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张爱玲说的一个女生一辈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29    阅读:

张爱玲说的一个女生一辈子(篇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自闭、阴暗而扭曲。她们的婚姻与爱情是分离的矛盾体。无爱的婚姻是造成女性人生悲剧的根源。本文试从张笔下的女性意识、婚恋观及造成这些意识、观念、作家的家族文化心理具体分析。婚恋观是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爱情 婚姻 物质生活 家族文化

在对文学的认识日益成熟的今天,张爱玲无疑被经典化了。随着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仙逝,海内外纷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张热”,但这已非稀罕事。自1943年张爱玲在“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娟的《紫罗兰》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以来,其名一直是人们追慕的对象。不只是她的文章,连她的衣着打扮也被世人观赏着、效仿着,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因而人们称张爱玲的读者为“张迷”。

如果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为其打开了文学道路的大门,那么她的代表作《金锁记》就应该是奠定其文坛地位的传世之作。因此傅雷称《金锁记》“来得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讯雨《论张爱玲的小说》,选自《张爱玲评说六十年》55页),“颇有《狂人日记》的味道”,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同上)。而1979年美籍学者夏志清在哥伦比亚大学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称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代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译本,香港友联出版公司1979年)。这算得上是对作家艺术上的极大肯定。据《张爱玲传》作者刘川鄂统计:“国内研究张爱玲的论文已有二百余篇,有关专著也有数种。张爱玲还是学士、硕士、博士论文中入选最多的作家之一。”(刘川鄂《张爱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而光是传记就有五部之多:分别是王一心的《惊世才女张爱玲》、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阿川的《乱世才女张爱玲》、刘彬的《张爱玲传》及刘川鄂的《张爱玲传》,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张爱玲其人、其文作了较全面的解读。但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作品之艺术魅力是亘古常新、阐之不尽的,因此,我们想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来谈谈她的艺术成就。

一、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生于都市长于都市的女性,她对都市生活有难以言说的爱。她自己也说

“喜欢听市声”,“喜欢从早上巷子的煤烟味里走过”。正是作家对生活的爱,对生活的传神描摹,我们才有幸看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上海“洋场社会”,“真实再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上海历史”。但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却很少直接描绘大上海的市景风物,而是将笔墨投向了大都市阁楼中的小姐们。她们终日深居于洋房的阁楼上,不关历史的痛庠,却演绎着一场场“倾国倾城“的故事。正如王安忆在获得2000年矛盾文学奖后所说:“历史的真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历史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生活演变”。“(王安忆《王安忆说》之《我眼中的历史是日常的——与王安忆谈〈长恨歌〉》155页)这也为张爱玲的女性世界便是阁楼世界、张爱玲的文学便是“家史性文学”寻了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张爱玲的创作时期主要在上个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与冰心、丁玲、庐隐、淦女士等作家同时代,正值继“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女性意识觉醒之际,然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却全然不像丁玲笔下的沙菲、丽嘉沐浴着五·四个性解放的春雨,毅然走出旧的封建家族奔向社会的,她们是“拼了命的想留住满清末年遥远的空气”(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因此唐文标称“张爱玲世界”是一个死世界,没有希望,没有下一代,没有青春,里面的人根本不会想到明天„„(唐文标《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早期小说长论》选自《张爱玲评说六十年》290页)。然而作为女性,从封建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在那“沉下去”的时代中,如白流苏所说“没念过两句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们做什么事”。她们这些阁楼上的人儿,阁楼便是她们的世界。试想,这些阁楼的小姐们全如唐文标所说都“进工厂,投入革命”,结果会怎样?在那“迫切”的世界中,光喊口号,只谈意识是没有用的,娜拉走后还是要回来的,因为她少了生存的物质基础。鲁迅先生也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人格的不健全,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五·四”思想解放在女性思想解放上的不彻底。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运动后,现实是“时代是这么沉重,不那么容易大彻大悟”(张爱玲《张爱玲文集》之《自己的文章》257页),生存才是必然。正如王富仁所说:“五四时期觉醒的知识分子,主要不是从中国自身生产力的发展中独立地建立自己的理想追求,而是当有前进的追求时直接接受了外国思想学说中的理论命题。这种原则与中国实际的思想现状发生了极大的悬隔。”因而丁玲、庐隐等女作家笔下的女性貌似新派而实质却离不开男性世界,

她们笔下的女性意识只限于表层的觉醒意识。而张爱玲便是将笔锋指向了中国千年来女性生存的阴暗面,在那里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与社会主体人群的男性永无休止的“斗争”才是她们的生存哲学。这种“斗争”并非女权主义者提倡的对男性的抗衡和统治,她们只是在恋爱、婚姻、家庭上变着方与男人算计着、妥协着、纠缠着,只是为了获得一份生的物质基础。所以,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便是一种迫切的生存意识。

二、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婚恋观及文化心理

一位作家说过:“作为女人,这将是你一生最大的不幸”。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的不幸,主要源自她们婚姻、家庭的不幸。无爱的婚姻导致她们人格的扭曲,但她们又无法自拔地陷入在对传统旧家庭的眷恋中。在那昏暗、潮湿、虚空的老房子里,她们把一生都押了进去,就像“绣在屏风上的鸟儿,死了也飞不出那屏风”。

1.婚姻是女人求生的筹码

如果说结婚证书是一张抵押单,那么典当的便是爱情。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没有爱情,只有婚姻,婚姻的唯一意义在于能赚取一份生存的物质基础。为此,《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梁太太嫁给了香港一个年逾耳顺的富人,“专等他死”;《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用她一生的青春换来了一把黄金枷锁;《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在婚姻的城池大战中,终于以攻破范柳原的婚恋之战而告捷。所以,“女人选择丈夫远不及选择帽子一般聚精会神,慎重考虑”(张爱玲《都市的人生》之《更衣记》126页)。《心经》中的绫卿是“人尽可夫”,《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娇蕊是“心如公寓,谁都可以住”。但游戏婚姻的同时,她们又少不了结婚证书这张保险单。

白流苏与第一个丈夫离婚后,回到娘家遭到哥嫂的排挤,深知“这个家是呆不下去了”,但回去守寡又不甘心,青春就这样白白浪费,想找点事情做又“大字不识几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徐太太一言道破她的心机:“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于是她把一生都押在了浪荡公子范柳原身上。她深知范柳原是风流成性、无心安家,但还是愿到香港去赌一把。在香港两人虽纠纠缠缠、欲擒故纵,但白流苏明白,她的清白是她唯一的筹码,千万不能沦落到作情妇的地步。因为她已二十八了,不再年轻了,作情妇那是吃青春饭的,最终也只能落得一无所有。但故事的结局总有点反讽意味,若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白流苏机关算尽,也只能落到作情妇的地步。

为什么在如此不和谐的婚姻中,那些“痴男”、“怨女”们还能相安无事的生活下去呢?张爱玲的解释是:“人是活在一个时代里的,可是这个时代却在影子似的沉下去,人觉得是被抛弃了。”所以王安忆认为:“张爱玲对生活的真实描写,缘自她内心的虚无”。在那不可理喻的时代里,男人和女人谁也离不开谁,惟有活下去才是真实。“仅仅是一刹那的谅解,也够他们在一起生活个十年八年”(张爱玲《倾城之恋》,选自《张爱玲文集》37页)。

2.爱情与婚姻是错位的矛盾体

“张爱玲世界”并非一个死世界,她笔下的女性并非全然不知爱为何物?她们“一辈子想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张爱玲《都市的人生》之《有女同车》117页),只是她们的爱情与婚姻是错位的矛盾体。《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由一个麻油店的女儿嫁给一个大户人家的“活死人”做了太太,生了孩子,这一辈子算是完了,可她偏偏不甘心,爱上了小叔子姜季泽,与他“捉迷藏”似的躲闪着、爱恋着。

