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巴金憩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6    阅读:

巴金憩园第一篇
《巴金 憩园》

2009年第2期总第209期

齐鲁学刊

QILU

JOURNAL

No.2

GeneralNo.209

《憩园》《寒夜》:巴金走向绝望的文学巅峰

聂国心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憩园》《寒夜》是巴金的人生理想屡遭重挫之后走向绝望的无奈选择,在走向绝望的过程中,巴金成就

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又一巅峰。《憩园》《寒夜》的巅峰意义不仅表现在艺术上的炉火纯青,更表现在其剔除急近的功

利观念之后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和对小人物命运的理解与同情。

关键词:巴金创作;《憩园》;《寒夜》;绝望与巅峰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09)02—0151—04

与几年后写的《憩园》有点类似。其实.《憩园》的主题与巴金计划中作为《激流三部曲》尾声的《冬》基本一致,它写一个封建大家庭败落以后其不肖子孙的悲惨结局,以此表明:“财富

巴金从想做个革命家,到最终成了一位作家;从热心描

述社会革命的“朋友”,到着力塑造具有文化启蒙意义的“亲

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

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

人”;从激进的文化批判意识,到带着忧郁感伤的调子来挽悼

小人物的悲哀和深入揭示人性的弱点,其问每走一步,在巴

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

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2](PZOS>lg明显,从巴金的主观意愿上看,他已经从《家》、《春》中主要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伦理道德,转向了《憩

金看来都是悲剧性的“倒退”。的确,巴金创作所经历的每一次大的转折,都带有程度不同的被迫意味。在巴金开始文学创作的时候.他所选定的作为自己“终身事业”[1](P63)的无政府主义社会革命已经衰落了,而当他将tl己创作的重心转向

文化启蒙时,又正是中国的文化启蒙运动退潮之际。随着民

园》中主要批判金钱万能与个人享乐主义。巴金毕竟不可能不受当时反封建的文化启蒙思潮已经衰落的影响。特别是,巴金两次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均遭遇到衰落的命运,使得充满

理想与激情的巴金不得不更清醒地面对严峻的现实。这既

族危机的加深,阶级对立的加剧,文化启蒙工作越来越少有

人问津,巴金自己选定的事业再次面临衰落的命运。本来,巴金写完《家》之后,计划写《群》,表现觉慧到上海以后的活动。这说明巴金对他的无政府主义社会革命仍念念不忘,但《群》只“写了三四张稿纸”,就“没有能往下写。”[2](P125)倒是

给他的作品带来冷入骨髓的悲凉气氛,也让巴金更真切地体

味到生活中的小人物心中的酸辛。在《家》和《春》中,巴金对觉新这类小人物更多的是批评,批评他的“不抵抗主义”和

“作揖主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而在《秋》中,

巴金对觉新则有了更多的同情。巴金“把觉新从自杀的危机

后来顺着《家》的思路,写出了《春》和《秋》。显然,中国无政

府主义运动的衰落使巴金再也难以回到《灭亡》与《爱情三部曲》的写作状态。他只有孤独地在文化启蒙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巴金的跋涉是有变化的。《激流三部曲》的三部作品中,前两部对吃人的封建专制制度和道德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

中救了出来,还把翠环交给他,让两个不幸的人终于结合在

一起,互相安慰,互相支持地活下去。”[2](P172)这种对小人物的理解与同情到《憩园》、《寒夜》等作品中就更为突出。巴金甚至把自己与汪文宣联系起来,认为:”我要不是在法国开始写了小说,我可能走上汪文宣的道路,会得到他那样的结局。。[2](P383)与这种感情相适应,从《秋》开始的那种悲凉气氛,到《憩园》《寒夜》也更加浓厚。这种悲凉气氛与《灭亡》等作品中的绝望情绪根本不同。它不再是满怀希望的青年人遭

露与控诉,它以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说明了只有反抗封建家庭才是走向光明的唯一正确道路。但是,当第三部《秋》真

