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可怜九月初三夜怎么写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14    阅读:

篇一:《国人八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2》

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B)

一、语言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急湍(tuǎn) 飞漱(sù) B、竹柏(bó) ...

C、京尹(yī) . 百舸(ɡě) D、痕(hén)迹 ..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清荣峻茂(树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 ..

B、欣然起行(走) .

C、乘骑弄旗(马) .

D、上下一白(全) . 仅如银线(只有) .江干上下(岸边) .带月荷锄(扛着) .青荇(xìnɡ) .荒秽(huì) .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反义词。(2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孔子云:何陋之有? .. (4)花之富贵者也。 .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课文填空。(4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九月初三夜怎么写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2分)

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精品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二、阅读(38分)

(一)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3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三)西 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

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突兀( ) 即棹( )小舟入湖 ..

已不觉目酣( )神醉 波纹如绫( ) ..

17、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19、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20、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四)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

①②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

③④烦折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

⑤⑥⑦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

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⑧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 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22、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3、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24、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25、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1)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1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2分)

(3)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三、写作(40分)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包含最复杂的内容或复杂的道理,例如:“人”、“一”、“0”、“人要吃饭”、“细胞”、“原子”等。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以“简单”为话题,选取一个具体事物来说说这个道理。文体不限。

第六单元测试卷(B)

一、1、D(A、tuān,shù;B、bǎi;C、yǐn)

2、B(祯,俱)

3、B(几乎,将近)

4、(1)暗—明 (2)出—入 (3)盛—稀 (4)朝—暮

5、(1)的,助词。

(2)它,代词,代核舟。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4)表提顿,助词,不译。

6、A

7、(1)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3)仅如银线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8、D(宋代)可怜九月初三夜怎么写

9、示例:舟行水上水行舟 或:羊没草内草没羊(只要意思对,对仗即可)

10、“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颁奖晚会将举行。

二、11、“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或:“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12、和谐 宁静

13、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或: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14、A 15、B

16、wù zhào hān línɡ

17、B(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酒)

18、(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

(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

19、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

20、(1)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21、略 22、D 23、A 24、D

25、(1)A、高不倍寻,广不累丈。B、山树为盖,岩石为屏。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或:A、草熏熏,木欣欣。B、泉渟渟,风泠泠。C、若俗士,若道人。

(2)草 木 泉 风

(3)“于是,„„无所加焉”

三、26、略

篇二:《单元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啄木鸟 屋檐 脖子 蹲着 摔下来 懊恼 绿莹莹光秃秃老鼠 嗓子 舔食 王宫 推荐 配上 沾水 盒子 授予 获奖 腐烂 高雅 蔓延 喜鹊 醉醺醺 模样 被褥 暂时 咒语 受宠 汤姆 结婚 逗乐,倒立厨娘 趁机 剖开 拇指 肿瘤 款待 善良 妖精 ,鞠躬 倒栽葱 绸缎 铸成 狭小 宫殿 点缀 旋涡 手舞足蹈 不知不觉 惊慌失措 欢天喜地 东张西望 自作聪明 摇来晃去 残渣碎屑 风尘仆仆 彬彬有礼 忠心耿耿 不由自主 吹胡子瞪眼 劳苦功高 酩酊大醉 不声不响 异口同声 气喘吁吁 悦耳动听 不知所措 叽叽喳喳 干干净净 满不在乎 垂头丧气热闹非凡 应有尽有 人山人海 锅碗瓢盆 愁眉苦脸 自言自语 活蹦乱跳 衣衫褴褛 喜出望外 痛哭流涕 素不相识 翻山越岭 弱不禁风 光彩夺目

1.小麻雀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从另一方面又告诉人们,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2) 普季克是一个怎样的小麻雀?

答:普季克是一只对外界充满好奇,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不听劝告的小麻雀。

3) 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答:麻雀妈妈是一个对孩子十分关心,不惜自己的生命去救孩子,有伟大母爱的妈妈。

4) 说说下列句子表达了麻雀妈妈和普季克怎样的心情.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答:这句话表现了麻雀妈妈和天下的母亲一样,都是这样无私地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欢天喜地”是非常高兴的样子,这是因为她看到了小麻雀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会飞了,感到无比快乐、高兴,至于自己的尾巴就无关紧要了。

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拿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答:这句表现了普季克既高兴又难过的心情。他感到“十分高兴”是因为自己终于会飞了;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是因为妈妈的尾巴变成了“光秃秃的”,这是他给妈妈带来的灾难。“鼻子酸酸的,写出了小麻雀十分难过的心情。

5)词语解释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极点.

惊慌失措----由于害怕慌张,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纠正---改正.