当七巧死了丈夫婆婆后季泽第一次到她住的地方那一番对话,那一番柔情让七巧“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竟让她误以为她当初嫁到姜家来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要遇见姜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姜季泽相爱”。也许这点少女似的爱恋,是七巧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但她毕竟不是纯情懵懂的少女,姜季泽这样的花花公子也不是她可以托付一生的人。她只是绝望地以为“他只是哄她,想她的钱——她用一辈子换来的几个钱”。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曹七巧最终人格的裂变是爱情与婚姻在她身上的错位所致。她对儿女爱情、婚姻的扼杀,是对这一错位婚恋的疯狂报复。直到年老后她回想起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喜欢她的有肉店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开开玩笑,然而挑中了其中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非此一例,《心经》中的小寒爱上了自己的父亲,她却与长得像自己的绫卿结了婚,《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爱的是娇蕊,却与家境较好的蕊蕾结了婚。女人总是婚恋错位的牺牲品。

3.爱情是有的,只是与婚姻无关

张爱玲说过:“为爱而结婚,等于把白云装进坛子里”。她笔下的女性并非不相信爱情,只是谈到婚姻便退缩了。

《封锁》中的吴翠远与吕宗桢素不相识,只在封锁期间同坐一电车,本无故事可

言,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侄子的出现),使吕坐到了吴的身边。两人逐渐谈得投机了且相爱了,甚至还谈到了婚姻大事。封锁开放了,“宗桢突然站起身,挤到人群中不见了,他走了„„电车里点上了灯,她一眼望见他遥遥地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了。她震了一震——原来他并没下车去,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尽情理的梦。”然而这样的爱情故事也只能是在“封锁期间”这样一个“非历史性”的状态下昙花一现。现实生活中的吴翠远是大学助教,严肃而刻板,吕宗桢是会计员,有妻子,有家庭。一旦谈到婚姻便不得不考虑世俗的干扰。吕宗桢首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正是男性对爱情婚姻的退缩、不负责任才让女人对婚姻感到失望。这也是张爱玲对于婚恋的思考:大多数女性都会如吴翠远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那个人,但由于一个现实的因素(或者男人已婚,或者女人被卖——如《爱》中的“她”,或者两人“生死契阔”),她们多会发出如吴翠远般的叹息:“完了,以后她多半会嫁人,可是她的丈夫决不会像一个萍水相逢的人一般可爱”,“白白糟蹋了自己的幸福”。《年青的时候》中潘汝良爱上了同上夜校的沁西亚,但由于汝良一时贪图年青时的自由,眼看着沁西亚嫁给了一个俄国下级巡官。这同样是男人对婚姻的退缩不负责的最好佐证。

爱,只能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张爱玲文集》之《爱》197页)的人生况味,与婚姻无关。

三、张爱玲独特的家族文化心理

黑格尔说过:“中国的民族精神,就是家族精神。”事实上在现代作家中如郭沫若、巴金、老舍、郁达夫、萧红等,“理性上对家族文化的激烈否定,情感上又无法抵御它的深层诱惑”(曹文书《论中国现代作家的家族文化情结》选自《文学评论》2005年第一期)。像张爱玲这样有着传奇人生的作家,更是难逃家族文化的梦魇。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对家的依恋表现的尤为突出,无论是拼命逃离娘家的白流苏,还是对姑妈家感到厌倦的葛微龙,她们最终还是步入了以婚姻作保的家。也许这正隐射的是作者心灵上对家的渴望和追寻。童年的母爱缺失,少年的父母离异,青年的远赴香港求学(其中经历港战),中年的婚姻变故,晚年的客死他乡,都让我们看到张爱玲的一生是无家的一生。而在这漂泊的一生中,搬家成了她生活的最重要部分。

张爱玲说的一个女生一辈子(篇二)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指 导 老 师学 生 姓 名学 号院 系专 业写 作 批 次

W44941012220004 2011秋批次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徐珊 :林少名 : :网络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林_少_名_________

日期:2011年12月16日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Ⅱ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扮演的重要角色 „„„„„„„„„„„„„„„„1 (一)《金锁记》的曹七巧 „„„„„„„„„„„„„„„„„„„„1 (二)《沉香屑-第一炉香》的葛薇龙 „„„„„„„„„„„„„„„„„1 (三)《倾城之恋》的白流苏 „„„„„„„„„„„„„„„„„„„1 二、张玲小说主要塑造的女性形象类型 „„„„„„„„„„„„„„„„2 (一) 交际花类型 „„„„„„„„„„„„„„„„„„„„„„„„„2

(二) 畸型女类型 „„„„„„„„„„„„„„„„„„„„„„„„„2 (三) 懦弱女类型 „„„„„„„„„„„„„„„„„„„„„„„„„3 三、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 „„„„„„„„„„„„„„„„„„„4 (一) 特殊的时代 „„„„„„„„„„„„„„„„„„„„„„„„„4

(二) 个人的性格原因 „„„„„„„„„„„„„„„„„„„„„„„4 (三) 女性的社会地位 „„„„„„„„„„„„„„„„„„„„„„„5

参考文献 „„„„„„„„„„„„„„„„„„„„„„„„„„„„„7 致谢词 „„„„„„„„„„„„„„„„„„„„„„„„„„„„„„8

摘要

张爱玲是现代女性作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一个传奇,深深吸引着人们去品读她的作品,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感叹其悲剧意味。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尤其突出。本文就从她的几部经典作品去分析女性在其小说中的重要性,主要类型和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女性主角 女性类型 悲剧原因

Abstract

Zhang ailing's is the modern women writers of a unique scenery line, is a legend, deeply attracted people to read her work, reap happy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gedy means sigh. In her novel, the female image especially prominent. This paper from her several classic works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women in his novels, the main types and cause the cause of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Key words:Female protagonist Women type Tragedy reason

张爱玲说的一个女生一辈子(篇三)
《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我以为我很了解你,而当真正想下笔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此时的我是如此的慌张,因为我害怕我写不出真实的你或者离你相差甚远。

知道吗?我多想走近你,走近你的世界,看看你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张爱玲出身豪门,身处宦官之家,分别受父亲和母亲中西文化的熏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令多少人为之羡慕,为之向往。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随着父母的离异,爱玲的梦破灭了。后来的继母如一只毒蝎,视爱玲为眼中钉,心中刺,对她百般的折磨。不仅如此,她的继母还挑拨她和她父亲的关系,使得他的父亲视她同仇人,曾经对爱玲的喜爱早已无影无踪。以至于后来,当爱玲生病了,差一点要病死,他的父亲都不曾过问一句,更不用说是送药和送饭,就让张爱玲自生自灭。在病的半年里,爱玲只是感到自己朦朦胧胧地生,朦朦胧胧地将死于这房子里。

人世间的苍凉,张爱玲从小就体会尽了。她必须要逃离这个宦官之家,逃离这个可怕的梦魇。以后,这个显赫的世家,无论是兴或是衰,都与爱玲无关了。

张爱玲从不甘于平凡,她曾经和他不谙世事的弟弟说:“一个人假使没有什么特长,最好做到特别,引人注意。我认为与其做一个平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行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的人做特别的事,大家都晓得有这样的一个人,不管他是好还是坏,但名气有了。”

张爱玲的一身的确如她所说,不平凡。从小就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非凡的写作水平。她七岁时写小说的神童,十四岁写《摩登红楼梦》、《霸王别姬》轰动全校,之后的《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作品横空出世,引起文坛的一片躁动。所有的人都惊叹于这个年轻女子成熟世故的写作风格,惊叹于她那大雅亦或大俗,深浅自如的写作的文学作品。顷刻间,名利、声势、赞誉都随之而来,而她只是淡然,不理会世间的浮云。她做到了出名要趁早,她也享受了名利、声势、赞誉所带来的快乐,而她却不沉沦于此。 她似乎是一个不染世俗风尘的女子,她只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她喜欢逛书摊,她更多的不是买书,更多的是如鉴赏家一样鉴赏版本老旧的书籍,更多的是观察历尽沧桑地书摊人;她喜欢穿晚清的旗袍,而她又能穿出不一样的风格;她嗜电影如命,曾经为看一部她一直期待而又未曾看过的电影,刚到杭州又匆匆赶回上海,只因为电影在上海放映。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正因为她这样的特质,成就了胡张之恋。而对于爱玲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他们每天喝着红茶,吃着西点,谈文章,谈艺术,谈人生,过着诗意的生活。爱玲曾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是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可是,在这样的乱世里,一座城市的沦陷,成就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倾城之恋,而同样是一座城市的沦陷,却让张爱玲和胡兰成走到了感情的终点。 面对胡兰成的背叛,张爱玲有的只是冷漠和淡然,正如她写信给胡兰成所说:“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我亦不会寻短见,亦不能爱上别人,我只是萎谢了。”对于曾经许给她“愿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胡兰成,爱玲不曾恨过,因为她深知爱没了,恨亦没了。

好一个敢爱而又坚强的女子!

