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我是小学老师感觉自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2    阅读:

篇一:《小学生自卑心理剖析(汇总)》

小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品学双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差,是因为学习上存在障碍,而学习障碍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其自身存在的自卑心理所致。矫正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信心,是帮助孩子进步的关键。

自卑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一方面,父母和老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自卑,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或极端严厉的惩罚方式,父母和老师的过高期望与要求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情结;另一方面,自卑也会有孩子自己的生活环境及条件引起的,如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如人家的好,天生资质比别人差,或者生理方面有某些先天性的缺陷等。自身条件差不一定会导致自卑,关键是看如何正确去看待它们。

一、 寻找自卑根源,指明前进的路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家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我们就先看看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教师不负责任的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一句话很可能造成一个学生一辈子的跌落。前几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在看见一名学生老教不会时,和蔼可亲的形象立即被粗鲁的辱骂声所代替: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活在世上还有什么用,不如死了算。这名小学生仅有的一点自尊心也在教师的辱骂声中撕裂,当晚,他便自杀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 是抱着不负责的态度,动不动就以打击、谩骂来抵制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由极度的自尊变为自卑。这样看来,我们教师的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再次,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同,因而在体力、智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其实个性的差异也算是客观条件,但学生经过后天的努力,也能够改变。)学生在发现自己的智力和一些才能不及其他同学就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偶尔一两次的失败便完全气馁了,认为自己天生就这样,无法再改变。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吧!就比如说我们班有一位很普通的女孩子。她从来不与别人交谈,只是向我们莞尔一笑。我们心想:她会不会是个哑巴?还是智商有问题?我们对此觉得很奇怪。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终于发现她为什么不喜欢与别人说话了。那都是因为班里面的同学都嘲笑她,嘲笑他的外表与身上的味道。同学们都说她不干净,不喜欢她,这对她的打击非常大。就是因为同学们都嘲笑她,所以让这位同学的脸上很没面子。使得这位很内向的女孩子失去了自己外表的信心而感到自卑。 通过我的分析我可以判断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自卑的现象,比如: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说话,会脸红、害羞、很腼腆……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我那不争气的孩子干什么都不行,一做事总是出错,以后可怎么办呢?”虽然父母说这话是无心的,但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却会想:“爸爸妈妈都说我不如人家,我是真的什么都不如别人了。我真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良的个性心理状态,它使孩子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的成长极其有害。

外国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阿德勒,他说,任何人都会有点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关键是我们要战胜自卑,迈向超越。

二、营造关爱氛围,化解自卑心理

1、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胆量,让学生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和“我能够做好!”,不断给自己增加勇气,树立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以这种自信与自卑对抗,战胜自卑。

2、经常利用身边的小事和创造条件教育学生。有的学生因为动作不会做而感到自卑的,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给一些难度适中的动作让学生完成,增加其信心;有的学生以自己的品德不好而自卑的,教师可以设计好一个“陷阱”让其自我满足,消除这方面的自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坚持原则办事,正确地引导学生,不可以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要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认识到克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3、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以及其他人的评价。让学生知道父母和老师说你不对和比别人差,其实并不是说你真的很差,而是为了给你一种鼓励和鞭策;或者只是一时的气话,并不代表他们的本意,我们应该分析他们当时说话的场合和情境,不能捡起话来就往自己身上套。如果真是他们的不对,你也可以事后与他们评理,为自己辩护。对同学们的评价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总之,我们不能消极地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评价。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连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行,周围的人就更会觉得你没用了。

三、通过比较,抵制自卑

说实话,这不能说是一个好办法,但也可适当选用,像那些有着自卑心理且容易满足的学生易采用。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了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四、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小学生自卑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自己,害怕自己被伤害,却往往自己伤害了自己。所以教师在给有着自卑心理的学生做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要防止操作他们的自尊心,因人施教,选择适当的方法,一位好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位好的 “医生”,只有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学校因素

小学生处在人生早期的不成熟阶段,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摘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小学四年级的男学生进行访谈,探讨学校因素与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学校情境中学业负担、教师的教育行为、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造成小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虽然自卑感的形成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相互制约,但小学生处在人生早期的不成熟阶段,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学校作为教育专门场所,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应预防和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

