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9    阅读:

篇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青州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篇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陈子昂生平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

3、体会本文炼字艺术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

2、体会炼字艺术

3、理解诗歌表现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诵法、感悟法、点拨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描写离别的诗句: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记天涯路。

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修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译文:白色的蜡烛轻轻的吐着青烟,守着金杯,面对华丽的筵席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译文:在鉴别的厅堂里回忆着与朋友的情意,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译文: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译文: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

四、研读诗歌

(一)自由朗读,找出主旨句

明确: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二)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明确:银烛、明月、晓天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别”?

明确:离堂、别路、金樽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室内----室外

五、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思考:全诗通过什么样的事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有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六、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1)理解诗歌内容

首联写将尽的别筵——青烟独飘,金樽空对。抒发寂寞难耐之情。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空绮筵。”,用一“对”字,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怀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写离堂送别——山高路远,别期漫漫。写的是心潮起伏的动景。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写分别的时间——时光无情,长夜将尽。写分别时的惆怅凄切。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尾联写离别道上的哀思——别道悠悠,思恋绵绵。抒发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愁思。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2)体味写作特色: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七、准备背诵—检查背诵—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篇三:《《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教案

分切块、自主探究教学案《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备课人:吴艳雨 上课时间:2011-10-17 上课地点: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陈子昂的生平。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

3.体会本文炼字艺术。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意的。

三、教学难点:

1.体会炼字艺术。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分切块、自主探究

五、教学课时:1

六、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描写离别的诗句: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切块一: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积累

1.了解作者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2.背景简介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共有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约

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这首离别之作,就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切块二:研习诗歌。

一、自由读诗,找出主旨句。

明确: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二、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明确: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明确:离堂、别路、金樽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室内→室外

三、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思考: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明确: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规律总结:炼字艺术

古人特别注重炼字。比如贾岛。“推敲”一词的典故,讲的是贾岛边走边作诗,竟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马头。韩愈作为当时的大官,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帮他思考。得出了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从此,“推敲”一词流传下来。其实,关于名人锤炼词句的佳话还有许多呢。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曾打动了多少读者!张先的“沙地并禽池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把景物写的活灵活现。

四、三读诗歌,品味语言。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明确:“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明确:“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最后两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道出了什么样的情境? 明确: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切块三:合作探究

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小 结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现真挚情愫。写的不温不火,却恰如其分的传递出依依不舍的友情,又不给人张扬之感。

切块四:拓展练习

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城阙(què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②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③“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在风烟中。④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1)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的深刻内涵?

答: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这两句表明,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咫尺一样。)

(2)联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诗,分析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景和抒情上的不同之处。

答:①陈诗从日常别筵(银烛、金樽、琴瑟)小景写起,从室内到户外,抒发了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流露出诗人隐隐的哀愁。②王诗气象壮阔(城阙、三秦、风烟、五津)气势雄伟,表达出对朋友的深情和对前途的信心。

(解题时,可抓住两方面考虑:一是诗歌所写景物以及从这些景物中所流露出来的人物感情,二是诗句本身中所表达的诗人感情。)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