的写到高家“木叶黄落”、走向死亡时,却出人意料地笼罩着一股忧伤低沉的气氛。这与《家》、《春》的主旨不相吻合,倒

收稿日期:2008—02—25

作者简介:聂国心(1960一),男,江西武宁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148

受挫折后的激愤,而是历经沧桑的中年人感到无路可走时的性格特点来看,汪文宣又属《家》中高觉新~类。高觉慧冲出

悲哀。正是在这些方面,我认为《秋》是巴金的刨作从《家》、

封建家庭以后会变成汪文宣,是巴金没有想到,也不愿看到《春》走向《憩园》、《寒夜》的一个重要过渡。这种过渡对巴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除去社会、家庭等外在原是有着特别意义的。因为自此以后的一段时间,从巴金的政因,高觉慧与汪文宣在人性弱点上也存有某些相通点。主要治理想与文学的功利目的来看,可以说跌人了他人生的底

表现在他们都具有一种自认为正确,实际上却带有一定盲目

谷。巴金从来没有如此对自己选定的政治信念失去信心。

色彩的自我牺牲精神。高觉慧为了反抗封建专制,可以不顾

从巴金创作的文学作品来看,《憩园》、《寒夜》的写作表明他

自己的一切,包括牺牲与鸣凤的爱情。汪文宣为了家庭的和又登上了一个艺术创造的高峰。这一高峰不仅包括艺术上

睦安宁,也可以不顾自己的一切,包括糟蹋自己的身体。虽

的炉火纯青。更含有剔除急近的功利观念后对人性弱点的深

然.高觉慧的与“幼稚”相联系的。大胆”叛逆行为,因为有具刻揭示和对小人物的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

体的反抗对象而显出其合理性的一面,他也确实达到了冲出《憩园》带有令人回肠荡气的挽歌的调子,但它哀悼的决

封建家庭的预定目的。但是,这种“合理性”却掩盖了高觉慧

不是已经败落了的封建大家庭,也决不是杨梦痴已经逝去了内在的矛盾。因为高觉慧不尊重作为“人”的自我,是与他想的寄生、荒唐的生活。巴金对封建大家庭及金钱万能,个人

为“人”谋福祉的理想相违背的。理想与行为的内在背离,一享乐的批判,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是他

旦失去了具体的攻击目标,一旦由青年的幼稚走向中年的成一贯的思想,并没有因为政治理想的受挫而动摇。巴金说熟,原有的理想就会变得越来越渺茫。青春的朝气就会越来过,他写《憩园》受到过两件事的触动:一是他。五叔的可耻的

越少,高觉慧就会很自然地变成汪文宣。而且,现阶段汪文

一生”[2](P202);二是他“离开了18年的故居12](P203)的沧桑宣“自残”式的牺牲精神还在继续着这种必然的悲剧。面对

巨变。从前者引申出的是人性的哀歌,从后者感受到的是世着深爱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汪文宣唯一事的变幻,二者完美地融合,构成了《憩园》的主体。我认为,有效的办法是作践自己。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既害己又《憩园》真正要哀悼的主要是作为“人”的杨梦痴、万昭华、姚害人。母亲因此更加责怪妻子不贤惠,妻子因此更加怨恨母国栋等因自身存在的人性弱点而导致或将要导致的“非人”亲的自私。而母亲的“自私”是“爱的自私”,是为了儿子可以待遇。这是难以避免却又不能不正视的人间悲剧。杨梦痴牺牲自己的一切的“自私”。实际上,母亲仍然在重复着儿子

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寄生虫。巴金“本来应当对杨老三作更严汪文宣的路。只有妻子曾树生一度逃离这个因“爱”而加速

厉的谴责和更沉重的鞭笞的”[2](P210),可写成小说后却对这

走向死亡的家庭,但在她的心灵深处,仍难以割舍与丈夫的

个人物有了更多的“宽大”与“温情”。显然,仅仅用巴金所说情缘。巴金充分理解和同情曾树生自救式的逃离,认为曾树

的“我鞭挞的是制度,旁人却看到我放松了人12](P210)是难生“并不甘心屈服,还在另找出路。”FZ](P236)只是在巴金看以解释这种错位现象的。因为巴金不是“放松了人”,恰恰相

来,逃离并非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出路在那里?巴金也反,在这个时期,巴金是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深刻察看到了不清楚。因为巴金不仅看到了外在社会的黑暗,也隐约感受