[关键词] 小学生自卑心理 学校因素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A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以及对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他认为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但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正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可以说自卑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当然这是从哲学角度对人类整体状况的判断,在这里人类的自卑应该是无条件的。不过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每个个体自卑感形成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错综复杂的,由此导致自卑影响的不定向性。

心理学上的定义:自卑感,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因此悲观失望、惭愧、羞涩甚至畏缩不前,这是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体现。由自卑感形成的不同应激模式,将会对人的学习、工作、交往等生活的各方面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其中由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个性特征、价值倾向、自我观念等所导致的自卑感,称为主体自卑感。由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如家庭状况、教育氛围等外部环境所导致的自卑感,称为客体自卑感。

小学生处于人生早期的不成熟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看,都处于依赖成人的地位,因此外部世界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准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引起他们相应的反应。如果这种态度和评价是来自于老师和其他权威者,情况更是如此。本文主要探讨学校因素对小学生自卑感形成的影响。暂不讨论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生个体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自卑感产生的影响。

研究方法

1 教育调查法:个案调查 选择小学四年级一名自卑感强的男学生(王** )作为调查对象我是小学老师感觉自卑

2 调查工具:制订访谈计划 (确定访谈形式 访谈问题 对受访者的回答如实记录)

3 调查实施:由调查者本人对调查对象以及他的班主任、随机抽取的五名同学进行个别访谈,根据确定的访谈问题展开调查,保证受访者愉悦而自然,记录如实。

过程分析

(一) 学业负担与个体自卑感的形成

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不挑选,当然存在智力临界学生,班级群体中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当他们学习同样多、同样难的知识内容时,其接纳能力因个体智力、心理以及原有家庭教育水平的不同影响而表现出差异。当学科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适合部分孩子时,对另一些孩子则是很难的。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家规定的学习任务尚有25%左右的学生无法正常完成”“按常规的学校教育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靠增加学习时间,加班补课,即使这样,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还是无法达到合格水平”。上海作为教育发达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我是小学老师感觉自卑

访谈对象:王**

访谈目的:学业负担对自卑心理的影响

访谈内容:

1.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你都能听懂吗?

王:有的听不懂。

2.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能完成吗?哪些不能完成,为什么?

王:有时候来不及做,有时候不会做。

3.考试成绩怎样?考试前,你紧张吗?

王:成绩不好。有点紧张,我总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同学笑我。

4.如果你考得不好,家长、老师、同学会怎么样看你?

王:考得不好,老师不喜欢我,还要叫家长到学校来,同学有的就笑我。

5.在学习上,你有没有信心赶上同学?

王:不知道。

6.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比同学强?

王:不知道。

由于升学竞争的缘由,社会上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教师、

家长过分看重分数,把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以分数衡量一切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有困难的低分学生多感到不愉快,感到自己不受欢迎,他们更难得到老师的鼓励,低分学生的学习压力比高分学生更大。在学习需要中,低分学生的认知需要较低,他们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差、能力差,一时改变不了落后的状况,就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或想方设法逃避学习。在这类消极行为受到教师的不适当的批评和指责时,他的忧虑和对抗情绪加重,消极行为增多,从而影响智能效率发挥,使得学习结果连续遭受挫败;而随之出现的消极行为,又受到教师更尖锐的指责,甚至惩罚。挫折、失败、再挫折、再失败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失败者更感到在集体中处于不受重视和冷落的地位,失去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产生自卑心理。学习成绩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孩子能力和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而且因学习成绩落后导致的来自教师、伙伴的打击持续不断。生长在这样环境中的低分学生,其人格发展必然受到扭曲。

(二)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关系

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人格理论的一个观点是,人格的基础是自尊、自信。而自尊、自信单凭自己是不能建立起来的,孩童时期的自我概念是靠外部的评价建立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这个外部评价会转变成他的内部的自我评价。

访谈对象:王**四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

访谈目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对王**心理发展的影响

访谈内容:

1.你认为他的自卑心理与学习成绩差有关系吗?

李:有关系吧。成绩差,他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难为情,感到自卑。

2.王**现在成绩落后,你认为老师如何帮助他?