生命是一件华丽的袍子,长满了虱子。这是爱玲的人身观,亦是她一生

的写照。她始终是一个淡漠的女子,不染尘世的风烟,过着她传奇的一生。

张爱玲说的一个女生一辈子(篇四)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

第13卷第2期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XiamenEducationalCollege

Vol.13No.2

2011年5月May.2011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

洪福建

(厦门市新店中学,福建厦门361102)

[摘要]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不是英雄式的,但却映射了时代的背景。尤其是女性形象,张爱玲用

苍凉的笔法,赋予其悲剧命运,并以此向读者阐释了自己的内心,并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凄凉地位。

[关键字]张爱玲;小说;悲剧;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75(2011)02-0061-05

“在20世纪中国作家研究中,‘张爱玲学’

,大概也只有‘鲁迅如此迅速地成为‘显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学’可相比拟。

[1]30。授、张爱玲研究者陈子善这样评价“张学”“在对人生的悲剧性展示中,张爱玲以其对生命

本体、人生价值深刻而睿智的剖析,在个人、人生以及超越人生的三个层次而上,从自己的个人身世乃至普通凡人的感情里,咀嚼出浓稠的人生悲凉的况味,使其小说始终流贯着强烈、明晰而

[2]67”独特的悲剧意识。在张爱玲小说①中,女性的形象尤为突出。这些女性,大都少了女孩的纯

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然而每个女性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她们一生的色彩都是灰色的,隐没在阳光之下。她们病了,病得深入骨髓,不可救药,她们一生蒙的都是悲剧的色彩。综观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后,又是另一番的情境了,各种带刺的冷言冷语由自家人口中出,家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温暖荡然无存,流苏只觉得现在的她在白家是个十足的蹭吃蹭喝的生人,连疼她的老母也无能为力。也正是这个生人的身份使她看清了这个封建家庭的颓败,她感到了凄凉,恐惧,再在这个家里呆着,只会四处碰刺。于是抱着委屈的她只能选择出走、逃避,逃避这个家,这个势力、无温度的家!但是她出走得不彻底,她选择的方式只是再找个男人做靠山。后来,她跟浪荡自私的公子哥范柳原结婚了,虽然她对男人的劣根性了如指掌,但她

——范太太。这是张都不介意,因为她有了名份—

爱玲小说中少有的团圆的结局,张爱玲把古代美

女倾城的故事给反转过来了,乍看恰似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其中的荒凉世界、悲怆人生却是作者在冷眼旁观地叙述中想要向我们展示的。身体是得到了归属,但是心却依然在流离,单薄的锐利是很容易破碎的。接下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漫漫长夜煎熬,其实我们是可以看得到的。

还有《留情》中的郭凤,丈夫死后就嫁给米晶尧,即使当二房她也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这个现在的丈夫身体好、能够多活两年,可以让她有个依附,这场婚姻有个保障,也就是自己能生活下去就够了。至于丈夫是否经常跑去看前妻,他们之间是否有爱可言,那不是她关心的问题。

一、张爱玲小说悲剧女性的四种类型

(一)结婚求生型

这些女性没有爱情,只有婚姻,婚姻的唯一意义在于能赚取一份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求生存的筹码。

典型代表是《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她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带着一点积蓄回娘家,尚能够得到兄嫂等人的礼遇。可是当积蓄被兄嫂骗光以

[收稿日期]2011-03-08[作者简介]洪福建(1974-),男,福建厦门人,厦门市新店中学一级教师。

·61·

婚姻的结婚证书就是她们生存下去的保险单。

(二)青春畸变型不仅是已婚的女性这样沉沦、消极,即使是十七八岁的少女,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少了该有的健康、天真浪漫。这些少女,由于外界腐败思想的腐蚀和自身欲望的放纵而没有该有的健康心

。《沉香理、正常思想,从而畸变,产生病态心理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来港求学,却被嫉

妒少女、不愿正视岁月流逝,而一直过着高等调情生活的姑母所利用,成为弄人和弄钱的工具,成为她姑母的傀儡,最终潜意识中的“自愿”生病,让她有理由留了下来,并离不开这种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喜欢上了这种浅薄的享乐。金钱对她虽没有太大的诱惑,但是她却用金钱来留住乔琪,精神上也完全自我分裂,当后悔时,身心和情感已回不到当初她来港之前的单纯了,她心理的感受正是最典型现代人的心态,在繁华中的人的渺小,心中无边的荒凉、恐惧和绝望。

而《传奇》下部的第一篇《心经》中的许小寒,病态的心理,严重的恋父,于是沉湎于自我幻想和自欺当中,嫉妒母亲,不惜伤害母亲,暗喜认为母亲跟父亲离婚是在成全自己,也在百般地破坏父亲和绫卿之间的感情。她无法摆脱徒劳的感情纠葛,为了父亲,她宁可当一辈子这个家的孩子,典型的弗洛伊德中的恋父情结,她陷在自己作的对父亲畸恋的茧当中,无人开解,她也不愿挣扎,就这样任茧慢慢变厚。实在可悲,年纪轻轻,却有着不该有的心态,有的只是让人哀其不幸的苦楚和悲凉。

(三)扭曲人性型

这类女性,被压抑的生活造就成了彻底疯狂的人,她们没有所谓的亲情、爱情可言,有的只是欲望,在欲望的唆使下,泯灭了人性。《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少女时代泼辣爽朗,有男人喜欢,也和年轻男子调笑打闹,按理她可以嫁个对她真心的男人,即使是一点真心,生个孩子,享受简单快乐的生活。但是,由于哥嫂的贪财,她被嫁进了姜家当二少奶奶。可是,二少爷是个骨痨病人,她才有这个“荣幸”当上二少奶奶,让她能心甘情愿地伺候这个残疾的丈夫。然而这样,她在公馆中也没有地位可言,麻油店的出身,连一个低贱的丫头都瞧不起她,更少不了叔伯、妯娌的鄙夷,再加上陪着个没有生命的行尸走肉般的丈夫,正常的情欲得不到满·62·