人性的弱点,及其在畸形社会制度下给“人”带来的戕害。杨到了人物本身存在的内在矛盾。如果这种理想与行为的内

梦痴的好逸恶劳、万昭华的缺乏勇气,姚国栋的严于责人、宽

在矛盾不能得到妥善的化解,一切为人类谋福祉的理想、希

于待己,都是存在于他们身上的人性弱点。这些弱点在不合望都是难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寒夜》中“忧郁感

理的社会制度下进一步得到强化,给他们的家庭、朋友乃至伤的调子”Ez](P390)既是对汪文宣、汪母、曾树生等小人物的于对他们本人作为“人”的生存构成危害。但正因为是“人”

理解与同情。更是对人性弱点的哀叹,对人类前途的忧虑。

的弱点,所以就有原谅的理由;正因为是难以避免的“人”的

悲剧,所以才有那么浓厚的挽歌的气氛。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寒夜》,更能清楚地看到巴金心中的

“寒夜”。巴金说:他对《寒夜》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全同情”,

必须指出,巴金对自己作品中显露出来的关于人性弱点但“也批评了他们每一个人。”[2](P236)而即使在批评的时候,

的深刻思想并没有清醒的自觉。主观上,他写《憩园》主要是“我自己也承认我的文章里常常露出原谅和同情的调子12]

批判金钱万能与个人享乐,写《寒夜》主要是控诉“那个不合

(P240)。这与他对《憩园》中人物的态度基本一致。不同的

理的旧社会制度”[2](P390)。理论上,巴金仍然主张为了理想是,巴金把《寒夜》中的人物放在理想与现实、亲情与残害的

需要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那么,巴金为什么会在民族危机矛盾对立中来观照他们身上各自存在的人性弱点,因而更具

空前严重的年代独具特色地写出揭示人性弱点、同情小人物

有悲凉甚至绝望的气息。汪文宣和曾树生,从前都是满怀济

的《憩园》《寒夜》?我想,除了前面提到的巴金多次选择的失

世救人理想的青年,可是到了《寒夜》中,他们的理想都破灭

败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之外,还有几点是必须关注的:

了,成了为自身的生存而奔波的普通人。尤其是汪文宣,。竟

(一)巴金“爱”的倾向再度抬头。“爱人类”的人道主义

然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思想是巴金思想的主流。但其表现形式却经历着爱恨交替公务员。”[2](P238)按巴金作品中人物生存的时间逻辑顺序推

的过程。幼年的巴金在爱的温馨中度过。“父母的爱.骨肉断,汪文宣应是离开高家以后的高觉慧;从巴金作品中人物

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2](P92)。使巴金充分感受

149

到爱的温暖与幸福。于是,他听从母亲要“爱一切的人”rz]

(P102)的教诲,与仆人、轿夫成了好朋友,希望与所有的人分

享爱,共同创造一个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理想世界。可是,

父母的早逝使得还只有十来岁的巴金过早地品尝到了人生的艰辛。封建大家庭的丑陋和罪恶使得巴金心中“憎恨”的

苗“发芽生叶了。接着‘爱’来的就是这个‘恨’字”[2](P94)。

恰好在这时.新文化运动爆发了。强劲的、以批判为主的反封建浪潮极大地强化了巴金的仇恨心理。而巴金后来从事

无政府主义事业受挫,又使他既看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也看到了群众的。不觉悟”。他的前期创作,无论是描写从事社

会革命的“朋友”的作品,还是描写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的

“亲人”的作品,其仇恨的情绪都非常突出。只是,巴金的仇

恨,根柢仍在于他的“人类之爱”。正因为爱得深,所以对“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1](P356)才恨得那么深。也正因为

爱得深,巴金才没有失掉“对于那黎明的将来的信仰。”[1]

(P160)在巴金的作品里,既有因恨而表现出来的爱.也有直接写到的爱;既有批判现实的内容,也有歌颂理想的因素。二

者交融一体,是巴金作品的特色。即使在《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以批判、仇恨为主的作品中,其爱的心迹也是清晰可辨的。巴金能够在20世纪40年代写出揭示人性弱点、同情小人物的《憩园》、《寒夜》等作品,并非不可思