李:听说,从一年级开始,他上课就不专心,作业不做,老师批评也没用,成绩差,老师只好拼命给他补课。到四年级,他还是老样子。我们语数两个老师一直帮他补课,作业看着他做,不看着,他就不能完成,也没多少效果,这学期,数学勉强及格,语文还要补考。

3.老师能否帮助他纠正自卑心理?

李:如果能换一个家庭环境,他的自卑心理有10%的可能纠正。但现在他的性格已经形成了,错过了幼儿关键期,现在再改,就难了。教师的作用是一时的。

在对王**班主任的访谈中,我们发现, 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心理自卑,但没有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因为教师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家庭造成的,要想改造这种扭曲的心理,只有换一个家庭环境。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为他补习功课,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老师拼命给他补课。“知识为本”的思想指挥着教师的教育行为,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主要是学习成绩。

篇二:《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甘肃省民乐县民族小学 武秀莲

(通讯地址:甘肃省民乐县洪水镇民族小学

邮政编码:734500 联系电话:13830649081 )

内容摘要: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既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和正常的人际交往,也不利于他们行为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和谐发展。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内因主要有挫折和失败的影响、智能因素、生理差异、性格差异,外因主要有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作为家长和教师,只要我们精心护理,培养他们的自识心理、自爱心理、自信心理、自尊心理、自强心理,就会消除他们焦虑和自卑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自卑 心理 成因 对策

自卑是小学生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消极心理,既影响小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又会使小学生的行为能力、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障碍,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和谐发展,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自卑是人生最大的围栏,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卑心理的危害,追根索源,正确把握自卑产生的基本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小学生成功跨越它并找到自信,到达人生的巅峰。

一、自卑的基本含义

自卑,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赶不上别[1]。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2]。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孤立、离群,易于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就会强化,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3]。”因此,童年经历过不幸、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

-

感。自卑的人大多有这样的心理表现行为:如果他生命中只剩一个苹果了,他就会说,我垮了,我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然后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让自己沉浸在可怜之中。但自信的人就完全不这样,他会说,从这个不幸的事件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改善我的情况,怎样才能把这个苹果变成苹果汁呢? 二、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自卑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个体在社会化进程中,由于经常处于落后的地位,在无力改变现状(如生理方面),或虽经努力,仍无法赶上(如学习方面)而累积起来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在原因

1、挫折失败的影响

生活中遭遇的种种挫折和失败是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成绩差,说话办事常常出错,知识没有别人丰富,思想没有别人深刻,言谈举止没有别人潇洒自如,阅历经验没有别人广博等都可以算作是挫折和失败的表象,都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特别是小学生一旦遭受失败或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冷漠时,往往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最终失去信心,产生否定自我的消极情绪。多次打击后,自信心会消失殆尽,自尊心化为泡影,自卑感就会趁虚而入。

2、生理条件的差异

身材的高矮,体形的胖瘦,容貌的美丑,皮肤的黑白,五官不正和口吃等都可能引起自卑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自己娇艳无比,帅气十足?然而这一切并非随心所愿,偏偏有人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甚至残疾,这些人在片面的审美观念驱使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3、性格差异

性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性格的差异是指人们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小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不同,因而在体力、智力、兴趣、气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有些学生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觉得他人的行为习惯都是庸俗浅薄、低级无聊的,有点傲视一切的味道,不愿与别人为伍,即使有时想迁就一下他人,也显得极不自然,别人也不愿意接受这种俯就,因此变得独来独往。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脾气怪异,使人难以接纳,不愿意接触他,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离群雁,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自卑。

(二)外在原因

-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自我认知与评价是借助成人的态度与评价作为参照物。如果我们用积极的评价去肯定一个孩子,夸她“你怎么这么漂亮呀,眼睛多大多亮呀!”即使她的眼睛一笑就眯成一条缝,她也会高兴地认为自己真的非常漂亮,尤其是眼睛最大最美。反之,如果我们用一些消极的评价去否定孩子,就会极大地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出现过低的自我评价。