足。这时的七巧早已被这种压抑的生活挤得变了形,她唯有以下层市民的放肆、尖刻和庸俗来释放着内心的压抑,到处煽风点火,与小叔子姜季泽暧昧不清。她以十年的青春熬着,熬死了丈夫,熬死了婆婆,分了家,终于在这个公馆赢得了新的生存地位。这时的姜季泽向七巧倾诉爱情,她的心有摇荡,随之季泽劝她卖掉乡下田地,典下他的寓所,精明的七巧终于明白了,爱情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手中的金钱,爱情的幻影消失了。她得出了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金钱是真的!她的性情已经扭曲,成为了黄金的奴隶,带上了黄金的枷锁。更可悲的是,她的报复延续到了她的一双儿女。儿子在外面寻花问柳,她不管;教他抽鸦片,为的是留住这个身边唯一的男人。不得已才为儿子娶亲,但从新媳妇进门初始,七巧就一再地讽刺她,挖苦她,甚至逼迫儿子长白供出他与媳妇芝寿的房事,又向亲朋好友传播,使媳妇抑郁成疾,最终芝寿这个无辜的受害者被七巧逼死。女儿长安也无法幸免,七巧不甘心长安在学校健康快乐的生活,三十岁的长安,逃不过母亲的枷锁,做不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她在七巧的诱惑之下吸上了鸦片……七巧由被虐到自虐又到虐他,完全泯灭了人性,小说中心理描写解剖得让人物都无地自容,也让读者品味到了人生的凄怆。作者细细地描述一个卑微的女人是如何由正常的完人在黄金的枷锁下异化成几近妖怪的丑恶形象。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梁太太嫁给了香港一个年逾耳顺的富人,就是专门为了等他死,然后可以自由地挥霍财产,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用亲侄女做诱饵,不惜使用各种手段逼良为娼,使侄女堕落成为她的弄人工具,亲情在她眼里荡然无存,欲望丧失了人性,泯灭了天良。

(四)自作多情型

张爱玲笔下还有一类女性,她们有着外表和内涵的资本,却在虚荣心的作祟下,自以为是、自作多情,可骨子里认为自身的价值仍要靠男人来证明。

《色·戒》里的王佳芝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张爱玲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她也比较特别,是唯一的一个以特务身份出现的女性,但是也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小说中的爱国女主角外表矜持沉静,内心却激越慷慨。很偶然的机会,使一群年轻的志士有望和路过香港的汉奸易某接触,于

大院,但童年却是灰暗的,父亲蓄妓吸毒,与哥哥争家产失利而家道中落。不满包办婚姻的母亲长期出走国外,张爱玲就这样在父亲、生母、后母的夹缝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无父母之爱的生活,不正常的人伦关系和生活环境加之亲历了香港和上海的沦陷,使她深切感受到了世情的淡薄和命途的多舛,这就使她对生和死、爱情和亲情、自我和世界、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有了独特的理解。从小缺少父爱、母爱的她,在小说中表现的女性,我们也看不到最基本的母性特征,像《金锁记》中曹七巧对待子女的残忍,剥夺子女的幸福,就源于张爱玲亲情的缺失。另外,两段不寻常的婚姻也造就了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和胡兰成的结合,张爱玲对其掏心掏肺,爱他没有自我,给他寄生活费,处处为他着想,甚至当初不顾旁人异样的评论(说她与汉奸同居的恶语)与他结婚。张爱玲最终撒手,但张爱玲依然孤傲冷清,她需要自我引渡,而不是去追究爱情的真假。第二次,她与大她三十岁的美国作家,为了他,她恪尽一个中国妻子的温柔和努力。为了他,她失去了唯一一次做母亲的机会,中风、生活困窘、拼命写剧本、想尽办法申请各大学研究机构的研究资助金,她和Fred那十一年的婚姻就是这样过的。特殊的两次爱情经历,使她精疲力竭,但也铸就了小说中女性爱情的不完美结构。这就注定了《倾城之恋》中白流苏

,《色·戒》中王佳芝痴永远得不到范柳原的心

痴地为她所谓的爱情而牺牲性命……

(二)受当时五四运动“解放人权”思想的影响

“五四”时期中国一批有着先锋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禁锢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的男权至上的观念,并从封建桎梏中把女性解放出来。而《玩偶之家》的娜拉出走又对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影响深远,女性意识纷纷觉醒,娜拉出走为中国女性的自由解放树立了榜样,成为了典范。然而,张爱玲不凡之处不是在于直接呼吁女性走出铁闺,步入社会,而是走与大多数女作家

。“她以客观现实的眼光,注视着失相反的路线

去旧道德、旧家庭庇佑的女性真实的生活道[3]18”路。顾曼桢受过高等教育,孟烟鹂是千金之身,吴翠远是个教师,她们可以说有很高的素养,但是在这样新旧交替的时代,她们不能完全

·63·

是这个激昂的小团体一合计就定下了美人计。有着美丽外表的当家花旦王佳芝自然而然有了报国的机会,由她扮演成有钱人家的太太,被人介绍给易太太做购物导游,伺机与易某眉来眼去,为了不让易某看出破绽,王佳芝牺牲了自己的处女之身,为了崇高的理想,她觉得值!但是,易某突然的离开香港使佳芝的牺牲打了水漂,她成了人家嘲笑的对象,曾经信誓同革命的同学们见到她,都是似笑非笑的表情。她也开始懊悔了,自:“我傻,反正就是我傻!”两年后,己对自己说

原有的豪迈与激情也已尽了,但事情却在这时有了转机,老易又回来了,一个地下工作者听说了他们的事,鼓励他们值得再试。王佳芝觉得这次就是她把同学的笑话再次变成伟大计划的机会,于是她重打精神,再来一次,她要救赎她以前的挫败感。这次老易一步步跌入陷阱,在珠宝店眼看就要成功了,王佳芝却因一个陡然生出的变。“也许,他是真爱我的。”珠宝数,功亏一篑

店和粉红钻石一起营造的气氛,让王佳芝临阵倒戈了。王佳芝纯粹是在自作多情,完全是她自以为是,一念之间,女性的脆弱,女人的依附暴露无疑。王佳芝的悲剧就在于,她明知道放走易某她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她宁愿相信他是爱她的,这也是她自恋的虚荣心在作祟。

还有《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孟烟鹂,这”,“圣洁的妻”,从过个佟振保眼中的“白玫瑰

门那天就没入过振保的眼,她只是佟振保完成“门当户对”的任务。佟振保宁可宿娼也不愿碰

。可是,“他在外面嫖,烟这个“乏味的妇人”

鹂绝对不疑心到。她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

[6]112”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男人是她的。多么单纯的想法,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有可能是她的

吗?她只是在自我陶醉,自我安慰,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个与她结婚的男人就是她的,也是爱她的,以至于在这个“家”中,她没有自尊地守着双人床,即使犯了错误也只是觉得更愧对这个“夫”了。

二、张爱玲小说多悲剧女性的原因

张爱玲笔下的这些女性,不论性格如何,出身如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们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凄怆的命运?或者说,张爱玲为什么对悲剧女性情有独钟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源于张爱玲自身的原因

清代重臣名门之后的张爱玲,虽生活在朱门

地放开,时代想赋予她们人权,但却使她们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所要经历的亦是悲凉的命,《色·戒》中的王佳芝为什么最途。可想而知

后还是凄凉的死去,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可以称为新女性,但她的思想还是原始的,认为付出真情的她可以得到男人的证实,证明她的存在,但小女人思想的她就是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三)受封建宗法夫权思想的禁锢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表现的虽然未必是女性真实的自我,但却肯定是宗法内囿中惨遭压抑的女性自我。虽然时代是新的,但是这些女性

、“三骨子里依然根深蒂固地植着“三纲五常””、“贞节牌坊”,这些悲剧从某种程度上从四德

讲是她们为自己打造的。她们把改变命运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男人身上,而不是自己本身,她们根本不可能从自己狭隘的生活背景中觉悟到要去凭借自己抗争什么,她们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改变,意识仍被男性所支配和控制,更可悲的是,女性自己竟也没有超脱这种认知的念头。即使她们开始读大学,开始接受教育;开始找工作,开始人生新的起点;甚至是留洋海外,接受异国文化熏陶,最终只是为了把自己依附男人的价值提高,有更高的筹码,从而可以得到所谓的更好的、更稳定的生活的躯壳。洋装和短发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扎根于人物意识深处的根深蒂固的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离开家庭的方式是念

,《沉香跳进另一个家庭,让自己有另一个依附

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不惜用卖淫养夫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王娇蕊永远手段自虐