2、金奖章本文告诉我们,只有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的人,才是最值得奖励和最受人尊敬的。

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风尘,比喻旅途上所受的苦。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文雅的样子。

忠心耿耿---表示非常忠诚。耿耿,形容忠诚的样子。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了很大的功。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端庄---(举止、神情)端正庄重。

3.“没头脑”和“不高兴”告诉我们,从小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害处。

垂头丧气---形容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咒语--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认为能除妖获投降祸.课文中指神仙施展法术时念的密语.

4.大拇指汤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为人要善良,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

愁眉苦脸---形容愁苦的神色.愁眉,发愁时皱着眉头.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素不相识—想来彼此不认识.

一股脑儿--通通."股"也做"古".

受宠---受到过分的偏爱.宠,娇纵偏爱.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5.坚定的锡兵

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的锡兵形象。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承受不住。

倒栽葱---摔倒时头先着地。

骇人---使人吃惊害怕。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来的事物更加完美。

百花园一

一、标点符号知识

1.在引用别人说的话时,要说明是谁说的,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说明叫提示语。

2.提示语可以在人物语言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在双方连续对话时,还可以不加提示语。

3.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同。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1)妈妈纠正说:“你说得对,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为什么?”

“人是高一等的动物,他们不是用翅膀飞,而是用双脚走。”

2)“是啊,金奖章非大王莫属!”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说。

3)“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老师摸了摸我的头,亲切地问:“你的并完全好了吗?”

“全好了。”我感激地点点头说。

“放学后到我这儿来,”老师说,“我帮你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可怜九月初三夜怎么写

三、歇后语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猪鼻子插葱---装像(象) 黄牛吃草---吞吞吐吐

老鼠钻烟筒----直来直去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近义词:

温暖--温和 纠正---改正 凶猛---凶狠 懊恼---懊丧 依然—仍然 安静---寂静 特殊--特别 推荐-推举 赞叹---赞赏 乖巧---乖觉 斯文—文雅 高雅---文雅 周全—周到 经常—常常 暂时—暂且 请求—恳求 纳闷—困惑 新鲜—新奇 安慰—安抚 热情—热忱 恰好—正好 连忙—急忙 惊讶—惊奇 穷苦---贫苦照料---照顾 善良---慈善 坚定—坚决 悲哀—悲伤 仍然—仍旧 狭小—狭窄 点缀—装点 精致—精巧 劝告—劝说 蔓延—扩散 失望—扫兴 暂时—临时 反应---反响 惊讶---诧异 点缀—装饰 黑暗—昏暗 坚定—坚强

手舞足蹈---兴高采烈 惊慌失措—惊惶失措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喜出望外—喜从天降 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反义词

温暖—寒冷 凶猛—温顺 斯文—粗野 安静—喧闹 特殊—一般 高雅—粗俗经常—偶然 暂时—长久 新鲜—陈旧 热情—冷淡 穷苦—富裕 善良—凶恶坚定—动摇 悲哀—快活 狭小—宽阔 精致—粗糙 劝告—怂恿 高雅---庸俗 失望—满意 蔓延—收缩 暂时—永久 热情—冷淡 挺立—弯曲

惊慌失措---泰然自若 手舞足蹈---闷闷不乐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垂头丧气—趾高气扬 愁眉苦脸—喜笑颜开 喜出望外—大失所望 欢天喜地---郁郁寡欢 东张西望---聚精会神 满不在乎---斤斤计较

三\多音字组词

弄nòng(弄错\戏弄)lòng(弄堂) 丧sāng(丧事)sàng(丧气)可怜九月初三夜怎么写

闷mèn(烦闷\发闷)mēn(闷热\闷雷) 缝fèng(缝隙\门缝)féng(缝补\缝衣) 禁jìn(禁止\禁令)jīn(不禁\禁受)

晃huàng (晃动\晃悠)huǎng(晃眼) 扇shān(扇动扇翅膀扇风)shàn(扇子风扇) 爪zhuǎ(爪子\爪尖)zhǎo(爪牙\鹰爪) 嚷rǎng(叫嚷\吵嚷)rāng(嚷嚷)

系xì(关系\联系)jì(系带子\系围裙) 屏bǐng(屏气)píng(屏风\屏障)

颈jǐng(颈部\颈椎)gěng(脖颈儿) 调diào(调动\调查)tiáo(调整\调皮)

模mó(模范\模型)mú(模样\模板) 劲jìn(劲头\干劲)jìng(劲敌\刚劲)

倒dào(倒立\倒水)dǎo(打倒\倒台) 似sì(似乎\好似)shì(似的)

差chà(差劲\差不多)chā(差别\差错) chāi(出差\差事)cī(参差不齐)

转zhuǎn(转学\转身)zhuàn(转动\转圈) 吓xià(吓唬吓倒)hè(恐吓)