我是小学老师感觉自卑

1、家庭原因

(1)教育方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对孩子提出学习上争优秀的要求,对孩子施加种种压力,但优秀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一部分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仍然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于是家长开始讽刺和挖苦,这对于处于高度精神压力的孩子来讲,很容易诱发和强化自我否定意识;有的孩子在家里不受关注,父母因为对他们缺乏信任而不愿意让他们做事,与他们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有事更不会和他们商量,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他们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独处,感到别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的父母却无视自己,可能是自己不太讨人喜欢,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父母总是夸别人的孩子好,而说自己的孩子不行,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2)家庭环境。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进城务工家庭都容易发生孩子自卑的情况,因为这几类孩子与一般家庭的孩子在家庭成长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家庭成员等)上存在较大差异,极易被其他孩子以此为由欺侮,从而令他们产生自卑情绪。记得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士兵突击》,里面有一个兵叫许三多,他从小被父亲“龟儿子”“龟儿子”的叫,原因——用他父亲的话讲就是“他笨,干啥啥不行!”,在这样的语言暗示下,许三多平庸地度过了十几年——被父亲呵斥的十几年,被别人嘲笑的十几年。后来应征入伍,在战友的不断激励下,他发掘出了自身的潜能,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士兵,父亲再也不叫他“龟儿子”了。在许三多身上,我们清晰地窥见了他父亲在他心里留下的阴影。那种不断的苛责与否定所造成的自信心的丧失,压制了自身潜能的开发,阻塞了成功的道路。

2、学校原因

(1)教育要求。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要求过高,以成人或者班中优秀生为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这“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

-我是小学老师感觉自卑

(2)教育态度。每个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4]。但我们遗憾地看到:教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明显偏爱,这无疑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等,使得多数属于中等状态和落后状态的学生,在潜意识中感到“低人一等”,觉得老师不主动与他们交流,对他们没投入太多的关注,也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值得老师注意,因而在同学中不被接受,不合群,也会变得自卑。

(3)教育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一句话很可能造成一个学生一辈子的跌落。有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曾动情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的她酷爱舞蹈,立志要当一个舞蹈家。由于她的出色表现,她被选入校舞蹈队。有一次,新来的舞蹈老师指导大家压腿,当老师巡视到她跟前时,嘟囔着说了一句话,声音不大,但听得很清楚,老师说:“腿都不直,还跳什么舞哇!”。就这一句,这个曾那么狂热地痴迷舞蹈的孩子,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跳过舞。因为在那一刻,她的自信被彻底击垮了,甜蜜的梦想也破碎了。只是教师的一句无心之语,却给孩子带来那么大的打击,一个未来的舞蹈之星陨落了。

当然,形成自卑的原因很多,可能不只是某一方面造成的,也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而成的。不会有哪个学生天生自卑,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 留心观察,仔细分析,以积极、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自卑,建立自信,最终走向成功。

三、消除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理与心理成熟化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极不稳定的时期。因此,我们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观察他们在学习和与人交往过程中习惯性的行为表现,观察他们获得成功或遇到困难挫折时自我意识和行为的变化,善于捕捉其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分析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过程。并能尽量避免教育中的一切消极因素的发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识心理、自爱心理、自信心理、自尊心理、自强心理,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消除自卑心理。

(一)正确引导,积极暗示,诱导自卑学生的自识心理

思想家老子说过:“知之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5]。”有的小学生,由于他们智力低下,时常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 -

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地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实际上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此应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能发挥补偿作用,对自己的缺陷和弱点,要尽量克服和弥补。“扬长避短”,坚信“勤能补拙”。同时,应该经常引导自卑的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其学会自我鼓励,自我暗示。暗示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暗示的句子要简洁有力,如“我非常自信!”“我是自信的!”“没关系我能行!”“我能干好!”“我觉得不错”等等。二是暗示的句子要积极乐观,如果你说“我不会自卑”,那么,消极的“自卑”将会植入你的潜意识里。所以,你应该说“我是自信的!”三是暗示的句子要有可行性。它要能使你自己相信,而不会令你产生相抵触的念头。四是暗示的句子要充满希望。当你默诵或朗诵暗示的句子的时候,你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清晰地见到自己变成的理想中的那个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你所希望的。五是暗示的句子要感情充沛。当你在观想的时候,你要对自己想象的角色满怀激情,充分地接受,想象自己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既得到了自我满足,也得到了他人的肯定[4]。