离不开男人。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这些女性都是自觉自愿地甘居于男性的脚下,心履斑斑,情感混杂,在千疮百孔的感情世界中挣扎。在张爱玲笔下,女性追求的婚姻是无爱的,有爱的婚姻是痛苦的,爱成就不了婚姻,婚姻就不是爱情为基础。这些女性未曾没有过尝试,未曾没有过努力,但都是徒劳,最终受局限的她们得向封建宗。《十八春》里曼桢法夫权、封建道德标准屈服

的母亲得知二女儿被大女婿强奸以后,唯一的反应竟是让女儿将错就错地嫁给他,好顺从封建秩序,而她的安排也将善良的女儿一步步推向深渊,令人心寒!张爱玲小说中就常常出现屏风、月亮这类的意象。笼中的鸟,开了笼尚能飞出去,而屏风中的鸟呢?等到羽毛暗了,给虫蛀了,最终只能死在屏风上;月亮的光,永远都是·64·

清冷的,惨白的,令人发寒,无法给人一丝的温暖感。这两个意象很好地寓意了整个封建宗法对女性的压迫和无人性化。

(四)受到《红楼梦》的影响

张爱玲从小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她十岁模仿鸳鸯蝴蝶派的笔调写了章回体小说《摩登红楼梦》。“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

[4]3

<红楼梦>未完。”这是她在《红楼梦魇》中

。《红楼梦》给流露出来的对《红楼梦》的钟爱

张爱玲留下的不仅仅是故事中情节的回味,而且

她欣赏的就是贾宝玉、林黛玉凄美的爱情,薛宝钗对贾宝玉的单恋,维纳斯的残缺,不完美中的完美让她咀嚼回味。在《金锁记》中,曹七巧对姜季泽的单相思,永远没有回报。在《十八春》中顾曼桢和沈世均虽然相爱,这在张爱玲小说中也是少见的,但在她的小说中注定相爱的人不能够在一起。在红楼中“五颜六色”的丰满的女性形象,也给张爱玲塑造性格各异女性形象带来了灵感。

三、对张爱玲小说悲剧女性的整体评价

张爱玲的小说都是普通人的小事,没有惊天动地、大起大落,却一直在演绎平实的小人物的。“因为在历史与社会的洪荒之中,张爱玲悲剧

,她既体是一个找不到自己坐标点的‘失落者’味到前朝繁华散去的狼狈,又见识到现代文明的

[5]50”种种虚伪。张爱玲对人性弱点的批判是独特而深刻的。作品中有着对私人生活关注背后的诠

释,也有着对当时价值取向的嘲讽,隐藏着依稀可见的颓废之式以及不动声色的对人性近乎残酷的解剖。张爱玲的小说风格是苍凉的,表现的是腐烂的不伦不类的环境中人们无助的挣扎。张爱玲小说揭示着女性的自私、刻薄、势利、恶毒、贪婪、无知、懦弱、迷惘等缺点,剖析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脆弱,没有热情和渴求爱的能力,这正是人性悲哀之所在、生命苍凉的反映。就因为张爱玲深知女性生存的艰辛和不幸,身为女性的她就是想以她清醒的女性意识唤醒沉沦中的女同胞,她同情她们,因为身世的相似,她可怜她们,因为她们的不清醒。身为女性的她不满女性如此艰难的生存状态,但她能力有限,无法改变,所以只能给她们一个悲剧的结局。

“饥寒交迫,心事煎逼的环境里!你不要读

做的永远不彻底,解放的不彻底,说是进步,脚下却摆脱不了封建的枷锁;可以了解当时的人性,自私的,懦弱的,迷茫的,想着与时代接轨,原始的思想总是在作祟,因此行动永远跟不上,只能妥协,亦或是只喊喊口号壮壮胆。这些悲剧女性人物出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们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张爱玲!她会使你有一种奢华的反感。反之!在宁静的书斋里!沏上一杯清茶!翻读张爱玲!就

[6]65”会有一分把玩古董的美感。张爱玲的小说不会让读者感觉到虚无缥缈,她的小说可以用感觉

去触摸。读张爱玲的小说,可以透视那个时代的背景:整个社会渴望着进步,女性渴望着真正的解放,真正的自由,结果反而总是事与愿违,想

[注释]

。①本文论述所据张爱玲作品为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张爱玲典藏全集》

[参考文献]

[1]欧阳海燕.我们曾误读张爱玲[J].新世纪周刊,2007(27):30-31.[2]金晖.说不尽的苍凉: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独特性探析[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67-71.

[3]程秋莹.女性生存悲剧的透视与书写:评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6):17-18.

[4]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10:红楼梦魇[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5]熊学敏.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识[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48-51.[6]韩丽君.浮世的悲哀:张爱玲悲剧意识初探[J].作文世界:高中,2004(12):63-65.

[责任编辑:曾垂超]

·65·

张爱玲说的一个女生一辈子(篇五)
《张爱玲女性形象》

解读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姚锦芳 浙江湖州师院图书馆(313000)

摘要: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认识是独特的,是别具一格的,这在她的小说中就存在着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解析了这两类形象,并且分析了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形象 悲剧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显赫的背景,贵族的血液并没给她带来多大的幸福,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最为成功、最为丰满的。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是红极一时的才女,是当时文坛极富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如同她的第一部小说集标题一样,张爱玲在中国文坛上的际遇称得上是一段传奇。太平洋战争爆发,“孤岛”失陷,许多进步作家或逃离虎口,或藏身匿影,蓄势待发。张爱玲却因香港战争爆发而回到上海,灵感奇发,乱世反倒圆了她7岁即有的作家梦,小说集《传奇》一出版,即成为上海文化界的最畅销书,张爱玲从此为文坛所瞩目,她的作品在读者和文化界中都有广泛的影响。她以独特的眼光,透视乱世,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向女性精

神世界进行挖掘,展示了她们的痛苦、抗争以及灵魂裂变,也渗透了张爱玲对生命本体、人生价值的思考。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四十年代沦陷的上海文坛。1949年后发表《十八春》、《小艾》;1952年迁居香港,发表《秧歌》、《赤地之恋》;1955年定居美国,又有《五四遗事》、《怨女》问世。《金锁记》、《倾城之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她多以四十年代旧中国的沪港洋场社会为背景,描写在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相冲击、媾合下,一些特定的女性的惆怅、悲苦、疑惑、无奈,甚至心理的畸形与变态,从抽象的哲学意味上对人性进行探索,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包含着她对生命本体、人生价值的思考。

身为女性,及她独特的身世背景,使她对封建家庭中女子艰难的生存处境有更深的独得体会,并用老到犀利的文笔给予精采的描叙。张爱玲以苍凉犀利的人性透视,从反面展示了女性在灰色人生中的畸变心理。她欣赏鲁迅揭示国民劣根性的手法,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文化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心灵上的奴役。在剖析女性身上固有的“奴性意识”上,她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作为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媾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明,首先,她实际上写的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其次,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

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不是衣不敝体、食不果腹的经济上的穷困,而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很好地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那就是女性生存的艰难。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大多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可分为两类:

(1)缄默无助的女性,她们对待社会、家庭温顺软弱,一切凭命运的安排。如《小艾》中的席五太太,小艾;《金锁记》中的长安、芝寿。这一类是张爱玲小说中塑造得最多、最为丰满的形象。

如《小艾》中的五太太,蜜月还没度完,丈夫就带姨太太到外赴任,多年一直将她撇在席家过一种“又像弃妇又像寡妇”的生活。一生的岁月就这样无声息的流过,临死前还硬撑一口气不散,要等那形如虚设的丈夫前来告别,谁知她那“夫君”已死去3年了。

而《金锁记》中的长安一直生活在七巧的安排下,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更不用说自己的婚姻了。长安有过两次快乐的日子,但都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自愿舍弃了。便是这个手势使她的命运虽不像七巧的那样阴森可怕,影响深远,却令人觉得另一股惆怅与凄凉的滋味。

(2)丑怪疯狂的女性,以《金锁记》中的七巧最为代表。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一点爱情也葬送了。