着zháo(着急着凉)zhāo(着数\高着) zhe(拿着\听着)zhuó(穿着\着想)

卷juàn(试卷\画卷)juǎn(蛋卷\花卷) 杆gǎn(秤杆\笔杆)gān(旗杆\栏杆) 晕yūn(晕倒 晕头转向)yùn(晕船\晕车) 作zuó(作业\自作聪明)zuō(作坊) 第二单元复习重点

吟诗 瑟瑟 一刹那 霎时 发痛 分辨 镶金边 夺目 奇观 操纵 大雁 庐山 鉴别 风筝 皇冠 坚韧 炙热 不朽 身躯 滋润 蒸熬 人类 围垦 祈求 无私 悲壮 怜悯 姓氏 根茎 西域 赏赐 垦荒 骨髓 干涸 龟兹 涟漪 惺忪 羞怯 密匝匝 芭蕉 硕大 飞驰 骏马 安恬 海藻

应接不暇 愈来愈美 芸芸众生 孑然凄立 稍纵即逝 遍体鳞伤 铺天盖地 饱食终日 摧肝裂胆 视而不见 斗转星移 妙不可言 水天相接 目不转睛

6.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

1、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

2.、东流的碧绿的江水,经过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3、4.天门山在两岸相对立的雄姿扑进眼帘,(诗人乘坐的)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荡而来。

后这两句诗点明“望”的立足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主要内容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只寥寥几笔,就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象。由于两山夹着长江,隔江相对,就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所以叫“天门”。 山行 唐代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a),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深秋季节,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盘曲而上,由山脚下伸向远处高高的山头。

2、 在高高的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居住人的房屋。

3.、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傍晚(或深秋)的枫林美景。

4、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一幅由高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晚秋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枫林美景的喜爱之情。题目“山行”的意思是,在山路上行走,但全诗没有写怎样行走,而是写在山路上行走时看到的秋景。

暮江吟 唐代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2.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上,使得江水一半(指夕阳照得到的部分)呈现红色,一半(夕阳照不到的部分)呈现碧绿色.

3.4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如珍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弯弓一样挂在天空.

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吟咏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上景色的诗.前两句写傍晚,后两句写夜晚.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心情. 补充词语解释

(1)残阳---夕阳,快落山的阳光.

(2)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3)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4) 远---这里指山路长,延伸得远.

(5) 上---由低处到高处,这里指山路向上延伸.

(6) 斜—不正,弯曲不直.

(7)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高出.

(8) 石径—石头或石板铺成的小路.

(9) 爱—喜爱,留恋.

(10) 枫林—枫树林.

(11) 晚—傍晚(有些解释为“晚秋”、“深秋”)

(12)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树叶。

(13) 红于---比……红。

(14) 二月花---二月里盛开的鲜花。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夺目:---(光彩)耀眼。

目不转睛—眼睛盯住一处看,眼珠一动不动。

重围—层层包围。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观,景象或样子。

1.白云高高飘----第二天是晴天;2.蚂蚁搬家----预示着要下雨。(气象常识)

3.蝌蚪水中游---春天来到人间;4.大雁向南飞----秋天在眼前。(四季变化的常识)

5.大树上的年轮----一年只长一圈;6.鱼鳞上的圈圈----一圈就是一岁。(动植物生长知识

7.喜马拉雅山上"三野虫“化石---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8.庐山"漂砾”---提醒人们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有关地质考古学知识

第三部分(10--14部分)讲只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就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坚韧—坚固有韧性。

炙烤---像火烤的那样热。

浮华---讲究表面上的华丽或阔气,不顾实际。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众生,佛家用语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很容易过去(多指时间、机会)。 悲壮---(声音、诗文)悲哀而雄壮;(情节)悲哀而壮烈。

不朽—形容永不磨灭。朽,腐烂。

挚爱—真挚地热爱。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拓荒—开荒。

围垦—把堤坝海滩、河滩等围起来垦殖。

呵护---保护,帮助。

孑然凄立---孤独地、凄凉悲伤地立在那里。

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

烈烈西风—强烈、猛烈的西风。

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

例: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树柔软的枝条。

春风轻轻地梳理着柳树柔软的枝条。

1. 那天清晨,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出发了。太阳刚从山坳里升起来,晨风轻拂着青山绿水,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美妙的风景之中。

太阳刚从山坳里爬出来。

2. 太阳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花园里的花朵都低垂下去。一只大黄狗趴在树阴下,吐出舌头,直喘气。

篇三:《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及赏析》

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及赏析如下:


一、<暮江吟>全诗及注解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及赏析
   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③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可怜九月初三夜全诗及赏析


译文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二、<暮江吟>赏析


赏析一: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 ·月薪三可怜九月初三夜(2016-03-11)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