(二)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唤醒自卑学生的自爱心理

自卑心理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态度是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关键,教育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和改造人的本性。小学生的向师性特别强,他们都十分希望亲近老师并得到教师的帮助,一般情况下,自卑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常不令人满意,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否定多、肯定少,批评多、表扬少。这种负强化,加剧了他们自卑心理的发展。俗话说:心病还得心来医。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对待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宽容地对待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决不能歧视,枉作判定;也不能冷漠视之或放任自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在帮助自卑生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积极给予适度的肯定,用信任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关心、爱护、尊重的氛围中,以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重新点燃自信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

-

篇三:《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在小学阶段,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自卑,就自卑的起源来说,其形成有自身、家庭、学校三因素。克服和避免它的滋生与蔓延,可采用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自我补偿,正确归因,关注和鼓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等方式。

关键词:小学生 自卑 自卑心理

引言:所谓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一旦产生,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1]。目前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理,要么觉得自己脑子笨,要么觉得别人都比自己漂亮,要么觉得别人的家庭条件都比自己优越,要么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因而,在学校总是不敢露面,即使老师委以重任也还是忧心忡忡,生怕做不好而被同学耻笑,在学习上则丧失信心,不思进取。显然自卑心理对于人的成长非常不利,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纠正。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自卑心理的形成时期——小学阶段。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自卑心理形成的因素我是小学老师感觉自卑

(一)自身因素

1、认知水平。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它是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往往来源于同伴的看法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小伙伴们不喜欢和他交玩,认为他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是个差劲的同学;老师对于他不能准时的完成学习任务,或破坏纪律,欺侮同学,进行批评,对于屡教不改的三天两头的点名批评教育,把他视为一个头疼和碍眼的学生。认知能力欠缺的他们往往会往两个极端发展:一、认定自己是个讨人厌,不被人喜欢的,变得

越来越不可理喻,吵架、打人,目中无人,谁都不怕,专门结交品德不良的同龄人,对谁都产生一种敌意,甚至于进行恶意的报复,这是自卑的反面表现。二、觉得自己不被人瞧起,寡言少语,胆怯,内向,变得越发的不合群,自尊心变得脆弱,禁不起打击,自卑的心理显而易见。

2、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他们也会就这方面进行议论,如班里谁更好看?谁长得难看?谁是矮冬瓜?谁是胖子?等等。因为五官不正、容貌的不好、身材的矮小、体质的纤弱、性格的孤僻都会使他们自惭形秽,形成自卑心理。若遇到嘲讽、冷遇,更会无地自容。他们会不敢正视他人,因为害怕嘲笑,走路畏缩,说话不敢大声,凡事都不愿出露头面,因为怕与人交往而使自己形成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

3、智力因素。记忆、思维、想象低于常人。知识接受能力差,学习总是遇到挫折;说话办事常常出错,总是遭到别人的白眼;思想没有别人深刻,总是被同学们排挤;阅历经验没有别人广博,成绩远不如别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多次遭受挫折、失败,自信心消失殆尽,自尊心化为泡影,自卑感趁虚而入。

4、承受能力。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阅历经验的浅薄,对于失败和挫折无法正确认识和承受,这是学生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偶然一两次的失败并完全气馁,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天生就是这样。全然不知漫漫人生路,并非一路欢歌笑语,而是荆棘丛生,沟壑纵横,失败挫折在所难免。对此,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卑的学生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会害怕失败,他们不愿再尝试,认定自己无能,甚至毫无希望,严重的导致心理防线崩溃,认为活着没什么意思,最终走上绝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社会地位低下,这种使学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能导致自我否定的意识急剧发展。如他们不愿提及自己的家庭,一旦别人问起,他们也会羞于开口,而是躲之不及;渐渐地他们会觉得在穿着打扮上,他们不够好,土里土气;学习用品也无法和他人比,平时的零用更是没有„„逐渐注意到别人条件优越,觉得自己家里穷,没资格说这说那,继而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因此这些原因也会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2、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可想而知。很多家长对孩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评上“三好生”、考试得100分等等。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可是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永远只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同时也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不少家长在失望之余常用责备、惩罚和嘲讽的方式,这很容易诱发和强化学生自我否定意识,不适当的对比,也容易强化儿童的自卑心理。