晚年的七巧不断的和自己儿女斗争,其实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气死儿媳,因为在他们身上找到她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因此近似变态地加以报复,这正是因为她没有得过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因为她对男人已经是一律敌视的态度,因为她就是被自己所爱的男人欺骗,这几近

心理变态了„„整篇小说,从表入里,从正到侧,手法如此奇妙,七巧在张爱玲笔下,已然不是纸上人物了,而是写得活了,这样的功力,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很少人能比得上的。 张爱玲热爱世俗生活,我们可从其作品中看到一种“真实人生”的魅力。她通过自己熟悉的男女婚恋和家居生活,揭示出现代人性裸露出来的千疮百孔。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有以下特点:

1、奴性。张爱玲以她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在小说中借女主人公的感情矛盾,半推半就、若即若离、游戏式的恋爱婚姻,细腻地剖析了妇女身上的这种特性。最突出的是《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了。她的曲折而苍凉的恋爱历程,正是一场求安稳的爱情冒险。张爱玲对女性身上的致命的弱点毫不避讳且将其剖析得淋漓尽致、一针见血并暗示女性身上的奴性性格因素必然导致其悲剧性的命运。 2 爱与道德的整体沦丧。张爱玲是一位专写人性恶的作家,她致力于挖掘人的灵魂的阴暗面,她作品中的人物,没有一个有高尚的情操,没有一个有善良的心地,没有一个的性格是憨厚纯朴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同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她们都是现代大都会里“病”了的男女,如《心经》中的许小寒、《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再如,《十八春》中的曼璐,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沦入风尘,及至年长色衰,又不得不与祝鸿才姘居,然而她仍没有找到真正的幸福。张爱玲笔下透出的那股令人寒彻骨髓的冷气—人间无爱,只能成为我们唯一的解释。3、被金钱物化。有人说张爱玲善写人身上的情欲,准确一

张爱玲说的一个女生一辈子(篇六)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 掖 平

Ξ

  概 要  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慈悲、了解、,。男权下。,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女性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才可能成为自由自主的女性优美自在的生存。她的小说通过描写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的不幸和她们安于不幸、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表达了她对“女奴”灵魂的痛苦拷问和对民族文化心理的痛切反思。正是这种成熟而深刻的女性意识,使张爱玲作品具有识读社会进化和女性解放程度的镜子的意义与价值,并获得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位置。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张爱玲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生命本体的特殊性

和本质性以及对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认识,它是由女性自己拿起笔来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向社会向文化向人性发言———“我手写我心”所高标独立的。在我国,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期。

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序幕,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斗争也由此正式启动。一批现代女作家迎着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新时代曙光,勇敢冲出了封建父权意识的幽暗历史隧洞,昂首登上了现代文坛。她们把“人的发现”这一五四新文化思想的核心具体化为“女性的发现”和“女性的复活”,宣告女性应该成为和男人一样的大写的真正的人,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价值、权利与尊严。她们用文学作品塑造了一批冲出男权传统樊篱的新女性形

Ξ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邮政编码:250014

象,描写歌颂了她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男

女平等的大胆追求,揭露控诉了历史牢笼对女性的摧残压迫,留下了一份份属于自己的女性体验与女性话语。

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女作家中,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成熟深刻女性意识的佼佼者。由母亲在不幸婚姻中遭受的创伤与苦痛,她在年少时便清醒地认识到女性的天空永远是低暗的。再加上父母离婚家庭破碎给她带来的生活不幸,使她很早就知道自己必须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和陌生的人群,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存。在30年代和40年代剧烈动荡的时局中,在渐渐商品化和半殖民地化的沪港都市生活中,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独立观察、体验了这个世界,独立观察体验了异性、同性和自己,渐渐磨练出一双现代女性锐利的眼光,磨练出一付对自己、对异性和同性、对

・60・

这个花花绿绿复杂喧嚣的都市世界独立分析的头脑。

从张爱玲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中可知她的女性意识萌发极早。她的母亲容貌出众,喜欢打扮也非常会打扮,她穿各种绿色衣服,清雅秀丽而又风韵万千,这让幼小的爱玲十分羡慕,盼望自己赶快长大做一个像母亲这样美这样会妆扮的女人。她迫不及待地向母亲宣告:“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

〔1〕

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当然,这种女性意识是朦胧而且幼稚的。但来自家中一个叫张干的女佣那重男轻女的态度和行事方式,对年幼的张爱玲却实在是一份沉重的刺激,使她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清晰的认识。

翠蓝与青色的旧睡衣叠放在一起看出一种森森细细的美感,心里涌出悄悄的喜悦;她由菜场上出售的各种新鲜蔬菜联想到田园美景;她喜欢看“电车回家”,觉得这是调皮的孩子玩倦了等候洗刷上床休息;她虚心地向开电梯的工人学煮那又松又软又不塌皮烂骨的红米饭;她兴致勃勃地在巷边小摊逛游,挑买各种零碎小玩意儿;她与好友炎樱在街头有滋有味地吃冰激凌和奶油蛋糕;她认为高层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地方”、嘈杂的市声给人亲切和快乐、生手拉二胡的音调有其独特的单纯可爱、汽油味清刚明亮、油哈气使人想起米烂陈仓的丰盈富足她沉醉于自己年青,、“意意;她善于体味各种颜色宛妙复杂的调和与参差的对照……。她对这些细故琐事的谈论和析述,充满了女性对生活特有的一种细腻而从容的体验与感应。

张爱玲的话题也几乎全部可以归入女性话题范畴:如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与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什么是男女的真正平等、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命运……。对这些话题的执著思索与探寻,使得她的作品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成熟而深刻的。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该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与男人平等。她反对“女扮男妆”———女性向传统的男性角色规范认同,认为那种无所不能、包打天下、一切事情都奋力与男人并驾齐驱的女人,并没有成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主人,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平等。她公开宣称不喜欢男人化的女人,也不羡慕渴求那种凡男性能干的女人也一定能干的所谓平等。这种观点与波伏娃所说颇为一致:“只要女人还在挣扎着去蜕变成一个与男人平等的人,她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

〔2〕

创造者”。波伏娃认为,只要女人还在为男女之间的差异而自惭形秽、奋力去与男人争个高低,实质上就仍然没有彻底冲出男权传统的樊篱。因为说到底,挣扎着去女扮男妆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扮演”或“冒充”男性角色进入男权秩序,或在该秩序中按部就班地“运作”行为,对男权秩序并不构成颠覆和瓦解的威胁,所以也

・61・

在张家大宅中,干,,的规矩,更尊贵些,这使得张干自觉身份高于何干,凡事都要占先,处处争强斗胜给何干闲气受。而何干因照料的是女孩先自心虚起来,不敢与张干争。张爱玲却不服,有时就找到张干理论起来。这张干便常常说:“你这个脾气只好住独家村!希望你将来嫁得远远的———弟弟也不要你回来!”言外之意张爱玲应该明白,女孩子在家中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将来这家属于弟弟而不属于她。张爱玲被这种男尊女卑意识气得说不出话来。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张爱玲开始感受性别歧视的压力———女性是受到男性和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习俗与公众意识轻视的。由此,她萌生了要为自己和天下的女人去争取正当的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渴望与信念。她后来曾在散文《私语》中回忆说:“张干使我很早想到男女平等的问题,我要锐意图强”。

张爱玲把自己的女性身份、爱好和细致感受,全部带进了创作当中。她的小说和散文所展示出的,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另外一个女作家,像她这样完全以一个地地道道的女人角色从事创作,写女人,写女人眼中的男人,写女人感受的种种日常生活。她的题材大多取自身边琐事,而这些琐事也正好组成了女人有着特别爱好的生活内容。她描述着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味,由对许多身边杂事的愉快性质的发现而生发出生命的欢悦。她从

