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20    阅读:

篇一:《唐诗《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及赏析》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解】:

1、烟鸟:暮烟中的归鸟。2、之子:这个人。3、宿:隔夜。

【韵译】:

夕阳徐徐落入西边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昏暝暝。

松间明月增添夜的凉意,风中泉声听来别有情味。

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

期望你能如约来此住宿,我独抱琴等在萝蔓路径。

【评析】:

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诗的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不心焦,不抱怨,足见诗人风度。境致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亦是佳品。

篇二:《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教案》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教案

【课题】

诗词讲解《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领会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总结诗歌描绘的情景和三种手法的关系

4、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场景

5、拓展其他关于友谊和以静衬动的诗歌

6、和课文中诗歌的内容相对比

7、领会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8、有感情的朗诵

【教学重点】

1、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描写的场景

3、对比相关内容的诗词

4、指导领会大意的情况下进行有感情的朗诵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内容

2、领会作者特别的写作手法

3、有感情的朗诵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谈话法 教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诵视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用课中诗词《约客》的内容作为引导,引出诗人等待朋友时的不同心境(PPT打出主题《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2、粗读课文,看吟游诗人梁逸峰的独特的朗诵技巧,并指导同学尝试朗读,随机抽同学用家乡话演绎本首古诗(播放视频《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二、新课讲解

1、指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并从中找出诗歌的意向

2、通过意向,用自己的话总结诗歌描写的景象(PPT展示图片)

3、讲解段落大意

4、具体赏析“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和“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两句(同时对比其他相类似手法或主题的诗句)

5、总体讲解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的妙处(切换PPT)

三、总结新课

1、总结本课内容和写作手法

2、做练习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⑴

夕阳度西岭⑵,群壑倏已暝⑶。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⑷。

樵人归欲尽⑸,烟鸟栖初定⑹。

之子期宿来⑺,孤琴候萝径⑻。

注释

⑴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⑵度:过、落。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樵人:砍柴的人。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⑹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篇三:《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拼音版》

sù yâ shī shān fáng dài dīng dà bú zhì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zuî zhě :mâng hào rán

作者:孟浩然

xī yáng dù xī lǐng ,qún hâ shū yǐ míng 。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sōng yuâ shēng yâ liáng ,fēng quán mǎn qīng tīng 。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qiáo rãn guī jìn yù ,yān niǎo qī chū dìng 。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zhī zǐ qī sù lái ,gū qín hîu luï jìng 。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篇四:《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_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_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前言]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注释]
⑴业师:业禅师的简称,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阅读答案_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山房:山中房舍,指佛寺。期:一作“待”。丁大:作者友人。名凤,排行老大,故称丁大,有才华而不得志。
⑵度:过、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樵人:砍柴的人。
⑹烟鸟:雾霭中的归鸟。
⑺之子:这个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翻译]
夕阳慢慢地隐没在西面的山脉后,连绵起伏的群山变得昏暗。月光穿过横斜的松枝,为夜晚添了几分凉意,泉水声和着风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打柴的樵夫们快要全部归去,暮烟中的鸟儿们刚刚栖定。我期望你能够像我们约定的那样来此住宿,现在只有我独自一人抱着琴在小路边。
[赏析]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诗人挥洒自如,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将暮色之时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全诗诗中有画,盛富美感,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有人的信任。
“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篇五:《孟浩然的诗全集》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的诗全集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孟浩然的诗全集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6、<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7、<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8、<宴包二融宅>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9、<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10、<襄阳公宅饮>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
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11、<寻香山湛上人>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12、<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
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
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13、<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14、<岘潭作>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15、<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16、<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17、<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8、<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9、<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20、<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21、<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
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22、<登望楚山最高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23、<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
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
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
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24、<万山潭作>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25、<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
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