初九] 联合国日

观音出家日[农历九月十九]

中国记者节 世界青年节 光棍节 世界糖尿病日 感恩节[第四个星期四]

国际残疾人日 国际志愿人员日 世界足球日 世界人权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212121212

12月22日 12月25日

冬至节 圣诞节

12月24日 8月8日

平安夜 2008北京奥运

十二月二十三的生日篇五
《2015年史上最全的节日大全》

2015年史上最全的节日大全

一月

1月1日 元旦

1月26日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国际麻风节[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

1月28日

日]

二月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11日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7日2月18日 春节[农历年的第一天] 2月19日三月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

3月3日 3月4日 木脑纵歌[农历正月十五] 3月4日 3月5日 学习雷锋纪念日 3月8日

3月11日 国际尊严尊敬日 3月12日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

3月15日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

3月16日

3月19日行动日

3月20日 阿露窝罗节 3月20日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3月21日3月21日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 3月21日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月25日3月25日 春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3月26日3月30日 花朝节(花神节)[农历二月十二] 3月30日四月

4月1日 国际愚人节

4月4日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苗族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二至初

七]

全国爱耳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中国植树节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中和节(太阳生日)[农历二月初一] 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 世界儿歌日 世界睡眠日 世界气象日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

一]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寒食节[冬至日后105日清明前一

日]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

4月5日 清明节

4月6日 观音菩萨生日[农历二月十九] 4月11日 世界帕金森病日

4月6日

日]

4月7日 4月13日

世界卫生日

傣族泼水节[阳历4月13日至4月

4月19日 上巳节(女儿节)[农历三月初三] 4月21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 4月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4月25日 4月26日 国际秘书日 4月26日 五月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4日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 5月5日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 5月8日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5月13日5月15日 国际家庭日 5月15日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5月18日5月20日 全国助残日[第三个星期日] 5月20日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5月22日5月24日 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 5月31日六月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6月5日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6月9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17日6月19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6月20日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

6月26日15日间]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 世界儿童日[第四个星期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节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中国青年节 全国爱眼日

世界哮喘日[第二周的周二]

母亲节[第二个星期天] 国际牛奶日[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博物馆日 中国学生营养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世界无烟日

世界环境日(1004)

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 世界难民日 全国土地日 联合国宪章日

七月

7月1日 香港回归纪念日

7月7日 国际合作社日[第一个星期六]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7月26日 世界语(言)创立日 八月

8月1日 观音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观莲节(莲花生日)[农历六月二十

8月6日 哈尼族苦扎扎节[农历六月二十四] 8月6日

四]

8月6日 苗族吃新节

8月19日 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九月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9月10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8日 中国国耻日 9月20日 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 9月21日 国际和平日

9月25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9月28日 世界教师节(孔子诞辰) 十月

国际住房日(人居日)[第一个星期

10月1日 世界建筑日[第一个星期一] 10月1日 国庆节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 10月10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3日 世界保健日

10月1日

一]

9月8日

国际扫盲日

8月6日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

7月1日 7月7日

中共建党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 世界海事日

8月27日 中元节[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9月10日 地藏节[农历七月三十]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9月22日 无车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9月30日 国际聋人节[最后一个星期日]

10月1日 国际老人节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0月10日 国际减灾日[第二个星期三] 10月11日 世界视觉日[第二个星期四]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0月14日 国际音乐节[10月中旬]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 10月17日 国际消除贫困日 10月18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8日 全国男性健康日 10月31日 万圣节 十一月

11月7日 十月革命纪念日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 11月10日 祭祖节[农历十月初一]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10月18日 重阳节[敬老节][农历九月初九]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10月29日 观音出家日[农历九月十九]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 11月11日 光棍节

11月11日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11日所属一周]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 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十二月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第二个星期

12月9日

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2月20日 阔时节 12月22日 冬至节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8月8日

2008北京奥运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 12月3日 国际残疾人日 12月5日 国际志愿人员日 12月9日 世界足球日

11月22日 感恩节[第四个星期四]

十二月二十三的生日篇六
《中国传统文化》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