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张爱玲围绕着女性在真正意义上与男性平等这一女性生存的终极理想,思索追究着女性存在的意义:女人何以为女人?女性与男性究竟有什么不同?女性独立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女性受压抑、歧视和屈辱的原因有哪些?女人屈辱的历史何时才能结束?……尽管张爱玲给出的解答并非全部正确,但她的思考和由思考生成的认识却无疑是严肃而深刻且颇具独特性的。

张爱玲认为,女人之所以为女人,是因为女人拥有独立的存在价值,这种存在价值就是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她主张男人回归男性本质,女人回归女性本质,是什么呢?自己的看法:

  在任何文化阶段中,女人还是女人。男

子偏于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女人是最普遍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女人把人类飞越太空的灵智拴在踏实的根桩上。  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

张爱玲认为具备这种带有神性的女性本质的女人,才是真正可爱而又健康合理的女人。她特别喜欢奥涅尔剧作《大神勃朗》中的地母娘娘。这是一个年轻强壮的女人,像一头兽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和活力,说话粗鄙又热烈,却爱所有的人,她只有爱。她崇拜生命,愿尽一切爱的力量给生命以呵护和支持,从春到秋,由夏至冬,她都一如既往地在爱,她的生命充满激情,永远带着那光荣燃烧的生命的皇冠。张爱玲说:“这才是女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一个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一个俏奶妈,当众喂了千余年的奶。”“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获得了信仰,大约信的就是奥涅尔‘大神勃郎’一剧中的地母娘娘”。

张爱玲用这些惊世骇俗的语言,表述了自己・62・

心中的带有女神之美的女性原则———充满生命的热情和活力,有蓬勃强旺的爱欲和广博的同情与慈悲,代表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自然母性。这是女人区别于男人的本质,也是一切女性之美产生的根源。基于这种认识,张爱玲在小说中写到爱着的女性形象时,总为其涂抹上一种美丽的色彩。如恋爱中的葛薇龙、郑川嫦、姜长安、虞家茵、王娇蕊等,作家都给了她们一种女人的本真和可爱。即使是那个被所有亲人恨毒了的变态女人曹七巧,在她爱着的时候,也是美丽的。当小说描写小叔子季泽终于向七巧表白了爱情,使七巧心中生起细细的喜悦,,生命,于是她大,却又匆匆跑到楼上窗口去目送季泽远去的背景,心里一阵阵发冷又发热,止不住淌着眼泪时,这一刻的七巧是可爱动人的。这是爱在七巧心中的最后一次挣扎。只有在这一刻,七巧才还原为一个本真的女人,也只有在这一刻,七巧的生命才显现出一种美丽光泽。

然而,张爱玲却清醒地意识到,女人身上这种“地母的根芽”———自然博大的母性在现今社会中已基本消失殆尽。女性异化的根本原因,张爱玲认为是由女性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男权统治之下的境遇所造成的。的确,自从母权制被颠覆、父权制形成这一女性遭受的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开始,女人就被限定在了社会的最底层,由女神变为了奴隶。女人要承受多重压迫,并直接受支配于男人。在这种受压迫的环境中,女人渐渐养成了妾妇之道,处处依附、事事驯顺。张爱玲认为女人依附于男人求生存的劣根性,是男权社会一手造成的。她看破了那种所谓妇德,实质上乃是“怎样在一个多妻主义的丈夫

〔3〕

面前,愉快地遵行一夫一妻主义”。她一语道破了对母爱的膜拜后面藏着的男性话语,“普通一般提倡母爱的都是做儿子而不做母亲的男人,而女人,如果也标榜母爱的话,那是她明白她本身是不足重的,男人只尊敬她这一点,所以不得不夸张,浑身是母亲了”。指出这不过是对符合了父权规范之中的女性价值尺度的肯定而已,表达的依然是传统男权意识;她悲怆沉痛于现实中女人的生存姿态和命运,依然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固定模式:“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

〔4〕

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她深刻反思审省了现实社会中那些从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学会了“娜拉出走”的女性的生活历程和遭

人类的常规文化心理,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并导致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失落与泯灭。

张爱玲却以自觉的女性主体意识,对“太阳和月亮”这一传统的两性关系模式作出了否定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她笔下的虞姬常常在夜间独自巡营时,就开始思索自己的生存目的和意义。虞姬清楚自己的附庸身份和地位:“如果他是那炽热的、充满了烨烨的光彩、喷出耀眼欲花的am2bition火焰的太阳,她便是那承受着、反射着他的光和力的月亮。她像影子一般地跟随他”,“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虞姬,,为了他的壮志,他的长矛,和他的江东子弟去获得他的皇冕。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的高亢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

这当然不是虞姬的思想,而是张爱玲对女性命运、对女性生存境况的清醒认识,她知道滚滚红尘中有的是女人永恒的悲凉。她要通过虞姬向读者表明自己的立场:女人不是月亮,女人不想再做月亮。于是,小说中虞姬继续沉思着,如果项王成功她将处身的生活空间和位置: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暗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在这里,思维与感知的主体是虞姬,行为与话语的主体也是虞姬。张爱玲让这位古代美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对自己为男人而活着、因男人的富贵而富贵的不独立的生存价值目标,作出了决绝的否定。虞姬不愿意继续做只能承受和反射

・63・

遇,指出她们出走之后在男权中心社会中仍旧没有获得生存自由与平等,因为社会根本没有提供给她们经济上、政治上、道德上的合理位置,这种出走行为也就成为她们自己向自己戏剧化地扮了一个“苍凉的手势”。

在男权中心意识统治下的社会中,女人的生存处境是艰难而卑下的,女性的独立生存价值是全然被男权意识遮蔽了的。这是张爱玲在经由种种感悟和思考之后,获得的对女性命运、女性生存境遇的理性认知。在这种清醒的女性意识的烛照下,描写,示,16岁时的“少作”,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把自己清醒的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复活在古美人虞姬身上。她改写了代代沿袭的英雄美人模式,否定了传统的美人伴英雄或美人甘心为英雄殉情的女性生存价值,以惊世骇俗之笔把“霸王别姬”改写成了“姬别霸王”。

在传统男权封建文化结构中,女性是毫无主体性可言的。未出嫁时是父亲的女儿,出嫁之后是丈夫的妻子、儿子的母亲,从姓氏到整个身心都系于丈夫的掌握之中。女人的一生都是生存在一系列男人庇护下的名份之中———为女为妻为母。除此之外,她没有其他身份,更没有“自我”可言。因此,依附男性便成为一个女人存在的全部意义,她没有独立存在的权利和自觉。也因此,将男人比喻为太阳,将女人比喻为月亮,便成为文学描写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两性关系模式,月亮因太阳而生辉,妻子因夫贵而贵、夫荣而荣,更是一种被人们(广括广大女性)普遍接受认可的习俗化、心理化的价值评判尺度。正如日本学者富士谷笃子在《女性学入门》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按一般习惯看来,“女人是月亮,是赖他人而生存借别人的光而生辉的,有着病人一般苍白面孔的月亮”。在很多女作家的笔下,也时常出现“我是月亮,你是我的太阳”一类的抒情。这表明,女性对男性的物质和精神依附,作为既定的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的确已成为

太阳光与力的月亮了,她已意识到无论是得宠的月亮还是被蚀的月亮,她作为人的女性生存权利和愿望都是被男权主义所剥夺和淹没了的,她要按自己的自主意识认真地活一回或死一回。于是,虞姬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比较喜欢的收梢”,在项王突围之前拔刀自刎。

通过对这决绝惨烈的“姬别霸王”的描写,张爱玲表达了对女性自我迷失的忧虑与反抗,她希望女性能重新唤起和发扬自主意识,真正获得女性独立的生存价值和爱情婚姻幸福。

在更多的小说里,张爱玲是通过对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的不幸和她们自身却安于这种不幸而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来寄寓自己深刻清醒的女性意识的———对“族文化心理的痛切反思,识的深刻批判。