议,因为对人类的爱本来就是巴金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巴金屡遭挫折,历经磨难的时候,当巴金猛烈攻击的旧式封建大家庭形式上已瓦解,新式小家庭又并未给人带来太多幸福的时候,当巴金的几位默默无闻的好朋友先后患肺病悲惨地死去的时候,巴金对人与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入,心中仇恨

的烈火逐渐熄灭,慈爱的情怀逐渐占据上风。过去他虽然常说他“所憎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制度”[3](P427),但还是经常把所攻击的旧制度人格化,在一些人的身上发泄自己仇恨

的怒火。现在,他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悲剧性。他自己走过的路就是一条越走越窄、越走越绝望的路。他想探讨其中的原因。尽管在理性层面他还是把人生的悲剧看作是社会压迫的结果,但他在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不自觉地揭示出的人性弱点,以及对处于重压下的小人物的理解与同情,倒是

真正将人与制度有效地区分开来,对人寄予了浓厚的爱意。

当然,在他对人性弱点的揭示中,显然还带有其批判的痕迹。

(二)巴金不断反思历史与现实的一贯做法。巴金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并决心为之奋斗一生的人。面对自己选定的“艰苦的事业”屡屡受挫,执着的巴金开始对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结果是信仰没有变,通达理想的道路却有了

变化。巴金放弃实际的社会革命斗争,转而从事文学创作,

就是这种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而巴金之所以选定文学创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通过它可以有意识地反思

历史与现实中的人。巴金不是一位冷静的作家,他的作品中

始终躁动着青春激情。巴金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强烈政治功

利色彩的作家,他写作决不是为了艺术或消遣,而是为了战

斗.其潜在的反思内容往往被显在的激情所掩盖,不为人所150

重视。其实,仔细考察巴金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有着明显的

反思内容。巴金在回顾自己最初的小说创作时说:“最先我

想写一个有着许多缺点,但有一颗伟大的心的革命者”[1]

(P471)。这个想法本身就鲜明地表达出巴金反思的愿望。他

根据这个愿望创作出了杜大心、李冷等社会革命者。巴金既

热情地赞扬他们身上的正义感和为理想勇于献身的英雄气

概,也批评他们身上存在的狂热、盲目而又幼稚脆弱的缺点。

在这时的巴金看来,一个革命者,最需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

仰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最应该克服的是狂躁幼稚、个人逞能与懦弱寡断。显然,巴金主要是从社会革命的角度,以社会

革命战士的标准来反思他的“朋友”的。如果说,这种反思主要源自一种观念,源自外国无政府主义革命家传记的影响,其视野是相当有限的话,那么,当巴金把笔触伸向自己的“亲人”,侧重于文化启蒙的时候,他的反思就主要源自现实生活,源自自己切身的生活感受,其视野就大为扩展。虽然,造,已在相当程度上冲破了巴金自己划定的框框。觉新敢于

有限度地支持弟弟妹妹们反抗,说明他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妥

协退让者。觉新之所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深重的灾难,之所

以成为旧势力的帮凶,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应该主要是他妥叔父们之间激烈的矛盾,他为了避免亲人相残,为了保持家已经隐约感受到了自己的主张与现实的矛盾。只是,巴金还

的弱点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三)巴金注重真实地展露自我心灵的文艺思想。巴金的情感,也强调过文艺要真实地展露自我的心灵。巴金说过

与行为的冲突、理智与感情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激流三部曲》仍然是以“反抗一妥协”这样带有明显社会革

命色彩的方式来表述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但觉新形象的塑

协性的自我牺牲精神。面对激进的弟弟妹妹与保守的爷爷

庭的安宁,采取的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策略,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在觉新身上,巴金实际上已经感觉到了人性的弱点,是认定自己主张的正确性,还是把觉新的自我牺牲精神归入

“妥协”的名下予以批判。后来,当巴金的文化启蒙工作再次

受挫,他的杜会革命情结进一步淡化时,他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就更加突出了人性的内容。《憩园》《寒夜》中表现人性

强调过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强调过要用文艺来发泄自己炽热他的写作是在和读者交心。他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高尔基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1](P525)巴金曾多次说过,他的生活和作品都充满矛盾:“爱与憎的冲突、思想