(三)学校因素

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态度。能够因材施教的老师,必是伯乐;他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必定学有所长。但是毕竟伯乐难求。许多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导致同班同起点的学生成绩产生两极分化的结果。那些成绩差、品行恶劣的学生就是教师指挥棒下的“产物”。可是大多数教师并没有从自身角度上去寻找病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归根于学生笨、反应迟钝。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然更为偏爱,而对差生则表现冷淡,甚至有厌弃的态度,这种教风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受冷遇和厌弃的学生普遍滋长的自卑心理。

二、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一)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有这么一句话: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使你自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随心所欲什么都比别人好,比别人强;当然也无须贬低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要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同时,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期望,顶着逆流,排除偏见,克服自卑心理[2]。

(二)进行自我补偿。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把自卑看作是人类最大的能源。所谓补偿,就是通过发挥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弥补某一缺陷,从而将某种缺陷转化为自强不息的巨大推动力量。在这方面的卓越之士数不胜数:耳聋的贝多芬战胜了自己的生理缺陷,成为划时代的“乐圣”;还有荣登总统宝座下肢瘫痪的罗斯福;矮小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可见,补偿是克服自卑的强有力的武器[3]。

(三)学会正确的归因。有些家长或老师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学生行为结果作出归因,常常把学生学习成绩差,或其他学习任务没完成,简单地归之于学生的内部原因(笨、不用功),例如,学生考试分数低,家长与老师同声责问:“为什么人家能考好,你考不好?„„你真笨”。“你一向不用功”等等。而当孩子考到了一次好成绩,

也常冷言冷语:“你是瞎猫碰到了死老鼠”。再如,家长交代孩子去买酱油或类似时,孩子顺利完成了,有些父母会不以为然:“这点小事,人家小明早就会做了”,而没完成,总是抱怨:“哎呀,你真笨,这点儿事都做不好。”小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受暗示性强的特点,父母、老师不谨慎的言行,必然会引起学生不恰当归因,这时学生内心体验很深刻,自我贬低的暗示作用很大,长此以往,也会深深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4]。因此,对于孩子学习和做其他事的不成功,不能武断地认定是其本身的原因。

(四)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教师对待这类学生要倾注更多的关心,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情况,如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爱好,还有他们的心理需求等等。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诱导。对待那些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主动与他们交流,让他们觉得老师一直在注意着他;对待学习上感到困难又不敢提问的学生可以降低作业难度,鼓励他们自觉完成;对待那些总是挨老师批评品德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好一个“陷阱”,让其自我满足,消除这方面的自卑„„老师对他们的特殊待遇相信会使他们看见希望的曙光。

(五)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每天对自己说“我很漂亮”,这个人就会真的慢慢地变得漂亮起来,这就是“自我暗示”的魔力,因为人如果有了某种自我评价,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行动上向心目中的那个自己靠拢。要克服自卑,应该要肯定自己。据说林肯小时侯是个顽皮的孩子,不爱学习,神情沮丧,后来,他坚持每天对自己说:“有伟大的事业等着你„„”最后终于成就了大业[5]。这是成功运用暗示的例子。因而家长和老师可以有意识的用“你能行!”“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样能做到!”“上次比这更难的事你都干好了,这点小事怎么会难倒你呢!”“之类的话为孩子打气。连续实施一个月后,会发现学生有很大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卑心理就可以减弱或消失,自信心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六)提供机会,创造成功,提高自信心。成功的的经验和影响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挫折和失败的体验则是导致自卑感形成的首要原因。一个人成功的经验多,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划的痕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6]。因此,教师可以让存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事情即使很小,也不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较大的成功

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以确立自信,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七)通过集体给于学生大温暖。对于那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小学生,要避免小学生因其缺陷受到伤害。在班集体中让这些学生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不是嘲讽,让有自卑感的学生周围的学生群了解到他有缺陷不是他的错,我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长处,哪怕是不起眼的长处,根据学生的特长设计不同类型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再者让成功之中。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以确立自信,逐步克服自卑心理。们不应嘲笑他,而应去帮助他。在这里,教师应起到示范作用,多关心、多照顾、多鼓励这类学生,让他们感到生活在这个班集体的温暖,从而感到自己与别人一样,建立起自信心。不再自惭形秽,自我否定,从而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张永惠.浅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0): 64

[2]顾赟.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困境[J].健康生活,2003,(4):45

[3]刘长军,庞晓芳.战胜自卑心理,塑造坚强自我[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5,

(3):49.