张爱玲认为,以男权为中心的外界社会环境和主流意识形态,固然是女性卑下的生存地位和不幸的生活命运的重要原因,但女性自身的愚昧麻木的驯顺奴性,则是女性解放自身的重要障碍。她说:“女人的缺点全是环境所致,然则近代和男子一般受了高等教育的女人何以常常使人失望,像她的祖母一样地多心,闹别扭呢?……可见把一切都怪在男子身上,也不是彻底的答复,似乎有不负责任的嫌疑”;“女人当初之所以被征服,成为父系宗法社会的奴隶,是因为体力比不上男子。但是男人的体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不曾为禽兽所屈伏

〔5〕

呢?可见得单怪别人是不行的”。她要用作品向人们昭示,女性最大的悲剧往往是内在的,是女性自身甘心为奴的驯服麻木,有效地配合了外界环境对她们的压抑和剥夺,从而酿成了女性的千古悲剧。

渍着女奴意识。她们虽然生活在女奴时代已然结束、女权运动正在兴起的近现代社会,这新的时代潮流却似乎根本没有对她们产生重大影响。她们一如既往地生活在传统的甘为男性附庸的卑弱阴暗心狱中,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悲哀、失望,生命中没有希望,没有光亮,没有前途。

《茉莉香片》中聂传庆的生母冯碧落,可以说是一个驯顺而委曲地蜷缩在男权樊笼里被摧残至死的女奴代表。其实,在父亲给她定亲前,她是曾与言子夜相爱的,却听从父命嫁给了聂介臣,虽然身不由己,虽然郁郁寡欢,却也就低眉,竟从来没有表示。笼子里的,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子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张爱玲以“绣在屏风上的鸟”作冯碧落生命活力被窒息被异化的象喻,洞开了她之所以成为女奴的内在原因———缺乏女性作为人的自主意识和抗争精神。是这种精神和心理的卑弱病态,使冯碧落死也还是死在男权掌握之中。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孟烟鹏,也是一个甘为男性附庸的女奴典型。她爱振保,并不是因为两情相悦,而只是因为在许多男人中指定了这一个是她的丈夫,而丈夫就是她的天。她是满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决心的,所以一再隐忍振保对她的冷淡和不满。可结婚多年女儿也已8岁了,丈夫却依然不爱她,她依旧空洞白净孤寂可怜。她开始絮絮叨叨地诉冤,念叨抱怨的也永远都是振保。后来振保为她隔绝了一切,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冷清寂静的家中。天长日久,烟鹏渐渐得了便秘症,每天都好几个小时坐在马桶上,呆呆地看着自己白皑皑的肚子和变幻无穷的肚脐眼,可她除了自怨自艾自伤自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她根本从来没有独立存在的自觉,只能领受这种攀附在丈夫身上却又被丈夫嫌弃的可悲命运。和她同样命运的还有《等》中的那一群太太们,每天念叨诉说着各自丈夫的负心绝情,却还是满怀希望地在祈盼和等待丈夫能天良发现回心转意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因为丈夫是她们的唯一依靠,一旦没有了这依靠,她们是没法活下去的。把爱欲变质为谋生手段的女人,只能是可

《传奇》中的女性形象尽管其出身、教养、背景和生活经历都各有所异:有的是大家闺秀、并且受过西洋化教育、属于知识女性如白流苏;有的是小家碧玉、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属于小市民女性如曹七巧;有的是穷家小民、不通文墨、属于下层劳动妇女如丁阿小;有的是为了追求爱情如葛薇龙;有的是为了计较经济如淳于敦凤;有的则只是想获得一个正式婚姻如霓喜;在这些不同的外表色彩掩映下,她们的灵魂却都深深浸・64・

张爱玲说的一个女生一辈子(篇七)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 号 93080106 学 生 姓 名 李相美 指导教师姓名 沈庆利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指导教师单位 现代文学研究所

2012 年 4 月 10 日

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 李相美 日期: 2012年 5 月 10日

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北京师范大学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论文(是、否)保密论文。

保密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 李相美 日期: 2012年 5 月 10日

目 录

引言.............................................1

1.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简介...........................1

2.论述男权社会下欲望的奴隶者.....................2

2.1《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2

2.2《第一炉香》中梁太太的人物形象.....................3

2.3《连环套》中霓喜的人物形象.........................4

3.论述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5

3.1《金锁记》中长安的人物形象.........................5

3.2《花凋》中川嫦的人物形象...........................6

4.论述试图命运挣扎的抗争者.......................7

4.1《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7

4.2《半生缘》中顾曼桢的人物形象.......................8

5.结语...........................................9

中文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张爱玲这个“传奇”女子如彗星般划破苍穹,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的作品常常以旧社会传统女性为主体,利用她那锋利而又多彩的文笔,塑造出很多“错位”、“疯狂”、“扭曲”、“挣扎”的女性形象,其借由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将世人的眼球牵引到当时各类女性生存层面上来,对她们的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存意识形态予以关注。本文正是要借由对张爱玲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中不同的、生动的、具备独特思想内涵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全面了解与深度剖析,去体味那些在旧时代生活中挣扎的女性们的思想状态与意识形态,并对张爱玲内心深处所期盼与渴望的理想女性人生状态予以探索。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群体;女性形象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Eileen Chang "legendary" woman such as comet-like cut through the sky, left a deep impact to the world, her works are often old social traditions, women, the use of her sharp and colorful writing, create a lot of "dislocation", "crazy" and "distort" the image of women "struggle" by these vivid depiction, the eye of the world are drawn to the various female survival level up, their survival status, living environment, survival ideology attention. This article is to borrow from these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 in Zhang Ail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pth profile of the vivid, the female characters with unique ideological content to appreciate the state of mind of those women who struggle in the old Time-Life ideology, and Zhang Ailing hearts expect to be explored with the life status of the ideal female desire.

Keywords: Eileen Chang; groups of women; image of women

引言:

在时代的重压之下,张爱玲的出现似乎是一个奇迹。她以对人性、情欲的挖掘,重视人性的表现,引起了文坛的注意。由于她出生名门望族,父亲是旧派纨绔子弟,母亲崇尚西洋文明,她从小受到西方小说的影响,接受了现代文化观念,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就使得她熟悉日益金钱化的都市旧式大家庭的丑陋,她以华美绚丽的文辞来表现沪港两地男女间千疮百孔的经历,特别是以女性的视角展现都市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所受的压力以及精神重负,细致地描绘她们的痛苦与挣扎,在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关系中,透露出对女性生命终

1级意义的审视。

1、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简介

在张爱玲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最为细腻。与现代人们观念中,女性独立自强并为人们所关怀的理念不同,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往往都是被时代、被社会所压抑破坏的牺牲品。在那个男权绝对化与封建婚姻体制条件之下,女性的命运往往只能无条件选择顺从,而且即使选择了顺从,女性在封建礼教约束之下仍旧无法获得认同。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往往在层层精神枷锁束缚之下,被迫害到无比丑恶地步2。

细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大致可以将张爱玲笔下那一个个丰富的女性形象归结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男权社会欲望之下的奴隶者。《金锁记》中曹七巧,《第一炉香》中梁太太、《连环套》中的霓喜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她们都是在当时社会风气与环境影响之下,选择自甘堕落的牺牲品。她们屈服于金钱,但当她们获得金钱的同时却失去了自己曾经的青春,在这种物质环境之下,她们的心理趋于扭曲与变态,为了报复为了发泄,她们利用自己已获得的金钱,转而去引诱、迫害其他的无辜人。

二是无自主意识的顺从者。其中包括了《金锁记》中长安、《花凋》中川嫦等形象,在当时封建社会中,这些尚未成年的少女是最为无辜也是最为无助的群体,环境与封建社会的压迫之下,她们没有也无法选择反抗,只能无奈的选择屈从。这种尚未成长尚未开放,便无奈被污浊的社会所同化、所迫害的少女是最让王荣.遗弃与变异——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剖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32—33 1

2张丽.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7(2)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挽回男朋友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