这一切织成了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1]

(P355)所以,在巴金的创作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原来安排

好的情节没有办法写进书里,以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倒自然

而然地发生。《憩园》中的杨梦痴,巴金是以自己的五叔作模特儿写的,本意是想批判他的金钱万能与个人享乐,“但是我写出来的杨梦痴跟我脑子里想的那个人并不完全相同……我把他写得比我五叔好。12](P215)另一个人物黎德瑞也是这样,巴金本意是想借他的口说出一些批评规劝的话.但实际上却把他写成了一个超出作者主观想象的温情脉脉的人。

因此,巴金说他生活与作品中的矛盾“在《憩园》里更容易看出来。”[2](P211)其实,《寒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巴金说他

写《寒夜》“是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23(P384)但是在汪文宣等小人物身上揭示出的人性弱点,以及作家对“人”的深切理解与同情,又岂是一句“控诉”所能概括得了的。注重真实地展露自我心灵,使得巴金内在的矛盾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部曲》的转变,还是他看到了现代中国最需要而当时事实上已举步维艰的文化启蒙的历史诉求,因而仍带着理想与激情

做出的以退为进的主动选择,那么,他从《激流三部曲》中满带着义愤的激进的文化批判意识,转到《憩园》《寒夜》中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来挽悼小人物的悲哀和揭示人性的弱点,则是他的人生理想屡遭重挫之后,面对日益绝望的现实而作出的

无奈的选择。从巴金本人的政治理想与文学的功利目的来

看。他是一步步地走向绝望,最终跌人人生的底谷。但是,从巴金的文学创作来看,他每一次的“倒退”都创造了他文学事业的新的辉煌。尤其是,他在走向绝望的过程中创作的《憩

使得作者能够突破自己预定的理论框框,而让自己不自觉地

意识到的思想有机会得到表现。

园》《寒夜》终于达到了其文学创作的巅峰,其间的苦辣酸甜

和经验教训值得深思。

《憩园》《寒夜》是巴金走向绝望的文学巅峰。巴金是悲

参考文献:

剧性的。他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作家,更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

的社会革命战士。他把他的社会革命理想看得比自己的生

命更重要。但是.他所认定的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社会革

Dl贾植芳.等编.巴金写作生涯E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4.

F23巴金选集;第10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Es]巴金选集:第l卷EMJ.成都:四川1人民出版社,1982.

命理想却又屡次遭受致命的打击,以至于使他不得不多次做

出令他痛苦的调整。他建国前创作的每一次大的转变。在他

看来都是悲剧性的“倒退”。如果说,他从热衷于表现“社会革命”的《灭亡》《爱情三部曲》,到执着于文化启蒙的《激流三

责任编辑:赵歌东

TheGardenofReposeandColdNights:BaJin’SLiterarySummitOccurredinDespair

NieGuo-xin

(The

SchoolofHumanities,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TheGardenofReposeandColdNightsweretheworkscreatedwhenBaJinhadfallenintodespairafterhis

theperiodthathegraduallyabandonedhimselfintodespair,Ba

eager

dreamsoflifesufferedseriousandrepeatedsetbacks.Inreachedanothersummitofhisliterary

Jin

creation.Withoutthepursuitofutility,thetwo

great

nature

pieces’significanceofridingandtheunderstandingand

thesummitwascharacterizedmorebytheprofoundrevelationsoftheweaknessesofhumansympathyofthelittle

Keywords:Ba

guys

thanthehighdegreeofhis

arts

excellence.

Jin’Sliterarycreation;TheGardenofRepose‘ColdNights;despairandtheliterarysummit

151

巴金憩园第二篇
《家庭教育及影响的形象启示——巴金《憩园》重读》

巴金憩园第三篇
《巴金《憩园》中的返乡主体》

巴金憩园第四篇
《女性的心灵桎梏_重读巴金的_憩园_与_寒夜_》

巴金憩园第五篇
《灵魂堕落过程的写照_评巴金中篇小说_憩园_》

巴金憩园第六篇
《鞭挞黑暗制度 追求光明理想-评巴金的《憩园》》

巴金憩园第七篇
《《憩园》《寒夜》:巴金走向绝望的文学巅峰》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