[4]许晓豫.归因理论与学生自信心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1,17(1):45-46

[5]黄乘英,潘昌湘.消除自卑心理释放智慧潜能[J].基础教育研究,1995,(2):45.

[6]唐秀君.治疗儿童自卑心理八法[J].中华家教,2006,(1):37.

篇四:《小学教师师德体会》

[篇一: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小学教师师德体会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

篇五:《小学英语培训心得》

[篇一:小学英语理论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县小学英语“领雁工程”理论学习培训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能够聆听前沿的教育理念,能够与众多教授、专家、名师们零距离的接触,倾听他们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英语思想理念,聆听他们纯粹流利的英语口语,这样的机会是弥足珍贵的。

培训的时光尽管短暂,却也收获颇丰。这段时间,我们聆听了将近二十名教授、专家、特级教师深入浅出的讲座,他们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对教师专业发展、人文素养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小学英语培训心得。如听了屈小武老师“聊家例程”的讲座后,让我深切明白了:“知识也是有保质期的。”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作为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滴水,,态度决定高度。多么深刻的字眼啊!我们因该把他作为以后工作的座右铭,朝着李院长的:踏遍万水千山,阅尽爱恨情愁,惯看秋月春风,做个孩子心中博学的有人情味的超凡洒脱快乐的人民教师而奋斗!

三、让教育成为学生幸福的一种感觉

“让教育成为学生幸福的一种感觉”,这是重庆沙区优秀的董小宇老师和长江师范学院的王道福教授都强调过的一句话。如何让学生拥有这样的感觉?董老师和王教授分别从教育评价、学法指导和教师专业发展这些方面进行了解答。告诉我们对孩子要有爱心,在学生困惑时要起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明白思想比行为更为重要;目标比勤奋更有效的内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也有保质期。所以,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我们要牢记“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做个让教育成为学生幸福的一种感觉的、强势的、受人尊重的老师。

四、追求有机整合、简约高效、自然本真的英语教学

“追求有机整合、简约高效、自然本真的英语教学”,这是本次英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游咏老师和市级骨干教师陈爱新老师给我们传达的新课改下小学英语英语新的教学策略。他要求我们要追求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内容;俭省的教学环节,简易的教学方法;简便的教学媒体,简练的教学语言,多采用多彩的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期间观摩的几堂优质课非常的实用,对我以后的教学具体实施有了明确指引和帮助。

同时,我们英语培训班的班主任赵老师通过这些天的接触与交流,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赵老师是一位很负责任的好老师,她不畏酷暑,每天坚持陪伴我们,课余时间还指导我们写英语论文,激励我们要努力工作,要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并用自己亲身经历鼓励我们要满怀希望的工作,付出会有回报的。这让我倍受鼓舞,我想我因该向赵老师学习,向这次培训的老师们说的那样做,不愧为“英语骨干教师”这个称号。

总之,通过这九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另外,在参加工作7年后,自己又当了一回学生,感到当好学生真的挺不容易,无论听课还是听讲座,要认真地对待每个问题,详细地记录笔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大脑要不停地运转。将心比心,相信自己的学生也是要如此高密度地思考、被提问、练习、测试,学习压力真的很重,况且他们还是个孩子。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获?如何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把问题解决在课堂,尽量少留机械作业,多点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将是刻不容缓的。尊重学生的发展,研究学生的心理,他们需要什么给予他们什么,做一个真正有心的教师,这是真正热爱学生的一个实际行动。我相信,只有终身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才是为人师的根本。希望能够多参加各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添砖加瓦,为学生的人生发展锦上添花。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做爱是怎样的?

下一篇: 李白的试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